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397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青春一夜:Girls Girls Girls At17 Live in Concert 2017

$
0
0

即實在我什麼年紀讀開這裡的朋友都知道(舊地盤我連生日都落埋添),所以,說到女子組合,屬於我的唸書年代的是夢劇院,至於At17,那時已經出來搵食,大概是轉了好幾份工試了好幾個行業更加讓自己發完夢的日子,然後開始清清楚楚想過換了跑道的日子,所以,那時應該是迷惘的,而且,還算年青。

就算文筆一般不愛看書的我骨子裡都有少許文青性格,所以對於他們的歌是蠻喜歡的,當然也跟我喜歡達明有關係。他們的歌有青春,學生年代的青春,不是包著糖衣無腦那種而是真實讓你會心微笑的;他們寫戀愛,無論是最初的或者後期的,總或多或少帶來點共鳴,因為他們有些歌曲將感情世界的陰暗面也有道出。今年他們來個重組演唱會,沒想太多就決定要去看,而更加好的是Asia Miles贊助,我可以用里數換門票,繼上次張惠妹之後再一次發現,他們換的票,位置都很正中,非常好。

演唱會開場是一班不知是不是歌迷組成的合唱團唱著我們的序幕開始,然後二人在兩邊出現唱出唱歌,或者是尾場吧,氣氛非常熱烈,很快已經全場大部份觀眾站起來了。當然,一連唱出幾首大家一定認識而且很有回憶的始終一天、我愛班房、窮得只有愛、女扮男生及三分鐘後,兩人還分別走到台下跟觀眾握手拍照打招呼,再聚在觀眾當中唱歌,大家會不興奮嗎?

其實他們整晚唱的歌比我預期少,說話比我預期多,所以,我很坦白的說,很多歌沒唱是有點失望的。不過整晚氣氛真的很好,而且是切切實實從二人的交流與對話當中感受他們的友情有幾深。

有些歌我真的一時間說不出歌名是什麼的歌,但我又可以跟著唱,相見好肯定是其中一首,一首我一直覺得跟明哥的四季歌是同一批次的作品。聽到Never Been Kissed,不知在場幾多人會想起他們的初吻呢?

他們介紹這次樂手中的新成員,是兩名新生代唱作女生阿烈及Serrini,成為這次演唱會的和唱。當他們四人合唱梅姐的由十七歲開始,我真的覺得很感動,這是梅姐一首很好而不是大熱作,對於他們,這歌的意義可大啊!

之後Serrini唱了他的油尖旺金毛玲,我之前有聽說這歌但沒有聽過,這晚第一次聽,已經覺得好正!回家找來聽聽就更覺不得了,輾轉從他的面書得知他當晚原來得知家人患病憂心不已,唱得很不錯啊!我昨天已經買了專輯《Don't Text Him》了!

二人再次出場,來一個Just the two of us環節,我本以為會唱多幾首對方單飛的歌,怎知只是唱了囂張及Do You Love Me,不過他們的對話很好笑,也很重情,特別是提到Ellen將那首原本要放進大碟的歌給了二汶。選唱紀念日是很有反應,但我寧願他們唱自己的歌,例如馬雅民歌或者火魯奴奴。

安歌前他們唱了一定要唱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還有大家也很愛的青春及你有自己一套,最後唱我們的序幕作結。滿足的,只是最後幾首歌都屬慢歌,氣氛不及開場興奮。

安歌是很有聖誕氣氛的:合唱團女生穿上紅色聖誕裙,二人換上活像移動聖誕樹的閃閃外套唱出好幾首英文聖誕歌medley。唱過新歌Girls Girls Girls之後,估佢唔到將金魚歌玩到全場瘋狂,真正作結的用上Over The Rainbow,很好很好,我們這一夜尋回了青春,尋回了那些年的喜怒哀樂,要向前看,這歌的歌詞就正正像一支強心針,提提我們要怎樣面對明天。

從深的深的呼吸中 抬頭就會看到新天空 
如果天空都可補 一覺睡到在綠野仙蹤
從輕的清的一分鐘 回頭就會搭通一彎美麗橋是彩虹
無愁無慮就算異數 跨過就到

以為尾場他們會多唱幾首,最後再出來也只是多唱一次始終一天而已。不打緊了,這晚真的很快樂,我會期待二人各自的音樂作品,久不久走在一起,唱唱歌快快樂樂就夠了。

原文刊在此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Facebook Page


「一地兩檢」決定究竟如何符合「憲法秩序」?

$
0
0

文:G

李飛說人大常委有關「一地兩檢」的「決定」是「一言九鼎」,大律師公會昨晚強烈反駁有關說法,認為不可能人大常委說符合基本法就符合。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湯家驊資深大律師再指有關說法「不公道」、「不尊重」,應該尊重人大常委經過國家的「權力架構」和「憲法秩序」的決定云云。那我們就問:人大常委是次決定,究竟如何尊重了國家的「權力架構」和「憲法秩序」?

首先必須重申,中國的「憲法秩序」不是基本法的一切。終審法院多次說明,基本法是三位一體:在香港法制層面它是憲法、在中國法制層面它是一部全國性法律、也是落實聯合聲明的工具(見《吳嘉玲案》第63-65段、《剛果案》第436段)。中國憲法第31條也訂明特別行政區的制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處理,而基本法正是據此訂立的。不論中國法制、香港法制,都是以基本法為綱。基本法說可以做的就可以做,基本法說不可以做的,鄧小平翻生也不可以做,這就是「憲法秩序」。

而且,即使只從中國法制來說,我們也看不見人大常委是次決定如何尊重了中國法制的憲制秩序。既然建制派吹捧要學習中國憲法,我們就來談談中國憲法。

《基本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根據中國憲法第57條,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常委只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全國人大與人大常委的職權分別由第62條和第67條界定,而全國人大亦有改變或者撤銷人大常委不適當的決定的權力(第62(11)條)。

人大常委是次有關「一地兩檢」的「決定」,既不是根據中國《立法法》第7條行使對基本法的補充或修訂權(註:若果行使修訂權也需要根據《基本法》第159條行事),又不是根據中國《立法法》第45條和《基本法》第158條行使對基本法的解釋權(即使釋法也不應是毫無限制)。是次有關一地兩檢的「決定」,正如陳文敏教授所言,頂多只能夠是在人大常委職權範圍內的一個行政決定。

而有關人大常委的職權範圍,在中國憲法第67條有明確規定,當中(一)到(二十)都與一地兩檢的安排扯不上關係,人大常委頂多能夠根據「(二十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行事。而全國人大授予人大常委的權力,就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訂明。也就是說,人大常委並無逾越基本法的權力。

「一地兩檢」的安排如何違反基本法,大律師公會和其他團體早已紛紛陳詞。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地兩檢牽涉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內實施全國性法律,明顯違反了《基本法》第18條。即使基本法是所謂「活」的文件,也斷不可能違反基本法第18條的真實意思(見《吳嘉玲案》第73-74段)。所謂第18條的真實意思只是說全國性法律不可在全港適用,不是說不可在某區域適用,只能夠說正如大律師公會所言:「此說有違該條文的任何正常解讀」。或如法夢早前所言:「政府隨時有權將十八區其中一區、其中一個立法會選區,甚至全港除了一個區議會轄區外的其餘地方,都劃為實行中國法律地區,只要適用範圍不是「整個」香港地域就可以。我們不可能接受《基本法》有如此具創意的立法原意和詮釋方法。我們不可能接受《基本法》有如此具創意的立法原意和詮釋方法。」

一個違反《基本法》、逾越人大常委自身職權的「決定」,請問如何尊重了中國的「憲法秩序」,如何能夠「一言九鼎」?如果你說中國的「權力架構」和「憲法秩序」就是「共產黨話事」,那就請不要說甚麼人大常委自有一套程序云云。

最後,梁愛詩說大律師公會不明白中國憲法,那就請梁愛詩根據憲法(而非黨綱)回答市民,究竟中國憲法哪一章哪一條給予人大常委逾越基本法的權力。

參考/延伸閱讀:

立場新聞(2017年12月29日)【一地兩檢】湯家驊: 有人批評「人大常委會說了算」 係唔尊重一國 非常危險】

Now新聞(2017年12月28日)【陳文敏:人大決定屬行政決定違基本法】

【香港大律師公會就全國人大常委會於 2017 年 12 月 27 日 批准「一地兩檢」合作安排的決定之聲明】

【請政府直接答我地:「一地兩檢」如何符合《基本法》?】

【法夢:在「部分香港」實施全國法律,人大常委會有權一錘定音?】

澳門2017年度風雲事件簿

$
0
0

2017轉眼又來到尾聲。對澳門人而言,這不會是好過的一年,但震撼的事見得太多會令觸覺變遲鈍。所以,我以自己的標準(不公開不公正不公平地)選了五宗不能忽視的風雲事件,也歡迎各位繼續分享屬於你的「五件事」。

五件事排名不分先後,如下:

一.強拆船廠,明講保育維修暗地拆之而後快

說的是位於路環荔枝碗的船廠,這裏曾經出產能遠航里斯本的澳門號,但隨着國內改革開放,鐵造船興奮和漁業萎縮等原因,荔枝碗在2006年生產了最後一艘漁船後便停產至今,而政府於2015年收回業權後,一直任由其荒廢,最後更漠視民間反對聲音,突然進行強拆,顯示出特區政府對於文物保護的陽奉陰違,加上由「守護荔枝碗造船關注組」揭發,政府早在2008至2009月期間計劃清拆船廠,改建成具休閒或娛樂商業的設施,難免令人擔憂強拆是否加快實現構想的手段之一;4月,文遺會贊成啟動荔枝碗文物評定程序,惟8月天鴿一役,令荔枝碗村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能否整體保存尚待2018年的公開諮詢及後續程序。

二.天鴿襲澳,撕破特區政府最後一塊遮醜布

8月23日,颱風天鴿吹襲,十號颶風加上人為失當,令小城陷入斷水斷電斷網的狀態,更造成10死逾200人受傷。

面對如此重創,不少聲音都認為是氣象局太遲懸掛8號風球,令民眾未及有足夠時間作好準備,事後廉署亦就此調查並發表報告,指當時僅依賴事後已辭職的前局長馮瑞權的個人判斷,靠仍留在家中他依靠電話及網絡遙控決策,直言氣象局領導有「主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面對嚴峻災情,不少澳門民眾自發走到街上,分擔如清理垃圾、送飯、派水等義務工作,而駐澳解放軍亦於8月25日出動協助救災。

三.立會選舉,新人入局但整體板塊無大變動

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全澳約30萬選名投票選出14位直選議員,依得票高低,分別為:麥瑞權、李靜儀、施家倫、高天賜、何潤生、區錦新、梁安琪、宋碧琪、吳國昌、林玉鳳、黃潔貞、蘇嘉豪、鄭安庭及梁孫旭。雖有新人林玉鳳及最年輕議員蘇嘉豪入局,但建制依舊是議會內最大的板塊,加上選舉當日由香港媒體踢爆「早餐」賄選醜聞,最後仍是不了了之,連同間選、官委的佈局,要撼動建制壟斷的局面,可謂難若登天。

四.中止職務,加重違令罪勢成政權最後殺着?

