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399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堅拒密室談判 —— 不要重演2010年的轉軚歷史

$
0
0

近日,特區政府邀請立法會全體七十位議員於五月三十一日到深圳,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會面。

與此同時,「投降民主派」人士不斷放話及行動,務求拋磚引玉提供下台階,爭取中央在人大831框架下作出有限度修訂,好讓泛民議員更有契機去轉軚支持政改。中央官員及後多次表明,政改沒有讓步空間,正如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早前在深圳舉行政改座談會表示,不論公司票轉個人票,還是「白票守尾門」等修訂建議,一概都不被接納。

然而,回望2010年的政改爭議,本來挾著五區公投以及「余曾辯」之勢,「否決政改」已成主流民意。而在政改表決前三週,人大也表明「超級區議會方案」違反基本法,但梁愛詩卻在政改表決前一週,立場一百八十度轉變,突然代表中央宣稱「超級區議會方案」符合基本法。同時,終極普選聯盟亦與中聯辦進行密室會談,結果在泛民陣營一片爭議聲不斷之際,甚或泛民要求延遲表決也不得要領的情況下,民主黨與民協八名立法會議員依然故我,閉目塞聽地「轉軚」,對政改投下贊成票,促成違反主流民意的政改獲得通過。

由此可見,即使今天張榮順把「投降民主派」的建議拒諸門外,無人得知中共會否重施故技。也許當權者會再度在本屆政改表決前數天,在意料不及的情況下拋出讓步方案以利誘泛民通過政改。在泛民支持者尚是憂心忡忡的情況下,學民思潮謹在此嚴正呼籲所有泛民議員,堅守原則拒絕與中共官員進行密室談判。正所謂「事無不可對人言」,我們謹促請泛民主派把會面公開如置陽光之下,並否決任何符合人大831框架的政改方案,決不要讓2010年的轉軚歷史重蹈覆轍。否則,他朝選民只會以手上的選票,讓下月於政改投下贊成票的泛民政黨付出應有代價。

學民思潮
2015年5月25日


89號歐陽耀沖及64號查列的故事

$
0
0

效力葡萄牙體育會嘅歐陽耀沖終於喺葡萄牙甲組聯賽出場,成個FB都洗Q咗版,冇計啦,事關大家都等咗呢個時候好耐,話晒係第三位香港人於歐洲賽場上登場,即使港人對葡萄牙甲組聯賽並不熟悉。

提到葡萄牙幾個級別聯賽中,過往及現時都有唔少亞洲面孔登場,今年可以見到到日本國腳田中順也、中國小國腳韋世豪、李源一、 伊朗國腳Alireza Haghighi( 夏基治)、韓國國腳石現俊、仲有鮮為人知嘅中國球員鍾毅、前中國國腳談楊、日本足球浪人廣岡勇輝、澳門小將江大衛等等...

而黎緊南華亞協對手班加羅爾陣中要將Sunil Chhetri(查列),過往都曾經外流葡萄牙甲組聯賽,效力士砵亭B隊,成為首位登陸葡萄牙職業足球賽場嘅印度球員,亦係繼Baichung Bhutia(般迪亞)後另一於歐洲搵食嘅印度球員。

查列曾被某知名足球網站點名為亞洲足球十大新星,雖然有人質疑名大於實,但查列確實於印度內球技係比較出眾,加上知名度較高,早有美國球隊堪薩斯城搵過佢諗住用佢嘅知名度去打入印度市場,最終失敗收場。

往後查列加盟士砵亭B隊,並出場3次,記得首次上場印度媒體爭先報導,但機會始終有限,最後被借返去印度幫邱吉爾兄弟打亞協盃。

查列都黎過香港好幾次,呢位前葡甲兵每到香港都冇乜料到,雖然於印度內球技較出眾,但同師兄般迪亞比,球技及球味都差得遠,睇睇後日呢位尼裔印度兵會否為南華帶黎惡運。我更想睇查列拍擋,大大隻嘅Robin Singh(羅百成),印度版羅大俠呀!

不怕沉悶的基督徒(耶穌的第一個神蹟之一)

$
0
0

既然德語世界各地差異如此巨大,為甚麼它在食物風味上所展現出來的狀態又會這麼單一?這固然是我理解不了的謎題。但它還有另一個現象,同樣叫人費解,那就是所謂的食量問題。很多人都會驚嘆(或者抱怨)德國餐廳的菜量,豬手是一整塊地上,薯仔堆成小山,炸豬扒的大小則有如臉盆;這麼多的東西,他們怎可能全都吃得一乾二淨?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個假象。因為要是真以數量計算,平均開來,歐洲其他地方的人每一頓吃下來也可能有這麼多。比如西班牙,別小看tapas一小盤一小缽的,算上麵包一整晚那麼吃下去,重量或許也相當於一餐典型的德國菜。別說歐洲,連華北在內的東北亞地區,一般人(尤其男人)的食量也不見得會比德國人少得太多。奇怪的是,許多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平常吃得挺多,一到了德國,卻往往吃至一半便望盤興嘆,摸着肚皮頻呼難受。

所以,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本質並不在量,甚至亦不在質。因為要不是分量那麼巨大,品種選擇又是這麼地少,客觀而言,德式菜餚其實也不算難吃。且想像一下,假如他們可以把豬手像我們中國人這樣分塊,將香腸像西班牙人那樣分段,把豬排像日本人那般分條,每樣只上一點,每餐都有這麼幾樣,感覺上會不會好了很多呢?

故此,真正的問題不是他們為甚麼可以吃得下這麼多的東西,而是他們為甚麼可以花這麼多的時間去吃同一款東西而不悶。在意大利和法國,我們可以輕易在飯桌上花掉大量時間,吃得肚滿腸肥,卻不嫌沉悶飽脹。那是因為一餐飯裏有太多變化,高潮起伏。在我們亞洲,那就更是琳瑯滿目,一頓飯燦若繁星。可德國人不同,他們可以把同樣的時間用在同一塊肉上,刻苦專注地對着它從頭吃到尾,就像他們造機器一樣地有耐性。好比一首口香糖流行曲,一段旋律重複再重複,直到再也嚼不出味道為止,恰恰和德奧古典音樂的複雜多變相反。

再把眼光放遠,你會發現英國、美國、荷蘭和過去的北歐似乎也有類似的問題,飲食口味上的名聲都不太好,菜式的品種都不太多,每一道菜的分量也都相當驚人。也就是說,這些地方的人吃飯都不嫌悶,可以吞得下一個碩大的漢堡,可以三百六十五日天天都吃鯡魚三文治,樂此不疲。直到近年,受到全球美食熱潮影響,情況才有了顯著改善,尤其是在美國和北歐。不過,我們還是能在很多美國的所謂美食節目上頭(例如名字就很嚇人的《Man Vs Food》,把食物說得是一種敵人似的),發現他們那種食不厭粗的精神,總是標榜某家館子的漢堡夠大,某家餐廳的烤肉夠多,而一餐令人滿足的美食的意思就是吃掉大堆頭的同款食物。

吃得這麼單調,是因為窮困嗎?當然不。中國就是個窮慣了的國家,可君子固窮,再偏僻荒涼的村野,一般百姓也還是會費盡心思在有限的材料上變出無窮花樣。相反地,美國、荷蘭、英國、北歐和德國這幾個國家,都是日子過得不錯的地方,資本主義歷史上前後相繼的經濟強權。他們怎麼會窮到吃不起好東西的地步呢?

於是就要說到西方飲食史上一道著名的地理界分了:凡是信奉新教的地區(例如前述國家),在美食上幾乎都乏善可陳;凡是天主教勢力當道的地方(比如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能讓人在餐桌上看到天堂的國度。

原文刊在飲食男女

敬告D100,喬寶寶老婆有居港權

$
0
0

圖:喬寶寶facebook專頁

近日,一名姓肖的黑市居民獲發「行街紙」,引起網上議論之聲不絕。網絡媒體《D100》發表評論,質疑﹕「如果匿藏香港9年的無證大陸男童可獲發批居港權;那為何喬寶寶的印度籍妻子居港22年,卻不獲批居港權?」由於此說法有誤,遂撰此文以正視聽。

首先,這名黑市居民獲發的是「臨時身份證明書」,即俗稱「行街紙」,這並不等於他擁有正式的香港居留權,更不等於他已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這點絕對不能搞混。

其次,喬寶寶的老婆查實擁有香港居留權,而且是永久居留權,她早在1997年已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只要D100在發表評論做些基本資料搜查,便知道當時喬寶寶老婆不獲頒發特區護照,是因為她入籍中國籍的申請被入境處否決。

有一點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籍和香港永久居民是兩個概念,只要依足法律規定,外國人也可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而且有了香港永久居留權,並不等於自動獲得中國國籍。所謂「香港特區護照」,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其實是一本中國護照,所以申請者必須擁有中國籍,外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便沒權申請。

