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030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逾百市民悼念BOBO 批民署漠視民意 質極速製標本是早有預謀

$
0
0

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聯同7個動保團體在二龍喉公園舉行悼念黑熊BOBO的集會,反對民署將BOBO製作成為標本,有超過100名市民參與。不少市民向BOBO獻花,並在BOBO生前居住及活動的區域前系上白色絲帶以表悼念之意,而發起集會的動保團體亦在現場收集簽名。多名市民及動保團體代表發言時感激對民署多年來對BOBO的照顧,但就批評民署執意將BOBO的遺體製成標本之舉是一意孤行、漠視民意,又質疑民署今次極速製作標本是早有預謀,促請民署將BOBO入土為安,回歸大自然。

aamacau-photo-181201_1201_1102-1
有動保團體代表坦言:「如果對生命唔尊重,即使有幾好嘅食、幾好嘅住畀佢都係假嘅。」

有動保團體代表質疑亞洲黑熊是否屬於有科研價值的動物?「唔通大家無乜機會見到呢種動物嘅形狀、生活習慣?唔係㗎嘛。而家正正係一個官員嘅決定,就將所有愛護BOBO嘅人嘅決定蓋過,一意孤行。」他又指,民署其中一個觀點就是將BOBO的標本作為保護動物的宣傳及科普教育,「我膽敢問一聲,各位官員明唔明乜嘢係動物保護?動物保護最精粹嘅地方係對生命嘅尊重,如果對生命唔尊重,即使有幾好嘅食、幾好嘅住畀佢都係假嘅。」

亦有動保團體代表表示,今次事件正正讓其他地方看到澳門政府對動物有多「友善」,尤其對一些已經離世的動物,「一啲尊重都無,我希望政府檢討吓,希望有朝一日澳門可以成為一個人同動物都真正友善嘅城市。」亦有動保團體代表指,政府雖表明將BOBO製成標本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但BOBO不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亦對澳門人來說有很深厚的感情,「政府做嘅嘢有無諮詢過我哋?有無顧及我哋澳門人嘅感情?」

保護遺棄動物協會主席蔡詠子表示,BOBO三十多年來在一個孤單淒清的地方生活,而離世後被製成標本,亦是孤單地被放置在標本館當中,「呢個係咪真係一個保護動物嘅訊息?絕對唔係,點解佢死咗之後唔可以入土為安,回歸大自然,自由自在?」她又質疑今次民署早有預謀,「我哋點快都快唔過佢哋,有幾多把口都大唔過佢哋。主席(戴祖義),你嘅豐功偉績,你思維嘅奇特,係澳門都好罕有,可唔可以係你死後將你製成本讓市民懷念?」

aamacau-photo-181201_1201_1102
保護遺棄動物協會主席蔡詠子

而協會副主席劉佩珍就表示,今次集會主要希望讓政府知道,有許多人反對將BOBO製成標本,「只不過我哋唔夠你(官員)個口大,但我哋都要企出來話畀你聽,我哋係唔贊成呢樣嘢。如果今日唔企出來,好可能第時會有第二、三、四個BOBO事件,因為無人反對的話,政府使乜理你市民意見?連諮詢都唔使諮詢就可以做。」又指不論集會人數多與少,集會的意義才是最重要。

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日前受訪時就直斥有部分網民不理性,「你哋講到有血有淚,有幾耐無探過BOBO呢?」有市民就反駁:「我覺得(戴祖義言論)真係難聽過粗口,要去探BOBO,係唔會敲鑼打鼓咁話畀人去聽,起碼我每日返工都會兜路上嚟睇佢。唔係突然間有好多人關心BOBO,而係你突然話要做標本,大家好反感!」她指,感激民署照顧BOBO多年,但曾經向民署提議在戶外區域加裝遮陽篷,「但我打咗好多次電話,佢哋都推倘我,最後一次佢哋竟然話,驚搭咗篷之後,BOBO會偷走。佢咁答我之後,我覺無需要再打電話,因為無意思。」

環保人士陳俊明哽咽道:「我多謝民署養咗佢咁多年,但係民署當佢係乜嘢?只係咁多動物當中嘅其中一隻?我估飼養員會有同佢傾過偈,但我肯定戴主席無。」

曾經與戴祖義直接對質的直選議員蘇嘉豪則慨嘆,一個政府連小動物的事都不能處理好,「500多隻格力犬搞唔掂,1隻黑熊都搞唔好,你點旨意呢個政府可以搞得掂人嘅問題?」他又指,會利用市民賦予議員的權力向政府索取資料,要求政府交代300多種標本的種類、何時捉到、何處發現及有何價值,亦會要求政府交代標本館的設計及工程費用,「全部嘢都要透明,而非利用BOBO去做一啲唔知洗幾多錢嘅嘢、唔知達到乜嘢成效嘅嘢。」

aamacau-photo-181201_1201_1104

aamacau-photo-181201_1201_1102-2

aamacau-photo-181201_1201_1103-1


「拉布」的策略大敗

$
0
0

2018年立法會補選民主派得票大跌,其中九龍西兩次皆敗北,李卓仁把敗選原因歸咎於「心淡」,但「心淡」源自於「拉布戰」中建制派大勝。

九龍西兩次補選的候選人同樣主張基建乃「大白象」,要求停止進行大型基建,把開支用於社會福利之上。然而「十大基建」中的南港島綫、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相繼落成。南港島綫令南區居民直接受惠,雖然高鐵客運量較預期低,然而通車後大受歡迎,港珠澳大橋的使用人數更遠超預期。特別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於近期落成,為不停「拉布」及把基建打包評為「大白象」的泛民造成沉重一擊。

機場效率未盡人意,房屋問題嚴峻,然而泛民主派設法阻撓「三跑」及「新界東北發展」令建制派更成功把「泛民」與「拉布阻礙發展」劃上等號。無疑機管局管理出現問題,三跑可能無法充分使用,但泛民主派於改善客運效率上卻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近年市民一屋難求,泛民卻把「新界東北發展」及「高爾夫球場」描述為「只能活一個」,花盡九牛二虎之力阻止,結果10年過去,發展進度緩慢,令市民把「阻礙發展」的罪名歸咎於泛民。近年泛民積極提倡「發展綜土」,但堅決反對由發展商開發農地,試問現時的論述能使大部分市民能把「鄉郊發展」分得那麼細嗎?

政府於此時提出「明日大嶼」填海發展計劃,泛民理所當然地反對,更推算「超支」後的造價為一萬億,繼續把基建與「超支」問題綁縛,計劃把一萬億「倒落海」。殘酷的現實是,在這個爭議性的問題上,令泛民「阻礙發展」的形象展示出來,亦突顯泛民在改善超支的問題上「交白卷」,淪為「為反對而反對」。再者歷年「拉布」建造業深受其害,減少基建更可能使從業員失業,從事相關行業的選民自然難以支持泛民。

「拉布」實為「抗生素」,濫用帶來反彈。每年財政預算案例因為「全民退保」而被拉布阻撓。然而「全民退保」與一份財政預算案關係微乎其微,在財政預算案上拉布成功爭取的機會為零。如是者拉布被塑造為「搞事」,令修改議事規則變成理所當然,把泛民的最後武器廢掉,當然令人「心淡」。

上面所說的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近年「拉布」帶來大敗的客觀效果,泛民主派有必要重新檢討策略,不然在往後的選舉必被市民放棄。

