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屯馬綫】西鐵紅磡站舊月台將停用 轉東鐵需多行3分鐘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屯馬綫將於本月底全綫貫通。港鐵原先安排屯馬綫和東鐵綫的過海段工程落成後,兩綫的紅磡站將改為使用新月台候車;惟由於東鐵綫過海段工程延誤,屯馬綫新月台將優先啟用,東鐵綫則繼續沿用舊有月台,直至過海段工程完成。在過渡安排下,乘客需額外步行3分鐘路程才能轉綫,較現時約30秒的「同台轉乘」路程不便。

東鐵綫舊月台
東鐵綫舊月台

東鐵綫新月台工程延誤 轉綫由30秒變3.5分鐘

港鐵早前宣佈,全長56公里的屯馬綫將於本月27日正式通車,現有屯馬綫一期(前馬鞍山綫)將貫穿土瓜灣站、宋皇臺站和何文田站,直達紅磡站,連接西鐵綫前往屯門。現有西鐵綫及東鐵綫紅磡站月台,將分階段移往新建的「沙中綫」月台,西鐵綫新月台率先於本月20日起啟用,東鐵綫新月台則因工程延誤關係,仍未能啟用。

現時,西鐵與東鐵綫的乘客能在紅磡站「同台轉乘」,即乘客無需乘搭任何扶手電梯,便能於對面月台轉乘另外一條路綫;港鐵亦會於繁忙時間,安排列車以「交錯」形式駛入不同月台,減少月台上候車人流。但在新安排下,西鐵或東鐵綫乘客如需於紅磡站轉綫,要先乘搭扶手電梯前往地面大堂,步行約3分鐘的路程,再乘搭扶手電梯到達轉綫月台候車。

地面大堂往東鐵線新月台扶手電梯
地面大堂往東鐵線新月台扶手電梯

根據記者實測,現時的「同台轉乘」過程只需步行約30秒,而新安排下的整個轉綫過程,則耗時約3.5分鐘。

實測需時3分半鐘
記者實測

舊西鐵路軌將拆除 紅磡站將推多項改善措施

港鐵公司總經理(客戶體驗拓展)梁靜雯指,西鐵綫改往新月台乘車後,舊有月台的西鐵綫路軌將拆除,並搭建臨時行人平台供乘客橫跨兩側的東鐵綫月台,希望能達到分流乘客的目的。

梁指,新的轉綫安排為過渡性措施,希望乘客能體諒和磨合,待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便能享受更大的便利。梁續稱,紅磡站新月台加設空調系統和寬闊的候車空間,月台內亦設有洗手間,相信能讓乘客更為便利。

西鐵線新月台
西鐵線新月台

港鐵安排傳媒參觀紅磡站新月台的設施,新月台上分別加設候車座椅和藝術品。新月台仍貼有紫色「西鐵綫」的標誌,待「屯馬綫」通車後港鐵則會以啡色路綫圖取代。

紅磡站地面大堂的付費區和非付費區亦將有改動。中層大堂將增加兩個出入口,連接紅隧巴士站和地面車站,部分閘機的位置亦將會調動,現有付費區的範圍亦因新轉乘安排而擴大。

左 黃琨暐 右 梁靜雯
港鐵公司車務營運總管黃琨暐、港鐵公司總經理(客戶體驗拓展)梁靜雯

港鐵避答工程醜聞數據 未交代東鐵過海段通車日期

沙中綫工程興建期間,港鐵承辦商禮頓「偷工減料」的情況嚴重,其中紅磡站的擴建月台牆身有兩成螺絲破損和移位,鋼筋被剪斷,外牆亦出現滲水情況。港鐵起初否認事件,經傳媒揭發後始改口承認,並承諾會作跟進。

在記者會上,港鐵公司車務營運總管黃琨暐被追問至少四次紅磡站工程結構問題的數據。惟黃稱,工程已通過政府的檢測和符合安全標準,手上未有工程問題的資料,因此未能就工程資料作進一步交代;港鐵傳訊代表則表示,會安排記者會完結後以其他形式發放相關資訊。

被問到東鐵過海段的實際通車日期,黃在記者會上僅稱「有好大挑戰,但會全力應付」。記者多次追問,是否代表無法如期通車時,他僅稱工程團隊會努力追趕進度,未有交代確實工程進展。

受工程「偷工減料」影響,沙中綫通車日期一直延誤。港鐵去年決定採用折衷方案,安排現有馬鞍山綫伸延至啟德站率先通車,即「屯馬綫一期」,至今年6月27日將紅磡、何文田、土瓜灣、宋皇臺、啟德站連接,屯馬綫才得以全面貫通。

版權: 

12.8藏槍械案 旁聽人士向黃店老闆賴振邦及張銘裕高呼:生日快樂!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警方於前年12月8日民陣舉辦「國際人權日大遊行」前夕,在灣仔、荃灣及北角等地檢獲槍械等,13人被控串謀有意圖而傷人等罪,案件今在東區裁判法院提訊,並將轉介往高等法院。其中黃店「3C維修工作室」老闆賴振邦及「12港人」案中的張銘裕於6月生日,在完庭時不少親友及旁聽市民向兩人高呼:「生日快樂!阿邦!阿銘!」,更於送囚車時舉起寫有「生日快樂」的橫額。賴振邦的親友在庭外表示,希望他能早日回家,又指牆內有其他手足為他整蛋糕,他亦很感動。

今共有13名被告提訊,首案5人分別為:黃振強(22歲,無業)、吳智鴻(24歲,工程人員)、張俊富(22歲、學生)、張銘裕(20歲)、嚴文謙(21歲、學生)。

另外7人分為7案,各被告分別為:彭軍壕(33歲)、蘇緯軒(19歲),黃店「3C維修工作室」老闆賴振邦(29歲,技術員)、蔡凱明、許湛榮、鍾雪瑩及李家田。

有被告出庭時向旁聽席微笑及揮手。案件押後至9月6日再訊。


除鍾雪瑩及李家田外,各被告被控串謀有意圖而傷人罪,指他們於2019年12月8日在香港,串謀非法及惡意傷害香港警務人員,意圖使該警務人員身體受到嚴重傷害。目前所有被告正還柙。

張俊富另遭控一項管有爆炸品罪及一項無牌管有槍械罪,指他於2019年12月3日至8日在荃灣致利工業大廈一單位,連同黃振強,明知而管有2盒煙花;另指他於12月8日在同地管有4罐載有諾香草胺的噴霧器。

吳智鴻另被控一項無牌管有槍械及彈藥罪,指他於北角一個屋苑單位內,在沒有持有槍械及彈藥的管有權牌照或經營人牌照下,管有一支手槍、四個彈匣及總共 106發子彈。

鍾雪瑩被控一項無牌管有槍械或彈藥罪,被指於2019年12月20日,在大埔翠屏花園一單位及地下,與蘇緯軒無牌管有一枝手槍連彈匣內有14粒子彈、一枝長槍、6個長槍彈匣內有211粒長槍子彈及2個手槍彈匣內有30粒子彈。

李家田被控一項無牌管有槍械或彈藥罪,指他於2019年11月,在其元朗麒麟村的住所內,無牌管有一支手槍、一個彈匣和15發子彈。

案件編號:ESCC2693/19、FLCC5525/19、ESCC50/20、ESCC159/20、ESCC1876/20、FLCC1860/20、FLCC1222/20、ESCC885/21

相關報導:
【12港人】張俊富遭加控管有爆炸品及無牌管槍械罪 將轉往高院訊
3C維修工作室老闆等5人涉串謀傷警案 交付高院審理 還柙至明年1月再訊
「3C」老闆涉去年12.8遊行前藏槍案須還柙 另3人扣留內地 缺席聆訊
7人被控串謀遊行傷警及藏槍 4被告續還柙
涉12.8民陣遊行串謀用槍械傷警 再多一人被控 還柙候訊
5人被控管有槍械及串謀傷警 被告投訴遭摑臉迫解鎖手機 犯人欄內抽泣

版權: 

律師助理被控與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 將轉高院處理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30歲律師助理被指與黎智英、「香港故事」李宇軒、Mark Simon及「攬炒巴」劉祖廸等人串謀呼籲外國機構制裁香港特區及中國,其後串謀協助李宇軒潛逃至台灣,被控《國安法》下的「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串謀協助罪犯」罪,自2月提堂起還柙至今。案件今(7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再提堂,審訊地點將會在高等法院,控方申請押後至6月10日,屆時作交付高院的程序,獲《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批准。

陳梓華(現30歲)今繼續由大律師蕭國辰代表,事務律師為民建聯背景的律師劉毅。陳並沒有保釋申請,須繼續還柙。

「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控罪指,陳梓華於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2月15日期間,在香港與黎智英、Mark Herman Simon、李宇軒、劉祖廸及其他人一同串謀,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實施對香港特區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制裁、封鎖或者採取其他敵對行動。

「串謀協助罪犯」控罪指,陳梓華於2020年7月某日至2020年8月23日期間在香港,在李宇軒犯可逮捕的罪行(即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後,知悉或相信該李宇軒就該罪行有罪,與該李宇軒、黎智英及其他人串謀,並在無合法權力依據或合理辯解的情況下,協助該李宇軒離開香港到台灣,而意圖妨礙拘捕或檢控該李宇軒。

