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397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韓影《Method》:沉溺在這段疑幻似真的愛情後,你願意清醒嗎?

$
0
0

(含劇透)

林憶蓮有一首作品叫《沉淪》,歌詞是這樣的:「是多麼歡欣地痛心,愈抱緊,愈怨恨。肉體與思想都在鬥爭,逃就快吧,但癡得更加緊。」我看畢這部電影後,一直在腦內響起這首歌及其歌詞,因為很呼應電影的內容。由朴誠雄及吳承勳主演的電影《Method》正正訴說著在似是而非的一段同性戀情中,他們由發現,到沉淪,最後作出選擇的過程。過程不溫馨不樂觀主義,反倒赤裸裸地反映著他們的內心世界。

本是著名的舞台劇演員宰夏(朴誠雄飾),作為方法派演員,面對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劇本都能收放自如,雖然在演劇期間戲裡戲外都會融入於角色之中,但其角色到劇目完結就會成功抽離,其女友都非常適應他的舉動。在一次講述同性戀戀人相愛相殺的故事中,卻遇上了吊兒朗當、自暴自棄的偶像藝人英佑(吳承勳飾),起初對他非常不滿,一次透過簡單的演技馴服了他的內心,二人因而變得投契。

「從今作主不是我心,是錯的也好,不理假與真都信任。」隨著排練越多,二人對於角色的掌握亦變得更深,隨著變得越來越友好,卻偏偏深陷於劇情中二人瘋魔的愛情中,分不清現實與演戲,從宰夏的行為就已經令英佑的女友感到不太尋常。二人互生情愫,戲裡以不同的感情戲沉淪在被視為禁忌之愛,戲外亦沒有抽離,把方法派演技完全融入於自己身上。不過宰夏作為有女朋友的人,內心對於這段迷幻的愛情亦存在反抗,可惜面對著英佑,他依然不能自拔,甚至主動和他吻起來。

「逃就快吧,但癡得更加緊」傳出緋聞也許是意料中事,宰夏為了保護女友,決意與英佑畫清界線。這令英佑作出更大的報復,就是在演出時自縊以試探他的底線。放縱地付出真情後,只剩下貪婪及偏執面。英佑本是在關係中處於弱勢,卻在演出時大力說出他的內心讀白,令這段關係變為統一。不過最後餘情未了的英佑,都沒有得到所願的結果。宰夏沒直接選擇了女友,而是以沒撿起舞台劇象徵其角色斷掉的道具手指,然後被女友拖著手離開劇場作結。

我們能否說英佑在這場三角戀中輸掉呢?我就不認同,三個在這博弈皆輸,英佑失去了曾共同沉淪於疑幻似真的愛的宰夏、宰夏被選擇了回到女友身邊、女友也許只能要回只有軀殻的宰夏。宰夏有沒有像專業方法派演員般成功抽離角色,電影中沒有提及,反倒讓觀眾思考究竟在這段沉淪戀愛中,雙方有否脫離到。這段戀愛讓人沉淪,彷如煙霞般看不清前方的路,二人亦在此段戀情中亦處於若即若離之中。

此電影時長80多分鐘,結構簡潔清晰,朴誠雄的演技果然沒令我失望,拍過多部動作片的他,在藝術片亦能展現前所未見的演技,表現出對於這段戀情的沉溺。吳承勳的演技亦頗為成熟,他對朴誠雄的情感演技亦做得到位。起初若因為那段激吻戲而好奇,此電影帶給你的感受絕對不只只有激吻戲,而是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心理學中「台前,台後」的分別,還有性別的問題,有一句對白我依然印象深刻,就是宰夏問他是否同性戀,英佑答:「不是啊,我只是喜歡你而已。」

「平等,從來是不可能
癡戀裡怎會是自由人。」——林憶蓮《沉淪》


你精我都精,點解飲瀝青水?

$
0
0

文:李妙梨@前線科技人員

早前見到 2013 年香港的「按用水類別劃分的淡水用量」,很驚訝發現供水系統流失的食水幾乎同本地集水區接收的食水量相若,即是每年有兩至三成的食水在運送途中流走。在這個全球食水短缺的時代,香港人卻任由這麼大量的食水流走,真是太瘋狂。

今年度在荷蘭舉行的國際食水週曾經講過,水原本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但因為好多國家沒有妥善管理水資源,污染嚴重,食水因此而變得短缺。要改善食水短缺問題,首先要從保護水源、管理化學品(包括農藥)的應用及減少污染開始。

香港沒有環保法規管理化學品的應用,也沒有全面教育市民環保及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更加沒有詳細計劃怎樣去修復及更換已老化的供水系統物料。明明有條件開發新水源,卻因為政府管理不善而走在相反方向,真的令人擔心香港會再度出現食水短缺問題。

近兩年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聞報導食水含有瀝青、鉛、鐵及銅等,但香港政府的處理手法只是停留在安裝「微粒分離器」,一直未有進一步檢測供水系統物料的老化情況。而大部分的香港人似乎已放棄了對政府的期望,有經濟能力的會安裝濾水器,無經濟能力而又怕食水含有重金屬的,就各出其謀,最近更驚見一位九十多歲老人用茶包做濾水。我感到很哀傷,身為國際大都會,連食水安全的基本人權都漸漸失去,而政府仍只會花錢在邀請影星拍攝訊息錯誤的宣傳短片上,做法實在令人失望。

由於水務署一直沒有公布過內壁塗層脫落水管的類別,我只是憑新聞報導去推測是有瀝青內壁塗層的生鐵喉(Cast iron pipe with bitumen coating),由於瀝青的來源是石油,就算水務署一再堅持有瀝青的食水是安全,也難說服市民去繼續相信政府,瀝青內壁塗層可以含有有機化合物 PAHs(多環芳烴)[2],而當中有十種 PAHs 已證實可以致癌,水務署在未經檢驗食水的 PAHs 含量去查證,就堅持食水有多安全,情況相當荒謬。

最近找到一篇荷蘭在 2013 年出版的相關研究[1],提到荷蘭在 1970 年已停用這類瀝青內壁塗層的水管,而改用另一種壽命較長,也較為安全的水管(cement coating)。不過,荷蘭政府仍在不同地區的每一類水管及每個不同的位置抽取 120 個樣版,去檢測荷蘭食水中的 PAHs 含量。最終發現荷蘭食水中的 PAHs 含量較低,全部均在安全範圍內。從這個結果顯示: 1. 荷蘭政府在 2005 年已實施不放氯(Chlorine)入食水做消毒。2. 全面更換已老化的供水系統物料。3. 更改水管設計,減低食水靜止在供水系統物料的時間,已見成效。氯除了會同食水中的有機化合物結合,產生可致癌物外,也會加速供水系統金屬物料老化的速度,增加釋出有害物質的風險。

讀完這篇研究後,我更加覺得香港政府要正視供水系統物料老化可造成的傷害。可是,眼見現今的香港政府不斷提倡開發郊野公園,填水塘自斷水源,那會有心思去改善食水安全。在這個寸步難行的當下,民間社會只能投入資源,研究各種可行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運動員權利宣言 全球女子足球員勞動條件研究先後發佈

$
0
0

世界運動員總會(World Players Association)在本月中發佈了一份名為《全球運動員權利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Player Rights》的文件。該文件有十七條條款,當中除了表明運動員有不受歧視和騷擾等權利外,亦提到運動員的私隱權。

或許是因為美國的運動員拒為國歌站立風波,宣言的第十三條提到運動員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

世界運動員總會於2014年12月成立。它是總部座落瑞士的UNI全球工會(UNI Global Union)的自主成員之一。世界運動員總會旗下又有多個國際和全國性運動員工會支持。作為一個工會組織,世界運動員總會發表的宣言亦強調運動員應有自由選擇工作、組織工會和集體談判的權利。

世界運動員總會的其中一個屬會為世界足球員工會(FIFPro)。近日該會亦發表了一份委託英格蘭曼徹斯特大學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這份研究報告號稱是史上首份針對全球各地女子足球員勞動條件的研究。這份研究的對象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共有約三千六百名女子足球員參與了調查。

