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031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陳章明:《世界人權宣言》七十周年

$
0
0

每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今年適逢是《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頒布70周年,為紀念這個深具意義的里程碑,各地紛紛舉行多項慶祝活動。

《世界人權宣言》(《宣言》)是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通過。時值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各地居民仍活在戰爭的遺禍及陰霾中。《宣言》表述了人類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以及維護有關權利的決心。《宣言》的第一條訂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清楚界定自由與平等乃人類的基本權利及普世價值。

然而,《宣言》並非強制性的國際公約,對於各國如何實踐當中的原則,《宣言》並沒有所規範。直至1966年12月聯合國通過兩份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列出基本人權和自由的原則,並規定所有締約國有責任採取各種適當措施,貫徹這些權利。

英國政府於1976年簽訂以上兩項公約,有關公約並適用於香港。那時候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市民所聚焦的是如何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穩住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的地位。對於平等權利的實行和保障,市民的關注和認識並不多。

到了80年代,中英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市民開始關注到自由、平等及其他公民權利在回歸後會否繼續得到保障。在討論《基本法》草案時,社會開始出現制訂人權法案的建議,以便把兩項國際公約內訂明的有關權利納入本地法律。

1990年4月4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通過並正式頒布《香港基本法》。《基本法》第39條訂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到了1991年6月,當時的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簡稱人權法),將兩條國際公約本地化,適用於本土。

雖然《基本法》和《人權法》確立了香港市民的自由和平等權利受到保障,但政府在落實平等權利上卻步伐緩慢,遲遲未有推出反歧視法例。1994年時任立法局議員胡紅玉女士以私人草案形式提出反歧視草案,促使政府於1994年10月發布《性別歧視條例草案》,法例於1995年通過,政府並根據法例於1996年成立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執行有關法例。

市民對平權追求隨社會發展而提高

胡紅玉女士其後成為平機會的第二任主席,而政府亦於往後陸續推出有關殘疾、家庭崗位及種族的反歧視法例。過去20多年,市民對平等機會概念的認識逐漸加深,對平機會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亦不斷提高。市民洞悉到反歧視法例的漏洞,還有平機會工作的限制。舉例說,現時《種族歧視條例》並未涵蓋政府職能,禁止政府在執行職務及行使職權時作出種族歧視;亦沒有條文保障國籍、公民身份和居民身份免受歧視。隨著社會轉變,市民對於不同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接納程度日益增加,不同團體及人士均提出,有必要立法禁止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和雙性人身份的歧視;另外,人口老化亦帶來年齡歧視的問題和立法的需要。

市民對平等權利的關注和訴求,其實反映了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正面對的問題。事實上,市民對平權的追求與社會發展可謂緊緊相扣。從《世界人權宣言》於1948年獲頒布到現今這70年間,香港經歷了重大的政治、經濟及社會轉變。今天,市民追求的不再只是繁盛的經濟和優越的物質生活,他們對自由、多元、平等與共融等社會價值亦高度重視,這是一個發展成熟社會的必然進程。

香港平權發展近年停滯不前

然而,對於擴大及加強平等權利的保障,近年香港似乎停滯不前。平機會於2016年初向政府提交了《歧視條例檢討意見書》,當中列載73項反歧視法例改革建議。但在剛推出的《2018年歧視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中,只包含了8項改革建議。對於其他逼切的改革,包括引入為殘疾人士提供便利的責任,還有將政府職能涵蓋於《種族歧視條例》中,卻沒有立法的時間表。

平機會正進行檢討改革

作為推動平等、消除歧視的法定機構,平機會亦面對不少限制和挑戰。近年有個別機構及人士批評平機會為「無牙老虎」,沒有檢控權力。縱使投訴成立,若答辯人拒絕和解條件或沒有依照和解條款作出賠償,平機會亦無權懲處答辯人。亦有機構指,平機會在推動「反性傾向歧視」立法上並無進展,令人失望,雖然批評者亦明白,平機會並沒有立法的權力。

對於外界的意見及批評,平機會一直虛心聆聽,並積極檢討工作成效,改進管治與運作程序。去年平機會因應立法會、持份機構及服務使用者的意見,展開了投訴程序與管治的檢討,現已大致完成。平機會現正整理檢討報告,目標是於今年年底完成,呈交管治委員會審議,繼而落實推行有關改革建議。平機會並會向不同持份者解釋檢討結果及影響。無論檢討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平機會決心捍衛市民平等的權利,協助受到歧視的弱勢討回公道。

實現平權需不同界別協作推動

然而,在推動平等的進程上,不能單單仗賴平機會,亦不能依靠政府由上而下,而是需要社會上不同界別與人士,一起協作推動改變。當中包括倡議不同政策的政黨、鞭策政府立法工作的立法會議員、為市民提供服務及教育的志願組織,還有肩負「第四權」責任監察政府的傳媒。

今年9月平機會與國家人權機構亞太論壇在香港合辦了「平等共融亞太區會議2018:回顧與前瞻」,邀請了超過270名本地及來自亞太區的嘉賓出席會議,他們當中有國家人權機構的領導人員、駐本港領事館、商會、學術界、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和非政府機構的代表,還有香港立法會議員,一起探討亞太區的平權發展進程,以及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平機會其後更將會議的錄影片段上載到網站,讓公眾收看。是次會議正正彰顯不同界別一起合作推動平等的重要性。

在個人的層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捍衛平等的權利和價值觀,包括認識自己的權利,當看到歧視事件時要勇於發聲,挺身而出阻止。今年聯合國慶祝《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便採用了「為人權站起來」(#Standup4humanrights)的標語。我鼓勵大家站起來,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影響力,一起締造更平等的社會。


如何接回孟晚舟? 其實可以好簡單

$
0
0

孟晚舟被捕. 一眾大小官員緊張了. 但只懂叫"放人", 有用嗎? 她, 是名正言順的加拿大人呀! 守加拿大國法是必須的.

Anyway, 如何接回她? 當然是有辨法.

孟晚舟同時也是香港人. 香港政府可利用引渡條件引渡孟晚舟回港受審就可以了. 罪名是什麼好呢? 當然越大越好. 反正最後都會最後無事.

但, 換一個孟晚舟, 香港就要準確放棄獨立關稅地位. 值不值得? 就要看領導了.

當自由意志成為歷史,黨的意志就是你的意志

$
0
0

話時話,香港民族非常不團結,一部分保守派一天比一天親共。自己屋苑樓下竟然裝HIK Vision中共控制公司的閉路電視,還要有人臉辨識功能。

從今以後,共產黨知道我幾時行出街,幾時回家,知道我喜歡穿甚麼。

從今之後,一旦我帶禁書出入屋苑,一旦我穿平反六四T-shirt,共產黨應該都會收黑材料,以後去中國,應該很難坐高鐵,應該很難有更高上網速度,應該會被特工監視,甚至有一天會人間蒸發入再教育營。

從今之後,屋苑向港共跪地投降,學韓非子法家,獎罰分明,方便黨國控制每一個人的行為,人性喜歡rewards,害怕punishments,以後共產黨的閉路電視就會令你不會再深夜回家,不會再敢帶電子遊戲和女人和酒一類共產黨道德標準上會扣社會信用的東西回家,戴一件T-shirt,上面寫「中國一點也不能少」,上面寫「反佔中反暴徙支持政府依法執政」,迎合一下政府的低俗品味和盲目洗腦文宣,應該就可以加社會信用積分,酒店upgrade,上網速度更快。

從此之後,自由意志成為歷史,康德講人自主決定自己的道德法規,都會成為歷史。因為,黨,就是人行為和道德生活的控制者。美麗新世界式的絕對控制,將人類塑造成黨國喜歡的模樣,就是未來。

#歐威爾極權
#美麗新世界
#中美貿易戰

斬樹過後

$
0
0

【斬樹過後】

https://bit.ly/2RIgrR6
攝/Kaiser KS

在9月時,香港受到竹山吹襲,到處塌樹。當局以斬樹方法清理,3個月過後,斷樹還在,有些死去,有些長出幼苗。在斬樹重災區拍攝看到風災的威力,也看到無情的管治手法。

流浪狗與流浪漢——長毛與阿輝

$
0
0

一則社會所謂流浪狗、流浪漢的故事。

他叫阿輝,唐狗女叫長毛,但他們從不「流浪」——— 石屎的天橋底,由木卡板和帆布搭建的居所,正正就是他們的家。

長毛,雖然生活街頭,但牠總算有一頭家、也有一位「養主」 —— 阿輝。他倆住的蝸居,一點也並不安樂,隨時會遭食環署職員拆毀。所以,居無定所對他們來說,彷彿是平常事。而只要一到晩上,阿輝便會手執大而長的竹掃把和垃圾剷,清潔街道,清理日間途人隨手亂丟的煙蒂和垃圾。

