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可一不可再的《民主歌聲獻中華》

$
0
0

1989年4月15日,曾經被鄧小平重用的「改革派」,曾經在80年代,先後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隨後引起學生強烈迴響與悼念,並成為群眾聚集的最初動力。在部份大學生的主導下,原本單純悼念的活動,變成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員貪腐、制止「官倒」、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結社自由等訴求。北京民主運動(民運、八九學運、北京學運)就是這樣展開!

由於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命運已定,香港和中國大陸唇齒相依,血濃於水,一向政治冷感的香港人,也自覺有責任和義務,協助北京市民爭取民主和自由,協助全中國人民爭取民主和自由;因此,當年香港人對「北京學運」的發展特別關注,大部份香港傳媒早已派出「重兵」到北京採訪和直播。

正當「北京學運」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學生缺乏金錢和物資的訊息開始流傳,為了協助北京市民和學生們爭取他們的訴求,香港人開始募捐、籌款、直接帶所需物資(例如:露營帳幕)到北京等。香港演藝界就決定舉辦籌款義唱會,並定名為《民主歌聲獻中華 Concert for Democracy in China》。

《民主歌聲獻中華》於1989年5月27日在香港跑馬地馬場舉行,是聲援「北京學運」的馬拉松式大型籌款演唱會,有不少香港著名歌星藝人出席,當年的支聯會代表李卓人,亦因為運送部份捐款上北京,而被中共拘留,捐款全數約二百萬,也被中共沒收。

《民主歌聲獻中華》於早上十時開始,破天荒四台聯播(無線電視翡翠台、亞洲電視本港台、香港電台第一台、商業電台第一台 聯合現場直播),至晚上十時結束,長達12小時,共籌得1300萬港元善款;雖然馬場面積龐大,但入場市民也相當踴躍,幾乎坐滿整個馬場,一般傳媒估計,入場人數在五十萬至一百萬之間。

音樂會除了義唱外,還有藝人名人的講話和兩節新聞報道直播,如下:
002. (1000hrs)司儀:曾志偉、岑建勳、陳欣健、黃霑出場
003. 支聯會代表李偉傑先生上台講話
017. 譚詠麟、元彪、周潤發、劉德華、張國強、成奎安、張耀揚、黃光亮等人給現場打來電話表示支持
019. 黃永玉國畫拍賣
030. 採訪侯德健、余綺霞
031. (1245hrs)亞視《十二點九新聞》
037. 黃日華 戚美珍客串司儀
046. 樂蓓 胡渭康 客串司儀
053. 齊秦 大屏幕支持
062. 沈殿霞和兩歲的女兒鄭欣宜
064. 長途電話採訪葉德嫻
067. 岳華、朱江、吳宇森 上台呼籲
083. 劉德華、張曼玉、錢小豪、周潤發、成奎安、譚詠麟、郭秀雲、李麗珍、鞏俐、張國強10人 大屏幕支持
088. 余綺霞 上台呼籲
089. 長途電話採訪黃淑儀、余文詩
104. 等候新聞直播期間,司儀向70多位藝進同學會成員負責接聽善款電話致謝意。
105. 等候新聞直播期間,司儀向落力打氣的陳奕詩致謝,陳奕詩亦上台鼓舞回應。
103. (1830hrs)無線《六點半新聞報道》
109.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先生上台呼籲
136. 港同盟(香港民主同盟)主席、支聯會代表李柱銘先生上台呼籲
本文跟隨《維基百科》中《民主歌聲獻中華》條目內的做法,把整個音樂會分成138節,按出場順序編號,但跟《民主歌聲獻中華》YouTube 官方頻道「89concertchina」中的編號並不一致,敬請大家注意和見諒。本文用的編號,跟《維基百科》中的相同。

整個音樂會唱了107首不同歌曲,主要是粵語流行曲,也有英文歌、粵劇戲曲、普通話歌曲和國語時代曲,其中15首是群星合唱。有些熱門歌曲,由不同歌手在不同時段翻唱,唱了兩次的歌曲有七首:龍的傳人、我是中國人、明天會更好、傲骨、友誼之光、大俠霍元甲、The Greatest Love of All。唱了三次的歌曲:勇敢的中國人。唱了四次的歌曲:為自由。《為自由》是創作歌手盧冠廷特別為大會創作的主題曲。

《民主歌聲獻中華》比較少選唱「北京學運」期間,北京學生和北京市民愛唱的愛國歌曲,包括國歌、國際歌、革命歌等紅色歌曲。

歌手方面,盧冠廷,作為大會主題曲的作者,自然出場次數最多,共四次;張明敏出場三次;出場兩次的歌手有:羅文、成龍、張學友、葉麗儀、甄妮。夏韶聲雖然只出場一次,但也唱了兩首歌!

據聞《民主歌聲獻中華》籌備時間不足四天,但在「樂壇大姐大」梅艷芳的號召下,演藝界一呼百應;演唱會台前,還掛上了一條「全港演藝界支持北京學運」紅字白底布條。

翌年(1990年),羅大佑、岑建勳、梅艷芳、葉德嫻、盧冠廷、黃耀明等藝人,仍然有在其他海外地區,參與同樣以《民主歌聲獻中華》為名,為民運籌款的演唱活動。

在香港,當日有到場的百萬觀眾當中,不乏政經名人,卅二年後的今天,這些有出席過的政經名人,現在大部份都否認曾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否認曾經支持「北京學運」的就更多!

至於曾經站在台上的藝人和歌手,由於有錄像為證,實難否認曾經參與演出,惟有盡量低調,避談政治,迴避「北京學運」和「六四事件」的相關問題!至今仍然表態要求「平反六四」和反對「一黨專政」者,實寥寥可數!

其實當年大家都低估了中共,以為真的可以乘著「大氣候」與「小氣候」的夾攻,會令中共更加開放,會令中共甚至下台!現在回想起來,正如江澤民話齋,當年大家未免太過Naive!未免太過天真!未免太過幼稚了!

《民主歌聲獻中華》成功舉行,充分體驗了當年香港各界,不論左中右,都能夠團結起來,上下一心,擺出了「要民主、愛自由、反貪腐、求進步、國富強」的決心,不論是籌備時間、參與人數、表演時間、場地面積和四台聯播,都創下了香港空前絕後的紀錄!

但是,香港近年社會嚴重撕裂,香港演藝界又加速與國內融合,甚至主動獻媚,《民主歌聲獻中華》這種超級團結,超級大型的義唱活動,肯定已成絕響!

所以,《民主歌聲獻中華》已經是「可一不可再」,如果要「再」,相信就只有透過YouTube網上重溫至可以!謝謝!

自由撰稿人、香港市民兼選民:侯鎮安
2021.6.5
(本文為公開信,並無版權,歡迎自由轉載和廣傳,謝謝。)

本文相關連結:
民主歌聲獻中華 為自由 大合唱 001/139
《民主歌聲獻中華》YouTube 官方頻道「89concertchina」
民主歌聲獻中華(維基百科)

版權: 

【六四32】嘆維園如天安門成禁區 陳健民:人心仍不死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天主教香港正義和平委員會昨晚在7間聖堂舉行的六四彌撒,其中沙田聖本篤堂的300個座位,不足1小時即爆滿。中大社會學系前教授陳健民到場致詞,慨嘆維園成了北京天安門般的禁區,但同時亦因而見證人心不死,勉勵港人在漫長的黑暗裡,終能找到希望和光明的一日。

2A711E42-5516-4A4C-A984-7A0C585D0ACA

聖本篤堂於傍晚6時半起派發300個籌號,不足1小時全數派完,約近百人須於聖堂外觀看直播。陳健民身穿「人民不會忘記」的黑衣,與妻子約於7時到達。他入內參與彌撒前,對記者稱維園六四集會被禁和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捕屬「喪盡天良」。

D2D3AA0B-9C3D-4CB6-8669-89AC008E5390

陳:漫長黑暗 更需正直的人帶來光明

陳健民於彌撒致詞稱,他昨天去了監獄探訪了一位因初選案被還柙的朋友,對方仍記掛著牆外的狀況。他向對方透露,牆外的人6月4日當天仍會遍地開花擺街站悼念六四時,他很高興,惟當透露鄒幸彤被捕,他即很愕然,「完全講唔到嘢」。陳在探監後,得知維園已被警方圍封,更慨嘆「好短時間維園已經變咗北京天安門廣場」。

陳健民特別勉勵在座信徒,香港的黑夜貌似很長,不少人亦會質疑「黎明幾時嚟」,但他認為港人現置身於一條很黑的隧道內,仍須走一條漫長的路。他續稱,在漫長的黑暗裡,更需要一批善良、正直的人帶來「光明」,他更稱讚鄒幸彤符合這些特質。