蘇嘉豪被中止職務的主因,乃針對蘇嘉豪及鄭明軒二人於去年5月15日參與新澳門學社發起之遊行後,與少數人士自行前往主教山,後被在場警方指其進行非法集會並在發出呼籲後仍未離場,因此被控加重違令罪;其後立法會於12月4日舉行全體會議,終以28票中止職務對4票不中止職務,令蘇嘉豪的議員職務馬上被中止。蘇嘉豪議員會否由中止職務變成真正的終止職務,尚要留待法院審訊後得出而結果而定;但28位議員卻顯示了他們對民意、議會尊嚴的漠視,以及甘於將自己議員權利矮化的不痛不癢。

五.空降局長,曝露政權陋習用人唯親不唯才

今年3月,澳門廉署公佈《關於文化局以取得勞務方式聘用工作人員的調查報告》,隨後,時任文化局領導層成員的吳衛鳴、梁曉鳴及陳炳輝提起紀律程序,指他們在2010年至2015年間違反有關開考及中央招聘的法律規定,繞過上級機關的審批和監管,以取得勞務的方式長期大量聘用工作人員;再到12月7日,社文司辦公室發新聞稿,指吳衛鳴、梁曉鳴及陳炳輝被分別處以停職60、45及10日處分,梁、陳2人向上級提出請辭,獲上級接納及即時生效。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同時委任旅遊局副局長謝慶茜出任文化局長一職。

消息一出,隨即被引來質疑,因為謝慶茜於政府任職25年來,一直於旅遊局任職,並無於其他部門工作的經驗,難免被人質疑「外行人管內行人」,而社文司司長譚俊榮一句「不需要一定文化底」,惹來外間更大的不滿,同時,其丈夫林衍新亦是同樣的「空降」 — — 從民航領域「空降」至陸上交通的交通局長,加上二人與崔世安關係密切的說法,甚囂塵上。

回看這五件大事,都是悲比喜多,唯望2018年,澳門人能添一點喜悅,減一分煩憂。

圖片解說:蘇嘉豪絕對是今年風雲人物的首選,年僅26歲的他以9213票走入立法會,成了澳門史上最年輕議員,但進入議會數十天後,就再次迎來了第二個「第一」:澳門第一個被中止職務的議員。

離任中大校長 沈祖堯稱問心無愧 否認學術自由在倒退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沈祖堯將在星期日正式卸任中大校長,並由段崇智接替。他昨日舉行傳媒茶聚,沈祖堯表示回想7年來的工作,包括到佔領現場探望學生和處理港獨標語等政治事件,認為自己做事方式和立場一致,自己問心無愧。他希望大學能夠保持學術研究的角色,不要淪為政治爭鬥的場所;又不認同學術自由在倒退的說法,強調享受自由的同時亦要負上責任。

沈祖堯在2003年「沙士」期間擔任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主管對抗非典型肺炎,被《時代周刊》封為「亞洲英雄」。他同時是中大教授,曾任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和逸夫書院院長,2010年接替劉遵義出任校長一職至今。在佔領運動期間,沈祖堯和已離任的港大校長馬斐森親自到佔領現場探望學生。三年過去,他解釋指當時情況危急,自己站在校長的崗位,動機只是呼籲同學冷靜,不欲出現受傷和衝突事件;不代表有任何政治取向,又慶幸當日和平結束,否則「一生都唔安樂」。

而早前因為處理港獨議題,引起部分學生不滿,多名記者追問有關民主牆的問題。沈祖堯表示感激學生坦承將看法道出,但強調自己「一直本著良心做事」,做事方式和立場從未改變,指是因為社會變得兩極化,溫和及中間路線減少所致。沈祖堯不覺認為自己是「民望插水」,強調不能討好每個人,但與大部分學生關係良好。

SKY_1155

對於校方強行清拆民主牆標語,被外界指是打壓學術自由。沈祖堯不認為校內學術自由受影響,他指中大在學科建設、研究方向和大學管治方面都有足夠學術自由,「無人話俾我知唔可以教咩科、研究咩題目,同發表咩文章」。

沈祖堯:反港獨立場不會退讓

沈祖堯又強調,言論和學術自由不等於可以任意傷害他人,希望能夠互相尊重和包容。記者再追問沈祖堯是否不容許學生在大學討論港獨議題,他只重申「大學不應是政治爭鬥的場所」,所以「不想在任何議題上講可以或不可以」。

曾參與大學校長聯署反港獨聲明的沈祖堯表明,對於反港獨立場不會退讓,稱「有啲嘢係大是大非,例如要遵守《基本法》,香港係中國嘅一部分」,認為討論「唔會有結論」。他又指自己是醫生出身,政治議題並非拿手項目,希望學生能互相諒解。

SKY_1047

寄語學生多角度考慮事情真相

沈祖堯引用蘇東坡的《題西林壁》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寄語學生當面對不同意見時,應從其他角度考慮事情的真相及發展。沈祖堯重申,理解學生因出路不明和樓價過高而引發的不滿,認為學生可放眼海外發展。

回顧7年校長生涯,沈祖堯認為沒有遺憾的事,「答允嘅事大多做到」,指自己擔任校長只是中大的其中一個階段,並會拭目以待中大將來的發展。他又以蘇軾的《定風波》作結:「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形容現在心境平靜和感恩。

沈祖堯在卸任後會重返威爾斯親王醫院,從事腸胃科癌症的研究,並繼續教學的工作。在傳媒茶聚後,他出席「祖堯約定你」歡送晚宴,逾400名中大職員參加。

記者:李嘉雯

《地厚天高》中肯影評

$
0
0

好多人好奇《地厚天高》係咩樣。佢只喺灣仔藝術中心放映,場場加映都搶購一空。事關場數少,咁神心搶到飛,都好難唔係梁天琦忠實擁躉。相關嘅影評好兩極化:一係句句好評,過度解讀(例如梁天琦食煙噴啲煙霧,都係象徵乜乜乜),實則借電影抒發梁天琦嘅故事抒發感嘆,而無論到電影本身;又有人一味劣評——長篇大論後,原來無買飛入場,只係借機表達對梁一走了之嘅不滿。筆者雖然唔係梁粉,恰巧路過灣仔時,朋友因病讓飛,咁就因緣際會睇咗套戲,算喺觀眾中比較抽離嘅,可以以戲論戲,向未入場嘅你畀返個中肯影評。

導演林子穎啱啱喺港大畢業,之前已經導過《旺角黑夜》同《未竟之路》,對相關題材駕輕就熟,並且早就識得同屬港大嘅梁天琦。所以入手角度同《未竟之路》,一樣咁貼地、年青、「企得前」。唔同嘅係,今次人物單一,追蹤時間更長,事件更具體。顯然因為導演同梁天琦都係朋友,當訪問到屢受打壓嘅梁天琦,尤其好多當時無法公諸於世嘅感受,都向導演坦白道出。而紀錄一個立法會參選人被DQ前後嘅幕後辛酸,都幾貼身、真實。

不過導演始終年輕,有如好多學生作品,呢套戲嘅新手錯誤都唔少,甚至可以用「暇可掩瑜」去形容。字幕超出畫面,聲音有時過大,都好影響觀賞嘅興緻。導演發問到喉唔到肺,無意義嘅問題,例如「結他上面呢舊嘢(變調夾)」,真係可免則免。電影時常都用字幕交代事情發展,但大大隻都幾阻畫面。而且好多本人嘅訪問反而都唔顯示受訪時間,令人唔知講緊係邊一刻嘅心路歷程。街景畫面本來饒有玩味,但喺影片實在太多太長,令人不勝其煩。反而一啲外界好奇嘅要點,例如梁天琦點睇梁頌恆宣誓玩嘢失敗,點樣看待群眾同香港社運,反為缺乏有深度嘅探究,都幾可惜。

鏡頭方面,其他社運紀錄片用全景,影晒成個人,咁就影到人物同其他人互動關係,同埋人物喺個大環境之中嘅角色。地厚天高運用咗大量嘅特寫同過肩鏡,正如導演同梁天琦嘅朋友,大大個梁天琦人頭喺銀幕之上,好似個朋友咁同你講嘢。呢個攝影角度喺社運紀錄片中尤為難得,都好反映到佢同港大朋友、本土民主前線之間嘅兄弟情。

雖然電影提到梁天琦嘅抑鬱同無力感,但無用到好慘情嘅背景音樂。相反,用海洋、高樓、食煙呢啲畫面去描繪,都幾有意思。而前線嘅影片同梁天琦嘅訪談交雜,令人感觸良多,呢啲都係好有趣嘅嘗試。不過三首插曲,其中兩首用普通話,又要望字幕又要望畫面,教人應接不暇。最後梁天琦唱Beyond嘅《十八》,本來幾動人,但偏偏插入幕後花絮同講話。內容多寡嘅平衡,導演應該攞得再好啲。

總而言之,喺紀錄片嚟講,呢套戲嘅取材角度真係屈機,無奈捉到鹿唔識脫角,林導演嘅發揮未如人意,就好似一塊煎得太生,甚至bloody rare嘅和牛,鍾意和牛嘅人照樣鍾意,但對一般人都係難啲入口。不過,連字幕都未搞好,影意志都係唔好咁Chur要想攞金像獎喇。

一地兩檢蔑視基本法 政府回應理據薄弱

$
0
0

就一地兩檢的爭議,政府昨晚作出了相關回應,然而卻未就當中的邏輯問題作出解答。政府回應一文中提及「一地兩檢涉及讓內地人員在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依內地法律為高鐵乘客辦理出入境手續。有意見質疑此安排會違反《基本法》第18條。雖然《基本法》第18條規定全國性法律除列入《基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但《說明》及李飛主任已解述一地兩檢不會違反《基本法》第18條的兩個主要原因」,然而這兩個原因卻站不住腳。

(一)