阿輝告訴我,一年前,他與長毛在公園相遇。

那時候,剛出世的長毛,還是一頭笨拙的小黑狗,阿輝便把牠抱起來,給牠食物糧水。初衷是什麼,阿輝大概還沒攪清,只知道,長毛從此就跟著他,一起在街頭生活、相依為命。乖巧的長毛,不常會吠,安心立命,至少臉上不見憂愁。牠身上的毛髮,總是黑漆漆、滑溜溜,非常整潔。乍問之下,原來阿輝閒時便會帶長毛,去公眾浴室 / 公共廁所,替牠用洗澡。

和很多街狗一樣,長毛懷孕了,近來還誕下了數頭小狗。因為需要供奶給小狗的關係,長毛亦漸見消瘦,瘦得肚子也凹陷了。於是乎,我趕急從自己家中,捧了一大包狗糧、罐頭和零食分享給牠們,並著阿輝要好好保管。

「食飯喇長毛~」阿輝向長毛喊著。

「咔擦」一聲,阿輝拉開從超市買回來的狗罐頭,與叉燒飯拌勻一起,作為長毛的晚餐。接著,他不知從何處,掏出一樽菊花茶,倒了一點點給長毛,然後一起享用。

在很多愛護動物人的眼中,很可能,阿輝絕對不是一位稱職的「養主」,再涼簿一點來説,根本是不負責任 —— 他沒有替狗狗絕育、沒有替牠打防疫針、取狗牌、沒有替牠杜蚤,面對生死意外,甚至可能連基本醫療費用,也很難以負擔。

阿輝與長毛的關係,我形容為伙伴,多於從屬,他們相依為命,而嚴格來說,並非單純可以用「養主」的觀念,去概括 / 處理這種共生的關係。其實,要苛求阿輝盡一般正常「養主」責任,照顧長毛,亦不見得公平,始終弱勢依靠另一方弱勢,資源有限,沒有誰比誰更好過。

有些人,養動物,或許没有對牠承諾過什麼,甚至連初衷是什麼也不確定。可是,他們盡己所及,把最好的放享給動物,儘管未必能照顧牠一生一世,卻已經很美麗。

「殺身成仁」才能重生

$
0
0

香港立法會第六屆可謂波詭雲譎的一屆,2018年也成為香港選舉政治最灰暗的一年。

DQ(Disqualified)成為整個四年的關鍵字,從審查和DQ梁天琦的參選資格,到梁、游二人議員資格因宣誓風波被政府「有理有據」的取消,清算進一步擴大,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和劉小麗相繼被取消議員資格,立法會因政治立場審查接連喪失六個民主派議員席位,其中五席為地方直選。因DQ觸發的5席補選,民主派連輸3席,完全喪失立法會分組點票否決權。

香港的立法會由民主直選議席和功能組別議席兩部分構成,各占35席。直選議席分五區採用「比例代表制」的形式來分配議席,如某區選舉5席,某派別總得票數若占五分之三,即可拿到該選區的3席。由於香港社會民主與建制的比例長期為六比四,地方直選的議席民主派往往能輕易過半,掌握分組點票的否決權以制衡議會中的建制力量。

而補選採用「單議席單票制」,即每區一個議席,誰得票多,就自動當選。當民主派在原地區喪失了議席,在補選制度下,往往能由民主派的參選人再次取得。游蕙禎、劉小麗兩人失去的九龍西兩個議席,民主派卻在兩場補選中連番失利,讓建制派得以當選。

至此,立法會議席建制派擁有43席,非建制佔有26席,保有三分之一的席位,不至於政改議案隨意通過,但二十三條、明日大嶼等政府議案如箭在弦(只需獲得過半數出席議員支持);地區直選議席建制與非建制分別佔有18席和16席,喪失分組點票否決權,建制議員可隨意修改《議事規則》,進一步限制非建制議員的議會制衡能力。尚有新界東一席待補,然而於事無補。

九龍西這一席被泛民稱之為「關鍵一席」,因為拿到這一席,17比17,泛民尚能否決建制派議員提出的議案,還能在不民主的立法會發揮一點點民主的作用。然而,議會變成舉手機器,就是從九西這一場補選泛民失敗開始。

不禁要問,這一場補選出了什麼問題?

票投李卓人——泛民的「自殺」

單議席單票制的地區補選,泛民在自己的優勢地區理應取勝。2016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泛民在九龍西6席取4席,泛民連同本土得票超過建制4萬2千票、15個百分點,而泛民與建制的票差僅1萬6千票、5個百分點,顯示本土派在九龍西有較強的吸票能力。被DQ的游蕙禎、劉小麗皆以「本土」、「自決」為主張,且都為年輕女性,形象較好,游蕙禎更有「女神」稱號。游蕙禎以400餘票險勝本土大佬黃毓民,勝在更為接近年輕選民的角色與形象。而此次補選,本應由劉小麗再次參選不料被選舉主任再次DQ,認為其並未改變此前「獨立」、「自決」的政治立場,且並未給其回復和解釋的機會。泛民因此派出曾經做過16年立法會(局)議員、支聯會主席和工黨副主席的民主派老將李卓人出選。這一招是否明智呢?

首先,欽點出選,空降九龍不熟書。馮檢基的出現,是其不滿泛民欽點李卓人為「Plan B」的一擊反抗。泛民的初選機制,直接安排李卓人為泛民的唯一代表,忽略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服務深水埗、主打屋邨、社區議題的政壇老客馮檢基。同樣在地區服務,李卓人卻長期駐紮在新界西、勞工色彩過重,沒有長期服務九龍西的經驗、更無法取得九龍西中產的信任票源。

其二,用傳統民主派取代進步主張的本土派,是將九龍西的本土優勢拱手讓人。香港的民主化發展經歷了民主派到泛民主派、再到本土派的發展過程,棄本土而回歸民主派,是逆勢而行,是對政府不斷DQ的屈服,是缺乏鬥爭策略的理盡辭窮。更甚,進一步顯示民主派在政壇長期耕耘卻無所進步的不堪,演變成「射落海」都不選李卓人的「白票黨」、「焦土派」。

其三,在主打的議題上「劣跡斑斑」。李卓人以「守住庫房」庫房為口號,誓為阻止一萬億「明日大嶼」人工島計畫。事實上,政府要立法會審議撥款只需要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過半數支持,即使贏到這一席,也阻止不到立法會通過人工島的撥款,又如何守住庫房呢?且在2011年11月立法會的投票記錄可以看到,李卓人和民主黨、公民党議員亦有份支持興建港珠澳大橋口岸及填海工程。而李卓人大喊的「關鍵一票」要防止議事規則被修改,在2011年,建制派提出修改《議事規則》,將驅逐議員離場的權力由大會主席擴大到各事務委員會主席,當時的李卓人並未投票,還公開表示支持修改《議事規則》。而投下反對票的僅有四人:吳靄儀、何秀蘭、梁國雄,以及馮檢基。選民會問,議會就是在你守護之下變成這樣,你憑什麼說服別人再去支持你?囂張跋扈的建制派因此順勢而上,修改議事規則亦成為鉗制議員發言的最有力武器。

這一切選人的誤判,或是有意而為之,當泛民陣營派出吳靄儀、梁家傑、餘若薇、李柱銘等一眾民主派大佬,新生代黃之鋒、羅冠聰等為之站台,甚至一邊忙於上訴一邊還要幫其在街頭呼喊的陳健民、黃浩銘等即將判刑之人都加入到選戰工作,選舉陣仗遠超過311在九龍西補選的姚松炎。而投票率卻絲毫不見起色,甚至低過姚松炎的得票,人選之失當可見一斑。李卓人不應該敗選後直指選民「心淡」,真正的問題從來只在泛民本身。

真正的問題從來只在泛民本身

當本土青年被政治打壓,泛民卻忙於割席;當熱血青年走上街頭,泛民這廂卻還在「大佬」、「大台」的傳統抗爭;當社會新生代階層忙於生計,就業、住房都無法實現的時候,泛民卻一再進行政治口號般的索取,泛民形象已經成為泛民本身的「政治包袱」。連泛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九西勝選的關鍵在本土,卻還將那10個百分點射落大海,泛民是否又應該被遺棄呢?