案件編號:WKCC624/2021

相關報導:
29歲男被指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協助李宇軒潛逃 遭控《國安法》 申請保釋遭拒
29歲男被控《國安法》續還柙 控方稱需時調查可疑交易記錄 押後至6月訊

9.29反極權遊行 兩少年認暴動罪皆判勞教 官:患過度活躍或抑鬱非求情理由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年9月29日的「全球反極權遊行」,共有96人被控分別於金鐘道及夏愨道政府總部外參與暴動。其中兩名案發時為14及15歲的男生被拍攝得三度向政府總部投擲硬物,早前承認暴動罪,還柙至今日(7日)於區域法院判刑。法官郭啟安指,本案情節嚴重,暴動規模不小,若果兩名男生是成年人,必定判監4年或以上,不過平衡年輕和更生因素,最終接納判處勞教中心是相稱的刑罰。

案發時兩名年僅14及15歲的男生,分別姓陳及廖,現已年滿16歲,承認於2019年9月29日,在金鐘政府總部外的一帶,連同文家健及其他身份不詳的人參與暴動。

官:若成年人必判監4年或以上

法官郭啟安判刑時指,從案發當日影片可見,現場人數眾多,暴動的規模不小,示威者針對政府總部,他們的行為亦影響金鐘的核心商業區,當中更有示威者投擲汽油彈。郭官續指,本案情節嚴重,根據上訴庭多宗涉及社會事件的案例,必須判處阻嚇性的刑罰,若果兩少年是成年人,量刑起點必定會是至少監禁4年,以儆效尤。

不過郭官表示,考慮到兩名少年案發時極度年輕,法庭須顧及公眾利益,同時也要平衡被告人年輕及更生考慮。郭官認為本案被告的背景和年齡均與SWS案非常相似,而SWS案涉及投擲汽油彈,甚至比本案被告僅以硬物投擲更加嚴重。

郭官接納報告建議,判兩名少年入勞教中心,惟最後不忘表示,不同意辯方所指,兩少年分別患有過度活躍症和抑鬱症是可獲接納的減刑理由。

辯方求情:兩男生分別患過度活躍症和抑鬱症 艱難中仍積極計劃將來

判刑前,代表姓陳14歲男生的大律師求情指,報告顯示陳在7歲時已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症,導致他行事衝動、缺乏思考後果。辯方又指,陳自小沒有父母,需由姨姨和其他親人的照顧,雖然不在正常的家庭長大,但是學業成績不錯,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他當日與朋友打算參與合法遊行,惟其後一時失控,才會在花槽拿起硬物投擲。辯方又指,陳在懲教人員面前坦承罪責,承認當日一時衝動,沒有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過去還柙3周,已感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未來打算修讀關於資訊科技的課程。

代表姓廖15歲男生的大律師指,男生在2019年的示威事件中,起初在合法遊行中擔任義務救護員,直至9月29日才首次牽涉衝突事件,因當天現場有人遞了一塊磚頭給他,故一時衝動犯下本案,事後確診患上抑鬱症。男生未來打算重讀中四,以鞏固基礎,未來應考DSE,向著成為社工、幫助弱勢社群的目標進發。辯方指,男生勇於認罪,在艱難中依然積極計劃將來的人生,相信會是有作為的年青人,盼法官接納報告建議,判處勞教中心。

案情指,當日有人號召「全球反極權遊行」,下午3時45分,約100至200名示威者到達夏愨道,用雪糕筒等雜物堵路。至4時許,約200至300人在夏愨道花園外投擲物品、汽油彈和放火,其後與政府總部外的人士會合。下午4時20分,約500人在添華道近夏愨道交界,開始向政總投擲磚頭、雜物和汽油彈,當中有人使用巨型橡筋作金屬彈珠投射器、照射鐳射光束,有人投擲汽油彈後,在政總外的水馬留下火種。警方出動水炮車發射藍色水柱,惟示威者仍然逗留在現場。

兩名少年身處人群中,與其他人聚集在一起,影片拍得15歲少年曾在夏愨道天橋用雪糕筒堵路,約20分鐘後,他再被拍得3度向政府總部投擲物品。14歲少年亦被拍攝得於相同時間3度向政總投擲物品。警方其後展開驅散行動,兩名少年最終在夏愨中心外被制服,在警誡下保持緘默。

案件編號:DCCC 293、288/2020

相關報導:
兩16歲少年擬認暴動罪 43人不認罪 2022年開審
兩少年認暴動罪 須還押小欖等待精神科報告等

工廈出租率97%照被拆 運房局:可趁此機會退休

$
0
0
內容: 

火炭穗輝工廠大廈的租戶日前掛出抗議橫額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房委會研究轄下六個工廈重建作公營房屋用途。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清拆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涉及4,822個單位。目前四棟工廈出租率達97%,惟房委會餘下的兩棟工廈未能安置全部租戶,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王天予在會上稱「有理由相信部分(租戶)可能都想趁呢個機會退休、結業都唔出奇。」

重建房委會工廈作公營房屋用途是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六座由房委會管理工廠大廈,包括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和晉昇工廠大廈及屯門的開泰工廠大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交代最新進展,建議清拆其中四棟工廠大廈,葵涌晉昇工廠大廈及屯門開泰工廠大廈則因周邊環境不協調而獲保留為工廈。

800px-HK_WangCheongFactory
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

房委會計劃在2021年5月24日公布計劃起計,給予18個月通知期要求租戶遷離單位,並給予相等於15個月租金的特惠津貼。受影響租戶可申請租用葵涌晉昇工廠大廈及屯門開泰工廠大廈,房委會又提及「早鳥」優惠,予在公布日起計9個月內租用私人工廈及遷離的租戶給予10萬款項。

四棟工廈計劃提交約4,800個單位,葵安工業大廈因受同區分區計劃大綱圖受司法覆核影響,該重建計劃涉及的約600個單位需延遲,其餘三廈工廈則可建4,200個單位。

四棟被清空的工廈涉及逾4000個單位,合計2,088戶,包括903份租約及1,185張暫准租用證,出租率達97%。實政圓卓田北辰及何君堯皆關注受影響的單位去向。何君堯問及涉及或引致的失業人士,以及會否影響政府「再工業化」政策。

BC6995AF-3A96-4F1D-A4EC-FED691FE461F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王天予承認,餘下兩棟工廈無法全數安置受影響租戶,但稱可在私人工廈尋找其他單位,並指「有理由相信部分可能都想趁呢個機會退休、結業都唔出奇」,「可能佢都等緊呢個機會好耐都唔出奇。」她亦承認房委會未有進行租戶去留以及涉及工人人數調查,只稱四棟工廈中的租戶皆屬比較小型工廠,形容「工人數量未必好多。」她又指四棟工廠大廈附近地區皆而逐漸轉型,而工廈亦非房委會的「核心」業務。

86AF5A1B-E848-4A8C-9976-E7267FA3AC6E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王天予

其他建制派議員則集中關注落成時間表,不滿「太慢」,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及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改建房屋最快可於2031年落成。民建聯劉國勳質疑九年是否過長,運輸及房屋局表示由於項目需向城規會提出申請,而程序多變,「有啲步驟我掌控唔到」,而建屋前亦需先進行除污工程,「我哋預計嘅時間係偏向保守」,表示將快可以在八年內完成工程。

工聯會郭偉強又以武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為例,反問官員「有冇決心。」委員會主席、自由黨張宇人借機抽水提及「爆眼少女」個案,「中國裡面冇司法覆核,不幸地我哋有,仲可以拎法援申請司法覆核,所以我哋成日被拖後腿。」

螢幕截圖 2021-06-07 下午3.59.20

螢幕截圖 2021-06-07 下午3.59.28

螢幕截圖 2021-06-07 下午3.59.35

螢幕截圖 2021-06-07 下午3.59.42

7.28上環衝突 15人暴動開審 總警司:只有暴力民眾才會擔心警過份用武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年7月28日的上環警民衝突中,44人被控「暴動」罪,分成3案審理。當中涉15人一案,今(7日)於區域法院開審,其中一名案發時17歲的男生認罪,即時還柙,其餘14人不認罪。一名女被告另被控「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及「無牌管有無線通訊器」罪,她今承認「無牌管有無線通訊器」罪。控方證人署理總警司陳思達指示威者「有心作對」和「有組織」,因此決定拘捕。

15人被控暴動罪 一人認罪還柙

由於被告和律師團隊人數眾多,審訊於西九龍裁判法院的法庭進行,由練錦鴻法官審理。控方開案陳詞指,警方於2019年7月28日約9時47分在文華里一帶制服及拘捕15名被告,以及女子甄凱盈、男子廖天駿。他們被指親身參與暴動,有共同犯罪計劃,及協助或教唆他人參與暴動。

案中被告被控參與在中上環至西環發生的暴動。控方指,示威者於下午約5時開始集結於干諾道西及德輔道西馬路,搬運膠欄等雜物築起防線,期間高叫口號,包括「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又不理會警方警告,移除欄杆、鐵馬等架設路障,用索帶加固。

示威者與警方對峙逾兩小時後,警方推進防線,期間示威者向警方照射強光、掟石和敲打硬物。警方繼續向東推進,最終於文華里寶軒洒店外一帶拘捕15名被告。

控方指警方制服期間,第6被告楊位醒仆倒後欲拿起地上的磚頭被阻止;而第7至11被告,包括彭雨彤、劉耀銓、廖頌賢、陳永琪、林皓正,皆有掙扎反抗;第12被告廖紫婷逃跑時失平衡跌倒。