【旺角騷亂案】控方開案陳詞 指當晚暴力逐步升級

$
0
0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的旺角騷亂,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各被控一項暴動罪。容偉業被控一項煽惑暴動罪、一項非法集結罪、四項暴動罪及一項襲警罪。控方今作出開案陳詞。

控方:年初一至二事件一直升級

主控方資深大律師郭棟明指,2016年2月8日至9日(即農曆年初一至二)發生的事件,是「一路一路地升級」。他指,最初砵蘭街只是發生普通衝突,直至人群到達亞皆老街時轉趨嚴重,其後在山東街的人群更拋擲石頭、放火,反映事態更加嚴重。郭又指,各控罪所指控的行為並不是瞬間即逝,而是維持一段時間。

郭指,第四被告容偉業共面對7項控罪。「煽惑非法集結」及「非法集結」罪名均發生於2月8日晚上的砵蘭街。4項「暴動」罪名橫跨2月8日至9日,事發地點分別為亞皆老街、山東街及彌敦道北行線交界、豉油街及花園街。容亦面對一項襲警罪名。另外第一至三被告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各自面對一項「暴動」罪名,事發地點為砵蘭街。

控方指本民前事發前呼籲市民到旺角支援小販

「本土民主前線」(下稱「本民前」)於2月8日下午12時半在facebook發表帖文,包括製圖顯示「本土特色」「勇武捍衛」字眼,呼籲市民晚上前往旺角砵蘭街支援小販。郭續指,將會有食環署小販管理隊職員上庭作供,證明他們當晚沒有向小販執法,只是在現場站岡和站岡。

控方將會播放瑞興麻雀館後巷的閉路電視影片,顯示小販管理隊並沒有干涉任何小販擺賣;其後有身穿藍色、寫有「本土民主前線」上衣的人士多次進出後巷,並與小販有所接觸及交談,其中包括黃台仰。郭續指,該些藍衣人士協助小販推熟食車,沿砵蘭街往亞皆老街方向前進。

郭指,於砵蘭街聚集的市民愈來愈多,當小販車到達奶路臣街及砵蘭街交界時,於「莎莎化妝品店」外站岡的小販管理隊職員被人群包圍指罵。其後聚集的人愈來愈多,甚至有人聚集在馬路上,造成阻塞。郭稱,此交通阻塞導致一宗輕微的交通事故,有人報稱被的士撞倒,但是人群聚集,擾攘了很久都無法讓的士離開,交通警員亦無法接近的士調查及處理。郭稱,小販管理隊其後離開了旺角,沒有在現場執勤。

控方提醒陪審團拋開以往對事件所見所聞

控方將傳召57名證人,並會先傳召食環署小販管理隊。控方亦會將警方錄影片段、新聞片段、網上下載的片段呈堂,而且會向陪審團展示衣服、鞋、宣傳單張等物證。

郭提醒陪審團,要拋開個人政見和以往對此事件的所見所聞,並跟據控方所提供的證據去作出裁斷。

明天控方將繼續開案陳詞。

2018年5月陪審團裁定梁天琦一項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罪成,加上梁承認的一項襲警罪,共被判監6年。此外,梁天琦、林傲軒及李諾文各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未有達成有效裁決,律政司其後申請重審,並將案件合併與另外兩名被告袁智駒及外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之案件一同審理。

被告袁智駒11月開審後承認兩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現還柙候判。

記者︰黎彩燕

成功爭取!新翠邨清潔工計劃罷工 外判商終肯支付遣散費

$
0
0

(受訪者提供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大圍新翠邨清潔服務外判商「義合清潔公司」的合約於年底屆滿,義合於上月要求清潔工友簽署自願離職信,未提及遣散費安排。逾30名清潔工不滿未獲應有賠償,尋求區議員及清潔服務業職工會協助,原擬發起罷工,最終於今日與義合達成協議,成功追討十多萬元。

義合於新翠邨的外判合約於12月31日屆滿,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組織幹事黃雅文指,義合在11月初開始遊說工友簽署自願離職信,未交代支付遣散費安排。約30名工友經區議員李世鴻轉介,向工會求助,當中約20名工友年資達6年。

上周五,工友、工會及李世鴻與義合會面,但黃雅文指義合未有提供任何賠償方案,工友不滿義合一直「拖字訣」,擔心拖到義合的合約完結,更難追討,於是計劃今日發起罷工。

黃雅文指義合昨日收到罷工的消息,隨即漏夜致電工會及李世鴻提出賠償方案。工友、工會、李世鴻今午與義合會面,義合同意支付對沖強積金後的遣散費,金額共約十多萬元。

18.32.25
(受訪者提供圖片)

工會:房署有責任監管

政府外判服務更換合約時,原外判公司透過要求工友自願離職,而避免支付遣散費,此類事件屢次發生。黃雅文指房屋署作為「大老細」責無旁貸,經歷過海麗邨和順天邨的外判工潮,房署沒理由不知道外判公司的技倆,在合約期滿時理應做好監察。但她指,房署一直未有介入新翠邨的事件,工友在沒辦法下才找區議員和工會協助,而房署經理在今日的會議上更「一粒聲都冇出」。

工會又表示由於政策及法例不完善,外判工人長年被剝削,雖然《施政報告》宣布於明年4月推出政府服務合約「約滿酬金」安排,但未能保障目前面臨更換外判公司的工人。工會希望各外判公司仿效義合,為工友提供合理補償。

記者:劉軒

《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暨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第二版出版 供大家免費下載

$
0
0

前言(新聞稿)

適逢紀念一二三事件五十二周年,對《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暨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進行修訂和增加資料。

電子書內容包括保留大部份首版內容, 對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澳門「一二.三」事件發生前後的部分社會、經濟情況比較一覽、澳門「一二. 三」事件大事記(包括記錄澳門聲援香港六七暴動活動)、澳門「一二.三」事件主要發生部分地點一覽、部份學者評價澳門「一二.三」事件意見一覽作修正和重排。

增加澳門「一二.三」事件重要文獻精選部份,內容包括有當時澳門民間和廣東外事處對澳葡政府要求文書、澳葡政府同「一二.三」事件有關各項政府文書、馬萬祺「一二.三」事件詩、美國中情局有關澳門「一二.三」事件公開資料。同時增加延伸閱讀的超鏈結,例如有紀念澳門「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座談會影片超鏈結、記者雨果平托撰寫的一份葡萄牙文錄音報告等。

電子書所有引用或參考的重要資料,均出自可公開給予大眾查閱的資料庫和有關澳門「一二.三」事件的研究著作。製作此電子書目的,希望可作為人們瞭解澳門「一二.三」事件的入門資料,也可作為人們研究澳門「一二.三」事件的參考資料。希望從中認識澳門歷史。

曾經有讀者向筆者提出建議,希望每一文獻內容需多加注釋,由於人手不足和時間不足,無法過多時間仔細處理。其實所有章節最後都有參考資料列表,不過盡量在重要部份多加注釋。電子書難免出現錯漏,希望大家能多諒解和向編者多作指正。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exflYnjrco2D5kUq_QDu0ugTGnKYhLe/view?f...

