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399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陳雲辯證法(想像最實際之四.完)

$
0
0

雖然就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時常弄不明白陳雲論述的真義,只見他一時熱血沸騰地倡言某套主張,一時又說那都只不過是鼓動民粹的策略。可在他自己看來,他倒是有一套非常嚴謹,邏輯一致的政治理論。在《香港城邦論二──光復本土》的序言裏,他說:「我的政治理論的用心,出自儒家誠明之論。政治理論首先要邏輯維持一致,要誠實,不要欺騙,此謂之誠。其次,要繼承文化傳統的理性,此謂之明。這就是《中庸》的誠明之道,自誠而明」。

那麼,他那一致而又誠實的理論到底有些什麼內容呢?簡要言之,就是「漢賊不兩立,王道不偏安」。其中,「漢賊不兩立」既是描述事實與來自這個描述的行事規範,也是一個短中期的策略。所謂「事實」,指的是繼承了華夏正統的香港,和已經不再是華夏的那個現代中國,乃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和社群。所謂「規範」,就是這兩個區域應該嚴守分際,尤其香港,必以「城邦建國」的手段維持住本土生命,方能自保自立。如此描述,如此規範,便是不少人津津樂道的「城邦論」基礎。不過,再往下一層推演,這套很容易讓人誤會是要港獨的理論,就變成了一道台階,其真實目標乃一個港人不偏安於一隅,行王道於天下的「帝國」(或者『華夏天下』)。於陳雲眼中,城邦建國也好,北向殖民也好,這全都是「順勢而行」,現實得不得了。於是他又免不了一貫風格,自吹自擂地問:「我的政治理論的威力在這裏,大家看到了吧?」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他這套「理論」並非政治哲學意義上的理論,也不是以闡明現實為主旨的社會科學,而是一個打算安排政治現實的規劃。既然如此,大家當然可以要求陳雲說明這一切規劃應當如何實踐出來。更何況陳雲這麼喜歡談論現實,總在指導大家行動的方向。

關於城邦建國,其大義是香港本係城邦,大陸與香港也本來就是邦聯的關係,只是掌權者不願承認而已。所以「反蝗」和其他「勇武」抗爭手段,目的全在逼迫當局承認這個「現實」。只要他們接受現實,接下來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至於為什麼很容易連帶煽動起港獨情緒的「勇武」手段會逼得掌權者承認「現實」,而不是促使後者更加緊了對那個「現實」的改造(也就是把一國兩制帶往一國一制的方向)?我不知道,因為陳雲也沒有說得很詳細。但姑且就當眼下右翼本土主義厲害,勇武得嚇怕了北京,使中共不能不放生香港,讓你「城邦建國」好了。接下來又該怎樣實現那王天下的大計呢?

陳雲認為,那個正名了的香港很了不起,有如「華夏梵蒂岡」,以文明垂範天下,於是「中共可以面對其蘇俄正統來源而不必急於隱藏,他們可以正視其域外蠻夷來源,緩慢復漢」。再明說一點,意思是「中共可以借助香港過橋,安度政治與文化轉型,不乏驟然失去政權」。不只如此,就連台灣也可以「釋放其華夏文化負擔,安心成為一個建政於台灣、歸心於台灣的華人政體,其情況猶如南韓,但比南韓更為接近華夏,因為台灣會與中國、香港和澳門結成華夏邦聯」。換句話說,香港城邦論的厲害在於:一來安了中共的心,使之掌權之餘還能在文明上偉大復興;二來還能順便解決兩岸問題,讓台灣一邊台獨一邊和中國華夏各表。但問題是該怎麼讓中共和台灣接受這麼厲害的主張呢?

第一步原來是要和「北京商討拓展領土或管轄區」,因為香港的文化必須向外擴張,其工業也得重新發展,新移民也最好能安置在廣東開設的「新殖民區」。有了這塊能夠輻射內地的「新殖民區」,不只可以解決香港地價過高的問題,還能帶頭改變中國,令它真正「與世界接軌」。聽起來,這和梁振英倡導的向廣東買地與河套發展,或者深圳的前海方案差不多;但陳雲認為他心目中的「新殖民區」是不同的,因為後者真由港人管治,而且還會擴展到東莞、惠州,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香港」。

為什麼中共又要吐出手上的東西,讓你香港反向殖民呢?簡單地講,就是為了未來的崩潰。因為香港屆時能夠維持憲政秩序,保住中共的利益。萬一中共不信邪,硬要統治香港,那麼「一旦中國崩潰,中共滅亡而香港自治自立」,香港就可以用每天向大陸發出一萬張二級公民身份證的方法,「在國際勢力的保護之下,將中國殖民」。正如幾乎所有右翼本土主義者似的,陳雲也相信中共必然要崩潰。分別在陳雲還相信中共也知道自己快要完蛋,所以遲早得清醒過來,乖乖地和城邦派合作。

再說一次,儘管我始終不知道在中央商談香港普選問題都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中共為什麼會忽然發現國師的偉大,醒悟他這套東西是千載難逢的錦囊妙計。但我還是善意地當他得計,就讓習近平在腦海中禮賢俯就,求得卧龍出山,鳳雛現世好了。因為不這麼做,中共將來說不定真的會亡黨亡國,到時候利益盡喪,又怎麼對得起八寶山上的列祖列宗?

然而,叫人吃驚的是,說好的救命單方居然是具屠城木馬。不到五頁,陳雲筆下這套中共不敢不從的分析竟然出現重大轉折:「大城邦計劃提供的文化自立、政治安全與資本保障,足以引動整個大陸的人民。屆時嶺南文化特區成為國上之國,共產黨的中央統御力量勢將崩潰。大城邦計劃要成功設立文化特區,須要中共陷入艱難管治的局面」。其中一個令中共掉進危機的關鍵是「托柱換樑,將過往共產黨統治設下的黨委分階段撤走,以合乎現代規章的市議會取代」。

大部份右翼本土主義者的具體政治主張都預設了太多太多的想當然,同時又太過缺乏實現那些想像的條件說明。在這些人當中,陳雲的特點是他標榜體系,好談實際。不說別的,就看我剛剛勾勒出來的這條推理好了:一、中共不能不讓香港城邦自治,也不能不讓香港北上擴展成一個大香港城邦,因為它要自救,為了將來的衰亡做準備。二、香港要成為一個大城邦,中共就要自拆牆腳,好讓自己陷入艱難管治的局面。如此實際的理論體系,各位看得懂嗎?我看不懂。許是鄙人愚鈍,未克領會陳雲陰陽辯證之道術的奧義,恐怕還得等他下一冊大作,揭示深藏在這一切迷障背後更宏大的計劃。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


要爭取性別平等,更要爭取階級平等

$
0
0

要爭取性別平等,更要爭取階級平等
文/鍾雪萍@破土工作室

幾年前,我所在學校的「婦女研究」(Women’s Studies Program) 項目,在糾結了好多年以後,終於還是加入潮流,將自己改稱為「婦女、性別、性存在研究」(Program of Women’s,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

一位反對這個新名稱的同事則問道:婦女 (women) 哪兒去了?作為具有各種復雜的社會存在的婦女,還真會被關注嗎?在新殖民主義與全球化同步的當今世界,難道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婦女面對問題都只是所謂性別、性存在問題嗎?

不是我那位同事不懂得女性主義理論在美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不是她不通曉其中的「理論」,更不是她不接受「性別是被建構出來的」這一基本認識,而是質疑女性主義理論越來越「去政治經濟」(根本意義上「去政治」)的文化主義傾向。

確實,重新「正名」後,看似擴展了內涵的婦女+性別+性存在的研究,實則往往被簡約為:女+性的研究。記得有位訪問學者,在高大上的哈佛大學聽了幾堂課後便認定:真的,「sexuality IS everything」/性存在就是一切。

簡單回顧一下。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1970年代以後逐步升級成為學院顯學的婦女研究 (Women’s Studies),受到了來自幾個方面的挑戰,主要包括少數族裔(美國非洲族裔)、來自第三世界的學者(盡管成分復雜),和同性戀群體。

作為當時方興未艾的後現代理論和後殖民理論的一部分,這些挑戰頗為有力地改變了以白人中產階級婦女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婦女研究。本身源自爭取婦女解放——走向社會、男女平等——的「第二波女性主義」(1960-1970年代),因其早期對女性的社會地位的關注,在當時比較容易接受來自少數種族/族裔和第三世界女權主義的挑戰。婦女研究的內涵隨之擴展為「性別、種族/族裔、階級」,即,女性主義理論 (feminist theory) 必須認識到婦女本身有「性別、種族、和階級」的不同,以及交織於這些身份中的復雜的權力關係。由此,加上當時同時出現的「酷兒理論」(queer theory),女性主義理論作為新興的「跨學科」理論,成為後來被統稱為 (後現代)「批評理論」(critical theory)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國內學界比較熟悉的傑姆遜教授認為,盡管後現代理論最終多少走火入魔,失去其可能的「批判性」,或者說批判性非常有限,最終甚至淪落為對全球資本主義的小罵大幫忙,但其中女性主義理論那一部分,對批評理論「批判性」的貢獻是很重要的。