控方續指,他們被捕時,分別管有頭盔、眼罩、手套、噴漆、雨傘、索帶等。警方在第4被告何柏耀袋內搜獲一部相機,內含記憶咭存有當晚約7時與約9時拍攝的照片,所拍攝得的情況與警方片段一樣。

第四被告何柏耀今承認一項「暴動」罪,第十五被告張雯曦承認一項「無牌管有無線通訊器」罪。

總警司:若受衝擊即開始掃蕩 三防線同時推進

控方傳召當日於德輔道西現場指揮的總警司陳思達作供,他2019年7月為署理總警司及新界南總區副指揮官,同時亦是新界南總區應變大隊指揮官。

陳憶述,當日收到警察總部指示,下午5時半抵達西區支援,並目睹西區警署外的德輔道西已設立防線,示威者則在約100米外堵路,其後一度持膠欄杆向警方防線推進,令雙方距離縮短至50至70米。

其時除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及皇后大道西亦有兩道警方防線,陳與負責干諾道西防線的西九龍總區應變大隊指揮官、高級警司莫慶榮商討,若其中一方受到衝擊便會啟動掃蕩計劃,即三條防線同時推進,若沒有衝擊則會留在原地等待總部指示。

總警司:示威者「有心作對」在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市民會合前作拘捕

晚上約6時半,陳思達與莫慶榮完成部署。陳稱當時人數增多,人群開始「有組織」,例如有人用傘阻擋路障,使警方「望都望唔通」,而且「西邊街後巷有人推重物出嚟」,陳相信該重物為磗頭。

晚上約7時,由於由莫慶榮帶領的干諾道西防線被磚頭襲擊,因此三條防線同時推進。陳稱,防線向東推進,示威者「趁救護車、消防車經過時前進」,令陳覺得示威者「有心作對」,因此他在德輔道西和干諾道西會合前,在修打蘭街準備拘捕,最終警方在文華里一帶制服及拘捕15名被告。

總警司:只係暴力民眾先會擔心警察是否過份使用武力

辯方指稱社會當時對警方不信任,問陳思達知否,他回應:「都係咁多人報警,如果不信任就唔會咁多人揾警察。」他稱:「一般民眾唔會擔心警察是否過份使用武力,只係暴力民眾先會。」

辯方亦指出,由2019年6月起,警方已開始使用催淚彈及橡膠子彈,市民或會帶備口罩和額外的水。陳被問此是否合理時,説:「一個守法市民應立即離開,而唔係諗點保護自己同衝擊防線。」

審訊期間 法官斥主控官播片「與案件無直接連帶關係」

審訊期間,擔任外聘主控官的資深大律師郭棟明花近兩小時播放《蘋果動新聞現場直播》片段,與證人確認事發時序與地點,遭法官練錦鴻直斥:「你應該裁剪下,我哋無可能睇哂9個鐘」,「(這些背景)與案件無直接連帶關係」。

另外,同於上環警民衝突案被控暴動罪的「赴湯杜火」湯偉雄和杜依蘭夫婦,亦有到場旁聽。

案件明早續審。

15名被告分別為:陳偉林(21歲)、陳澤峰(22歲,電腦技術員)、布紫晴(24歲,教師)、何柏耀(17歲,學生)、梁志鵬(20歲,學生)、楊位醒(31歲,廚師)、彭雨彤(20歲,學生)、劉耀銓(28歲)、廖頌賢(30歲)、陳永琪(28歲,護士)、林皓正(22歲,電器技工)、廖紫婷(19歲,學生)、李樹樺(21歲,無業)、胡嘉俊(21歲,地盤工人)、張雯曦(19歲,無業),他們全被控於上環摩利臣街和文華里之間的干諾道中和德輔道中一帶參與暴動。張雯曦另被控「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及「無牌管有無線通訊器」罪,她承認「無牌管有無線通訊器」控罪。

案件編號:DCCC 820/2019

屯市往觀塘線終分家 區議會要求尾班服務維持不變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屯門市中心往觀塘的巴士服務,在非繁忙時間由259D(龍門居至油塘)兼顧,惟屯門公路轉車站啟用後,市民大多不願選擇兜路的259D。運輸署及九巴建議將62X(屯門市中心至油塘)及259D分家,不過非繁忙時間班次需20至25分鐘一班,引起屯門區議會不滿,有區議員亦同要求將62X尾班車與259D目前的凌晨一時看齊。

運輸署計劃重組62X及259D,目前上午繁忙時間,維持62X在屯門市中心開出,改稱62P,非繁忙時間則延長至兆康(南),259D則全日不經屯門市中心。惟兩線分家後,非繁忙時間班次只有20至25分鐘一班。

螢幕截圖 2021-06-07 下午10.08.07

民主黨黎駿穎表示,目前259D油塘開出的尾班車為凌晨一時,62X重組後尾班車為晚上十二時,屯門市中心乘客將無車可乘,要求「一定要做返凌晨一點鐘。」他又指62X往油塘鯉魚門邨尾班車為晚上11時,比259D的凌晨12時05分提早一個多小時。他指曾親身視察深夜班次,指259D在屯門市中心「都有十幾人上車」,經過安定及友愛後「差唔多做到全車滿座」。反映屯門市中心一帶深夜仍有一定客流量。

運輸署高級運輸主任廖健威則回應稱可以轉乘解決,九巴及龍運巴士助理經理鄧政傑則指現時259D尾班車「需求好低,譬如出九龍方向,平均一成五客量,返返入嚟(往屯門方向),都係20幾30%。 」他指「一部分乘客可能要麻煩少少」使用屯門公路轉車站。

言論引來議員不滿,江鳳儀斥「你就真係講得好笑、嗰啲唔喺人嚟架!」她同要求62X尾班車與目前259D看齊。

DSCF1475 (2)

有區議員亦不滿非繁忙時間班次太疏,民協周啟廉指259D雖然不經市中心可節省10分鐘,但「點知呢10分鐘囉左嚟等車」,要求非繁忙時間維持15分鐘一班,若客量不足才再作更改。

九巴經理(車務)溫惠炎則稱,日間非繁忙時間會維持20分鐘一班,只有深夜時份才會維持25分鐘一班,又重申會「隨著客量改善班次。」民主黨盧俊宇則認為,259D不經市中心後,客量將會增加,認為九巴未有考慮此因素,欠缺「人性化的表現」。

民主黨何杏梅則建議62X可伸延至兆康(北),令富泰邨及彩暉一帶居民能夠全日有車出入九龍東。

屯門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主席潘智鍵指尾班車和班次問題仍待解決,要求運輸署及九巴跟進,兩星期後再議,暫不通過62X及259D巴士路線改組方案。

政府做錯嘢就要對歉——《濁水漂流》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老爺有一尾黑色的金魚,養在盈月般的玻璃缸之內。他偶爾放點魚糧,到公廁給換水。步履蹣跚,小木屋前,捉捉棋,望望天,便是一天。

身故之後,這尾金魚給了何姑娘。整潔寬躺華麗大廳,眺望繁華城巿熣𤌴燈火。金魚依舊悠然地在缸中浮游,沒有感到環境劇變,主人已換了個人。

又或者,何姑娘的金魚,早已不是通州街那條金魚。誰知道呢?

「人」的視角

《濁水漂流》是第一套以「人」的視點拍攝無家者的影視作品。

把無家者、流浪漢、遊民當作一個普通人來看待,而不是一個故事角色,這一點非常難得,同時亦顯現了導演和劇組無比堅定的決心。怎麼說呢?讓我們來看看《麥路人》。

《麥路人》就把無家者拍成了「角色」的電影,角色經歷最緊要奇情,崎嶇,是否真實?不必理會。角色所代表的群體「無家者」的感受和觀點,不必理會。角色最後的結尾他們的期盼和遭遇,也不必理會。《麥路人》顯然是把城巿從繁榮到衰落的過程,錯誤寄託在一群曾經輝煌而今風光不再的角色身上。可惜無家者本身,遊民本身,正正是黃金年代產生的副作用。

只不過,大眾只關心故事煽情與否,無家者的主張,無家者的真實生活,大家興趣缺缺。就正如《濁水飄流》那位記者的態度。無家者只是一則都巿怪談。

《濁水飄流》的可貴之處,恰恰是他們活生生地精煉出無家者的人生故事。刻劃他們的生活,即使不堪,卻是以他們的視點看待,看得見「人的尊嚴」。

「人的尊嚴」是透過角色間的觀點和衝突,立體地映照出來。社會階層垂直地顯示遊民的處境,在底層,在低處。
序幕中,警察毫不留情丟掉遊民的家當,視為「垃圾」,引致輝哥決心和何姑娘提出訴訟。社會對此有很多反響,大量「單位」派員來橋底「體驗生活」,渴望與輝哥一群人,建立連結。他們視遊民為「需要幫助的弱勢」,因為遊民「活在底層」。

輝哥一群也自覺是社會最低底,縱然如此,最低底的人也是有,他們的生活方式應當獲得尊重。遊民之間對訴訟的結果產生,便看得出水平層面的分歧。

輝哥作為代表人物,堅決要求政府道歉,爭一口氣。大勝則認為有賠償就應該妥協,他們只是一群癮君子,還想怎樣?