除了不能申請特區護照外,沒中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還喪失不少政治權利。根據《基本法》第44條,特首必須由「年滿四十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二十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沒中國籍便沒有特首參選資格﹔《基本法》第61條則規定,政府司、局級主員官員必須由「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十五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沒中國籍也不能當高官。

立法會的情況比較複雜,根據《基本法》第67條規定,沒中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也可擔任立法會議員,所佔比例不得超過立法會全體議員的百分之二十。話雖如此,香港卻在本地立法層面,限制了沒中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參選資格。根據《立法會條例》第37條,除第(3)款所指明的12個功能界別外,其他界別(包括直選議席)都不容許沒中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參選。當年荷裔區議員司馬文(Paulus Johannes Zimmerman)申請加入中國籍,應該跟《立法會條例》第37條不無關係。

至於喬寶寶老婆擁有永久居民身份後,為何沒同時獲得中國籍,這便跟96年人大常委頒佈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有關。根據該次解釋,華裔的香港永久居民在回歸後可自動獲得中國籍,即使你有外國國籍,只要你不主動申請放棄中國籍,你在香港其間仍被視作中國公民,這查實是一種變相默許雙重國籍的安排。然而,該次解釋卻沒同時給予非華裔港人中國國籍,他們必須根據《中國國籍法》第七條,向入境處另行申請。喬寶寶老婆既不是華裔,出生地又不在香港,自然需要另行申請入籍中國籍了。

問題是,為何他老婆申請加入中國籍會被否決呢﹖有文章推測是因為她沒有華人血統,但司馬文也非華裔,為何又獲批中國籍﹖據傳媒報導,喬寶寶一家早已對外宣稱舉家將會移居英國,如資料屬實,自然很難符合《中國國籍法》第七條「定居在中國」,即以中國(包括香港)作為永久居住地的申請要求。

總括而言,喬寶寶老婆一事跟肖姓小童性質完全不同,而且她查實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沒中國籍也不等於沒居港權。《D100》既自稱傳媒,不應犯如此低級的錯誤。至於該名肖姓小童,有網民為他創一個「三非」的詞語,這做法根本是多此一舉。他現在是逾期居留,便是黑市居民,黑市居民被捕後便應根據《入境條例》將其遣返。哪管他是中國籍也好,美國籍也好,黃種人也好白人也好,逾期居留便應依法遣返。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遣返黑市居民也不是甚麼惡法,根本沒有不執行的道理。

影評: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

$
0
0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Eljeer Hawkins 美國社會主義替代

“ …Somewhere in the dream we had an epiphany(…在夢中的某處我們有了頓悟。)
Now we right the wrongs in history(現在,我們改正歷史遺留下來的錯誤。)
No one can win the war individually(沒有一個人能以一己之力打勝這場仗。)
It takes the wisdom of the elders and young people’s energy…(我們需要的是長者的智慧和年輕人的能量…)”

《馬丁路德金 – 夢想之路》主題曲《Glory》的歌詞(Common與John Legend著)

今年是漫長的黑人解運運動的五十週年紀念,由Ava DuVernay執導的電影《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上映。由賽爾碼市至蒙哥馬利的遊行,到在愛德蒙配特司橋上的「血色星期日」,以至1965年在林登‧約翰遜總統下《投票權法》的通過,這部戲將眾多歷史事件戲劇化。

為什麼《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在今天顯得重要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與今天的全球鬥爭都十分切題,無論是中港的民主運動,還是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的工人和青年的反緊縮鬥爭,還是美國人群起反對警察制度暴力,拒絕全球資本主義。

這部電影的重心,是由馬丁路德金博士和黑人神職人員帶領的黑人民權運動,在總統約翰遜的統治下爭取投票權。這套電影巧妙點出黑人工人和青年們組織起來反抗的力量,對抗吉姆‧克勞法。這歧視法由1877年至1965年在美國南部實行種族隔離的法制,令黑人工人和青年被剝奪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公民權,被美國資本主義壓迫。

今日,我們在打著同樣的戰爭,守著工人,青年,和特別是有色人種的投票權,因代表著大企業的兩個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已在數個州(如德州)通過壓制投票的法律。近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選民法令的聯邦法規,例如第四及第五條文。在歷史上歧視選民和種族主義橫行的州(如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中,這些條文可以保衛工人投票權。

荷里活、歷史、公民權利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由億萬媒體富翁奧普拉和畢比特的Plan B production 公司製作,是一套一級的作品。由大衛‧奧伊羅(David Oyelowo)飾演馬丁路德金,湯‧韋堅遜(Tom Wilkinson)飾演林登‧約翰遜總統,提姆‧羅斯(Tim Roth)飾演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卡門‧艾喬格(Carmen Ejogo)飾演科麗塔‧史考特‧金。

電影以細膩視覺繪畫了幾件歷史事件,例如吉米‧傑克森被殺(譯按:一名非裔教會幹事,嘗試登記成為選民五次而不成功,在26歲時一場夜間和平抗議後,因為要保護雙親被警方槍殺),以及在愛德蒙配特司橋州上由政府支持的暴力。

電影將這場抗爭描繪成馬丁路德金和約翰遜總統的鬥爭,但很多歷史學家(包括研究總統的歷史學家)也質疑這種描敘,而認為在確保投票權的抗爭上,馬丁路德金和約翰遜總統比較像是「合伙人」,而非「敵人」。電影抬舉了馬丁路德金和約翰遜總統的地位,墮入典型的「偉人」歷史觀,但卻矮化女性(如科麗塔‧史考特‧金)在黑人解放運動中的角色。黛安納什、埃拉貝克(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聯合創始人)和斯托克利‧卡麥可(大學社運人士)甚至不被提及。連詹姆斯‧比維爾(由說唱家兼演員Common飾演)、馬丁路德金的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內的激進聲音)也只是輕輕帶過。實際上,在1950至60年代在美國爭取公民權利和黑人權利的鬥爭裡,混雜著不同的聲音和想法。制作人和導演的編排會誤導一整代年輕人。

看這部戲固然是好開始,但若要看清民權抗爭的全相,需要研究更多歷史,對因為國內外資本主義的為禍而激進化的新一代人。這部電影表明在資本主義,有需要建立群眾運動來確保物質上的勝利和民主改革。這些勝利的果實能成為跳板,進一步爭取更多,挑戰和取代剝削和壓迫性的制度。在新的制度下才能鞏固我們的成果,將人民置於利潤之上。今天正是迫切要為民主社會主義而鬥爭。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中描寫民權運動的歷史事件,啟發了全球多代的工人和青年去改變生活,終結屬於0.01%的獨裁制度。要真正紀念這歷史事件的話,就繼續抗爭直至得到勝利吧!

回應獨媒作者張靈——肖友懷悲劇:香港人也有面目可憎的一面

$
0
0

其實你真係好轉移視線,你既第一點綜援,今次呢單野睇返網上好多人都唔係執呢一個點黎鬧,只係以事論事,佢真係犯法,佢真係用人地身份黎香港住公屋,呢D都係不爭既事實,鬧一個做錯事既人有問題?正正因為係小朋友更要俾佢知自己錯咩,唔鬧大聲D佢都唔會聽到因為佢身邊既人都會話佢知佢做得O岩!!!小朋友係要教的,請不要做怪獸家長盲目支持小朋友。

第二點居港權就更好笑,呢個已經係不爭既事實就係唔係香港人非法居留同用假身份偷渡香港,點解要可憐佢俾大愛佢??你話不少香港人已未審先判和人身攻擊,還有各種陰謀論搶資源論,未審先判咩??即係佢自己話自己用假身份黎香港,過期居留係假的??佢係自首啊.....我地係就住佢自首既點黎批評佢不法既行為而已,點樣未審先判,至於人生攻擊??即係佛都會有火何況人??不過如果你要攻呢一點,我覺得你同鬧人講粗口要話俾老師知既人冇咩分別,不過肥算唔算人生攻擊有待商討,起碼我作為肥仔我唔覺有幾人生攻擊。至於搶資源論,即係佢住香港難道會唔用香港資源?唔係咁奇幻潮下嗎,單係對早九年佢已經住梗公屋,點唔係用香港資源??如果讀埋書就九年免費教育,又點唔係用香港資源?

重點係,你不能不承認,香港人口早已經爆炸吧,地少人多,香港人口密度爆炸早已經係世界聞名,香港人一向好有愛,但前提係唔傷害到自己為前提,而家香港既情況就好似一隻坐20人既救生船,海上面有第二十一個,你又會唔會俾佢上船??做人唔好咁虛偽得嗎??就算你真係聖人上身俾佢上,你即係傷害梗其他19條人命,你咁做又公平咩??當然我相信那19人會推你落船先。

愛,有先後次序的,請給我個理由不先愛水深火熱的香港人而去愛一個犯法的過期居留者??