問題是,傑姆遜教授稍微過於樂觀了點。他所指的女性主義理論,一方面受上面提到的一些非西方流派的衝擊,另一方面又具有強烈的自由主義特征,強調個體解放和性自由。其理論的發展和傳播確實在打破傳統學術領域的格局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盡管今天看來,這些格局並未在根本上被打破)。但同時,「西方女性主義」並未能真正超越以文化主義為主要特征的「後現代」理論的局限,很快成為「身份政治」的一部分。

局限之一就是「階級」這個範疇其實從一開始就是被架空的。也正因如此,隨著西方所謂「第三波女性主義」(受後現代影響,強調「多元」、個體身份認同等)的出現及其影響的上升,「婦女研究」不但更多地被改稱為「性別研究」;「性別、種族/族裔、階級」更是逐漸向「性別、種族/族裔、性傾向」轉移。

如果要問:階級去哪兒了?回答可以是多重的,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哪兒也沒去,一直都在;只是去政治經濟範疇的女性主義理論無法言說(亦或無意真正言說)階級,至少無法運用討論種族、族裔、性傾向等問題時使用的色彩分明的概念、範疇、和觀點,對其加以言說。在美國,又由於種族往往是社會各類問題的一大癥結,盡管種族問題裏歷來同時參雜著階級問題,有時同時就是階級問題,但被主流文化和主流話語所接受的種族話語往往不斷掩蓋和模糊各種階級問題。

婦女當然分種族、族裔、性傾向,但同時更是存在於生產關係和各種其它社會關係之中。在資本主義體制中,生產關係/社會關係確實不完全等同於「性別關系」,但反之亦然。
單舉一例。

在美國,媒體時不時會提到男女工資不平等的問題:迄今為止,與男性同工的女性,前者和後者的工資平均比例仍然是1比0.77。問題是,怎麽沒有廣大婦女(也沒有女性主義者領導她們)因此而走上街頭,進行抗議?這,就得提階級了:婦女之間收入的不平等,恐怕比同類男女之間的不平等要大得多的多!再者,階級不平等,也導致中上層女性的收入遠遠高出中低層和低下層男性的收入;如何解釋這類倒掛的「性別不平等」?面對這種更為根本的、結構性的不平等,誰才是「性別平等」的主體,並可能把「婦女」組織起來,不但爭取性別平等,更是爭取階級平等?

至少到目前為止,很難看出以西方女性主義為主導的婦女+性別+性存在的研究有這方面的潛能。

五一勞動節已經過去了。跟「三八婦女節」一樣,兩者都是男女勞動者爭取權益和鬥爭留給後人的紀念。真正打通兩者之間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恐怕才是爭取婦女/勞動者全面解放的重新開始。

簡評英國大選

$
0
0

英國剛剛過去的下議院大選,保守黨奪得過半數議席,自由民主黨及工黨受到挫敗,反之打著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取代自民黨,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今次的選舉結果到底帶來什麼啓示,而且英國到底會有什麼改變,蘇格蘭因素到底可以維持多久,其實這次選舉有很多後續值得大家繼續關注。

保守黨大勝,不變應萬變

坊間之前預期保守黨的議席數目不會過半,或需要籌組聯合政府,但結果卻令不少人掉破眼鏡,保守黨終於不需與任何政黨籌組政府。筆者相信當中的原因是卡梅倫日前曾指自民黨不可靠,不希望與其繼續合組政府,於是選民就產生恐懼,害怕保守黨一但不及半數議席,又不能與其他政黨籌組政府。換句話說,當保守黨不能籌組政府,就會令工黨有機可乘,與蘇格蘭民族黨合組政府,一連串加稅,左傾政策就會成功實行,令英國的公共財政加添壓力,故選民最終選擇以不變應萬變,選擇保守黨繼續執政,寧願選擇繼續緊縮開支,都不選擇大幅增加稅收。筆者首先不認為政治會有絕對的事情,凡事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包括政黨之間的協商。即使卡梅倫高調指自由民主黨不可靠,但當最後保守黨真的議席不過半,筆者不相信卡梅倫會不再與自民黨再次合作,這就是政治的妥協藝術,所以筆者認為今次保守黨有部分的勝選原因是來自選舉技巧,事先表明不與其他政黨合作,令選民產生對工黨及蘇格蘭民族黨聯合執政的恐懼,於是投下保守黨的一票。

工黨輸在民族主義,左傾政策不合選民

工黨的政策方針向來都是維護基層權益,向富人開徴高稅款,其政策方針本應是無可厚非,亦是應有之義,難道工黨會支持資本家,支持自由市場,小政府大市場?筆者相信這就已經不是代表基層的工黨,所以筆者認為工黨不是輸在政綱,而是輸在選民的選擇。在全球經濟復甦期間,選民好明顯選擇緊縮開支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增加稅收,因為這是關乎對英國長遠的公共財政政策改變,而且並不應該是經濟復甦期間的最好選擇,筆者認為工黨應考慮貝理雅當年的新方向,完全左傾是不符選民的期望,尤其在經濟復甦的期間。另外,工黨有部分議席是輸在蘇格蘭,一方面輸的原因是蘇格蘭的民族主義抬頭,另一原因好大可能是選民的懲罰,工黨向來於蘇格蘭都不乏支持,但上次工黨於脫英公投的表現實在不濟,令選民希望用選民懲罰工黨,這亦是他們應該反思,如何才能於蘇格蘭重獲支持。因為筆者認為民族主義只能用一次,下次大選已未必奏效,蘇格蘭民族黨的勝利可能只是蕓花一現。

蘇格蘭民族黨,成於民族,亦敗於民族

蘇格蘭民族黨於這次大選成績斐然,由過往三數席的小黨一躍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擁有56席。但筆者認為其勝利好大機會只有一屆,下屆或無以為繼,打回原狀。因為其最大勝選原因是蘇格蘭民族主義抬頭,而且其所有議席都只是於蘇格蘭,59席中取得56席,所以筆者認為他們只是勝於議題性,而且他們選舉工程所擬的議題設定單一化,蘇格蘭民眾往往基於支持自己民族自決,就投給蘇格蘭民族黨,希望帶來改變。這亦是筆者認為蘇格蘭民族黨的勝利只是蕓花一現的另一原因。因為蘇格蘭的前途只有留英,及退英。如果再舉行公投,蘇格蘭成功退出英國,這就不存在下屆議席大勝的可能性。而如果留英,加以卡梅倫承諾給予蘇格蘭多些自主權,到時蘇格蘭民眾將會回復理智,因為蘇格蘭民族黨的選舉焦點已不在存在,綜合以上論點,那為何蘇格蘭民族黨會沒有蕓花一現的道理?筆者相信選民是理智的,他們不會選擇一個主打民族牌的政黨進入下議院,而令英國的公共財政出現重大的改變,這就是英國人的理性思維。

其實這次大選還有其他焦點,如自民黨違背對選民的承諾,於是議席就兵敗如山倒,這就是民主的精神。有人曾經說過,工黨及保守黨是代表著兩種價值的博弈,而中間選民就是決定國家於未來五年走那個方向的一群。反觀香港人到底何時才能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只在隔岸觀火。

醫學會辦「假民調撐假普選」

$
0
0

醫學界的兩個政改民調均顯示大多反對政改方案,醫學會宣佈再辦「第三次政改民調」,但將不計算醫科生票數,亦在民調運作上作更改,以求得出一個建制派所要的民調結果。

兩個民調的大分別

醫學會在去年十二月,反對在業界進行關於政改的民調,而投下決定性反對一票的,正正是新民黨成員,醫學會主席史泰祖。

然而,一個月後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進行了民意調查,對象包括醫生及牙醫。結果顯示55.1%反對政改方案。另外,49.4%支持公民提名,只有31.2%支持人大8.31決定。

醫學會眼見民調的結果對政府不利,急急於二月「了解業界意見」,再辦民調。

第二次的民調,除了其撐政改的明顯動機外,運作亦令人懷疑。醫學會聲稱是根據政府憲報的地址寄出問卷,但很多年輕醫生不能收到問卷!不少醫生在「杏林覺醒」的提醒下,急急致電醫學會取回問卷複本,以免白白被剝奪發表意見的機會!雖然有部份醫生因怕麻煩沒取回問卷,但結果仍顯示多數受訪者不接受政改方案。

辦假民調撐假普選

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對第二次民調結果表示失望,而梁家騮亦一度表示跟從業界意向反對政改。因此,今次醫學會再辦民調的目的顯然易見,以「假民調支持假普選」令梁家騮改變投票意向。

為何這次是假民調?

