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03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九西補選】唐英年鄺美雲拉隊撐陳凱欣 肥媽:唔好俾人搞壞香港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陳凱欣的造勢大會晚上在深水埗楓樹街運動場舉行,她獲建制派出動星級陣容支持,包括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譚惠珠、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全國政協常委陳振彬、胡定旭、前食衛局局長高永文、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和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陳岳鵬等。其中藝人肥媽Maria Cordero 發言時指,自己有15個孫兒,不想看到香港遭人破壞,希望孫兒能夠在和平的氣氛成長,「唔好俾人搞壞香港,叫呢啲人走,叫啲人返去改返正佢。」

IMG_5172

一眾高官先後發言,唐英年稱認識對方已久,指對方是熟悉的面孔,欣賞對方有慈愛的心,稱年輕人仍然願意進入熱廚房是十分難得。陳智思則稱從未到過造勢大會,但今次一定要到。他表示曾任十年立法會議員,立法會需要做實事的人,大讚陳凱欣的敏感度高,又曾入職政府和能不同的人合作。

IMG_5200

自報名參選以來,高永文一直陪伴左右,他發言時表示,任職食衛局局長時,一直有賴陳凱欣的努力和協調工作。他更以「兄弟姊妹」形容建制派的義工和區議員。黎棟國則斥有人不守《基本法》,導致今次動用了兩億元進行不必要的補選。

IMG_5247

鄺美雲表示,在從事慈善工作時認識陳凱欣,讚揚她笑容滿面,指香港現時需要多溝通和多交流,希望社會沒有爭拗,但她一度誤發音稱「鳩流」,引起在場人士大笑,有街坊嘩然稱「鄺美人原來咁爛口」。

及後由建制派的政黨輪流發言,李慧琼呼籲九龍西選民要再創奇蹟,繼三月的鄭泳舜後,再將陳凱欣送入,讚揚對方愛國家和愛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香港的將來十分需要陳凱欣,從事工會工作更感職業婦女的難處,批評有人用暴力的方法衝擊陳凱欣,「真係枉稱為人。」

IMG_5280

經民聯梁美芬再次重申,建制派必須繼三月後再下一城,並再次打破民主派和建制派的得票六四比,指是為了國家及香港的未來而支持陳凱欣。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新民黨在1125當日會全力支援對方,稱在等待她進入立法會宣誓。

IMG_5290

在2016年參選九龍西的狄志遠亦有參加陳凱欣的造勢,他力讚對方今晚有脫胎換骨的表現,自言參與造勢其實有點尷尬,稱雙方的認識不深,但在一次節目中和對方討論融和教育,感到對方十分用心。「企係度支持你,我覺得可以。」狄志遠更呼籲,中間選民要全力支持陳凱欣,「唔好跌落政治漩渦,香港中間路線係有市場。」

其他候選人包括伍廸希、曾麗文、李卓人及馮檢基。

記者:麥馬高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 :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環節有關學童自殺質詢的聲明

$
0
0

自去年十月,「防止青少年自殺跨部門工作小組」成立,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一直希望與統籌工作小組的羅致光局長見面,了解小組工作及向小組反映意見。然而,有關工作進度杳無音訊。單單在本年十月至今,已有至少六名學生自殺,其中四名更與學習環境有直接關係。自殺學童更有年輕化既趨勢,近期最年輕的自殺者更只有十歲。

聯席過去一年多次邀約跨部門工作小組的統籌羅致光局長,但至今仍未能會面。單在過去兩個月,局長先後兩次改變會議時間,由2018年11月12日下午5時半 改至2018年11月23日下午5時半,再改至2018年11月23日下午5時正,最終更擱置會議。

另一方面,有關勞工及福利局就防止青少年自殺工作小組的工作進度的回信,局方曾指出工作小組至今共召開四次會議,並已於2018年10月向行政提交報告。然而,特首林鄭月娥於今天 ( 11月14日) 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環節中曾表示未收到工作小組的任何報告。聯席對此感到遺憾,希望特首能夠責成是次會面,顯示政府的確認真面對學童輕生的不幸事件。

特首林鄭月娥於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環節中承諾會親自關心及處理,聯席希望特首能盡快主動邀請會面,共同檢視及討論解決學童自殺的措施。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
14-11-2018

交椅洲人工島的商業土地規劃滿足到2070年

$
0
0

今日(2018年11月14日)發展局局長在立法會回應議員就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質詢時承認,島上規劃用作商業用途的100多公頃土地,預計提供4000萬平方尺商業樓面面積[1]是超出規劃署在《香港2030+》文件中所估計至2041年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樓面面積的總欠缺 (供應4000萬平方尺是總欠缺約1100萬平方尺(106萬平方米)的三倍左右)。局長進一步解釋因為該填海造地的規劃須要顧及2041年後的更長遠土地需求,因此規劃的規模比文件的預測為高。

首先,發展規劃策略必須有理有據,而且必先諮詢市民尋求共識,所以才有《香港2030+》的規劃諮詢。然而,當規劃諮詢只推算至2041年的供需,市民的意見只能就著2041年或以前的土地供需來討論,結論當然亦只可以適用於2041年或以前的發展規劃。豈料政府原來可以在沒有估算理據和諮詢市民的前題下就決定2041年以後的土地需求,並決定進行一項極具爭議的人工島發展項目!

2041年或以前的商業樓面面積供需是經過專家顧問利用計量經濟模型推算 [2],無論是否可靠,起碼有理有據,可供客觀理性討論。如今局長在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估算的情況下,更加沒有諮詢過市民,就貿然決定透過填海1000公頃交椅洲人工島來提供比2041年的需求多3倍的商業土地供應,卻完全不能提出任何合理的理據和2041年後的供需估算,請問局長知道市場需要多少年才能吸納這4000萬平方尺的樓面面積嗎?一旦過度供應而導致長期土地閒置所帶來的利息和機會成本的浪費和環境成本將由誰人負責?

即使根據顧問的基本情景假設下繼續以直線增長推算 (此法非常高估),即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的新增樓面需求將會以每十年增加約1100萬平方尺 (107萬平方米) 總樓面面積估算,再假設交椅洲人工島可在2024至2033年間起補充所有樓面的供應短缺,而其他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樓面不會有任何加減,市場需要差不多57年時間 (至2070年) 才能完全吸納!(表1 2073年欄)

即使假設只有8成面積是用作甲級寫字樓(局長沒有清楚交待),人工島可提供的甲級寫字樓的總樓面面積減為3200萬平方尺 (4000萬x0.8),市場仍需約50年時間 (至2063年) 才能完全吸納!(表1 2063年欄)

表1 香港的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樓面面積供需估算,參考顧問報告的推算假設[2]
事實上,顧問報告有提出「商業核心區與非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樓面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換的,主要視乎市場租值而定。 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的短缺情況會透過市場力量帶動租值上揚,因而令無力負擔的使用者轉移至非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在短期和中期而言,這種情形有助紓緩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的短缺情況。」而非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估算至2041年會約有1300萬平方尺(126萬平方米)的過剩,面積已超過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的總短缺!透過推動互換政策既可節省填海造地的昂貴成本和避免破壞環境,更可善用資源,減少浪費,把過度填海的支出改作其他更高回報和更能在短期內有利民生的社會投資,造福市民,善用取捨!

參考:

[1] 局長沒有交待這4000萬平方尺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樓面面積是指總樓面面積 (GFA) 還是內部樓面面積 (IFA),本文假設為總樓面面積。
[2] ICF (2017) 檢討甲級寫字樓、商貿及工業用地的需求,顧問最後報告,1月。

當大學生竟然不認識吳靄儀

$
0
0

閲讀専欄作家馮晞乾的文章,問四個女大學生(三個已經畢業),竟然無人知道吳靄儀是誰,也把梁家傑當作劉家傑,反而個個都識姜濤和吳亦凡。對於姜、吳二人,我要Google才知道前者是Viu TV全民造星的得獎者,後者則是大陸甚紅的偶像派歌手。

在資訊爆炸和互聯網當道的年代,每三、五年已是一代,世代的差距愈來愈大,自是必然。不瞞大家,我認識美國流行歌手Taylor Swift的名字,亦全因小孫女四歲時玩我的手機上Youtube,重覆又重覆觀看她的勁歌熱舞才知道,但小孫女如何學懂上Youtube及被Taylor Swift吸引,我則木宰羊。

遠在六十年代,電視文化開始當道,所謂「媒介就是訊息」(Medium is the Message),蘇聯已有社會學家指出,新一代通過電視吸收知識和認識世界,與通過紙媒認識世界的上一代截然不同,兩代鴻溝會愈來愈大。如今互聯網無遠弗屆、無處不在,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世代隔閡恐怕於今尤烈。

文字的世代喜歡往後看,注重歷史,互聯網新世代則只會向前看,大多認為歷史由他們自己開始創造,對過去的人與物沒有興趣。鼎鼎大名如查良鏞(金庸),新世代已不看他的武俠小說,要不是有電影、電視劇和網上遊戲改編自他的小說,根本沒有多少青少年知道他的存在。說後無來者,百分之百可以肯定。