如果你係咁大愛,件事係應該送佢返大陸,搵人照顧佢,俾教育同福利佢,你應該返中國爭取人人有書讀人人有福利,而唔係拎一D唔係你既野拎香港人既福利黎派俾人黎自我滿足做英雄或者拎政治利益,你幫左一個人,即係另一個人就會失去佢本身應有既野,不過係你地只睇到眼前既「可憐」而睇唔到更多沒浮上枱面的可憐而已。

可能我地鬧人時,真係面目可憎,不過帶住人皮面具扮好人自以為聖人既人,心靈上更可憎!!!

市場、階級、國家——抗日神劇背後的「意識形態」

$
0
0

市場、階級、國家——抗日神劇背後的「意識形態」
文/林島

最近,又一個「抗日神劇」橫空出世,再次引起網路熱議。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雷」倒眾人的地方不再是手撕鬼子式的武俠神功或耍帥裝酷的青春偶像,而是連二鬼子都看不下去的濃濃「春」意。劉翔老婆、褲襠、手榴彈、充滿挑逗色彩的臺詞和動作,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簡直把殘酷艱險的抗日戰爭演成了一個少兒不宜的愛情動作片。

該片熱播後,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已經從多個角度對「褲襠藏雷」的問題進行了全方面的分析、挖掘和解讀。廣大網友基於嚴謹、科學的態度,對於手榴彈的型號、大小、誕生年代等進行了嚴肅認真的考證,對於褲襠能否藏雷(是橫放還是豎放?褲襠能否承受手榴彈的重量?裝一顆手榴彈如何走路?)的問題進行了嚴密的科學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褲襠雖有容,手榴彈乃大」。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編劇和導演以後要進一步提高姿勢水準,除了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外,還需要學習網友這種對真理的無限熱忱和勤於動手的實踐精神。

作為中國革命史的重要一環,抗日戰爭一直是新中國影視藝術的核心題材之一。在前改革年代,抗日劇作為革命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一直承擔著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證明合法性的重要作用,留下了許多婦孺皆知的銀屏經典,如《地道戰》、《小兵張嘎》等。這種革命意識形態包含著雙重意蘊,一方面,它反映著在百年屈辱中艱難掙扎的中國人民對於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渴望,但與此同時,這種民族革命又包含著明確的階級指向——它的主體,是飽受三座大山壓迫的普通勞動者,而不是俠客、鄉紳或耍帥裝酷的青春偶像。

嚴肅的抗日劇蛻化成戲謔般的抗日神劇,是近十多年來文化體制逐步資本化、市場化的結果。1992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正式確立,市場力量開始席捲中國的傳媒系統。商業邏輯和資本邏輯變成了電視產業的主導邏輯,收視率成為衡量電視節目品質優劣的最重要指標。市場和資本的滲透必然會在傳媒領域滋生出一種娛樂化和非政治化的消費文化,而這種消費文化甚至會滲透進所謂的「主旋律」影片之中。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則處於一種尷尬的位置。一方面,國家是媒體市場化的主要推動力和主導力量,以收視率為中心的媒體文化正是「體制」一手塑造的。但是另一方面,試圖塑造一種符合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觀」的國家權力,又往往站在一種道德主義和文化精英主義的立場上,對收視率帶來的「低俗的大眾文化」採取一種抵制和壓制的態度。但是這種態度大大低估了商業邏輯在消費社會中的壓倒性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可以完全消解掉國家權力的作用。「抗日神劇」就是在這種「市場」與「國家」的博弈過程中,所造就出來的一種畸形產物。

為了加強對文化領域的管理和引導,廣電總局對於電視劇設置了很多限制性規範,政治風險是電視劇產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近些年來,一些收視率較高但是又不符合「核心價值觀」的題材相繼遭到了廣電總局的限制,如涉案劇、古裝戲、諜戰劇等熱播題材接連遭受播出限制或無法登陸電視臺黃金時段。而抗日劇作為一種符合國家意識形態、受到廣電總局鼓勵的題材,其管理則要寬鬆地多,有導演坦承「整個行業創作者把握不住風向的脈,現在只能往抗戰劇裡躲」。與此同時,進入新世紀之後,伴隨著中日兩國圍繞著歷史問題、釣魚島糾紛等問題上的衝突越來越多,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越來越高漲,這種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也是影視資本得以「消費」的「商機」。

一方面有廣電總局的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有廣闊的市場基礎和消費群體,風險小、收益大的抗日劇便成為很多民間影視資本青睞的對象。從2005年前後,抗日劇開始爆發性增長。除了由政府宣傳部門投資拍攝的一小部分電視劇外,大部分抗日劇是民間資本投資的。這意味著在廣電總局的政策性鼓勵下,民間資本也開始承接國家意識形態宣傳的職能。表面看起來,爆炸性增長的抗日劇可以進一步激發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增強了對現有體制的認同感和「愛國熱情」,因而是一件「資本」和「國家」雙贏的大好事情。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以市場、收視率為導向的資本利益和國家意識形態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隔閡和矛盾。主導電視劇拍攝的文化資本,為了保證收視率和足夠的市場利潤,就必須摻雜一些能夠吸引「大眾」眼球的消費元素,如武俠、偶像、穿越甚至色情等。這些元素的出現,又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消解了其題材本身的政治性。題材的嚴肅性與表現方式的娛樂性構成了強烈的反差,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娛樂效果,形成了全民對「抗日神劇」的消費狂潮。一場中國人民英勇反擊侵略者的光輝歷史,就變成了這樣一個資本主導下的消費鬧劇。「抗日神劇」雖然屢遭痛批,但是其收視率和市場利潤則屢創新高。《抗日奇俠》和《永不磨滅的番號》作為兩部經典的「抗日神劇」,其利潤率均高達200%—300%。在這場「市場」與「國家」的博弈中,表面上是「國家」壓制了「市場」,但實質上是「市場」消解了「國家」。

另外要思考的問題是,構成中共合法性基石的中國革命史,是一場交織著階級革命和民族革命雙重使命的漫長歷史。這段歷史包含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整整二十八年的時光。中共能夠取得革命勝利,主要原因在於通過徹底的土地革命動員起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打垮了封建制度在農村的根基。但是在當前的「紅色影視劇」中,對以民族革命為核心的抗日戰爭的宣傳成為了主軸,圍繞著土地問題所進行的階級革命則明顯受到了冷落。在今天的紅色影視劇中,我們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前改革年代所塑造出的作為剝削階級的地主形象(如黃世仁、南霸天等)。在抗日劇中出現的地主,多數都是毀家紓難、捐資抗日的愛國形象,而勞動者則以僕從或家奴的形象出現。這裡,已經沒有「剝削VS被剝削」的區別,取而代之的只有「愛國VS賣國」的分野。

也就是說,中共對其合法性的構建,已經不再基於「階級」,而是訴諸於「民族」或「國家」。「愛國/非愛國」已經取代「剝削/非剝削」作為判斷「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的首要標準。對歷史的重新構建歸根結底是要服務現實,聯想到今天的中國社會,我們很容易就能明白這種「國家意識形態」背後的奧秘(如果電視上天天播放著安源大罷工、省港大罷工的電視劇,你讓那些在黑煤窯裡冒著生命危險挖礦的工人作何感想,讓香港的碼頭工人作何感想?讓郭台銘、李嘉誠作何感想?地方政府還能不能愉快地招商引資了?)。

總而言之,在現代中國社會,「階級身份的合法性消失了,現代化訴求所需要的民族身份取而代之」。在資本主導下的「抗日神劇」消解了「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性,把一場中華民族的光輝抗戰史變成了一個非政治化的娛樂鬧劇。但與此同時,這種以民族身份為導向的「國家意識形態」,又何嘗不是在消解中國革命的「政治性」呢?