陳健民最後特別提到,很高興看見很多仍有良知的港人仍願意站出來,他稱港人不只是命運共同體,更是「愁苦共同體」,要一同承受苦難,終才能看見希望和光明,「坐喺到嘅咁多位都係人心不死」。

左陳先生 右溫先生
(左起)陳先生、溫先生

90後青年:悼念是責任

23歲的溫先生參與彌撒,他對於維園集會被禁感到可惜,「完全可以見到極權係點運作」,悲嘆現正見證香港的墜落,「即使你禁咗成個維園,唔代表我哋唔可以到其他地方悼念」,形容警方的舉動十分荒謬和不必要。

被問及《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會否對悼念六四有所顧忌,溫先生稱「驚就一定有!」,但「驚都要照做」,更稱港人這兩年也是在「恐懼」下走過。

溫續稱,六四記憶對於每一代香港人來說都是一份責任,需要傳承下去。同行的陳先生亦指,「歷史係唔可以磨滅」,即使這代香港人被極力打壓,亦希望下一代人能傳承歷史。問到下年會否繼續悼念六四,兩人均點頭,陳先生更言「只要我仲在生、未出事嘅話我都會繼續,因為係責任」。

蕭先生
蕭先生

由於場內名額有限,近百人未能入內悼念。蕭先生在悼念儀式期間一直手持蠟燭、站於聖堂外觀看直播。他向記者稱,以往有前往維園悼念六四的習慣,對於警方稱在街身穿黑色衫和手持蠟燭便有可能犯法,他表示並不會因此而退縮,「你係恐嚇緊我,我點解要驚」。蕭續稱,政府聲稱第四波疫情已完結,演唱會亦能順利舉行,但六四集會以防疫理由被禁止,屬「呃嗰啲唔諗嘢嘅人」。

蕭先生指六四事件對於他而言已屬黑白分明,「Spin唔到㗎」,即使來年仍未能舉辦合法的六四集會時,他仍會繼續悼念,「你一日唔平反,都會繼續喺度」。

無標題

警到場警告違限聚令

隸屬新界南衝鋒隊和沙田警區的警員於彌撒接近完結時到場,載有數名白衫指揮官的衝鋒車停泊於教堂外,並警告教堂外的人士違反限聚令。有市民不滿上前理論,被一名警司警告大聲說話或干犯「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更要求下屬「開機」錄影。市民理論途中,一名白衫警署警長一度情緒不穩,須由一名藍衫警員制止。

彌撒結束後,有市民向警員叫囂「死黑警」。警方派出至少四輛衝鋒車和私家車到場巡邏和戒備,直至聖堂職員離開及記者散去。

【六四32】在英港人倫敦集會 點燭光悼念 同聲援新疆西藏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六四32周年,警方圍封維園禁止任何悼念活動,昔日燭光晚會不再。英倫好鄰舍教會、Democracy for Hong Kong(D4HK)等在英港人團體,於英國倫敦萊斯特廣場及中國駐英大使館,分別舉辦兩場集會悼念六四。出席嘉賓包括已流亡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傑斯及民運人士王超華。

無標題
香港監察創辦人、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傑斯

陳凱興:在英港人須繼續發聲

英倫好鄰舍教會舉辦的「別國的事,共同的義」集會,於鄰近唐人街的萊斯特廣場舉行,晚上6時開始,有約300人參加,大多為香港人。傳道人陳凱興發言時籲在英港人繼續發聲,羅傑斯則分享當年六四經歷,並勉勵港人「You are very welcome here(英國十分歡迎你們)」。其後陳凱興以結他帶領群眾唱出六四相關歌曲及詩歌,直至集會完結。

無標題

無標題
商人袁弓夷

現場參與者包攬各個年齡層,有家長帶同小孩、剛移民的老夫妻、亦有在英讀書的年輕人。不少人手持「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及「香港獨立」旗幟,或自製的六四文宣,亦有參與者手持大會派發的蠟燭,及亮起手機燈光一同悼念。YouTuber Bob叔、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商人袁弓夷亦有參加參會,但未有發言。

集會途中有一名男子揮舞「香港獨立」旗幟,腳踏中國國旗,成為全場焦點,亦惹來中國籍人士注意,以自拍方式挑釁,然雙方並未有發生衝突。

無標題

羅冠聰籲港人勿噤聲:堅持平反六四

英倫好鄰舍教會集會結束後,超過300名參與者穿越倫敦市中心,一同前往中國駐英大使館參與下一場集會。縱使下著微微細雨,參與者依然高舉各種抗爭標語、雨傘、以及旗幟,途中經過遊客區及購物區,不乏路人上前詢問了解。

D4HK於中國駐英大使館門外舉行的「悼念天安門八九六四」集會,參與人數超過500人,整體以香港人為主,亦有中國、台灣、維吾爾、緬甸、英國人參加。由於人數眾多,參與者佔據整條行人路及一條行車線。

無標題
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

集會由D4HK、英國工運聲援香港(Labour Movement Solidarity with Hong Kong - UK)、英國維吾爾團結運動(Uyghur solidarity campaign UK)合辦。羅冠聰上台演講時,讚揚港人面臨政權重重打壓,仍然能夠堅持下去,亦呼籲港人不要因為恐懼及打壓就自我噤聲,「要堅持繼續高呼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責任」。

無標題
王超華

天安門母親以錄音方式演講,而六四後流亡海外的學運領袖王超華亦現身集會,以英語闡述當年悲劇。王超華及後接受訪問時表明,今天來抗議是要中國政權誠實面對自己的罪,她亦明白可能性不高,但只有繼續發聲才有轉變的機會。

D4HK集會參與者大多穿著黑衣,舉起各種標語及燭光。除了與香港有關的旗幟外,亦有新疆獨立旗幟、西藏雪山獅子旗,及緬甸國旗。集會人士試圖派發文宣予路過車輛,有司機打開車窗表示支持。

無標題

期間有疑似中國駐英大使館的人士離開大使館之際,挑釁集會人士,雙方互罵不斷,及後群眾一擁而上,嘗試追趕急步離開的疑似大使館人士,最終因失去目標而放棄,在場的警員亦多次勸喻集會人士返回集會地點。示威群眾最後轉向大使館高呼口號及揮舞旗幟,及以鐳射筆掃射大使館建築物。

無標題

無標題

【六四32】倫敦集會悼六四 在英學生:香港人都攞燭光出嚟,我哋邊有藉口唔出嚟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維園今年無法點起燭光,但有遠在異鄉的港人,於英國倫敦舉辦六四悼念晚會,延續悼念傳承。參與者遍佈各個年齡層,無論是靜靜捧住燭光默哀的老年夫婦、推著嬰兒車牽著淘氣小孩的家長、高舉「香港獨立」旗幟又高呼平凡六四的年輕人,甚或其他國族的人,都能在倫敦悼念晚會中找到。這場集會對老年人來說是多年來的承諾,對家長們而言是真相的傳承,年輕人認為是延續抗爭的意志,緬甸人則說是一份感激。

無標題

家長:繼續傳承歷史真相

於網上聽聞倫敦有六四的集會,陳先生與太太連同子女一行五人,從其他城市前來參加。三名子女年紀尚幼,身穿色彩鮮艷公仔衫褲的他們,顯然對無聊的集會不感興趣,不斷拉扯著身穿黑衣的父母,希望能早早離開。然而陳先生及太太默然地繼續參與集會。不願上鏡的他們表示,過往於香港一直有參與維園集會,對於今年香港連燭光都難以繼續點燃,陳太直斥過份,但指政權始終不能封住每一個人的思想。她明言,雖然倫敦六四集會規模無法與維園相比,但仍會每年於子女一同參與,傳承歷史真相。

袁生袁太
袁先生及太太

滿頭白髮的袁先生與太太雙手護住屢被強風吹過險些熄滅的燭光,靜靜地聽著詩歌一同悼念。去年剛到英國的他們,無法再參與30多年來從未缺席的維園集會,想起今年香港集會被禁,警方再次大肆拘捕,更忍不住破口大罵「離晒大譜」。袁太指雖然是次集會人數不算多,但在他鄉能夠見到同路人,內心不禁激動又感動。

Alex
Alex

港人感集會增凝聚力

早早舉起燭光的Alex,是第一次參加六四集會。他自言,對六四的印象殘留在年幼時父母帶著他去維園的經歷,2019年前更認為自己是個香港人,六四是中國人的事,無特別感受之餘,亦無放在心頭。2019年經歷反送中運動後,他笑指對中共情感「重咗好多」,因而今天到此悼念,觸痛一下中共死穴。他認為這個集會為香港人群體增添凝聚力,「以往都未必見到有咁多人走出來,令我再次感受到香港人呢個identity(身份)。」