這裡是水平地了解遊民對自身立場的看法。《叔叔》亦有相同的處理,群體內部抒發各自的感受,讓觀眾了解他們的觀點。

讓人物講出自己內心的話,而不是講出其他人想他們講的話。

天橋底下的人際鏈

「希望蘭姑會帶埋我上樓啦!」陳妹淡淡然一句,道出了遊民間非親非故又相依為命的不尋常狀態。每每聯想到《小偷家族》的偽血源依賴。

是枝裕和的處理顯然更為深刻,李碩駿的安排相形淡薄。在天橋底下,小木屋群的人際圈是一個小聯合國,複雜到好難想像。他們之間與其說是血脈維繫,更似是街坊福利會。這裡我想集中談談陳妹和大勝。

陳妹和蘭姑情同姐妹,互相照顧。蘭姑腳患後,陳妹時常替蘭姑按摩。那一幕之前,觀眾們已得知蘭姑將會分配公屋單位,蘭姑有權不把陳妹列為親人,陳妹方方面面的照顧,站在外人的立場,很難相信完全與公屋無關。

人與人的關心可以單純,也會混雜著利益和私心。當然,看著她們相依為命,大家都覺欣慰。況且即使血親,情感也不容易純粹。

言行卑屈的大勝,才是真正聯繫整個木屋區的人物。輝哥和老爺是精神領䄂的話,當大勝拔走電箱插頭的瞬間,突然發現這個鬆散的連結,主要還是靠著物質維繫。拆除掉木頭房子,拔走了電線,精神甚麼的一下子就瓦解。

大勝代表的不單單實物的維繫,他是遊民自我形象的真實寫照。屈從於現在,覺得遊民沒必要追求太多,不求與其他人平等。可以責備他自私,只求自己安穩,也體察到他其實和一般小巿民沒有兩樣。

有趣的是,大勝是眾人中,擁有最多技能的一位。他既懂釘板,又會駁電,又懂得破地獄⋯⋯卻是最沒有要求,活得最不講求尊嚴的一個。

電影的社會議題驅動力

拍下一群人的短暫遭遇,觀眾難以釐清劇中人物的生命線。例如木仔,他突然出現在人群中,又突然消失,只有神婆一句評語,血親加害。木仔回到原生家庭,看著葉童聲淚俱下,不期然疑惑,木仔身上到底發生甚麼。

然而,我們真的無法得知電影人物的生命歷程嗎?

「打死我都唔坐船。」我還是喜歡講老爺。慢慢揭示,我們知道老爺是越南難民,打過仗,搭船逃來香港。輕易地聯想起阿十的故事。

那張靦腆微笑的臉——越南露宿者阿十的故事

細心看看每一個人物,都能夠找到人物原型。故事不在戲院,在現實,在社會裡。觀眾們離開電影院後,需要憑自己的喜好去挖掘、尋找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

我不知道是否有類似的講法或電影理論,電影不是一個獨立文本,不應只是發生在戲院裡。導演應該是有意識地,希望觀眾在離場後,找出戲裡沒有演出來的部份。《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曾經這麼做,展現人們當下行動,沒有大量的回憶畫面和戲劇角色常見的成長曲線。

很多內容需要在劇院外補充,通州街天橋下的遊民們,說話總是吞吞吐吐。不講過去,不問將來。喂,講堅,輝哥同你好熟?怎會一字一句甚麼都告訴你?既然大家看完超級英雄電影,均會樂此不疲地查找彩蛋、隱藏線索。對虛構角色尚且如此,取材自現實的人物,難道不應該在離場後,進一步了解這群無家者的有血有肉的故事?

我肯定是偏坦導演和無家者的,如果大家只覺得戲裡的人物沒頭沒尾,故事交待不清不楚。那麼,只好說導演太高估觀眾,實驗失敗了!畢竟戲還是要賣座才好,若然社會關懷未能吸引觀眾入場,大家只重視這部「小說」是否好看,忽略人物之間與現實社會的關聯,那末也只好說,這就是香港。

作者:Medium
作者:Facebook

版權: 

林鄭:區議員行為「前所未見」 民政總署需「適當回應」

$
0
0
內容: 

西貢區議員陳嘉琳議員辦事處,遭民政處人員突擊「巡查」(圖片來源:陳嘉琳)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舉行行政會議前記者,她被問到六四前後民政事務總署審查區議員派發蠟燭的舉動,稱本屆區議員行為「前所未見」,民政事務總署負責管制涉及區議會的開支,故需作適當回應。

民政處近日審查區議員派發蠟燭,又向各區逾30名區議員發信,兼巡察區議員辦事處。林鄭月娥稱本屆區議會「對民政事務總署帶來考驗」,指不少區議員的行為「前所未見。」她表示民政事務總署屬區議員薪津的管制人員,如公帑使用不當,即不按《區議會條例》使用,「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揹好重飛嘅」,故需作適當回應。

42BA7100-A415-49DD-97BF-180AA1DF0402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民政事務總署今年針對區議員宣傳悼念六四,連番作出行動。在6月3日發出以「民政事務總署回應有區議員宣傳未經批准的公眾集會事宜」為題的新聞稿,指「接獲投訴」有區議員進行一些與區議會的工作無關「影響地區和諧,及可能觸犯香港法例的活動」,指涉違反《區議員及區議會轄下委員會成員操守指引》,區議員行事方式有負市民期望,並以議員開支津貼或辦事處用作與區議會事務無關的用途。總署聲明又指如區議員申領的開支不符合《酬津指引》,將不獲發還,並警告「亦可能因違反其他法例而負上刑責。 」

總署在六四前後,亦直接向逾30名區議員發信,指他們涉及派發蠟燭,以及在社交媒體及橫額上展示、與悼念六四相關的字眼等。其中荃灣區議員林錫添舉辦的「熄燈一小時」活動,亦遭警告,活動需要取消。

林鄭指社會各機構提供的接種誘因價值已逾1.2億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舉行行政會議前記者,談到近日出現源頭不明、感染 Alpha 變種病毒的個案,指涉及的女子及同住家人皆無接種疫苗,形容為「對個人、家人、緊密接觸者及整體社會帶來風險」。她又稱社會機構提供的接種誘因價值已達1.2億,對此表示感謝。

林鄭月娥開場時先談疫情,她稱上周六經歷30多日沒有本地個案後,又出現源頭不明的個案,並帶有傳播力較高的 Alpha 變種病毒,其母親及姊姊亦已確診。林鄭月娥表示對出現個案感到失望,指政府已嚴陣以待,安排140名密切接觸者到檢疫中心,並已針對32個處所發出強制檢測令,涉及逾一萬人。她特別提到三人皆無接種疫苗,對個人、家人、緊密接觸者及整體社會帶來風險,籲盡快接種疫苗。

上周林鄭月娥發起「全城起動」打疫苗行動,她感謝不少機構響應政府,提供接種假期及實物獎賞,指涉及價值已超過1.2億。她表示本周會公布容許12至15歲人士接觸復必泰,而目前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士佔合資格人口為24%,形容為「持續上升、可喜嘅現象」,望能在八月底前達到較理想的接種百分比。

BCE4485B-0425-4E88-AA79-5C6EED73BBA3

對於暫無發配近日本地確診個案的病毒基因排序,未能找到源頭,她承認屬「走漏」,但不認為是很大的政策漏洞,目前仍未能確定病毒的潛伏期到哪一日結束,形容為「無可避免」。林鄭月娥又表示,香港的檢疫措施已非常嚴格,商界已有微言,指惟一方法是「打針」。她亦指衛生署正研究加入病毒抗體檢測,要決定在哪一個地方及時間點進行。

社交距離措施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傾向會「有序及慢」地調整,稱看來不是合適的時候放寬,詳情需待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公布。對於有處所或感到失望,林鄭月娥只呼籲他們「諒解。」入校打針方面,她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正與學校商討安排,亦需待負責的官員即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公布。

《有線新聞》記者指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批評林鄭月娥「自把自為」修訂《逃犯條例》,令全港市民被制裁。她只稱香港是「言論自由嘅地方」,團隊會以謙卑態度聽取意見。林鄭月娥又提到人大常委會正制訂反外國制裁的法案,表明歡迎,令反制措施更有基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她引述《新華網》報導,指外國利用涉彊及涉港等藉口打壓中國,認為中國人應有「義憤填膺」的立場。

15EC5218-527F-45A0-A4DF-E776BAAD3CC7

有記者問到今年七一同時是回歸24周年及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林鄭月娥表示會繼續舉行七一升旗禮,而她亦獲邀出席本周六的研討會。對於《港區國安法》實行一周年,林鄭月娥稱不少人對「外國勢力」在本港活躍已毫無疑問,「外國勢力」滲入本港不同機構包括大學,她指會籲校長等非常小心,令學生不受影響。

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何熙怡即將離任,何亦表明對《港區國安法》有疑慮,她稱對每一位皆非常尊敬,非常任法官會由她委任及監誓,而行政長官之後與他們便沒有聯繫。林鄭月娥表示,何熙怡是任期三年屆滿後不再續任,認為無法推測其決定。至於政府是否有意取締支聯會,林鄭月娥再次重申是「依法辦事。」