歡迎關注「破土工作者」Facebook專頁

沉默的騎行 被沉默的路權

$
0
0

上星期三,我參與及記錄了2015沉默的騎行,但一如以往,沒有甚麼媒體作出報道;而且當晚彌敦道兩旁的市民,根本不知道活動的意義,只知道大量單車佔用了路面。

沉默的騎行,是為了悼念意外身故的單車使用者,但香港不全面改善單車政策,單車意外根本無法避免。

Ride of Silence 2015 沉默的騎行

老問題之一:香港單車政策落後 保障大財團利益為先 

鼓勵單車代步,是大勢所趨。全世界各大先進城市,都有不同的單車政策。在台灣,台北市有完整的單車租賃服務,慢車道亦覆蓋全島,讓單車與電單車共用路面;在英國,交通燈前劃定了單車專用停車處,總算顧及了單車路權;在荷蘭和丹麥,單車道路規劃完善,市民都樂於使用單車。 但在香港,政府只將單車定位為休閒運動,不鼓勵,甚至阻止市民使用單車代步,原因是香港人口及車輛密度太高,不適合單車,但為何其他城市可以做到單車友善?但於我來看,政府是要保障營運公共交通的大財團而已。

由太子沿彌敦道踩到尖沙咀,短短數公里,可能只需二十分鐘,坐巴士可能更久。當然在鬧市踩單車並不容易,一來馬路沒有劃定慢車道,二來缺乏單車停泊設施,市民被逼光顧大財團。

老問題之二:單車使用者缺乏行動方向 

Ride of Silence 2015 沉默的騎行

爭取單車路權才是首要 另一問題在單車使用者一方,我們沒有明確的爭取目標,甚至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處境。香港的單車使用者非常守規矩,最明顯是,港鐵規定一定要拆前輪,我們都乖乖拆前輪,沒有質疑這項要求的理據;我們甚至認為如果不拆前輪,港鐵會有天取消攜帶單車進入車廂的權利,所以樂於指摘不守規矩的單車使用者。 我認為最重要是爭取單車路權,才可以根治問題。整個沉默的騎行,需要警方鐵馬開路及維持秩序,但單車本來就可合法使用道路,為甚麼要像其他遊行般,要警方開路? 當然,單車使用者也必須熟悉交通規則,遵守燈號,與其他駕駛者互相禮讓,大眾才會尊重單車路權。

題為編輯所擬。


致友懷

$
0
0

圖:蘋果日報

友懷弟弟:

弟弟的身世極為可憐,被偉大的親生父母親遺棄。更可悲的是,被可怕惡毒的婆婆沒有問過你的意願便擄走你。但最可怕,最令人發指的是,惡毒婆婆竟然將你由世界的中心、偉大的國家中捉你去一個如果沒有偉大的中央照顧,會完了的香港。那時你還小(看起來像十二歲的三歲小孩),你自己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但是你應該知道,就算沒有爸爸媽媽,你還有爺爺呀!你小時候總會聽過這個童謠:「爹親娘親,都不及爺爺親!」活活地將你跟爺爺分開,是多麼殘忍呀!

在充滿屈辱下生活了九年,幸好你的二十多年前的遺傳基因好,令你比全球七十億人中的同齡小孩高人一等。可惜跟據德國研究,缺乏踎厠的香港的厠所環境過於惡劣,弟弟強大的便利不能得以舒展,令你比全球七十億人中的同齡小孩闊人一等。就算你無憂鬱嘅眼神,唏噓嘅鬚根,神乎其技嘅刀法,同埋嗰杯Dry Martini,都徹底咁將你出賣咗。你猶如柒黑中嘅螢火蟲中光輝閃耀,縱使你平時會只去圖書館看看書,在回程時經過樓下店鋪。你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引人注目,更有人將你的英勇事蹟拍下來。

你對朋友的態度跟你的名字一樣,友愛關懷。打者愛也、關心朋友的媽媽。面對全部都是下等地方出身的同齡小孩,你紆專降貴親切的動作及問候,猶如慈母一般。但是你親民的行為他們是受不起的,因為他們只是下等的賤民,而你流的是爺爺的血!你看流爺爺的血的人多幸福,祖國那麼大,住什麼地方也行,什麼錢也不用;香港那麼小,住什麼地方也不行,房子都被流爺爺的血的人賣光了。所有奶粉、藥物、食物都被流爺爺的血的人買光了;賤民吃都是爺爺的孫剩下不要的東西。爺爺的孫動不動就可以六百人用二十萬環遊世界;賤民旅行只在亞洲地區,還有人教你為了儲錢而去少幾次日本,但省下來的錢半格磚的範圍也沒有。孫子們做在賤民的地方做壞事是沒有人理的,就好像當年租界內的外人一樣。看之前施叔叔放火燒死人,因為他是爺的孫不消一會就自由了。可是施叔叔不自愛,竟然不想做爺的孫。所以施叔叔現在不敢做壞事了。看近期有很多人將在地上有號碼的紙帶回家,慈母只會找賤民,你見過她們找孫子嗎?當你媽媽要打你的時候,爺爺站在中間時她還敢打嗎?噢,抱歉,你沒有媽媽的,但你現在還有爺爺,縱使他在遠方,他仍會守護你的。

你看看面前對落那個對你推推撞撞穿花褲的四眼仔,你可以想像他的過去同將來:天生不是爺爺的孫,他媽要去爭醫院床位生他。一出生要爭奶粉,過多兩年要爭幼稚園學位,再過三年爭小學,之後返學爭補習班,放假爭迪士尼、海洋公園,食飯爭一蘭,食餅爭珍妮,買鞋爭絕版,買衫爭聯乘,畢業爭搵工,返工爭升職,坐車爭坐位,毒男爭條女,結婚爭擺酒,搵錢爭上車,生仔爭起跑線,窮左爭綜緩,六四爭平反,七一爭公平,九二八爭普選,老左爭老人院,病左爭睇醫生,死左爭靈位。樣樣都要爭,而樣樣都爭少少咁。相反你一身貴氣,在家九年什麼都不用和人爭,圖書館的書、公屋、行街紙、學位,全部自己送上門。但回到爺爺的懷抱,你得到的會比你現在更多。你可否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像你一樣成為爺爺的孫,投向爺爺的懷抱,在立法會、公連會、行政會、無恥會,他們每天都大搖大擺著尾巴向爺爺獻媚。但你跟他們不同,爺爺不是鄺美雲,不會將一隻搖尾的畜生當做兒子的。

看了那麼久,你明白自己是屬於那兒了嗎?希望各下盡快回到爺爺的懷抱裏,會有很多慈母找把你擄走的可怕惡毒婆婆,而在旁邊那隻搖尾的畜生,應該會有一天爺爺會找上他的。那天應該是6月21日,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

註:我相信這賤人寫的文章你是看不明的,因為我用的是賤文。你貴為皇種,請用皇文吧。

N姐姐

手袋的另類選擇

$
0
0

同事中有一位太太級同事,每次假期總問我去哪裡旅行,聽到我要出門,總是說:「你個富婆,有錢喎。」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初到貴境,我只一笑置之,但久而久之,就覺得很煩!直到有一次,剛巧我心情欠佳,也就笑笑口的回了一句:「我機票加酒店的錢,加起來還買不起你的手袋!」自此之後,太太同事也許覺得沒趣,也就沒再說什麼。

太太同事有兩個L牌子的手袋,我工作這麼久,也沒買過這個品牌的任何物品,雖然我知道這個品牌的手袋很耐用,但我還是捨不得這樣的投資。我不反對別人存錢買名牌、買房子,但我覺得看電影和去日本比較重要,這是我的個人選擇。

買過最貴的手袋,是在美國旅行時在outlet買的C字品牌米白色皮製手袋,由於是淺色的,很擔心弄髒,使用時格外小心,也從不捨得放在地上。又由於是皮製,袋子本身有一定重量,背著總覺得百上加斤。是故這個寶貝手袋,現在只是大時大節才拿出來充撐一下場面。比起親友、同事中那些廣東道名牌,自是不能相題並論。

然而,手袋本身是為什麼而存在呢?有人說,名牌是身份像徵,但我們都看過盲目把名牌堆在身上的笑話,是否名牌就能突顯身份?有人說,名牌帶領潮流,但我們有多少收入可以投入名牌帶領的潮流?(當然這個選擇因人而異)。我同意名牌是有質量保證,但買與不買,仍是個人選擇。

唸書的時候,只是隨便在商場攤擋買個「潮流款式」的背包用來上學,但多是好看不好用。買運動品牌的,又覺得好用不好看。工作以後,還是隨便買容量夠大的就算了,布料、皮的也會買。

後來,報導指國內有屠殺狗隻用來製皮製品的工場。我開始不敢再隨便買「真皮」的手袋,因為家中有兩隻狗,光是想像就覺得恐怖。我明白這只是掩耳盗聆的方法,只要我一天不是素食者,我還是有份加害動物的。但至少,在皮革製品這回事上,我是盡量不用就是了。

回去台灣旅行的時候,特地到台南買了個人手製造帆布袋。其實在台南住的時候,是沒聽過這回事的,大概近年流行反樸歸真,許多「純手工」、「自家製」的産品才能大行其道。這類帆布袋,設計沒有很特別,但很實用。

近日知道了在公平貿易計劃中,由孟加拉、尼泊爾、中國農村婦女人手製造的手袋,有的款式是由織布開始,由當地婦女一針一線製造。而另一些款式,則是由收集回來的布料清洗車縫。在其他的場合(機構)還看過由大米、麵粉包裝袋縫製的袋子。

這些手工袋子沒有名牌包包的用料和款式,但每一個都是由婦女們用心製造,她們以她們的手藝去賺取收入,支持生活。由於每一個都是手造的關係,總會有少許差別,如拼布類物品更是獨一無二的。

在許多落後地區,婦女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在男權社會主導下,婦女仿佛只能嫁人生孩子。除了照顧家庭,婦女其實也可以擔當更多元化的角色,而這些産品也可以幫助他們增加家庭收入。

或許大的包包不合用,還有許多化粧袋、索繩袋等等,對於常常袋中有袋的女士們,總有一個合用。

有看過小妹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小妹不讚同送鮮花,買花也只買《白蘭花婆婆》的白蘭花。最近發現了手造手帕花,有單支,有一束,如果要送花,送這種手造手帕花,也來得有意義。至少手帕花可以存放很久,沒空間存放,可以當場(如畢業禮後)派給朋友,收到手帕花而不用手帕的朋友,大可以用來當花紙包裝禮物送給下一位朋友。至少,手帕花的用途,比鮮花更多。

我們的生活習慣了求方便,許多一次性消耗的用品,其實也在污染也球。我不能說我是個環保人士,因為我也有買外賣和樽裝飲品,或許有人覺得這種行為是假猩猩的虛偽,但我至少覺得,不種恩,也少積孽吧!