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人物和文化,人生有限,資訊無涯,唯有各取所需。我對新世代的人與物愈來愈無興趣,餘生有涯,只能向歷史求索。

題為編輯所擬

「天然統」與「天然獨」

$
0
0

攝:Alex Leung

在港獨問題上,從不身體力行的港獨KOL最喜歡珢珢上口的一個論據,認為港獨潮流不可抗拒,就是年輕的一代是「天然獨」,天生就不是中國人,從不喜歡中國大陸。他們說的沒有錯,但其實指的卻只限於八、九十年後的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的一代。他們生於九七前的香港黃金歲月,長於安樂,見證過八九六四慘劇,以及九十年代大陸仍然相對落後老土的環境,對大陸文化抗拒和輕藐,不難理解,也不易改變。他們進入社會工作的時候,正是中港經濟融合和中央指導一切香港內部事務的時期,處處備受打壓和排擠,不如新移民和大陸人,對中國大陸特別反感,萌生獨立自主的念頭,不足為怪。

但千禧新世代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十幾歳的青少年,根本未見識過香港的黃金盛世,不僅對上代的lcon人物,不管是高級文化抑或流行文化,全無認識和不感興趣,連八、九十後的一代,對他們來說,也是「老餅」,存有代溝。他們成長的時候,見識的是中國入世、京奧後「厲害了」時期,縱使粗枝大葉,財大氣粗,卻未致於有心理和生理上的抗拒,看待大陸沒有什麼「歷史血涙」的包袱。我真離地,不拜讀「信報」専欄作家高天佑的大作,根本不知道,原來目下的青少年手機安裝的大多是內地Apps,除了支付寶、淘寶、王者和食雞外,還在抖音、微信、美圖上追捧大陸的小鮮肉和網紅,周末假日則聯群結隊返深圳蒲,沉迷於喜茶、海底撈,在Coco Park和萬象天地流連忘返,追捧吳亦凡,不認識吳靄儀、梁家傑、馬健,自是順理成章。

原因很簡單,香港的流行文化早已消亡,旺角、銅鑼灣和尖沙咀日薄西山,暮氣沉沉,夜生活幾近於無。反之,內地一綫城市如深圳,因著經濟水平和消費需求提升,一如70年代的日本東京、80年代的香港和千禧年代的南韓首爾,滙集了大量高收入年輕新貴,因而催生很多新鮮玩意和潮流,對青少年散發著無比吸引力。這種潮流文化生命力,是軟刀子,青少年北上,不因為便宜,而是潮和好玩,客觀上便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社教化作用,不知不覺間,他們變成了「天然統」的一代。

習近平說香港人心不回歸,要解決,急不了,慢不來,其實跟我們這一代一樣,對香港的現實和變化,都是一知半解,並不全面。對五十後到七十後而言,鄧小平的所謂「五十年不變」政策可謂對症下藥,因為反共也好、親共亦罷,到2047年,絕大部分那代港人都會自然消失。八十後和九十後,每五年便是一代,不能一摡而論,但整體而言,他們在經濟上再無獨霸一方的能力,缺乏物質條件,除了口噏噏和心心不忿外,獨也獨不起來,而歲月催人,不到十年,大部分都會變成他們鄙棄的「廢老」,不足為患。

如果相信無為而治的話,中共什麼也不要做,只會幫倒忙,效果適得其反。治大國若烹小鮮,就讓經濟學上的生產要素同一化定律發揮效用,讓時間自然解決一切矛盾,假以時日,說不定「天然統」會後來居上,淹沒了「天然獨」呢。

香港隊想大炒蒙古?問過呢位蒙古高佬先啦!

$
0
0

球迷問,蒙古有咩好波嘅球員值得留意?好唔好波就唔敢肯定,但佢哋嘅隊長Bayasgalangiin Garidmagnai值得球迷認識吓,因為喺第一屆東亞盃外圍賽佢已經有踢,畀香港大炒嗰場佢係正選球員,當年佢係隊中嘅小朋友,雖然擁有192cm嘅高度,但可能經驗不足,技術非常幼嫩,但如今已經變成蒙古足球殿堂級人物,成為蒙古國家隊內精神之柱,佢係唯一經歷蒙古由亞洲大魚腩開始進步到今日作客馬來西亞可以唔駛輸嘅球員。

Bayasgalangiin Garidmagnai幾乎每屆東亞盃都會見人,起初佢係踢防守中場,2007年嗰屆佢喺對關島嘅比賽射入咗一球世界波,亦係佢國際賽嘅第一球,後來都有跟隨蒙古征戰各種比賽,亦喺效力蒙古半職業球會Erchim FC時幫手踢過主席盃,後來改踢中堅,今年係蒙古國家隊嘅必然正選,有時會樣出隊長臂章,但佢嘅存在對其他後輩球員嚟講係種寄托,蒙古隊能夠殺入第二圈,佢喺後場奮力防守都係一個關鍵。

而佢同絕大部分蒙古足球員一樣都唔係全職業足球員,佢嘅正職係教小朋友踢波幫手訓練青少年,不過根據我阿媽嗰朋友嗰細妹條仔嗰同事嘅姨媽嗰姑姐嗰囡嘅老公養嗰隻狗嘅情婦嗰主人都可以修改嘅維基百科Bayasgalangiin Garidmagnai條目指出,佢曾經出國效力伊拉克球會Erbil SC,而俄文維基更指佢喺2011年受到中國嘅大連實德賞識仲簽埋約成為蒙古足球史上第一位外流球員,只不過大連將佢借返去蒙古嘅Erchim FC,但如果有一個蒙古球員畀中國球會簽咗,點解會揾唔到任何來源?出名多假料嘅新浪都冇相關新聞,甚至上百度揾埋自稱前實德死忠,都唔知有嗰蒙古球員踢過大連,而外流伊拉克都係連半點來源證據都冇,最後我揾埋佢嗰社交賬戶,如果係有外流過應該會有相睇吓,但最多都係見佢喺恆大㗎巴士前面影吓相,仲要係帶小朋友去廣州交流時留影,所以我都唔使咁唐突問佢,肯定維基上嘅資料外流一欄係假,而有啲球員資料網,連佢效力過邊間蒙古球會都可以錯。

但無論如何,佢都係蒙古後防最重要嘅球員之一,後日香港隊一定要盡量喺蒙古身上取得入球,如果繼續踢正選我諗大家會有好多機會見到佢,2003年香港以10比0大炒蒙古,身為防中嘅佢連波都控唔掂,慌失失嘅表現成為賽後其中一個笑炳,如今已經成為蒙古國家隊大師兄,改踢中堅,唔知頂唔頂到香港隊嘅強攻呢?

大賽車近了,澳門人應當……

$
0
0

明天起一連四日,就是第6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日子,也是一年一度考驗澳門交通情況的時間,這說法沒有誇張,因為在澳門一直有人戲言,所謂格蘭披治大賽車,其實就是格蘭披治「大塞車」。

「大塞車」的出現不是沒有原因的︰一來是賽車的跑道位置正好是澳門半島的交通樞紐,當中包含碼頭、賭場、工商業、民居和學校等,這些路線平日的交通負荷已經不輕,化身賽道後,本來的流量亦未見得會被改道路線好好疏導,所以封路和相關的改道就成了第一頭攔路虎;二來就是因大賽車之故而到澳的人員,如賽車手、工作人員和旅客,令原本已經人多車多的情況再度加劇;最後,就是一連串的配合措施,例如暫時刪走咪錶車位、臨時巴士路線和新增的穿梭巴士等,合力促成這個每年一度的「大塞車」。

由「大塞車」揭示的交通問題,固然無人樂見,但我認為事件中最令人氣結的是澳門政府的解決方法︰呼籲市民提早出門,並盡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以上這用法有沒有問題?當然沒有,問題是官方提出的解決方法就只有這個,以及推出公務員彈性上班制,即在週四週五兩日公務員可「遲上班遲收工」;但進一步呼籲僱主響應?抱歉沒有;更進取的將這兩日定為假期,讓澳門人能以輕鬆心情面對大賽車,就更一直停留在「坊間意見」階段——雖然政府以公務員彈性上班制度來肯定了大賽車對交通狀況的影響,但這個「順水人情」就是不賣。結果,賽車場繼續風馳電掣、歡呼不絕,澳門人就在塞車塞人中怨聲載道、苦口苦面。

而其實,當外間視澳門大賽車為年度盛事的同時,澳門社會早年甚至有民眾認為影響太大,應當取消大賽車。我這個長年不在澳生活的人,或許未能百分百感受那種痛苦,但我相信民怨之由來,不是沒有原因的;但在回應民情、疏導民怨這方面,其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因為政府未能做好本分而令這國際知名的活動取消,也委實可惜。

大賽車之於澳門,有其實際意義和效益,繼續舉行實屬正常,只是在賺盡大賽車為澳門帶來的經濟和推廣效益之餘,澳門政府要如何採取行動,將這個盛事對澳門人生活影響減至最少,其實才是最應該做的大事,只是這些年來,在講聲「唔好意思阻到你」之外,我實在沒有看到澳門政府有心推行甚麼;至於有心做之後是否有力做?那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當官方在說︰「大賽車到了,澳門人應當早出門。」的同時,我覺得澳門人更應該說︰「大賽車到了,澳門政府請你好好做事。」

作者 Medium
作者 Facebook Page

羅蘭‧巴特教曉我的事情

$
0
0

當我是教學人的時候,總疑惑學生怎樣讀書?一字一句的細讀?一段一段的快速瀏覽?一頁一頁的翻揭?讀懂了表面的字詞?有沒有洞悉底下的「潛文本」(sub-text)?這些都是我一直好奇的事情,卻常常無法在課堂上驗證答案和結果,因為不是學生怯於表達,便是根本沒有讀過指定的書目!