無標題

結伴而行的Peter和John一直高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他們都指作為90後,六四事件是他們的政治啟蒙。Peter指中學老師曾帶他與一眾同學參與維園燭光晚會,每年六四都像一種提醒,告知歷史的殘酷,要繼續爭取民主。John則指2019年前,會覺得「行禮如儀」的晚會太「大中華膠」,但當自己成為被政權鎮壓的一員後,感受卻不一樣。他又指,以往本土派同支聯會的爭議已不再重要,「個重點唔係我哋應唔應該參與,而係我哋舉唔舉辦得到,甚至喺英國將來仲有冇人繼續舉辦(六四集會)。」至於會否擔心個人安全,他們皆果斷回應:「喺香港嘅人都仲攞支燭光出嚟,我哋邊有藉口唔出嚟。」

緬甸may
May

緬甸人:面對極權處境雷同

除了華人以外,還有一行八人的緬甸人舉著寫住「Myanmar is a global issue (緬甸是全球問題)」、「Myanmar stands with Hong Kong (緬甸人支持香港)」的紙牌,默默參與集會。May指希望支持香港人,形容大家處境雷同,同樣面對極權打壓。她指,互相支持非常十分重要,才能夠凝聚更大的力量對抗政權。對於今日的集會,她明言感動,甚至感同身受,最後亦希望港人繼續關注處境仍然艱難的緬甸。

無標題

【六四32】鄒幸彤准保釋 斥政權以言入罪:會為自己言論負責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警方昨日早上,拘捕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指她涉嫌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鄒於今日下午獲准以一萬元保釋,她離開警署後,斥政權以言入罪,又質疑警方以傳媒報導作為她的「罪證」,是要恐嚇傳媒勿進行敏感議題的採訪。惟她稱,會為自己言論負責,著傳媒不要有壓力:「我會承擔我講得出嘅所有責任」。

斥警作「預防性」拘捕 邏輯荒謬且理據不充分

她形容,警方今次「預防性」拘捕她,明顯是要阻止她進入維園悼念六四,並製造輿論,恐嚇大眾不要去維園、不要去銅鑼灣,不要點亮燭光。她批評,警方的邏輯荒謬,拘捕理據亦不充分:「係咪疫情大晒,唔可以講一啲有人共鳴、有人關注嘅議題,因為嗰啲會引人聚集?」

她指在拘留期間,自己發了大半日呆,「無人理我」,至傍晚上才有警察搜查她的住所和她父母住所共三個地方,並一度傳出她或會直接上庭。她稱至今早才知道可獲保釋,並再錄一次口供。另外,一名20歲青年同被指涉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於昨早被捕。鄒稱,暫時未清楚青年的情況,需要再了解。

指「罪證」包括個人文章和訪問 批政權恐嚇傳媒

她直斥今次拘捕是「完完全全的以言入罪」,引述警方指控她的「罪證」包括她在Facebook和報章上的撰文、傳媒採訪報導和專訪、網上對談節目等。她激動指,警方不只是恐嚇她,亦在恐嚇媒體,「要畀大家一個壓力,你哋做一啲敏感議題嘅訪問,可能會有呢個心理壓力,會害人被捕、去坐監。」

但她強調,「我可以喺度代表我自己講,我講嘅嘢我會自己負責,各位媒體朋友都唔洗有負擔,我講得出嘅,我會承擔我講得出嘅所有責任」。她指,政權無限擴大「以言入罪」,正是因為害怕有人說出真話,故她會堅持這個崗位:「直到佢真係令到我再講唔到說話為止」。

被問到會否擔心自己日後「每講一次,就被拉一次」,她回應稱:「放馬過嚟囉。」

仿國內做法禁食悼念 感謝港人走出來

昨日拘留期間,鄒透過親友公開表示,會禁食一天以示悼念。她解釋稱,因為所有燃點燭光的機會已被奪去,「我得返自己嘅身體可以控制」。她補充指,國內難以有公開悼念活動,禁食是常見的方法,惟對於這種方式已傳到香港感到很無奈。

她又稱,目前仍未看到昨日的畫面,但很高興港人仍記得六四,亦感謝所有走出來的人。她相信,政權未來會繼續打壓六四悼念,但相信港人的力量,故「燭光唔會熄滅」。

版權: 

【六四32】 區議員六四擺街站 遭藍絲掃場反被捕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昨日是八九六四32週年,警方在全港拘捕六人,深水埗區議員甄啟榮是其中一人,他被控普通襲擊罪。他接受獨媒訪問時指,其街站遭藍絲長者包圍兼掃場,卻遭警察以「普通襲擊」罪拘捕,「好冤枉囉」。在「臭格」期間,甄啟榮有很深感受,他想起同日被拘捕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和還柙中的民主派初選被告的處境,「喺臭格諗起民主派被告佢哋就想喊,佢哋係無罪。香港發展到今日咁,好悲哀。」

甄啟榮表示,港人不應忘記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指民主派和港人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只能步步為營,「但一定要記住呢件事,唔可以忘記。」

開街站播《自由花》 即遭投訴有噪音

支聯會維園晚會被禁,甄啟榮昨日下午在區內,即白田邨運田樓扶手電梯旁擺街站,派發蠟燭予市民悼念六四。街站由下午一點半開始,甄啟榮同時播放《自由花》等民運歌曲。

甄啟榮對記者稱,有人在兩點報警稱有噪音,警察到場登記資料,和問他有否向房屋署申請。甄啟榮對警員表示,場地由房屋署管理,房署人員及後到場,表示場地因疫情不作開放,要求甄啟榮離開。

現場有十多名親建制的長者起哄和不滿,認為甄啟榮搞事,又質問他是否「中國人」。甄啟榮遂慢慢收拾物品,十多名房署人員在三點半再次到場。

無標題
深水埗區議員甄啟榮

七旬女子飛枱破壞 房署職員稱見唔到

該批長者再度起哄兼包圍街站,又追問房署人員稱,「點解仲未執、點解可以擺」。甄啟榮提到,一名75歲的女長者在人群中撲出,大叫「你哋唔做就我嚟做」,發難將枱上的物品掃到地上,並徒手將兩張枱「飛走」,又把另一張有喇叭的枱反轉。

甄啟榮一時未能反應過來,冷靜後才喝斥「你冇咁做呀,你犯法」,但對方沒有理會,及後查看雙手發現流血。有其他在場人士即時報警,甄啟榮強調,自己「由頭到尾都冇掂過佢」,斥「普通襲擊」的指控荒謬和「明顯老屈」。

無標題
圖片來源:甄啟榮Facebook

接報到場的警員在了解後,對甄啟榮表示,「(該名女長者)佢話你推跌佢,令佢跌喺地下流血。」甄啟榮感到十分驚訝,對警員稱「吓,咁都得,你問下現場啲人。」但該名警員表示「(房屋署)佢哋話見唔到」,並將甄啟榮拘捕和帶返警署。

該名女長者同被警察帶走,被控「刑事毁壞」。甄啟榮表示,自己才是受害人,斥警方乘機打壓街站。他在下午五點被帶到深水埗警署,最後在「臭格」渡過了六小時。

無標題
圖片來源:甄啟榮Facebook

呼籲街坊提供影片及做證 重申六四不可忘記

在深水埗警署的「臭格」內,甄啟榮眼鏡都被收去。有八百度近視的他,苦笑說羈留室內的兩人均在長凳上睡著,自己只能讓開。他在羈留室內祈禱,和十分憂心外面的情況,「我應該係站出來㗎嘛,我冇企喺個區度悼念六四,街坊都會覺得無希望。」

甄啟榮呼籲,昨日在場的街坊和路過的人提供片段或聯絡自己作人證。他近日不斷重複聆聽民運歌曲《歷史的傷口》,斥政權借疫情打壓集會,強調悼念六四十分重要,重申八九民運是不可忘記的歷史事實。

版權: 

【六四32】懷孕八個半月 堅持站教堂外悼念:盼社會多一個守護良知的小朋友

$
0
0
內容: 

昨天是六四事件32週年,往年支聯會風雨不改申辦維園晚會,惟今年警方以疫情為由禁止集會,並於下午以鐵馬將其圍封,全港僅七所教堂合法且正式開放予市民悼念。在港島西灣河聖十字架堂外,一名懷孕八個半月的女士抵炎熱天氣堅持悼念,她表示雖然對香港前景充滿擔憂,但在此時勢下仍孕育下一代是希望社會多一個有良知的人,「要用行動企出嚟,證明我哋冇忘記。」