作者FB

2046炒散記

$
0
0

每次下班,他脫掉那些穿了足足十個鐘頭的制服,把口袋裹劃錯的點心紙掏出,換回穿去上班時的那件T恤,便除即步出噁心難嗅的廁格,正確來說他只是把恤衫換了做T恤,下身的黑西褲皮鞋上下班無異,這人也太貪方便了吧。

「喂,樾記,咪行住,新例聽日開始,遲一分鐘扣十雞野,扣多你三雞野睇你仲準唔準時死到返黎。」經理在門前喝住了樾記。

他姓孔,叫樾生,大家叫他樾記,因為他年紀較大,大家都對長輩以記尊稱。這好像是他第N份工,聽說他以前在某大學讀甚麼社會甚麼學,受過高等教育,又曾投考過公務員。但依我看,他的學位都不知怎騙回來的。

他下班後常到便利店買酒,我撞過他好幾次。便利買瓶啤酒都要三十塊錢,十多年前還是二十左右已經嫌貴,當時還在用印有獅子頭的港紙,怎料到統一貨幣後物價還一直升。物價貴了,但鹽照要吃,酒仍要喝。若在公司拿不到酒,也被迫要光顧便利店,每次他喝完酒,第二朝上班定會遲到。

「今次你足足遲左一個鐘,你今日既薪金會白做,你明白嗎?」經理用下巴對住他。 他點了點頭,轉身慢慢步向厠所,身驅像幾天沒吃飯似的,上身依舊是那件T恤,他真的很喜歡雨傘圖案嗎?

每天我們上班都在捱,幸得樾記進了來,大夥兒都少講了無聊的是非,因大家的焦點都集中在他身上。

「行快啲啦呀叔,見唔見到全世界都跑緊呀?見唔見到8號枱有野收?你收緊錢做野嫁,呀大學生?」師兄又對他破口大罵。

「...。」

樾記立即加快移動,柺著向枱去,他笨拙地走到轉角,手上的托盤便掉了在地上,立即捨起,跟手又掉了落單用的原珠筆。 「唉!」幾個師兄師姐異口同聲。 有一次,他走到吧枱前自言自語,過了片刻,我才發現他正跟我說話。

「原來做侍應都幾辛苦,成日卑弓屈膝,仲要裝作樂在其中。」

我假裝聽不到,心想做工就是這樣,你自己懶惰又整天抱怨,打甚麼工都不會受歡迎。

在餐廳的另一頭,他們在紛紛議論著兩個身材健碩的男仕,有的說他倆是明星,有的說他們十居其九是同性戀者,若被人查出這種性向,可就麻煩了。話未說畢,樾記又柺過去望了兩眼。

「無八成都有七成啦,應該真係Gay。怕比人話gay,先練到咁大隻。Reaction formation吖嘛。」樾記硬要加把口。

不出所料,他一開口後大家都抱懷疑的目光望著他,像是半信半疑。但望真一點,大家的目光更似是瞧不起他。只怪他一是不開口,但一開口便偏要吐出些無人明白的詞彙,確實很沒趣的。

有天來了位興樾記年紀相若的有錢客人,身穿骨挻的西裝,衫袖長短恰好,應該都是找人度身訂造的。但我想這些套裝拼上樾記身上也會變會不起眼的布料,終竟都是看人的氣魄。

這個有錢大叔喜歡和年輕人聊天,他和另一位同我同年的夥記聊的興高采原的。他又愛說些甚麼理論和陳年故事,甚麼金鐘,夏甚麼道,這些地方名倒是在歴史書上看過,好像在人民鐘樓的附近。但奇怪是樾記看到他便隨嘰哩咕嚕地吐出幾句咒罵的說話,我也感覺勢色不對了,我可從未聽過他口中流出半句髒話。 轉眼間,他突發一手丟低托盤,砰哩啪嗱的落在地上,氣沖沖的步向那位有錢大叔。

「你個仆街,點解偏要比我見到你!你有咩資格講金鐘?!你扯啦!」聲音大得有點像在遊行叫囂。

他話口未完便拿起了枱上那杯水,大口大口地灌進口中,然後一大口噴在大叔面上。整間餐廳都像凝固了,大家都望著這枱。 「你扯呀!!」樾記用指頭對著他的前額。

經理這下子也嚇壞了,連忙衝上去拉開樾基,和向大叔道歉。大叔卻說:「無事無事,呢度三百蚊,唔洗找。」起身便走了。經理當場打了個凸,應該是以為他會向上級投訴。

大叔走了,樾記卻口不停。 「話你聽呀,我地係奴隸,無曬靈魂,無曬抗爭既諗頭。做奴隸都咁勤力,真係服左你地。」他又再亂說一通。「想當年我後生個陣同個個呀叔,去金鐘參......」句子還沒未說完就聽到另一把聲音。

「你老母你就奴隸呀,我係你呀頭,你再掛住鳩up,我就要你去洗厠所做奴隸!金鐘金鐘,都唔知邊差到黎!」經理大聲打斷了他。

過了好一段時間,樾記不再上班了,好像說是甚麼風濕痛,但大家都認為他吃不了苦而辭退的。後來也得知之前那位大叔是位高級官員,來頭不少,幾個月後大叔也來了一次說要找樾記,我想了一會才想起他,但我答大叔找不著他的聯絡方法了,我怕他是尋仇,現在官員迫害百姓的事多的是,這下子還真幫了樾記一把了。我整天想著想著,始終想不著想當日樾記大鬧的原因,也沒人想過問吧。

港孩與野豬——命運共同體

$
0
0

圖:明報

早前,一頭小野豬闖進港島東一個商場的兒童服裝店,店員離開鎖門,小野豬被困不得逃生,只好爬上天花又跌落地面。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鬧劇一場;身在現場的圍起來看看熱鬧,看報紙的更是笑談一則。但我覺得,再也沒有比這個場面,更能反射出香港地某個事實——那就是,身光頸靚的港孩,與周身毛的小野豬,其實是命運共同體。

尤其是我「讀」到明報頭版的那張照片——小野豬在透明櫥窗前,眼神驚惶不定;他身後是一個僵硬的、無面目的兒童時裝膠公仔。用「讀」字而不用「看」字,是因為這張照片更勝千言萬語;那一刻,我覺得幾許港孩的心聲,已藉著小野豬的眼神拆射出來;而小野豬的橫衝直撞,正代表了港孩們最原始最單純的希望。

作為一個母親,或許我是想多了;又或許我看到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如今港孩都是金叵羅,事件中,小野豬闖進的那家服裝店,應該是中產家庭的消費地;更別說各式各樣的補習班、遊學團、興趣組;出入菲傭陪伴甚至汽車接送,除父母工人外,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可能是保姆團成員。野豬呢,在山頭郊野生活,一家大細翻泥挖土,若沒有人騷擾倒也可以在山坡上午小睡一會,或到公園水池浸浸浴驅驅暑;若被舉報便要面對漁護署麻醉槍甚至狩獵隊獵槍的威脅,隨時骨肉分離。但其實,我想問,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情況下,野豬的「生活質素」,真的比港孩差嗎﹖

教育,其實就是一個把人性中的「動物性」去除的過程。人和動物都崇尚自由,然而人類教育講求規範;在群居的人類社會中,適當的規範能避免互相侵犯,本無可厚非,但港式教育給孩子的,不是「避免互相侵犯的規範」,而是「把他人拋在身後的成功」。「贏在起跑線」背後的心態,就是把同輩視作假想敵。孩子沒有同學、沒有玩伴,只有競爭對手。這樣的港孩,沒有自由,無法自主,就算身穿名牌服飾,難道真的會比小野豬開心嗎﹖

同樣地,野豬需要的,不是狩獵隊,不是被形容為野蠻兇惡,甚至不是愛護動物人士的同情與憐憫。野豬需要的,是本來就屬於他們的山頭野嶺。把動物覓食的本能、逃走的本能、享受陽光與涼水的本能,看成奇異事件,看成危機,看成新聞,那不是動物的問題,而是城市人的悲哀;因為,我們早已在「文明化」的教育過程中,失去了這些意識。

我總覺得,一個城市怎樣對待動物,就怎樣對待兒童——因為這都涉及「成年人如何看待弱勢者的主體性」這一個觀點。動物只能是寵物嗎?兒童只能在操控在成年人手中?他們和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希望……只是,城市中的大人啊,你們願意聆聽、尊重嗎?