李卓人敗選後,把失敗原因歸結為選民「心淡」。而事實是,青年並未心淡,也從未對政治冷淡,青年人比混跡政壇的老年人更清楚認識到政治現狀——立法會已喪失監督政府的功效。政府議案只須過半數在席議員即可通過,泛民唯有通過拉布來阻止,可是《議事規則》業已修改,黃毓民搶文件、擲蕉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這些議會抗爭尚能進行的時候,泛民忙於的是譴責、劃清界限,甚至支持修改《議事規則》,青年人都看在眼裡,泛民著西裝、打呔「和理非非」流於形式的輕輕譴責,青年人也看在眼裡。所以每當有本土力量崛起的時候,選舉熱情就顯得愈發高漲,梁天琦如是、羅冠聰亦如是。青年並非政治冷淡,而是對泛民冷淡,青年亦未放棄香港,只是放棄了泛民。

泛民可以放棄什麼呢,泛民唯有放棄自己。這並非是要求他們自暴自棄,而是放下二十年沉重的政治包袱,重振旗鼓。你連自己都實現不了民主自治,你怎麼妄圖把這種價值觀推及到對這些甚至「不屑一顧」的地方?老一輩不會知難而退,而中意在自己的圈子裡分出敵我、論資排輩。主流印象是需要被拋棄的,唯有更新換代,才能走出新路。當世界的不同地方出現了特朗普、柯文哲、韓國瑜這樣的「政治素人」,甚至建制派都出現了「民生優先、政治放一邊」的陳凱欣,這邊卻由一班老將大台大打溫情牌,所謂「背水一戰」無不更像是自暴自棄。

補選的第一目的不是選擇廣泛代表性的代議士,而是平和制度不公、普及反DQ的意義,真正拿到關鍵一票,向體制說不。這一次,建制盡全力拿到十萬鐵票,泛民卻痛失九龍西的信任,「空前團結」換來的卻是「全員潰敗」,這一仗打的真不精彩。

而泛民的最大啟示,就是泛民不再做「泛民」。

唯有今日的我告別昨日的我,才不會讓理想幻滅;唯有殺身成仁,香港才能重生。

(題圖來源:bastillepost)

何賢生平逸事幾則

$
0
0

原刊:澳門《訊報》
圖: 環球舊聞:世界老檔案頻道 Global Old News: The World 's Oldest Archives Channel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正是獲葡萄牙及中國公認為澳門華人領袖,有「外交大臣」、「影子澳門總督」、「澳門王」之稱何賢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六日,也正是他逝世三十五周年。他在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一日於大清帝國廣東番禺石樓鎮岳溪村出生,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於香港伊利沙伯醫院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由於早前筆者忘於找尋最新人教澳門高中版中國歷史教科書問題,而未撰寫有關何賢文章。就補充此文,在各地不同公開文獻當中,找尋著何賢一些鮮為人知的事。

  早在何賢於一九五七年初參與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三次會議完結之後,參觀蘇杭名勝和地方建設,遲至四月四日才由廣州坐車回澳門。在臺灣《民聲日報》於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五日竟有此報道,港澳名人何賢被共產黨勒索,時任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強迫何賢購買五百萬公債。何賢苦苦請求減少;周恩來則其免為其難。由於中共對於在其接收管治中國大陸領土初期,所推行急進社會主義改造政策(土改、三反、五反等),還沒有大量歷史檔案解密公開,中共當局所編教科書也少有提及負面情況。加上當時臺灣媒體對中共報道多數是負面。以上事件應是「作古仔」居多。

不過可以證實的是,中國大陸曾經存在公債。按照中共《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指,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是「為支援人民解放戰爭,迅速統一全國,以利安定民生,走上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軌道,決定於一九五零年度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根據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四日《人民日報》刊印,第一期公債於一九五0年一月至三月間發行了一萬萬分。第二期公債因國家財經狀況已基本好轉,沒有發行。漳州新聞網刊登謝漢傑所寫《五十年代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券見證當時經濟狀況》指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間,中國政府連續發行五次「國家經濟建設公債」。這個「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應該就是臺灣《民聲日報》所指的公債。不過這些公債對當時中國大陸沒有太大經濟效益,這是由於同時進行大躍進運動過於冒進所影響。

何賢曾經在一九六六年與崔德祺、馬萬祺等人收到恐嚇信。澳門《市民日報》於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據報,這是崔德祺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日於澳門中華總商會會址舉行的「反迫害鬥爭大會」演說上透露的,不過後來沒有傷亡。這應該是由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共兩派在澳門鬥爭最為激烈。可是何賢與崔德祺、馬萬祺等人收到恐嚇信的一個月後,澳門總督嘉樂庇草簽「澳門政府對澳門各界同胞代表所提抗議的答覆」以及「澳門政府接納和執行廣東省外事處處長提出的四項要求的文件」,其中答應關閉和驅逐親台人員和社團機構離開澳門。何賢的戰友馬萬祺,曾經為何賢作了一首詩,這首詩創作於一九七三年,曾在何修文所編著的《中外詩人詠澳門》當中記錄。詩的內容是這樣的:「笑傲江湖數十秋,真金烈火勉同儔。平生愛慕東風勁,管飽何如共一舟。」詩中以管鮑之交,去形容何賢和馬萬祺之間友誼。

值得提一提的是,許多地方都以何賢作為命名。何賢公園內的命名碑石所指,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澳門市政執行委員會為紀念何賢促進葡中社群友誼而議決命名的何賢公園,何賢公園當中的圖書館也以何賢命名。人民網指紫金山天文台於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九日發現小行星,國際小行星中心在一九九二年二月編為國際永久編號五零四五號,紫金山天文台在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六日把小行星命名為「何賢星」,以表彰何賢對澳門社會及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何賢紀念醫院指何賢在一九八三年捐資與政府共同興建該醫院,本部位於廣東番禺市橋清河東路。吳志良和楊允中編《澳門百科全書》(二零零五年修訂版,澳門基金會)指,位於澳門花地瑪堂區,連接關閘廣場及青洲大馬路,以何賢紳士大馬路命名。另外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濠江中學、澳門教業中學設有何賢堂,澳門城市大學設有何賢中心。另外澳門教業中學新校舍更設有何賢半身雕像。可見何賢對澳門,甚至華人地方影響深遠。

另外題中有題,話中有話。何賢與崔德祺、馬萬祺等人曾經經歷的澳門「一二三」事件,在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日迎來五十二周年,筆者推出《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暨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第二版。對《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暨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進行修訂和增加資料。增加澳門「一二.三」事件重要文獻精選部份,內容包括有當時澳門民間和廣東外事處對澳葡政府要求文書、澳葡政府同「一二.三」事件有關各項政府文書、馬萬祺「一二.三」事件詩、美國中情局有關澳門「一二.三」事件公開資料。同時增加延伸閱讀的超鏈結,例如有紀念澳門「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座談會影片超鏈結、記者雨果平托撰寫的一份葡萄牙文錄音報告等。可在google搜尋「《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暨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第二版」,供大家免費下載。

蠱惑政府 街市包裝東涌屏風商廈

$
0
0

個政府真係好蠱惑,今年施政報告宣布東涌和天水圍的公營街市選址,天水圍就出晒圖畀兩個方案區議會揀(一個是地面方案,一個是架空方案,分別在於是否要保留一條行車線),但東涌選址則完全沒圖,只說會位於港鐵站旁邊新發展的底層。

東涌居民卻不知道,這個港鐵站旁邊的「新發展」,是一座樓高30層的商業大廈/酒店。這幢高樓夾在東涌站和富東邨中間,將影響東涌市中心的通風和景觀,而政府的蠱惑策略,正是用公營街市來包裝新商業發展,等大家冇身位反對。

由於東涌新市鎮的改劃已經在2016年通過,暫時沒有任何機制阻止政府賣地。此事如何發展,要視乎東涌居民的反嚮。

資料來源:2015年城市規劃委員會文件,文件第297頁


心理學入門看什麼書?這本就對了

$
0
0

久不久也會有人問我學習心理學如何入門,我首推薦由 Jonathan Haidt 所著的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中譯:象與騎象人),看完這本書覺得精彩,再找本大學入門教科書也未遲。書本以心理學分析了十個對人生至關重要的題目,包括神、愛、逆景、道德、快樂等。具體內容我就買個關子,但有兩點作者處理得非常出色,值得分享:

著眼心理學中的疑難、而非疑問

中文「問題」一詞,有兩個意涵:疑難(Problem)或疑問(Question)。前者未解會令人寢食難安,是對生活有迫切性的問題;而後者則大多出於智性上的探問。心理學之所以引人入勝、較易引起大眾興趣,在於其探討的問題很多是生活上的疑難。

道德、快樂、愛、逆景等等議題,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就引用了大量心理學研究,去分析探問這些議題。並為「我生來就鬱鬱寡歡,該如何是好?」「我如何記服他人?」「爲什麼人總是自我感覺良好?」等有迫切性的疑難提出切實的建議。雖然這些問題未必看完一本書就會解決,但本書的觀點的確新穎而具啟發性,而且閱讀過程充滿趣味,毫不離地。