1. 即使今次醫生未能收到問卷,醫學會決定不會補發。現在科技先進,要補發一份沒甚麼困難,除非,是不想部份醫生收到問卷。

2. 不計算醫科生的票數。醫科生是將來的同事,亦已經成年,有甚麼理由把他們排於調查以外?這相信只是因為絕大多數醫科生支持否決政改方案。功能組別本來已經是小圈子選舉,現在是在小圈子中再畫一個更小的圈子以迎合特權階級。

補充一句,之前的政改調查都是記名的,若醫學會要操控調查結果有難度嗎?

勿讓醫學會騎劫

一班前輩,為求得到想要的調查結果,摒棄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實在可悲。今次的政改調查充滿不公平的地方,但我們絕不能被騎劫,必更踴躍發表意見!

益力多醫生 Facebook 專頁

荒謬盡在大聯盟「街站」

$
0
0

繼上年反佔中街站後,「薑蓉」又再勞師動眾,「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在各區大擺街站,為力倡假普選的真獨裁政權做勢兼造馬。

上年反佔中街站,每一個街站義工竟然都有自己一套講法,各個大有分別,互相矛盾,例如有的義工表示反佔中就是反暴力;有的表示反暴力不等如反佔中。今次繼續有不少擺街站的工作人員表明不知道自己不太清楚什麼是政改。試問一個街站工作人員如果不知道自己宣揚什麼,如何向大眾解釋理念,爭取支持?

答案很明顯,就是呃呃哄哄。不講解,不解釋,總之保普選反暴力就簽吧。小朋友簽得,一個騎劫一家人意願,不知就裡也可「簽住先」。外籍人士也簽得,只是當她得知簽名活動是宣揚假普選後,立即刪除簽名。更精彩的當然還有簽名送蠔油、公仔麵、洗潔精,以利誘方式哄師奶老人家表態。更有某公司員工表示只是被老闆叫去簽名,暗示自己的不願意及無奈,卻因當場被老闆施壓而不敢多作聲。哈!這種表態算表態嗎?這只是一堆佈滿雜質的數據。

認真,街站工作人員不清楚街站內容、送日用品換簽名、亂簽一通,可以說是港共走狗的專利。你會看到民主派用同樣下流招數造馬嗎?我就未曾看見。上年民主派發起公投,要求之嚴謹,論述的紮實程度,遠超薑蓉那班嘍囉。我只會看見公投街站人員耐心向街坊講解理念,未有聽過他們會不清楚自己擺什麼街站,未見過老闆逼員工參與公投,更未見過他們會用禮品回贈簽名者/投票者。

其他支持「保普選反暴力」的簽名者,難道不知道嗎?

除了一些不認真吸收資訊,一味盲撐的盲毛,相信很多簽名者都知道兩者有什麼分別。可悲在他們卻依然選擇簽名。有些短視的人認為有著數嘛,普選又不能吃的,被小恩小惠收買了僅餘的良知也沒相干。有些人其實比較清楚民主支持者的理念,奈何他們怕亂,認為民主支持者的行動影響他們的短期利益。但思想懶惰的他們只會看表面,不會願意理解真正攪亂香港的是共產黨及港共政權。最恐怖是,越來越多本身不堅定的民主支持者,特別是年輕家庭,成為他們一份子。有些愚民則十分不知所謂,一口咬定參與爭取民主行動是收錢開工,組織者是收外國政府錢,但對689收大量外國資金則隻字不提。這些人大多欠缺分析能力,只信某些缺乏理據及佐證的片面之詞,只信一些親共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在他們眼中,誘導智障人士認罪的黑警是正義的。

縱有不少人支持真普選,但仍有一大堆豬一般的市民,願意吃政改這坨屎,明知或不理解「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的街站充滿問題,還要簽名支持吃屎。沒錯,他們有吃屎權利,要吃屎也沒有人可以阻擋。我有落手做地區工作多年的朋友,也不禁訴苦。我心想,港豬這個名詞真是貼切,我們還應否相信他們可以被改變?

回收的價值 / 朱漢強

$
0
0

在香港講回收,取決於價格,絕少談價值。

鋁罐、銅線、紙張,有價有市,便叫有價值。塑料、發泡膠、玻璃樽呢?

推動減廢的「結束一桶專棄」朋友,某年七一遊行在街頭做回收。上百位義工將宣傳單張、鋁罐逐一分類,又把膠樽解體,分了樽蓋、招紙,再把樽身踩扁,壓縮佔用的空間。忙了五個小時,收集到一萬六千個膠樽,賣得約九百大元,剛夠抵銷運費車資。至於360元的收入,是賣紙所得。

按最低工資計算, 100人x 50小時,理應盛惠15,000大元。但現實是,揮汗勞累了五小時,換得不成比例的360元,以香港主流的「成本效益」評斷,這樣的回收行動,是血汗十足,卻不值錢。膠樽回收價拍得住廢紙,但輕身和佔空間的「死穴」,命中註定是蝕本貨。

循這套計算經濟效益的思路,我們是該慶幸本港塑膠還有32.1%(2012年數據)的回收率嗎?無怪乎,我們理所當然地、把塞滿相當於68萬輛貨櫃車的塑膠,扔到堆填區。這67萬公噸遭遺棄的塑膠看似無價值,但大家心裡明白,棄置到堆填區,還是要人埋單找數。而在云云塑料中,膠樽命最硬,除擁有難以分解的金剛不壞之身,脹鼓鼓的樽身,「生人霸死地」般吞噬著寶貴的堆填空間。

說到底,這許多遭遺棄的塑料,並非垃圾,而是資源,堆填區不該是其歸宿。然而,應然未必等同實然,在「經濟效益」的大旗下,再崇高的道理是鑽不出石油的。所以,人們要發明生產者責任法規,規定生產和使用膠樽、電子產品、或過度包裝的人,分攤環保責任;舉如透過按樽,或者制訂業界回收比率指標,增加低價回收物的「市場競爭力」,減少浪費。

我在首爾還看到以下的一種做法,期待香港也會出現。

首爾東北的江北區,有個建在山洞的資源分類廠,每日接收區內34萬人產生的膠樽、發泡膠、玻璃、光管、電器,甚至床褥。工人手腳麻利地從運輸帶挑出鐵罐、膠樽等可回收物,一袋袋分好。

不分類,這每日60噸的資源將名副其實成為垃圾。分了,便可賣給不同的回收商,循環再用。對回收商而言,收集、分揀的工序很費勁,現在政府沒有把責任扔給「市場」解決,反而承擔起前期的處理角色,直接減輕業者的運作成本,刺激產業發展。

回收分揀工序技術性不高,入行門檻低,能吸納低學歷及中年人士加入。這間工廠有120工人,很多便是當地居民。工人每天工作7小時,時薪大概40港元,較我們的最低工資高。別忘了,南韓人均GDP較香港還低一截呢。一間分揀廠聘用人數有限,對紓緩基層就業壓力杯水車薪,但南韓政府1995年推出廢物收費,生產者責任等源頭減廢的法規,便促進了回收及再造業的遍地開花,為基層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香港回收業面對的經營問題,同樣困擾首爾。不過,分類廠廠長明白說了,作為政府,不能事事以經濟利益行先,也須顧及社會效益,也就是關顧基層,和促進產業。

要讀懂首爾的故事,請要先放下經濟效益的慣性想法,把環保及社會的效益放前一點,那麼價格和價值之間,距離可以很近、更近。

2015年4月9日《明周》

「再見垃圾桶」臉書組群: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74250439537883/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86%8D%E8%A6%8B%E5%9E%83%E5%9C%BE%E6%A...

區議會代議士失職 5000萬觀塘音樂噴泉不切實際 

$
0
0

區議會代議士失職 5000萬觀塘音樂噴泉不切實際 
東九龍社區關注組促立法會議員拉倒社區大白象

香港2015年5月11日 立法會民政會於今天通過斥資五千萬,於觀塘建造音樂噴泉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東九龍社區關注組曾就此計劃進行街站及網上調查,訪問1645名觀塘居民,超過九成受訪者反對此項目。對於民政會違背民意而行,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對此感到失望,認為區議會早在決策方案時黑箱作業,並無諮詢當區居民,身為代議士嚴重失職。

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社區主任陳澤滔批評:「我們翻查區議會資料,發現在音樂噴泉項目的建議和決策方法落伍而草率。由於區議會並無公開相關資料,關注組需逐一致電各區議員查詢,可見區議會會議透明度極不足夠,過於落伍。在提案的過程中,觀塘的十六位區議員各自提交建議書,卻只有兩份建議書符合資格,結果亦以該兩份方案為最終決定,過程十分草率。」

音樂噴泉計劃由2013 年到現在,區議會所掌握的民意授權便僅有一份由民建聯負責的民意調查。而且在調查極其粗疏,該報告聲稱得到九成民意支持,但調查極其粗疏,內容從未提及音樂噴泉的價錢、設計或維修費用,疑向受訪市民隱瞞音樂噴泉的重要資料,有引導之嫌。反之,在3月時,東九龍社區關注組訪問1645名觀塘居民,調查中發現,逾半觀塘居民並未得悉音樂噴泉計劃,經了解後,有九成居民表達反對。作為擁有民意授權的區議員,在音樂噴泉的議題上可謂嚴重失職。