佩雷斯不如你自己教番皇馬啦!

$
0
0

得罪講句,連安察洛堤呢啲咁識擦老細鞋嘅教練都搞唔掂佩雷斯,就知道問題核心唔係皇馬班球員,而係個主席。

佩雷斯無耐性又麻煩人所皆知,呢10幾年黎有邊個教練係教得長?難得肥安唔介意under係呢條濕鳩之餘,仲要對老闆千依百順。老闆一句話:「我要買巨星!」安帥絕對唔會say no,仲會拍曬心口同老闆:「得,只要老闆鍾意就得啦!」「喂,人患喎?岩唔岩排陣架?」安帥:「得喇,唔洗同我擔心,排陣嘅野我自然會諗掂佢,總之佩雷斯想買邊個,想點出,我幫你出撚曬佢,老細想點我就點,絕對唔會丟老闆臉!」

而安帥最值錢地方係佢識得係最適當時候出黎幫老細擋刀擋槍。當日全世界都屌緊佩雷斯賣走奧斯爾時,作為打工仔嘅安帥即刻出黎幫老闆護航,仲開曬記招同記者講:「奧斯爾係我趕走嘅!」成隻死貓食到正,只係打工仔嘅你敢唔敢?但安帥話佢敢!你可能話佢識擦鞋,無錯,佢絕對係個擦鞋仔,但擦鞋同時仲做到野俾老闆睇,交到成績出黎,第1年上任即刻幫你拎第10座歐聯冠軍,同年亦拎埋西班牙國王盃,歐洲超級盃同世界冠軍球會盃,擦得合理之餘亦無甚壞處,醒目也。

好聽啲,佩雷斯係高要求;難聽啲,係麻煩又濕鳩。

不過啊,食得鹹魚抵得喝,一但交唔出咩成績,任你以前立下過多少功臣同功勞,佩雷斯都一樣會叮走你。無聯賽冠軍?叮!無歐聯?叮!四大皆空?叮叮叮叮叮!或者當日安帥知道自己歐聯出局後,自己嘅職位已經凍過水,這刻誰還記得安帥係2014年帶領皇馬係各項賽事取得22連勝佳績?而由高峰跌到谷底,講緊嘅只係半年嘅事....

皇馬俾人嘅感覺係祟尚勝利,追求大牌球星,基本上每一隊波都係有呢樣宗旨,但對於皇馬,呢份勝利係絕對唔容許落係對方身上,任何事都要贏,要做長勝將軍,但足球嘅野,點可以次次都係你贏呢?但佩雷斯就話:「我買咗世界上咁好既球員都贏唔到?我唔信!你教唔好就係你問題,你走!」輸波好聽啲嘅就係丟球會臉,難聽啲講就係輸唔起。而佩雷斯眼中,無咩人係非賣品,一個人有絕對權力就會放肆,錢?我大把,無你,我無野架,自然有人仆住過黎坐呢個位。記住,你係打我份工架渣!所以,皇馬炒教練已經唔係咩新鮮事,但球迷同樣會覺得驚訝,驚訝在點解要咁快炒教練?

一個教練,除咗領軍,仲要用佢嘅腕力去鎮壓隊內一些黨派,達致上下一心;而教練最重要嘅係同球員有交流,知道球員點諗,而球員亦知道球練想點踢,呢啲就係默契。經常換新帥換新兵,岩岩好建立到默契,又突然被瓦解,循環不斷。贏波,唔止係靠球技架佩雷斯。而問心,皇馬俾到球迷有「上下一心」嘅感覺係幾時呢?

佩雷斯不斷追求美好嘅將來,但從來唔識長遠去諗,只知道有錢就可以有美好將來。但將來,係一段長時間,唔係可以用短時間去建立,佩雷斯一日都保持佢嘅無耐性嘅處事方法,一日都唔會有美好將來。而我覺得其實皇馬而家最需要唔係搵邊個做教練,直情由佩雷斯自己教番皇馬喇!但佩雷斯會擺出老細款答你:「你都on9嘅,錢我大把,洗撚我做啊?」而當記者會上記者問佩雷斯:「安察洛堤缺少咗啲咩,佢做錯咗咩?」佩雷斯回答:「我不知道。皇馬主帥這個位置,要求非常高。」你就知道,呢個位,除咗佩雷斯,應該就無咩人可以坐到。

我從來唔討厭皇馬,我討厭嘅只係背後話事個個佩雷斯。

足球說故事 Facebook Page

全民參與 全民表態 拒絕假普選 否決政改方案

$
0
0

全民參與 全民表態
拒絕假普選 否決政改方案
「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成立記招

政改表決在即,建制派已大舉開動宣傳機器和動員力,官員落區「公關騷」、周融收集「聯署」製造支持「袋住先」的民意。此時此刻,民主派必須集結力量和資源,提供平台讓香港人以行動表態,堅拒反對「袋住先」,不由政府和建制派操控民意,打破只有「袋住先」的局面,民間需要一個支持議會否決政改方案的全民運動。

官員落區只是「堅離地式」的「公關騷」,目的只是製造傳媒效果,製造「袋住先」的報導而非聆聽、了解市民意見。因此,我們將於6月7日發起「真落區」,分7隊走遍香港九龍新界。「真落區」就是要拆穿政府和建制派的虛偽,打破建制派壟斷社區宣傳的局面,透過公民社會的力量親身走遍香港各個社區,走向群眾解釋政改方案,並以此散落社區的方式作為「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的開端,沿途宣傳六月中旬的遊行及「滾動式」集會,激活拒絕假普選的聲音。

一日未表決,民間一日都要以行動表態,要求議會否決假普選。我們認為,表決前夕,民間需要集結否決假普選的力量,以「拒絕假普選 否決政改方案」為號的行動表達社會聲音。由於方案尚未表決,香港前途未卜,民間不要掉以輕心,嚴正向立法會及政府表達否決方案的堅定立場,我們希望香港人在最後階段持續表態,並預留時間(如請假)在港一同參與,誓送假普選「一程」!「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決定於政改表決前的星期日至政改表決當日,發起「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大遊行及滾動集會,連續數日持續地於立法會外舉行集會,以民意包圍立法會!

表決前夕,謠言不斷,民主陣營必須「企硬」迎戰,給予香港人信心。「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志在凝聚民間力量,連結各公民團體及政黨,合力反對假普選,以行動明志,不畏建制的挑戰和抹黑!

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
2015年5月25日

發起團體:
Um dot dot dot、工黨、公民黨、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民主黨、民間人權陣線、社會民主連線、拾念、學民思潮、保衛香港自由聯盟、港民領域、傘下爸媽、撐傘落區運動、職工盟

參與團體:
公義聯盟、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2047香港監察、我們是未來

食環外判清潔工工潮快訊:僱傭條例真係能夠保障工人?

$
0
0

﹙2015.5.26﹚

連日來在各大小垃圾站與工友「傾偈」,公司終於有反應了,公司在站頭貼了通告,指「工友的離職安排,公司會按僱傭條例處理」;而站頭科文終於向探訪義工發火,試圖趕走義工唔准和工友傾偈;有工友說公司都講話肯賠償啦,唔使你工會啦!也有人話,間公司有得傾架,工會要唔要搵公司傾下?

一開始工會收到的質疑:
公司都未離場,都未証實一定唔賠償工友,點解唔等出粮先去追,上勞工處咪得囉!你個工會攪攪震!

然而,根據《僱傭條例》, 公司續唔到外判合約要離場,工人因此失去工作,是否公司理應承擔責任支付遣散費?不過僱傭條例並不是為了保障工人,是要保障勞資「雙方」的。但香港沒有集體談判權、合約並非雙方共同制定,而工作崗位調配安排,工人無權談判協議,基本勞資關係根本不對等,披著保障雙方的勞工法例,諷刺地要工人承擔公司不能續約的後果!