2018.12.3 澳門
建燁

朱凱廸的兩難決定

$
0
0

選舉主任袁嘉諾以朱凱廸「隱晦地確認支持獨立是港人的一個選項」,不接納他作出符合《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要求的聲明,宣告其參選提名無效。朱凱廸稱,若資源許可傾向提出選舉呈請,但形容這是「兩難決定」。為何會兩難?原因之一就是《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

《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訂明獲提名的候選人須遵從的規定:「除非提名某人為鄉郊地區的選舉的候選人的提名表格載有或附有一項由該人簽署的聲明,示明該人會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否則該人不得獲有效提名。」

《鄉選條例》第24條只規定候選人須簽署聲明,示明「會擁護同保證效忠」。《條例》並無授予選舉主任審查權,亦無規定聲明須得到其信納,參選人簽署聲明己符合《條例》的規定。選舉主任的袁嘉諾DQ朱凱廸參選資格,絕對是濫權枉法。

朱凱廸5點聲明的第3點指出:「《鄉郊代表選舉條例》、其他法例及《基本法》(包括釋法文件)皆無賦權予選舉主任作任何形式的政治篩選,或以政治原因宣布任何參選人提名無效。」釋法文件不能授權,朱凱廸的解說正確中帶糊塗。

《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訂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第一百零四條列明的公職人員不包含鄉村代表只是表象,第一百零四條列明的公職人員,都是政權性組織的公職人員。《基本法》第十一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觸。」《基本法》只規定政權性公職人員需「擁護同效忠」,鄉郊代表屬非政權性,《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規定候選人須簽署聲明「會擁護同保證效忠」,絕對違反《基本法》。

朱凱廸指稱,提出選舉呈請是「兩難決定」,擔心會令法庭承受巨大政治壓力。「民主派」啲大律師同司法係蛇鼠一窝,朱凱廸的擔心「有道理」。另外一個之大難,是《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於2003年2月14日生效,「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有份通過。相信朱凱廸最終可能會因資源不許可而「隱惡揚善」放棄選舉呈請。天下烏鴉一樣黑?你懂的。

朱凱廸:提出選舉呈請戰與否兩難

朱凱廸的兩難決定

$
0
0

選舉主任袁嘉諾以朱凱廸「隱晦地確認支持獨立是港人的一個選項」,不接納他作出符合《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要求的聲明,宣告其參選提名無效。朱凱廸稱,若資源許可傾向提出選舉呈請,但形容這是「兩難決定」。為何會兩難?原因之一就是《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

《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訂明獲提名的候選人須遵從的規定:「除非提名某人為鄉郊地區的選舉的候選人的提名表格載有或附有一項由該人簽署的聲明,示明該人會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否則該人不得獲有效提名。」

《鄉選條例》第24條只規定候選人須簽署聲明,示明「會擁護同保證效忠」。《條例》並無授予選舉主任審查權,亦無規定聲明須得到其信納,參選人簽署聲明己符合《條例》的規定。選舉主任的袁嘉諾DQ朱凱廸參選資格,絕對是濫權枉法。

朱凱廸5點聲明的第3點指出:「《鄉郊代表選舉條例》、其他法例及《基本法》(包括釋法文件)皆無賦權予選舉主任作任何形式的政治篩選,或以政治原因宣布任何參選人提名無效。」釋法文件不能授權,朱凱廸的解說正確中帶糊塗。

《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訂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第一百零四條列明的公職人員不包含鄉村代表只是表象,第一百零四條列明的公職人員,都是政權性組織的公職人員。《基本法》第十一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觸。」《基本法》只規定政權性公職人員需「擁護同效忠」,鄉郊代表屬非政權性,《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規定候選人須簽署聲明「會擁護同保證效忠」,絕對違反《基本法》。

朱凱廸指稱,提出選舉呈請是「兩難決定」,擔心會令法庭承受巨大政治壓力。「民主派」啲大律師同司法係蛇鼠一窝,朱凱廸的擔心「有道理」。另外一個之大難,是《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於2003年2月14日生效,「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有份通過。相信朱凱廸最終可能會因資源不許可而「隱惡揚善」放棄選舉呈請。天下烏鴉一樣黑?你懂的。

朱凱廸:提出選舉呈請戰與否兩難

恐懼及仇恨只會令愛滋病蔓延

$
0
0

題為編輯所擬。

對於近月香港01持續報導散播社會愛滋恐慌及強化大眾對感染者仇恨報導,本社感到十分憤慨,無法再容忍,予以強烈譴責。

今月7號,香港01一篇《愛滋賤男40女上床,戳穿避孕套播毒》為題的標題新聞,只引用6張微信截圖,去控訴感染者惡意散播病毒,今天又引用內地條例及中國醫院協會回應,重新炒作。我們認為截圖真偽有待商榷,亦未有人因此被捕,但報導誘導讀者肯定其事,字眼有製造社會愛滋恐慌及煽動愛滋仇恨之嫌,一篇類似報導足以抵消十年的愛滋病教育成果。

我們再次回應有關《報復論》指控,我們不否定世上有感染者為報復社會歧視,主動感染他人,但數字極少,過去《報復論》指控從未出現在其他經由血傳播疾病病人身上,為何只有被感染愛滋的人才會有報復心態?以我們十多年來經驗所以得,絕大部份感染者因為外在社會污名,轉化成內化污名,選擇獨自面對,不同程度地放棄自己工作、家庭和伴侶,但有極少數因遭遇社會大小歧視,轉化成仇恨。

就算判個別感染者死刑,亦不會令事件不再發生,尤其在內地,要阻止感染者報復心態萌生,必需先消除社會對感染者的歧視,創造一個愛滋友善環境,同時教育大眾如何進行正確安全性行為,除教育正確使用安全套外,還要教育伴侶平等關係建立、如何拒絕無理要求等,無論對方是長久伴侶或性伴侶,都時刻保持安全意識。以事件為例,如害怕性伴偷偷戳穿安全套,大可以自備,自己親自為伴侶戴上。性是雙方的事,雙方都有責任,正如一方被感染,不能只看感染他人一方責任一樣。

我們再次提醒香港傳媒,恐懼及仇恨只會令愛滋病蔓延,請以專業態度去報導愛滋病相關新聞,不要再製造標題新聞來加深社會愛滋污名及仇恨。

愛滋健康關注社


西灣河小巴駁船亂局 運輸署行政失當

$
0
0

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本組就近日不同團體關注開辦港島專線小巴50X線的聲明》。

日前運輸署在未有廣泛諮詢區內持份者不同意見的情況下,即倉促安排抽調資源,準備在本年第四季開辦港島專線小巴50X線,部分區議員更徑直宣言該線將於10月8日開辦,直到相關居民代表聞訊並強烈反對後,才匆匆收回決定,並重新諮詢。本組雖早已對當局如此的行政作風十分熟悉,但多年以來毫無改善,實在令人極表憤怒,這同時也證明運輸署並未充份發揮其香港公共運輸協調與管理者的角色。

而且,若50X線真是為了一個全程道路平坦,且過路及行人設施完善,步行往港鐵站最多亦只需10分鐘的屋苑提供鐵路接駁服務,這其實是完全違背了運輸署一直堅持的公共交通服務安排原則。若50X線的先例一開,日後定必引來更多援例要求,後患無窮;而就50X線的定位而言,運輸署決定開辦該線的其中一個論據,是該線能為耀東邨及興東邨居民提供前往西灣河健康院及鯉景灣公園的接駁服務。但這兩個屋邨自2006年起便已由77、99兩條專利巴士路線的雙向分段收費,提供目前當局建議的同類服務,而該兩線目前的班次及在相關路段的收費,均遠比當局建議的50X線頻密及廉宜。

進一步說,目前50X線的建議是由現有的港島專線小巴50線抽調車輛行走。但據本組所知,該線只有11部小巴,且目前早上時段服務早已供不應求,如再從相關路線抽調車輛,而該線的服務範圍卻與50線不同,那將必然對50線本已惡劣的候車情況定必雪上加霜。