陳澤滔表示,根據民政會會議資料,音樂噴泉項目所產生的額外政府經常開支約為每年180 萬元,加上音樂噴泉非觀塘居民所屬意的發展項目,呼籲立法會財委會中議員必須拉倒漠視民意,不切實際的大白象工程。並有以下建議:

建造聯合醫院秀雅道扶手電梯:此項目有利當區居民,且可延續性高,並較少機會可由政府其他部門利用其他資源開展,亦符合社區重點項目的預算以內。

Morn Creations — 以動物保育為概念的本土品牌

$
0
0

在中環蘇豪區有一間店子,夜裡開着霓虹的燈。有別於區內常見的酒吧和餐廳, 這店子是 Morn Creations 這個本土背包品牌的根據地。Morn Creations 以生態保育為創作概念,許多年前我就聽過這品牌的設計,說它是小店也不盡然,因其分店已散及日本韓國等地。這店子靜靜的開在卑利街小斜道旁,左邊是 The Roundhouse Taproom,這可能是全香港最出色的啤酒酒館。

Morn Creations 最有名的一條 product line 無疑是其鯊魚背包的設計。「保育鯊魚,不吃魚翅」的概念啓發了設計師創作出此一系列的產品。魚翅貴為「中國四大海味」鮑蔘翅肚的一份子,許久以來,鯊魚被漁民以殘忍手法捕獵,割去翅鰭,魚體被丟回海中。史提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g) 的經典電影《大白鯊》 (Jaws) 也害慘了這物種,讓牠們蒙上「惡獸」之名,惹人憎厭而被殺害。實際上,大部份鯊魚品種都是温馴而不具攻擊性的。筆者近年也戒絕了吃魚翅,畢竟,魚翅本身淡而無味,好吃只在於那濃郁翅湯。Morn Creations 也有以其他動物為題的設計,如早前當熊貓大軍進駐隔鄰 PMQ 元創方時,其推出的熊貓系列也曾紅極一時。而除了品牌主打的鯊魚包子,另一以貓頭鷹保育為題的設計系列亦極受歡迎。

城市急速發展,大自然物種生存的空間亦相對大幅減少,生態破壞是每一個發展中城市所需面對的問題。還記得前些兒被海洋公園帶回去卻救不了的中華白海豚「希望」嗎? 鰭翅盡爛,傷痕累累。香港曾經是中華白海豚這頻危物種的家,但近年來沿岸週邊大幅填海,港珠澳大橋工程,令這生物幾近絕跡。現在你到大澳搭那白海豚觀賞小艇子出去,大概也看不到那粉白愉悅曾經跳躍着的水中生物了。

近來有關野豬的新聞特別多,前陣子那班警察才全副武裝又盾又棍的暗角圍捕一隻野豬,昨日杏花新城的商店又闖進了一隻「不速之客」。在人們把走獸從文明空間驅逐出境的同時,我不禁疑惑,究竟從一開頭,是誰先侵佔了誰的生存空間? 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本來就存活於天地之間,穹蒼之下。是文明社會的建設摧毀了大自然,那原本在林中奔跑,在水裡游着,在空中拍翅的生物,都被捕殺,被放逐,或是被關到牢籠裡。那些毒蛇灰熊闖進民居傷人的新聞,是這些生物殘毒生靈的證據,抑或是大自然力量對文明侵略有所反噬的預兆? 說起野豬,又說起大自然的反噬,我便會想起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故事中的野豬王不就是被人類建設的污染和野心所詛咒,而變成一頭怪獸的嗎?

歐洲人總是和大自然保持着一種共存共處的關係和態度。在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尼 (Tuscany) 地帶,當地人和野豬保持着一種微妙的關係。他們會適量捕獵野豬作食用,但他們似乎都接受了野豬作為城市居民一份子的這種身份,作為本來就土生土長生物的這種價值。他們不會對野豬說,滾蛋吧! 托斯卡尼山城的居民對於週邊出現野豬深感歡迎,並且這些生物已成為該區招徠遊客的標誌吉祥物。相反在香港,看見野豬,人們會先報警,然後拿電話拍照,post 上 FB,而到場的警察和「專家」們接着就會用棍和網去拘捕野豬。

香港人從小所受的教育便與西方的大所不同,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來自書本,從文字和圖畫中讀到那些飛禽走獸,生物課告訴你白老鼠的生理構造,由此至終,我們從一個「高瞻」角度去探研「低下」的其他物種。西方教育主張融和共處,從孩童時代學生就飼養着兔子倉鼠,週末就到田野體驗,在西方人的眼中,大自然就是生活的一部份,飛禽走獸本就是他們城市的一份子。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歐洲時看見的情景,在阿姆斯特丹的大運河上,滿佈海鷗天鵝水鴨這些遊禽水鳥,人們散步於河岸兩濱,是一幅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相處融洽的美麗畫像。

Morn Creations 這種生態保育 crossover 時尚的概念,也許可以在這個紫醉金迷的時代中,提醒我們,應該時常保持着對大自然的一份嚮往和熱誠。塔斯曼尼亞虎 (Tasmanian Tiger) 、渡渡鳥 (Dodo) 這些生物因迅速發展的人類文明而遭到捕殺滅絕,勿讓大白鯊和中華白海豚成為接踵絕跡的物種,生態保育是主宰着地球命運的人類必須肩負的使命。

Morn Creations 店舖地址: 香港中環卑利街64號地下B舖

Morn Creations Facebook

圖片來源: Morn Creations FB、蘋果日報、on.cc

原文刊載於本土文集


走訪瑞典穆斯林移民區——社區自決

$
0
0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專頁

巴黎《查理周刊》事件後,活躍於德國城市德勒斯登的示威運動Pegida(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迅速擴展至北歐。今年二月,瑞典第三大城馬爾默(Malmö)首次舉行反伊斯蘭集會,參加者出奇地比其他歐洲國家少,據當地警方統計,Pegida支持者只有三十人。相反,約五千名反對者到場反包圍示威人士,當中有大批十多二十歲的瑞典穆斯林青年舉起標語反對仇視穆斯林移民,瑞典政府就事件重申立場,強調北歐乃多元文化社會,不同族裔間必須互相尊重。

但事隔不足一星期,鄰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接連發生槍擊案,攻擊目標正是把先知穆罕默德畫成狗的瑞典漫畫家威爾克斯(Lars Vilks),釀成傷亡,北歐猶太安全理事會主席蓋爾凡(Michael Gelvan)解釋槍手行凶動機:「這是發生在巴黎事件的翻版」。面對恐怖襲擊,北歐民眾開始憂慮穆斯林社群,社會上形成一股恐懼氣氛,質疑移民政策的聲浪因此再起。

北歐移民政策利與弊

談北歐移民政策,總會與難民制度一同討論。基於人道立場,北歐國家每年接收大量難民,以瑞典為例,去年瑞典一共收容多達八萬名難民,他們大部份來自戰亂地區如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索馬里及非洲剛果,無情戰火掀起了嚴重的難民潮。一般來說,瑞典政府採取來者不拒的態度,凡是逃亡到瑞典尋求庇護,都可輕易取得難民身分,分配到全國各省的難民收容所居住,包括斯德哥爾摩、哥德堡、赫爾辛堡以及馬爾默等等,其中南部城鎮馬爾默最多中東難民聚居。瑞典政府不僅每月派發補助金,更安排孩子上學、成人接受免費瑞典文教學,享有平等教育和醫療福利,協助少數族裔融入新生活。

說來動聽,其實問題多多。難民過盛漸漸造成房屋不足、資源分配甚至社區治安問題,令高舉反移民大旗的極右政黨勢力抬頭。2014年9月瑞典大選中,激進派瑞典民主黨(Sverigedemokraterna)得票13%,成為全國第三大黨,他們要求制止難民湧入,言論針對穆斯林和新移民,其政治立場得到不少選民認同,反映移民政策失衡,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不滿被他人佔用資源,且穆斯林新移民強姦瑞典少女的罪案倍增,令城市治安變差,包容論不再。


Rosengård穆斯林移民區

走訪穆斯林移民區 與Connectors Malmö創辦人對談

如果要選出瑞典治安最差的社區,非Rosengård莫屬。Rosengård位於馬爾默近郊,是1960年代百萬建屋計劃(Miljonprogrammet)其中一個發展項目,由於樓價低廉,吸引弱勢族群聚居,市政府估計約86%居民有移民背景,穆斯林人口佔大比數,幾乎每天區內都有罪案發生。當我深入走訪這個被瑞典傳媒標籤為極度危險的移民區時,才發現屋苑外觀貌似香港彩虹村,社區設施齊全,商場內的理髮店、中東服裝店、超市和快餐店寫滿阿拉伯文,假日大街上總有警察駐守。