調查發現,大量女子足球員的職業運動員身分不被承認,近半被訪者和球會沒有書面合約。有高達九成的被訪者可能會在自己的技術/體能不能應付高水平賽事前選擇提早退役,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建立家庭。由此可見,女性的家庭崗位對於女子足球員發展自己的足球事業是一大障礙。近日備受關注的性騷擾/侵犯問題方面,則有3.5%的被訪者報稱自己有被性騷擾的經驗。

世界足球員工會建議,要解決女子足球員的艱難處境,足球界要做的不單是要改變對女足的態度,更要製訂球員標準合約的最低標準、加強集體談判機制等。

消失的西環碼頭——以臨時園圃為名的2030+假公共空間騙局

$
0
0

西環碼頭 – 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是一個因政府規劃西區公共空間不足的情況下,由市民及碼頭商戶在互不干擾的默契中,在近十多年慢慢開拓的公共空間。「西環天空之鏡」、「Instagram Pier」等美名,在用家自行兼顧安全及互相包容下進行的各項(康民署場地內不能同場出現的)康樂活動,以及一望無際的海港景觀,成為了馳名中外的由下而上、約定俗成的公共空間。

可是在去年的12月,某位保皇黨區議員提出了要將這個約定俗成的公共空間,在缺乏社區諮詢的情況下,轉而成為短期租約的社區園圃。當日有與會者向政府部門多番追問碼頭用地的長遠計劃,卻未能得到任何答覆。這位區議員也在之後的2017年中放棄了她的選民,「榮升」政治助理。而「短租園圃」的計劃,也出現在新任特首的施政報告裡,作為「增加公共空間」、「還海濱於民」的願景下,成為新任特首的「新嘗試」。

不過這個假公共空間騙局,卻在今日被拆穿。2017年冬至,土木工程拓展署靜靜地在其網站中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 – 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部分,公布了在本年11月完成的「連接堅尼地城與東大嶼都會的運輸基建技術性研究」顧問報告。內容提到為了將東大嶼都會(交椅洲人工島)連到港島區,必須要在堅尼地城尋找落腳點,讓人工島的公路及鐵路交通可以與港島的交通網絡連接。

這份報告建議政府利用於干諾道西天橋原預留作1995年已取消的「青洲連接路」用途之預留位置,配合收回西環碼頭位於城西道外的所有泊位,用作連接交椅洲人工島的傳隧道出入口。同時計劃於西環碼頭延展四號幹線連接香港仔。堅尼地城泳池至卑路乍街巴士總站外的大部份海濱地方將會被收回並變成連接路或橋底空間,而受影響範圍其他位置的海濱長廊闊度只剩下最窄11米,更極可能要被欄杆及天橋馬路重重包圍!

作為被收回公眾泊位的補償,顧問建議政府於前堅尼地城焚化爐用地填海並重設公眾泊位。可是由於高速船隻的關係,堅尼地城新海旁一帶一向風高浪急,故碼頭商戶一般都需要於防波堤後進行裝卸。建議於焚化爐原址填海重置,除了令原本於堅尼地城西部規劃時承諾給居民的海濱長廊消失,更會令碼頭商戶營業變得困難,連帶影響依賴該碼頭運送物資來往香港市區至離島及澳門的貨運業及離島居民的生活。

而作為失去公共空間的「補償」,顧問報告建議於隧道口提供「高架平台」及「橋底空間」,但眾所周知,建設於交通平台下的公共空間一般都有廢氣、日照等問題,而且要到達如建議中的高架平台或橋底的公共空間,居民需想辦法穿越眾多繁忙的行車線,在數量有限的出入口進入這些空間受限的地方,才能於焗促的環境下進行有限度的活動。對比起現時開揚、寬闊、自由的公共空間,這些「小恩小惠」絕對不能補償公眾的損失,更不需提大眾原本就能自由享受這個空間。

包括筆者在內的社區關注組織,一直都在跟進西環碼頭及周邊海濱用地的發展。為何碼頭用地要短租做社區園圃而不是永久規劃的公共空間,我們一直都只能估計是與2030+計劃有關,但苦無證據。這份顧問報告證實了居民所言非虛,更撕破了保皇黨及政府口講「還海濱於民」,實為「發展大過天」、「先斬後奏打橫黎講」。當保皇黨不斷重覆短租臨時社區園圃是公共空間,而避談長遠規劃及市民應得的人均公共空間時,其實一切可能都只是騙局。

西環碼頭是港島區碩果僅存沒有遮擋的開放式海濱,更是由各界市民共同開拓,香港少有24小時都能充份運用的公共空間。筆者希望政府能懸崖勒馬,停止不必要的大白象工程,聆聽市民的聲音,保護屬於全港市民的海濱。

社福機構壓榨員工來發展服務合理嗎?

$
0
0

文:邱智恆(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

近日有傳媒報導再有社福機構涉嫌挪用整筆撥款發展《津貼及服務協議》以外的服務,違反社署條例,報料的員工亦指機構因此而削減原有資助服務人手。回顧整筆撥款制度推行十多年,以壓榨員工的方式來發展服務的情況比比皆是,不少前線員工敢怒不敢言,高層好像理所當然一樣,但這代表合理嗎?筆者希望藉本文探討此問題。

CFSC例子比比皆是

東方日報引述投訴員工指,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CFSC)把豁下兩個長者地區中心合併,社工人手由原來26人減至19人,7名社工被調至《津貼及服務協議》規定以外的「50+悅齡服務」,為退休人士及長者提供多項社區支援務,「50+悅齡服務」有高級經理等共9名員工,團隊薪酬每年逾400萬港元(註一)。換言之,即是由19位前線社工來承擔26位社工的工作,滿足《津貼及服務協議》的要求提供一定數量的服務,變相令工作量和壓力大大增加。

上述的事件對公眾來說或許感到震驚,但對同工來說絕對非新鮮事,整筆撥款制度推行十多年間,大部分機構均競投不同的基金,取得資助發展新服務(部分是非《津貼及服務協議》的服務),不少機構會動用原有服務的員工參與其中,變相令原有服務的人手減少,員工的工作量因此而大幅增加,原有的服務亦受到影響。

為了服務 一切理所當然?

在政府缺乏長遠福利規劃,對新的服務需要欠缺承擔的情況下,有機構急市民所急而發展新服務是絕對值得欣賞,但是以壓榨員工的方式來發展新服務合理嗎?這如同在說以不公義的方法來建設一個公義的社會,筆者相信答案不言而喻,是絕不合理。更甚的是有部分機構為發展而發展,目的只為擴充機構,以服務之名不停地壓榨員工,削減人手和壓低工資以提供資源讓機構發展新服務,這些機構的做法更是絕不能接受。

而令同工更加氣憤的是,近年發現不少機構高層獲發大額現金津貼,有員工人數一百多人的機構高層一年獲約40萬的津貼,年薪逾200萬,他們普遍的解釋是整筆撥款制度推行後,因為員工人數及機構服務增加,令他們工作量大增,所以發放現金津貼以作補償。相反前線員工十多年間工作量同樣大增,但薪酬大不如前,莫說額外的現金津貼,連原有的薪酬也跟不上,同工不同酬。原來發展新服務最終令「黑狗得食,白狗當災」,高層從中成為很大的得益者,但前線員工就成為犧牲品。

總結

筆者十分欣賞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的前線員工主動向傳媒揭發事件,迫使社會福利署作出調查及引發同工和公眾關注此類事件,呼籲同工日後積極關注,如有發現懷疑個案便主動揭發及要求社署調查。同時,筆者促請各個社福機構勿再以服務之名壓榨前線員工及肥上瘦下,從速改善薪酬待遇及人手編制,還同工合理的權益。