再者,用小巴作為渡輪接駁服務,在運載能力和效率上也相當低下。目前西灣河往返觀塘或鯉魚門的渡輪服務,每船最多可接載約120-150名乘客,而小巴每班卻只能接載19人。因此,在這情況下,即使班次完全配合上落船期,小巴有限的運力也無法應付下船的乘客;而在受惠乘客數目來說,增設小巴線帶來的方便也因每班船靠岸時最多只有19人能夠使用接駁服務,而變得十分有限。

由此事可見,運輸署明顯是在沒有全盤考慮目前的交通服務情況下,以最為虛張聲勢、浪費資源的方法,隨便抽動本已壓力過重的路線資源,犧牲居民需要,以為個別地區人仕妄樹政績。本組希望運輸署檢討及改變這種惡劣的行政作風,亦衷心希望部分團體日後仔細考慮和查證過後才再大放厥詞——盲目吹捧支持,並不會增強其說辭的說服能力。

林鄭月娥:暫不處理朱凱廸議員資格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主持行政會議前,表示不會處理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的資格,重申支持選舉主任的決定。她指決定是基於《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不需引用《基本法》第104條,政府亦會進行內部研究,修改選舉相關法例。

朱凱廸出席now新聞台《時事全方位》節目,回應林鄭月娥的說法,他指選舉主任作為中層AO「好慘」,「有人叫佢地」取消某些人的參選資格,認為剝奪參選權是很重大的決定,不應由行政官員處理。他質疑就算由選舉主任進行政治決定,但標準不明,2016年人大釋法後,政府及建制派議員有2年時間覆核其決定。朱凱廸指紅線標準轉移,由不能主張港獨到不能容許其他人主張港獨,未來紅線會繼續「唔知去咗邊」。

朱凱廸亦反駁林鄭月娥未看清楚《鄉郊選舉條例》及區慶祥法官就陳浩天一案的裁決,陳浩天一案是基於《立法會條例》及其立法背景作出裁決,相反《鄉郊選舉條例》是基於國際公約,鄉郊代表選舉及立法會選舉不能相提並論。

工聯會郭偉強指釋法前大家對「國家主權」踩出踩入,釋法後就變成實線。他表示國家除處理港獨後,「暗獨」亦遲早要處理。郭偉強又指鄉郊代表選出的鄉委會主席可任當然區議員,屬政制的一部份。

朱凱廸回應稱支持「港獨」人士如無任何有威脅行動,屬言論自由,如今連提倡亦不容許是將內地一套思想審查來港。

公民黨郭榮鏗亦指,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主持陳浩天演講,根本並無宣揚港獨,但同遭報復。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執行主席馬恩國則指記者會提供平台,屬宣揚港獨。

IMG_7190
郭榮鏗(資料圖片)

對於是否應反對其他人持「港獨」立場,郭偉強指見到違法的事便要出聲,例如搞恐襲便要出聲及反對,而非「唔出聲」。郭偉強又繼續質疑朱凱廸違反立法會誓言,不論「明獨」或「暗獨」亦違反《基本法》。不過他指民生事務更加緊急,不會處理朱凱廸議員資格。郭榮鏗反駁郭偉強,既然民生議題如此重要,那麼為何要取消朱凱廸參選村代表資格,引起紛爭。

朱凱廸解釋為何要認真回應選舉主任提問,他指選舉主任提問有很壞的影響,民主派與建制派的根本分別是即使他們不同意某個想法,但如該想法沒有危害其他人安全,便不應隨便禁止其基本權利包括言論、集會及結社自由。他指選舉主任提問要求回應是否參選鄉郊代表便不可以宣揚「港獨」,是要求他同意禁止全港逾千名參選村代表的人均不可以談「港獨」,並不合理。

朱凱廸期望政府相信市民,市民有明智選擇的權利。今日政府「先揀咗」,正正是2014年人大831決定引起極大爭議的問題。他指建制派獲「國家級」資源支持,仍然要在選舉資格上「做手腳」,「真係心都淡」,未來中共或會派一隊「民主派」來港參選,因為已經無民主派可以參選。

郭偉強稱「朱議員好叻包裝」,故意不提言論自由背後的「港獨」,「咁個社會點會唔亂丫?」馬恩國則指「自決」是「港獨」的前奏。朱凱廸則回應稱,他回應選舉主任的信中已表示,其支持的「自決」並不是一個「公投」,而是香港人有權自行決定自己的事務,修改中央政府操控香港的《基本法》條文。

朱凱廸指選舉宣傳期十分短暫,除候選人眾多難以短時間處理外,而選舉主任做錯決定,候選人提出選舉呈請,往往是選舉結束後一段長時間,即便得直也是遲來的公義。他指政府今日的做法是殺掉整個制度,他們期望有代議政制,而非令市民對制度失望、推年青人上街頭。

郭榮鏗指法例清晰度十分重要,選舉主任如今以推斷作出決定完全是「人治」,毫無法理基礙。他不同意對選舉法例有任何修改,如今法例已經非常清楚,「幾時要由確認書?全部都無法例基礙。」郭榮鏗選舉主任可以以候選人不支持《基本法》第23條,推斷你不支持《基本法》。他昨日亦向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不接受今次事件,是次決定「非常之錯」及嚴重破壞一國兩制。

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另一個電台節目中指,應修改選舉相關法例,明文禁止提倡「自決」或「港獨」,又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應訂明公職人員維護《基本法》的責任。

「尊王攘夷」運動充斥着白色恐怖

$
0
0

適逢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年,《明報月刊》在今年五月號和八月號分兩期專題探討這件被喻為「亞洲版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大事對日本以至世界往後發展的重大影響。這兩個專題的涵蓋面甚廣,對一般對日本史有興趣的讀者來說可起溫故知新的效果。無獨有偶的是,明治維新和法國大革命均與白色恐怖脫不了關係。不過,法國大革命的白色恐怖活動主要是由當時的法國執政黨雅各賓俱樂部發動,它可謂是國家主導的恐怖襲擊(state-sponsored terrorism)的範例(註一),明治維新則與一八五〇年代後期至一八六〇年初「尊王攘夷」運動有莫大的關聯性,當中涉及一連串非國家行動者排外和針對幕末當權者的白色恐怖活動。本文將集中釐清後者的來龍去脈。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煒在〈「明治維新」的前提是政變〉一文分析指,明治維新的出現,其實是緣於「櫻田門外之變」和「王政復古」這兩場重大政變所致。不過,可能基於版位的問題,他的文章並沒有提到這兩場政變之間的一些不容忽視的暴力血腥的轉折。其實,「櫻田門外之變」本身就是有組織地反撃「安政大獄」的暗殺活動,它的爆發迫使幕府放棄採用強硬鎮壓路線,改為推動「公武合體」,包括安排德川家茂與皇室通婚、特赦原先被井伊直弼處罰的水戶藩和支持他們的大名、破格任命一些外樣大名擔任幕府職位等(註二)。可是,幕府的改變不但沒有成功使極端分子銷聲匿跡,還掀開了新一輪白色恐怖活動的序幕。當時有些主要出身在日本西部中低下家庭、自稱為「志士」的人強烈反對「公武合體」。他們既承受了培里叩關所帶來通貨膨脹的影響,亦深感自己的出身低微窒礙仕途升遷,導致自己在藩學所接受的教育無用武之地(註三)。在日本被迫開放貿易後,這批「志士」紛紛來到京都和江戶的私塾和劍術學堂,期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尊王攘夷」的指導思想,並試圖以發動白色恐怖活動來把該指導思想付諸實踐(註四)。