勞工法例既不會保障處於不平等關係的工人,更無視勞動價值,例如,同樣工作8年,因公司約滿離場而被解僱可得遣散費,但如自己辭職,那就不符遣散資格。雖然工人如被迫或被誘簽署文件,可以申訴,但追討的過程可謂亳不容易。

所以,今日我們全力協助工友保衛權益,接續就要根本地改革勞工法例和不對等勞資關係。


少年人呀……

$
0
0

原圖見

到學校演說成為了我恆常工作最重要的部份。上星期我卻做了一次很不尋常的演說。

我被邀到兒童/青少年院(即是俗稱的男女童院)做了兩場講座,聽眾雖然不像一般學校的一千幾百人,但這幾十個少年人卻教我第一次感到緊張。 我膊頭彷佛壓著很重的重量,覺得我和同行的動物都任重道遠,如果我所說的動物故事可以讓他們有所領悟,那會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 從來都喜歡即興自由講的我,今次竟然早兩天已開始準備。並叮囑自己要放低所有既定觀念。

那天我踏入禮堂,他們在打藍球,知道講者來了就很有秩序的搬椅子慢慢坐下。 過程中看不到他們臉上有一絲不屑,也聽不到一句粗口。開講了,我介紹一些動物出場,女生們抑制著興奮,展露了天真的笑容,男的竟然還有一點點害羞。

我開始說我的故事,說動物的經歷。講題是「我們都可以好好活下去」。 45分鐘內,沒有人打瞌睡,有問有答,我不敢說他們都聽得出神,但當我說到動物的苦難時,我感受到彼此都有一刻的顫動。 那一刻我不禁難過起來,我眼前這些美好的少年人啊,你們是如何被關在這裡的。

演講完了,有一位13歲的女生跟我說,將來想當一個獸醫。我想也不想的給了她我的私人手機號碼:「將來無論有什麼困難,一定要找我,我一定幫。你讀完獸醫,我第一個請你。」她一臉都紅了,既開心又怕醜的垂下了頭。

我駕車離開兒童院,他們的臉容一張又一張的出現。那位皮膚極黝黑一次過搬起幾張椅子的高大少男,那位摸著「幸子」臉上蒼疤摸得入神的四眼小妹妹,那位坐在最前排我一邊說他一臉笑的快樂男孩,那個好像不知世途險惡的傻蛋問我為什麼有人會虐待動物……當然,我會一直記著那個決志要做獸醫的美少女…想著想著,眼都濕了。

我不知道他們的背景,只知都是十三、四歲的芳華正茂,犯的卻都是刑事。 我也知道他們是善良的,可愛的,喜歡動物的,都是值得我們愛惜的。 只是,當一天他們離開這裡,深呼吸一口大氣,準備好重新出發時,我們的社會又準備好了嗎?

車上的收音機不停的loop著:「把握機遇,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 到2017,他們應該已重新投入社會了。可能都已經聽慣了大人的謊話,又或者已經不懂分辨是非了,知道原來貪污的不一定有罪,警察打人未必一定要受處分,沒有選擇都可以叫真普選,民望再低都有可能連任做特首,可以看的可能依然只有CCTVB,香港再沒有白海豚了,可能連黃牛都死光了……

我幻想,我奢望……十多年後的一天,前來我NPV診所應徵做獸醫的一位少女,原來是她……

別被老闆買下男朋友﹕看《東京未婚妻》

$
0
0

愛情電影不二法門﹕靚人、靚景、夢幻、現實中難尋的浪漫……這些情節都可在明天(28/5)上映的《東京未婚妻》中找到。我們需要愛情,偏偏愛情只佔每天24小時的一小份,因此電影把愛情濃縮,除了談情,就是說愛。男主角是富二代,「工作」就是學法文、研習廚藝,並用法文和廚藝去媾鬼妹。而女主角也輕輕鬆鬆坐坐咖啡店,跟男主角周遊嬉戲便一天。香港人看著日、比異國戀,畫面賞心悅目,平凡人一邊羨慕,一邊享受漆黑中的光影所帶來的浪漫快感,這種電影最適合情侶。

情侶喜歡愛情片,除因為觀眾可在螢幕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主要是大部份劇情我們只能渴望,身邊那位總給不了自己如斯快感。你我工作忙得要命,就如後期女主角有了正職,身心俱疲,約會時竟累得睡著了﹗一天24小時永不夠用,香港人習慣工作先行,因這屬「正經事」,搵食嘛。就如心理學大師佛洛姆所言,人們花很多時間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就是捨不得分多一點空閒去學習談情,好好戀愛。

下班了,我們只想簡簡單單逛街吃飯看戲,懶得經營愛情,因為累。

下班了,我們仍記掛著公事,又或不停向另一半訴說老闆有多人渣、顧客都是賤人。負能量爆燈,因為累。

下班了,我們仍未下班,犯賤使然繼續工作。又或倒頭便睡,養足精神明天準時上班被奴役。工作一生做不完,因此花一生時間去工作。拖也不拍了,因為累。

生活逼人,我們逼死愛情。

若你我渴望得到《東京未婚妻》般的浪漫一章,我們理應珍惜機會,把每一次牽手製作成「精選電影」,拒絕爛片。吃飯多挑特色餐廳、談談工作以外不同話題、佳節想想特別活動,最少在約會時專心一點,放下憂慮。老闆份糧買不下你的另一半,打份工啫,已出賣了身體,還要押下靈魂跟愛情?

我的首本愛情散文集《戀愛不是請客食飯》將於6月面世啦﹗﹗﹗

愛情絕非「請客食飯」這麼簡單,反如佛洛姆所說,需要學習跟實踐,感性之餘還需理性。《戀愛不是請客食飯》是學習愛情的小小說明書,增修了我在she.com的專欄文章,並加入其他內容,務求更全面地跟女孩子研究愛情。我現在大膽地邀請靚女們,和我透過小書「談一場戀愛」,轟轟烈烈﹗請各位支持,Thanks a lot!!!

「自由寫作人 胡世君」 https://www.facebook.com/WriterKenneth

你們會是哪個屈穎妍?

$
0
0

攝:Sam Lee

看見一把年紀滿頭白髮的周融先生,身水身汗一臉嚴肅,雙手舉着由法中兩文寫成「Je suis屈穎妍」標語,不知何解,總覺得有點滑稽。他們心目中的「我是屈穎妍」,究竟是哪個屈穎妍?是向被捕智障人士再踩一腳被家長指摘在傷口上灑鹽的屈穎妍,還是聲稱被「黃色暴力」恐嚇滅門的屈穎妍?周融先生和屈穎妍小姐有越來越多的共通之處,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無論警察做甚麼,都不分青紅皂白,盲目撐警。

令我大惑不解的是,身為香港特區警察(Jing Cha)鐵粉的屈穎妍,竟然發出公開信,批評社會有新的惡勢力,質疑「為甚麼政府、警方仍然按兵不動,仍然袖手旁觀」。

香港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在前處長曾偉雄的領導下,罪案率跌至新低,制度滴水不漏,不會像美國那類民主國家,動輒要坐四、五十年冤獄,值得慶幸的是,被錯誤拘捕的智障人士,頂多拘留72小時。

正如對中央一樣,不要問,只要信,我們應該百分百信任警方,警方仍然「按兵不動」,總有他們解釋得通的理由。正如「光明磊落,暗角打鑊」的七警事件,發生早已超過半年,七警據稱已停職被捕,但至今還未被起訴,突然又說要尋求政府以外的法律意見,不知會否拖夠七年。從一般市民的常識來說,此案的程序顯然違反常理,是否算按兵不動,就要請教屈小姐了。還有新聞記者被撐警群眾當街毆打,影像圖片證據確鑿,警方竟然容許被捕疑犯戴着浴帽口罩,遮掩面容認人,最後更宣佈證據不足,案件終結。這豈止按兵不動,簡直是鳴金收兵,向施暴者舉手投降。

你們是否也應該體諒警方對屈小姐的案件為何會「按兵不動」,警察精英們可能有他們的苦衷。政改表決在即,第二波衝擊行動,在外國勢力的策劃和唆使下蠢蠢欲動。為大局着想,請你們忍辱負重,動輒搞遊行發聲明,只會為警察添煩添亂。

匿名恐嚇難以破案

我對任何暴力,包括語言和肢體暴力,從來都不遺餘力的譴責聲討,我也是暴力受害者。十多年電台烽煙生涯,惹來不少攻擊,左報鋪天蓋地的文革式大批判,逾年不絕,當中的暴力語言,令人咋舌。還經常收到喊打喊殺的來信,批評的、警告的、恐嚇的,描述家庭狀況的,勸喻「出入平安」的,林林總總,應有盡有。出現真正令我感到恐懼不安的內容,我當機立斷,馬上報警求助,警方朝刑事恐嚇的方向調查。匿名恐嚇罪當然難以破案,最後不了了之,也在意料之內。我沒有大鑼大鼓公佈詳情,也沒有埋怨警方按兵不動,查案不力,反而體諒警察的工作,這類案件真的很難查。

警方向媒體披露,已接獲一名女子報案,懷疑網上有針對她的恐嚇訊息,案件暫列刑事恐嚇,由荃灣警區刑事部跟進。若然警方公佈屬實,沒有欺瞞事主,沒有隱瞞真相,那麼,對警方「按兵不動,袖手旁觀」的指摘顯然是錯了,錯怪好人,屈小姐是否也應說聲抱歉,刑偵人員可能廢寢忘餐觀看幾百小時CCTV錄影帶,工作量之大,真係唔講得笑。恐嚇撐警專欄作家,警方應速查速捕,法庭應速審速判,屈小姐不會以為應該有這種特權優待吧!