當我是讀書人的時候,如果是Roland Barthes,我不會放過一字一句及其跨行與段落的牽纏,然後嘗試翻譯,不是尋求信達雅的層次,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改寫」,兩種語言之間的轉化,兩個人隔着時空的對話!如果是Lover’s Discourse 的話,間中會跟法文原版對着看也對着幹,潛入那種奇異的語感……Susan Sontag 說過Barthes 的文字很性感,經過年年月月閱讀的洗練後我才理解,那是Barthes 通過身體的意象織造語言,帶來非常感官搞動的魅惑,終生沒有出櫃的他,以文字為性愛對象!

46188571_2450335351660302_8339199357651779584_o

Roland Barthes by Roland Barthes 寫道:
當我書寫,文本即從敘述的持續中將我剝褪,「我」自寫作中分離!

哪裏有你真實的身體?你是唯一從來不曾看見自己的人,除了在鏡子!

當我書寫,並不描述自己,而是書寫一個叫做羅蘭 ‧ 巴特的文本!我是自己的象徵符號,即將發生一個故事,在語言中隨心所欲,那個代名詞「我」不必跟我相關,一切象喻都在當下,其實寫作很簡單,如同自殺!

童年是沉悶的,學院的研討會也讓人疲倦,厭煩是我的竭斯底里!

原文刊在作者


巴基之星角逐香港盃抑或香港瓶的取捨考慮

$
0
0

轉眼又一年,香港沙田馬場將於下個月再一次上演四項國際一級賽,屆時其中一項焦點必定放在「巴基之星」身上。作為去季女皇盃盟主和前季香港打吡亞軍,「巴基之星」角逐2000米途程的實力已不容置疑,但早前有報道指,告東尼有意安排牠角逐2400米途程的香港瓶,而非香港盃。這則消息一出,旋即引來馬迷的熱議。畢竟,過往廿年,香港只有「原居民」和「多名利」兩匹代表(牠們皆為愛爾蘭自購馬)能夠勝出香港瓶。換言之,這項大賽可謂是外國長途賽駒的天下。況且,香港盃近廿年的國際地位始終略高香港瓶一籌。上述各種因素加起來,不禁讓人懷疑,到底安排「巴基之星」挑戰香港瓶是否明智呢?

事實上,「巴基之星」角逐2400米大賽的能力尚待更多的證明。雖然牠同時貴為去季冠軍暨遮打盃的盟主,但那場賽事的水準十分參差,同時只有亞軍的廐侶「時時精綵」稍值一提。其實,後者角逐長途的能力極其量只具備歐洲二線的級數。因此,以去季冠軍暨遮打盃的戰績來證明「巴基之星」已具備在頂級長途大賽爭霸的實力,不免有點牽強。值得一提的是,屆時香港瓶將有多匹外國代表列陣,臨場步速和賽事的壓迫性將截然不同,以去季冠軍暨遮打盃與其相提並論的意義並不大。

不過,從血統和陣上的腳法來看,「巴基之星」理應亦可應付一般2400米的級際賽。誠然,Sharmardal子嗣大多較擅長角逐1800米或以下的途程。然而,儘管「巴基之星」遺傳了父系血統的基本作戰能力,但牠一直以來的身型和腳法均與母系血統的性能較接近,這亦是筆者由始至終也未對牠角逐一哩賽事有所憧憬的原因。

目前而言,「巴基之星」的最佳途程應為約2000至2200米。如果在日本或杜拜的大馬場競跑,牠亦應該能夠在1800米的大賽中交出具威脅的表現(只要在最後直路階段有足夠的衝程)。

在筆者心目中,踏入五歲後的「巴基之星」已與昔日的「佳龍駒」相差無幾。縱然牠與「馬克羅斯」在中距離賽事互有勝負,但那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狀態進度分野的問題。若然兩駒同時在2000米大賽中交出最佳表現,那仍以「巴基之星」佔有優勢(但在數天後舉辦的中銀香港馬會盃中,「巴基之星」還是較「馬克羅斯」稍佔下風。從告東尼的部署手法來看,「馬克羅斯」固然是本港不可多得的中距離賽駒,但「巴基之星」才是更具機會代表香港遠征爭光的一匹。所以,他傾向較早提升「馬克羅斯」的狀態以便在本土的級際賽中爭取佳績,「巴基之星」季內的首個目標,則早已鎖定在下個月的國際大賽中。)

無論如何,雖然「巴基之星」角逐香港盃的勝算較高,若然告東尼最終仍然堅持安排「巴基之星」角逐香港瓶,筆者還是可以理解的。從部署遠征的角度而言,「巴基之星」實需要進一步測試角逐2400米的真正實力,尤其近日傳出告東尼有意安排牠遠征杜拜或日本的中長途賽事(例如2410米的杜拜司馬經典賽和2200米的寶塚紀念賽等),那便更有必要找到難度適中的賽事作為進軍海外大賽的試金石。雖然今屆香港瓶的報名馬匹名單包括應屆凱旋門大賽季軍「繁星布」、殿軍「樹林之靈」、第五名「卡帕利島」、第七名「植物園」以及上屆香港瓶冠軍「里見皇冠」等,但牠們尚不算是世界最頂級的中長途賽駒,加上牠們經過一整季的作戰(香港的賽季與歐洲和日本的有所不同),狀態不免有所回落。況且,賽馬運動的主場之利往往較其餘大部分的運動項目更為明顯(要約一千磅的龐然大物短期內適應新環境並不容易,亦正因如此,才顯得遠征賽績的含金量),如果「巴基之星」在佔盡天時地利的情況下出撃仍然敗陣而回,那牠的幕後基本上可以打消遠征海外的念頭了。

至於坊間有言論指,「巴基之星」理應盡快遠征歐洲以證身價,那才是最不明智的想法。目前歐洲的中長途大賽有應屆凱旋門大賽冠、亞軍「成全寶」和「海都名門」坐陣,中距離大賽則有「猛獅怒吼」、「金庫神偷」和「晶瑩汪洋」嚴陣以待。即使在中立場地較量,「巴基之星」亦沒有明顯的勝算,更何況是貿然深入敵方的陣地作戰呢?這種想法,根本與去年有言論要求曹星如直接與井上尚彌對撼毫無分別。

央企投資一帶一路無錢賺,遲些畀埋香港!

$
0
0

《中央企業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了3116個項目,已開工和計畫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央企業承擔的專案數占比達50%,合同額占比超過70%。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達10791家,分佈在18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資產總額超過7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萬億元,利潤總額1064億元。》

---人民日報。

這樣說,即“一帶一路”建設的項目的其利潤/營業額只得2%,國企的海外投資每出2元,營業額只有一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資產總額 =67%。

若習近平遲些整件畀香港,真的無眼睇!

大型基建比較

有的說:“2%看似很低,但從基建中國可清減庫存,帶動整個產業鏈……”如何比較2%是否合理呢?由於國企到了外地投資採用國際企業的一般運作模式,即資本主義方式,因而可以與跨國企業業積作比較,雖然不能期望它們可以超過跨國企業的平均利潤,但也不應相差太遠。

就以港人熟識的UGL和禮頓建築論吧,它們的母公司都是總部位於澳洲悉尼的財團 CIMIC,CIMIC Yearly Report 。為方便討論,以下所有數字以人民幣計。

CIMIC的2017年收入為1,122億人民幣 ,產值為667億人民幣,當中的基建佔47%,因而其規模與“境外資產總額超過7萬億元”相若,可用作比較。

其息稅前利潤EBIT 為70億。EBIT margin (EBIT / Group Revenue )= 7.5%;其稅前利潤為7.1%;稅後淨利潤為 5.2%。由此看到,國企的一帶一路項目絕對是垃圾股。

CIMIC 的業務收入之中,基建的利潤更高,其稅前利潤(Profit before Tax Margin)為 8%,抛過國企更遠。

構成其2017年基建收入項目的四大之一與香港有關。它們是:香港過境大樓,西九龍總站及蓮塘/環源圍邊界管制站。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Hong Kong including the Passenger Clearance Building for the Hong Kong Boundary Crossing Facilities, the West Kowloon Terminus Station, and the Liantang / Hueng Yuen Wai Boundary Control Point”

更有甚者,CIMIC的總產值(Total assets: 9,571.5M)折合667億人民幣,即每一元資產的年收入為$1.68,相比下,國企的為 $0.67 ,即是無眼睇。由此可見,2%完全不合理。

習近平想點?