註一:東方日報,2017年12月21日

給準備入行的Programmer

$
0
0

當初點解會入行呢?90年代最初接觸電腦時並沒有 internet,甚至 CD-ROM也是創新科技,螢光幕剛從單色變成16色的年代,我在深水埗黃金商場的第一份暑期工就是幫人砌機,當年由於沒有 internet的關係,要學習電腦最有效的方法就係睇台灣的中文電腦,那個時代的電腦書店其實是個寶庫,無論係學編寫程式、電腦繪圖、中文電腦等都能在書本中學習到,我亦都係因為經過一個暑假的耳濡目染而對電腦產生興趣。

到真正入行做 programmer時,可能同事們不太懂分辨IT部們每個唔同的崗位,我經常被要求處理一些我不熟識的事,如維修printer、尋找方法解決同事在 excel中遇到的問題、甚至要做一些電腦繪圖設計等。其實面對這些問題,programmer並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我都係一步一步地代同事們研究,找出答案。雖然這種事情會隨著同事對你認識加深而減少,不過在他們再無方法解決時,做IT的同事也需要解答一些與工作無關的問題。

隨著年資增長,能夠直接面對客戶的機會會越來越多,就會發覺除非係政府客,否則以前所學的 development cycle真係無乜用。每當開 project,辛辛苦苦攞requirement,然後快快樂樂地 system design同 coding,去到 user acceptance test(UAT)就係災難的開始。因為無論你之前步驟處理得如何好,客戶總能提出一些麻煩的問題隨時令 project胎死腹中。簡單如interface唔夠靚,又話操作上不合心意,其實己經可以花多一倍時間重做develop。嚴重者你會聽到一尐從來未聽過的 reqirement,例如筆者曾經為一間大型的保險公司寫一套員工申請津貼的系統,由於公司規模龐大、架構複雜、僱員眾多,批津系統本來已經非常複雜,成個project 預計12個月完成,但當開始UAT,大約離完成尚有三個月時,客戶突然話公司的批津制度將會改變,系統短期內會不合用,結果 project需要即時停止開發。

重新由傾價錢開始做過,中間再經歷一些加加減減,結果整個project歷時3年。其實面對客戶改變主意其實係 programmer的日常,而這些困難並不是自己能獨力解決,即使改動簡單又或者能力所及,甚至願意付出私人時間,這些問題始終與合約有關,是否需要解決問題的決定權並非在 programmer手中,雖然辛辛苦苦起一個系統要胎死腹中有點可惜,不過這正是一個 programmer要學習的地方。

入IT行業當然會經常接觸新事物,對新事物新技術的熱衷其實是每個IT人必備,但入行後就會發覺舊技術舊系統仍然很多人使用。現時香港有很多企業仍然會保留一部 Windows 95的電腦及 AS400之類的古舊系統,而這些系統依然如常運作,並需要IT部門維護及連接新系統應用。企業願意每年花過百萬維持古老系統運作都不願升級新系統總有個別的原因,香港在創新科技中落後並非奇閒,其實大部份企業都無咁多新野俾你玩,能夠學懂古老系統的運作才是價值所在。

縱然互聯網發展已經超過二十年,商用電腦更是發展接近半世紀,但電腦發展的速度一點都沒有減慢,IT並不是一個大學畢業後就能停止學習的科目,每次有新聞講述裁員先裁IT高層時就應該要明白,要有不斷學習的進取心才不致被淘汰。

演戲家族音樂劇《一水南天》 艱苦中唔認命的香港人

$
0
0

比較少看話劇,是個門外漢,聖誕前去「黑盒」看了演戲家族《一水南天》這齣「圍讀」話劇,何謂「圍讀」?原來是指尚未正式公演的話劇,演員們坐在一起,手執劇本朗讀,但演技上交足貨去演繹這劇本,長知識了,相信要這樣做的最大原因是資金吧。而《一水南天》唔單止是話劇,更是齣音樂劇,演戲外還要演員唱歌跳舞,要求更高!看罷第一感覺是「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咯!除了沒有佈景同道具簡單,演員不足夠外,演員要走位演出,還要唱歌跳舞,有燈光聲效配合,基本上是個正式演出,那裏是「圍讀」,當然這實在是個驚喜,絕不會投訴呢!

故事上借古喻今的味道很濃,充分反映了導演和編劇對香港近年多事之秋的一些感覺。劇本的背景設定在1920年這期間,那時香港鬧米荒,原因是因為一次大戰剛完結,農地失收,再加上天災,其中以日本情況最嚴重,米價飈升,導致民眾暴動,日本政府唯有四處以高價買米,令亞洲區情況雪上加霜,香港自然難以倖免,因米價過高更出現搶米騷動,這事令香港之後出現連串社會運動,而運動高潮便是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

故事的主線用香港術語是小子成長戲,像史丹力寇比力克的1975年《亂世兒女Barry Lyndon》和香港人耳熟能詳的電視劇經典《上海灘》,都是這類戲,無名小卒變成叱咤風雲的大人物,江湖兒女亂世情都是主要素材,《一水南天》也是這設定,碼頭托米苦力陳一水,拚命要出人頭地,眼見米價颷升,米商囤積謀取暴利,他把握時機,成為米商,力抗這局面,希望貧苦大眾可以免受米價過高之苦,其中更有他的江湖兒女情,而故事結局是在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前。

整個故事橫跨二十年,其實要在兩個半小時內完全表達是有點困難,因為以此劇素材的豐富,包括小子成長,碼頭苦力(香港社團起源之一),兄弟結義(劇中一水和九鼎)貧富懸殊,海盜問題,米商生態,三角戀愛⋯,還有唱歌跳舞,材料豐富得可以讓大台拍二至三十集電視劇。編劇在處理方面,其實已經做得很平衡,奈何仍出現一些頭重尾輕局面,前半段人物關係介紹較詳細,後半部決戰米商和日軍兵臨城下有點落雨收柴感覺,尤其是挑戰俞老闆這個米商終極大老及之後的發展,雙雄對決的劇力還可以更強。由於是「圍讀」,未正式公演,劇本應該可以再處理。

歌曲方面勝在簡單易記夠洗腦,隔了幾天還記得一些旋律和歌詞,地道的港式廣東話,在今天格外聽得有味道。主角的演出和唱歌也很出色,可以帶出感染力,但部分演員唱得比較吃力,明顯還有進步空間,觀眾的現場反應,已經證明此次演出相當成功,希望盡快有正式公演機會。

2016年《林海峰是旦嗡廣東話》主題是廣東話被淘汰,《一水南天》這劇本也在鼓勵香港人別放棄,別認命,香港最終只餘下一個地理名詞,還是尚可以保留一份香港精神,都是近年創作界的主題之一。情況確實令人唏噓,但唔認命從來都是改變最重要的基礎。

始終一天

$
0
0

於我來說,At17 的重組演出不是青春回首,而是歲月甘苦。

我看的是首場。右邊山頂位置,燈火闌珊處,孑然一身。也許獨坐廂樓才更易在青春歌聲裡拈出時日悲喜。開場的《唱歌》、《始終一天》、《窮得只有愛》直到《我愛班房》,令我身旁以至全場觀眾都被鼓動,舉手投足興致勃發,青春聳動來得理直氣壯;而我在闌珊處靜默地觸動得淚爬一臉。

多麼不容易。

濯足清流,抽足再探,已非前水。

自拆夥後,我們旁觀著兩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跋涉攀援。Ellen 從為人伴/製樂、到台灣發展、受燥鬱之困、結婚出櫃,在人生之河上衝鋒投浪;記得看她的專訪,她提到自己在燥鬱症發作時經常打牆,醫生對她說,如果把手打廢,她就再不能彈結他了;對創作者而言,那真是生死一念的悲戚,掬起盡是淚。而二汶呢,在河中載浮載沉,天籟般的聲線,用來主持、演戲、上電視;傾盡儲蓄自資出碟造音樂,卻是賠本;記得她在訪問中說過,一天在小巴上跟家人討論晚上吃甚麼,她說打邊爐啦,媽媽卻說打邊爐貴,不要了,她才驚覺自己竟是一窮二白。後來見她上 CCTV 的《中國好歌曲》,把《才女》唱成普通話版的《至死不渝》,令每次唱K都必唱《才女》的我感情受傷(玻璃心);後來還要在「樂評人」的「投票」下被淘汰。