當然心理學除了疑難之外,還有一堆疑問。例如「如何才算是一份好的心理學研究?」等等,這些問題於心理學而言也很重要,但本書沒有多談。我反而認為對於初學者是好事,因為如果讀者對上述的問題充滿興趣,自不然會一直學習更多,發現要以心理學解答上述疑難殊不簡單,牽涉研究方法、腦科學等疑問。

作者知識淵博 分析見樹又見林

當代大多數心理學書本,尤其是教科書,極為倚賴當代心理學探討人性,事事講求科學化、過程嚴謹。實質上,理解人性是人自古以來的慾望,不少哲學名家、宗教門派都對此甚有建樹。但現代心理學甚少提及傳統智慧的洞見,所以更顯本書不可多得。

作者本身是社會心理學家,熟悉科學、立論嚴謹。但比較罕有的是,作者對哲學、各種傳統宗教的世界觀、以致人類的進化史同樣熟悉。在本書中,他引用並解釋了舉足輕重的心理學實驗 – 更不止於此,全書最精彩絕倫的地方,莫過於作者運用心理學實驗的結果構建一套精妙的世界觀。並引此和基督教、佛教等傳統智慧互相比對,探索現代心理學如何指引我們過更好的人生。

小結:不可多得的佳作

坊間有不少處理「人生大問題」的著作。其中上品通常是作者分享其經過歷練的人生智慧,不是科學,但也非常值得一讀,畢竟處世並非事情需要科學。而下品則以「心理學」或「科學」居之,實質是一派胡言。而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的作者不但有人生智慧,更能以嚴謹的科學支持其立場,令本書格外具說服力。所以,無論等找一本啟發人生的書、或是學習心理學實用的議題,本書都非常適合。

---------------------

作者 Peter @ 澍洞 - 心理學推廣團體。主要透過正念冥想、心理科普等,讓人認識自己、強健心性。

原文刊於

自由盃決賽移師馬德里的劃時代意義

$
0
0

文:wing

南美自由盃決賽次回合將在星期日於西班牙馬德里上演。今次自由盃決賽離開美洲,主因當然是河床球迷襲擊小保加球隊大巴。但在世界足球以至體育運動史中,這場賽事也可能有劃時代意義。

近年來,運動賽事衝破原有的地理界限已不是新鮮事。北美的NBA、NFL、MLB和NHL已在海外舉辦正式賽事多年。歐洲足球雖然較著重傳統和社區,但在利潤原則的驅使下,不但知名勁旅每年夏天要到北美、亞洲踢表演賽,意大利超級盃和法國超級盃也曾在遠方舉行。但超級盃始終不被視為重要比賽。早年英超的海外第39輪計劃只聞樓梯響。西甲今年要安排一場比賽在美國舉行也受到激烈反對,到今天也未有定案。

論經濟實力和對全球球迷的影響力,今天的南美足球當然難以及得上西歐足球。但或許由於本土經濟水平相對落後,南美足球比起西歐足球更積極擴張。在國家隊層面,不但巴西阿根廷兩強已鮮有主場踢友誼賽,南美國家盃在九十年代起已邀請非南美足協成員國參加。到前年的百週年特別版美洲國家盃更是與中北美洲列強在美國爭標。而墨西哥球隊亦曾多年獲邀參加自由盃賽事,主因就是墨西哥的電視廣播市場夠大。

而河床對小保加移師馬德里,則是南美足球繼強攻中北美洲市場,建立反攻西歐戰線的一次嘗試。在球會級賽事,南美沒有任何一齣戲碼的魅力可與河床對小保加可比。自由盃決賽更是南美球會至高無上的榮譽。而選擇阿根廷前宗主國首都為比賽地點,不但因為巴拿貝球場的威名,也亦顯然考慮過西班牙/伊伯利亞半島語系和文化的共通性。

全球化的足球時代,非西歐足球市場幾乎只有被西歐蠶食。非西歐要反攻,暫時只能靠資本參加西歐為核心的足球資本遊戲(如中國、中東和美國資金收購西歐球隊),而不是壯大自己的市場去同西歐一拚。論足球底蘊,世上只有南美有條件去與歐洲抗衝。南美足球市場與西歐足球市場是否真的有機會爭一日之長短,今次自由盃決賽次回合帶來甚麼效應,將為我們帶來一點啟示。

對河床球迷來說,失去主場之利,大量球迷無法到場助威,絕對不是好消息。但長遠來說,南美足球市場如無法反擊,不論是河床還是小保加、費林明高還是彭拿路,都只能長期做歐洲列強的球星培養所。再扯得遠一點,如果這場球賽「成功」,或許也在說明,起碼在體育運動領域上面,西方不一定是全球化的唯一贏家。

意大利西北遊 – 大天堂Gran Paradiso

$
0
0

還記得那離開小鎮晨光下眼前的雪山。當日一早便要離開Aosta,再坐山巴士入雪山山谷間的中央,一個名為Cogne的小村,那裡可算是大天堂國家公園(Parco nazionale del Gran Paradiso)的入口,亦是阿爾卑斯山脈的一部份;一個在意大利能夠以大天堂Gran Paradiso命名的山區,單是這個名夠吸引力,更教人奇怪的是,在意大利叫得上Gran Paradiso,竟沒有成為國際上家傳戶曉的地方,到今天依然富有山區小村的感覺,乘小巴來到Cogne時,只跟幾個當地人一同下車。

我們來Cogne時是五月初,是當地旅遊淡季,冬夏才是旺季,夏天可以行如卡通片《飄零燕》般的青蔥高山,冬天活動則更多姿多彩,可以滑雪、爬冰崖或者行雪山,五月來則什麼也不宜做,滑雪當然不能,行山則有融雪的危險,路也不好走,我們試走一段跟馬路平行的泥路,路面舖著一層薄薄的雪,行在泥路上可算狼狽滑稽,若遇斜路樓梯隨時一腳踩入雪中,算是一種體驗卻難以稱為享受。所以絕大部份在這淡季來的遊客,都是一同從Cogne沿著馬路走,走到另一條名為Valnontey的村落,飲杯咖啡,食個早餐;食物稱不上有什麼特別,只是眼前就是浩瀚的雪山和冰川。

在這樣的冰川面前飲咖啡固然是人生一大享受,但隔鄰桌子的夫婦坐下來約一分鐘,突然換了個位置,背向冰川、而面向眼前相隔只有幾米的一座雪山,換句話說,他們選擇面向眼前的雪牆,或觀賞頭上只得一線的青空,這種隨心而發愛做就做的自由真的很可愛。

原以為今天會來行山的,怎知這裡是全個旅程最舒閒的一天。食完早餐後,就再走近冰川一點坐一下,可以隱約遠望到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象徵羱羊(Alpine Ibex)在冰川上奔走,亦見識嘆的遊客在雪和河川之間野餐。回程走馬路不走泥路,充份感受到瀝青的偉大和可愛。

之後沿馬路行去另一村落Lillaz,Lillaz以其瀑布聞名,冬天其瀑布會結冰可沿之上攀,為大天堂國家公園另一著名景點,五月來則可懶洋洋地賞瀑慢走,當地人則多來野餐。由山一旁小路兜上瀑布頂,步道再蜿蜒隨瀑布的形態而下,教我想起粵北的乳源大瀑布。乳源

在Cogne住的旅館也很特別,明顯是Café才是正業,我們早上帶著行李來到時,好像打擾著一班老街坊食早餐傾計。我們住的那間房,有露台、獨立的更衣室、閣樓,閣樓有一個伸出來只可以容一人站著的位置,我們一直相討這個位置的功能,似是用來身處閣樓的人和樓下的人傾計的。房間有些書,一些是介紹大天堂國家公園,還有兩三本是介紹一位叫Dorino Ouvrier的雕塑家,我回到香港才知道我們住的地方同時就是這位雕塑家的studio。

意大利雖然是藝術氣氛濃厚的地方,但Cogne的人則感覺多是農民和藍領階層,那旅店老闆還是經理更顯出意大利人少見的少說話多做事的一面,其旅店早餐竟然全部都是餅批,還有他道別時跟我無言的握手,讓我特別感受到Cogne這地方作為滑雪渡假聖地,淡季時難得一見的樸實一面。

非原居民都曾經可以起丁屋?

$
0
0

今天審結的丁屋司法覆核案,其中一個焦點是:究竟丁屋是否新界原居民的傳統權益?支持「丁權」的一方,會認為丁屋政策是港英政府尊重原居民的「新界傳統建屋習俗」,然而,丁屋政策制定時,政府是否真的因為尊重原居民的「傳統權益」而設立政策?