一些幫閒評論說,習近平在11月12日向港澳豬訓話時多談經濟少談政治是好事。殊不知,共產黨講錢最精神。

習近平一開口就話,“霍英東先生、何鴻燊先生1979年建的中山溫泉賓館”,提醒港人要攞著數,就要無償投資大陸或做如“梁定邦先生、史美倫女士幫助創建證券市場有關監管制度,只拿「一元人民幣」的象徵性年薪。”,這才是“重要貢獻。”

跟著又話,“香港、澳門--,為內地帶來了大量出口訂單。---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經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近50%,市值更是接近70%。”即是話,香港己經攞了後多著數。

跟著抛八股,「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即是話,你識做啦,現在國家有難,被特朗普玩死,既然是知己,心腹,畀你林鄭平排行,識做啦!田家炳都賣掉自己的別墅救國難喏,你都唔救吓被人打殘的一帶一路?

他怕那班港澳豬仲聽唔明,最後直接要求四點:

第一,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

第二,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第三,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

第四,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第三點是廢話,23條就有你份,普選都冇,點幫助國家治理呀?第四點即是叫香港搞D孔子學院,到外國做契弟,幫大佬講好話。

最緊要的還是第一第二點。既然是一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咁,一帶一路咁多基建項目,中央企業已經食咗3116個項目,香港也整番件啦,無衰嘅!

參考

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一(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很高興同香港、澳門各界代表人士見面。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要進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同時要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和啟示。在這個時機,我們邀請香港、澳門各界代表組團來內地參觀訪問,並安排今天這樣的會見和座談交流,表明中央充分肯定港澳同胞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作用和貢獻。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今天在座各位,大多數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到內地投資興業,從事捐資助學等社會公益活動。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港澳同胞以及在香港、澳門的外資企業和人士也有一份功勞。對這一點,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這裡,我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剛才,兩位特首和幾位代表從不同角度談了很好的意見,從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愛國情,感受到大家對國家改革開放的高度認同,對「一國兩制」方針的高度認同,對香港、澳門與祖國共命運、同發展關係的高度認同,也能感受到大家對祖國和香港、澳門未來的信心。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很好,我們會認真研究。

1978年12月,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們國家開啟了改革開放偉大歷程。國家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注入了香港、澳門活力元素。40年來,港澳同胞在改革開放中發揮的作用是開創性的、持續性的,也是深層次的、多領域的。

對這方面的情況,我是很了解的,我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間都親自謀劃和推動了大量內地同香港、澳門的合作項目。2007年到中央工作後,我分管港澳工作,全面了解這方面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結識了很多港澳朋友。

我總結了一下,港澳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主要發揮了以下作用。

一是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港澳同胞率先響應,踴躍北上投資興業,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如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第一條合資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級合資飯店等。霍英東先生、何鴻燊先生1979年建的中山溫泉賓館開業後,我去參觀過,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軟件服務,都是當時內地招待所無法相比的。港澳同胞不僅為內地經濟發展注入了資金,而且起到了帶動作用,吸引國際資本紛至遝來。長期以來,香港、澳門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到去年年底,內地累計使用香港、澳門資金1.02萬億美元,佔引進境外資本總額的54%。

二是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內地剛開始搞改革開放時,很多人觀念還沒有完全轉過來,條條框框很多。許多香港、澳門有識之士率先向內地介紹國際規則和有益經驗。香港許多了解國際市場、熟悉國際規則的專業人士扮演了「帶徒弟」的「師傅」角色,為內地企業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提供了諮詢意見。梁振英先生1978年就到深圳、上海等地免費舉辦西方土地經濟管理制度的講座,1987年參與編寫了深圳第一份也是全國第一份土地拍賣中英文標書。梁定邦先生、史美倫女士幫助創建證券市場有關監管制度,只拿「一元人民幣」的象徵性年薪。港澳同胞為內地市場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是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創辦經濟特區這一重大決策充分考慮了香港、澳門因素。1979年廣東省委向黨中央建議,發揮廣東鄰近香港、澳門的優勢,在對外開放上做點文章,讓廣東先走一步,在深圳、珠海和重要僑鄉汕頭劃出一些地方搞貿易合作區。在經濟特區創辦過程中,從規劃到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再到各項事業興辦,都有港澳同胞參與和努力。

四是雙向開放的橋梁作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澳門利用擁有歐美市場配額等優勢,為內地帶來了大量出口訂單。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80%以上的製造業轉移到珠三角等地,促進內地出口導向型製造業迅速發展,助推內地產業融入全球產業鏈。香港、澳門也是內地企業境外融資和對外投資的窗口平臺。很多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逐漸熟悉和適應國際市場,學會了在國際市場大海中游泳。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經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近50%,市值更是接近70%。

五是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國家實行開放政策中,有不少是對香港、澳門先行先試,積累經驗之後再逐步推廣。這既促進了國家對外開放,又有效控制了風險,也為香港、澳門發展提供了先機。比如,內地服務業市場開放,就是先在CEPA框架內基本實現廣東與香港、澳門服務貿易自由化,為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積累了經驗。香港、澳門在國家金融領域開放中的試點作用更為突出。近年來推出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都是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舉措。人民幣國際化也是從香港開始的。目前,香港擁有全球最豐富的離岸人民幣產品,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六是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香港、澳門在城市建設和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是內地學習借鑒的近水樓臺。比如,上海虹橋機場引進香港國際機場管理理念,短期內實現了管理水平躍升,被評為「世界最快進步機場獎」第一名;北京、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的地鐵建設和管理借鑒了香港地鐵的先進經驗;內地第一支救助飛行隊是在香港飛行服務隊手把手幫助下組建起來的。內地通過學習借鑒香港、澳門的先進做法和有益經驗,有力提升了內地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古人說:「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特別值得肯定的是,廣大港澳同胞到內地投資興業,不只是因為看到了商機,而且是希望看到內地擺脫貧困、國家日益富強。大家無償捐助內地的教科文衛體和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不只是為了行善積德,而且是基於與內地人民的同胞之情。比如,邵逸夫先生對內地公益捐款超過100億港元,田家炳先生為了捐助內地教育慈善事業甚至賣掉自己的別墅,晚年租著公寓住。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大地震,香港「愛心義工」黃福榮先生冒著餘震救人,不幸遇難。每一次內地遇到重大自然災害時,港澳同胞都是感同身受,最先伸出援手,表現出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總之,40年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港澳同胞同內地人民一樣,都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香港、澳門同內地優勢互補、一起發展的歷程,是港澳同胞和祖國人民同心協力、一起打拼的歷程,也是香港、澳門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祖國繁榮富強偉大榮光的歷程。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一共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其中許多是事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場體制改革、宏觀調控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監察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等。每逢重要場合,我都要談改革、談開放,強調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把改革進行到底。今年,我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等場合都宣示了改革永不停步的決心。前不久,我去廣東考察,目的就是釋放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強烈信號,強調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在廣東特別講到,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越是環境複雜,我們越是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絕不會回到關起門來搞建設的老路上去。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前進,也就是我們古人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國家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堅持改革開放。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港澳同胞繼續以真摯的愛國熱忱、敢為人先的精神投身國家改革開放事業,順時而為,乘勢而上,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臺,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香港、澳門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定位,支持香港、澳門抓住機遇,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為此,我對大家提幾點希望。

第一,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澳門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希望香港、澳門繼續帶頭並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特別是要把香港、澳門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強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努力把香港、澳門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第二,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門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們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香港、澳門也要注意練好內功,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第三,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港澳同胞要按照同「一國兩制」相適應的要求,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提高管治能力和水平。同時,大家要關心國家發展全局,維護國家政治體制,積極參與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港澳人士還有許多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的優勢,可以用多種方式支持國家參與全球治理。

第四,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香港、澳門多元文化共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要保持香港、澳門國際性城市的特色,利用香港、澳門對外聯繫廣泛的有利條件,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國家方針政策,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澳門故事,發揮香港、澳門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今天在座有不少港澳青年創業者,看到你們我很高興。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現在,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港澳同胞大有可為,也必將帶來香港、澳門發展新的輝煌。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體中華兒女要同心協力、堅忍不拔,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矢志實現我們的目標。希望廣大港澳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同內地人民一道,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新局面,為創造港澳同胞更加美好的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

香港大律師公會就馬凱事件之聲明

$
0
0

香港大律師公會(「公會」)就香港特區政府(「特區政府」)上月拒絕馬凱的工作簽証續期的申請並於上星期拒絕馬凱以旅客身份入境的決定(合稱「決定」)表示關注。公會注意到,馬凱是一名在一所備受尊重的國際傳媒機構任職的資深記者。直至現時,特區政府沒有就有關決定作出解釋。

香港居民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是受《基本法》保障。這權利包括在不受任何公共權力機構干預的情況下接受及傳播各種消息及思想之自由。香港任何市民或機構,特別是特區政府,不論其對所表達的消息及思想是否同意,皆有責任尊重這權利。

表達言論自由的權利雖不是絕對,但作為一個尊重及保護這權利的社會,若要對此權利施加任何限制,必須是為達到或維護重大和合理的社會利益的相等回應,而該限制亦必須有清晰及令人信服的證據支持。