居住在這區,穆斯林暴動頻生,治安差劣,偏偏有兩位學生選擇於這區創辦基層組織Connectors Malmö,嘗試聯繫區內居民,想盡辦法化解社會矛盾,改善城市形象。三月中旬,我親身到工作室跟他們做了一個訪問,而訪問前一星期就在工作室對面發生了一宗槍擊案,瑞典報章也有報導。「當晚七時我們離開工作室,八時許外面發生槍擊案,Rosengård一向治安差,附近常發生爆竊案和暴力事件,街坊早已習以為常。」 創辦人Joshua Ng說。明知道這區危險,仍堅持參與社區工作,與居民建立緊密聯繫,只因他們很愛這個城市。


工作室

由學生帶頭 改善城市形象

Joshua Ng,二十二歲,馬來西亞人,三年前初到瑞典,在馬爾默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後來認識了來自阿根廷的同學Julieta Talavera,二人覺得這裡很美,歷史建築與北歐風格新式公寓並存,每週平均有數千遊客專程由哥本哈根乘火車前往馬爾默觀光,但治安問題,令學校和社區之間有層隔膜,學生很難融入當地生活。「我來瑞典前還以為北歐國家沒有社會問題。馬爾默市政府有意改善社區環境卻無從下手,不只學生,新移民更加對瑞典難以產生歸屬感,於是我們成立組織,落區收集居民意見,然後向市政府反映。」

我問,瑞典人還未發聲,你們身為留學生,為何這麼著緊當地問題?Julieta聽後笑說:「雖然瑞典政府標榜自己是開放包容的國家,說種族歧視不存在是騙人的,看主張反移民的瑞典民主黨那麼受歡迎,便知道是甚麼一回事。」種族主義問題往往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不論你是移民或學生,對日常生活都有影響。


The Pop Up Space

重建計劃 社區自決

除了社會問題,社區環境也值得關注。數月前,他們開展了名為「The Pop Up Space」活動,透過舉辦講座、工作坊、單車維修服務及戶外茶會,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公共空間設計,一起討論社區未來發展,投票選出理想的重建方案。「廣場空置多年,如果可以增設幾張長板凳,或者變成休憩好地方。」「入夜後住宅區沒街燈照明,隧道太黑,居民擔心個人安全。」這些都是收集得來的意見,希望推動重建的同時,亦能保留歷史建築,絕不能破壞城市特色。Julieta有時會到市中心擺攤檔做問卷調查,街坊都很關心城市規劃問題,主動過來提出意見,移民區並不如外界形容般冷漠。

談到未來,他們正籌備暑期活動,打算在馬爾默合租一間房子,邀請世界各地的年青人同住在一起,將城市美好一面介紹給外地人,身體力行,實踐種族共和。

訪問後離開移民區,出口處旁邊一道行人天橋被噴上「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字句,鼓勵少數族裔融入社區,參與區內建設活動。重建計劃由社區自決是好事,瑞典才不像香港這樣,只顧圖利而漠視市民實際需要。觀乎香港的舊區發展,重建後的觀塘和灣仔囍帖街均已面目全非,失去本土特色。

文/圖:甄梓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專頁

保安局暫不考慮擴大截取條例涵蓋範圍 議員:「依家唔改幾時改?」

$
0
0

保安局副秘書長李美美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今日就《2015年截取通訊及監察(修訂)條例草案》繼續進行審議,多名議員再三指出執法機關實則不須「截取」網上通訊,直接向網絡服務供應商索取便可取得數據,變相繞過《條例》。保安局則強調上述質詢與是次修訂草案建議無關,並表示條例有關通訊定義的涵蓋範圍已經足夠,現階段不考慮擴大。

保安局:暫不考慮擴大通訊定義的涵蓋範圍

民主黨涂謹申強調對通訊定義的討論,並非要求當局披露行動細節,而是希望檢視其於法律的適用性,最終目標仍是保障個人私隱。並促政府交出具體案例,讓公眾得以進一步理解自身權利。保安局副秘書長李美美則表示,條例有關通訊定義的涵蓋範圍已經足夠,現階段不考慮擴大。


民主黨涂謹申

法律界郭榮鏗則指,條例成立長達九年才有機會修例,反問保安局:「現在不是時候改,那應該幾時改呢?」李美美則回應,修例須合乎政治、時間現實,執法機關仍未「舉手」表示條例不足,因此認為暫無擴闊條例涵蓋範圍的必要。

警方曾向網絡供應商索取通訊內容

資訊科技界莫乃光批評執法機關向網絡供應商索取元資料(metadata),仍舊全無監管。業界曾向他表示,警方在沒有申請手令的情況下,曾向網絡供應商索取通訊內容;甚至開發軟件,把整個載有個人資料的硬件複製。工黨何秀蘭促保安局交出文件,列明執法機關在沒有申請手令的情況下,向網絡供應商索取通訊內容的數據。


資訊科技界莫乃光

李美美則強調上述質詢與是次修訂草案建議無直接關係,建議議員就具體的修例草擬作討論。並表示商業罪案調查科的科技罪案組,已成立互連網供應商聯絡小組,專責統籌警隊索取網絡供應商的資料。

建制派:監察是高度機密 不須增加透明度

民建聯陳鑑林則表示監察是高度機密,不須增加透明度。民建聯鍾樹根更表示:「美國情報機構日日都監察你咖啦,咁又點姐?」

給香港警隊的公開信

$
0
0

智障男被屈殺人犯,警方說程序無錯,故無須道歉及無人要負責。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輕描淡寫的說:「警方一向抱着尋找真相的精神,對所有案件都本着專業精神,適當地處理。」完全沒有道歉的意向,這樣的態度簡直是對受害人及其家屬再一次的傷害!

我們的警隊發生什麼事了?!

是的,凡事總有出錯的可能,錯了,立即認了及道歉,這是常識吧!

拉錯了人,向受害人及其家屬道歉是應有之義,立即作內部檢討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何況警方拘捕疑人時,疑人的親人已經表示疑人智障,警方仍然按一般的審問程序處理,這難道真的沒有檢視的空間。

昔日警務處處長鄧竟成因為經常代表警隊為失誤道歉,因而被戲謔為Sorry Sir,但再來看看今天死不認錯的情況,在對比之下,鄧竟成的英明(其實是理所當然)就立即顯示出來了。曾經有說,鄧的軟弱風格令市民看不起警察,真的如此嗎?你看看由曾偉雄的強悍作風為警察在香港市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形象?!

在智障男被屈殺人犯一事不久,網絡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幅相片:一塊生豬肉蓋上警徽。我看了之後不禁慨嘆,怎麼香港警隊的形象會時光倒流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呢?!

對於警察,尤其是前線負責執法的警員,我一直是十分尊重的。大學畢業回港,當了一年電視台助導又當了一年多的專題記者,我也曾經投考警務督察,立志除暴安良,但最後不獲取錄,原因當然不可能曉得,不知道跟我在澳洲留學時參與學運及當記者時寫過三篇有關警權的文章有否關連。

警察,在我那個年代,自從成立了廉政公署,他們的形象就一路向好,直至回歸之後,仍然得到絕大部分香港市民的信任,「專業」一直是香港警隊的標籤,穿上警察的制服就代表了法治的精神。

但今天香港警隊的形象跟隨著曾偉雄的所謂「鷹派」風格查實是為政治服務而插水式下墜。濫打、濫捕、濫控成風,「專業」一詞被市民「搣柴」般從此跟香港警隊無關,穿上警察制服令市民想起的不是「法治」而是「政權打手」。

或許有前線警察辯説,示威抗議的人當中也有些是故意挑釁警察的,警察也是人,也有人的情緒。

我絕對不否定上述的講法,但是你們是擁有公權力的人,你們拿著的是可以致人死命的警棍和警槍,遲些還有隨時射爆人眼球的超強力水炮,你們受過專業訓練,我們所要求你們的,就是做回一名專業的警察,不要拿著警棍發瘋似的亂舞,不要為了發洩怒火而使用遠遠超出需要的武力,不要胡亂拘捕、檢控,不要砌生豬肉,不要為政治服務,就是這麼多而已,不過份吧!

是的,我仍然相信香港還有很多好的、專業的、立志除暴安良的前線警察,故此,我仍然主張抗爭者不要在警察專業地履行職責時衝擊、辱罵、挑戰他們。

毋忘初衷!無論是抗爭者還是警察,也必要經常反復思考。

當差所為何事?不是為政權服務,而是為了除暴安良,維護正義。

我深信,香港警隊若是專業執法,維護法紀,香港市民包括大部分抗爭者是不會因為他們履行職責而非議他們的。

2011那一年,曾偉雄當上警隊一哥沒多久,時任中國副總理的李克強訪港,曾偉雄領導之下,警察的濫捕手段令市民及人權監察團體嘩然,曾的「黑影論」和道歉是「天方夜譚」的言論激起了民憤,那時我在《老徐的時評》頻道短片警告,曾偉雄繼續維持這種所謂的「鷹派」作風,當市民普遍地感到社會上公義受壓而不得彰顯,社會就有很大可能走上「公民抗命」以違法擾亂社會秩序為抗爭手段的亂局,那時候「佔領中環」的主張還未出籠。

今天公民抗命已經出現,維持了79天的雨傘運動揭開了序幕,政府或許以為在拖延執法的策略運用得宜之下,把運動拖死了,是贏了漂亮一仗。事實是無論是政府和警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政府管治失效,而警隊的專業形象付諸流水。

政府和警隊要是不知反省,繼續瞎搞,容我在此再次預告,公民抗命只會更加激烈和頻繁,到時只怕警察的形象淪落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的「有牌爛仔」更不堪!