翻查有關丁屋政策醞釀過程的政府解密檔案後,我們發現丁屋政策的誕生其實另有故事——政策的最初版本,原來不是原居民專利,非原居民也可申請丁屋!

1972年12月1日、丁屋政策正式實施當天的新聞稿透露,丁屋政策的受惠群眾,是包括當時已居住在新界鄉郊的非原居民(當時稱為「非村民」 non-villager)。相關政策在1970年代末取消,逐漸成為今天原居民「專有」的「權利」:

l1

1. **非村民**如果在新界鄉郊的私人土地有臨時搭建物,可透過簡易程序,申請將其改建為丁屋。容許存在的臨時搭建物(類似今天的寮屋)的「臨時修訂租賃許可證」(temporary modification of tenancy) 將不會再發出,取而代之的是永久的「建屋牌照」(building licence) ,興建每層700方呎的「小型屋宇」(small house)[規格與原居民的丁屋完全一樣]。

2. **非村民**如果沒有私人土地,但持有官地牌照(Crown Land Licence)並在土地上有臨時搭建物至少十年者,可以向政府申請私人協約批地(private treaty grant),興建每層700方呎的「小型屋宇」(small house)。

l2

我們至少可以看出,政府構想的丁屋政策,原來非原居民和原居民皆有份:非原居民只要在新界鄉郊居住,並符合以上條件即可。丁屋政策的目標是「確保能夠向居住在新界鄉郊的居民,提供體面、安全、更大、更衛生的永久居所」(assuring the rural people an opportunity to live in decent, safe, bigger and more permanent houses with improved housing standard),而且這是一項中短期措施,原意是配合新界整體發展的大計,例如新市鎮計劃等(The new small house policy and practices are interim measures which will complement the major job of produc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New Territories)。

l3

換句話說,當新界的居住環境大幅改善、而且有整體發展藍圖後,丁屋政策的歷史任務就完成。整份新聞稿,沒有半隻字提及「傳統」和「權益」,同期的相關政府文件,亦顯示當局定性丁屋政策為一房屋政策而不是原居民傳統權益,若果這是原居民專利,為何不在政策文件註明?為何非原居民亦有份?

參考文件:
GIS Press Release on Small House Policy, 29 November 1972
香港歷史檔案館 文件編號 HKMS 178-1-78 What is wrong with the Small House Policy by Denis Bray

問題不在市民的無力感,而是泛民的蠢!

$
0
0

九西選舉後,「無力感」一詞似乎成了社會共識。泛民的問題之不是無力感而是蠢!他們看不到中共本意,不自覺地參與了“無力感合唱團”,成為建制宣傳的一員。

這當然是多得了「民主派唯一支持」的李卓人。李卓人在選後表示,今次選舉最大的障礙是「心淡」,包括選民對香港政局心淡,和對民主派無力挽回劣勢心淡。這與事實不符,陳凱欣得票106,457票,李卓人和馮檢基,分別得票93,047和12,509票,合共105,556票,若言心淡何來20多萬票和支持泛民的十多萬票?

在美國中期選舉的牽起巨浪的干預大選的臉書事件中, Cambridge Analytica 的前分析員Christopher Wylie 解釋了,選舉工程大致可理解為,首先找出一條落地的選舉議題,然後再找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一群選民,集中地向他們遊說。這就是“Targeting vulnerability ”的意思。

筆者在今次的選舉觀察是:親中派的背後智囊的重點宣傳不是攻擊泛民的不是,不是宣傳陳凱欣如何美好,而是宣揚一種最毒的信念 ── 投票無用,立法會無用。它們甚至不介意親中派跌票。

現在親中派又唱無力感,泛民又唱無力感,傳媒又唱無力感,普通市民那裡分得清。

讓我們仔細看看。吳靄儀說:「點解你想有無力感,因為既然無力就唔使做嘢!」劉進圖說:「建制一方最希望香港年輕人繼續被無力感和政治冷感支配。」其實他們的立論是希望市民放棄這一負面看法,但經傳媒引用,它使讓人有一錯覺,以為全社會都認為香港市民充滿無力感,特別是年輕一代。

無力感並非什麼新鮮事件,香港在70年代也是不熱衷政治的。市民受著不斷的社會事件衝擊,例如六四,例如回歸,例如沙士和負資產,開始越來越關注社會。政治人物與社會的感力程度有如水與魚。魚依賴水的存在來生存,但魚不能製做水。

泛民可以怎麼辦?

泛民的一個問題是只會煽情和將社會問題簡單化。這手法只有在民主上升期有效,可是我們預見泛民面臨著一個小冰河時期。例如今次九西補選,李卓人團隊的宣傳口號為「背水一戰」、「最關鍵的一席」。當李卓人落選後,網上立即出現一種論述 ── 既然修改議事規則的把關一席輸了,下來的議席不是不重要了嗎?

在其他方面,梁家傑為香港獨立關稅區遊說自圓其說,表示香港民主未死,但已瀕臨死亡。這些說法十分負面,近乎狼來了的童話。大部份香港人始終要在香港生活,“這不是我認識的香港”、“我要移民了”這些網絡流言是“無力感合唱團”的一部份,只有利於中共。

政治的第一課是分析目前形勢從而提出我們的任務。泛民要學習如何以真名呼實物。政治宣傳是很微妙的,在某些情況下,將敵人妖魔化反而幫了敵人。

筆者與一位熟識選舉工程的朋友討論九西補選。他同意,「背水一戰」、「守著議事規則」這2個口號幫不到拉投票,一般選民對它不關心。

泛民沒有「一場戰爭的失敗」的問題,因它們的命運註定了自己是永恒的反對派。不幸的是有部份泛民看不到基本法的局限,以為可以做一個制度內的建設派。

筆者的總體觀察是:泛民在未來的民主抗爭中永遠是被動的一群。

暖笠笠見光墟熟食飄香 花膠碗仔翅成本價益街坊

$
0
0

本年開始的「社區新聞計劃」,工作坊已於今年十月圓滿結束,參加者以社區報人身分走入社區,報導各區大小事,書寫社區願景!以下為深水埗社區報與獨媒編輯室合作報導。

「25蚊碗,真花膠碗仔翅,平到笑呀!」過去兩年來,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牽頭申辦的「見光墟」,林太都有參與,今次更帶來自己熬的花膠素翅大平賣。23熟食檔、逾70乾貨檔昨日及今日(8及9日)聚集於石硤尾「暖笠笠見光墟」——所謂「暖笠笠」,除卻是檔販與社區之間人情之暖,更是各式特色小吃在明火中飄香的溫熱。

不過,這份暖著實得來不易。關綜聯代表指出,「見光墟」多年來爭取由乾貨攤到可售賣食物,再由食物到熟食,再由熟食到明火煮食,每一個突破,都靠檔販的堅持和街坊的支持,才有與政府部門協商的力量。現時的「明火煮食」,其實也只是以瓦斯爐的有限火力翻熱食物,有檔販反映做法相當不便,令他們難以預算食物數量,翻熱也對食物質素有影響;墟中難得即叫即炸的蠔餅檔,背後卻是兩、三月繁複的申請程序。

DSC_2384
見光墟檔主主要為深水埗及油尖旺街坊,共有23熟食檔、逾70乾貨檔,其中熟食尤其受歡迎

DSC_2445
林太的碗仔翅配以粒粒花膠

林太的素翅以雞湯肉絲等材料熬成,足料之餘更有粒粒花膠。林太坦言花膠不是便宜食材,但有相熟餐飲朋友供貨,成本相對較低。原本打算賣35元一碗,但考慮到墟市以基層為對象,決定調低至25元,賺少啲,但求回本。

「咁我梗係想賺啦,但重點唔係一個人大賺,係要大家都搵到食。」林太是葵青居民,但以前生活圈在深水埗,對關綜聯的墟市倡議非常支持。她表示這樣熱鬧、互助的氣氛已在香港消失多年,租金「太厲害」致餐廳食物也連帶變得昂貴,希望藉墟市讓街坊以便宜價格品嘗美食,也促請政府落實墟市支援政策,並重啟租金管制。

林太現在是家庭主婦,閒來愛編織和煮食,她在過往的「見光墟」中曾賣過手織「溫暖牌」及自製狗仔粉,把主婦的手藝換成金錢及尊嚴:「擺墟令我覺得自己做嘅野係有人欣賞。」

是次墟中每檔只能用一部輕便卡式瓦斯爐,以有限度的明火翻熱食物,因為按照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規定,持牌人需由食物製造廠或食肆供應食物。林太表示,檔販們需先於指定合規地點煮食,再把熟食帶到墟市售賣,相當不便,昨日只煮了兩大鍋帶到墟內賣,賣完便不能再添煮,希望政府可放寬有關規定。