鑑於馬凱曾參與一個公眾論壇,公會認為無論本地或海外的公眾都有合理理由關注究竟特區政府的有關決定是否對言論自由的權利構成無理干預。在特區政府沒有就其決定作出解釋的情況下,公眾無法釐定究竟其決定是否符合上述的要求,亦不能釋除他們的疑慮,香港作為一個以法治為依歸並保障居 民基本權利的社會的聲譽亦因而受到損害。

因此,公會促請特區政府就其決定給予解釋,以便公眾評估有關決定是否建基於充分而有力的理據。特區政府並應展現其當履行保障《基本法》下所載的權 利及自由的責任。

香港大律師公會 2018年11月15日

針對年輕人的嶺大校長——為何38位經濟學者不可靠?(四)

$
0
0

理大講師鄒崇銘在其新書《後就業社會 誰是科技貴族?誰的人工智能?》(註一) 中提到,在資訊科技革命之下,不單有度身訂造的標靶生產,也容許人更簡單而精準地透過租用、借用、交換、分享等合作方式互惠互利,提升生活質素。隨之而來的共享經濟,引發思想衝擊,人們不再視私有產權為生活的中心,「置業安居」亦不必然是首要人生目標——只要買樓不再具備致富功能。若社會風氣適時轉變,年輕一代慣做遊牧民族,遊走於不同地區,擁有物業更可能變得多餘,租住和共享住屋才是王道。科技發展怎樣改變我們生活型態和方式,造成哪些問題,視乎多方面因素。筆者相信,本地大學的精英最有條件、資格和責任做相關研究,再向社會建言,以迎接未來挑戰,但理想和現實似乎距離很遠。

《後就業社會》亦提到Klaus Schwab這個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歸納十二項新興科技,宣稱「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Schwab 相信,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轉型過程中,大量傳統工種 和就業職位難免會被淘汰;但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亦為人類帶來充權和自我實踐的機會。」有危也有機,「而要令人類得享未來的盛世榮景,眼前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能更公平地分享科技帶來的好處,有效規避科技造成的風險和破壞,以及確保人、而非科技,仍然位處社會和經濟體系的中心。」

時代正發生巨大的結構性改變,筆者月前便看過Andrew Wachtel一篇文章,他是吉爾吉斯一所大學的校長。由於收到哈薩克一所大學的聘書,他正考慮是否接受,但要視乎對方會否推動跨科學習的課程改革,讓學生做好準備,迎接未來AI當道、工種消失和就業率下降的世界。他預言全球人口有天會減少,其速度卻追不上機器革命所導致的工作流失。論發達程度,吉爾吉斯比不上美、德、法等國,但作為大學祭酒,最重要的是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和人文關懷,Andrew Wachtel正好顯示他的眼界和信念沒有被一時一地的處境所限。具備這些特質,身為大學高層,方可能引領社會突破本身局限,推動均衡的發展,造福人群。

香港的大學校長又如何?他們有甚麼世界觀?對社會未來又有何想像?除了「提升國際排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背靠中國的優勢」這些泛泛之談,除了那些逐件計的新發明和成功賣錢的科研產品,他們在宏觀的、全球化的戰略層面,是如何理解香港的存在價值,如何理解大學在社會擔當和正在發揮的角色,特別在關乎市民福祉(而非企業盈利) 的問題上?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近日的言論,多少帶給我們一點啟示。

有份聯署撐「明日大嶼」的嶺大校長鄭國漢,早前撰文反駁反對者觀點。他指,有人說新世代青年人認為,環境保護和天氣變化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所以反對填海造地,他反問:「年青人真的不介意住劏房嗎?香港經濟沒有足夠土地支持以保持國際競爭力,他們真的可以找到像樣的工作和賺取足夠的基本生活費嗎?有沒有在乎自己事業或者在乎整體經濟發展的年青人啊?」他又說:「還沒有人因為環保而願意住劏房或者犧牲自己的事業發展。」和Andrew Wachtel一樣,鄭國漢的關注對象都是年輕人,但他對競爭力的想像,似乎仍停留在《後就業社會》中所提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階段(lean production和just in time production作為重要標記),甚至更早的「福特主義」(Fordism),以流水線為主的大規模生產方式(有否想過購物團的行程和工廠的生產線有幾相似?)。鄒崇銘在書中卻這樣說:

「按照Schwab 的說法,當下我們經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特徵是數碼、物質和人類領域的高度結合。由於資訊科技促進生產技術的普及,令在地生產工序的成本大大降低,製造業毋須再遷往遙不可及的偏遠地區,反而可以在毗鄰社區重新建立。由此發達地區的 「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將變得可能,小規模的作坊經濟和創意產業或會重新出現,並且不一定再受大企業的操控。」

鄭國漢的批評是否基於一種過時的發展理論,仍有學理上爭議之處,就交由讀者自己定奪。但鄭國漢的問題,並非在於他不夠高瞻遠矚,而在於他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訓斥他口中的年輕人。年輕人本身所受到的窘境和壓迫,他固然不體諒,更離譜的是,他對弱勢的苦主嚴苛,對造成嚴重貧富懸殊、住屋劏房化等社會問題的元凶卻寬容。難道年輕人難以找到像樣的居所、工作和賺取足夠的基本生活費,不是過去長期政府縱容大地產商和鼓吹投機炒賣之過嗎?

為了保持所謂競爭力,我們社會過去付出多少代價?有幾多富人情味的社區、古老的建築被拆毁,有幾多老實做生意的小店和小商人被趕盡殺絕,有幾多人的價值觀被扭曲而對納米樓趨之若騖,有幾多工人捱大半世一身病痛但晚年得不到足夠的保障和照顧?守財奴的政府省下千萬億公帑,現在卻輕率地打算年年拿一千幾百億去填海,而明明民間已提出過不同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以解決所謂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但38位經濟學至今仍用各種歪理替政府護航,鄭國漢還怪罪年輕人,反問年輕人是否不介意住劏房,但「明日大嶼」的遠水又怎去救年輕人所面對的近火呢?這樣擺苦主上枱製造假對立,是學者所為嗎?

與其質疑沒有人因為環保而願意住劏房,筆者建議,鄭國漢你先去質問那些自稱愛國的權貴為甚麼不放棄綠卡。

(註一):該書另一作者為韓江雪

「任何人」都可以見義勇為

$
0
0

圖片來源:年代電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rJ6T_QInw

有人在YouTube上載了一段在台灣公車的閉路電視所錄影的情況,片段所見當時車上非常擠擁,司機不斷指示乘客盡量行入車箱。[1]此時一名青年利用擠迫的環境,把身體靠近車上一位女學生,以其下體磨擦該女學生的臀部。司機見狀,便伸手拍打該名青年,喝止他,遂把車門關上並報警處理。

片段以「見義勇為」形容那位司機,實在美妙。根據「維基百科」,見義勇為是指「在職務範圍之外,制止對他人的人身、財產的不法侵害……見義勇為會使行為人自己遭受損害,或者承擔損害的風險。」[2]相信部份人或許會擔心指證這類性騷擾或性侵犯行為,會令自己捲入麻煩,甚至承擔風險,寧可選擇做個旁觀者。

面對著未知的風險,通常我們傾向採取觀望態度,等待「正義超人」挺身而出。另一種常見做法是使用手機,靜悄悄把整個過程拍攝下來。不過,這兩種做法,都未能即時幫助到受害人。對於不熟悉,未經歷過的事情,假如我們嘗試想像,並在腦裡演練一下應對方法,對真正面對突發事情時可能有幫助。演練過程可以是:

假如我當場喝止那位青年人,會發生甚麼事呢?

  1. 他否認,反駁我,甚至說我誣衊他,無中生有。
  2. 他不作聲,同時停止他的猥褻行為,因為他知道周遭有人注視著自己。
  3. 他眼見事敗,急忙逃走。
  4. 他老羞成怒襲擊我。

當我們冷靜地去思考應對方法,一般來說原來對方多是否認並立即停止,我們要承受損害的風險,似乎並不如想像中恐怖。再進一步,為免刺激對方情緒,我們可以用別的方法幫助那位女學生,例如把她拉到自己身後,再以堅定的眼神望著那青年,並拿出手機作準備,慢慢退入人群之中。即使對方再厚顏無恥,但怯於群眾壓力也只能瞪著你。假若自己不擅於應付正面衝突,毋須和對方爭拗,可以轉而安慰當事人,陪著她直至心情平復,這也是表達關心的方法。有時當有人願意挺身而出,便會鼓勵更多人拔刀相助。不同性格的人會採用不同的應對方法,重點是我們能以適合自己的方法聯合眾人,攜手共建安全社區。「任何人」都可以見義勇為。
 

 

[1]年代新聞CH50:〈叔叔保護妳! 怪男「黏」少女 霸氣司機譙〉,YouTube,2016年5月2日,網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rJ6T_QInw(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11月7日)。

[2]〈見義勇為〉,維基百科,2017年11月20日,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81%E4%B9%89%E5%8B%87%E4%B8%BA(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11月7日)。