//《基本法》第18條規範的是全國性法律延伸適用至整個香港特區的情況。簡言之,《基本法》第18條規定中有關全國性法律實施的範圍是整個香港特區,實施主體是香港特區本身,適用對象是香港特區的所有人。但「一地兩檢」的情況明顯與《基本法》第18條所規範的情況截然不同。在落實「一地兩檢」時,全國性法律的實施範圍只限於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實施主體是內地有關機構,適用對象主要是處於「內地口岸區」的高鐵乘客。//

政府在這一點上只是重覆袁國強早前已提出的觀點,並無就此作出任何新解釋。此說法邏輯之誤,見《袁國強邏輯有誤 割地兩檢違反基本法》一文

在此引《基本法》第18條再作補充:

//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法律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條規定的香港原有法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

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

可見,《基本法》第18條並無規範全國性法律的實施範圍、主體和對象,更沒有指出在現實情況中若實施範圍、主體和對象與條文規範有所不同時,此條文就完全不適用。

簡單比喻:

條文:阿媽係女人(並沒有規範何謂女人)。
現實:阿媽短頭髮。
政府邏輯錯誤:因為阿媽短頭髮,所以阿媽唔係女人。
正確邏輯:除非有條文明確規範了何謂女人,例如「女人都是長髮的」,這樣根據條文,短髮阿媽才不是女人。

因此,在一國兩制以及香港土地由香港管理的前提下,指出一地兩檢與《基本法》第18條全國性法律實施範圍、主體和對象之不同並不代表第18條不適用,更無助於證明一地兩檢合法,政府有混淆視聽之嫌。

(二)

  //《合作安排》明確規定,就內地法律的適用以及管轄權的劃分而言,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將被視為「處於內地」,因此在法理上《基本法》第18條不再適用。相類似的條文在深圳灣港方口岸的「一地兩檢」模式亦有採用,而性質類似的「視為條款」亦不時在其他法律範疇有出現。再者,由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合作安排》,因此亦為上述條文提供法律依據。//

這一點犯的邏輯錯誤是前後錯置,倒果為因。政府在文中指出「西九龍站的內地口岸區應被視為內地」,然而「內地口岸區」能否及如何設立的相關細則並不是人大「說了算」,也不是只看內地法律,而是需要根據香港《基本法》,在立法會獲得通過的情況下才能成立,而且也要先符合《基本法》第18條,不可能說「內地口岸區」的設立雖然違反《基本法》第18條,但因為設立了「內地口岸區」後口岸區不屬於香港,所以第18條並不適用,沒有違反《基本法》。這不是法理,是歪理。正確的法理邏輯是因為《基本法》第18條規定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所以「內地口岸區」的合作安排在未有列於附件三的情況下,不能在香港施行。

而深圳灣模式的例子,則只供參考,並不能作為法理依據。正如在本屆立法會議員因宣誓被DQ的事件中,上屆黃毓民近似的宣誓形式沒有被DQ的先例,在今屆也沒有被法院視為民選議員不能被DQ的法理依據。強行一地兩檢蔑視基本法,香港政府不要再魚目混珠,請尊重一國兩制,別再侮辱港人智慧。

【新東補選】劉頴匡有意參選 稱獲梁頌恆全力協助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社區網絡聯盟發言人劉頴匡下午舉行記者會,宣布積極考慮參選立法會新界東補選,表示獲得青年新政、被DQ議員資格的梁頌恆全力協助。他稱一直和梁頌恆保持密切溝通,雙方都認同應支援不分光譜的政治犯,包括在審訊、在囚及出獄後的金錢、法律和就業上支援。

社區網絡聯盟原本租用城大楊建文樓的演講廳,但城大表示違反保安條例,以場地不能舉行政治性活動為由,拒絕借出場地。他們及後轉到中國銀行(香港)綜合樓及楊健文學術樓中間的空地舉行,再遭保安阻撓。前來支持的沙田區議員陳國強對保安表示:「十分鐘好快啫,你走啦。」劉頴匡又追問,為何民主動力早前能在城大校內進行選舉論壇,保安表示任何政治活動都不能在校內舉行。

IMG_9882

保安最後報警處理,劉頴匡改為進行扑咪。他表示,遭到城大阻撓很可惜,在場地開放前5分鐘獲告知不准使用。劉頴匡提到,今次是原則與邪惡之戰,斥人大釋法及DQ議員議席,是公然挑戰香港人確信的民主原則。他認為,今次補選的意義是團結支持被DQ的陣營重返議會。

民主動力舉辦的民主派初選將會在1月15日進行投票,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前學聯常委張秀賢及工黨郭永健已報名。劉頴匡表示留意到,有候選人不尊重政治倫理,指張秀賢曾公開表示支援抗爭者及尊重被DQ者的意願,郭永健亦尊重被DQ者有優先參選權;不點名指該人是范國威。

IMG_9894

劉頴匡曾創立中大本土學社,積極推動退聯行動。他又曾為新民主同盟社區主任,但後來因為退聯及驅逐水貨客立場不同而退黨。他日前更明確表示,不再支持港獨和願意擁護《基本法》。劉頴匡對記者表示,絕對願意簽署選舉確認書,甚至做任何事情以獲得入閘資格。

劉頴匡強調,梁頌恆和黃台仰在初選前都覺得張秀賢是人選,但在初選後已沒有公開表態,又不擔心會被指是鎅票。

他表示新界東已出現亂局,目前沒有聚焦在DQ上,希望透過參選令公眾關注支援政治犯及反DQ。劉頴匡又強調不會參加民主派初選,但會參與和各黨派的溝通,如果當選會全力支持不同光譜的政治犯。

記者:麥馬高

馮檢基再遭圍攻永續參選 袁海文諷You always walk alone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補選明年三月進行,六一七民間約章等民間團體下午舉行九龍西選舉論壇。民協馮檢基遭到民主黨袁海文及姚松炎圍攻,指其參加補選是永續參選和參選令民協內部分裂;袁海文更譏諷馮「中場中鋒未搞清」:「You always walk alone。」

在互相發問環節時,三人針鋒相對。姚松炎先問袁海文,前民協主席莫嘉嫻轉投民主黨一事,是否反映民協內部不滿馮檢基永續參選。袁海文表示,有不少前民協區議員及社區主任轉投民主黨,是因為民協在去年立法會選舉中落敗後沒有檢討,認為馮檢基有一定責任。

馮檢基斥姚松炎的說法是混淆視聽,今次參選經過民協的機制,自己更拿到78%的支持。他對有人離開民協感到可惜,表示離開的都是硬朗的人,「去到邊度都可以發光發亮」。

IMG_9943

馮檢基續表示,離開民協的六人中有四人今次仍然替他助選,又指何啟明更是自己的助選團團長:「點解要抹黑我?」姚松炎強調,馮檢基昨日的確是承認在2016年參選新界西是評估錯誤,重申不是抹黑,而是想民主派在承認錯誤後要作出檢討,避免重蹈覆轍。

袁海文譏諷馮檢基自稱中場,卻又自比打守門員的簡恩和後衛的馬甸尼,又指利物浦的會歌是「You’ll never walk alone」,但馮檢基顯然是「You always walk alone」:「何啟明開街站時無馮檢基的旗幟,楊彧嘅海麗邨罷工中都無搵你,你點打中場?」

馮檢基表示,在海麗邨清潔工罷工期間,自己並不在港,在論壇前曾到場支持;對於何啟明的街站沒有自己的旗幟,他表示黨內有不同的分工,針對不同議題使用不同的旗幟。

指民主派不能每個人都踢前鋒 馮檢基:贏波靠中場

在三人中,馮檢基最為積極,攜同民協旗幟前來,並有義工在場派發傳單。他表示「民主黨都有范國威離開啦」,認為人各有志:「唔通我派傳單你無派傳單,又有得拗?」他續提到「中場」的問題,稱民主派不能每個人都踢前鋒,更指「入球靠前鋒,贏波靠中場」。

IMG_9933

袁海文反擊指馮檢基連中場、中鋒和前鋒都未搞清楚,不應胡亂使用足球作比喻,強調整體合作很重要:「無人信任你,無人傳波俾你有乜用?」

他又不同意所有民主派都是前鋒的說法,民主黨便前、中和後都有,並和其他民主派作不同合作;如近日的反對修改《議事規則》。姚松炎表示,當舊方法行不通的話,應該由新方法去爭取和帶領香港的民主運動。

在論壇開場簡介時,民主黨袁海文表示,從政的起點是2011年參選區議會旺角南選區,中小學亦一直在九龍西成長。他提到,從習近平在十九大的講話中可見,香港還會面對至少十年以上的艱辛路;所以民主派要重整旗鼓,不論在公民組織和經濟上,都需要持續實力作長期作戰。

IMG_9937

姚松炎:四席全取守住關鍵否決權

姚松炎則稱,要用沉重心情表示今次不是普通的立法會補選,強調參選不是為個人及政治利益,而是為香港前途和守護香港。他重申今次必須四席全取,以守住地區直選關鍵否決權,更是和北京二十年來最嚴峻的對決。姚續指出,北京沒法在地區直選中過半,便透過DQ遞奪民主派議員議席。

他指出,今次參選九龍西絕對不是空降,因為自己曾在美孚居住了三十年和工作了十五年。姚松炎表示,今次初選是危在旦夕,因為目前連票站位置都未清楚,呼籲市民留下聯絡支持他。

馮檢基表示,林鄭月娥的政策是大右傾,將公家資源賣的就賣,稱自己能看穿林鄭的底牌。他最後表示民主派必須團結,而每支球隊都有不同崗位,前鋒負責攻門,中場、後衛及龍門則是防守:「如果個個都係前鋒,就會輸波多過贏,到時就一定會輸。」

IMG_9924

記者:麥馬高


朕說了算

$
0
0

人大常委通過了「一地兩檢」合作協議,用哪條《基本法》條文作為法律基礎?文本提過不少,但數來數去,就是沒有袁國強司長所說的第二十條。條文的意思,用比較傳神的演繹,就是「特區政府要求中央政府授權特區政府自己閹咗自己」。

袁司長花了幾年時間,挖空心思,想出天下無敵的第二十條,就像金庸筆下的《葵花寶典》,欲練神功,必先自宮。但中央卻不領情,偏偏不用。「一地兩檢」三步走還未完成,袁司長就下堂求去執業搵真銀,不能排除這是主要原因之一。

據我的推想,一切都是中央為香港好。一來,「自宮」會令特區政府太難看太難堪;二來,正如李飛所言,人大常委一言九鼎,有無上權威,又何需授權來授權去,太不成體統;三來,不引用具體條文,由人大常委說了算,人大的決定就等於法律,不容挑戰,香港法院必須跟從。

由決定到立法到解釋一次過做晒,連釋法都慳番,完全符合新時代牢牢掌握對香港全面管治的精神。

中央將「自宮」條文棄而不用,更可能的原因,是中央採取主動,才能顯出權威。還有更可能的原因,香港特區早變成太監了,已經閹了一次,不可能再來一次吧,唯有另覓途徑,於是想出今天的方法來。

有記者問袁司長,今天將西九租給內地,他日禮賓府、中環、旺角會否步其後塵,實行社會主義法律?不知是否「人之將走,其言也善」,袁司長答得老實:沒有保證下不為例。那麼二十三條呢?會否同樣用人大「決定」的方式為香港立法?袁司長卻說「風馬牛不相及」。

香港已進入「朕說了算」的年代,誰能說得準?