DSC_2074

DSC_2073

墟中也有難得的即叫即煮明火檔。全哥的炸蠔餅大受歡迎,但做到熱辣辣新鮮即炸,背後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程序:食譜、製作過程、攤檔位置、大小、設備⋯⋯統統都要審批,而且是不同範疇要經多個不同的部門審批,當中包括食環署、消防處、區議會等。全哥的攤檔因此比其他的複雜得多,設有兩個大雪櫃,一個專門放已熟食物,一個專門放未熟食物,後面放有滅火筒,也搭置了臨時的洗手盆。

花了這麼大氣力,只為擺兩日墟,值得嗎?「我要撐墟市㗎嘛!」蠔餅檔前擺放了全哥餐廳的卡片,但原來全哥曾經也做過小販。他以前主要在旺角、深水埗擺賣,隨政府加強打擊小販,他十多年前租了地舖,轉為經營車仔麵店。租下食店以為能換來「安樂茶飯」,結果壓力一點也沒有減少,被每兩年就漲高的租金勒住喉嚨。「實施番租管好緊要,業主見你生意好,仲更會加多啲租,有時真係加到你幾乎經營唔到落去。」

除了要捍衛小販小本經營的謀生空間,全哥指出全世界都有墟市,有墟,社區的確會熱鬧很多,比街舖更有「旺場」的感覺,希望政府支援民間持續舉辦墟市。

DSC_2071
見光墟發言人蔡展樂一邊受訪,一邊品嚐街坊賣的藥材雞湯,並大讚足料

關綜聯實習社工、是次見光墟發言人蔡展樂表示,全哥對申請許可於現場將生食煮成熟食較有經驗,惟程序相當繁複,故其他熟食攤也難以申請。對於過往坊間曾對小販有「不衛生」、「不安全」的印象,蔡展樂直指實情「有目共賭」:見光墟的攤販不但十分自律,衛生情況亦得食環嚴謹審核。檔販雖願意配合規管,但極度複雜和分散的申請程序,實在嚴重阻礙熟食墟的發展。「明火熟食可以話係墟市中嘅靈魂。」蔡展樂希望政府能認真訂立墟市政策,回應檔販及街坊的需求,並重發小販牌,撥地設立恆常墟市。

DSC_2426
記者試吃黃生黃太的釀雞翼(圖),芝士味略淡,不過啖啖雞肉配以燒汁相當惹味

深水埗街坊黃生黃太夫妻檔賣芝士釀雞翼。兩人第二次參加見光墟,表示不為賺錢,只想讓街坊品嚐更多元的小吃,相當懷念小時候到處都有「街邊檔」的日子,希望墟市能抗衡大財團的壟斷。釀雞翼去骨甚花功夫,上一次墟市中更親自手打魚蛋煮咖喱,喜愛煮食的黃太指自己身為主婦有時間,很樂意為街坊炮製「心機」美食。

DSC_2428
DSC_2431
李先生指不能現場煮食、再度翻熱會影響質素,幸好他製作的櫻花蝦燒玉子(下圖)仍保持軟滑

另一位檔主李先生則大大隻字寫明「唔要劣食」,皆因不滿每每到年宵、工展會等大型熟食攤檔,食物總是千篇一律,味道也欠佳,望為街坊帶來用心製作的美食,包括今次售賣的玉子燒、溏心蛋、木糠布甸和雪梨茶。他表示不能即場煮食有點不便,新鮮和翻熱的食物,質素自然有分別。

【暖笠笠見光墟】
日期:12月8及9日(周六及周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10:00
地點:石硤尾偉智街遊樂場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側)
其他美食包括日式吟釀醉蛋及醉雞、芒果糯米飯、手工芋圓、夫妻肺片、洛神花椰汁糕及青檸碟豆化特飲等。
不同時段設有手作工作坊、表演、電影放映等活動,詳情見「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Facebook專頁

深水埗社區報記者:何盈盈、劉兆康
獨媒記者:梁敏德

【網絡公民獎】公開組得主青衣島民:街坊就是前進動力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由「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網絡公民獎2018於星期六(12月8日)舉行。本屆主題為「『網想』社區」,意指網絡公民透過互聯網的空間,去想像、重構、書寫和呈現社區生活。其中網絡公民大獎(公開組)由「青衣島民」奪得,成員王必敏就認為與街坊的互動就是前進的動力,希望與街坊同路同行,打破社區的區隔。

_DSC9347-1
「青衣島民」成員王必敏

網絡公民大獎由公眾投票及專業評審選出,兩者各佔50%。網絡公民大獎(公開組)得主「青衣島民」於兩個組別中均獲得最高支持,成員王必敏表示街坊的支持與回應就是她們的動力之一,「如果沒有他們的互動,我們應該很快就放棄,交流是十分重要」。居住於青衣多年的王必敏指,近年有感人與社區充滿間隔,社區之間亦十分疏離,希望透過「青衣島民」拉回青衣人的生活、心態及眼光,「一齊同路同行」。她又稱「青衣島民」一直是本著「咩都試、諗到乜就做、面皮厚」的精神,成員亦是以工餘時間跟進社區議題,仍需要向其他組織學習,特別感謝不同組織的堅持及韌力。

_DSC9332-1
編劇呂筱華

至於擔任頒獎嘉賓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編劇呂筱華則認為,香港人對於「接地氣」的要求愈來愈高,早前上映的《逆流大叔》或《黃金花》均以社區為背景便是一例,相信社區的角色在電影中會愈來愈重要。

記者:周頌謙


【網絡公民獎】兩學生項目獲獎 盼港人努力紮根社區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由「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網絡公民獎2018於星期六(12月8日)舉行。本屆學生組共有兩個學生項目獲得嘉許表揚,紮根北區的社區媒體「撻著﹒Spark」就表示,在政權打壓的時代,他們的成立反映了學生依然關心社區,希望港人共同努力。

_DSC9315
「旺角街霸」林心怡

本屆網誌公民獎主題為「『網想』社區」,意指網絡公民透過互聯網的空間,去想像、重構、書寫和呈現社區生活。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的林心怡憑「旺角街霸」影片,報導旺角行人專用區爭議,奪得網絡公民大獎(學生組)。林心怡表示,起初拍攝是希望社社會帶來少少改變,亦曾懷疑將影片放上網的作用,卻意想不到得到廣泛迴響。林稱,項目令她反思到網上資訊太多樣,很容易令受眾注意力分散,如要引起迴響就需要努力尋找大家都關注的事情。

_DSC9319
左起:Mark、Nelson、葉蔭聰

而北區的撻著﹒Spark則憑「北區學生與跨境學生﹒我問你答」,於網絡公民大獎(學生組)得到最多網民投票支持。成員Nelson稱Spark成立僅有半年,成員以學生為主,並專注北區粉嶺的社區報導。他指,Spark的成立反映了在政權打壓的時代,學生依然關心社區,努力紮根社區,籲大家共同努力。

來到第四屆的頒獎禮,評審之一的獨立媒體(香港)執委葉蔭聰表示,今年公開組及學生組分別有17個及5個單位參加,大部份參選項目有別於過往,不能再獨視其單一的作品,而是要了解到各項目背後的理念和工作,因此獎項劃分亦有所轉變,不再流於個人或單一文本。他認為,從得獎的項目已可以見到網絡公民的角色已不只於媒體報導,更有組織活動,是可喜的現象,期望日後有更多立體及有溫度的團隊參與。

記者:周頌謙

包致金反口覆舌滿嘴「泛民口音」

$
0
0

2012年10月24日,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正式退休,臨別贈言,強調《基本法》賦予終審法院有權尋求人大釋法,但終院主動提出以外,其他釋法都是錯誤。包致金昨日在法治論壇表示,人大常委會行使釋法權應盡可能少,在某些情况下釋法影響到某些人的權利,違反人權可能會獲得短期利益,但長遠有害,要回頭很難,他希望人大常委約制自己。

常委會的釋法權關係到一國兩制原則,歷史的痕迹清晰顯示,是香港法律界將司法獨立權及終審權拱手讓人,當「一國兩制」嚴重走樣變形受到國際關注,法律界紛紛出場推卸責任,連包致金都反口覆舌滿嘴「泛民口音」。同場的資深大律師李志喜表示,《中英聯合聲明》沒提及人大釋法制度,人大釋法問題要急切處理。

《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條第十二項訂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上述基本方針政策和本聯合聲明附件一對上述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之,並在五十年內不變。」

《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基本法規定。」《基本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訂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香港法律制度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基本法》第八條訂明香港的法律制度是普通法制度,法律只有司法解釋具約束力。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就決定人大常委會的釋法如何能夠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產生約束力,由《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三款具體規定。