西灣河聖十字堂提早一小時爆棚 有軍裝警駐守

其餘六所教堂包括九龍區聖文德堂、聖方濟各堂、聖安德肋堂、新界區贖世主堂、聖本篤堂、葛達二聖堂,它們昨日均被掛上「邪教入侵信仰」橫額,斥主辦方天主教和平正義委員會「煽動群眾」,「滿手鮮血」。今日所見,聖十字架堂的橫額已被移除,附近有數名軍裝警員在通往教堂的樓梯口駐守,提醒行人遵守防疫規定「戴返好個口罩」及「保持1.5米距離」。儀式於晚上8時正開始,教堂內座位及架設在對出空地的膠櫈於未滿7時已爆滿,未及入場的人龍排滿教堂閘門外之斜坡;由於疫情關係,座位只限三成滿,參加者之間須保持一定距離,儀式開始之前有職員經播音系統一直朗讀亡者的名字。

IMG_2378

主禮神父形容今晚追悼的亡者為「為追求公義和真相付出生命的人」,亦謂「心存黑暗的人,不能摧滅人性的光輝。黑暗無法熄滅光明,但光明可以衝破黑暗。」他提醒會眾今晚並非只為悼念亡者,亦提醒我們要像他們一樣,活出生命的光輝。他續指,逝者的遭遇至今仍然為我們帶來指引,「提醒我們抱持良知,活出值得鼓舞、值得紀錄的生命。」彌撒約45分鐘後完成,期間頌唱詩歌和站立默哀,最後大約於九時以聖餐禮作結。

IMG_2397

孕婦:盼社會多一個守護良知的小朋友

懷孕八個半月的中西區居民M小姐(化名)下班後與丈夫一同前往西灣河悼念,惟到埗時座位已爆滿,須站於教堂外斜坡。她於2019年首次參與悼念,兩年間香港的政治環境急轉直下,政治檢控是每名站出來的人須冒的風險。M小姐表示不擔憂,因為自己並非身穿黑衣也沒有呼喊口號,只是單純參與儀式。

她亦提到,今年悼念的意義更顯重要,在限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希望「用行動企出嚟,證明我哋冇忘記。」她指雖然香港前景未明,但仍選擇生育下一代是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教一個善良的人,讓社會出多一個守護良知的小朋友」,故這份盼望蓋過擔憂。

IMG_2403

同時,有數名市民於西灣河地鐵站外以默站形式悼念。手持《蘋果日報》報章的工程師小剛(化名)自晚上七時許起便到場,晚上近十時仍未離開。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日因涉嫌宣傳或公告未經批准集結被捕,小剛堅定地表示沒有懷疑過應否參與,認為今日悼念的意義在於傳承及捍衛言論自由,「需要改變更加需要人企出嚟」。

警方晚上起多次擴闊維園圍封範圍,並截查多人及向路人發出違反限聚令吿票,另外,在沙田、旺角、香港中文大學等亦有人點起燭光;全日共六人被捕。

IMG_2374

旺角行人天橋工程今個月終於竣工?

$
0
0
內容: 

沒錯,我又再寫文講旺角行人天橋工程延誤的問題,政府於1998年5月1日發表關於天橋的新聞公告至今已經超過23年,第一期工程(洗衣街和旺角道的部份)其實早於 2003 年就已經落成,但第二期工程(旺角道橫跨彌敦道的伸延部份)就停滯不前,究竟幾時先竣工?踏入6月份,我和街坊都很緊張,因為根據最新的區議會文件,天橋工程將於第二季內完成,「第二季」的字面意思即是「4月至6月」,換句話說,工程將於今個月之內竣工。否則,負責建造的新鴻基和批出工程的政府將再次違反對公眾的承諾。不過先提提大家,工程竣工也不等於可以立即使用。

最近,我又翻查過去十年的區議會文件,整理出一些新的發現。2011年3月3日油尖旺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討論過天橋工程延誤的問題,因為在2011年1月7日,於彌敦道與旺角道交界發生了一宗致命交通意外,一輛巴士撞倒一名正在過馬路的女子,令街坊和議員再次關注第二期天橋工程究竟幾時動工。

194650643_325528942533415_8107296346244909319_n

根據2011年3月運輸及房屋局的書面回覆,第二期工程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動地下公用設施走線,例如高壓輸電纜、煤氣喉管、水渠等等,預計需時約3年半;第二階段是興建天橋地基和安放橋面,預計需時約2年半。當時,政府估計2014年中將會開展第二階段,所以整個天橋工程大約2017年就會竣工。

2003年至2011年期間究竟發生過甚麼事?為何停工?這仍然是一個謎,似乎新鴻基和政府花了這八年時間去研究怎樣改動地下公用設施和進行前期勘探工作。

2011年7月,改動地下公用設施走線工程動工,同時,在區議會的要求之下,由2012年起,每次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會議,路政署也會提交文件匯報工程進度。我將最近九年的進度報告整理成以下資料,大家可以清楚見到工程是怎樣不斷延誤:

螢幕截圖 2021-06-05 下午10.59.55

螢幕截圖 2021-06-05 下午11.00.09

螢幕截圖 2021-06-05 下午11.00.26

螢幕截圖 2021-06-05 下午11.00.31

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間的進度報告都預計工程於2016年竣工,反映工程進展穩定,不過,直到2014年10月就開始延誤,竣工日期改成「2017年」,原因是「雨傘運動」佔領旺角事件令工程受阻。

大約一年多後,2016年2月的進度報告,把竣工日期改成「2018年」;2017年8月30日的進度報告又改成「2018年底」;2018年2月9日的進度報告再改成「2019年第一季」;三個月後的2018年5月2日的進度報告,再改成「2019年第二季」。奇怪的是,以上報告通通都沒有解釋延誤原因。

2018年8月28日的進度報告將竣工日期又改成「2019年第四季尾 / 2020年第一季頭」,首次解釋工程延期的原因包括:

(1)不可預視的地底情況
(2)未有正式紀錄的地底公用設施
(3)因不確定石層令樁柱延長
(4)天雨影響
(5)地盤實際環境有所限制,例如有限的工作範圍等等
(6)進行不同的吊橋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把對公眾的影響的範圍縮至最小


編輯室周記 ︳2021年6月4日

$
0
0
內容: 

繼去年之後,警方再次就六四維園的燭光集會發出反對通知書,市民無法再在維園合法悼念,雖然如此,2021年6月4日之後,市民對六四的記憶似乎更清楚,亦更連繫到當下。

2021年6月3日晚,亦是32年前北京鎮壓的開始,過往有不少團體及市民在六三悼念,今年有藝術家繼續在銅鑼灣東角道外以行為藝術悼念六四。

藝術家銅鑼灣提早悼六四 舉牌諷「不要在心裡燃起燭光」

無標題
藝術家三木

六四早上,這是一個尋常的工作天,在大部分仍在上班上學途中,表明晚上會自己一個人到約定的地方、點起燭光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捕,被指涉嫌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

支聯會秘書蔡耀昌的與鄒「立場不同」論,一度在網上引起爭議。

警拒指出鄒幸彤涉違法具體言論 僅稱「牽涉到有呼籲」】
蔡耀昌:非與鄒幸彤「割席」 惟需重申支聯會立場

雖然晚上維園的集會被視為「非法」,但無阻市民「六四到維園」。在早上,有不少市民以自己的方式繼續這個三十多年的約定,到維園坐坐走走。

燭光晚會被禁 黑衣市民早上到維園悼六四:冇言論自由,仲有著衫嘅自由
銀髮族到維園「守住心中公義」 黑衣印字句寓總會成功
中學生維園閱報悼念 親歷六四者:做人不能埋沒良心

下午兩時三十分,警方宣布封閉維園,大批警員以鐵馬圍封維園六個足球場、籃球場及草地,以「防止」晚上出現非法集會。

401167F1-DE0B-4DD4-869D-F5FF5FC65AB2

警稱難評論穿黑衫到維園點蠟燭:市民應心中有數係咪想繼續嚟

同一時間,香港民研舉行記者會,公布學校應否教授六四相關的民意調查,原定出席的嘉賓鄒幸彤仍然被扣留在警署,講者席上仍然預留一個位置給鄒。

香港民研兩位負責人鍾庭耀及鍾劍華,大篇幅訴說自己對六四的感受。鍾庭耀說,八九六四事件在中國雖然沒有好的收成,但令世界正面改變。東歐及蘇聯的共產主義信奉者不希望重演北京的事件,當群眾運動出現甚至有人要推翻共產政權,大家吸收了教訓,讓事件相對和平演化。