在一八五九年和一八六〇年,橫濱的志士率先發難,殺死數個外國官員和商人(註五)。然後,在一八六一年,薩摩藩極端分子清河八郎刺殺美國公使館翻譯官亨利.修士肯,水戶藩的「志士」則突撃了駐於江戶的英國公使館(註六)。一八六二年至一八六四年是「尊王攘夷」白色恐怖活動的高峯,期間爆發了松平春嶽住所受襲、土佐藩參政吉田東洋被暗殺(註七)、島津久光的武士衛隊斬殺誤闖島津久光佇列的英國商人查理斯.理查森、長州攘夷派「志士」突然以海濱的大炮炮轟試圖經下關海峽往上海的美國商船、長州藩「志士」襲擊皇宮試圖使孝明天皇擺脫幕府的掌控等(註八)(值得一提的是,「尊王攘夷」白色恐怖活動的性質是以政治暗殺而非無差別攻擊平民的恐怖襲擊為主,但當中亦涉及一些攻擊外國商人和職級較低的外國官員以圖恐嚇外國政府和削弱幕末政府的管治威信的行動,有些學者會把後者也歸類為恐怖襲擊)。

但是,「志士」過度擴張白色恐怖活動的規模,最終使「尊王攘夷」運動走向衰落。不難想像,一連串針對幕府和西方列強的白色恐怖活動會招致他們左右夾撃的報復。事實上,英國在一八六三年七月大舉進攻鹿兒島為查理斯.理查森復仇、英、法、美、荷在一八六四年聯轟長州藩的海防設施,幕府則聯合薩摩和會津兩藩圍剿長州藩的「志士」,亦即分別是史學家所稱的「八一八政變」和「禁門之變」(註九)。孝明天皇雖然對攘外主義甚為熱衷,但他同時憂心「志士」的極端行動會徹底動搖整個封建制度,所以在爆發「八一八政變」後,他選擇了向鎮壓「志士」的松平容保和津島久光致謝(註十)。而經過「禁門之變」之後,「志士」的實力受到重挫,「尊王攘夷」運動因而走向式微。

事實上,「志士」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而非同時顧及開明派藩主和平民的利益來發動白色恐怖活動。觀乎「志士」連番發動白色恐怖活動的進程,他們的行動並未得到很多人的注意和同情,反而由於他們不時獨行獨斷,導致原先一些同情他們的藩主也漸趨與他們保持一段距離(註十一)。

無論如何,現實政治終究有成王敗寇的部分。正如馮煒教授所指,薩摩藩倒幕派首領西鄉隆盛在經歷了「八一八政變」和「禁門之變」後,對長州藩的實力甚為欣賞,這為一八六六年成立「薩長聯盟」共同倒幕奠定基礎(這可算是「尊王攘夷」運動意料之外的間接溢出效應)。倒幕維新取得勝利後,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山縣有朋等曾作客白石家的「志士」(註十二)紛紛由「朝敵」變成了成就明治維新輝煌年代的重要歷史人物。

註一:魏英杰(2018):〈理性與暴力:對恐怖主義六種策略的分析〉,載《國際政治研究》(雙月刊),第4期,頁120。
註二:詹姆斯.麥克萊(2017):《日本史:1600-2000從德川幕府到平成時代》(譯:王翔),台灣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04-205。
註三、四、五:參考同上,頁206-207。
註六:伊文成、馬家駿(1987):《明治維新史》,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頁271。
註七:威廉.G. 比斯利(2012):《明治維新》(譯:張光、湯金旭),第一版,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頁208-209。
註八:與【註一】相同,頁207-208。
註九:與【註六】相同,頁287-289。
註十:參考同上,頁289-290。
註十一:與【註七】相同,頁209-210。
註十二:與【註六】相同,頁279。

刑事程序中的「自辯」

$
0
0

文:四仔
圖:Now TV 新聞截圖

相信大家閱讀法庭新聞時都見過有代表律師的被告「出庭自辯」。為什麼被告真金白銀聘請辯護律師後,仍然要「自辯」?「自辯」其實是什麼意思?

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了解香港的刑事法律程序。香港奉行普通法,舉證責任在於控方,控方必須毫無合理疑點地去證明被告有罪[1],被告是無需要對控方的指控作出回應,而控方是不能就被告不作供作出任何評論[2]。而法官作出裁決時,亦必須提醒自己不應因被告行使權利而對他作出任何不利的推論。

控方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名義檢控被告,控方必須證明控方案情,即控方指稱被告違反法律的說法。首先,控方會作出開案陳詞,並提出證據。控方傳召並引導證人作供,此為之主問(examination in chief),然後被告或其代表律師(以下統稱「辯方」)可盤問控方證人(cross-examination)。此時,控方證人口供可能已被「盤散」,控方會就盤問內容作覆問(re-examination)。如果控方有多於一個證人,傳召證人的程序會不斷重複,直至控方舉證完畢。

辯方然後可以向法庭提出「中段陳詞」,申請毋須答辯 (no case to answer),即提出理據指控方沒有足夠的證據令表面證供成立(prima facie case)。如獲法庭接納,被告便會無罪釋放,俗稱「控方過唔到半場」。

若果申請失敗,就會輪到辯方作出開案陳詞並傳召辯方證人作供。如開首所述,被告是無需要對控方的指控作出回應,因此,被告可以(1)選擇作供以及傳召其他證人作供;(2)選擇不作供,但傳召其他證人作供或;(3)選擇不作供亦不傳召證人。 如果被告有律師代表,律師會引導被告及其他辯方證人作供,程序如同控方傳召證人一樣。如果被告沒有律師代表,他仍然可以選擇為自己作供及傳召辯方證人,去建立辯方案情。辯方完成舉證後,控辯律師依次作結案陳詞。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被告沒有律師代表,而他除自己作供以外並沒有傳召任何證人,控方便無權作出結案陳詞 [3]。

所謂的「自辯」其實是指被告沒有律師代表,由盤問控方證人到選擇作供及引導辯方證人作供都一手包辦。至於被告選擇上證人台作供與否,其實與「自辯」無關。因此,如果被告委派代表律師在法庭進行辯護,被告選擇並由代表律師引導下作供,稱之為「自辯」是不合適的。

[1] Woolmington v DPP [1935] UKHL 1
[2] 第221章 《刑事訴訟程序條例》 第54條
[3] 香港特別行政區訴梁竣傑(終院刑事上訴2018年第2號)

【旺角騷亂案】控方開案陳詞 指容偉業揮手示意推撞警察

$
0
0

被告容偉業(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發生的旺角騷亂中,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各被控一項暴動罪,容偉業被控一項煽惑暴動罪、一項非法集結罪、四項暴動罪及一項襲警罪。控方今日繼續開案陳詞,指被圍困的的士離開砵蘭街後,人群繼續堵塞馬路,於是警方推出白色高架台希望作出「有效的呼籲」,但遭到人群阻撓及推撞。期間「美國隊長」容偉業被指高舉左手,及後揮動雙手示意市民上前。

第二階段:的士被圍困 黃台仰指揮群眾讓路

主控方資深大律師郭棟明續開案陳詞,講述當日事件的第二階段。他指,有人報稱的士發生交通事故後,在場市民聚集,令交通警無法走近涉事的士。控方續指,警方派出機動部隊成員協助交通警作出調查。約晚上10時11分,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開始站上一輛白色輕型貨車車頂,用擴音器要求警方離開,警方一度高舉寫有「警察封鎖線不得越過」的黃色旗。