26011706-2C98-4F6B-BFB5-5FBF65AD5287

強迫打針與禁煙?學者應為何不食肉糜感到羞恥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踏入六月,當權者不想蟻民談政治。在街上想抽一口煙,抬頭就看見街頭佈滿戒煙宣傳。醫學界為達至全面禁煙,一直要求全禁電子煙加熱煙,又倡議政府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大加煙稅,完全漠視現實情況及人性需要。語出驚人的象牙塔學者最近在「谷針」又失言,指未接種疫苗的香港人應感到羞恥,突顯其離地的一面。要達到無煙香港「目的」,高壓的「手段」是否最理想的方法?究竟禁止電子煙及加煙稅等暴力措施對降低吸煙率是否一定有效?數字不說謊,我們可參考外國經驗和數據。

在澳洲,有關煙草的監管政策向來十分嚴厲,當地政府規定煙草產品要無裝飾包裝,亦禁止所有形式的廣告、近年也禁止了電子煙產品。

自 2013 年起,當地政府甚至每年增加煙稅12.5%,然而,澳洲的吸煙人口卻由2013年一直維持相若的水平。換句話說,以上種種政策對降低吸煙率並沒有太大影響。

反之,在允許使用電子煙的國家,即使煙草產品被規定無裝飾包裝、面對高稅收和其他限制,吸煙率也在穩步下降,例如英國。

在2019 年,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電子煙每年可以幫助該國多達 70,000 人戒煙,而英國國民保健署(UK National Health Service)建議將電子煙可作為戒煙的一種方法。英國國家公共健康機構(Public Health England)亦指電子煙的帶來的危害比傳統吸煙低 95%。 許多本港醫生的母校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亦表示,電子煙作為吸煙者提供更安全的煙草替代品,著實具有改善公共健康的巨大潛力。

澳洲前參議院議員David Leyonhjelm指出,種種科學實證令廣泛公共衛生領域接納電子煙危害較小,但澳洲監管當局卻一直電子煙是大煙草公司的狡猾陰謀論來說服自己。想戒掉傳統香煙的澳洲人卻被當局剝奪了有效的戒煙方法,未來只會有許多人死於與吸食傳統煙有關的疾病。

最終,澳洲隨著電子煙產品被禁止和煙草價格大漲,造成一個巨大的私煙市場。澳洲畢馬威 (KPMG) 的研究發現,非法煙草佔澳洲市場的 20.7%,使當地聯邦政府損失了 34 億澳元稅款(約26 億港元),當中主要受益者是與販賣人口和恐怖主義等嚴重犯罪活動有關聯的犯罪集團。誠然,使用電子煙戒煙雖然不完美,但卻是最有效的戒煙方法之一。

回到香港,議員與大眾的共識皆是規管電子煙及加熱煙,但離地學者始終冥頑不靈,強推全禁,蟻民只能概嘆,何不食肉糜?

參考資炓:

https://www.scmp.com/comment/letters/article/3134038/australias-vaping-b...

https://www.scmp.com/news/world/article/1850713/vape-debate-uk-health-de...

https://www.stopillegal.com/docs/default-source/external-docs/kpmg-proje...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版權: 

國人應對國產疫苗多些信心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擁有醫學博士學位,轉跨入科技業創立力晶集團,目前力晶集團旗下智合精準醫學也投入疫苗研發,是少數台灣生技與科技業雙棲大老,他最近發表看法指出,雖支持發展國產疫苗,但還是建議政府要照國際的標準走,台灣兩家生技公司還是要按國際標準完成第三期EUA(緊急使用授權),這樣政府不必用公信力去支持,只要照國際標準,則大家都會支持。

黃崇仁發言指出關鍵,國人對於國產疫苗,應視同戰略物資;總統蔡英文公開表示,「以現在國際疫苗供給情況,如果沒有自己的供給能量,就會處處受制於人,也會因為國際供需失衡受到影響,因此擁有國產疫苗是國家戰略優先項目,也是世界主要國家全力衝刺的目標。」但黃崇仁也點出國人的疑慮正在於,一是疫苗開發的成果,到底經不經得起國際標準的檢視;二是伴此而來的利益謠言甚囂塵上,蔡英文的闢謠顯然力度不夠。

由目前疫情演變,吾人可以大致判斷,病毒變種不但不會令疫苗發展止於當前,甚至有專家建議要超前部署,提早研發次一代的新疫苗以因應新的變種病毒;我國對疫苗的研製能力,此時不建更待何時,當前國人對疫苗需求急切,但生技業都知,研發疫苗本來就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斷非一時一刻能奏功,黃崇仁就說「我自己做疫苗,知道疫苗公司要花很多錢,很辛苦,不是說大家想得那樣,但在台灣只要扯到股票市場就有問題了。」

現在因為急,所以國人覺得國產疫苗「慢」,但如果放長遠來看,國內具備產製疫苗能力,現在累積的每一步,都可能是奠定日後長遠抗疫、與疫共生的基石,那就不會有快慢之感,而是問該不該做。

政府應該明白,當下最重要的是釋疑。因為外界對生技疫苗領域的陌生,使得對此有延伸的想像,認為暴利可期,也誤以為國產疫苗是有特定人別有所圖才發展的產物,事實上,這不但沒有根據,也傷害國產疫苗形象。

蔡英文即使出面公開講話,有所澄清,但一來信者恆信,二來只有總統的口頭保證並沒有見到任何查察的實際行動,所以,釋疑力不足,外界的附會之說仍然揮之不去。關於這點,政府應該:

一,指示政風檢調透過公權力查察政府公部門人員與疫苗產製單位的人員利益往來,正式對外公開。不能以總統的話當背書保證。

二,公布並允許外界清查國產疫苗產製公司的股票交易紀錄和持有人背景。將相關股票的所有資訊讓內行人自由查澈底查。

三,設立國產疫苗相關訊息正式的發表管道和求證窗口;接受外界查證與澄清,接受檢視和詢問,同時定期和社會互動,不論是媒體參訪或記者會回應質詢,目的在解釋清楚疑惑和闢謠。只有透明公開、開誠布公,才可能降低利益糾葛、富貴襲人的想像。就算不一定能完全杜絕謠言至少能減少疑慮。

此外,一定要明白當下國人渴求早日取得疫苗的心,不容政府再特意保護國產疫苗,只能說循序漸進取得國際疫苗之餘,同步發展對我極具戰略價值的疫苗,兩者並行不悖,如果有偏坦,則國人反彈和疑惑更盛,屆時再要澄清說明就於事無補。

從國家總體實力的角度而言,台灣具備生產新冠疫苗的能力,這其實是科技力的肯定,綜觀全球,也不過有限國家有此實力;國人不但對此應予肯定,也該力挺支持。退一萬步就算不想支持,也不能此際抹黑。疫苗生產和武器自製一樣,台灣都有市場小、研發難、成本高而效果難料的困境,只是,再深入思考便知,國家要自強,靠人不如靠己,明乎此,又豈能不挺國產疫苗呢!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疫苗接種率提升 證港人受軟不受硬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港府推出「全城起動,快打疫苗」運動,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亦呼籲商界提供誘因以提高接種率;在各方推出大抽獎、優惠刺激下,近日預約接種疫苗人數大增。過往不少親政府的政界及學界人士,不斷批評不接種疫苗人士,甚至呼籲政府日後打疫苗要收費,但「靠嚇」谷針成效明顯不彰;但商界一推出送樓及日日staycation套票抽獎等連串優惠活動後,整個打針氣氛隨即扭轉,反映很多港人「受軟不受硬」。

截至5月,以色列接種兩針人口比例逾五成,美國亦逾四成,香港打齊兩針的卻不足兩成。相比之下,外國的推動疫苗措施有創意及有規模,例如美國加州政府就提供獎金抽獎予已接種疫苗人士,各州政府又安排與商界合作舉行各式宣傳優惠,於Krispy Kreme美國各地分店出示針咭,可獲贈原味冬甩;當地酒吧及釀酒廠,向出示針咭新澤西州居民送贈啤酒;紐約州兩大棒球隊洋基和大都會隊,送出免費比賽門票。此外,政府又與Uber和Lyf合作安排免費電召車,供市民來往疫苗接種中心,務求令參與者有如貴賓一樣的感覺。

筆者想起童年讀過的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北風與太陽為證明自己力量更強,打賭誰能讓路過的旅人脫下斗篷,但北風越用力吹,旅人把斗篷包得越緊;但當太陽發出溫暖的光芒,旅人就因悶熱而主動脫下斗篷。政府與其不斷思索如何掌控市民行為,不如使市民心甘情願參與。商界今次的優惠策略奏效,不單因為掌握到市民「貪便宜」的心態,更重要是營造一股踴躍打針的氣氛,即使個別企業的優惠未必實用、抽樓中獎機會極微,市民見越來越多人打疫苗,戒心亦隨之降低。

政府宣佈把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降至12歲,但政府若只以「有助盡早回復正常校園生活」,恐怕難吸引青少年打針。年輕人早已因媒體報導的疫苗副作用,對當中風險有所警惕,政府要推動這批年輕人打針,應推出針對性誘因,用創意措施改變他們的觀感,例如針對年輕人喜好,與遊戲廠商推出接種疫苗才能獲得虛擬遊戲寶物,又或與娛樂公司磋商,讓接種疫苗的年輕人有機會與當紅明星例如Mirror合照等機會。