At17 在2002年出道。那是千禧年代的香港樂壇,青黃不接,資金縮減的衰退期。二人沒有樣沒有身材,在香港主流音樂/娛樂工業本無位置,但因才華得到黃耀明賞識,在其已制度化的影響力下得到資源上的支持;而當年的商台叱吒903對青少年文化的影響依然深厚,在 903 DJ大力捧場下,At17 得到主流的音樂平台和渠道以接觸和凝聚樂迷。旁人看來,兩人年紀輕輕即有貴人相助,簡直幸運;但運不能長久的,市場太窄、樂迷群人口基數太少,令香港地所有被歸類為indie的歌手難以生存。二人星途跌宕,我們多年來都看在眼裡。直至拆夥後,更加是步步艱難。

她們出道之時,我正讀中一,儲錢買的第一張專輯,還在 CD 櫃裡。成長期聽的是她們,而我們也是同代人。同代人意味著,一起經歷相同的社會事件,一起承受結構和代際所涉生的社會框架、壓力和不公。二人出身平常人家,自是與許多的我們肖似。情緒病、體形歧視、同志身分,所有在娛樂工業中以金光掩去的東西,她們卻是光風霽月,言說間還帶著年輕自若。

在她們唱起《我愛班房》時,兩人在台上跳來跳去,我竟是哭得最厲害。那不是難過的淚,而是因為看到錫安。

到底是歲月令她們更年輕了,還是歲月令我們明白。

At17 已非當日拿著貓唱《The Best is yet to come》的跳脫無憂女生;我也不是當日縮在床上 Loop《始終一天》的強愁少年;香港也不再是2000年時那個,還對未來帶著依稀渴望的都市---歷史中轉敞開的制度缺口,滲漏出的短暫自由,使公民社會蓬勃而長;經濟雖差,但人心凝聚;至後來翻天覆地的異變,北風呼嘯,同時紅日燠毒。每一件社會事件都雕琢鑄刻著我們的體靈,每一個探進我們的生命之河的人,都翻動了心床沙土。我們感知絕望,但無知其綿長;認得快樂,卻不解其短暫。我們不知道時日將在當下與未來烙上甚麼符號,不知道歌目將如何延展;但即使是同一種節奏,同一種音色,當中已有累世厚度。

林二汶,盧凱彤,感謝你們穿越了你們的人生種種,繼續放歌。不管是奏樂,還是生活,繼續都需要勇氣,需要覺悟。

除了自己的歌,At17 也唱了梅豔芳的《由17歲開始》,17歲是梅姐出道的年紀,在歌唱比賽中她以《風的季節》贏得冠軍。風的季節裡有一句:「付出多少熱誠也没法去計得真/卻也不需再驚懼風雨侵」,其實所唱的情感,怎不是《始終一天》的副歌?

我對流行文化總是非常警惕,因為它很易把偏見和壓迫淡化和再製;但流行文化卻也有盛載情感、轉化人心的重要意義。

我也不再在意,我應該得到幾多。

也是做人和抗爭的格言啊。


汲取教訓

$
0
0

退休警司朱經緯罪成,還押候判,在獄中度過聖誕和生日。

社會反應兩極,黃絲認為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但總算討回公道,吐一口悶氣怨氣,禁不住奔走相告。藍絲卻如喪考妣,指判決對除暴安良的執法者極度不公,繼七警案後,又一次嚴重打擊士氣。民情分化,雨傘運動後的撕裂非但沒有癒合,更是愈來愈惡化。

黃藍截然兩分,並不意外,我比較關心,是警隊內部,尤其最高管理層,從七警到朱經緯,有沒有從中汲取教訓。

七警案審結,盧偉聰處長向全體警務人員發信,對判決難過失落,表示會竭力協助七警。而警察協會更繼警廉衝突後首次舉行萬人集會,集體爆粗,自比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社會嘩然,貽笑國際。

朱經緯案後,警方高層異常低調,警察協會沒有集會,但是否表示,警方由上到下都已汲取教訓,知道錯在哪裏,明白問題所在?

警務處的回應是「了解判決」;警司協會發聲明力撐朱經緯,支持繼續申訴;員佐級協會對判決表示遺憾,認為令日後前線警務人員執行職務時困惑,使用武力的合法性變得模糊。警務人員對判決的回應已比七警案低調得多,但仍嗅得出那種同仇敵愾,憤憤不平的氣味。

網媒專訪前線人員對朱經緯案的看法,相對朱經緯,他們比較同情七警。朱經緯已是警司,在眾目睽睽下揮棍毆打途人,隨時會被攝入鏡頭,太沒警覺性。佔中長期當值早已疲憊不堪,七警受到挑釁,抬到暗角才郁手,但過程給電視台拍下是「唔好彩」,因此較值得同情。

「警察濫用暴力不是問題,千萬小心不要給人拍到」,不知道這種想法在警察中間有多普遍?

原文刊在明報

時日

$
0
0

攝:Alex Leung

一個人年紀大了,也許是到七八十歲吧,或是有重病絕症,便會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其實,沒有人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即使是身體健康、如日中天的人,也可以隨時意外死亡;這個事實,除了孩童人人皆知,只是因為年青時突然死去的機會不高,便安心相信自己還有很多個十年,毋須擔憂時日無多。

感到時日無多又如何呢?有些人會恐懼,那是由於怕死,著眼點是生命的終結,而不是距離那終結還有多遠。有些人會焦急,他們未必怕死,甚至完全不怕,那「時日無多」的憂心,並不在於生命終點的臨近,而是在於餘下能走的路已非常短。當然,有些人雖然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但沒有甚麼感受,還是日復一日刻板地過活便是了。

年過五十,我已開始感到時日無多。假如是父母輩的長者聽到我這樣說,會立刻高聲說:「大吉利是!」我則百無禁忌,只是講出心中所想。我父母俱不長壽,我沒有很大信心自己會活過六十五歲。我不怕死,但想長命(「不怕死,想長命」沒有矛盾),不只是多活一二十年,而是長命兼有腦力和活力去做不同的事。這個願望,在生活豐裕和醫藥進步的社會,不算是奢想吧!

一開始感到時日無多,便強烈意識到時間寶貴。我喜歡南音,昨天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是香港電台製作的《香港故事-修復時刻:說唱南音》,專訪人物是音樂奇人唐健垣先生 (為甚麼是曾俊華主持?) ,他在訪問中有一段說話,令我特別感動:

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書未看,有很多琴未修理好,還有很多文章未寫,有些琴曲想熟練但未練好。每樣事情都要時間,所以我不會跟人上茶樓吃一盅兩件,花三小時坐在茶樓,或吃頓中餐雲吞麵都談了四十分鐘,這不須要;雲吞麵,一個人下去吃,吃完立即回來繼續工作。

唐先生的一連幾個「很多」,我感同身受:我也是有太多事想做了,餘下的日子肯定不夠去完成這些事,惟有珍惜時間,趕快多做一些。不過,唐先生已年逾七十,那「時日無多」的焦急應該比我的強得多。

我的一些朋友或者會問:「你感到時日無多,強烈意識到時間寶貴,為甚麼還經常用臉書和寫文章罵人?那不是浪費時間嗎?」我的答案很簡單:「用臉書和寫網誌(包括罵人的文章)都是我想做的事啊!」當然,我還有很多其他想做的事,而且是更重要的;可是,對我來說,生命的豐盈在於多變化、多姿采,如果只許我看書、做研究、寫論文,不許我用臉書、寫網誌、彈鋼琴、鍛鍊肌肉,我那「時日無多」的感覺反而不會那麼強烈。假如唐先生認為花三小時坐在茶樓跟五湖四海的人閒聊是值得做的事,能豐富自己的生命,他應該會減少一個人去吃雲吞麵,午飯不必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了。