話分兩頭,屈穎妍小姐〈從此,不做不錯〉的盲撐警鴻文,本來是非黑白相當清楚,給網民激烈批評,支持屈小姐的藍絲都只能細細聲。直至「五口滅門,雞犬不留」、「為女兒送上祝福」的恐嚇在網上貼出後,焦點馬上轉移,在智障人士傷口灑鹽的加害者,搖身一變,成為刑事恐嚇的受害者。這類不經大腦,只懂在鍵盤上口沫橫飛的「勇武戰士」們,應如何界定你們?

2014年逾萬人赴澳工作假期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勞工及福利局及今日回覆立法會議員蔣麗芸的查詢,公佈了持工作假期簽證到各地的數字,去年度共有10,511人前往澳洲,比2013年的12,625為低,去年新增的英國則有1,054人成功申請。

香港政府目前與十個國家(包括澳洲)的政府就工作假期計劃簽訂了雙邊協議,包括新西蘭、澳洲、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法國、英國及奧地利,其中澳洲並無名額限制,其餘國家由100至1000人不等。其中奧地利是今年3月2日才生效,每年各提供100個名額。

螢幕快照 2015-05-27 下午1.25.13

澳洲廣播公司(ABC)新聞時事節目《四角方圓》(Four Corners)早前報導,不少持工作假期簽證到澳洲工作的青年被嚴重剝削,部份工時長達22小時,又曾被僱主性騷擾。勞福局回覆蔣麗芸指,當局並無備存持工作假期簽證到外地的青年求助個案,至於當局有否任何措施跟進或防範青年人的安全受威脅,局方只表示「已提醒參加者在外地時需要提高安全意識」,並須「作好準備」,如遇事故除通知當地部門外,亦可與駐當地的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聯絡,或致電香港入境事務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小組)二十四小時求助熱線(852)1868。

前赴澳洲工作假期的人數由高峰回落,由2009年的3,252人,增至2013年的逾12,000人。目前與香港簽訂「工作假期計劃」的國家有十個,全部均須出示由18,825元至37,500元(2014年數字,港元)的經濟證明,除澳洲外,其他地區均須購買醫療保險。(詳見2014年立法會文件,部份資料或已更新,見勞工處網頁。)

今年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加強推廣香港╱外地「工作假期計劃」,並期望和更多地方簽訂協議,「讓更多青年踏出香港,放眼世界。

圖自維基百科,以 CC-BY-SA-3.0-migrated分享,原圖

香港人的童書

$
0
0

近日某書局大減價,身為家長的你,有沒有趁機會逛逛書店,為家中孩子添置書本? 如果細心看看大型書局的兒童天地,或是家中孩子的書櫃,你會發現原來香港的小朋友很可憐,大部分的所謂「童書」,事實上是英文練習、數學練習、故事書(以學習英文生字為前提),甚至是通識天文地理科學世界歷史。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小時候看過王司馬的《牛仔》、《老夫子》,《小蘋果》,或近代一點的《麥嘜四格漫畫》...

香港本地兒童書選擇不多,而很少人會留意到這個問題。 巿面上購得到的童書、繪本,多數是來自日本、台灣或外國翻譯。 其實當我們成人在說: 「自己香港自己救」的同時,有沒有想到香港的小朋友,也是希望讀到香港地道的童書、繪本呢?

筆者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他是一個香港親子讀書會「綠腳丫」的負責人「長頸鹿」。 他們最近出版了一本以「香港遊」為主題的兒童繪本。 難得筆者與長頸鹿先生來一次對話,了解更多這本本土兒童繪本:

* * * * * * * * * * * * *
(長頸鹿: 綠腳丫親子讀書會發言人 以心: 筆者)

以心: 我知道綠腳丫是由一班家長義工發起,鼓勵親子閲讀,例如童書入社區的組織。 請問你們為何推出繪本? 這本《香港遊》有什麼特色? 綠腳丫為何會去出版繪本?

長頸鹿: 沒有本土兒童文學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繪本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東西,沒有本土故事繪本的童年也不是完整的童年。

我們以出版本土故事繪本為目標,但是這個目標並非一時半刻可以做到。我們相信有巿場,家長們也會支持。香港不缺巿場,只缺好的作者,繪者,編輯和出版人。

孩子一日一日長大,童年不留人。籍著和台灣的聯合出版來學習,怎做繪本的編輯和出版發行的工作。也透過聯合出版,把成本外的100%盈利投入做本土繪本創作人的培訓,培養作者和繪者。

最重要是把香港故事流傳下去,給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一代代流傳下去。

《香港遊》是香港故事,但是創作者是台灣繪本作家孫心瑜,善長城市漫遊繪本。她的《北京遊》就獲得義大利Bologna Ragazzi Award,為臺灣第一位獲選該繪本界大獎的非文學類特別獎的繪本作家。

《香港遊》雙封面設計的無字圖畫書,以多元的角度觀看香港文化,是一場人與城市的邂逅,來自中國的小女孩和來自英國的小男孩,各自走訪了香港各地,透過他們的眼睛訴說香港不同的面貌。無字繪本的魅力,在於給讀者的想像空間,與你分享我看到的不同故事。無論你是遊客、或未曾來過香港或土生土長香港人,當你拿起這本書,在不同的時空或不同的心情,只要細閱,肯定會找到屬於你的發現,有的將使你模糊的記憶變得清晰,有的可能再次強化,找到絲絲安慰與共鳴,發掘屬於你的香港印象。

以心: 你們認為香港親子閲讀普及嗎? 香港父母工作忙碌,你們有沒有有效方法推介給父母鼓勵孩子多閱讀? 或有趣的親子閱讀經驗分享?

長頸鹿: 不普及,一是家長自身不愛閱讀。但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可惜是在選書上很狹窄,仍著重於品德教育,這是多年來推動親子閱讀的朋友以故事媽媽出身居多,閱讀還是不忘教養。其實繪本世界好廣闊,如近年開始受到關注的綠繪本,多元文化繪本,公民故事繪本等。

沒有孩子不愛閱讀,只是未找到喜歡的圖書,所以選書好重要。只要選對書,小朋友都愛和爸媽一起共讀。最大的挑戰不在怎令孩子喜歡閱讀,而是怎樣幫助孩子從聽爸媽講故事,過渡自行閱讀,這時才是真正的愛上閱讀。

綠腳丫推行的閱讀是廣義的閱讀,她是在親子閱讀外,豐富孩子閱讀經驗,令閱讀更立體,在活動,孩子不僅閱讀圖書,還會閱讀人的故事及土地的故事。

以心: 綠腳丫會推出更多不懂類型童書嗎? 有沒有其他活動計劃?

長頸鹿: 綠腳丫最希望的是可以推動本土故事繪本的創作與出版,這個城巿近十年,變化太大了,每一日都有事物「給消失」,我們不好好記錄承傳,香港的文化就會「給消失」。 因此,綠腳丫推出「繪本.香港.印象」計劃,聚集有興趣創作本土故事繪本的朋友一起協力。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76666739252533/

以心: 另外,我知道你們一直推廣 「童書入社區」,這活動現時約有多少參與點? 一般市民如果想支持你們的工作有什麼途徑?

長頸鹿: 約70個點,目標在今年可以童書點可以有100個。 大家可以購買10本繪本,交我們放置到社區小店,這樣就可以成立多一個童書點。另外,也可以應徵擔任童書點義工,協助管理童書點。

* * * * * * * * * * * * *

後記:

鳴謝長頸鹿的解說。 老實說,筆者在訪問前只知道《香港遊》這本繪本和「童書入社區」這個活動,從來沒有想過綠腳丫的活動是如此多元化和有使命感。 如果你是家長、教育工作者,或只是關心香港下一代的朋友,筆者強烈建議你到以下「綠腳丫」的網頁,看看一班有心人正在為下一代的快樂童年所作的付出:

綠腳丫親子讀書會
網頁:
http://www.hapischool.net/readingclub/abou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ischool

《香港遊》繪本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tourofhongkong

「童書入社區」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cturebookcorner/

「繪本.香港.印象」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76666739252533/

Viewing all 399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