約半小時後,黃台仰指揮群眾讓路給的士退後,同時呼籲:「我哋依然圍住兩邊,唔好俾黑警入。」的士離開後,警方亦撤退往山東街方向。控方指,砵蘭街道路仍未開通,因為有人組成防線阻止車輛進入砵蘭街,並用雜物堵塞山東街及砵蘭街交界。

第三階段:警方推出白色高架台 遭人群阻撓

控方其後講述事件的第三階段,此階段發生的事開始跟控罪有關。控方稱,警方於晚上11時47分決定將白色高架台從山東街推到砵蘭街的人群前,以作出「有效的呼籲」,但是警方「推唔到幾遠」,人群便阻撓及推撞,更有雜物拋向警方。影片顯示首被告梁天琦背向警方被推撞,第三被告林傲軒和第四被告容偉業亦身處人群中。

控方從影片中指出,容偉業高舉左手向其他市民示意,其後揮動雙手。約3分鐘後,黃台仰再度站上白色輕型貨車車頂,控方稱,黃台仰多次用擴音器呼籲人群向警方方向「推!」至11時51分,影片拍得警司莫慶榮用擴音器呼籲下屬退後,惟下屬沒有立即退後,並向人群施放胡椒噴霧。莫其後站上高台上呼籲同袍「慢慢向後退」,警方才開始後退。

第四階段:警要求人群離開 黃台仰大叫「三,二,一,去」後始衝突

控方播放影片,可見約零時50分有人不斷將大型物件從遠處搬到白色輕型貨車旁,當時黃台仰坐在車頂上抽煙,也有人在車旁穿上盔甲。此時,梁天琦用廣播器說:「如果你們接受到我們的城市有一班城管和公安,可以隨便掃走我們,你便不是香港人。」他呼籲市民留下來保護香港的城市和文化。接著黃台仰亦發出廣播,並跟人群一起大叫:「我係香港人!」黃又說:「你(警方)要玩,我就一定同你玩大佢!」

控方稱,警方嘗試跟黃台仰溝通但失敗,於是人群與警方繼續對峙,影片拍得前排的示威者手持自製盾牌。控方又稱,人群暴力升級,開始投擲更多雜物包括花盆和玻璃樽。最終警方需要作出「三三四警告」,呼籲在場人士離開,但是梁天琦和黃台仰「完全不合作」,前排更有人手持金屬棒。控方續指,在警方發出「三三四警告」期間,黃台仰大叫「三,二,一,去!」,人群續衝向警員。

控方下午將講述階段五至七的事件,預計今日完成開案陳詞。

2018年5月,陪審團裁定梁天琦一項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罪成,加上梁承認的一項襲警罪,共被判監6年。此外,梁天琦、林傲軒及李諾文各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未有達成有效裁決,律政司申請重審,並將案件合併與另外兩名被告袁智駒及外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之案件一同審理。

被告袁智駒於11月案件開審後承認兩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現還柙候判。

記者:黎彩燕

東大嶼填海研究 斥資逾5億 明年申立法會撥款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工務小組今早討論本年度擬提交的項目,當中包括「明日大嶼」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該研究需逾5億以上。多名民主派議員斥政府強推填海,不先發展高球場等較發展期較短及成本較低的土地選項。

政府向立法會工務小組提交文件,交代今年擬提交的81項基本工程的項目。當中包括「明日大嶼」前期工程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涉款逾5億。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劉俊傑指,會待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報告,才會決定研究細節,但表示會集中研究交椅洲一帶1,000公頃範圍。政府計劃於明年第二至第三季提交發展事務委員會,並在第四季展開研究。

建制派議員支持研究,工聯會陸頌雄稱香港欠缺各種土地,土地只有「多多益善」,他對研究要進行四年太長,指四年已經是一屆世界盃。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劉俊傑指,以東涌填海作比較,需時6至7年,人工島的時間已經有所壓縮。

民主派議員則斥政府強推填海。新民主同盟范國威促盡快推行醫院擴建、興建學校及海水化淡廠項目,不要將有爭議的填海研究放前,脅持議會。區諾軒指當局數年前曾撤回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當時款項約為2億,質疑為何今日要5億。他又批評當局內部已完成的相關報告,卻「收埋收埋」不讓公眾查閱。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劉俊傑稱,就堅尼地城與交椅洲交通的研究報告,去年已上載摘要,最終報告完成後會予公開。

民主黨胡志偉稱土地短缺,政府應該開發更多短期可行的土地,包括如今用作鮮花公園的廸士尼樂園第二期土地。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稱該土地與廸士尼公司有合約,又稱政府釋放土地時要考慮用途是否合適及所需程序。民主黨尹兆堅又追問為何不收回粉嶺高球場用地建屋,他認為政府應盡力發展更短期及成本較低的土地,無其他方法下才填海,令社會「更順氣」。

政府亦計劃申請港珠澳大橋約20億人民幣超支撥款,人民力量陳志全詢問如不獲立法會批准會如何處理,會否「封橋」。路政署署長陳派明未正面回應,謹稱會盡量向議員解釋。港珠澳大橋由港珠澳三地分擔建造費用,香港是在2009年撥款90億,大橋最終超支99.5億人民幣,三地分擔額為46億,其中香港佔20億人民幣。

朱凱廸則促政府提交文件時,同時應用固定及付款當日價格資料,供議員參考。他亦促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的安排,引述民建聯梁志祥、周浩鼎及蔣麗芸亦同意設立抽出機制,將有爭議項目獨立審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劉震則認為,設抽出機制會降低效益。

亂象紛呈,更要皕載自強

$
0
0

我知咁講或會得罪唔少人,但係忍唔住呢...

昨晚(12月2日),是香港開埠以來難得一見的校史慶典盛會,因為只有英華書院由馬禮遜牧師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創校以來,到今天依然屹立,才有二百年如此悠久的歷史,眾師長和師兄弟能聚首一堂成就此難得盛事,實在可喜可賀,小弟因事未能參與實在遺憾;然而當看到特首和教育局長作為上賓之時,即使明白屬於既定遊戲規則,仍然不禁心中有氣,不吐不快。

傳教士辦學精神?

英華書院之所以能有今天成就,乃二百年前,來華傳教士一代一代拼手胝足逐步建立,心生敬重之餘,放眼現在,中國大陸是如何對待西方宗教團體?連各地十架都拆之而後快、聖經中文版都要符合國情之時,擁護中央政府的官員來參與我校二百周年慶典,實在矛盾。

教育局長憑什麼出席?

看到教育局長在席並被視為上賓是情感上最接受不到的安排,眾所周知其「懶惰論」回應子女不在港接受教育的歪理。以英華書院為例,幾多官商名流師兄的子侄入讀英華?有麝自然香,身體最誠實,因認同英華才希望後代有機會入讀;香港的教育局長呢?自己掌管的部門都不夠膽讓自己子女接受其制度下培育,足見何等荒謬!

胡官 vs 林鄭

胡官想當日參選特首之時,強調對法治的把持讓他一度招徠了不少支持者。今時今日,同場遇上不斷踐踏法治根基的林鄭,是否還有勇氣力陳對方沒有守護香港底線?特別是在同一個晚上,朱凱廸參與鄉郊選舉代表正式被DQ,曾寄語港人堅守陣地的胡官,又有否曾對一切DQ事件表態?一眾法律界的英華仔,能夠有勇氣有腰骨地堅守我城法治界線麼?