老徐的時評頻短片
曾偉雄是警隊的「禍首」:http://youtu.be/XFetwtyMMys

中醫界民調公信力成疑

$
0
0

看了網上報導,才知一些中醫團體辦了個民調,問及政改意見。晚上回家才收到問卷,發現截止日期是5月5日,但為何我到今天(5月11日)才收到?

本來辦業界民意調查並無不妥,但看了問卷內容,驚訝問題的用字相當引導性︰

「由現時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改為500萬選民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您認為這是一大進步嗎?」

「您是否同意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使500萬合資格的香港選民可以在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

以上兩條問題,簡直類同政府的宣傳廣告,只提及一人一票的部分,但對於提委會的篩選卻隻字不提,「由現時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改為500萬選民一人一票」此句明顯有誤導,完全沒提及先由1200人提委會篩選的真相,一個如此偏面的問卷調查有公信力嗎?

中醫界是個很奇怪的界別,在立法會的功能組別沒有代表,不屬於醫學界,亦不屬於衛生服務界,但在特首選委會中,中醫界有30名代表,敢問這30位代表,有否為政改議題開放地了解過業界聲音?

每個中醫師都必定讀過「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作為醫者,除了對病人有承擔,亦應對社會有承擔,中醫理論講求治病必求於本,難道中醫團體沒明白政府所提出的政改方案,是糖衣毒藥,沒有從根本上推動香港的民主發展? 尤記得,24個中醫藥團於去年10月4日曾登報向警隊致敬,此舉實在令我不解和心痛,加上今天這個問卷調查,實感悲憤!

雨傘運動至今,中醫的聲音在那裡?爭取一個民主制度,並非年青中醫與前輩們的對抗,而是,民主會更有益於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常聽聞醫師們對政府發展中醫藥的政策有各種不滿,爭取一個民主政制,才能讓各階層各界別的聲音更得到重視。與其辦偏頗的民調去撐政府,各團體為何不去爭取一個更民主的政制?讓業界有更多發聲空間?

最後,我相信有中醫師是反對袋住先,期望香港有真正的民主普選,如有興趣,請考慮參選競逐選委內中醫界的 30個代表,讓業界聲音更多元。

不要讓噁心的港人講地污染facebook版面

$
0
0

Speak Out HK 港人講地這個page,本來我都不打算寫什麼,既然港人講地分享了屈穎妍的「你們究竟怕什麼?」,批評中大學生會和同學,那就寫寫我對這page的想法。

兩年前,這個page剛成立。有個在民建聯當社區幹事的中學師兄inbox我,叫我like一個page,就是Speak Out HK 港人講地。當時只有幾百個likes,相信其他母校同學都收到這位師兄的請求而相繼like page。不久,這page就開始「發功」,先是幫梁振英護航,後來又抹黑學民、提出重推國民教育,內容極其肉麻噁心,我覺得「唔對路」,於是果斷unlike。

誰料到這page原來是政府的輿論機器。港人講地一直都是「梁粉文宣部」,由「梁粉」張震遠及梁振英競選辦成員的「齊心基金」成立,這些傳媒一早報導過。今天再看港人講地,已經有15萬人like,勢力一直壯大,深受建制派支持者歡迎。其製造輿論的能力實在不容忽視,先質疑過港大特首民調別有用心,之後在雨傘運動期間大力抹黑佔領者,最近更收到「白宮發言人」兼讀者馮煒光所拍攝的短片,塑造梁振英接收請願信、聆聽民意的假象。今天又為政府的政改運動作宣傳,散播「一人一票選特首」等同民主這類錯誤訊息。

對家一早就搶佔現實、網上世界的陣地,類似港人講地的輿論製造機器多不勝數,主要攻佔中間派,平時發幾張動物照片、搞笑影片,吸納更多人留意其動態和讚好。讚好人數到達一定數目便「發功」,滲透大量政治宣傳的訊息,傳播一些「呀媽係女人」的道理(如:保普選撐和平),聯同其他輿論機器同時向異見者發動攻擊。我們不能低估這類page的宣傳能力,其帖子接觸到的群眾就是我們口中的那群「藍絲」,更多的是中間派游離分子。如果我們還不思進取,無視這類輿論製造機器,不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只將他們定性為「藍絲」、「港豬」,那麼我們將失去更多,甚至所有。

今天這個page還間中出現在我的facebook上,因為有朋友讚好帖子,點進去,原來還有70多個朋友like這個page,好心寒。政治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是你有沒有察覺而已。奉勸各位當時因舉手之勞而like page的朋友,記得unlike,不要讓如此肉麻噁心的內容污染自己的facebook版面。

為何專業人士落區反對「袋住先」

$
0
0

文:鄭振揚

十一個專業團體一連四個週末落區向市民解釋政府「袋住先」政改方案的問題,並發起「一人一信」收集市民簽名反對假普選,期望政府和議員能正視反對聲音,收回方案。

專業人士在政改關鍵時刻落區,其性質跟官員落區撐方案截然不同。官員受薪工作,落區可說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受上頭指示「開OT」執行政治任務。不少市民甚至指他們只是單向地硬銷「袋住先」方案,似「做騷」多於與他們雙向溝通和聽取意見。專業人士落區則是出於對社會事務的熱誠,純粹義務性質。沒有蠔油,沒有衝擊,專業人士以客觀中立的角度與市民理性討論政改,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從媒體片段所見,官員落區專攻童叟卻經常被「秒殺」,收不到宣傳效果之餘更凸顯了方案的荒謬。所謂真理越辯明,專業人士和官員落區雖然目標不同,卻同樣令市民更清楚方案的弊端,可算是「攜手合作」從正反兩面揭穿假普選的真相。至於周融等人落區「蠔」撐政改,大家心裡有數,在此不談也罷。

建築師循序漸進,不會在地基未打穩時便強行「起住先」建造高樓。但近年政府施政卻經常以「未解決,先通過」的態度,未搞清根本問題便強行推方案上馬,情況令人擔憂。高鐵的一地兩檢問題未解決便在反對聲中「起住先」;三跑的空域問題未解決便在行會通過「起住先」;政改的篩選問題在社會未有共識就硬銷要市民「袋住先」,實有違基本邏輯。健全的提名機制是一個選舉制度的基石,以一個有根本問題的提名機制在香港實行所謂「普選」,等同在短樁上建摩天大廈,後果不堪設想。

到茶餐廳喝杯檸檬茶,你不會接受伙計因茶未煲好而給你兩片檸檬「食住先」。要麼一併送來要麼取消,那杯檸檬茶他還是欠你的。就如沒有茶的檸檬茶不是檸檬茶一樣,一個有不合理篩選的普選方案根本不是真普選。引用何君堯律師的有趣邏輯,那個所謂「普選」極其量只能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選舉」,而非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

沒有人能肯定「袋住先」會否袋一世,但可以肯定的是林鄭月娥司長在立法會發表政改方案之時,已表明若通過這次政改方案落實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其實已符合了《基本法》45條最終達致普選的目標。這無疑是偷換概念,給你兩片檸檬便當成一杯檸檬茶,還要你埋單結帳。作為精明的香港人,你會接受嗎?

捍衛教育尊嚴,拒絕夾帶私貨 ──進步教師同盟就《基本法視像教材套》的聲明

$
0
0

長期以來,教育界都積極參與《基本法》教育工作,因為我們都深信《基本法》內「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的莊嚴承諾是維繫中港關係的最重要基石。可惜的是,原來高效有序的合作,在《基本法》頒布25周年後的今天竟然完全變質,實在諷刺。

教育局於今年四月底發佈並推出《活學趣論.基本說法——基本法視像教材套2015》,並以「生動有趣」為賣點,鼓勵教師在初中課堂選用,以協助學生反思《基本法》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表面上,這和教育局的一貫做法無異,但當我們嘗試研究教材內容時,赫然發現教育局為達政治目的,竟公然違反教育工作基本原則,為師生提供偏頗及失實的教學內容,帶頭扭曲基本法。

就以下面一張圖片為例,當中竟指特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直轄於國務院港澳辦公室。

事實上,雖然港澳辦是國務院轄下機關,但其工作只是負責中央與特區政府的聯繫,並沒有實際的管治權力,與特區政府沒有從屬關係。作為一份教材,這明顯是不能原諒的嚴重錯失。又例如教材套中另一張圖,當中竟指「行政管理權:除少數幾項事務必須由中央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廣泛的管理權」

但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根據《基本法》第十六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自行處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事務。」原文並沒有提及所謂「幾項事務」。至於外交和國防事務問題,《基本法》內早已清晰將外交、國防和行政管理權三者分條文撰寫,前兩者理應不屬於行政管理權的範圍。

教育局的《基本法》教材,故意曲解《基本法》,其目的不過是混淆視聽,讓師生誤以為中央有權介入香港特區政府行政事務,蓄意矮化一國兩制中的香港地位!