原文刊在明報

點可以俾裁判一言九鼎

$
0
0

「誤判是球賽的一部份」,這句不知所謂的說話講了幾十年,估不到今早又再聽到。剛看完昨日火箭對塞爾特人的L2M報告,承認球證最後漏吹了Marcus Smart的走步,想不到更離譜的在今日發生。雷霆在最後一刻被公鹿「絕殺」,最絕是執行最後一擊的字母哥大大步踩住邊線,明顯出界,可是近在咫尺的球證 Leon Wood視若無睹,亦因最後無吹哨子,所以不能啟動重播,結果雷霆被屈死,就以兩分之差輸波。

自從Adam Silver上任後,球證的水準不斷被抨擊,一方面是因為幾位資深球證接連退休,包括執法32個球季的Danny Crawford,他也是我認為吹得最好的球證之一;另一位資深球證Monty McCutchen亦告掛雞,改為出任球證發展及訓練副總監;加上出現了所謂的「最後兩分鐘報告」(L2M report),原意是有更高透明度,讓球迷更清楚執法,而球證也會在賽後向記者解釋關鍵判決,但報告披露的錯誤越多,就越損害球證的公信力。就算Steve Javie的重播中心如何努力,能解決的問題仍是太少,結果就是球迷掌握了球證犯錯的真憑實據,如雪球般不斷滾大,造成極大壓力。

要監察球證,公開公平的制度當然是好事。要知道NBA的球證並非如香港般只是兼職,他們不單地位崇高,而且高薪厚職,剛入行的球證年薪約為15萬(美元,下同),之後按年遞增,最高薪的一群大約達55萬美元,換算成港元是逾400萬,教人羨慕(球證公會曾指數目有誇大,應該是9萬到40萬,換言之也輕鬆達百萬年薪)。以場數計,資深球證執法一場常規賽,薪金為3,500美元,季後賽和總決賽則是5,000元;球證人工如此之高,當然是想高薪養廉。目前聯盟有66位球證,較出名如Ken Mauer,執法已達32季;至於日前連吹James Harden兩次進攻犯規的Tony Brothers,則以吹進攻犯規而「自豪」,這位25號仔甚至連twitter的頭像,也是進攻犯規的手勢,不過其執法水準就只是平平。

有時我們不止懷念已退休的球員,就連球證也是。例如在明星賽和Charles Barkley鬥跑的Dick Bavetta、躁狂亂吹Tim Duncan食T的Joey Crawford、已上神枱的Steve Javie、因跑動太多致膝蓋磨損,被迫退休的Phil Robinson等等。球證有嚴格的選拔制度,規定也相當多,用意是防止與賭波拉上關係(雖然仍有Tim Donaghy);事關運動博彩是龐大的生意,每年牽涉過千億美元,為防止造假,所以球證每場執法都會檢討,太差的更會「停賽」,例如之前執法勇士比賽時與Shaun Livingston頂頭的Courtney Kirkland,就因此而停吹一星期。其他如遲到要罰1,000元,超磅則每磅罰500元(每位球證有不同的要求,如Phil Robinson就是180磅,定期要上榜),都是想球證的水平得到保障。

可是NBA的球證有時比足球更難,有很多睇波的球迷不明白,但當你現場睇波,就知道要在場上看清比賽有幾難,因為大部份球證都是6呎左右,那面前一大堆6呎幾甚至7呎的球員全速跑動,單是要看得清、追得上也不易,所以三個球證才能執法,當然有原因;但仍然有盲點,所以才會在2014-15球季開始採用重播技術(NBA Replay Center),並逐步擴大範圍,包括大家熟悉的有否超過進攻時限和犯規等等,但在今日雷霆的比賽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當球證沒有吹犯規和違例,就不能啟動重播系統,白白浪費了這個技術。

科技日新月異,多種體育運動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去協助執法,就算固執的足球界,門線技術已成基本,而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亦慢慢推廣至不同比賽;至於網球就有大家熟悉的「鷹眼系統」(Hawk-eye Tennis Line-Calling System),幫助裁判去看清網球是否出界;至於羽毛球亦有類似技術,幫助判決。可是有睇足球或籃球的朋友都知,用上視像重播的最大問題是窒礙了比賽,球迷大感無癮,有採用VAR技術的澳職聯,就收到大量球迷批評,因為只要球證做出電視機手勢(即啟動重播),比賽就中斷幾分鐘,球迷當然不是味兒。有時如NBA比賽,最後幾分鐘重播誰人掂波出界搞上幾分鐘,重播十幾次,悶得要命,而且有時也變相令沒有暫停的球隊得益;可是長遠來看,這技術還是有其需要,因為肉眼能看的極之有限。

那如何在不破壞球賽節奏,但又能令執法更公平?我覺得足籃都應該仿傚網球和羽毛球,設一定數量的「Challenge」,當有有爭議判決,就可向球證提出,然後才看重播。以NBA來計,一場波設兩至三次便足夠;去到關鍵入球,如最後五秒內的入波,亦要自動啟用;至於其他判決,則盡量按場上裁判執法為依歸。有時比起誤判,那些不斷的重播其實更趕客,而當球隊有權「挑戰」,自然可撥亂反正,有機會推翻不公平判決。

單是如Gregg Popovich爆粗Fuck you鬧爆球證,作用有限,從來要制衡權力,都是設監察制度,讓執法者有法可依;只要聯盟加入「挑戰」機制,取代現時的「重播」,不讓裁判一言九鼎,那自然會提昇執法水準。

有法要依,有錯要認,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才能留得住球迷。要是用人眼也可看到「踩過界」,卻隨便「釋法」令不公之事變成理所當然,執法者如同盲的一樣,再強辭奪理,堅持冇錯;不斷的打假波下,只會玩死大家,再無人願意參加比賽。

【專訪】走過冰河時期的低谷 足球教練溫遠雄:請珍惜有波練的日子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星期三荃灣,星期四九龍灣大仿,你想邊個時間嚟?」正職是足球教練,兼職是球員,他的名字是溫遠雄,學員們都叫他溫Sir。溫遠雄接受獨媒訪問時苦口婆心:「請珍惜有波踢的日子,機會錯過咗就無。」

趙俊傑的豉油撈飯,蘇來強兼職救生員,如果這些是港足家傳戶曉的故事,那溫遠雄亦有一個故事。故事要從2002年的夏天說起,溫遠雄讀完中五,邊做兼職邊踢波,做過便利店、超市和菜市場。足球和售貨員一樣,都是體力勞動,分別只是喜歡和不喜歡。

「跟操係無錢,只係球員叫你去跟下,一個禮拜兩到三日,當見識下呢個圈。」溫遠雄在元朗街場踢波,被巴西外援球員艾馬遜相中,遂喚他到福建練波。剛升班的福建,教練是傑志的現任總教練朱志光。溫遠雄當時的心情是見識下,因為想做職業足球員,但卻苦無門路。「試過去跑馬地愉園選青年軍,幾百人坐喺球場度等,等好耐先踢一陣。」

如是者,每天由元朗過海練波。然而,來回都要花上數十元,溫遠雄便試過連交通費的錢都沒有:「打俾教練,同佢講『我無錢出嚟』,教練話留喺屋企先啦。」落泊的日子,走過就好。

IMG_9426

踢波的幸福和辛酸

縱使上陣機會不多,溫遠雄繼續留隊尋找機會。來到第二季,終於有些車馬費。「你唔會明,嗰時係好想做職業足球員,只要跟足同運埋嘅話,有二千幾蚊一個月。」他負責協助球隊運送物資,和朱志光在福建體育會位於北角的會址「集合」,再一起去跑馬地足球場練習。那時候的跑馬地還沒舖上仿真草,還是片大沙地。

這季不錯,司職中場的他,開始有得踢預備組。有時候更和唐建文一起在宿舍「打地舖」,真的年少多好,這樣又一年。在往來元朗、北角和跑馬地的路上,記載了香港足球的寒冷,這段日子叫「冰河時期」。

「一季之後先知,原來牛屎(黃志強)係咁出名,但最深刻係依家,原來嗰時係叫冰河時期。」溫遠雄不諱言,常常對學員們強調,要珍惜踢波的機會。「嗰陣難得有機會踢,但原來係冰河時期。你哋真係幸福呀,有無聽過咩係冰河時期?依家仲有人用幾千萬搞波,有幾隊U隊(青年隊),仲話要諗踢唔踢好,真係搞錯。」

IMG_9442

福建的三年

升班馬福建來到第三季,溫遠雄的人工加了500大元,但球隊瀕臨降班邊緣。溫遠雄連後備都說不上,「希望早點成功護級,咁就有得踢」。「自己一個咪慳啲囉,無咩去玩嫁,搵多咗錢先消費囉。」眼見趙俊傑和唐建文擠身福建的正選陣容,溫遠雄心情十分矛盾,好友捱出頭來,自己仍坐在冷板凳。

「獎金少,球隊要護級,打後備,你好難想像到嗰時有幾灰。」福建的陣容中,外援球員還有張春暉和高梵,但球隊後來還是護級失敗。福建當時有一個三年計劃,領導層曾表明如果能夠護級則在來季尋找更多贊助商。

福建降班後,蘇來強和趙俊傑轉投流浪,二人在一季後「更上一層樓」加盟升班馬大埔。「見到佢哋辛苦點啲都叫有出路,但我自己知咩事,起步比人遲囉,體能唔好,跑圈總係第尾。區隊第一年成立,但原來係自己最後一年可以參加了。」

冰河時期不止入場人數少,連球員的機會都一樣少。「自己無知名度,艾馬臣又退咗休,仲可以問邊個?無人可以問。」

曾經滄海難為水,種種經歷成就今天的一部分。溫遠雄19歲便報讀青年足球領袖證書課程和考取足總本地教練D牌,走上足球教練的路。幾年下來工作漸多,更做起全職教練來,在乙組的業餘球隊葵青邊教邊踢。