面對新冠疫情威脅,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防疫方式,經此一役,政府應知道,要提高接種率,應避免採用強制措施。年初至今的連串疫苗推廣工作,當中成敗得失,值得作為公關及市場界的教材,更值得管治班子吸取教訓。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強烈反對政府「盲搶地」建屋 帶頭製造失業問題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

特區政府於《201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重建房委會轄下工廠大廈作興建公營屋用途。事隔一年多,政府近日提出將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下稱業安)、火炭穗輝工廠大廈(下稱穗輝)、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下稱宏昌)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下稱葵安)等工廈清拆,將用地改為住宅用途,預計業安、穗輝和宏昌等三幅用地於十年後可提供約4200個公營房屋單位;至於葵安用地則可提供600個單位,但未有時間表。

近日,有受影響的業戶向我們求助,當我們接觸時,大多數人對於「被規劃」感到十分憤慨,斥政府從未有就安置方案、安置地點諮詢他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今日下午討論清拆工廈一事,我們希望各界能關注業戶不遷不拆的訴求。

縱使我們同意本港的公營房屋供應緊張,但清拆上述四處工廈並於十年後提供單位,只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此舉反而扼殺了本港工業的發展空間,對於這種無助解決當下房屋問題的「盲搶地」方式,我們表示強烈反對。

不少業戶向我們指出,政府單方面向受影響業戶提出,可將其安置到葵涌晉昇工廠大廈和屯門開泰工廠大廈,但該兩處剩餘單位數量十分之少,且投標以暗標方式進行兼不設租金上限,令業戶難以預計是否能夠遷往該兩處。

有業戶又反映,其廠房鄰近之私人工廈租金水平均高於政府工廈,在疫情持續下令租户面對的挑戰十分巨大,而政府的搬遷方案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能夠應付搬遷及重置廠房的費用;況且政府的額外津貼規定必須提早搬遷才可享有,若苦無對策及時間不足,他們只好提早結業。

事實上,我們一直認為,將工業用地更改用途作為興建住宅是下策,因社區配套及環境均未能配合居住之需要,對日後新遷入的居民亦是一種折騰。政府明明有數百公頃棕地可作建屋用途,但卻視而不見,我們亦早於十年前已向政府提出重建部份高齡公屋,作下一個十年的房屋儲備,政府又充耳不聞。

不少業戶均認為,政府拆卸工廈無疑對香港正萎縮的工業市場作出足以致命的打擊,更是在疫情下的百業蕭條時期帶頭製造失業,希望政府能取消清拆計劃,讓他們可以為行業和香港繼續努力。我們對政府「盲搶地」表示強烈反對,要求當局懸崖勒馬叫停計劃。

鈞安

民主黨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 莫建成

觀塘區議員 鄭景陽

深水埗區議員 鄒穎恒

沙田區議員 周曉嵐

謹啟

2021年6月7日

版權: 

疫症、權力、左右、性別糾纏下的巴西男足

$
0
0
內容: 

根據巴西傳媒的消息,巴西男足將會出戰數天後開打的美洲國家盃。上星期五,巴西男足以二比零在世界盃外圍賽擊敗厄瓜多爾。賽後隊長卡斯美路暗示球員反對參加美洲國家盃立場一致,但要待南美時間星期二晚作客巴拉圭的世界盃外圍賽後始會將立場公諸於世。

與此同時,又傳出巴西男足教練Tite即將下台的消息。一方面,他不滿早前有一段2018年世界盃出局後巴西足協高層討論球隊事務的錄音流出。另一方面,有報道指巴西足協會長Rogerio Caboclo準備解僱Tite。

三年前世界盃八強被比利時淘汰後,Tite先帶領球隊贏得2019年美洲國家盃,暫時在世界盃外圍賽保持全勝,為何Rogerio Caboclo有意解僱他?話說Rogerio Cabcolo決定臨時接過美洲國家盃主辦權後,即獲得極右總統Bolsonaro支持主辦。Bolsonaro向來視2019冠狀病毒如無物,希望在疫情下藉主辦美洲國家盃締造政績,增加明年爭取連任的本錢。

然而,Tite不但據報支持球員抵制賽事,而且Tite一直對Bolsonaro保持距離。事實上,Tite很可能是Bolsonaro爭取連任的最大對手——工人黨的前總統盧拉(Lula)的支持者。傳媒開始報道Tite聲援球員抵制美洲國家盃後,巴西的極右網民就將Tite形容為共產主義者(見配圖左方)。另有報道甚指指Rogerio Caboclo曾向Bolsonaro承諾,將在巴西出戰巴拉圭後撤換Tite,讓前國腳連拿度(Renato Gaucho)取代。而連拿度是支持Bolsonaro的。

巴西本身嚴峻的疫情、再加上球員對Tite的支持,令國腳們確有可能以抵制美洲國家盃的方法以表明立場。再加上Rogerio Caboclo沒有在事前向球員預告巴西將接辦美洲國家盃,令球員更加不滿。但週末期間形勢又有變化。首先、阿根廷足總表明會照常參賽。這意味著巴西男足的立場未有得到另一支南美強隊的支持。而Rogerio Caboclo本人亦因為性騷擾指控而被停職三十天接受道德委員會調查。暫代會長一職的Colonel Nunes聲言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留位Tite。而當地傳媒亦報道,巴西足協的贊助商同樣要求Tite留任。

事情仍要留待巴西出戰巴拉圭後才算明朗化。但似乎Tite很可能會帶領球隊參加美洲國家盃。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控暴動縱火罪青年潛逃一年後被捕 今提堂遭加控不依期歸柙罪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一名案發時16歲的男學生被控暴動罪及縱火罪,他早前准保釋後缺席聆訊潛逃,法庭遂頒下拘捕令,一年後遭警方拘捕。案件今(8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被告遭加控一項不依期歸押罪。裁判官葉啓亮將案件押後至6月29日,以待轉介區域法院審理。被告無保釋申請,期間須還柙。

控方今加控18歲的被告曾俊傑一項不依期歸柙罪,指他於2020年4月27日無合理因由而沒有按照法庭的指定歸押。據警方指,他於去年缺席聆訊遭通緝,警方經調查後,上月在秀茂坪安達邨一個單位拘捕他及一名62歲婦人,她涉嫌協助罪犯。

被告曾俊傑(18歲)被控一項暴動及一項縱火罪,控罪指他於2019年9月22日,在旺角太子道西及彌敦道交界附近,連同蕭樂婷及其他身份不詳的人參與暴動,以及同日同地無合法辯解而用火損壞屬於另一人的財產,意圖損壞該財產或罔顧該財產會否被損壞。

涉同案的蕭樂婷早前否認兩項縱火罪及一項暴動罪,罪成後被判囚4年半。

案件編號:KCCC2419/2019

中大二號橋衝突案7月7日裁決 控方:暴動歷時13分鐘 守法市民應一早離去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年11月,中大二號橋爆發嚴重警民衝突,警察一度進入校園施放催淚彈和橡膠子彈等驅散示威者,並制服多人,引發「中大保衛戰」。其中三男一女大專生否認暴動、蒙面等罪受審,控辯雙方今(8日)於區域法院作結案陳詞。

控方重申,即使沒有證據證明被告的行為,但憑藉他們身處現場被捕、穿着與示威者一致的裝束、被捕時逃走等,已足以證明他們與其他示威者有默契站於同一陣線,且直接或間接鼓勵參與暴動的人士。他又強調,現場有約150米的暴動核心範圍,警民對峙多時,暴動亦歷時13分鐘,守法市民應該一早離去,不存在無辜的人於現場不幸被捕。辯方則強調,沒有證據證明被告的確實行為,單憑身處現場、裝束、被捕時逃走等並不足以證明他們參與暴動。案件押後至7月7日裁決。

被告依次為:中大四年級生陳起行(21歲)、理大二年級生李俊皓(24歲)、IVE一年級生張俊浩(18歲)和中大六年級生鄧希雯(23歲),他們被控於前年11月12日在中大二號橋及環迴東路一帶,連同一名女子及其他身分不明的人參與暴動。

陳、張和鄧另被控在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即一個眼罩及一個半面式防毒面罩。張另被控同日同地攜有攻擊性武器,即一個能發出雷射光束的裝置。

控方:被告裝束與示威者同一陣線、無辜人士應一早離開現場

控辯雙方今作結案陳詞。多名被告的親友到場支持,延伸法庭的公眾席亦爆滿。

控方大律師張錦榮同意,除了第三被告外,均沒有證據顯示其餘三名被告參與暴動的行為,而單憑「身處現場」(mere presence)的確不足以證明他們有參與。

但他引「赴湯杜火」案例指,非法集結與暴動參與者正是以人多勢眾達到他們的共同目的,故只要現場的人與暴動參與者有關連,又在暴動發生時沒有及時離去,即使他們沒有直接的暴力行為,仍可裁定他們有參與。