無標題

鍾庭耀認為,香港今日有條件像32前的北京,「當區可能無好大嘅收成,但我哋嘅普世價值、和平理性嘅抗爭運動會影響世界」,而如何影響今天是言之尚早。

鍾劍華則說,今日香港連1905年慈禧太后設定的君主立憲亦背道而馳,「距離依家已經116年喇。」

調查顯示,72%受訪者支持在學校教授六四。

鍾庭耀游水640公呎悼念 嘆「好多嘢變化咗」
陳清華:親暏工人廣場上被射殺 指馬逢國「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即便維園被封,仍有市民繼續在場外及各區悼念,職工盟在旺角快閃悼念,將「1989 2019 NOW」影像投影在街頭,籲市民不要忘記。

2010年6月4日,被數千名師生護送入中大的新民主女神像,亦沒有缺席,有教職員及師生向女神像獻花。當然,少不了港大的國殤之柱。

穿「平反六四」T裇市民遭截查 反問「我件衫有咩問題?」
職工盟旺角快閃 投映「1989 2019 NOW」
中大民主女神像前放蠟燭 教職員獻花悼念
港大學生會堅持洗刷國殤之柱 會長:被淡忘的真相更需重提

多名區議員及團體,則繼續六四「傳統」設立街站,不過連番受到警方阻撓,其中遭重點招呼的賢學思政旺角街站,未開始已被包圍,召集人王逸戰被捕。

IMG_0468
賢學思政召集人王逸戰

社民連銅鑼灣擺街站 展示89年文匯報頭版 籲毋忘歷史
社區前進街站遭警告 警員:點蠟燭即犯公眾妨擾罪
王逸戰旺角被捕 警指使用大聲公破壞社會安寧

維園雖然被封,但不少市民仍於維園一帶悼念,在外圍亮起手機燈及蠟燭。其中原擬與鄒幸彤一同前往維園的社民連主席黃浩銘和支聯會常委徐漢光,在「三缺一」的情況下,手持電子蠟燭走到維園鐵馬前完成這個每年的約定。支聯會三名常委,則到了港大國殤之柱前點起蠟燭。

鄒幸彤被捕致三缺一 黃浩銘徐漢光維園外唱《自由花》
支聯會常委首於維園以外悼念 蔡耀昌:堅持都有好多方法

500_0787

晚上八時許,警方開始採取行動,由維園一帶開始向銅鑼灣及時代廣場推進,一度舉起「紫旗」,向高喊口號的市民警告或違反《港區國安法》。

維園被封 市民銅鑼灣亮燈

無標題

在全港各區,亦有不少人轉到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於七間聖堂舉行的「追思亡者彌撒」,各教堂皆現人龍,不少人不得其門而入,只能觀看直播。

首參與聖堂悼念彌撒 李卓人妻:強權唔會戰勝公義
荃灣天主教堂彌撒 市民提早輪候:六四是不可被抹煞的事實
屯門彌撒爆滿 逾200人不得其門而入 警威脅票控
醫護攜花到教堂悼念 憾未曾出席維園晚會:已經太遲
嘆維園如天安門成禁區 陳健民:人心仍不死
市民到坑口公園睇彌撒直播 警指非法集結
逾三百人聖十字架堂望彌撒 市民場外點蠟燭悼六四死難者

無標題

除了教堂,亦有元朗區議員自設在天水圍銀座設立街站,與市民一起亮燈悼念。

逾50人天水圍銀座亮燈悼念 林進籲港人「撐落去」

鄒幸彤被扣留了逾三十小時,至翌日才獲釋。她不約而同、與因他案身在獄中的支聯會主席李卓人、社民連梁國雄及民陣召集人陳皓桓,皆禁食一日悼念。

鄒幸彤說,由於燃點燭光的機會已被奪去,「我得返自己嘅身體可以控制」,情況一如國內難以舉行公開悼念活動,只能以禁食作悼念,她對於這種方式已傳到香港感到無奈。

鄒幸彤准保釋 斥政權以言入罪:會為自己言論負責

IMG_1054

其他 #六四32 #獨媒報導
區議員六四擺街站 遭藍絲掃場反被捕
在英港人倫敦集會 點燭光悼念 同聲援新疆西藏
在英學生:香港人都攞燭光出嚟,我哋邊有藉口唔出嚟

*****

「獨立媒體」全新版面,埋嚟睇:https://www.inmediahk.net/
請特別關注我們的法庭報導:https://www.inmediahk.net/court

我們上月展開月捐呼籲後,每月收入比支出的缺口已減少,目前約為七萬,請大家以每月$50訂閱支持:https://py.pl/TQt9D9ybWb
無需Paypal帳戶,可選「以訪客身份結帳」> 輸入電郵後「繼續付款」

都可以揀其他方法:https://inmediahk.net/supportus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inmediahknet
轉數快:164133597
銀行轉帳:恆生銀行 221-543853-001
Liker:https://liker.land/inmediahknet/civic
所得款額會全數用作支援公民媒體。

追蹤我哋:
MeWe:https://https://bit.ly/2JvB83E
Telegram:https://t.me/inmediahknet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inmediahknet/

六四32週年 大埔區議員一人點燭光悼念 盼香港人堅持

$
0
0
內容: 

踏入64 32週年,有區議員於大埔中心附近,一人站立以燭光默默悼念。

何偉霖:有種信念叫堅持

大埔中心賽馬會對出,何偉霖議員一人站在以燭光擺放「64」字眼的桌子後。何議員表示,附近有不少便裝警員觀察,也有軍裝警員上前詢問。縱使政府不斷打壓香港市民,但對於他來說,「有種信念叫堅持,就算政府如何打壓下去,這種信念都要傳承下去。」64對他而言,不止是歷史,而是香港人的信念能夠堅持下去。

不遠處的PCCW位置對出,文念志議員正在地上擺放燭光,拼成「64 32」。他表示曾有警員上前截查,他思索不如用燭光拼一些圖案出來,反倒有點意義,也可提醒人群不要聚集。

文念志:任何人都可用自己方式悼念

文議員表示出來是個人堅持,也受到身邊人士的勸喻,但他會思考是否在家就代表安全?是否因為今天是6月4日就不應該出來?看看今天的新聞,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捕,多名警員進駐維園封鎖出入口。文議員說今天自己不屬任何組織,作為一個民選的區議員,他不會放棄,32年後的今天,香港尚有自由可以發聲,尚有一點自由去燃點一點燭光。

64對他來說,事實一直很清晰,知道有學生去參與愛國的民主運動卻受到軍隊的武力對待而死,相信歷史自有公論。文議員希望明年大家不用再出去,不用再悼念、平反,而是有人願意承認過錯。

其後,有30多名軍裝、便裝警員出現截查2位區議員,並一直在附近觀察及用攝錄器材錄影現場的狀況。約一個小時後,2位議員收拾東西離開,並提醒附近的街坊不要聚集,要安全地回家。

【港足專題】降班都照撐 球迷一人打氣伴屯門東山再起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港超聯在上星期煞科,甲、乙和丙組賽事仍正進行得如火如荼。「Football without fans is nothing」,26歲的Eric 是乙組聯賽球隊屯門的球迷會「藍豚」會長,他支持了球隊超過十年,身體力行演活了這句名言。即使屯門降班至乙組聯賽,Eric 依然在每場主場賽事為球隊打氣,「屯門人支持屯門,唔止係興趣,更加係義務同責任。」

記者星期日下午來到屯門湖山遊樂場,場內上演新界西打吡,由屯門大戰葵青。Eric 在場邊一個人打鼓,一個人叫口號,一個人唱歌支持球隊,「Lalalalala, Let’s go Tuen Mun.」、「Come on Tuen Mun,我屯門隊我最自豪」。

DSC_8436-2

屯門街坊 撐足十一年

本身是屯門街坊的Eric,不時有留意本地足球,會到旺角大球場看雙料娛樂。屯門在2010-11年首次升班港甲,他從此風雨不改支持這支區隊。他對記者如數家珍,還記得首季的球隊陣容成員,「袁立翔、羅嘉樂、鄭廷智,我記得第一場主場對大埔,嗰場出錯人,判輸三球。」說到足球,說到愛隊,Eric 不其然便手舞足蹈起來。

在港甲年代,屯門以鄧肇堅運動場為主場,強隊如南華作客亦聞之色變。球隊升甲的首季成績欠佳,但這不減Eric 對屯門的熱情,「實力唔係好好,但好團結性。」

IMG_0487

作客贏南華 「人生其中一場最重要賽事」

升班後的第二季,屯門「作客」香港大球場,技術性擊敗南華,這場賽事,令Eric 變得更投入。Eric 形容,這是他人生其中一場最重要賽事,「你話呀,有幾可見葉鴻輝會牛油手。」他自此連球隊的作客賽事都不放過,並認識了球隊打氣團的其他成員,一起為球隊打氣。