更令人吃驚的是,教材中不但透過梁愛詩等人的訪問,意圖滲入「三權合作」等中國式民主論點,更刻意忽略《基本法》中本來包含的普世價值的元素,例如公民權利及示威抗命自由等,明顯背離公正持平的教材製作原則。

較諸上次掀起國民風波的《中國模式》教材套,教育局今次的責任明顯更大,至少吳克儉為首的官員不可再以監管外判製作教材不力一類託辭蒙混過去。亦正因此,我們必須站出來,要求教育局馬上收回《基本法視像教材套》,並重新審訂相關教材,並承諾日後推出有關教材時,必須先諮詢業界,尤其有經驗的前線工作者。

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是亦不想淪為政治工具。我們更不是水貨客,請不要迫我們把不盡不實的政治目的和混淆事實的所謂法律知識帶入學校傳給學生為害下一代!


騙學生拍片?若要人不知,唔好咁低B

$
0
0

建制一方為宣傳假普選,無所不用其極。你以為簽名送蠔油是極限?少年你太年輕了。你的年輕正好讓建制團體呃呃哄哄之下,假造年青民意。

早幾日就有一段影片於網上流傳,內容是幾個中學生說一堆支持政改通過的說話,但內容質素低劣。說民主不可一步到位,卻不知民主後進國家的好處是不用走前人的走過的冤枉路。說可以袋住先,卻不知道林鄭說過若今次通過政改等於完成最終目標,即隨時袋一世。不過,由於有美少女Amber逐點駁斥為政改護航的中學生,我也不花篇幅反駁了。

根據最近傳媒報導,這個所謂中學生撐政改影片的由來,原來是廣西社團總會開設美國遊學團時,邀請學生面試時所拍攝的短片。廣西社團總會職員對學生稱拍片只作面試使用,只是「想聽聽學生意見」,因此當時學生沒有反對錄影。但他們卻沒想過,原本理應是保密的影片,竟會被上載到互聯網公開。學生校長更指學生稱被誤導下拍片,其家長向廣西社團投訴,並隨時向私隱專員公署投訴。根據報導所指,這件事令到老師、校長、學生感到被欺騙及「被擺上檯」,使他們大受困擾。

想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根據校長所講,學生當日面試先收到一份支持政改的文件,再回答問題,在受誤導下才作支持政改的回應。如果學生本身是支持真普選,為進入交流團只好「向強權低頭」,但廣西社團總會竟然不守信用公開之,學生顏面何存?

這件事可以再次看到親共團體如何無恥,如何無良。他們為完成政治任務,竟然出動如此下流的欺騙手段,試圖編導年青人支持政改的聲音。當然,如果這麼容易找到年青人及學生支持政改,他們又何需偷偷摸摸,「騙人落搭」?你見過民主派人士會動用這種「下三流手段」製造假表態嗎?這件事曝光,不就是反映年青人其實很可能大多不支持假普選?親共團體還有被相信的價值嗎?

最可恥的是,廣西社團會長鄧清河竟然表示,拍片前獲得學生同意,更指學生被網民「起底」網上欺凌,連校長、教師及家人都向學生施壓,學生才要求刪除短片。

老實說,先不說連我這種留意社交網絡及政治貼文的人也看不見有人被「起底」,現在校長、教師及家人的矛頭都指向你廣西社團那邊,不是指向學生。再者,熟悉教育界行情都清楚,學校背靠政權、支持政權,換來實際好處多於壞處,特別對於校長。校長都不准學生發表撐政改言論,可能性大嗎?藍絲家庭出黃絲就聽得多,黃絲家庭出藍絲下一代,亦算罕見奇聞。

校長、教師及家人給予學生壓力逼其刪除短片風這種說法,可說和廣西社團作風如出一轍-不可信。不要以為誇大網民的反應,自己就可以脫身吧!香港白色恐怖嚴重?香港濫用「白色恐怖」一詞更嚴重!「白色恐怖」一詞,通常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意味著有權者、統治者一方的人,運用國家機器及其權力逼害人民。要求真普選的無權者的控訴也算「白色恐怖」?這樣也講得出,真的很恐怖。

當然,造假也有捧場客,我們不就看見一班盲目的藍絲一味盲撐廣西社團,一味支持他們編導的假表態嗎?根據三間大學的政改民調,反對政改的,大多是年輕、高學歷。我不相信學歷代表一切,但盲撐政改的人有如此反智的表現,我們應當要理解的。

葉劉淑儀種族歧視 被迫道歉

$
0
0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外勞抗爭信心日增 資本權貴氣急敗壞

鄧美晶(社會主義行動)

行政會議成員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4月25日)發表聲明,就其近日在報章一篇針對在港菲律賓外勞的言論道歉。她早前在報章撰文指「大量菲籍女傭在港淪為外籍男士的性資源」,又在其facebook專頁上載「大量菲傭為外國男士提供性服務?」的圖片,惹來外勞及左翼人士批評其種族主義及歧視女工的立場。

4月23日,外傭團體到新民黨總部外抗議,舉起「Regina Ip Shame on you(葉劉淑儀可恥)」、「Racism is a social virus(種族主義是社會病毒)」等標語。亞洲移居人士聯盟Eman Villanueva表示,她的言論已經冒犯了在港17萬菲律賓外籍家務勞工,將要求消除社會對外勞的種族歧視。在葉劉淑儀收回言論後,團體在星期日(26日)繼續上街,拒絕接受葉劉虛偽的道歉。菲勞Stella來港工作六年表示:「她的言論是種族歧視,令我很憤怒。我看過她的道歉聲明,根本完全不真誠,只是受到壓力,想平息事件。」來港四年的Christina怒斥:「我來港是為了生計,是為了賺錢養家,不是為了所謂的勾引僱主!」

群眾壓力 虛偽的道歉

葉劉自言論公開後一直態度強硬,拒絕道歉,直至受到社會極大譴責的壓力下才作出讓步。她在道歉聲明中表示,尊重菲籍人士勤奮工作及對香港的貢獻,又說她對待自己的傭人如家人,對於文章引起誤會深感遺憾。可惜,這只是為平息事件的虛偽言辭,更有可能是因為她剛巧正部署參選特首,為了爭取中央信任她可在假普選制度下穩定民心,起碼暫時要避免負責新聞。實際上,葉劉過去反外勞、反工人、反民主的立場已經惡名昭彰,已不是第一次攻擊外傭權利。

反外勞 反工人 反民主

葉劉淑儀亦是前香港保安局局長,她的此番言論正正反映了政府官員、建制上層的思維,態度囂張地打壓工人階級。

葉劉曾經反對外傭有居港權,又倡議要求人大釋法解決問題,伺機讓中共加強控制香港法律機關。她亦主張設立外傭「試用期」,若僱主在三個月的試用期內即時解僱外傭,所需支付的代通知金由一個月減少為七日。2011年,她又在立法會建議,將僱主所需為外傭支付的醫療費用封頂,表示若外傭即使有工傷,僱主也不用全數負擔!