張大狀解釋,除身處現場外,暴動持續的時間、人數多少、核心範圍大小、佈局,以及被捕人的衣着、裝束、言行和反應均可用以考慮他們有否參與暴動。

他指,本案暴動核心範圍達150米,警方與示威者對峙多時,示威者密集地掟磚及汽油彈、警方施放催淚彈的暴動過程歷時13分鐘,守法市民應該一早離去,不可能不知道暴動發生或無法離開,因此也不存在無辜的市民不幸於現場被捕;而第一、三和四被告均穿戴帽、眼罩、防毒面具、黑衫黑褲等示威者常見的服飾,已可被視為與其他示威者有默契站於同一陣線,並直接或間接鼓勵參與暴動的人士;至於第二被告,雖沒有蒙面或戴上手套,但他在歷時13分鐘的暴動都沒有離去,又與首被告一樣被制服時掙扎逃走,也可證他參與暴動。

控方:避免催淚煙非蒙面的合理辯解

就違反《禁蒙面法》,張大狀強調,預計有催淚彈而配戴防毒面具並非一早存在的醫學理由、故並非合理辯解。而法例訂明,只要被告身處合法或非法集結、或暴動現場配戴蒙面物品,即使沒有親身參與都已屬違法。

第一被告:無證據顯示身在現場多久、居中大宿舍現身二橋非天方夜譚

代表首被告陳起行的大律師許卓倫指,沒有證據顯示陳起行身處暴動現場多久,也沒有證據顯示他管有或使用攻擊性武器、或曾作出任何挑釁或謾罵的言行;而拘捕警員指目睹他「打橫跑」並不合理,因正常人應是向後跑。

他又補充,被告住在中大宿舍,故身於中大範圍內的二號橋部分,非「天方夜譚」,實有其邏輯性;而他雖在暴動現場戴上防毒面罩,但為了避免吸入催淚煙,實屬合理辯解。

第二被告:拘捕警口供不可靠 與呈堂片段有出入

代表第二被告李俊皓的大律師李頴兒則指,沒有證據證明李俊皓曾作出暴動的言行,而單憑他被捕的裝束,還有逃走等也不足以證明他參與暴動。

她又質疑,拘捕李的警員供詞不可信也不可靠——他指自己追截被告,並看見李面朝天跌倒,其後同袍才趕來協助;但片段卻顯示在此警員抵達前,已有三名警員在場控制被告,而被告是被其同袍從後扯跌。李大狀又指出,片段顯示被告當時受了傷,有可能他是剛好身在現場的無辜人士,只是警方施放多枚催淚彈,使他未能找到方法離開。

第三被告:片中人非被告、鐳射筆及手套等物品亦不屬他

代表第三被告張俊浩的大律師邱治瑋,則爭議被檢取了的白金色手套、頸套、黑背包等物品,以及鐳射筆是否屬於張俊浩,又批評拘捕張及檢取其證物的警員證供不可靠。邱大狀指,片段可見有警員曾將原在地上的帽放到被告頭上,他雖不欲揣測警察是否插贓嫁禍,但提出警員當日實有可能將不屬張俊浩的物品當成屬於他。

同時,控方指片段中一名曾掟磚、舉起雨傘阻擋前方的男子是張俊浩,辯方不爭議片中男子的行為,但爭議其身分並不是張俊浩。辯方並重申,張俊浩的證供可靠,即他當日是赴中大參與姐姐的畢業禮,但臨時獲悉取消,後因好奇而走至二號橋附近,欲離開時不幸被捕。

第四被告:為感受現場氣氛才逗留 非鼓勵參與暴動者

代表第四被告鄧希雯的大律師鄧子楷同樣指,沒有證據顯示鄧希雯曾親身參與暴動,而單憑她的裝束也不足以證明她的參與。

他又力陳,鄧希雯的證供可信而可靠,即她是想感受現場氣氛、獲取「臨場感」去創作才逗留在案發現場,她當時專注在感官世界之中未察覺時間流逝,也並非要鼓勵他人參與暴動。

控辯雙方陳詞完畢,法官李慶年將案件押後至7月7日早上11時裁決。

案件編號:DCCC362/2020

母親節兩青年涉旺角叫口號 違限聚令判罰款1萬2千元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去年母親節有市民在旺角聚集叫口號,警方到場驅散,2名青年疑逃跑到店內,最終被捕。2人被票控參與受禁羣組聚集,他們否認控罪,經審訊後今(8日)在九龍城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裁判官鄭念慈考慮到案中聚集人數眾多,傳疫風險頗大,判每人罰款1萬2千港元。鄭官又接納警員供稱2名黑衫黑褲的被告原本身處聚集的100人之中,他強調所有人有自由穿不同顏色的衣物,法庭亦不能因黑衣而作出不利判斷,但他並非只考慮衣著,而是考慮整體情況。

控方案情指,當晚有約100名市民聚集,叫喊侮辱警方口號。警方三度警告不果,部分人分成多個小組聚集,其中一組有15人繼續叫喊,當中包括2名被告在內。警方追捕期間,15人沿山東街方向逃跑,警員最後於一間運動用品店截獲2名被告,他們當時身穿黑衫黑褲,正在喘氣。辯方的說法是兩人當時在店內逛街。

鄭官裁決時指,信納案中警員的作供,指他們誠實可靠。督察供稱見該15人穿黑衫黑褲,是源自於早前聚集的100人之中,而且在警方多次警告下,途人已經離去,當時並沒有其他無辜市民在場,因此2名被告必然是原本聚集者之一。

另外,雖然警員在追截期間曾因轉彎而短時間失去被告影蹤,但考慮到運動用品店人流稀少,而2名被告的身形及衣着,均與警員的目標脗合,加上他們正喘氣,故肯定警員並無認錯人。鄭官強調,所有人有自由穿不同顏色的衣物,亦不能因黑衫黑褲而作出不利的判斷,但法庭並非只考慮衣著,而是考慮整體情況。

鄭官指由於2名被告沒有合理辯解而聚集,故裁定他們罪成。辯方為次被告楊家榮求情時指,他從事飲食業,每月需繳交5千元家用。

鄭官最後指,由於兩人無悔意,案發當時聚集人數眾多,疫情傳播風險頗大,故判每人罰款1萬2千元。

次被告楊家榮指他未能在14天內繳交罰款,最後鄭官准他先交5千元,餘款須於兩個月內繳交。

2名同為25歲的男被告邵智恒及楊家榮,被控於2020年5月10日,在西洋菜南街及豉油街參與受禁羣組聚集。同案的一名19歲女被告黃卓琳,經審訊後被裁定表證不成立,當庭釋放。

案件編號:KCFS500026/2020、KCFS500027/2020

房協房委會免補價出租計劃 逾三十萬合資格單位僅64宗租出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房協以先導形式容許業主出租未補價的單位予有需要家庭,及後經2019年「優化」並納入房委會未補價單位。惟計劃推行至今反應一般,房協21個屋苑約15,000個單位及房委會240個屋苑約34萬個單位符合資格,卻僅錄得64宗租約簽訂個案。

房協是於2018年推出「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容許業主將個別睡房出租予有需要家庭,及後計劃經「優化」後,容許業主整個單位,並納入房委會轄下的居屋等。不過房協及房委會合共35.5萬個符合計劃資格的單位,由2019年年尾至今年4月,雖然有約500位合資格業主及約360個合資格租戶申請獲批,但最終成功簽訂租約的僅有64宗,租金中位數為8,000元,約九成以整個單位形式出租。

F4447981-FA7B-4A4F-A0EB-2D32ACB94DED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本周一(6月7日)討論,多名議員批評只有64宗個案是強差人意。房協總監楊嘉康表示,申請計劃的約500位業主中,最終約三成決定自住單位。至於合資格的360個租戶中,有約三成在簽訂租約前獲派公屋,四成則因地區、面積不合心水,餘下三成則因租金偏高而未能成功配對。楊嘉康又指,八成租戶期望租住於港島及九龍,惟業主租盤中七成處於新界。

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張趙凱渝指,全港合符此計劃申請資格的租戶(包括未申請此計畫者)約有14萬人。多名議員批評推廣不足,自由黨邵家輝稱「政府啲嘢做咗就要俾人知」、「起碼都要(向合資格的14萬人)寄封信。」實政圓桌田北辰則直斥計劃「非驢非馬」、「失敗中的失敗」。田北辰質疑,既然業主不自住單位,應該售回予政府而非出租。

7C4A50C4-FAF2-448F-A46B-5CC64C98DEE6
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張趙凱渝

田北辰更建議向相關業主徵納物業空置稅,增加空置單位業主出租或出售單位的誘因。不過委員會主席、自由黨張宇人表明反對,促田不要令政府官員「你唔好令佢難做啦。」

熱血公民鄭松泰亦認為同計劃「由頭到尾都係非驢非馬」,謝偉銓則質疑計劃未有訂定租金上限,若業主所訂租金高於市值,則變相「政府幫佢賺錢。」他又認為政府投放大量資源推行計劃,但成效卻不理想,認為不符衡工量值。房協行政總裁陳欽勉則表示,不設租金上限乃希望運作上更有彈性,又指大多數家庭可負擔業主定價。

004058D1-8045-41C5-BC2D-4589961E00AA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

64宗成功個案中,有60宗為房委會轄下居屋,僅4宗為房協轄下居屋。房協表示將與房委會商討下一步計劃,房委會亦會決定是否繼續參與計劃。

這麼遠那麼近的種族滅絕

$
0
0

2021年6月1日星期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為被迫害的215名原住民兒童獻花,引發加拿大應否承認種族滅絕的爭論。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盧旺達(Rwanda)「基加利種族滅絕紀念中心(Kigali Genocide Memorial Center)」致辭時,承認法國要為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承擔沉重責任。至於被問到是否道歉時,他回應指「道歉」不是正確的字眼。

2021年5月28日星期五,就德國殖民者在殖民時期(尤其是1904到1908年)殺害數以萬計赫雷羅族(Herero)和納馬族(Nama)非洲原住民,德國政府承認是「大屠殺」和「種族滅絕」,並願意向納米比亞(Namibia)賠償377億歐元;該次大屠殺,被史學家普遍稱為20世紀的首宗「種族滅絕」事件。

相反,同樣面對「種族滅絕」指控的中共,態度和回應都跟法國、德國和加拿大截然不同。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真的已經沒有了維吾爾族,肯定是中共一手造成,但是,今天中共仍然為其實施了多年的「維吾爾族種族滅絕」政策辯護,謊稱真憑實據是說謊,謊稱所有證據是捏造。有用嗎?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新疆真的是天下太平,新疆人個個安居樂業,為什麼又會有這麼多指控呢?而且全部都是有根有據的指控呢?!