《中英聯合聲明》沒提及人大釋法制度?是終審法院是前首席法官李國能「確認」常委會擁有全面而不受限制的解釋權,是香港法律界將司法獨立權及終審權拱手讓人,「香港之死」法律界罪大惡極。李國能同李志喜屬唐兄妹關係,李志喜話 《中英聯合聲明》沒提及人大釋法制度,唔係笑死人咁簡單,而是希望為唐兄脫罪。李國能是罪人,李志喜係壞人。

陳浩天立法會選舉呈請案敗訴,是敗在代表律師李志喜之手,未有依據法律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利益,或許是不想「令法庭承受巨大政治壓力」。歷史的痕迹清晰顯示,與《基本法》有關和選舉呈請及立法會議員被DQ等案件,律師界與司法界明顯存在串通破壞「一國兩制」踐踏人權之嫌。

包致金正式退休臨別贈言
包致金反口覆舌滿嘴「泛民口音
李志喜話《中英聯合聲明》冇提人大釋法制度

【網誌公民獎】座談會:「網想」能營造社區嗎?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上星期六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行的「網絡公民獎2018頒獎禮」,同場亦有一場主題為「重奪社區咁易咩!『網想』能營造社區嗎?」的座談會。由應屆網絡公民獎得主「青衣島民」成員王必敏及「旺角街霸」製作人林心怡,以及香港01社區關係助理總監林立志、香港文學館「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執行編輯李卓謙與2014年網絡公民大獎「最佳文字報導獎」得主陳澤滔,分享由網上世界到落地社區的工作及感受。

兩個世界:線上﹒線下

網上訊息轉瞬即逝,與社區的深耕細作截然不同,究竟是「平行時空」?還是有方法將兩者扣連?香港01社區關係助理總監、前青衣區議員林立志就認為,網上充斥不同資訊,甚至乎是不實的新聞及消息,因此有時網上的倡議亦需要輔以落區解說,以接觸不同背景及階層的受眾。

「青衣島民」王必敏亦認同說法,認為「雲端」與「地上」是兩個嚴重割裂的世界,在網上得到的支持在社區現實中未必反映到出來,反之亦然,但兩者同樣有其價值。她指,近日正舉辦有關夾心階層的講座,網上反應不算理想,但當落區宣傳時又得到眾多支持,「所以不要讓網上的like及reach騙到」,建議線上線下的工作都並用,才會知道社區議題的關注程度。

_DSC9371
2014年網絡公民大獎「最佳文字報導獎」得主陳澤滔(左)

東九龍社區關注組陳澤滔亦有很深體會,表示在網上做任何事也可以被罵一頓,「網上是可以很極端」,更笑言有時不加「01死全家」都不敢轉發香港01的新聞。他憶述,早前因反對觀塘音樂噴泉找泛民議員卻換來指責,過程令他感到相當無力及灰心,「親泛民又罵,罵泛民又罵,咁我咩都做唔到」。他認為,網絡組織者需要自行調整心態,不要將網上留言過於放在心上。他指現時已看淡網上的「like」及「share」,反而認真熱切的回覆更叫他感到開心。

改變社區,怎先叫成功?

網上數據可以量化計算,嬲嬲心心都一目了然,但社區又有何指標呢?王必敏就直言「不敢想成功」。她以在青衣戲棚進行減廢行動的經驗為例,稱今年最低限度只是成功入場做到與減廢有關的事,在過程中才逐步逐步訂立目標,由扭轉傳媒的焦點到約見環保署,「每一步達成就再推多一步」。她強調,不要小覤網上的影響力,它可令受眾反思更多生活上牢固的想法。

_DSC9395
香港01社區關係助理總監林立志

林立志認為網上的角色主要在於踏出第一步(kick start),表示香港01的記者會時刻留意區議員或地區專業的動態,並儘可能即時回應跟進。他認為網上能夠帶動輿論,製造民意,甚至將輿論轉化成行動,令政府官員都去留意,無疑令更多人關注社區議題。

香港文學館「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執行編輯李卓謙則表示,計劃不只限於徵文,更有社區創作班、校園興趣班鼓勵大眾認為及接觸文學寫作。他指過去曾有一位老先生以手寫稿投稿,書寫了一系有關鵝頸橋的文章,甚至希望結集成書。他認為社區書寫並不是新興的活動,不少組織亦有進行相關計劃,以建立一個深厚的社區資料庫為目標。

_DSC9374

社區誰屬?

網上世界了無邊際,沒有地區界線分野,因此在網上發聲的人未必與社區有直接關係,甚至不是該區居民,社區該由誰來發聲一直是爭議。報導旺角行人專用區爭議的林心怡就曾對此感到困惑。她指報導見街之後,沒有想過是以「殺街」告終,而不是討論更多busking文化及空間規劃,曾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但另一方面若不從區議員入手又不知怎處理問題。

陳澤滔亦有同感,他以天水圍改建欖球場興建街市為例,「我覺得有問題,但問天水圍的朋友,他們又真的覺得街市很遠,物價很貴」。陳指,表達意見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社區其實是嚴肅的問題,需要溝通了解。在議題上亦需有底線,「應不應該做?會不會有兩全其美的方法?」。他認為有時不是一味反對就解決到問題,反而需要大家的想像力,拆解難題。

社區認同危機

在區議會劃界及新市鎮的規劃下,同一社區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割裂。座談會主持、時事評論人梁啟智提到曾與黃埔街坊訪問,指他們永不會認自己是九龍城區,反映社區割裂及認同感的關係。

王必敏亦表示青衣有「山上」與「山下」的區分,在聆聽意見時亦有難度,「不可以說某一方不是意見,他們都住在青衣」,但她不希望社區存有如此細小的區隔。她認為社區需要磨合,「不可能幾個屋邨成為一個區,而做的事又不影響其他人」。她強調,社區發展需要宏觀地討論出來,「你爭三條街,我爭四幢樓,是好不健康」。

_DSC9379
香港文學館「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執行編輯李卓謙

李卓謙則認為公眾對社區的界線可以非常遼闊,指寫作計劃雖然以「街道為名」,但亦收到很多有關社區的文章。他指出,「社區」不一定只限於居住的屋邨及街道,鄰近的活動範圍也可視之為社區的一部份。

記者:周頌謙

也門:能源業工人組建新工會

$
0
0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採訪也門道達爾燃氣公司工會代表Ahmed Ali Al-Qidani

在遭受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和傑富仕安保公司(G4S)這兩家跨國企業的無情剝削和掠奪之後,100多名也門工人決定建立一個新的工會組織。

就在9月初進行這次採訪的時候,也門多地正發生抗議。三年來無情的罪惡戰爭塗炭生靈、破壞基礎設施,數百萬工人和窮人陷入愈來愈嚴重的經濟災難。

最近也門貨幣貶值到歷史新低,基本商品的價格漲至新高,令已經很可怕的人道主義災難變本加厲。自2015年來,食品價格平均上漲了68%,凸顯了戰爭帶來的經濟困境。現在這個國家超過一半的人口失業,大多數公職人員大約兩年領不到工資,數百萬人飽受饑荒和流行病的摧殘。

與此同時,反動的帝國主義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每天都在戕害無辜群眾。據聯合國披露,沙特和阿聯酋對也門主要的貨物和援助入境點荷台達港(Hodeidah)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可能導致「史上最嚴重的饑荒之一」。特朗普政府最近聲稱,沙特正在「盡一切努力降低平民傷亡風險」,但實際上沙特政權故意將大規模饑荒作為戰爭的武器。這再次表明了美帝國主義正是當前這場大屠殺的同謀。

從9月2日開始,內戰雙方控制的地區均爆發抗議。儘管規模有限,這場抗議運動凸顯出我們需要而且能夠將全國工人、失業者和窮人團結在鬥爭之中,提出自己獨立的階級訴求,結束這場野蠻衝突和由各交戰方所造成的貧困和飢餓。首先要對抗沙特政權及其西方盟國。他們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因此對於也門的災難負有首要責任。

這場鬥爭須要復甦勞工運動,並尋求國際工人階級的聲援。在這種情況下,創建一個新的戰鬥性工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工國委對這個新工會表示敬意,並將跟進報導工會的發展狀況,以及TOTAL和G4S工人長達數年的抗爭。

最近,也門道達爾燃氣公司工會於首都薩那(Sana’a)成立。能解釋一下這個工會的目標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創建它嗎?