印尼波,可以很好踢

$
0
0

睇印尼波,經常可以見到啲踢過香港聯賽嘅外援,冰河期時賓曹、卓卓、羅渣、穆沙、維雅芭、基夫都過咗去印尼搵食,之後亞古沙、法比奧、高田壽典、施迪、皮利斯、深澤仁博亦轉去印尼發展,近年有巴倫古素、加藤友介,亦有好多喺印尼直接過檔來港,90年代有狄恩,近期有巴域斯、卡錫及盧域捷,印尼同香港聯賽一向有好多緊連關係。

不過踢得掂香港聯賽未必代表踢得掂印尼聯賽,踢得掂印尼聯賽未必代表踢得掂香港聯賽,有時要講適應同默契,賓曹喺香港撈得起,但喺印尼只係普通貨色,穆沙、維雅芭代表所屬球隊喺香港聯賽有良好表現,但喺印尼完全冇料到,亞古沙、巴倫古素、法比奧都被眾多印尼球迷評為水貨,反而羅渣喺香港麻麻地,一去到印尼就成為球隊神射手,高田壽典雖然喺印尼只踢弱隊兼失咗好多波,但表現仲係受到一眾球迷讚賞,而印尼空運過來香港嘅一樣好多水貨,當中亦有好嘢。

究竟保贊喺印尼萬隆命運如何呢,真係好難估,純睇佢喺香港嘅表現,應該冇咩問題,但要喺印尼聯賽立足,係會有一定難度,印尼聯賽水平唔高,但有啲外援去到唔習慣當地生活及比賽風格,影響表現,就算係踢過英超德甲嘅某些過氣國際球星,去到印尼都冇貨賣。

林學曦踢佩斯查,引來印尼球迷唔少好評,覺得佢比起某些印尼球隊請返來,踢過南韓、日本頂級聯賽嘅南韓、日本球員好,香港球迷都呆了,乜原來印尼聯賽水平咁低?巴倫古素加盟萬隆後,我哋對佢好有信心,但半季未試過喺聯賽入波,連佢自己都話比想象難踢。

印尼波,可以很好踢,亦可以好惡踢。好似基夫呢啲喺香港、印尼都屈晒機嘅外援,好少好少。

海麗邨清潔工人罷工聲明

$
0
0

2017年10月31日,民順清潔有限公司(下稱民順)於海麗邨的清潔服務合約正式結束,海麗邨的清潔服務交由香港工商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工商)接手。然而,民順卻沒有向海麗邨清潔工人支付遣散費,反而誤導清潔工人簽署「自願離職」信,藉此逃避正式遣散的責任。

向本會求助的海麗邨清潔工人指出,雖然民順職員曾經向部份清潔工人提出,可在服務合約結束後轉移到其他地區工作,但卻從來沒有提出過遣散費的問題。當工友向民順職員提問,從前其他外判公司轉標也會支付遣散費,為何今次沒有,民順職員竟回答「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不要跟我說遣散費的問題」,又指「除非年齡超過65歲,才可以有錢」。民順職員更強調,如不簽署自願離職信,便無法到新公司上班。雖然工友一再拒絕,但最終仍無奈簽署了自願離職信。

事實上,民順與海麗邨清潔工人簽訂的政府標準僱傭合約,清楚訂明工作地點為「海麗邨」,不能長期調配員工到其他地方工作。假如民順無法提供海麗邨清潔服務的工作崗位,必須正式遣散海麗邨清潔工人。民順向工友宣稱,如不簽署「自願離職」信,便要跟隨民順到其他地方工作,實為嚴重誤導。

海麗邨清潔工人中不少年資長達9年,粗略估計涉及遣散費金額高達一百萬。今次轉標除了沒有得到遣散費,過去累積的工作年資也因此一筆勾銷,不僅年假重新由7日開始計算,有薪病假也要重新開始累積,而且頭三個月的勞工假也不獲薪酬,對工友既有權益造成重大損害。

除此以外,目前工商給予海麗邨清潔工人的月薪僅為$8,628。以每月31日及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時薪低至$34.79,只比最低工資$34.5高出不足三毫子。相對於政府負責清潔工作的基層公務員,二級工人(第一標準薪級表第0點至第8點)的中點薪級為$13,580,竟比海麗邨清潔工人月薪高出57%!中間的剝削不問可知。

政府外判清潔服務向來是低薪重災區,加上每次轉標均會中斷年資,基層工人本已不堪其苦,今次海麗邨清潔工人更被民順誤導而失去遣散費。民順及工商的服務合約,均由政府招標及批出。房屋署監管外判公司服務,確保外判工人的權益不受剝奪,是無可置疑的責任。因此,本會於今天發起罷工,嚴正要求房屋署介入事件,促使:

一、民順清潔有限公司,向海麗邨清潔工人正式支付遣散費。
二、香港工商清潔有限公司,認可海麗邨清潔工人於民順清潔有限公司的工作年資,包括年假、勞工假、有薪病假等等安排。
三、香港工商清潔有限公司,向海麗邨清潔工人合理加薪。

牠們是社區一份子

$
0
0

作者︰袁智仁、馬夢琪

尖沙咀忌廉哥、西環店長貓、大埔的藥房阿七,不少社區都有明星貓駐場。牠們擁有自己(主人)的面書專頁和粉絲群,有的更接拍廣告,跳出社區,走入屋內。社區貓變成香港獨特的風景,「貓奴」變成文青的共同語言。

「社區貓」大多只存在舊區,牠們多生活在街舖、街市、天台和街道,不少採取放養模式生活,沒有正式主人,只是寄居在街角,由多位街坊共同飼養。較幸運的社區貓捿身在店舖內,即是店舖貓,有固定主人,自由在店舖或社區行走。社區貓普遍戒心較低,愛跟陌生人玩耍,不僅是人類的寵物,更是社區的象徵。

社區貓的前身,可說是流浪貓。流浪,對文青是浪漫的同義詞,居無定所,自由自在。但對動物而言,卻另一重意義。

社區除了人,動物也是一份子,但生存在社區卻不是容易。漁護署2014年公佈的數據中,接收或捕獲的2046隻貓,流浪貓佔九成,其中有一半(1039隻)被人道毀滅,而狗隻的命運更坎坷,六成五被人道毀滅。

不再是「流浪」

「流浪」,對動保界而言,背後帶着貶義。社區屬於人類,貓狗等動物只是外來者。牠們如同揮之則來,呼之則去。近年,「社區貓」的名詞代替「流浪貓」,象徵人與貓的共融。

動物保育概念深入民心,而特首林鄭月娥亦在本年11月,於網誌拍片大談動物權益。動物受關注,卻因着悲劇的發生,其中2012年順天虐貓事件及2014年港鐵直通車輾斃流浪狗事件較為注目,引起共憤。

另一方面,社區貓亦被明星化。早年,動物都是功能性,服務人類,街市和藥房飼養貓隻,預防鼠患,車房或回收場則放養狗群,用作防盜和保安。隨着時代轉變,尤其網絡的轉播,動物被賦予多重的意義。

「社區貓」的名詞亦見証,動物的地位從功能性和情感依賴的寵物,變成社區一員的較平等關係。

 
舊區與動物共存

貓是街坊共同語言,著名的要數深水埗人氣的石油汽店貓兄弟,平日是石油汽店餵養,周日石油汽店關門,換上旁邊的攝影舖餵飼。

為何貓兄弟會爆紅呢?一切要拜專門售販手動相機的攝影舖所賜,這店業內薄有名氣,連周潤發亦是坐上客。客人在攝影舖買下鏡頭,愛跟這二隻可愛小貓拍照,測試鏡頭,結果大量貓兄弟的「寫真」在網上流傳,反過來石油汽店的年青老闆大受感動,為牠們開設面書的專頁「貓貓兩兄弟」。