DSC_9373

採訪當日,溫遠雄替自由人上陣踢足總盃初級組賽事

「踢波、教波同講波,一定係踢波係最好。」三年的職業足球員生涯,上陣機會不多,更可說是寂寂無名。即使成為專業教練,都不免有些遺憾。教練工作收入不算很高,但每日排得密密的,還是足夠糊口,甚至有人羡慕他「教遍香港」。

如果可以再揀一次,溫遠雄還是希望有更多上陣機會。「三年來可以參與恆常訓練,有機會證明自己。『日日練波』其實係好開心,係一種幸福嚟,依家啲細路練波都話嚟唔到,真係嬲。」

由丙組踢起 「自由人」不忘初衷

溫遠雄在2007年考獲亞洲足協C級教練牌照,今年是他成為全職教練的第十個年頭。他笑言教得太多,更有點撞時間,暑假更是由早教到晚。他其實一直想復出踢波,但後來成家立室,到兩個孩子先後出生,才空閒一點。「自由人」今年成功申請參加丙組資格,所以「順便踢埋」。

「可能物以類聚啦,又同聲同氣,成日一齊講講球圈嘅嘅公平。」大概是患難見真情,溫遠雄、蘇來強、趙俊傑和馮振霆識於微時,四人曾一起效力福建。球隊降班,友誼則一直升班,他們定期有聯絡,傾足一年決定在2013年創辦「自由人」公司。

DSC_9307

他們討論公司的方向,例如青年軍、小朋友、成人足球訓練班、學校甚至裝備銷售等;希望為不同年齡、背景、性別、種族的個人或團體,提供訓練及技術支援。

「自由人」的名字是蘇來強和馮振霆十多年前在南區成立的球隊名稱。當拍檔還是如日方中的職業球員,溫遠雄已有不錯的教練網絡。「你話自私又得,你話好理想又得,只希望可以改善香港足球的環境,成為有架構的球會,長遠有自己嘅訓練球場。」

「自由人」今季更和派隊參加港超聯的廣州富力合作,負責統籌預備組及青年隊。「踢而優則教喎?」記者問到這說法時,溫遠雄笑一笑:「唔擔心,名將、足球先生甚至外援教又好,真金不怕洪爐火,我哋有口皆碑,家長同學員都表示自由人很用心和認真。可能人哋係明星同名氣,我哋呢邊係教得好,一定學到嘢。」

力撐周博賢

音樂監製周博賢在2016年參選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組別,挑戰馬逢國,溫遠雄幾乎是唯一一個公開支持周博賢的體育界。

「政治會燒到自己,用心做一定支持。」這是在本地球圈難得會聽到的說話,溫遠雄認為,在梁振英當選行政長官前,不太反中國人這身份,但他任內的5年將香港搞到翻天覆地。「馬逢國太老一輩,樣樣政治化嗰個係佢。成日話唔好搞事,嗰心態仲係叫人乖乖地。講真,唔覺得佢做到嘢,自己又不嬲都鍾意周博賢。」

IMG_9384

必須港人提高對港足歸屬感

「香港嘅青訓其實做得很好,只係佢哋唔想踢落去。」教了十年波,談到港足的未來,溫遠雄認為職業足球辦得不好,令年輕球員覺得沒有出路:「天才球員見過唔少,好似林衍廷,佢唔係最叻,但只係肯踢。港足俾人感覺無出路,係因為呢個行業唔吸引。」

一眾年輕球員不把足球視作未來職業,但又參加足球訓練班,到底搞乜?「無人細個唔想踢嫁,但到你15、16歲開始有意識,知發生咩事,家人又迫你揀嗰時,咪迫你走囉。」「你試下月薪有10萬、8萬元,3歲就開始練波啦。」

IMG_9434

溫遠雄提到,有不少年輕球員找「自由人」加操,但只是為了進入港隊,從而獲得名校取錄。簡單來說,只視足球為踏腳石。他認為如果加操的最終目標是成為職業足球員,那便有救了。他重申,必須令香港足球和香港人有關,賭波合法化是目前僅餘的唯一出路:「老闆足球係特色(香港),香港無球會,只有球隊,老闆一唔玩就玩完。」「唔止有恆常收入,最緊要係『關我事』,球迷連格羅連根(荷蘭甲組球隊)都識,點解?因為有得賭,自然要關心」

溫遠雄提倡港超地區化,職業球隊必須以地區作基地,例如廣州恆大和大阪飛腳:「中超同J League如是,係香港咁特別,要人關注就需要歸屬感,唔係你幾用心都好,就只能吸納欣賞你用心的人。」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

白艾榮:無知的罪惡——給姓屈的「偉論」的一點回應

$
0
0

文: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召集人白艾榮

屈穎妍,姓屈的,喜愛在不同的平台發表「偉論」,平日我都會以「眼不見為乾淨」的態度去對待她的言論,不過今天無意中在看見屈女士在《幫港出聲》的網站的博客,刊登了一篇名為《一個個重覆的名字》的文章,雖然她明然是借文章去中傷泛民的議員,但內容竟是關於2013年的社區驗毒諮詢,作為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的一員,實在按捺不住要回應一下。

姓屈的於文章開首引述了早前發生的一宗命案,一位有用藥習慣的母親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屈女士將這宗謀殺案用兩個字作簡單的歸因,將慘劇的成因說成「毒害」,然後再將責任推到當年反對驗毒的人。

屈穎妍: 「今日重翻當日新聞,發覺一個個跳出來反驗毒的名字,跟那些佔中鼓勵者、拉布製造者、反中造謠者……竟然一個一個地重複。如果,下年香港再發生一宗迷幻孩子斬死父母個案,大家應該清楚知道,禍害下一代的罪魁是誰?」

屈女士將反驗毒的目的視作為反政府,為反而反,大概是對當年諮詢時提出疑問及反對聲音的一群一種侮辱。從姓屈的在文章所寫的,相信她未必對用藥的議題很熟悉,亦沒有機會跟用藥者作過深入的交流,更沒有清楚地閱讀過當年不同團體提出過反對的理據,所以我對於她的無知會給予一點的諒解。

屈女士表示反對驗毒的,就是為了捍衛人權,要求社會對下一代放棄管束、放棄治療、放棄拯救,不過敢問姓屈的,你又有沒有想過,究竟做什麼才可以改變用藥人士的生命,是什麼讓他們走入困境?

先跟你談驗毒這個政策,當年諮詢禁毒常務委員會(禁常會)給強制社區驗毒改了一個很好的名字——「驗毒助康復」,不過直到今天,有關方面仍未能清楚指出究竟驗毒如何能助康復。還記得我曾出席由禁常會舉辦的「無毒瑞典 - 經驗與啟示」,與政府邀請瑞典推行社區驗毒的「專家」對話,當時他們亦親口承認,他們也不肯定驗毒在香港推行會帶來同樣的「成效」,因為畢竟兩個地方的文化、福利制度和服務配套有很大的差別。在這班「專家」的眼中,社區驗毒很有成效,不過他們卻未能回應,為何瑞典在推行驗毒後,15-19歲用藥青少年不跌反升,與毒品相關的死亡數字大幅上升和用藥人士主動求助的數字下降,這些反效果都是屈女士喜歡的「鐵證」,清楚指出社區驗毒的措施未能幫助用藥人士的「鐵證」。

姓屈的在文中又提出,她曾在禁毒處聽過「專家」詳述報告,讓她「明白」這世代流行的毒品,比上一代的鴉片、海洛英,為禍更大。這個領悟讓她在文中道出一句,預防比治療更重要。這句話似曾相識,Per Johansson, Swedish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 Drug-free Society 的領袖曾於瑞典報報章The Local的訪問指出,"We don't care of the old users, the heavy users, people who are deep in the problem.",驗毒的政策其實只是針對預防的個案,對於「重症用藥」的人,採取放棄的態度。難道我誤會了屈女士的用心嗎? 我以為她很想幫到那些慣性用藥的,避免再有慘劇發生,但原來最後她也只是想放棄這些已經傷痕累累的生命,但願她只是無知,沒有清楚思考她在說什麼。

屈女士,香港近幾年用藥的數字已大幅下降,現時面對的困局,就是要思考如何可以幫助那些毒齡長而又未願意主動求助的用藥人士,所以最重要的是,跟你所說的相反,如何可以協助他們得到應有的服務和治療。

有人說,無知是種幸福。但當人無知,卻自以為是,我想無知會變成罪惡。姓屈的,如果你真的關心用藥人士,希望你可以花點時間了解多一些用藥人士面對的困難,你有興趣知多一點有關社區驗毒的資訊,歡迎你瀏覽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的Facebook專頁

最後最後,不得不提醒屈女士摒棄她那簡單的思維模式,將人面對複雜的問題簡單歸因,因為這正正是政府經常犯的錯誤,把自殺的青年人說成缺乏生涯規劃、把不滿政府的青年人說成缺乏向上流機會、把上街表達聲音的青年人說成不愛國,結果無論做什麼都改善不到現況,大概就是從未認真看清問題所在!

相關文章
屈穎妍:一個個重複的名字

1分22秒完成處理18個延期申請?!給城規會的信

$
0
0

致:城市規劃委員會鄉郊及新市鎮小組委員會
城市規劃委員會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主席、規劃署署長李啟榮先生
城市規劃委員會秘書
副本:城市規劃委員會主席、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寗漢豪女士

事項:要求澄清申請編號A/I-PC/12第二度延期原因及公開相關「進一步資料」

李啟榮先生及小組委員各成員:

坪洲填海關注組曾就上開申請(坪洲坪利路坪洲丈量約份地段第678號擬議綜合住宅發展及商場連小型酒店)提出反對,該申請經兩度延期,並將安排在2018年2月9日的小組委員會上審議。

是次再度延期問題重重,我們深感遺憾及不滿,要求當局作出解釋。是項申請在小組委員會2017年8月11日會議中獲首次延期,以便申請者提交「交通影響評估報告」,我們並無質疑。然而,我們留意到當日會議紀錄,部份內容如下(英文原文):

54. After deliberation, the Committee decided to defer a decision on the application as requested by the applicant pending the submission of fur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applicant. The Committee agreed that the application should be submitted for its consideration within two months from the date of receipt of fur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applicant. If the further information submitted by the applicant was not substantial and could be processed within a shorter time, the application could be submitted to an earlier meeting for the Committee’s consideration. The Committee also agreed to advise the applicant that two months were allowed for preparation of the submission of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no further deferment would be granted unless under very special circumstances.