【歷史無限Loop】:當灣仔遇上新疆

$
0
0

我愛吃「口立濕」,會定期到灣仔鵝頸橋一間涼果店買鹹話梅。上週入貨時發現附近有一條叫陳東里的後巷,那裡有一棟中華回教博愛社大廈。上網一查,才知該組織在港有過百年歷史,也與灣仔的發展息息相關。

一戰前後,南粵一帶如廣東肇慶、番禺的許多回教徒到香港另謀生路。這些先行而來的人多聚居於灣仔一帶,也會到一個穆斯林的家裡做禮拜。之後隨人數增加,到1917年,他們於灣仔成立中華回教博愛社,舉辦宗教活動,為回教子弟開辦學校,教授古蘭經等。

二戰後,鵝頸澗(鵝頸橋於七十年代初才建成)旁的兩大僱主,電車車廠(即今時代廣場)和香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即今摩理臣山道南洋酒店)從灣仔的回教社群聘用了不少員工。同時,灣仔也出現了好幾間回教清真肉檔。時至今日,鵝頸街市熟食中心仍有一間專賣清真燒鴨和咖喱羊腩的老字號。當然,離鵝頸橋不遠處也有古老的回教墳場。

跑馬地的回教墳場其實早建於1870年代,而香港的回教歷史也十分久遠。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隨英國人從印度來港的水手、商人當中包括不少回教徒,而今日半山電梯旁的些利街清真寺就是為他們而建。此外,昔日英國殖民統治者大量聘用南亞裔人當警察、士兵和獄卒等,而今日尖沙咀清真寺(前身位於尖沙咀摩囉兵房內)和赤柱監獄內尚存的清真寺都是這段歷史的遺物。

回到今天,灣仔最大的回教「社區會堂」就是愛群道的伊斯蘭中心。這裡有全港唯一一間清真點心港式茶樓,吸引不同族裔的回教徒,不論是華人、印尼女傭或巴基斯坦人,到此聚餐。

而位於陳東里的中華回教博愛社雖毫不起眼,但其實他們一點也「不簡單」。特首選委會宗教界別的十個回教代表全數由該社的成員擔任,所以理論上他們在建制內也有一點地位。

近日,中國被指將近百萬的新疆維吾爾族回教徒送入「再教育營」,引起世界關注,當局稱這是為「打擊恐怖主義」而設的「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可是,本地傳媒對此的報導非常有限,而鄰近新疆的寧夏回族人,其實也逐步受打壓。

陳東里一邊有新華社香港特區分社,而巷的另一邊就是中華回教博愛社。博愛社裡的長老,其實是怎樣看國內回教同胞的境況?

圖片標題
位於灣仔陳東里的中華回教博愛社有過百年歷史,當中成員包括十名特首選委。

【旺角騷亂案】審前爭議 辯方質疑警方濫權 控方:「以武制暴」非抗辯理由

$
0
0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的旺角騷亂,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各被控一項暴動罪。容偉業被控一項煽惑暴動罪、一項非法集結罪、四項暴動罪及一項襲警罪。他們均否認所有控罪。今天控辯雙方繼續處理多項審前爭議。辯方就有關本案的法律原則陳詞,包括「共同犯罪」和警方有否濫權等問題。

控方反對「以武制暴」為抗辯理由 官指有權自衞

第四被告容偉業的代表大律師郭憬憲指,被告當晚的行為有可能是出於對警方濫權的自衞或「以武制暴」,因此有需要向警方證人提出相關問題。郭又透露,將呈堂的影片拍得至少3名警員向示威者投擲磚頭。惟法官黃祟厚則認為「警方有否濫權」是值得斟酌的問題,亦很視乎被告人的主觀信念,除非被告熟悉《警察通例》並能指出警察實質上違反哪些規例。

控方資深大律師郭棟明引用梁國華案的判詞,指出即使警方實質上有濫權,也不代表被告可以違反《公安條例》第18條,干犯非法集結,因此被告不能夠以「認為警方不應該驅趕人群」為理由,去作出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郭又表示,辯方不能就「警方當晚執法是否合法和合理」向警方證人提出問題質疑。

黃官指,若果被告主觀認為警方濫權,並認為其所使用的武力是合理,法律上是容許被告有自衞的權利。但是黃官亦表明,暫時看不到「警方實質上是否有濫權」跟「被告是否真誠相信警方濫權」的關係,因此暫未看到有需要向警方證人提出有否濫權的問題。

辯方︰需證明有足夠關聯 才能應用「共同犯罪」原則

控方資深大律師郭棟明指出,構成定罪基礎的「共同目的」就是阻礙警方執法,不論被告的行為是扔膠樽或是扔磚頭。

辯方大律師郭憬憲則認為,需要確定被告行為跟其他參與者是否有足夠的關聯性,才能用「共同犯罪」原則去將被告定罪。郭舉例指,在鍾健平被判2013年七一遊行非法集結的上訴案中,某人在SOGO對出推倒鐵馬,而鍾建平只是跨過已推倒的鐵馬,並沒有作出其他犯法行為,法庭不能純粹因為鍾在場參與示威,而以「共同犯罪」原則將他定罪。

郭又指,控方需要解釋各控罪的性質,例如被告是主犯(主動犯案)、從犯(協助性質)、共犯、進一步共犯,還是以上混合性質。

控方明天將繼續陳詞。

2018年5月陪審團裁定梁天琦一項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罪成,加上其承認襲警,共被判監6年。梁天琦、林傲軒及李諾文各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未有達成有效裁決,律政司其後申請重審,並將案件合併與另外兩名被告袁智駒及外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之案件一同審理。

被告袁智駒早前承認兩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現還柙候判。

記者︰黎彩燕


愛與恨

$
0
0

莫理森(Jim Morrison),美國搖滾樂隊Doors 的主唱,是搖滾樂史上最有藝術才華、影響力的創作歌手之一。他在51年前即1967年12 月在紐黑文(New Haven)的舞台表演時被警察拘捕,據悉是較早前在後台與女歌迷交歡時,因拒絕維持秩序的警員勸阻引致,也是搖滾樂史上第一位表演台上被拒捕的搖滾樂手。

Guns and Roses 搖滾樂隊班霸將於下星期二及星期三在香港舉行史無前例的巡迴演唱會,叫《此生無望》(Not in This Lifetime)演唱會(1),這表演自2016年開始,演出125場,票房收入達港元37億而在搖滾樂史上排名第四。撇開樂團選名字的原意,槍象徵戰爭與消滅,玫瑰表示浪漫與愛情,兩者並列,Guns and Roses可以指愛與恨,樂團在2008年推出了音樂專輯《中國式民主》(Chinese Democracy),主音羅施(Axl Rose)2001年在拉斯維加斯首次演唱這歌曲時指出,因樂隊看了1997年上映的一部關注十四世達賴喇嘛的生平電影《活佛傳》(Kundun)而作的,該電影《活佛傳》及音樂專輯《中國式民主》同時遭中國政府禁播與禁售,以下是歌曲《中國式民主》的幾句歌詞:

看看我這張屎臉後
你們還會推到法輪功身上 ……
因為這一切都需要比你更多仇恨來贏得這場狂熱 ……
我要打多點飛機來對付你的鐵腕
他們即使統治了這個國家,但我們有的是時間 ……
如果你掃視他們的眼睛,就會發現他們訴說著你的時日無多了

不知Guns and Roses下星期會否唱《中國式民主》,在《此生無望》演唱會唱這歌別有風味,十四世達賴喇嘛在中國政府及漢人的眼皮底下,當然是「藏獨」的象徵,同情十四世達賴喇嘛等於同情「藏獨」,同情「藏獨」當然等於分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要是Guns and Roses真的在11月20日或者11月21日表演當晚唱禁歌《中國式民主》,這等於鼓吹分裂中國,但是現在23條尚未立法,不知道酷吏充斥的香港特區政府,怎樣從櫃桶底拿出發霉惡法,於亞洲博覽館12,000現場觀眾熱烈期待下,指令香港特區公安即時拘捕Guns and Roses成員。

11月13日自由黨黨魁鍾國斌在立法會提交議員議案,題目是「就《基本法》23條立法程序進行諮詢和討論」,最快可在11月28日交付立法會大會辯論,然而當美國國會轄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於當地時間周三(11月14日)發表年度報告,報告建議國會要求美國商務部檢視美國對港科技出口政策,從新審視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 令一邊廂,11月15日自由黨黨魁鍾國斌又在港台節目指出,要是香港不是獨立關稅區,香港便是中國其中一個普通城市,香港可以說都玩完。 鍾國斌補充說早前的外國記者會及馬凱事件,令香港新聞提升至國際層次,今次報告正是其擔心的後果。

魯迅曾言:「可惡的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 鍾國斌的行為可能唔算係,但是他對共產黨的感情,一定是Guns and Roses,必定是愛恨纏身。