貓兄弟為石油店帶來歡樂,為攝影舖免費的宣傳。貓兄弟不單屬於石油汽店,擁有自己的生活。半年前貓弟弟病死,不少網民來到店前致哀。

毛孩融亦入我們當中,為社區拉近彼此的距離。但部份動保人仕不贊同社區貓的理念,尤其不應該飼養店舖貓,而他們不會給店舖領養貓隻。他們指稱店舖不是貓隻理想生活的環境,店舖未能保障動物的安全,任由貓走出馬路,在街上散步,亦擔心店舖執笠,主人遺棄寵物。再者,店舖貓大多友善,對外人缺乏芥心,偷貓的情況時有發生。

真正屬於社區的貓

社區遇到各種問題,需要用社區解決,社區貓也不例外。

現時法例難以對不妥善照顧動物者入罪,社區貓生活在街上或舖頭難免遇上危險或問題,多依靠義工利用網上的地區和動物群組,關注社區貓情況,例如︰遇上貓隻發病,他們勸喻店主帶牠去看醫生,或出錢出力帶社區貓看病。

社區貓需要有足夠糧食,但貓隻繁殖能力很強,一年可生產三胎,每胎有五、六隻,對社區的負擔很大。「捕捉、絶育、放回」是解決貓隻數量過多的方法,現時不少社區有獨立義工組織,他們除了餵飼社區貓,更帶牠們做絶育手術及植入晶片。

重建下的社區貓

面對個別的案例,可發揮社區力量。但真正挑戰卻是城市發展。不少放養的動物,身處的唐樓或村落都面對清拆重建的壓力。

市建局並無拯救社區動物的措施和指引,衙前圍村上年重建前,貓義工花上三星期尋回15隻困在工地的貓隻,再找人收養,而本年10月,觀塘裕民坊重建,封鎖唐樓之時,傳出有放養貓狗被困在唐樓上的消息,幸好有好心人及時救出貓狗。

民間有不少義工努力保護社區動物,他們不惜出錢出力,但政府如何保障社區動物的生存權呢?保護動物不只是拍片打咭,應回應社會的聲音,落實《動物保護法》,設立動物警察。

原文刊於2017年12月號的號外

外判商無理剝削 倒樓清潔工:有時覺得自己做到唔似人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長沙灣公屋海麗邨清潔工今早罷工,抗議外判商拖欠遣散費。屋苑早前更換屋邨和商場的外判清潔商,由「香港工商清潔服務有限公司」接替「民順清潔有限公司」,但「民順」誘騙清潔工人簽署自願離職信,逃避遣散費。在罷工的清潔工中,多人負責「倒樓」清理垃圾,獨媒訪問了他們,詳細講述了清潔工的日常和辛酸。

「倒樓」是怎樣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清理大廈每層的垃圾。他們每日早上七點開工,中午十二點收工,晚上六時再開工,晚上十點半再收工。聽落好像頗連鬆,實情是有苦自己知。負責「倒樓」的清潔工通常十分「自發」,在下午四點會自行加班。「下晝四點唔倒返轉,夜晚倒到十二都未倒完。」

阿丹今年50歲,在海麗邨做了清潔工七年,負責倒樓。她表示,倒垃圾的工作最辛苦的不是倒垃圾,而是行樓梯。「真係住呢度先可以喺度做。」

IMG_5600

每星期返足六日,每日工作八小時,面對的是層出不窮和大大小小的垃圾。用「層出不窮」來形容絕不為過,「有嘔吐物、冷飯菜汁同大小便咩都有,真係屎嚟嫁,總之你數得出嘅都有。」

「中間係可以返屋企抖下嘅,但真係『抖下』囉,六點幾倒完,八點又要打卡開工。」阿丹曾經打算辭職,一來因為人工較少,更現實的是身體難以負荷每日行過百層樓梯

她試過因為扭傷腳踝,在家休息了十多天:「每日都大汗疊細汗,上上落落,有時覺得自己都唔似人。」阿丹邊說邊眼泛淚光。

IMG_5601

海麗邨外判清潔工的月薪是$8,617,和新外判商「香港工商」簽新約後,月薪加到$8,628。「有$11咁多囉。如果唔係屋企啲細路仲細,唔係唔做。」

海麗邨有十二幢大廈,每幢共有四十層,如是者,負責「倒樓」的清潔工每次開工時便由高至低,逐層逐層運送及清理垃圾。「倒完仲要抹乾淨呢,地下有煙頭都俾人投訴嫁。」四十層,嗯,總不成一次便能清理得乾乾淨淨吧。

他們在前往大廈頂樓時還可以乘坐電梯,但落樓則要靠自己:「啲住戶覺得嗅、有味同臭住哂,所以只可以行樓梯啦。」「有時清一層可能已經要落返兩次地下,太多垃圾都無計。」而每逢週末和過年過節,更是垃圾的黃金檔期:「啱啱聖誕咪做到嘔。」

IMG_9525

另一名清潔工阿華都是負責倒樓,她自海麗邨在2005年開邨起,便工作至今。她和阿丹都是居住在海麗邨,每早六點多便起床,七點到房署位於海麗邨辦事處「打卡」,然後開工。掉垃圾很方便,但清理垃圾則一點都不容易。「一棟樓平均倒兩個鐘,有時多嘅話兩個半鐘,做完先食早餐。」

就是這樣,每日上落幾十層樓梯,「一到翻風落雨,就知道啲毛病會嚟。」她更試過在清理垃圾時,遭玻璃和魚骨鎅傷手指。「要入醫院做手術,無計啦,讀書唔多,唯有努力做。」「點止玻璃,針筒都見過,所以要好小心做。」

今次罷工,房署迴避責任,外判商更表示「唔好講遣散費,淨係講人情」,阿華只有一聲冷笑。「人情?我哋要嘅係尊嚴,遣散費就係尊嚴一部分。炒我哋囉,今次罷工無罷錯。」

記者:麥馬高

吳淦、謝陽無罪,立即釋放吳淦

$
0
0

昨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著名維權人士吳淦入獄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同日,湖南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亦宣判維權律師謝陽相同罪名成立,却以「尚未造成嚴重社會危害,且謝陽歸案後認罪悔罪」,免予刑事處罰。

兩人一放一囚,盡顯中共政府逼迫異己之殘酷。事實上,自2015年7月9日全國抓捕維權律師以來,許多律師均被長期秘密囚禁,並施以酷刑威逼。就以謝陽為例,他就曾透過其委託的律師向外發表證辭,表示在拘留期間,曾受長期疲勞審訊、限制睡眠時間、屢加毆辱、死亡恐嚇等對待,逼使他認罪悔罪。今年4月25日,當局公布謝陽會於當日受審,但屆時却宣布無限期延遲,估計是謝陽拒絕認罪所致,到5月8日却忽然開庭,准許謝陽取保候審,但其實仍受到當局軟禁。直到昨日,謝陽才再現身法庭,一改先前拒絕認罪態度,換來免予刑罰。

與此相反,吳淦則拒絕認罪,今年8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秘密審訊其案件,並於事後聲稱他已認罪悔悟,然而,吳淦却於今次開庭前向律師表白:「在『偉光正』(偉大、光榮、正確,反諷共產黨)的殘暴統治下,不被『犯罪』都不好意思……一份出自獨裁專制政權的有罪判決書,是頒給民主自由戰士的一座金光閃閃的獎杯」。

謝、吳兩人被拘被控,就是習政權打壓異己最新一輪令人髪指的例證。謝陽為維權律師,一直參與支援失地農民、遭強遷住戶等被侵權人民及異議人士的案件,包括探訪盲人律師陳光誠,為法輪功學員辯護等等。期間備受恐嚇及毆打,謝陽拒不屈服,終在2015年7月全國性維權律師大抓捕中被捕。