這個工會的目標是用一切手段捍衛工人的物質和道德權益,建立工會教育系統、提高工人的學識,並保護工會成員免受任何不公對待。

我們希望爭取正義、平等,反對一切歧視,促進和發展我們工會與戰鬥性的阿拉伯工會和國際工會以及國內外相關工人團體之間的了解和合作。

過去部落領導人企圖騎劫我們的鬥爭,這使我們特別意識到有必要制定團隊合作和集體領導的原則。當然,我們也希望推進和協調為TOTAL/G4S工人伸張正義的鬥爭。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個新工會源於我整個工作生涯的經歷和鬥爭。在工作中我遭受了許多不公和歧視,令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將為所有工人伸張正義的戰鬥進行到底。

這個新工會有多少成員?

目前我們有150名成員。

你們是否有計劃擴大工會規模或與其他部門的工人聯繫起來?你們和也門工會聯合會的關係如何?後者如何幫助你們對抗壓榨工人的公司?

也門工會總聯合會很大程度上已經癱瘓,他們只是提供「建議和聲援」,有時發表一下聲明。工人們曾於2016年4月13日在薩那的也門工會總聯合會總部門前示威,要求它採取行動支持TOTAL/G4S的工人鬥爭。儘管一些工會成員也做出了少許努力,但是總聯合會不怎麼關心我們的鬥爭,也沒採取什麼行動,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幾乎什麼都沒做。

話雖如此,我們的工會還是註冊為總聯合會的成員。我們希望利用我們的新工會影響也門更廣闊的工會運動,並與其他部門的工人建立聯繫。我們正在討論將也門國內外的石油業和安保公司的工人和工會聯合起來。

你認為你們與TOTAL和G4S的糾紛仍未解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在於這兩家公司。更詳細地說:

兩家公司以欺騙手段剝奪了工人應有的權益
公司提出的方案無法滿足工人最低限度的權益,因此被工人拒絕
兩家公司的股東多年來一直掠奪本應屬於工人的收益,這也導致兩家公司就誰應為工人被欠下的所有權益買單而產生分歧
兩家公司大賺也門國難財,然後無視工人的處境和最基本的權利,單方面決定撤資
一些可疑人物最初對我們的鬥爭表示同情和支持,但其真實意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浮現出來。他們試圖利用兩家公司的不良形象和我們的鬥爭所獲得的廣泛支持撈取好處。

你們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支付所有工人從僱用之日起直至獲得這些權益之日的所有權益,包括未發的薪水、津貼、獎金、加班費、社會和健康保險、齋月補貼、危險工作津貼……此外,我們要求公司補償被害工人的家屬,並賠償所有工人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損失。這些公司如果恢復在也門的運營,必須重新僱用原來的工人,否則必須給付適當的遣散費。我們希望透過正規法律程序解決糾紛,並希望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和工國委跟進、監督我們的案件。

目前工人的士氣如何?

我們這些工人處於以前從未經歷過的非常困難的境地。3年來我們的命運被公司擺布,飽受不公、壓迫和忽視。我們的三名同事被無情殺害,他們的家屬孤立無援。大多數工人失業,一些人被迫出售家當來維持生計。

大多數公司拒絕僱用我們,因為我們沒有正式解雇通知。正因為如此,一些工人為了養活家庭,不得不甘受一家自稱G4S的冒牌公司剝削。這家公司用一點點小恩小惠騙工人簽署聲明放棄所有權益。

日子過得很艱難,但工人們仍然保持著耐心和決心。但我們需要加緊努力,在工人的堅定意志崩潰前盡快解決問題,否則鬥爭會更加艱難。總之,工人在非常困難的局勢中不斷鬥爭。

你對也門目前的戰爭有何看法?

也門正面臨最困難的局面,衝突各方毫無憐憫和人性。我們已經受夠了戰爭,我們完全反對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已經摧毀了也門社會,經濟崩潰,生活極度困苦。

你認為也門和國際上的勞工運動可以對解決也門正在經歷的災難起到什麼作用?

也門的經濟危機和工人遭受的欠薪在各個方面都造成嚴重的影響,包括教育部門、衛生部門以及所有社會服務部門。我認為,發揮勞工運動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透過一切可能的手段幫助工人和那些社會部門,使它們繼續開展活動和避免更嚴重的災難。

你們認為像工國委這樣的組織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你們的鬥爭,以及幫助也門人民爭取更美好的未來?

它們可以促進工人和社區的政治和文化覺醒。特別是因為當前的戰爭和危機,也門的工人、工會和社區組織普遍缺乏資源,力量薄弱,因此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支持。

工國委在支持工人階級和人道主義事業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例如也門的TOTAL/G4S工人鬥爭。我們一開始也沒有預料到他們會提供這麼多幫助。工國委無懼重重困難保衛也門工人。

我認為,工國委及其世界各地的支持者有能力激發也門和全世界的工人群眾鬥爭,對抗剝削、種族主義和跨國公司的歧視。不過現在還需要做更多努力來對公司施壓,幫助幫助工人發聲,令工人的訴求得以滿足。

最後,我非常樂觀地認為,儘管面臨目前的災難,也門人民必將從戰爭的廢墟中崛起,克服目前的困難,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請接受我們由衷的感謝與敬意。

【見光墟】獨立建制區議員撐場 遺憾區議會無支持

$
0
0

工作人員扮成「任何仁」(左三),寓意任何人都應有以小販為業的權利和尊嚴;其他出席開幕禮嘉賓包括(左起)前立法會墟市小組主席劉小麗、關綜聯幹事李國權、街工立法會議員梁耀忠、獨立建制深水埗區議員甄啟榮、見光墟檔主代表黃美蓮及民協深水埗區議會何啟明

本年開始的「社區新聞計劃」,工作坊已於今年十月圓滿結束,參加者以社區報人身分走入社區,報導各區大小事,書寫社區願景!以下為深水埗社區報與獨媒編輯室合作報導。

在民間對政府打壓小販愈見不滿的氣氛下,「見光墟」計劃3年前在深水埗區議會支持下出爐,在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等團體多年來持續籌辦下愈見成熟,不過剛過去一連兩日(8至9日)的「暖笠笠見光墟」並未見區議會「落水」,只有獨立建制的甄啟榮及民協的何啟明兩位區議員到場。甄啟榮表示是次墟市沒有深水埗區議會贊助,是最遺憾的事,促團體「快啲申請(撥款)」;何啟明則不點名批評有議員為「墟市殺手」,望市民監察施壓。

DSC_2423
甄啟榮大讚見光墟檔主炮製的花生米卷「水準好高」,又支持推動以小罐石油氣明火煮食,加強鑊氣

獨立建制深水埗區議員甄啟榮8日出席開幕禮。他表示關綜聯及檔主們多年與食環「鬥法」、不斷爭取,才有現在的盛況,堅持令人佩服。他指最遺憾的是是次墟市並無深水埗區議會贊助:「我同何啟明要返去檢討下,區議會大把錢,D錢撥哂去哂邊呢?」他頓一頓又笑說:「其實我哋知撥哂去邊嘅,你哋(見光墟)快啲申請。」

甄啟榮支持保留午夜墟 何啟明籲監察議會內「墟市殺手」

被問到近半年來深水埗午夜墟遭食環強力打壓,甄啟榮表示願於區議會討論,以支持保留午夜墟。「最緊要搵出問題,係噪音?雜物阻街?逐樣實事求事解決。」他指午夜墟「好有特色」,墟市亦是民生不可或缺的部分,籲政府及區議員勿因出現問題就推倒,形容只是滅墟的藉口。

同有到場的民協深水埗區議會何啟明表示,見到很多自己選區(南昌東)的街坊都有到來擺檔,對見光墟的成功感到開心,但香港仍缺乏墟市政策及小販發牌制度,「未來仲有好長嘅路」。他又不點名批評有議員「選前就話關注墟市,選後就唔見咗人」,請市民「一齊畀啲壓力阿『墟市殺手』。」

DSC_2386

關綜聯實習社工、是次見光墟發言人蔡展樂坦言,「見光墟」雖得不少深水埗區議會議員支持,惟過去即使有合作,亦只是針對單一墟市項目,算不上有長期共同推動。他表示正嘗試籌辦來年的農曆新年墟,會積極考慮與區議會有更多合作。

雖然現時申辦墟市仍欠政策及統一部門支援,今次墟市亦需「過關斬將」地籌備近5個月,但蔡展樂表示喜見街坊們愈來愈成熟與自主,不僅會主動分擔設計、宣傳等工作,也會學習處理申請文件。

更多:
「明火」熟食飄香 花膠碗仔翅成本價益街坊
土瓜灣劏房户徒步推車6小時擺檔 賣舊物幫補生計
90後元朗人長征擺檔 望區區定期有墟市

深水埗社區報記者:何盈盈、劉兆康
獨媒記者:梁敏德

Viewing all 4031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