參考:
1)演唱會名稱自嘲成員多年之間的分合離散、愛恨相殺,提醒歌迷這次不看,這輩子沒機會了

橙軍漸見起色

$
0
0

荷蘭在2010及2014年連續兩屆世界打入最後四強,有誰想會到,尼德蘭王國會連續缺席2016歐洲國家盃以及2018年世界盃決賽週,這段黑暗時期,令人想起1980-1988年間,橙衣軍團兩度缺席世界盃的頹勢。自1982年世界盃失利後,利華斯、米高斯與賓赫加先後執掌荷蘭,但仍未能令荷蘭起死回生,到米高斯1986年第3度出任主帥一職,球隊才重回正軌。

事實上,自雲高爾2014年離任後,希丁克、布連特與艾禾卡特三位名帥都像80年代前輩一樣,無法重整軍容。面對主力老化,荷蘭的青黃不接情況異常嚴重。雲佩斯、洛賓、史尼達為首的一代主力後繼無人,荷蘭就像一顆凋謝的黑鬱金香,暗淡無光。

重炮手治理軍容

前隊長朗奴高文今年接過荷蘭帥印後,開始著手重整軍容,並且漸見成效。自他接手荷蘭國家隊後,只曾在第一仗以0:1不敵英格蘭,以及在歐洲國家聯賽以1:2僅負應屆世界盃冠軍法國。朗奴高文入主荷蘭後,他在三線均作出相應調整,雲迪克當上國家隊隊長,加上迪華積、戴利布連特、阿積士有為新秀迪列特,今季由海倫芬轉會PSV右後衛杜菲拉斯,球隊防線開始重回正軌。

中場線史杜特文重傷多年後開始重拾狀態,他與韋拿杜姆仍然當打,阿積士兩位新人,上季射入11個荷甲入球的雲迪碧克與法蘭基迪莊,在高文上任後開始得到上陣機會,令荷蘭中場走向年輕化。前鋒線在里昂重生的24歲前鋒迪比,以及今輪首次入選的哈化柏林前鋒迪路遜,還有羅馬的將門之後,積士甸古華特、今季加盟布魯日的高尼維特,都是較有潛質的新人。

與80年代的黑暗期相比,朗奴高文有更多的空間與時間改變球隊。之前三位名帥接任後,都証明他們所堅持的一套與年青一代球員所想有所落差,同時也不敢於大刀闊斧改革,某程度近年荷蘭沉淪,除了巧婦難為無米炊,教練決心也是一定程度的關鍵。朗奴高文的上任,可以無顧慮地作出陣容更替,10月份擊敗德國是球隊的強心針,就算未能在歐洲國家聯賽出線,來年的歐洲國家盃外圍賽,荷蘭相信可以有一番作為。

大陸幼稚園爆煲,足證香港係宜居之地,樓點會平?想平去加拉加斯啦

$
0
0

前言:本文誕生,多得有美女/才女作家(佢肯定會唔高興,但我話係就係啦)話有睇我上一篇文。我嘅弱點就係無法抵抗任何人話「我有睇你篇文」,於是呢排原本冇乜心機寫文(唔使返工係咁架啦,幾時都係在公司寫自己文最掂),都燃返起。

不過我個人就係咁衰,為免你一早知我嘅弱點,所以你話睇過我嘅文,我就問邊篇。美女/才女話係篇長文,仲講得出內容。噢,可惜唔係陳德霖put,係高海寧。其實我心中兩三千字係正常,去到六八千嗰啲先叫長文。但無論如何高海寧嘅preview係收視保證,入面寫乜我估冇乜人理

正題:先講隻股票,RYB,惡名昭彰嘅紅黃藍教育。大陸公司美國上市。執筆之時(香港半夜兩點半)跌緊五成半。

原因不外乎都係政策嘢,大陸嘛,你懂的。

我反而想講嘅係,呢間紅黃藍之前都爆過鑊,好大鑊,性侵虐待乜都齊。當時都引起一陣討論,特別係如果有用微信嘅(例如我)會見到朋友圈洗晒板。況且,呢檀嘢當時仲震散香港上市堆教育股。教育股,唔係香港補習社嗰啲(嗰啲係建築股飲食股同印刷股,搭棚渣鑊鏟印公仔紙先係主要業務),係大陸嗰堆。舊年升到得人驚,今年跌得一樣得人驚。

而我冇小朋友,不關心喪鐘為誰而敲,只係睇股票。當時教育股尊尼亞同事以及眾多媽媽sales 講一大輪,由股票講到為人母親甚艱難。最後有人問我點睇,本人懶有哲理咁講句:長遠嚟講呢, 利好香港地產股。

媽媽級仙尼亞分析員先係愕一愕,然後 表示十分同意。 畢竟佢都係大陸人,亦係人老母,自然用腳投票。呢間美國上市公司仲要大學校都咁,可想而知仲有幾多未揭發。唔想仔女畀人拮針搞下面,梗係送出外國。英美固然可以,但如果太細未自立,或者近老母老豆返工,梗係香港

都係嗰個理論:現實就係,你覺得香港退步,我不反對,反正呢啲好主觀。但,你心中嘅香港,可能由(whenever you like)以前嘅八十分,倒退到五十分。不過樓上班同胞活在廿分之中嘛!點會唔仆到嚟?

少講政治。但在呢個層面下,的確本土青(其實都唔只佢地)成日講嘅「大陸越仆街香港越掂」係真的。完全言之成理。香港雖則都畀人話「大陸化」,但你諗下好似紅黃藍之類 拮針搞後庭搞下面,都仲係冇咁易嘅。就算有都唔會咁大規模,就算有咁大規模都唔會事後不了了之嘛。

如果大陸有香港咁好,就使撚搬嚟香港咩。亦係我嘅理論(都唔係咩高深理論),在我第一次去歐洲坐火車時發現:就係啲煙鏟自己都要走過嚟非吸煙區!因為煙鏟自己都唔鍾意煙味,頂多鍾意自己嗰啲,自己嘅煙就香,人地嘅煙就臭,同屁一樣。古語有云:

意見像屁眼,人人都有,而總覺得人地臭。Opinion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one has one but they think each others stink

寫篇文呢晚正去咗獅子山學會嘅週年晚宴(要屌請屌)。但重點係嘉賓講者Gloria Álvarez,大有來頭。即係我覺得維基百科有條目嘅人就有來頭。況且佢又係主播又係作家仲係異見份子。嚟自邊?危地馬拉。講你都唔知在邊架啦,唔係在馬拉啦。

講返,Gloria Álvarez講嘅好簡單,社會主義注定失敗,害死好多人。本人自然不能同意更多,而居然而家仲有人可以討論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破產未。Gloria 講返拉丁美洲嘅左傾(其實係查維斯式社會主義)政權。最出名固然係委內瑞拉嘅查維斯Hugo Chávez,同埋佢繼任人馬杜羅Nicolás Maduro。委內瑞拉咩環境,就日日在新聞都見到了。

同場加映,之前我都寫(其實主要係譯)講過拉丁美洲嘅左翼政權。係喎,拉丁美洲政局我都有留意,識如果神掌又話你知咩。

古巴,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呢班友,基本上都係搞到一鑊泡。而程度有深淺,最原教旨嘅委內瑞拉就最大劑,再多石油都係窮到燶,惡性通脹,貨物短缺,人人走佬。古巴開始姓資,就正常少少,早幾年去都見當地人開始富起來,有民宿,不過坐古巴航空仲係驚驚地,架飛機漏水的。尼加拉瓜直頭有唔少私營企業,唔好同政府作對就得,相對地就最正常。

咁同講香港樓或大陸幼兒園有乜關係?Gloria提出咗一個好簡單嘅論證 : 加拉加斯咁好你唔搬去住?社會主義咁好做乜人人走佬?加拉加斯正係委內瑞拉首都,政府話係社會主義天堂

講到尾行動最實際嘛。所以高官送啲仔女去外國讀書,亦都唔會自己搬上大灣區,中國嘅高官(或仔女)就拎美國國藉。全部都係行動話你知。所以當年毛孟靜講菲律賓點好賓妹寧願留在菲律賓,周顯就話贊助佢去住,正如我見twitter上有啲網友講香港人間地獄慘過乜悲慘世界,仲夠膽話我知 索馬里都比香港有希望,我就真係問佢幾錢人工,我出錢畀佢去住,住到我破產為止。結果佢而家都仲未執完行李,真係漏氣。

所以,香港根本就係宜居之地,period。人人爭住嚟住仲唔係宜居之地?宜唔宜居呢啲相對啫。你覺得好慘,大把人覺得好好。

正如其實我好憎早起身,但以前份工日日七點半返到中環,即係我有時六點未到就起身。係乜軀使我咁做?梗係窮啦。但我仲記得有次我呻辛苦慘過賣籮柚,當時有朋友同我講:其實應該好多人恨不得拎你一半嘅人工去賣籮柚。自此我就記住呢句嘢。記住,你不停抱怨嘅人生,其實係好多人發夢都想像唔到嘅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不過俱往矣

所以,大陸人仆嚟香港買樓,合理過唔合理。睇咩負擔比率嗰啲根本君在夢中。大陸人呢樣嘢之前咁多個周期都係冇嘅,你拎以前嘅數點去計?