按當局一貫的中文翻譯,內容如下:

經商議後,小組委員會決定按申請人的要求,延期就這宗申請作出決定,以待申請人提交進一步資料。小組委員會同意,這宗申請須在收到申請人的進一步資料當日起計兩個月內提交小組委員會考慮。倘申請人所提交的進一步資料不包含重要的內容,可在較短時間內處理,這宗申請可於較早的會議上提交小組委員會考慮。小組委員會亦同意告知申請人,小組委員會已給其兩個月時間準備所要提交的進一步資料,除非情況極為特殊,否則不會批准再延期。

會議紀錄表明,「除非情況極為特殊,否則不會批准再延期」,可是小組委員會在2017年12月8日會議第二次審議是項申請時,再次批準延期的要求。作為第二次延期,在該次會議紀錄(見附錄)並無反映任何「極為特殊情況」,更甚者,按當局上載的會議錄音,是次會議只用了短短1分22秒一併處理包括是項申請在內的一共十八項延期申請,小組委員會議完全沒有涉及是項申請提出第二度延期的原因及「極為特殊情況」之所在,便同意作出延期。

更令我們不滿的是,當局分別在2017年11月22日(即公眾就交通影響評估報告需於11月10日前提出意見的限期後)及12月21日(即第二次會議審議後)兩度收到申請人「進一步資料」,並豁免其向公眾披露,因而公眾亦不能就該等資料進行審視及評價。現時當局安排2018年2月9日會議第三度審議是項申請,期間沒有機會讓公眾就前述「進一步資料」提出意見。我們完全不明白﹑亦不能從任何資料——包括會議紀錄﹑會議錄音及申請人提供卻獲豁免公開的「進一步資料」知悉小組委員會依據何種「極為特殊情況」而同意第二度延期,我們及公眾人士亦無從判斷該等「進一步資料」的質素及其跟部門提問的相關度。

我們要求當局及委員會

  • 分別就同意作出第二次延期及豁免公開前述兩項「進一步資料」的原因作出解釋;
  • 在下一次審議是項申請前,公開上述「進一步資料」(及其他「進一步資料」,如申請人繼續提交)予公眾給出意見;
  • 檢視並回應在1分22秒內一併完成處理十八項延期申請——其中四項是要求第二次延期——是否良好做法。

正如月前高等法院原訟庭就「陳嘉琳訴城市規劃委員會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一案頒下的判案書所指(案件編號HCAL 28/2015),城市規劃委員會在作出決定的過程中,對不準確及不充份的資料審議是存在失察情況。我們希望當局能就上開事宜作出適當回應,以示行事公開透明﹑標準清晰並切實執行本身制定的申請再度延期的條件,讓辦事程序不至流為儀式。

待覆,並預祝諸位新年愉快!

坪洲填海關注組
2017年12月30日

附錄:城市規劃委員會鄉郊及新市鎮小組委員會2017年8月12日第593次會議會議紀錄節錄

《奇蹟男孩》的奇與無奇:還生命一個奇蹟

$
0
0

《奇蹟男孩》還生命一個奇蹟

《奇蹟男孩》和《玩轉極樂園》同樣成功地演譯家庭親情線。

個人來講,奇蹟一片奇就奇在我主動且帶期望地看《星戰》,卻因前半文戲太多而打瞌睡; 反之,預期會打瞌睡兼陪睇嘅片子,我竟全神貫注地看畢!

二奇是《奇蹟男孩》應名為《奇蹟家庭》,因一個天生毁容的小男孩Auggie之可以能成功融入主流學校與社區群體,全有賴他父親的幽默,母親的堅持,家姐的愛護等等。

而且,這片有異於一般的勵志片種,它的焦點不只停在男主角身上; 反而劇本亦對其父、母、姐、姐交友戀愛、主角朋友圈等都有點到即止、深入淺出的描繪與互動。加上戲中處插生鬼的星戰Chewbacca和太空人形象化比喻,清楚地形容現實和期望的落差,面對嘲笑與自嘲的描寫,實在是上佳的表達手法。

而破題的無奇是,有幸這小男孩生在這充滿的家庭中。原故事是作者和3歲兒的排隊買雪糕時的真實經歷: 其子偶見一毁容女孩而哭起來,借此有感而發地在2012年出版這故事。因此,我大膽相信現實中的毁容女孩未必有如戲中的幸運、Happy Ending和那麼多的良朋佳友。創作歸創作,現實仍是殘酷不堪的。

無奇二是,故事Auggie幸好生在美國; 如果在東南亞等國家,我想所面對的白眼、歧視、欺凌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無奇三是有幸故事中的Auggie天資聰穎又敢言,如果現實中是天資平庸又面容扭曲,那真是輸上輸的《輸家男孩》。

無論如何,劇本、拍攝手法、節奏、笑位感動位都細膩明快; 更重要是“肯定”穿插整個故事,相信無論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師生間都需要這份互相肯定、認同、接納。真心希望不是只有戲裏才有真摯親情友情,2018年每人都是奇蹟之餘,亦都能成為別人的奇蹟。謝謝。

【型商之道】2017年總結,未來十年的科技與勞動力發展

$
0
0

2017年可稱得上是「科技年」,股王騰訊股價屢創新高、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曾躍升為全球首富、蘋果iPhone面世十週年、港交所正計劃為新經濟股上市而進行「同股不同權」的大改革、一些初創及獨角獸估值越趨驚人……這年來有關科技的新聞不斷,為市場帶來憧憬,但同時間打工仔關心的「飯碗」會否被AI取代的議題就傳出不少負面新聞。來到年尾,小稜不打算做太多總結,不過會預測一下未來十年世界的科技與勞動力發展,讓打工仔可在新一年準備之後的職涯規劃。或許在以前的文章及Facebook都談過,這次就簡單講講三方面。

一、人工智能不會搶走工作
今年有不少因企業引入人工智能(AI)後大量裁員的新聞。早前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一份報告指今後五年,15個經濟體可能會因AI而損失500萬個職位。科技及機械化取代人手其實幾十年前已有,如工廠生產工序自動化。科技代替人類從事低技術工作已是趨勢,而AI具深度學習功能,不斷自我強化,未來能夠擔當更高技術的工作。現時對金融、零售、物流、生產等行業已有一定衝擊。即使由AI自己生產新AI及程式並非不可能,而是已經存在。AlphaGo打敗世界頂尖棋手是對AI迅速發展的一種肯定。現在已有不少團體給壓力政府立法監管AI的發展,防止低技術工人失業,拉闊貧富差距。小稜認為未來十年,一定有更多工作被AI取代,而工種會從一些高重複性、厭惡性等低技術行業步向需要決策等更高技術行業。然而,小稜深信即使一開始失業率會提升,之後也會回落。因為一旦失業率持續上升,經濟會崩潰,屆時企業要那麼多AI幫助以提高營運效率已沒意義,企業及政府一定會出手。此外,新技術發展後,便能有其他工種產生,例如以前電玩遊戲業界可能只需要遊戲設計相關人員,現在電競選手、主播等工作也相當重要。當然,其實也有另一走勢,就是AI完全代替人類工作,資源和收入會重新分配,但這是後話,十年內未必發生。因此,打工仔必須了解最新市場及科技發展,以掌握新技能及機遇,隨時轉工,看《型商之道》是一個好選擇!

二、打工仔應學編程語言
蘋果CEO庫克說過學編程語言比學英文好。香港的怪獸家長及教育制度經常強迫子女/學生學好英文,但世上居然有比學英文更好的語言?小稜不能100%認同庫克說法,但學習編程的確重要。英文是世界語言,而編程語言都算得上是世界語言。在電腦世界,編程是必須的,而全球那麼多工程師的共通語言就是編程。編程的語法有很多種,但基本邏輯原理差不多,一理通百理明,學會一種就很易學會另一種,就像學懂一種歐洲語言就很易學會另一種歐洲語言,因為其發音、文法類似。之不過不從事電腦相關行業不就行了?未來十年將會繼續是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任何行業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及應用科技。各機構要用大數據、要用機械人、要用AI,不能避免,而全部都需要編程,一個普通文員也可能要處理大數據。再者,設計程式開始普及,一些沒編程知識的人也能應用編程工具創造程式。至於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成為國際其中一種教育政策,連小孩子也要學編程,未來十年科技及編程知識真的很重要,懂編程的人對事業絕對有幫助。

三、電子支付令世界走向無現金社會
經常被說香港比內地的電子支付發展落後,這雖然沒錯,但幸好現時香港的電子支付市場有所提升。據金管局數據,本港2017年第三季使用電子支付的交易額達345.02億港元,按季升8.5%,雖然比起內地去年全年的70.2萬億港元,甚或比美國、瑞典等西方國家都相差甚遠。儘管人口規模不同,不能直接比較,但在認知度和接受度上,本港仍是處於低位。未來一年金管局打算推出中港跨境支付,推動電子支付普及。現在TNG、八達通的O! ePay、匯豐的PayMe、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及Visa payWave等互相競爭,誰勝誰負仍是未知之數,但市場越多競爭對支付普及都有利。小稜預計未來十年,世界主要城市會邁向「無現金社會」,大家不會再用紙幣和硬幣那麼麻煩,而採用付費較高效率的電子支付。任何購物、朋友間少額過數等都可以全電子化。各位喜歡炒的比特幣(Bitcoin)及其他首次代幣發行(ICO)的電子貨幣背後理念其實都在說無現金的支付。對行業而言,零售業、服務業等的支付方式將會出現大轉變,例如不再需要收銀員。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未來會因電子支付急速發展而擴大。對於私隱保障及網絡保安等將會是國際間的一大挑戰。無現金社會進程會令相關行業及勞動力結構大幅改變,打工仔要多加留意。

科技發展不只這三方面,但以上都是打工仔值得關注的。要在未來十年的職場生存,懂科技是必要的技能。《型商之道》會在2018年繼續分享與科技及職場相關的資訊給各位打工仔!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玩轉極樂園》:認識死亡才明白何謂親情

$
0
0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在生命中必經的階段,但於童年的時候,校園或家庭都好像沒有好好教育我們什麼是「死亡」,甚至將「死亡」當作禁忌話題,覺得兒童不應接觸相關的資訊。

迪士尼‧彼思最新動畫作品《玩轉極樂園》(Coco)非常破格,令人驚喜滿足,正面向兒童講述何謂死亡,送給觀眾一個溫馨感人、親情滿載的鬼故事,絕對是其中一齣2017年必看的電影。