吳淦自稱「超級低俗屠夫」,他的屠刀是要伸向制度性的腐朽和不公,以近乎粗鄙的表演行為,強力控訴中共制度的不公,為無權無勢者伸張公義,例如著名的鄧玉嬌案,強姦受害者自衞反抗而誤殺施暴者反被控。吳淦也介入其中,通過網上倡議聚集公眾意見、組織抗議活動及藝術表演表達不滿。這種完全是公民權利的請願行動和表達自由,在中共眼中卻是大逆不道。今次法庭便指斥他「長期引用信息網絡散佈大量言論,攻擊國家政權和憲法確立的國家制度,宣揚用以顛覆國家政權的『推牆』思想……以「維權」、表演「行為藝術」等為幌子……抹黑國家機關,攻擊憲法所確立的國家制度」。

兩件案子值得注意的是,兩人參與維權運動多年,謝陽2011年執業以來,介入不同的維權案件,吳淦也早在十年前便開始他的網上倡議活動,即使不斷受到威嚇打擊,仍有狹窄的活動空間。但是,自習近平上台後,公民空間完全封殺,打擊異己毫不手軟。一方面大規模拘捕異見人士,另一方面以長期羈押、酷刑迫供,要從肉體、精神甚至用家人安危的各種壓力,務要摧毀異議者的意志,迫使其認罪悔罪,更要在庭上充當儡傀,唾面自乾,令中共可以搪塞國際輿論的壓力。此所以,2015年709大抓捕後,被捕者沒有即時受審,一直到一年多後,認罪者才陸續受審判刑或取保候審。反觀吳淦,庭上拒絕認罪,結果便被重囚8年!

其實,中共採用「不認罪,不開庭,不認錯,不輕判」的手段,將政治犯及其家屬折磨。吳、謝兩人之前,就有江天勇、胡石根被逼就範,而秦永敏及黃琦則因拒絕合作,拘禁遙遙無期,秦之妻子則更人間蒸發,與劉霞之「被失蹤」異曲同工!習近平所謂「依法治國」,簡直瀰天大謊!

中共暴政令人髪指,我們對在酷刑下被迫認罪悔罪者深表尊重,對殘暴肆虐下仍不屈者,致以極大的敬禮。習政權以人民為寇讎,動輒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陷人以罪,以文革式造神以愚民造假,只顯示其色厲內荏,害怕人民!

吳淦、謝陽無罪!立即釋放吳淦!釋放所有政治犯!

社會民主連線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大專政改關注組
2017年12月27日


工會批羅致光誇大院舍空缺 為輸入外勞開路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計劃引入更多外勞,「解決」院舍人手不足問題。職工盟屬會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今日舉行記招,反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稱空缺率達18%的說法,指實際數字約5%,工會建議提升薪酬及降低工時吸引新人,而非選擇輸入外勞的懶惰方法。

目前私營院舍可透過「補充勞工計劃」,以本地勞工的薪酬水平輸入外勞,去年獲批人數為1,383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0月份的《施政報告》中,計劃引入更多外勞於津助院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則稱目前職位空缺率達18%,政府會先將照顧員的薪級點增加兩點,大約每月增加約2,000元,如成效不彰會考慮輸入外勞。

職工盟屬會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今早記者會上,反駁18%的數字,總工會秘書鄭清發指當局將安老及復康服務單位一併計算空缺率(編制為7403.5人,實際人手為6073.9人)並不恰當。他指一般而言,復康服務單位環境較佳,空缺率較低。目前安老院舍有透過中介公司聘請替假照顧員,而當局並未將之計算進實際人手的數字。鄭清發批評18%數字是誤導公眾,製造恐慌,為輸入外勞開路。據工會估計,目前行業實際空缺率為5%。

IMG_9431
工會秘書鄭清發(中)

工會認為可透過改善行業待遇,填補5%人手空缺而非輸入外勞。鄭清發指近年對照顧員的要求不斷提高,但卻是「高要求、低人工」。工會要求將照顧員薪級表定於第5點至第10點(目前為第3點至第8點),按2017年4月1日計水平為每月16,065元至21,880元。工會又認為應將照顧員薪酬與資歷架構掛勾,鼓勵員工進修,並將每週工時減至44小時。

對於當局建議增加兩個薪級點,鄭清發指是「太遲」、並不足夠,員工待遇仍比政府實行整筆過撥款制度前為低。他又指整筆過撥款制度,根本不能保證員工的待遇會提升,質疑「錢是否真係俾到工友?」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目前院舍的人手比例並不合理,法例規定不同時段一名照顧員須照顧20至50名院友不等,「俾萬六你做不做?」張超雄又指政府公佈的18%數字「驚人」,反映院舍須聘用近三分一由中介公司提供的替假員工,「每日唔同人,唔認識(院友)、唔會(與院友)有咩關係。」他指院舍護理是一份「信任、照顧」的工作,不能容許此情況繼續,認為政府首要的是大幅改善照顧員待遇和支援,「唔係簡單話輸入外勞」。

IMG_9426
張超雄

院舍目前可透過中介公司聘請護照顧員,不少中介公司會以「假自僱」的方式招聘照顧員,再派他們到院舍工作,從中收取中介費。中介公司及院舍亦同時藉此規避購買勞工保險及強積金。

IMG_9422

IMG_9434

閻小駿的「雞湯文藝」

$
0
0

一身整齊的西裝、溫文「理性」的談吐,在學聯「殖民香港」的研討會上,海歸學者閻小駿的確展示了一種比很多親中內地學者更presentable的形象。

這是一個顯然批判北京政府的場合。鄺健銘提出香港的殖民統治會否由較重協作(collaboration)的英殖模式轉向強調國家安全的高壓日殖模式,甚至以滿洲國相提並論;孔誥烽描述香港的「西味皮囊」如何服務於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笑稱大家此時應該重讀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方志恆指出北京對港的「代理人政治」和不民主威權政制,令香港自治有虛假的一面;練乙錚則爬疏史料,「後設」地提出中國「自古以來」就「殖民」香港,如今中共更使香港邁向法式殖民地。

面對這些比一般學院研討會更犀利的批判,閻小駿沒有太多正面的觀點交鋒。在長篇的備稿客套說話之後,閻小駿一邊廂承認殖民遺產令香港產生特有的集體心理和共同歷史記憶,另一邊廂暗示中央是「仁慈」的主權者,「尊重」香港的實際情況,指出只有「一國兩制」才令中國政府、國際社會和香港社會三方面接受,以此試圖化約「二次殖民」的指控。這樣的說話聽起來多了一層溫和的學術包裝,姿態上確是比很多咄咄逼人的京官國師順眼。不過他顯然避免提及,《香港治與亂》中宣示的「一國兩制」不是「一國兩治」、「五十年不變」不是「五十年不管」的「全面管治權」立場。

在這樣一個談論政治的場合,我其實更留意到閻小駿有得格格不入的「文藝腔」。在自問自答中港關係以何種形式存在這個根本的問題時,他說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覺」,是一個「多面的意象」。但另一方面,他的發言屢屢引用庸俗的「雞湯」文學金句,我「小人之心」地在其中讀到一絲弦外之音的寒意。他一開口就引用米蘭昆德拉的「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客氣地說這樣一個同台思考的場合非常重要(然而台灣學者被拒香港)。但誰是上帝?在當代中國的政治語境中,沾滿「政治神學」的「政治憲法學」就理解黨是靈魂,國是肉身,像上帝道成肉身,但上帝並無因此而真正消失;因此尊重「憲法精神」的意思是以崇拜、虔敬對待上帝般的態度去擁護「黨的領導」。若然上帝就是「黨」,這句米蘭昆德拉的名言是要暗諷香港人怎樣思考都沒有用,擁有絕對權力的「黨」只會在背後發笑嗎?