葉劉不只是反外勞,也曾指內地新移民爭取港人在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當時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發表「十年內將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之香港陸沈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03年擔任保安局局長時強推廿三條惡法,在雨傘運動期間又大力支持警察執法,在兩個月前更重新提及「當局需重研23條立法」。

反種族主義運動需要持續 對抗排外主義

2013年底,一項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報告發現,香港印傭平均每日工時達17小時,2/3受訪者曾受身體或精神虐待,強制留宿規定令外傭在面臨虐待時難以逃出,曾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卻回應指香港法例沒有問題,指外籍家務工的工作本質如此,工時長屬理所當然。

去年Erwiana事件揭露了香港的現代奴隸制,外勞的示威迫使法院制裁暴力僱主,可謂戰勝一仗。本港外勞抗爭的信心大大加強,在其他被虐外勞事件上更大力發聲,希望可以改善權利。葉劉淑儀的言論証明有錢人及老闆已經感到壓力,因此氣急敗壞,散播荒謬言論以作反擊。但這只會激起更大憤怒,令外勞鬥爭的士氣持續高昂。社會主義行動支持本勞外勞團結抗爭,對抗像葉劉淑儀這般可恥的資本家及其代表。

社會主義行動支持外勞抗爭:

  • 不要種族歧視,不要性別歧視
  • 廢除兩星期條例,廢除外傭留宿限制
  • 廢除私人中介公司,由公共部門接管
  • 勞外勞團結抗爭,反對資本剝削

證人強制必須出庭,沒有自由選擇作證與否

$
0
0

昨日就衝擊案進行的程序,是「提堂 (mention)」,而本案已排期在今年 6 月 22 日作「審前覆核 (Pre-trial Review)」,屆時雙方會確認將在審訊時傳召的證人數目以及所需的審訊日期,以便法庭正式排期開審。一般而言,如果控方確定真的需要傳召某人作供,就會向該人發出傳票,要求該人出庭。

一位證人要等到正式收到傳票的時候,才算是已正式獲得傳召要出庭作供;而控方在提堂階段表示要傳召某人作證,亦不必然代表最終真的會發出傳票傳召,因為控方最終有權基於不同原因而決定不傳召該人,例如其他人證物證已經足夠,或者控方重新檢視後認為該人對控方的案情沒有幫助。

儘管如此,控方通常會考慮傳召曾經在警方調查階段提供口供的人出庭作證,而一旦有人曾經在警署落口供、但控方決定不傳召該人,這份警方口供就會成為控方的 unused materials,控方有責任提供予被告,被告就反而可考慮傳召這人成為辯方的證人。

所以,要決定一個人是否真的將成為證人,關鍵不在控方在提堂階段的陳述,而在於最終發出的證人傳票;而證人是否出庭,亦不是基於其主觀意願,而在於控辯雙方的需要;一旦傳票發出,證人是強制必須出庭,而沒有自由選擇作證與否。

張國柱:我是廢偽社工?!

$
0
0

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成立35年。多年來面對過無數挑戰和困難,但被人指摘為「廢偽社工」倒是第一次,感覺當然不好受;筆者要提醒自己,區區的4個字本來不足掛牽;但若以4個字來否定,甚至侮辱社會工作,那就要嚴肅正視了。

油麻地艇戶事件

35年前,油麻地避風塘有數千艇戶,居住環境相當惡劣,小孩掉進海裏溺死的事件時有發生。當時,油麻地避風塘的艇戶為了及早離開惡劣的居住環境,向政府爭取上岸安置,但政府卻指他們是水上居民,居無定所而不符合上樓資格。一次的颱風襲港,把避風塘部分艇戶擊沉,居民失去容身之所。社工組織艇戶乘搭旅遊巴往港督府請願,途中在紅隧出口被警方攔截,多名社工被警方拘補,並以「公安條例」檢控。這就是香港社會運動史中著名的「油麻地艇戶事件」。

一眾被捕社工,違反公安條例,知法犯法,可稱之「廢」?若以公義為由,辯解犯法合理,又可稱之為「偽」?討厭社工的人大可以這麼說,因為他們往往看不到或選擇看不到社會的不公義。但偏偏就是有社工,為了社會公義和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會透過社會行動以喚醒社會的關注。大家可別忘記,現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也稱曾參與油麻地艇戶事件呢!

大澳河蟹事件

2010年,大澳受到風暴吹襲,出現水浸,陸路交通、食水與通訊全部中斷。有社工聯同議員和村民,舉辦申訴大會,指摘政府救災不力。此舉當然是希望向政府施加壓力,加快改善大澳的重建工程;與此同時,民政事務局曾德成局長卻向社工機構高層表示:「你們大澳,似乎唔係好和諧喎」,看來似乎是向社工機構施壓,導致社工被發警告信及調職。在掌控政權者眼中,識時務者為俊傑;相反,就可能是既「廢」且「偽」了。又請大家不要忘記,少年時代的曾局長,也會堅持自己的愛國情操,即使被判入獄也表無悔;筆者相信該位社工亦無悔當日做了為村民所做的事情。

社工罷工

社工總工會成立後曾經先後發動3次罷工,分別在1982年、2007年和2014年進行,為的是團結同工、爭取權益、改善服務和支持正義。每次發起罷工,我們也會深思熟慮,因罷工不開工容易給人感覺沒做好工作本分;在政府眼中,這班社工放下工作,走到街頭靜坐請願,不事生產,當然也是廢的。但罷工是最有力的途徑,去表達業界對政府的不滿。參與罷工的社工會思考一個問題:社工應該要維護自己工作的權益嗎?社工有責任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嗎?

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

1997年,《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生效,它旨在透過監管機制,監察社會工作者的素質,就註冊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操守提供實務指引。在一系列社工的基本價值和信念中,它指出「社工有責任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社工相信任何社會都應為其公民謀取最大的福祉」。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不是名列註冊紀錄冊的人士無權使用「社會工作者」的名銜或其他相關描述的稱謂。筆者對《條例》抱以絕對尊重和堅持的態度,因為它列出了社工在他們接受學院的專業訓練中所認同的人文價值和信念。在《條例》未成立之前,可隨便稱自己是社工,我們關注這個情况,是因為自稱社工的人,不代表他們真的認同和相信社會工作的價值和信念,反之,他們可能只把這個稱呼印在宣傳橫額或單張上,討人好感罷了。人們若明白我們堅持和尊重的理由,就會明白我們為何十分在意和關注《條例》的實踐和執行了。

廢社工與偽社工

職業尊嚴,行行皆有,又豈止社會工作。筆者認為,一個行業的尊嚴,一定不會輕易被幾個字擊潰。如果用「廢偽」形容社工,是否定了社工所堅持的信念和價值;可是,「廢偽」兩字不會擊倒我們的信念;相反,原來它有另一個意思:「廢偽」的英文諧音就是「Fight」和「Right」,沒錯,從來人民的權益都是靠爭取而來的!行業的尊嚴、社會的公義、人權的維護、社會的福祉等等,在一個沒有公平選舉的社會裏,愈來愈變得不是理所當然了。繼續爭取,捍衛權益,絕對是社工總工會的理念,也同時是香港社工界一個不能消失的理念和價值。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HKSWGU)

拖延六年 興華街西空地落實建公園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民政會昨討論深水埗興華街西闢設休憩用地的工程計劃,工程計劃範圍包括一個寵物公園、七人人造草地足球場。工程早於2009首次提出,獲區議會支持,但政府拖延落實近6年,至今年才將項目提交立法會。工程計劃在2016年首季開始,預計2017年第三季完成,預算費用為1.22億元。

會議上,民主黨黃碧雲歡迎工程上馬,表示對附近的四小龍及海麗邨居民是非常重要的休憩設施。黃碧雲認為公園內的兒童遊樂場地內設有三輪車專區,建議應有相關配套讓兒童能把單車放在區內。她又提議加建避雨亭,亦表示近長者健身區的過路設施不足。

康文署署長李美嫦指公園空間不足,未能提供相關設施。她又指荔枝角公園同樣有相關的單車的配套設施,小朋友大多十分緊張自己的單車,「玩完就自己帶走」。黃碧雲強調只需要加一條欄已足夠,不明白為何當局不做。

陳家洛:康文署應在公共設施多花心思

公民黨陳家洛發言時問到會否設有有蓋的櫈,詢問能否方便不同人士如長者及傷殘人士等。康文署回應表時公園範圍內遮陰棚下有足夠坐椅,分布在寵物公園、七人足球場和兒童遊樂場等設施。陳家洛補充指,參考近日東區的「避雨亭」事件,當局應在此類公共設施上多花心思。

航運界姚思榮問到長者健身站的預計使用人數,指一旦有很多老人家使用而飽和會如何處理。他又指三輪車專區和長者健身站的位置太近。李美嫦表示該場地會有七百多米平方的範圍予市民自由活動,如耍太極等,當局認為空間充足,而初步計劃有三套設備予長者作健身操用途。黃碧雲亦認為三套並不足夠,應加至六套。她又批評公園的兒童及長者設施的比例失衡,

何秀蘭:深水埗綠化地地點偏遠

工黨何秀蘭關注深水埗的綠化地不足的問題,她問到深水埗在興建興華街公園後,該區的公共休憩用地尚欠多少。李美嫦回應時表示根據標準,深水埗區的休憩用地中,由康文署管理的有68公頃,房屋署則有31公頃,表示深水埗的綠化地帶比準則已高出19公頃。何質疑該批綠化地的地點不方便,一般市民難以到達。

民建聯蔣麗芸表示寵物公園最受市民歡迎,自己對狗甚有研究,她希望公園內能有地方「俾狗跑」。當局回應表示會考慮研究場地的質料,如何方便予狗隻使用。

民建聯梁志祥認為當局考慮七人人造草足球場是否適合,因為球場收費,並沒有考慮鄰近學校學生的需要。當局回應表示該區已有17個硬地足球場,而有4個天然草場及1個人造草場,草場明顯不足。測量界謝偉銓質疑公園內為何不加設緩跑徑,當局回應表示曾考慮,但一旦加設的話會令公園內的其他設施的範圍減少。李美嫦又表示,鄰近的深水埗運動場已設有緩跑設施,區內亦有8個相關設施。

Viewing all 399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