電影以墨西哥亡靈節(類似盂蘭節)為故事背景,講述一名12歲的男孩米哥夢想成為音樂家,但米哥的外高祖父當年為了音樂而拋妻棄子,於是家族就禁止後代接觸音樂。米哥為了參加亡靈節音樂比賽,決定偷偷潛入偶像曲臣的陵墓偷取結他,當他輕彈結他一下,他突然就在現實世界消失,並遇到他死去的親人,展開了一場「極樂園」的冒險之旅……

不論年紀,相信所有觀眾都會看很興奮,因為除了動畫質素是世界級之外,戲中「極樂園」的美術設計加入了大量墨西哥傳統文化和藝術元素,又將現實世界與奇幻世界混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例如邊境的過關大堂、城內的交通工具,能夠媲美《優獸大都會》的動物城。此外,大冒險的情節緊張刺激,伏線舖排得十分自然,扭橋令人驚喜。

相比起近年迪士尼的話題之作《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和《優獸大都會》(Zootopia),今次《玩轉極樂園》的故事稍為複雜,有些地方其實小朋友未必看得懂,只有成年人才會有共鳴,例如關於親人的離世、家族成員之間的恩怨誤解等。電影的結局拍得非常感人催淚,成年人甚至會看得淚流滿面,主題曲《Remeber Me》應記一功。

《玩轉極樂園》除了在動畫質素、配樂和劇本各方面接近滿分之外,還具有教育意義,正面和直接地向小朋友觀眾講述何謂死亡。正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期的、生命無常,我們不會知道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何時離開人世,所以才要珍惜眼前人,這是「愛」的基礎。

戲中的故事設定很有趣,在人間界要有人記得那些死去的人,那些死去的人才能夠繼續在極樂園「生存」;在人間界要有人將那些死去的人的相片放在祭壇,那些死去的人才能夠在亡靈節「過關」返回人間界。這些設定看似荒謬,但都「合理地」解釋了為何我們要祭祀祖先、記住自己的祖先。

最後,我們可以用「慎終追遠」四個字來總結《玩轉極樂園》的教育意義,當我們認識死亡是什麼,才真正明白親情的重要。尊敬祖先,才會學懂孝順家人和珍惜身邊的親朋戚友。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今生只有一次,我們能夠選擇怎樣活得精彩嗎?

$
0
0

一談到「年輕人」三個字,不少論述就會爆炸式放大,最主流的,就是「年輕人為社會未來的棟樑」,說到這裡,從這論述就會引伸不少社會寄望,或者在政治上如何營造這種意識霸權,讓年輕人承受不少壓力,這亦造就韓國社會存在世代矛盾的問題。1980年代出生的韓國人在這壓迫的社會中如何求存,《今生是第一次》正正在說出韓國年輕人的心聲,這一生只有一次,年輕人在這社會中仍能活出自我、活得有意義嗎?

《今生是第一次》由李民基、庭沼珉主演,以六個即將或已踏入30歲的未婚男女的愛情故事展開,講述他們為了置業而勞碌的生活中,如何透過自我探索生活來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其中男女主角則在陰差陽錯下成為了包租公及租客同住一間屋,從而發生不少趣事,其後更因為透過相互了解之下,更於最後成為男女朋友。本是不婚主義者的男主角,卻透過為了哄服父母而與女主角進行契約式結婚,以求有人分擔租金,這段劇情雖是經典的套路,但從日後的劇情發展能夠看得出編劇及導演如何貼地地反映出年輕人的心境。

他們無論在工作、愛情、友情上都在探討生命的意義,從而此劇得到不少年輕人的共鳴。首先,置業困難是主要主角都在面對的困難,先是男主角購置新居後需償還貸款給銀行,然後女主角只能透過網上尋找合租;另一對同居情侶同樣為結婚、為更大的樓房而煩惱。整個設定是在呼應樓價不斷飆升的首爾,不少年輕人置業困難,能夠成功置業而不須任何借貸的,越來越多是因為父母經濟上的援助才能成事。這亦造就有不少人因為生活負擔變重開始搬離首爾,到其他地方定居及找工作,根據首爾市政府最近發布的《2016年度首爾統計年報》,去年首爾人口共1020.4萬人,同比減少了9.3萬,而且首爾已經連續6年出現人口減少的情況。其中一個共鳴,就是作為80後出生的韓國年輕人,如何獨自面對不同形式的生活問題。

另一個涉及的,就是女主角在媳婦關係上出現的毛病——「善良的兒媳病」或「兒媳病」。韓文上稱之為착한 며느리병,意思為結婚後的女性在家變成非常聽話、言聽計從的媳婦,對於丈夫家人的任何指示或命令,都會義無反顧地跟隨。女主角雖是契約式結婚,但對於男主角的媽媽眼中,她是多了一個女兒,正如很多韓國女性遭性別定型為結婚後須相夫教子,成為丈夫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而劇中女主角亦一樣,其奶奶經常沒通知下拜訪家中,她都要無條件地侍候她,而之後在祭祀儀式中,她亦需義無反顧地幫忙烹調祭祀用的食品。然而,雖然社會情況下已變得不容許婚後女性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不過她們現已同時受到工作及家庭的壓力,下班後回到家要面對繁重的家務,而且奶奶還會有機會經常嘮叨家常,這造成有不少都市已婚女性會有「善良的兒媳病」,同時在影響著女性於韓國社會的地位。

整齣劇就是在帶出一個訊息:“YOLO (You Only Live Once)”。一個來自美國的潮語,都在韓國中流行,在生活壓力大的首爾中,除了生活工作家庭外,還要承受外界對於戀愛的期許。隨著單身族文化在韓國盛行,YOLO這時就用來形容光榮於單身的人,認為一個人能自在地活在當下,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六位主角亦想透過此方式在工作及置業煩惱上得到解脫,其中女主角的朋友更為明顯,在戀愛上合之則來,不合則去,崇尚自由戀愛及生活。從劇名到他們的生活中都反映了YOLO這個思維,例如女主角婚後兼職的咖啡店都是以YOLO為名。今生只有一次,在僅餘的生活時間中,要抓緊機會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從而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此劇帶出了這個非常貼近年輕人想法的訊息。

《今生是第一次》在韓國年輕人中很受歡迎,皆因此劇貼地地說出他們面對社會及自己生活的煩惱,而且透過主角之間的互動來呼應他們的夢想——在看似水深火熱的社會中仍能夠談希望、成就希望。

三個尿兜的故事

$
0
0

2017年來了又去了,還記得香港發生過甚麼事嗎?也許大家沒有注意第三條跑道的填海工程已經開始了(註1),香港人的錢用在三跑地界內,在海底把以前多年累積的人造污泥跟水泥混合,製造「污泥石屎海床」,作為三跑的地基。

錢不斷倒入鹹水海,建成的三跑有用嗎?直到最近仍有人問我為甚麼反對三跑,我的答案是:因為三跑建了也沒用。不少人又跟我說:空域的概念很複雜,聽不明白。

其實道理十分簡單,有一天我去到某個男廁,見到角落有三個尿兜,正好用來解釋三跑碰到的空域問題!

以下寓言一則,大家可以咀嚼一下。

話說某食肆的廁所本來有兩個尿兜(附圖左邊的5號和6號),初時足以應付食肆客人的需求,但是經過一段日子,生意好了,兩個尿兜應付不了每日的人流,客人經常要排長龍,食肆主人擔心客人嫌等得太久會轉去其他酒樓吃飯,於是聘請了工程顧問研究解決方法,顧問工程出身,自然強烈建議增設一個尿兜,聲稱可將廁所的承載能力提高一半,由原本兩個尿兜每小時處理68個客人,按比例提高到三個尿兜可處理102個客人,主人覺得有理,於是決定在附近增設一個尿兜。

角落兩個尿兜的使用者佔用同一空間,互不相容,建有兩個尿兜也沒有用,現實裏只有一個客人可以在此小便

誰知錢花了,第三個尿兜(以下簡稱”三兜”,圖中的4號)建成後,主人發覺男廁排隊的人龍依然一樣長,沒有縮短,於是到男廁觀察尿兜的使用情況,發現如果有人用三兜,他站立的位置等同以前用第二個尿兜(”二兜”,圖中的5號)的客人站立的位置,在重疊的空域,不可能同時站兩個人,所以雖然直覺上建了三兜會增加廁所承載量,實際上是一點額外功能都沒有。

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為三兜提供自己的空域,例如向右移一格,可惜不可能了,因為這裏早有另一尿兜(圖右看不見的3號),這時主人才發覺被工程顧問騙了錢,可惜為時已晚,建三兜的錢白花,得物無所用!

對比赤鱲角機場,三跑的處境等同三兜,空域與現有北跑道重疊,兩條跑道等於一條跑道,民航處信誓旦旦將來會得到內地幫忙,三跑會有自己的空域,殊不知三跑需要的新空域與鄰城深圳機場的空域重疊(註2),絕對搶不過來,情形等同三兜不能右移去搶隔鄰3號尿兜的空間一樣。

希望這個寓言有助大家理解為甚麼三跑建了會得物無所用,甚至開始明白為甚麼有人大力推動這個註定沒有用的基礎建設項目。

註1 機場管理局機場:2017年7月12日社區聯絡小組會議(第九次)展示檔
註2 《草雲居》 2016年2月19日: 「城市規劃委員會上民航處自揭空話 - 空域無法解決,規劃不能通過」

朴樹的《獵戶星座》:在墜入黑暗後的海闊天空

$
0
0

朴樹的音樂如墨水,在很多人的青春篇章內,留下過墨跡;他的音樂也如壁爐中的柴火,陪你度過了很多個寂寞日子,也給你用來取暖。形象有些冷酷、滄桑或男人味重的朴樹,聲線卻顯得溫柔,他內心仿佛總是住著一個小孩,像玻璃罩內的永生花,被隔離於這污濁的世界,又永遠地年輕。

朴樹相隔14年後的新專輯,在今年11月份終於推出實體版,新版本除了增加新曲目之外,其很多地方也進行了重新的編曲和Mixed,讓所收錄的作品變得更加地「壯闊」、「曠遠」。這符合著朴樹當下更坦然的思緒,或廣袤的心胸;他甩開了束縛,把過往載著理想的大帆船,變成了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空帆船」,並仍要迎著風地一往無前地駛;《空帆船》斑駁的船身,但合唱的老狼等「船員」志氣高昂,不懼於命運的海洋波濤中起伏;而Kris Sonne強烈的鼓擊增加了歌曲的張力,帶領著聽眾遠行,或去到更廣闊的空間想象之中。熱血再次飛濺出的《狗屁的青春》,也是具衝擊性,像排山倒海地過來,當中Trumpet的加入,如煙花為曾經的青春發放,金光燦爛、光彩奪「耳」,沒有人能真的不曾懷念過以前的瘋狂,或哪怕是「狗屁」的歲月。