在2012-13年的球季,巴西外援迪高加盟屯門。Eric 自言,迪高是他最喜愛的屯門球員之一,「哈哈,佢幾乎每一場都倒掛解圍。」他之後學習打鼓,和尋找適合香港球隊的打氣方式,試過替巴西球員製作大型的打氣橫額,「嗯,發現成本很高,而且較重身。」

DSC_8475-2

李明烏龍球 嘆傳媒炒作令球隊聲譽受損

好景不常,屯門在翌季降班,國援球員李明的烏龍球更令屯門幾乎萬劫不復。對於該球烏龍球,Eric 感到氣憤,不認百份百是假波,反而是媒體不斷炒作,令球隊聲譽受損,「好多球員都係認真落場,踢好波,開口埋口打假波對球會、球員同球迷不公平。」

Eric 表示,當和球隊的經歷越來越多,已不會再在意那些指控。「睇香港波成日俾人話痴線佬,但捧一隊波,唔係因為成績好,而係能代表自己身份,撐返區隊,無咩難以啟齒嘅地方。」

「球隊顯示到有鬥志就好好,升唔升班?當然想啦,但逐步逐步嚟啦,只要佢哋有鬥志,我就繼續入場打氣。」

DSC_8439-2

致電康文署查詢能否打鼓

「如果無得打鼓,無意思囉。」屯門在降班後,失去了鄧肇堅運動場作常規主場。Eric 便曾致電康文署,查詢能否在球場場邊打鼓,對方回覆表示,只要不涉及政治口號便沒問題,「你吹喇叭都得。」

屯門「藍豚」是在南華和公民以外,低組別聯賽中仍有球迷會的球隊。Eric希望,能透過行動告訴外界,「藍豚」的打氣、宣傳都在盡力貼近港超的水準,「話俾人知屯門仲存在,仲喺乙組奮戰緊。」他笑了笑對記者說,「有球員話畀我知,試過跑到無晒氣,但聽到我嘅鼓聲都想跑埋落去。」

DSC_8449-2

升班失敗曾感沮喪 「支持就係一種信念」

花雖好要蝶滿枝,月雖皎潔有未滿時,縱使狂熱,但Eric 自嘲是「不入流的球迷」,和也有沮喪的時候,屯門前幾年在最後關頭輸波,未能升班重返甲組,「灰到一個點,會懷疑做咗成季原來係無用,都幾氣餒,係咪仲要用咁多時間做呢啲嘢呢?」

DSC_8448-2
屯門教練鄭廷智

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這便是「藍豚」。付出是有目共睹,屯門教練鄭廷智十分感謝球迷會的努力,職球員亦一直和球迷們打成一片;這亦令Eric 繼續堅持為球隊打氣。「支持就係一種信念,唔係好多地方同社區,有隊球隊可以代表到自己個區,有嘅話就要珍惜。」

「藍豚」表示,未來希望能重整會員制度,和屯門區內商舖合作,提供折扣優惠合辦活動,突顯區隊的角色。

DSC_8416-2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

版權: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信念是不怕子彈

$
0
0
內容: 

觀看完《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之後,我立即聯想起2005年經典電影《V煞》(V for Vendetta)其中一句對白:「面具之下不止是肉體,肉體可以被子彈殺死,但理念永恆不滅,也無畏無懼。」(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an idea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當年的香港仍然是「香港」,《V煞》可以在全港戲院公映,但如果遲十六年面世,相信香港未必會有戲院夠膽放映。《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榮獲今屆奧斯卡六項提名,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配角」(兩項)、「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歌曲」。最終,黑人演員Daniel Kaluuya贏得「最佳男配角」,而《Fight for You》也贏得「最佳原創歌曲」。

電影在國際引起廣泛迴響,獲得大量國際級電影展的提名或獎項,例如金球獎、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美國電影學會、英國電影學院獎等等。台灣今年4月23日已上映,但香港竟然沒有上映,只有某個網上串流平台最近購入了放映權。這實在非常可惜和奇怪,我不認為單純是發行商的商業考慮,還有政治考慮,因為這齣傳記片圍繞美國的「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涉及勇武抗爭和革命,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十分敏感。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在1968年的美國芝加哥,黑人青年William "Bill" O'Neal(Lakeith Stanfield飾)因為假冒聯邦調查局(FBI)探員和偷車而被拘捕,FBI探員Roy Mitchell(Jesse Plemons飾)以減刑作交換條件指派他加入黑人民權組織「黑豹黨」成為臥底,暗中監察黑豹黨芝加哥分部主席Fred Hampton(Daniel Kaluuya飾),協助摧毀這個組織……

一直以來,美國歧視有色人種的問題嚴重,19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興起,黑豹黨亦在1966年成立。而電影故事的時間線在1968年開始,當時黑人民權運動兩大領袖「和理非派」Martin Luther King和「勇武派」Malcolm X都已經被暗殺身亡,但運動沒有停止。雖然《民權法案》在1964年通過,但歧視問題仍未解決。

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在2021年上映,回顧六十年前的歷史,當然有其時代意義,與近年美國「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有關係,再次呼籲政府和社會正視問題,否則將會回到六十年前的武鬥緊張局面。

在六十年代,黑豹黨深受毛澤東主義影響,不過電影避重就輕,只在起初黑豹黨黨員上課的一幕略略提到。他們主張勇武抗爭,認同「槍桿子出政權」,所以要用社會主義革命去推翻資本主義,解決歧視等問題。他們售賣《毛語錄》賺錢買槍,然後成立類似民兵組織監察白人警察執法,必要時用槍自衛。

有趣的是,他們受到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影響,每日為數千名黑人兒童提供免費早餐、教育、醫療和法律服務,有其「和理非」和「蛇齋餅糭」的一面。正因為黑豹黨與左翼、毛澤東和社會主義思想有關,所以二戰後的美國政府當然會用盡千方百計把它消滅。

這齣片長126分鐘的傳記片,表達手法略嫌有點沉悶和欠缺張力,有時候劇情感覺零碎,而「彌賽亞」Fred Hampton與「猶大」William "Bill" O'Neal的互動不多,或許是忠於史實嗎?飾演黨主席的Daniel Kaluuya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他慷慨激昂的煽動性演說和堅定的眼神令觀眾留下非常深刻印象。而飾演臥底的Lakeith Stanfield其實也不差,他由一開始已經向現實低頭,身為黑人的他竟然欺騙黑人,想過放棄做臥底但最後也無奈地執行任務,惹人同情。順帶一提,兩人在2017年同樣講述種族歧視問題的恐怖片《 訪.嚇》(Get Out)曾經合作過,四年後再次合作,他們已成為獨當一面炙手可熱的黑人明星。

戲中FBI、警察和獄卒的執法手法超越法律,無疑是「民主大國」美國政府的黑歷史,但電影拍得並不煽情,沒有宣揚對白人的仇恨,令人反思真正的問題其實是社會制度,而不是白人本身。這與黑豹黨的理念相近,他們並非以黑人種族主義去對付白人種族主義。在電影結尾,警察血腥鎮壓黑豹黨成員,發射了99發子彈,但黑豹黨只發射了1發子彈。這單官司打了12年,最終政府向黑豹黨倖存者賠償了185萬美金。不幸的是,歷史所反映的是當下,類似的事件和官司,其實在美國不斷發生。

正如Fred Hampton曾經講過:「你可以殺死革命者,但不能殺死革命。」(You can kill a revolutionary but you can never kill the revolution.)雖然他在21歲時就被槍殺,但與Martin Luther King和Malcolm X一樣,證明了信念是不怕子彈,他們的精神長存,影響著往後的黑人民權運動。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就算領袖和組織解散了,抗爭仍然會存在。

【初選47人案】尹兆堅廿年好友兼前同事 譚亮英:早啲出嚟再一齊踢波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涉民主派初選案的47人,被指干犯港區國安法,遭控以串謀顛覆政權罪。被告之一民主黨尹兆堅今日在獄中渡過52歲生日。他的好友兼前同事譚亮英對獨媒憶述昔日共事的日子,大讚尹兆堅工作快狠準,「Andrew 撐住,早啲出嚟再一齊踢波。」

尹兆堅曾申請保釋被拒,他由3月初遭還柙在荔枝角收押所至今,最近一次提堂,他消瘦了不少。尹兆堅、胡志偉、林卓廷、郭家麒和區諾軒翌日再就立會衝突案提堂。記者和譚亮英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旁聽,他在聆訊後形容,「個人好沉,唔知道未來會點,滿佈負面情緒。」

848D7B96-DAAD-434B-8EB6-81122F3DB96F
2021年5月31日,尹兆堅從荔枝角收押所被押送到法院,就提初選47人案提堂。(資料圖片)