在發言的最後,閻小駿又通篇朗讀情詩《你見或者不見我》比喻中港關係。「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捨不棄/來我的懷裡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這樣的一首雞湯情詩,更像是中國主權者「你無論如何也逃不出我的掌控」的文藝版宣言。或許這種「文藝腔」某種程度和應中共近年年輕化和親民化的宣傳策略,只是落在香港的文化環境,顯得荒腔走板、不太受落。

翻開《香港治與亂》,閻小駿稱香港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北京以後會中止香港「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模式,會日常化、行政化介入香港事務。這些在研討會沒有說的話語,以及「日常化介入」使台灣學者禁足香港,也許更切合學聯「殖民香港」的命題。

如何看那些似是不值得「少見多怪」的事

$
0
0

某些人總以為比其他別人更了解中國,更「熟悉中國的國情」,所以其他人對國內的情況有什麼批評或反應,他們動輒就會說,你應該多點往大陸看看,或者「你應該去邊度邊度睇吓,嗰度有好多好嘢香港睇唔到買唔到」,又或者會說,你應該「多D上深逛大陸書店啦,好多好書香港冇得賣」之類的話。又或者他們會說,這是「中國的國情」、「中國就是這樣」,不要少見多怪!

彷彿說了這樣的話,所有其他論點都是不屑評論了,所有對其他對中國大陸的看法,都沒有他們那麼精準了。你們全部就連撫象的瞎子都算不上了,而只有他們才算可以抱着大象睡覺的知心友了,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評論中國的國情國是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很多事都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何必少見多怪呢!在香港,在大陸,在世界各地,很多事可能都顕得是不值得少見多怪的。

在很多人眼中,荷里活那些大導演對尋找機會的女演員提出性要求,有什麼值得少見多怪?香港是個商業社會,有議員與工商界利益千絲萬縷,過水濕濕腳有什麼值得少見多怪?魯迅當年看了一段中國群衆圍觀日本人處決中國人的電影片段,看到那些圍觀者冷漠的表情,因而認為中國人需要醫治的不單是身體,更急切的還是精神,於是決定放棄讀醫,要從事文化創作。但對周遭事物及公德的冷漠,今天在中國大陸,不也是見怪不怪嗎?看來魯迅當年的反應,也有可能被抱持這一類見解的人視為少見多怪,甚至是小題大做了。

劉霞被軟禁?維權律師被判刑?何必少見多怪?你們知道當年林昭做了什麼被槍斃嗎?你們不知道遇羅克只是因為寫了那篇題目叫「出身論」的文章之後,他自己及其家人有甚麼下場嗎?知道當年是怎樣對待那些右派分子嗎?不說這麼遠了,今天已經進步很多了。你們沒有見過那些農村基層幹部今天是如何欺壓基層民眾嗎?如果只是斷水斷電斷燃氣把那些城市低端人口趕走,又不是把他們打死!何必少見多怪?

把領導人物神化,在初民社會或在政治發展還只處於哺乳階段的地方,確實是經常發生。Max Weber 在談到「權力與權威」的時候,也指出一個社會的政治發展,一般都會由信仰建基於傳統力量的權威,然後去到寄托希望於那些有型有款的魅力型領袖。去到現代社會便應該把社會權力制度化,政治權力應該轉化成為理性的權威。正因如此,當再一次看到不值得少見多怪的做法,再一次看到又要把一個人抬到上神壇的位置,對這點少見多怪有一點感想,從而反省一下這種少見多怪中反映出的所謂「民族復興」、「進步」、「發展」又有何不可?

荒謬及不合理的現象,充斥着我們的世界,在某些人看來,可能都是不值得少見多怪的。正是這一種懶惰,及被慣性主導了的思維方式,在不斷拖進步與發展的後腿。這也是令不合理的、荒謬的、甚至是罪惡的現象及行為不斷重複出現的其中一個主要理由。

社民連聲援吳淦 對拒不認罪者致以最大敬意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內地維權人士、「709大抓捕」中第一名被捕者吳淦,昨日(26日)於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成為「709案」至今被判刑最重的維權人士。社民連今午(27日)約20人由西區警署遊行至中聯辦,抗議中國政府政治打壓,要求當局立即釋放吳淦和所有政治犯。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表的工作要聞,指吳淦其長期利用信息網絡散布大量言論,以炒作熱點案事件等形式,攻擊國家政權和制度,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吳淦於昨日開庭前透過律師反諷中共:「在『偉光正(偉大、光榮、正確)』的殘暴統治下,不被認罪都不好意思」,又指該有罪判決書,是「頒給民主自由戰士的一座金光閃閃的獎杯」。吳淦又判刑當庭表示,「感謝貴黨授予我這個崇高的榮譽,我將不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幹。」

photo_2017-12-27_14-48-02

梁國雄批評,中共採用「不認罪,不開庭,不認錯,不輕判」手段,同日維權律師謝陽在湖南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雖被判相同罪名成立,卻以「尚未造成嚴重社會危害」,且歸案後認罪為由,免予刑事處罰,吳淦於庭上拒絕認罪,結果被判重刑。

梁國雄直斥中共「離哂大譜」,「當你不認罪、不合作,它就不開庭。如果你合作,就可獲輕判。」,他指岀現在香港和內地情況差不多,當認罪時就可以獲減刑,但法治應重證據,「國家行為必須合法,而不是用酷刑要脅家屬,逼人認罪。」

他又譴責中共以嚴刑逼使維權人士認罪。謝陽曾透過律師向外表示,其本人在拘留期間受到長期疲勞審訊、毆打和死亡恐嚇等,逼使他認罪,但謝仍然拒絕認罪,直至昨日現身法庭一改先前拒認罪態度,才換來免予刑罰。

photo_2017-12-27_14-47-55

支聯會常委趙恩來希望香港人繼續聲援內地維權人士,即使面對困難環境仍然堅持爭取社會公義,值得致敬,「當709大抓捕中大部分人士多年前已被抓捕,但到今日才受審,是違反內地的刑事訴訟法。」他又重申不認罪就不開庭的做法非常可恥。

photo_2017-12-27_14-48-09
趙恩來

梁國雄其後讀岀聲明,斥中共暴政令人髮指,並對在酷刑下被迫認罪者深表諒解,對仍不屈拒認罪者致以最大敬意。遊行人士又以廣東話和普通話高叫「釋放吳淦」、「結束一黨專政」、「釋放所有政治犯」等口號,並張貼附有不同維權人士照片、「立即釋放吳淦」等標語的紙牌。

網名「超級低俗屠夫」的吳淦,多年來積極參與內地維權行動,於2015年聲援「樂平冤案」的受害人時被捕,成為「709大抓捕」中第一名被捕人士。關注案件的內地律師張雪忠曾於社交平台上指出,吳淦在被押期間一直態度強硬,包括拒絕官方指派律師和上央視認罪。

photo_2017-12-27_14-48-18

記者:林肇麟

公民廣場假重開 周庭:只係由上鎖變成解鎖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今午公佈明日起重新開放俗稱「公民廣場」的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行政署指東翼前地重開後,每日開放時間僅由上午六時到晚上十一時,其餘時間則會關閉。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秘書長黃之鋒和常委周庭下午見記者,周庭斥政府今次是「假開放、真做show」,因為公民廣場的意義並不是只作為通道,而是讓巿民可以自由使用廣場。她重申,政府今次只是將公民廣場由上鎖變成解鎖,意義上不是真開放。

周庭指出,若然政府是真心開放公民廣場,應把公民廣場的圍欄拆走,回到2013年或之前,讓巿民全日24小時進入及自由使用。她批評,林鄭月娥只是表面上試圖釋岀善意,從她上任後的種種施政均反咉其漠視示威人士權利,例如把示威人士送入監獄。

行政署又稱,會在明日起接受申請公眾在東翼前地進行公眾集會或遊行,但只限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三十分;而最早可以供使用的日期是今個星期日。

_DSC8767

黃之鋒則表示,政府所謂的重開公民廣場,但巿民或團體在星期一至六卻不能在廣場集會和請願,反問政府:「何來重開?」他又強調,政府在人大表決通過「一地兩檢」合作安排之日宣布重開公民廣場,明顯是一種「政治對沖」,認為不會有港人遭到迷惑;呼籲香港人元旦上街遊行。

被問到元旦遊行會否申請公民廣場進行集會,黃之鋒表示民陣目前仍未獲批出不反對通知書,需要在獲批後再跟民陣商討。

記者:林肇麟

Viewing all 397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