於是在朴樹的專輯中,你仍會不斷地聽到他對「過往」的召回,或帶著單純的一抹微笑。《Never Knows Tomorrow》的美好旋律,讓人想到了校園的時光、讓你回到未識世界腐朽前的那段日子,他的歌曲依然長出青春的翠綠,遮蓋了喧嘩的外界;而《在木星》、《好好地》,前者繼承了上張同名歌的Ethno pop元素、或吸收了《The Circle of Life》等音樂的養分,其奔馳的節奏,如給人馳騁於非洲大草原上的感覺,逃離了塵俗的世界(歌曲名應該改做《在非洲》更合適);至於放開「懷抱」的《好好地》,也是體現了朴樹那純真的音樂世界觀,他以時不時閃爍般的Synth音效,為本身有點單調的這首增加了淘氣之感;其赤誠的表達,就像小孩簡單的畫法似的,給人畫上了晴朗的一片天。

貌似悠然灑脫的朴樹,卻在這漫長的十多年時間裡(從他第二張專輯《生如夏花》到新專輯的面世期間),經歷過人生的低潮,或不斷被苦痛纏住的時刻;他沉入了黑夜、陷進了焦慮中,把自己如同樹木凋落般的感覺,已透過一首,像《白樺林》那樣帶著前蘇聯或俄國音樂情意結的《Baby, Досвидания》,傳達了出來;當靈魂的無依靠,就像遊子在異國的飄蕩,漸不知家的方向;到新增添的《Track 07》,仍是會出現孤獨流浪異鄉的畫面,但那情緒已被鎮定下來,有著重新整理、「調和」的過渡作用;《No Fear In My Heart》的開頭設計,既有穿透力般地對著聽眾所說,也像自己和自己的傾訴與化解,「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他才能夠誕生」,朴樹於此層次豐富、持續高漲的作品裡頭,也讓音樂帶出了如艷陽從暗處昇起,以及破開苦惱冰層的想象。

激情奔放的《Forever Young》(1999年《New Boy》的重新改編版本),「致敬」了Pet Shop Boys的經典《Go West》,但打亂了「劇情」;跟著一早就已經和樂迷「見面」的《平凡之路》,又接回了在《No Fear In My Heart》中,那對自己負面情緒的化解,唱到了「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這首能帶動人跟著「走」的音樂,是漸漸地漲起又退卻,相合了歌詞所寫的人生,從幽暗的小路中駛出,到「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或經過了沿途惡劣天氣的洗禮之後,再歸往繁華落盡的平淡處。而藉著竹笛和童聲合唱,即能夠繼續潔淨心靈的《清白之年》,則把歲月神偷偷走的又帶回來,令人聆聽時光的絮語,凝望流年的風景。總結性的《獵戶星座》,像在人生的浮沉後,浮現了人世匆匆的跡象;它讓撫慰的暖火昇起,昇華了《平凡之路》後的那種淡然感覺,也讓我想起朴樹之前的作品《且聽風吟》;此首《獵戶星座》,意境優美、深遠,其結尾風吹樹葉的Environment sound effect,對照了生命的無定或如風,轉眼,我們便煙消雲散。

朴樹的《獵戶星座》,在沒有張亞東的過多「干涉」之下,仍是憑著他的執著與多年來的努力,把這專輯的音樂部分做得生氣盎然(儘管色彩不及上張的繽紛多變);就算是他以前的作品,如《且聽風吟》內那點睛式的琴音間奏所閃出的「靈光」,也能於新專輯的同名歌中重現(「情長 飄黃 靜悄悄的時光;清晨 日暮 何處是我的歸宿」)。已過人生最燦爛階段的朴樹,在專輯《獵戶星座》裡頭常會令人捉不到重點,透出(空洞)空茫之感,但他通過音樂的補合、通過精心的曲目排序和編曲,又能夠把這「空茫」變得不帶貶義,令它化為了生如夏花一樣絢爛後的朴樹,其帶著回憶、迷惘、流浪、成長、沉澱等關鍵詞,於混雜一起、更被他看淡一切後的音樂情緒的最佳詮釋。

首選:No Fear In My Heart, 獵戶星座
評分:8.3/10

三位理應在下半季獲得更多上陣機會的球員

$
0
0

英超過了半季,部份球隊戰績欠佳,他們當中,會不會遺忘了哪位有質素的球員?這裡揀選三位有力協助球會扭轉命運的球員。

L. 曲克 (Lewis Cook)

貴為今夏英格蘭世青杯冠軍主將之一的曲克,本季在球會仍然未當上必然主力,實在有點令人感到意外。般尼茅夫的中場中在人數上並不缺人,但整體質素不高也是事實,無論阿達 (Harry Arter)、舒文 (Andrew Surman) 或哥士寧 (Dan Gosling) 都不會給人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般尼茅夫這兩季的成功之道,在於以傳球製造空位後,迅速把球送交處於邊路,由突破能力高的翼鋒製造埋門機會。來到第三季,這個戰術已漸漸被各支球隊洞悉,故此本季球隊的進攻表現不佳,場均入球竟少於一球,過往行之有效的進攻戰術亦慢慢失效。

去季般尼茅夫借用韋舒亞 (Jack Wilshere),雖然最終稱不上是成功收購,但起碼也證明領隊希望在進攻上加點變化,令球隊更進一步。此舉一方面表示領隊意識到中場中有增強實力的必要,另一方面也說明在引球推進策動進攻的層面,球隊的確需要人材,而曲克在外借及世青杯期間,亦展現了這方面的才華。故此,原以為本季將是他奠定球會中場中一席位的良機,想不到迄今他卻只為球會披甲748分鐘 (本季已進行20場聯賽,即1800分鐘)。

那麼,為什麼曲克應得到更多的上陣時間?在傳球和防守數據上,曲克與幾位中場中的隊友可謂不相伯仲。然而曲克有一項過人之處,就是其引球推進的能力 – 場均1.4次的成功盤球次數,是另外三位中場中隊友的總和。對於以控球組織為主要進攻方式的般尼茅夫來說,這其實是另一項有效策動進攻的武器,因為有能力在人腳較密集的中路控球、盤球或引球推進,對拉散和突破對方防線起一定作用。

沙迪利 (Nacer Chadli)

沙迪利本季突然失寵,實在令人始料不及。去季為西布朗在英超正選上陣27場的他,本季只曾兩次正選上陣,另有一次後備上陣,而即使換上新領隊柏祖,沙迪利依然未獲委以重任,繼續被投閒置散,近兩個月即使兩度經歷快車期,在英超還是只亮相了16分鐘。

沒錯,沙迪利不是技術特別幼細,戰術價值也不是特別高,更不是那種能以一人之力扭轉戰局的球員,但他的存在卻是一定的入球保證,而入球的重要性,相信不言而喻。剛才提到他去季正選上陣27次,連同4次後備上陣,31次上陣換來5入球5助攻,表面上看似不太起眼,但由於他常常被換出,所以用上陣時間來計算會對他公平一點。沙迪利去季上陣時間為2150分鐘,意味他每215分鐘便為球隊貢獻一個入球或助攻。

再往前追溯,15/16球季沙迪利在熱刺開始不被重用,但在有限的938分鐘比賽時間中,他還是錄得3入球2助攻,平均每187.6分鐘便貢獻一個入球或助攻。而14/15球季是他在英超最春風得意的一季,每151分鐘便貢獻一個入球或助攻。由此可見沙迪利在提供入球保證方面的穩定性,即使在佩利斯麾下,只得極有限的進攻機會,他仍可做到每兩場多一點便直接導致入球的出現。

然後再看看本季的西布朗。本季20場英超賽事中,西布朗只能在其中3場攻入超過一球。如果從2017年4月起計,更是近29場只得4場能攻入多於一球,由此可見球隊的進攻火力乏善足陳。在這種情況下,沙迪利失寵更加令人莫名奇妙,尤其他尚算是一位高大的球員,加上有不俗的入楔能力,在菲臘斯 (Matt Phillips) (另一漸漸失寵球員)、麥傑連 (James McClean) 及新加盟的貝基 (Oliver Burke) 等邊路球員的供應下,理應頗適合球隊的戰術體系才是。

如果新領隊柏祖 (Alan Pardew) 能有辦法讓沙迪利配合朗當爭取入球,以護級為目標的話絕對綽綽有餘。

賀比亞 (Pierre-Emile Højbjerg)

賀比亞其實是這篇文章的意念來源。賀比亞在本季英超暫時只有五次正選上陣及兩次後備上陣的機會,但他在場上的時候,往往都有好表現,而且連帶球隊的表現也明顯較佳,奈何上陣機會始終不多。

賀比亞首次得到正選機會,是十一月尾主場對愛華頓的比賽,當時羅美奧 (Oriol Romeu) 停賽,利文拿 (Mario Lemina) 傷患未痊癒,造就這位年青丹麥國腳得到上陣機會,更踢出漂亮一仗,筆者甚至認為賀比亞對愛華頓的表現,是本季隊中該位置最佳兼最攻守平衡的發揮:防守上善用身體及防守技巧搶奪皮球、控球時表現淡定、傳送又夠準繩,而121次觸球充份說明他在場上的重要性。

十二月中,修咸頓主場媾和阿仙奴。這一仗,賀比亞又再次表現身價,成為球隊的樞紐:傳球成功率最高、成功傳送次數最多、觸球次數最多、解圍次數最多、長傳成功次數最多 (門將除外)。封阻拿卡錫迪一記有威脅攻門更是精彩。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拆禮物日的大敗外,近期球隊表現最差的一仗,也就是主場迎戰李斯特城一役,賀比亞是缺陣的。也許這只是巧合,而且勝負也不能全算在一位球員頭上,但的確有賀比亞在陣的比賽,修咸頓的中場攻守平衡似乎做得最好。受惠於隊友受傷,停賽,兩次的快車期,賀比亞在有限的上陣時間證明了自己。對熱刺一仗,近似4-3-3的配置,容許繼續放雙防中的同時,也可起用賀比亞,但就犧牲了泰迪,不過這應該不會是長久之計。接下來,快車過後,球隊中場傷疲盡起之時,希望賀比亞還會繼續得到上陣機會吧。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Viewing all 397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