「維吾爾族種族滅絕」政策,源自1949年中共解放和立國就已經開始實施的「漢化新疆」政策。由於新疆人少,但地大物博,包括石油等天然資源豐富,要輕易取得這些龐大的天然資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新疆漢化」;所以,1950年2月,毛澤東 就下令駐守在新疆的20萬解放軍就地轉業,屯墾開荒。但單身的官兵們「沒有老婆安不了心,沒有兒子扎不下根」,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王震,遂致信湖南省負責人黃克誠和王首道,要求從湖南招收女兵到新疆生兒育女,來解決官兵們的婚姻問題。結果,在1951-1952兩年間,共騙「八千湘女上天山」,被逼婚,被守寡,被剝奪自由,遺下的社會問題延續至今,但是,這些問題,絲毫也沒有動搖中共要漢化新疆的決心,反而令中共更加不惜任何代價,也要霸佔這塊大西北土地。

因此,「漢化新疆」政策,慢慢就變成今天的「維吾爾族種族滅絕」政策!

「新疆漢化」至今,已經71年,根據2015年底人口抽查統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有2160萬人;其中維吾爾族有1002萬人,漢族已經有842萬人,哈薩克族有151萬人,回族有98萬人,其他超過20個少數民族有67萬人。漢族已經成為新疆的第二大民族,並有超越維吾爾族的趨勢!筆者相信,六年後的今天,新疆漢族的人數,實際上已經超越維吾爾族。

習近平,新疆已經超過五成漢化了,為什麼還不滿足呢?是否真的要做到新疆百份百漢化,百份百種族滅絕,你才滿足呢?

正因為江澤民不滿足,胡錦濤不滿足,習近平不滿足,踏入廿一世紀,中共就已經開始加快「新疆漢化」的步伐,實際上,即是加強「維吾爾族種族滅絕」的力度!

2009年,北京奧運過後,中共以「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新疆分裂主義」為名,在新疆部署大量警力和監控系統,遊行和騷亂,都必定同樣鎮壓。數以千計的人被送到不具名的拘留中心,接受共產黨的再教育,試圖說服他們放棄宗教和少數民族的身份等。2016年開始,大部份維吾爾人的護照已被沒收,以阻止他們到海外旅行,他們在新疆內部的活動也受到種種限制。政府在新疆設立新的地區網路,總共由7300個檢查站組成。在新疆,中共早已觢怒民情,當地商人普遍埋怨嚴格措施讓他們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顧客越來越少,因為受到限制的不僅是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和漢人也受到影響,漢人早已對種種限制感到不耐煩,不滿。

2009年9月13日,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外國記者協會發起遊行,抗議新疆當局,指控被武警毆打的3名香港記者,涉嫌煽動群眾鬧事,約700名記者身穿黑衣參加遊行,他們將紅絲帶及要求新疆書記王樂泉下台的抗議標語,貼在中聯辦招牌上。

遏逼越大,反抗就越大。例如:2017年2月14日,新疆和田皮山縣,就發生暴力襲擊事件,10人被大刀砍傷,其中5人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3名維吾爾族持刀襲擊者,亦被警方擊斃。類似事件,屢見不鮮!

2017年11月15日,《金融時報》撰文表示,中國對西部新疆的控制不僅讓維吾爾人處處受限,同時也讓越來越多漢人開始感到擔憂。由於擔心極端分子以及恐怖活動,中國近年來加強了對新疆的嚴控,特別是2016年8月陳全國出任新疆黨委書記以來,更是把已經受到嚴密控制的新疆搞得像銅牆鐵壁,感覺就似是一個露天監獄。

總部設在慕尼克的「世界維吾爾大會」發言人迪裡夏提認為,新疆人民採取激進的抵抗,是因為根本沒有和平抗爭的機會。中國極端歧視的壓制政策,導致維吾爾人已經無法承受;任何的挑釁,都可能引發衝突,國際社會應該敦促中國反省自己的政策。

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2021年1月19日星期二,特朗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任期最後一天,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首次表示,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犯下「種族滅絶」和「反人類罪」,與之前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相比,程度大為不同,今次嚴重得多。

2021年2月22日,加拿大下議院在無議員反對的情況下,一致通過中國在新疆實施的拘留營和防止生育等政策,是「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建議加拿大政府必須採取取進一步行動。

2021年2月25日,荷蘭下議院通過動議,認定新疆維吾爾人遭受「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的侵害,建議荷蘭政府必須採取取進一步行動。

2021年3月11日,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認定中國政府在新疆強迫維吾爾族婦女絕育,並大規模關押維吾爾穆斯林及其他穆斯林,是「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法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2021年3月17日,歐洲聯盟(歐盟)17國協商同意,就新疆維吾爾人遭受大規模迫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制裁,這將是歐盟自1989年六四事件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以來,首次對中國實施制裁。2021年3月22日,歐盟連同美國、英國、加拿大宣佈,因維吾爾族人權問題,對4名中國官員,包括前政法委書記 朱海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 王明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君正,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廳長 陳明國 和一個實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實施制裁。

2021年3月30日,美國國務院公佈了2020年度的《各國人權報告》,明文指出,新疆發生了「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

2021年4月22日,英國下議院在無議員反對的情況下,一致通過決議案,確認新疆維吾爾人遭受「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的侵害,建議英國政府必須採取取進一步行動。

中共當然也不甘示弱,推出所謂「反制措施」,制裁多國外交人員;豈料,卻換來多國更團結和更強硬的反擊!

2021年3月23日,意大利、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丹麥、瑞典、立陶宛等囯,召見中國大使,並予以譴責,抗議中國制裁十多名歐洲議員。法國就北京的制裁,召見中國大使盧沙野,並強調,中國駐法使館,侮辱及威脅法國議員及一名學者,是不可接受。

德國外交部長也在北約會議,召見了中國駐德國大使,表明中國對議員和學者的制裁,完全不能接受,因為歐盟的制裁,是針對那些侵犯人權的個人。丹麥外交部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的制裁,是對人權和自由,尤其是對言論自由的明顯攻擊。

2021年3月24日,意大利外交部副部長向中國駐羅馬大使重申意大利捍衛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堅定立場,並表明意大利支持歐盟採取的制裁措施,並拒絕接受中國的制裁,這是不可接受的。

別以為「種族滅絕」不會在香港發生,「新疆漢化」就不是「香港內地化」嗎?香港的「教導所」「勞教中心」和「更生中心」就不是「再教育營」嗎?

正如前述,迪裡夏提認為,新疆人民採取激進的抵抗,是因為根本沒有和平抗爭的機會;香港就不是一樣嗎?香港人民採取激進的抵抗,也是因為根本沒有和平抗爭的機會,「47人初選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港版國安法》和「完善(打殘)選舉制度」就像中共對新疆實施的極端歧視壓制政策;新疆人沒有遊行集會自由,香港人也沒有;新疆人沒有言論自由,香港人也沒有;新疆人沒有選舉自由,香港人也沒有;導致香港人已經無法承受;任何挑釁,都可能引發衝突,國際社會更應該敦促中國反省自己對香港的政策。是否要官逼民反?

這麼遠那麼近的「種族滅絕」,其實中共已經在香港實施和展開,只是香港人懵然不知而已!

既然香港和新疆已經成了中共管治下的命運共同體,香港人也不想新疆的情況惡化下去,筆者也不希望新疆的情況惡化下去,惟有奉勸中共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請三思。

習近平、李克強,請三思;既然新疆已經五成漢化,既然香港也已經五成內地化,理應「見好收!適可以止!知所進退!」難道中共真的要做到「新疆100%漢化」和「香港100%內地化」才收手嗎?「新疆100%漢化」就即是「維吾爾人種族滅絕」!「香港100%內地化」就即是「香港人種族滅絕」!真的要做到這麼盡嗎?真的要趕盡殺絕嗎?

有風不要使盡𢃇,得些好意須回手!習近平、李克強,還是希望你們能夠高抬貴手,還是希望中共能夠高抬貴手,停止新疆的種族滅絕,放新疆一條生路;同時,也停止香港的種族滅絕,也放香港一條生路;可以嗎?謝謝!

自由撰稿人、香港市民兼選民:侯鎮安
2021.6.8
(本文為公開信,並無版權,歡迎自由轉載和廣傳,謝謝。)

版權: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