皕載自強

看到媒體以官商名流加持來描述英華二百周年晚宴,雖是無可厚非的傳媒價值觀;不過身為英華仔一份子,經歷七個年頭耳濡目染,坦白說最令小弟自豪的,不是我校出了多少達官貴人;反之,是一種不從流俗、勇於追求自我的精神。當年學校那種能在自由和放任之間取得平衡的氛圍,不同價值觀都能在校內兼容並蓄,令大部份出身一般的英華仔,長大後在不同界別都能一展所長,或許才是英華獨特之處--文史科目所傳遞的人文精神、識見和視野,培育出不少具文化素養的師兄弟;理科的師生亦同樣有不少展示對世界的關懷和不斷探索。陳耀南前輩寄語我們的「皕載自強」,正是希望英華仔能承先啟後,延續二百年前傳教士們在困頓中的自強不息,在香港亂象紛呈下,這種「時窮節乃現」的精神尤其需要一起努力共勉。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文刊於作者Facebook


22歲的人生功課

$
0
0

自己(又)老一歲了,很沒有實感。每年生日總會不期然回顧過去一年,然後努力搜索自己的腦海,就會發現某些時段是一片空白的,無論如何用力回想,又嘗試從不同方向線索思考,像腦袋在向你耍小把戲一樣,完全回憶不起來。

這讓我想起去年準備參選時,眾志的同伴問我2013年的事,學民思潮的事,我靜寂了最少半分鐘,驚訝着自己的無印象。後來黃之鋒把當年的新聞找來,我才驚覺2013原來是我經歷巨大成長的一年。

我討厭自己。由心的討厭。當然不只因為自己差勁的回憶力,而是我經常做令自己後悔的事,而唯獨是這些自責、難受,會深深刻印在我的腦海中,然後隨機地在我的生活中冒出來,讓人抓狂。我常常想起以往做過的錯事,即使是一件小事,我比任何一個責怪我的人更瘋狂的在責罵自己,那種自責,甚至令我想用最激進的方式毀掉自己。生活當然不乏快樂的事。但在負面情緒面前,它們彷彿是失去了重量。一想起這些事情會在我的人生中堆疊,便覺得害怕。

去年12月3日,是反威權遊行,三位同伴剛保釋出獄,也與大家一起參與。今年生日前夕,就是阿廸被DQ,以立法會議員身份,被拒參選村長。這數年,不少香港人心中夾雜着絕望與失望——對政權絕望,對某些「同伴」失望。活在香港,面對自己、面對社會,都是充滿不安和恐懼的,我們的力量似乎很渺小,有些更有位置的人,又沒有負好責任。我在兩年前的928集會上説過,我們要面對自己不好的情緒,這是我到今天還未做好的事情。這是我人生的功課。

嘻 , 周 庭 , 生 日 快 樂 : )

題為編輯所擬

也來一次 Margaret Test

$
0
0

什麼 Margaret Test?作家馮晞乾最近寫過一篇文章,談到年輕一代普遍不知吳靄儀是誰,引伸至世代間認知的鴻溝。

於是,我在班上做了一次「Margaret Test」,給大學一年班同學們一幅吳靄儀照片,請他們填上名字。

結果,試卷上,全班 64 人當中,大部分人毫無頭緒,留白不作答,只有 10 人嘗試回答,當中部分人把「靄」字寫錯了,只有 3 人全然答對。

OK,誰是吳靄儀?本人學生時代讀《明報》,常見副總編輯吳靄儀的署名評論(是的,我細細個就睇吳靄儀),她後來當過二十年立法會議員,最近又出書,她在網絡世界也是一枝健筆,在我輩友儕當中是一個熟悉的名字。

首先嚴正聲明,記下此事不是要說什麼「一蟹不如一蟹」,而是想談獲取資訊的生態劇變,一蟹不同一蟹。

年輕學生不識吳靄儀,其實沒甚稀奇;正如學生若叫我指出韓星誰是誰、時興什麼網絡遊戲,我也會呆住,然後已經唔知講乜嘢好。

想想往日,大概二十多多年前,互聯網未普及,智能手機未出現前,大部分香港人都看相同的電視節目,電視機只有無線與亞視,報紙來來去去都是那幾份、訊息來源相近,大家認識的世界差不太遠。今天,主流媒體滲透率大減,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世界,每次點擊就是一個新天地。

社交媒體中,單是臉書與 Instagram 已是不可思議的平衡時空,一個彷彿人人熱衷政治,意見兩極,罵得你死我活;另一個有如人間樂土,只見吃喝玩樂,嘻嘻哈哈。平日接觸資訊,則分眾再分眾;愛體育運動的、愛追劇的、新聞癡、網遊狂迷,各自活在自己的角落,懶理其他世事。

資訊割裂的鴻溝,從未見如此斷層。不同世代的人,同處一個時空,相遇而不相知,我們擦身而過,卻可能從沒有交疊。在網絡的迷宮中,不識 Margaret 有幾奇。

但是,Margaret Test 提醒我們,不管你認識不認識 Margaret,都應該知道資訊世界迷宮中,同路人不應滿足於各自身處的小島,沉醉於自己友的迴聲,在碎片化的小圈子裏自娛自足,甚或繼續自我分化、互相攻訐。

若每個人潛藏網絡一方,在各自的斷層中以為自己掙脫鎖鏈,得享虛擬的自由;有權位者會偷笑,他們得到的,將是眼前真實的大世界。

本文原刊於明報《2047夜》,此為加長版

你失去了希望

$
0
0

的士上,司機從後鏡盯着我說:「我認得你個樣同你把聲,我好多年來一直有留意你。」

吓?公仔箱拋頭露面已是好多年前的事,我隨口搭嗲:咁都畀你點相,出街真係要小心行路。

司機繼續:「你同好多香港人一樣,心裏面已經失去咗希望。」哇,你係我心裏面條蟲?

「我同好多乘客傾偈,個個都一樣,大陸人都係,失去希望。」我一直相信的士司機係最貼地的時事評論員。

「大陸人都話,社會唔公平。」吹水唔抹嘴,你點知人哋一程車會同你講真心話?

「我喺大陸做咗二、三十年生意,好了解佢哋,識得套大陸人講心底話。」「大家都覺得冇希望改變,死心。」多少英雄豪傑,大隱隱於市,每一雙軚盤上的手,都有鮮為人知的往事。

「做廠,啲貨壓到價錢好低,你若非財雄勢大,或者有特別關係,根本無得做,番來楂的士。」「我從來唔做食品,啲人乜都夠膽死,總有一個環節出事。」還說了一些,就不便寫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各大媒體鋪天蓋地訪問達官貴人談豐功偉績,很好,但為何不騰出一點篇幅,請一些小人物回憶一下改革得失?為何不去訪問一下那些鎩羽而歸的人們?

「守規矩的人冇得做,講原則的人冇得做,香港人而家冇位企。」

「如果佢冧咗,一定會攬炒,都係死,一樣無希望。」

談了十分鐘,畀錢,落車,的士絕塵而去,雁過不留痕。

還是那一句:有些事,做了不一定有希望,但不做肯定無希望;有時做事不是為了追求成果而做,而是因為堅守原則而做。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誰能迫使習近平對川普屈膝?