後記:呢個「大陸越仆街香港越掂」論係大有市場的。亦都唔係完全冇證據支持:歷史就係證據。但我好記得十月三日我在北韓返嚟同蕭生(仲有邊個蕭生?)食飯時,佢同大家講佢睇得好淡,以前就係「大陸越仆街香港越掂」,但今次保證一齊仆街。諗下亦都係真,去歸納「大陸越仆街香港越掂」,都係基於一兩次頂多兩三次嘅經驗(國共內戰,文革之類)。唔記得羅素隻雞點死啦?當然咩叫掂,就任佢講。樓價高可以係好掂,樓價爆煲亦可以係好掂。

後後記:姑隱其名,如有得罪有怪莫怪。但Gloria講完,有答問環節,有鬼佬舉手問,「喂你話社會主義點唔好點唔好,但中國令幾多幾多人脫貧喎」,佢一路問我已經皺晒眉頭,同枱都有啲人反反地白眼。大佬呀,中國都社會主義?結果Gloria話佢知:大躍進餓死N咁多人喎! 脫貧正係因為後來改革開放唔再行 社會主義。

原文刊在作者 Medium
作者 Facebook Page

如舊如新廿五年

$
0
0

二十五年幾變遷,人情世態論當前。
無懼江湖風波惡,常懷美意拼來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前曾經上過我課的同學仔,遠道回到香港,今天特地來找我談天。時光飛逝,原來已經25年不見了。喜見故人無恙,也知道她在新的家園感到稱心快意,那就更是不亦樂乎,不亦樂乎了。

我說「此心安處是吾鄉」,此話一點不假。如果真的能在他鄉感受到一些在這裏已經慢慢消失,而又其實是應該得到珍惜和留戀的人情世態,那就把他鄉當故鄉又有何不可。但從另一方面看,在人生及成長中曾經留下過痕跡的鄉心舊情,我信仍然是很難輕言抹去的。同學仔在新的家園仍然關注香港發生的一切,記掛着香港的親人朋友,顯見這個故鄉仍然是有很多令人難以安心之處,有很多事物仍然是難以回頭不顧的。

這一點「他鄉與此地」、「此時與當時」的比較,往往很實在,以為單靠一句「家國情懷」或「愛國愛港」這一類只訴諸所謂「順理成章」的說法就可以把每一日實實在在來自生活的感受壓抑否定,正是政治威權其中最扭曲人性的一端。

與同學仔話舊的時候,我也想起了25年前那件事,原來已經是25年了。25年應該是很長一段歲月,25年應該還不至於足以把滄海變成桑田,但香港社會在軟件上的變化,卻是驚人的急速。變幻原是永恆,但變化的好與壞,也難免會作出判斷比較。我聯想起今天的大學生態,也聯想到今天的香港。

那段時間,我才初加入理工大學不多久,當時還是理工學院。我加入理工的第二年,便被委派負責社工課程的實習協調工作,要統籌200多位全日制文憑課程同學的實習安排。當年我只是新丁,但在工作上,仍然是不乏同事之間的支持及幫助的,團隊氣氛也相當不錯。我記得同學仔被編配到一個社區工作隊實習,服務對象是某一區的天台屋居民。有一次,居民進行社會行動爭取合理安置,去到當時的港督府門外示威,有示威者決定在港督府對開的馬路上靜坐,對往來交通便構成障礙了。我大致記得的情況是同學仔當時為了要表示支持及與示威者共進退,決定也一同坐下。最後被拘捕帶返警署,被落案,有可能會被起訴。

事件發生之後,當然就會驚動到部門及大學的高層了。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為這件事發言。我作為課程的實習統籌,與部門的實習統籌及系主任開了幾次緊急會議。當時整體的態度也十分一致,就是要想方法協助同學,避免同學仔被起訴,不能因為一個實習及一個實習過程中的決定,令同學仔的前途及專業發展蒙上陰影。而且一旦被刑事定罪,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同學仔在理工的學籍。當這個方向定了下來,我要做的事便是與部門的實習統籌去找理工學院的學生事務主任尋求幫助,也驚動了學院的副校長。他們當然也有很多問題會問,要我作出多方面的澄清。但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基本態度還是要幫助學生的。那段時間,也與同學仔見了好幾次面,主要是要搞清楚一些具體的事實,也要留意同學仔的情緒有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ve

後來幾經週折,向不同的人作了一些交代及遊說,最後便去到一個法律顧問那裏,代表學院為同學仔寫了兩封信,我記得一封是發給警務署署長,另一封是發給律政司,要求考慮到同學仔的情況及處境,豁免作出起訴。

等待最後決定下來的一兩個星期彷彿很漫長。我也不知道當時政府是不是也會以一個較為寬厚的態度來面對年輕人。但總之最後是撤銷了起訴,同學仔也可以繼續她的學業。我當時只是一個跑腿,協助玉成其事的還有很多人,而且有很多重要的決定都不是我能作主的。

我今天想到這件事的時候在聯想,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今天,政府會如何處理?大學高層又會如何處理?

我聯想起早一陣子大學民主牆的事件;今天我經過大學民主牆時,我知道有攝錄機在監控着;我又聯想到今天的港人治港特區政府對參與示威活動的年輕人窮追猛打;我知道有大學正在草擬不許妄議大學的校規;我又記得某大學的校委會主席會報警拘捕學生,後來更上庭指證學生。

25年真的變化很大。當年我要幾次約見同學仔,除了是要處理相關工作之外,還是要為同學仔提供任何有可能需要的情緒支援和協助。我還記得同學仔一直都很cool很冷靜。到了今天,竟然倒轉過來了,變成是同學仔因應我的被控誹謗官司對我表示支持和關懷了。哈哈,世界真的會輪流轉,唔好唔信!

當年,部門及大學的上下似乎都十分願意去幫助同學仔。今天,有好幾個人,包括律師及記者朋友,都曾經問過我同一個問題:「這次被思歪控告,大學的高層有沒有乘機找你麻煩?」點解沒有人問我:「這次被思歪控告,大學為你提供了甚麼支援?」

各位大佬,唔好又難為我啦!你想我講乜?我只能答:「乜事都冇發生過」。喂,都成25年啦,世界真係變咗好多啦!

令人唏噓之處,不在我會提供一個怎樣的答案,而在於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這樣的問題。有些事物,有一些驟看似是很不實在的所謂價值或精神,不要說是整個社會,就連應該代表着社會的道德價值與精神的大學都是一樣,逝去了就是逝去了。能夠挽回嗎?懷緬還有意義嗎?

我自己認為還是有意義的,起碼可以讓我們知道其實還有其他更好、更值得追求的選擇。應當相信,無論今天是如何沉重,明天仍然是充滿可能性的。對美好一點的選擇有所懷緬與追求,只要一天還在你我的心,我就相信仍然會有希望。

感謝同學仔今天到訪,感謝今日請我食飯。
希望同學仔生活愉快。幾時回來香港,一定要再找我談天說地論香港。

Hong Kong is China-而家做到喇

$
0
0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提交最新報告話北京不斷侵蝕香港自治權、打擊香港言論自由,建議重新評估應否繼續將香港同大陸視為兩個單獨關稅區。呢次求仁得仁喇,不斷將香港嘅法治人權剝奪到同大陸接軌,而家美國就當你香港係中國一部分。嗰幾萬億經香港嘅出口,遲早冇㗎喇,啲外國傳媒、國際投資者同企業,寧願去新加坡喇,香港人負資產燒炭都要支持國家呀。

林鄭月娥話美國「帶有色眼鏡去睇香港同中央關係」。

湯11家驊話 「到了今天,我們實在應撫心自問,究竟我們希望『一國兩制』成功還是失敗?如果希望成功為何要每天自毁長城,令所有人均認為『一國兩制』是失敗的?」。

自由黨鍾國斌話如果美國「當香港係中國其中一個普通城市,香港可以話玩完」。

你地班粉皮又唔問究竟點解全世界都覺得香港已經唔係一國兩制?係邊個搞成香港咁?點解香港人會被洗頭艇劫番大陞?邊個搞外國記者會FCC?邊個驅逐外國記者?你好搞唔搞搞外國記者?仲有呀,香港個司法制度搞成點?點解香港政府會違法剝奪公民參選資格?點解人大可以今日釋法宣佈民選議員昨天嘅宣誓冇效再褫奪議席?點解UGL不了了之?點解基本法寫嘅普選會冇咗?

不過呢,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嘅一部份,呢個時候變成中國城市,共赴國難喇,理論上應該表揚啦,邊個要求香港獨立關稅區,根本就係搞香港獨立!根本就係暗獨!係民族罪人!

都係工聯會陸頌雄夠愛國喇,佢話「唔需要美國人施捨」、「唔係美國人既恩賜」,「獨立關稅區係我地基本法116條規定,亦係國際認可,香港亦以獨立關稅區身份參與國際經貿組織」

雖然佢個講法弱智得很,美國人決定收邊個地區乜嘢關稅,呢個明明係美國內政,但佢勝在政治過硬。到時香港有咩事,啲人失業負資產俾銀行收樓破產燒炭,陸頌雄記住要幫大家呀。

Viewing all 403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