識於微時聯席會議認識

譚亮英和尹兆堅識於微時,二人初次見面是22年前。社總在1999年牽頭成立「關注社會福利大聯盟」,反對當局推行一筆過撥款。當時在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任職社工的尹兆堅,代表參與聯席會議,二人首次認識,「一望落去就知佢係做青年工作嘅社工,同好瘦。」

二人結緣於街工,感情如同手足。尹兆堅在2002年加入街工,成為立法會議員梁耀忠的議員助理,更是葵芳邨辦事處的大總管,並同時管理街工的教育中心、培訓中心,「佢睇到就會睇埋,見到有嘢要處理就會做,呢個就係尹兆堅。」

無標題
譚亮英(左一)、尹兆堅(右一)昔日合照。(圖由受訪者提供)

讚實幹如辦公室領袖

原任福利工作員的譚亮英,亦在同年8月加入街工,出任勞工幹事,尹兆堅正是他的上司。譚亮英形容,尹兆堅性格主動,在辦公室內如同領袖的角色,「佢成日幫下屬,我啱啱嚟到唔識搞罷工,佢成個感覺都係好實幹,搵傳媒、安排行動和工人溝通,全部都係佢教我,梁耀忠反而無咩點教。」

香港醫院僱員權益工會前身名為「醫院合約員工工會」,工會在沙士爆發的那年前夕,透過工業行動,成功爭取醫管局延續合約一年。

在工業行動後的一個月,尹兆堅對譚亮英說,搞工會必須要令工人感到有目標。譚亮英便寫下,「爭取轉長工」和「反對外判」,「佢話,要用組織形式令工人聚埋一齊。」三年後,醫管局便設立機制,讓臨時工和合約員工能成為常額僱員,可說是成功爭取。

無標題
(圖由受訪者提供)

社工轉移從政

在2003年,尹兆堅選擇由社工轉移從政,參選區議員,他的人工其實少了一半。尹兆堅曾做過社區發展,處理重建工作,譚亮英引述阿君當年的說法,「佢話喺社工機構做嘢,好難實踐抱負,體制又官僚。俾我做一定做得好過佢哋(區議員)。」

尹兆堅參選葵青「石蔭」選區,擊敗民建聯劉國勳的外父呂學能當選。在當選區議員翌年,阿尹出選立法會,排梁耀忠名單第二。尹兆堅當時在街工的會內被視為「太子」,認定他是梁耀忠接班人;但最後未能全取兩席,並在2008年退出街工。

在十多年前的照片中,譚亮英還有一把長髮,尹兆堅的身形則和今日接近。譚亮英1963年出生,阿尹較他年幼六年,譚亮英平時會叫阿尹的英文名Andrew,「吓,你哋唔係叫佢Andrew 嫁咩?」

二人在街工一起共事六年多,譚亮英形容,尹兆堅工作認真,而且「快狠準」,「同佢一齊做嘢,冇上司同下屬嘅階級之分」,而且阿尹每日大部分時間都是工作,真正由朝做到晚。

無標題
譚亮英(左二黑衫者)、尹兆堅(中間藍衫者)昔日合照。(圖由受訪者提供)

最愛在節日工作

每逢大時大節,非政府機構和議員的辦事處都會提早關門。譚亮英在十年前曾向街工會員發電郵,重提2006年中秋節的「一件小事」。中秋節當日,尹兆堅興奮地推門走進葵芳邨的辦事處,譚亮英還清楚記得這個畫面,「佢話最喜歡呢啲時段,呢啲時間最正,可以專心清case。」

尹兆堅曾托買英格蘭情侶球衣

此外,尹兆堅是曼聯球迷,譚亮英則支持阿仙奴,二人常常會討論英超和足球。譚亮英是社運圈的「波衫大王」,出行動和工作時都會穿上球衣。他很記得,尹兆堅曾托他購買兩套2002年的英格蘭球衣,「佢話要同老婆情侶裝,但我最後買唔到,諗返覺得好遺憾。佢好少托我做嘢,我咁都幫唔到。」

在2006年,民主派舉辦了普選盃,街工還贏了冠軍。尹兆堅是球隊的守門員,譚亮英貼是後備守門員。二人還在街工的電郵群組內討論,球隊應穿甚麼顏色的球衣、哪支球隊是左翼球隊等,最後搞笑地揀了最美觀的日本國家隊球衣。和好友一起的時光,譚亮英不敢忘記。

在退出街工後,尹兆堅加入民主黨,先後成為政務部部長和副主席,並在2016年參選立法會,替民主黨重奪失落四年的新界西議席;他去年參加民主派初選力爭連任。尹兆堅在還柙後曾申請保釋被拒,早前辭去區議員一職,從政生涯的起點是石蔭,終點亦是石蔭。

無標題
兩人昔日合照。(圖由受訪者提供)

衣錦還鄉五年後變身陷囹圄 嘆無比難受

好友身陷囹圄,未有歸期,譚亮英感到無比難受,「個感覺係好實在。我諗起一個畫面,2016年佢當選(立法會議員)。嗯,我自己期待咗好耐,根本佢原本就應該做到,佢做立法會係好自然嘅事,好理所當然。」

阿尹在當選後曾和街工的舊同事到東涌吃飯,譚亮英還印象深刻,形容是衣錦還鄉。他鼻子一酸,再緩緩地說,「嗰時喺街工,大家都覺得過一兩屆就係佢。今日見到佢,感覺好難受,好似長輩見到後輩終於出頭,但咁努力之後卻帶嚟傷害。」

在還柙後的第一個星期,譚亮英便聯絡尹兆堅的助理,到茘枝角收柙所探望對方,「佢精神仲好飽滿,仲同我講想讀個博士。」譚亮英說罷搖了搖頭,「個人真係好沉,你可以睇到呢個政權幾咁不堪。作為朋友,只可以叫佢撐住,早啲出嚟再一齊踢波。」

記者:麥馬高

版權: 

六四晚會首年絕跡維園,民眾堅持繞圈悼念 從未參加六四晚會,望著無人的維園深感唏噓 「人總係冇咗機會先後悔。」

$
0
0
內容: 

194430676_1986876638117938_5042849250988427991_n

去年政府首次禁止六四晚會,今年再以疫情為名嚴禁,更變本加厲封鎖維園,令晚會無法在維園內舉行。入夜後警察更多次擴大封鎖線,驅散在維園外的市民。但眾多港人依然不死心,在銅鑼灣各處點起蠟燭和手機燈,圍著維園漫行。

* * *

一名女士向警察「問路」,質問為何封閉維園。警察反覆重申她只能繞道,她掉頭拋下「賤人」和「仆街」,警察假裝聽不到。

另一姨姨則這樣形容政府:「誰大誰惡誰正確。」

* * *

190794098_1986878168117785_2444152374596213960_n

「海洋公園、地鐵、商場。。。日日都人山人海。」Ada 女士坐在長椅上,怔怔望著警察把守的維園,「依個政府完完全全忘記咗係為人民服務。」她質疑政府針對六四晚會,卻借疫症砌詞。

可是她從未曾在維園點起燭光,「我冇去過。」

過去是由於政治冷感,99 年後她便長居英國。但雨傘運動的催淚彈震醒了她,她立時回港奧援,也很慶幸沒錯過反送中運動的百萬人遊行,但總是和六四晚會失諸交臂。

去年六月她又在英國,七月返港原擬等候立法會選舉,怎會想到晚會和選舉都一去不返。「人總係冇咗機會先後悔冇去珍惜,真係好遺憾。」

現在她坐在維園外瞭望,以冒險作補償。「多人去嘅時候反而覺得唔需要特登去,但今年去到咁樣好過分囉。愈少人出嚟就愈需要有人出嚟,如果我咁樣坐喺度被拉都冇辦法。」

* * *

190739724_1986878234784445_6335199246345793449_n

維園一帶都貼滿針對「黑暴」的親政府文宣而沒被拆除。一隻鴿子對於自己是不是「獅鳥」表示好奇。

* * *

189127041_1986878304784438_6475629861004370503_n

儘管政府封鎖了維園所有籃球場、足球場和草地,但一名姨姨堅持在維園旁的公園看《蘋果日報》,「冇話唔俾睇報紙嘛,睇報紙都係一種表態。」

* * *

189444366_1986878498117752_3931238580351672769_n

一名支聯會義工以個人名義來到銅鑼灣,並特地攜鄒幸彤刊於《明報》的文章同行。他說好榮幸支聯會內有鄒幸彤這樣的人。

* * *

193214346_1986878574784411_5922094973559113669_n

自稱「餃子」的太太身穿白衣,手持白花來到維園門前,警察一度警告她招引群眾聚集,但她堅持在維園外繞圈。
她明言是來悼念六四死難者,自八九以來她幾乎每年六四都來。她已記不起當年的歲數,只記得當時腹大便便,所以自己的孩子剛好 32 歲。