$
0
0

G20的川習會,美國總統川普大獲全勝。

第一,今年5月中旬中國副總理劉鶴訪問美國進行第二輪貿易談判,並且發表聯合聲明,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實際上就是中國向美國大量採購商品以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然而劉鶴回去後,這個聲明被習近平推翻,引發美國的強烈不滿。G20的川習會雖然沒有公布詳細的內容,但是可以看到的內容,中國應該恢復了上述商品的採購。

傳朱鎔基團隊施壓

第二,中美有90天的緩衝期。這期間美國不必付出什麼代價,只是推遲原定明年1月1日將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從10%提升到25%。然而中國得立即從美國購買大量的農工與能源產品。中國喜歡玩緩兵之計,然而如果中國不在90天內大量購買美國商品,顯然美國會立即提升進口關稅,使緩兵之計無從施展。不但如此,習近平還承諾將放行被中國卡關的美國高科技巨頭高通購併恩智浦交易案。中國認錯了。
第三,中美兩國將就強迫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路入侵和竊盜、服務業和農業等結構改革問題立即展開協商。中國至今沒有承認舉世皆知的他們有盜竊知識產權的行為。因此如果中國在90天的協商中拒絕就這些行為進行改革,美國也可以立即加徵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

這些都說明美國將主導整個談判過程,習近平輸了裡子,也輸了面子。所以中國媒體沒有詳細報導會談內容。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季辛吉美中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卻表示這次峰會,習近平比川普獲得更多,「習近平贏得暫緩執行額外關稅,同時也贏得進一步談判的承諾,這都是他想要的。川普沒有得到他在6個月前得不到的東西」。這荒謬的說法大概是季辛吉要報答中國,讓習近平有個台階下吧?因為中共培養出來的拳民對「漢奸」非常敏感,讓老外稱讚一下習近平的勝利,海內外的親中媒體就會大登特登,減緩習近平的內部壓力。

習近平的屈膝,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美國的強大經濟實力,而中國經濟已經危機四起。然而習近平的紅衛兵狂妄性格與對經濟的無知,也使他在貿易戰的前期,做了許多剛愎自用的決定,並且因為他的「核心思想」而無人敢逆其鋒。所以在黨內鬥爭中他有恃無恐。這次屈膝的最後關鍵,可能是前總理朱鎔基及其培養的財經團隊對習近平施壓。今年10月下旬習近平南巡的失常表現,就是他做了被迫屈服的決定。

王岐山若出來說話

這次中美貿易戰的導火線其實就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15年下來中國幾乎抵賴所有的承諾,導致美國不但要改造WTO,甚至揚言不惜退出。當年加入WTO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被西方國家視為騙子。香港媒體報導,朱鎔基對此大表不滿,認為是他的繼任人違反承諾而不是他。

朱鎔基已經退休,影響力有限;然而他是現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的恩人。作為1980年代「改革四君子」之一的王岐山,能夠在六四屠殺後「漏網」,並且在仕途上步步高升,得力於朱鎔基的保護和賞識。所以王岐山大抓貪官時,沒有朱鎔基的人馬;朱鎔基的人馬也多在金融系統擔任高職。劉鶴與王岐山差幾個級別,所以習近平敢推翻劉鶴簽署的聯合聲明。然而如果王岐山出來說話,習近平不能不考慮。
尤其如果國務院系統的財經官員集體對習近平的顢頇決定進行抵制或消極怠工,習近平再如何獨裁,也只能是空架子。為此也只有公開向川普屈膝了。

然而共產黨的貪婪本質,決定未來的中美談判還會有許多曲折,到時也不必大驚小怪。

原文刊在台灣蘋果日報

越見成熟:Supper Moment《dal Segno》

$
0
0

根據了解,Supper Moment是近年最紅最多人追棒的樂隊,他們的演唱會極速爆滿,演唱會上觀眾的投入程度極高而且極興奮。從indie band走到現在,究竟在音樂或所唱的題材上有沒有轉變呢?

我不清楚,因為我不算很熟悉他們以前的音樂,不過這張《dal segno》(意大利文,樂譜出現的D.S.,即回到該處再奏,SM指是回到初心的意思),的確很不錯,好聽之餘亦有火,保持風格之餘亦顧及流行度。音樂做得好,編曲豐富,所以,有些詞的確不算很好,但整體聽來不會太去留意。

打頭陣的258km/h,是炒熱氣氛的,但沒有開盡猛火,是讓人慢慢興奮起來的節奏與編曲。我並不太喜歡Hard rock或者heavy metal,這種就剛剛好。至於歌詞,的確有不通順的地方,而且主題也不題確,不過不打緊,整首歌好feel,結尾那段結他Solo更是精點所在,相信現場聽一定全場自動起身。

熱身過後,,再將節奏推快,於是一樣不一樣接著是非常聰明的決定!從上一首結他Solo作結,這首以結他Solo開始,編曲節奏都是讓人血脈沸騰,非常配合歌詞,就是堅持你所想你的理想,沒有誰說的才是王道,有意思而且熱血鼓舞!每朝番工聽一聽,應該有用的。

靈感床寫的是創作的心聲,音樂風格是有著大合唱全場拍掌拍和的世界風,易上口易入腦但又不落俗套,由於創作就是不著邊際,所以歌詞是可以的,雖然,我不明白什麼叫靈感床,但這首歌是幾爽的。

成軍好一段日子自然希望在紅館演唱會唱一首感激不離不棄支持者的歌,相信同一就是這首,同時也是唱給各位同行者的歌,堅持下去,無論跌倒也要堅持。搖滾精神,大概是這樣吧。

好幾首相信都有考慮市場及演唱會需求的作品後,我很喜歡不要死在崇拜裡,暗黑而帶點迷幻,唱的題材才是我更喜歡的,人云亦云羊群效應,你有自己的思想嗎?這種言之有物控訴社會的作品,搖滾樂隊,是應該要有的。

終於出現第一首較靜態的作品,大丈夫是為天下男兒所寫的,用上Acoustic的曲風去唱這個題材是很好的,男兒成長大概都是這樣,突然有天原來自己要扛下很多很多,成為一個大丈夫,你未必即時適應,但正如歌曲的曲風,自自然然就會做到了。

接著是調子更輕鬆的橙海,寫著造物者創造這世界其實很美麗,我們忙著卻沒一直忽略著。輕鬆的感覺是配合歌曲題材,但歌詞的沙石也不少。全世界暫停題材上是接著的,音樂氛圍製作遼闊充滿想像的空間,這歌最出色應該是中間長長的音樂過門,就像電影劇情出現一望無際的大地,不過同樣地,歌詞實在欠佳。

放在唱片最後的說再見了吧很有意思,向青春說告別,這不是悲哀,而是欣然面對現實,勇敢地走下去。我們終要面對成長,不能拒絕不能說不,只有你才是你人生的主角!無論環境怎樣,也要踏前一步走下去!我特別喜歡歌曲那兩句「再見了再見,再見你繼續放任吧」的編曲,然後接著用上長長的音樂作結。

放在hidden track的最後晚餐是對的,因為全碟都沒有情歌,這首唱給離世伴侶的歌,動人,情濃,配上動畫衝天救兵的片段,嗯,很洋蔥。

這唱片是不錯的,至少風格仍在而且沒有只顧易聽或者無意思的正向,只是希望SM想想,歌詞方面真的可以找其他人合作。至於日後的音樂發展,越來越紅了,會帶給樂迷們他們真正喜歡的音樂嗎?

原文刊在作者網誌
作者 Facebook Page

Viewing all 4030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