「當專權者專權到底嘅時候,其實我地冇咩好諗,喺能力範圍內做可以做嘅嘢。我入唔到維園咪圍住維園行。」

她強調自己不會故意「送頭」,但也不會退縮避禍。「我個仔活到而家,但人地嘅仔女當年就死咗,我好難過。如果我地驚嘅話,好快踩到我地上心口。」

* * *

192594663_1986879544784314_5836460047308669441_n

190610292_1986879578117644_4795808022872531410_n

偌大的維園內只有警察。

* * *

196370295_1986879914784277_338176137418866281_n

一名女士將白花放在維園門前鐵馬,警察立即上前喊「第一次警告」,要求她拿走白花。

* * *

194684431_1986880091450926_5101085254684229214_n

一對老夫婦在維園正門外亮起手機燈,隨即被三個警察包圍,謂手機燈「引起其他人認為有一個公眾活動」,要求熄燈。

當警察要求附近另一女士熄燈,雙方口角,警察質問「爆眼女呢?」女士反問:「你同事做嘅事點解問我?」

* * *

193188605_1986880321450903_2034018412749693259_n

約夜晚八點警察舉起黃旗,要求維園門外的民眾和記者都要離開。

* * *

191091389_1986880931450842_6095421606546870969_n

194056531_1986881138117488_6164716843729306600_n

190236170_1986881338117468_3927693772305901628_n

192935265_1986881448117457_6154133087861500055_n

196276256_1986883098117292_3211809387371500491_n

190057626_1986884378117164_3164185981122925425_n

警察築起人牆逐步牆擴大封鎖線,驅趕在維園門前的民眾。但眾人依然圍著維園點起蠟燭、打火機和手機燈。

* * *

192755817_1986884574783811_3136756594450442019_n

有人在信德街天橋放置喇叭播放〈自由花〉等原本會在六四晚會奏出的民運歌曲。橋上還出現塗鴉:

紙包不住火
謊言始終會破
並不是「紅魔」*
是人類
守護的是人類
信仰來自四方

(註:應該是指中共)

* * *

190676503_1986884834783785_2865773341524193410_n

一名白衫督察突然跑一條街捉拿並截查五名年輕人,其後逾二十名警察包圍五人並逐一搜身,聲稱肇因是他們「挑釁」

筆者即場訪問到兩名女生,翌日再聯絡到另一男生,得以還原始末。

原來該督察隔著馬路吆喝對面街亮著手機燈的兩名女生,剛在附近的男生不滿其行徑,「根本影響唔到佢,而且開手機燈根本唔犯法。」本來沒開燈的男生有見及此,也因而亮起手機燈,不忿的督察便帶手下跑一條街捉人。

* * *

195378428_1986884914783777_291932163200433876_n

有女生在維園外閱讀北島的詩集《守夜》,裡面收錄了〈回答〉等名詩。她說在這晚讀北島的詩「應景」,正在看同名的詩〈守夜〉:

在無名小調的盡頭
花握緊拳頭叫喊

版權: 

世衛污名化希臘?

$
0
0
內容: 

日前世衛宣佈,為了避免污名化地名,決定把COVID-19的變種病毒株名稱改以希臘字母命名,譬如在英國最先發現,後被科學家稱為B117的變種病毒株,世衛宣佈將稱之為alpha變種 (圖1),但事實上正式的名稱應使用希臘字母 [α],而非寫成英譯alpha,只因此文書處理器並不提供希臘字母,因此無法直接輸入,另外若想用中文音譯,一般有譯作亞爾法,beta [β] 則釋作比塔,gamma [γ] 為珈瑪,但後面那些字母比較冷門,有些甚至不懂發音和翻譯,如B1427/B1429變種病毒株,最先在美國發現,現世衛稱之為epsilon [ε],中文如何翻譯?相信日後記者朋友們在寫有關國際疫情的文章時必須大費周章,又要用特殊符號輸入器,或者google search各個希臘字母的中文音譯,以維基提供的中文音譯就有以下兩個正寫選擇:厄普西隆、艾普塞朗,兩者發音差別很大,前者在Google Translate可譯回英譯epsilon,但沒有希臘字母提供,後者則譯成epsera,最重要是不會有很多讀者能夠從這些字串中理解到它們是epsilon [ε]。

加上有些字母在字形或發音上非常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字形如nu [ν] 和 upsilon [υ] (見圖2),發音如epsilon [ε] 和 upsilon [υ] 等 (維基並沒有提供正寫音譯中文,而兩字母的簡寫音譯是非常相似的伊普西龙 和 宇普西龙)。改用這些希臘字母的名稱很難望文生義,對溝通容易造成障礙和誤會,譬如大家想討論有關最先在印度發現的變種病毒株是否傳播力較其他病毒株不同,但要聯想到該變種的世衛名稱為delta [δ] (B16172) 和kappa [κ] (B16171),實在是考驗我們的記憶力,若再要把它們譯成中文 特爾塔 和 珈帕,則滿腦子全是問號???

online_210602_new-who-labels_covid-19_variants
圖1 世衛以希臘字母命名各種變種病毒株。

現時世衛已經使用了十個希臘字母來命名各種變種病毒株,而希臘字母常用的只有二十多個,相信很快就會不夠用,而需要考慮使用alpha-alpha [αα], alpha-beta[αβ]之類的加長版。

若此一邏輯從此成為世衛標準,則香港腳有可能改名為gamma [γ]腳,主婦手為upsilon [υ]手,柏金遜症為phi [φ]症,唐氏症為tau [τ]症,...。然而,這樣把所有的疾病均與希臘字母相連,豈不是全盤污名化希臘?可能世衛需要先發明一套全新的文字,完全不會聯想到任何國家和人名的符號和發音,以之用作命名疾病,才可以完全避免污名化,但到時所有文書處理器都需要裝置世衛字母。

下圖2是各個希臘字母的寫法和英譯,有小朋友的家長們或可趁此機會與小朋友一起學習希臘字母,書寫希臘字母很有書寫藝術字的氛圍,譬如寫 zeta [ζ]和 xi [ξ],甚是賞心樂事。

另外,希臘字母還有大楷,不知為何世衛選擇用細楷來命名變種,會否在用完細楷後繼續用大楷作命名,現時不得而知,但若真如此,則書寫和翻譯將會更加困難,因為發音相同,無論是中英音譯均完全無法表達大細楷的分別,可能現時已經加上細楷二字,譯成細楷亞爾法,細楷比塔,...。

21
圖2 希臘字母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版權: 

想躺平也不能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近日內地流行一個新詞語「躺平」,意思指年輕人出於對壓抑的工作文化失望,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的處事態度。實際提倡包括「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及「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

其實這現象無論在國內或本地,都十分常見,各地的年青人都欠缺向上流的機會,縱然付出了及拼搏了,但得不着實質的成果,只是為財團及政府作嫁衣裳,所以流露出放棄的態度,不想再被社會壓逼得喘不過氣來。但官媒《環球時報》及一些內地傳媒,立即發佈文章抨擊這種態度,隨後更取消關於「躺平」的網上帖文,及強制解散有關的群組。由此可見,在強國內若政府不喜歡,便沒有任何選擇,只可乖乖跟黨走。

服從國家政策由計劃生育可見一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政府曾鼓勵生育,毛澤東一句「人多好辦事」導致中國人口爆炸,最後連糧食都供不應求,換來極大的反效果。到鄧小平上台時,為了控制人口,全面推行「一孩政策」,若還要生下第二胎,便要罰款,甚至強制墮胎、結紮等處理;此舉後成功令中國生育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隨之而來,便是人口老化及結構性問題,政府有見及此,2015年又推出「全面二孩」政策,但出生率未見提升,為進一步解決人口增長急速下降的問題,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21年5月31日宣佈實施三孩政策。

順其自然 無為而治

從前每對夫婦只可生一胎,到最近竟鼓勵每對夫婦生三個,40年間的轉變,實在叫人無所適從,反映出沒有長遠規劃下,不斷實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是完全失敗,亦叫人民難以附和。筆者想到老子的「無為而治」,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不可妄為,不可強為,要順其自然。當政的須知民意、順民心,讓人民自然發展,不要對人民太苛刻,亦不把個人意志強加給人民身上,這樣施政可能比處處控制有更好效果。

一般情況下,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喜好及生活態度,亦可規劃自己的人生,無論是急進或慢活;但當權的容不下不同,稍為不跟主旋律,便會被口誅筆伐,連個人選擇生活態度的自由也沒有,更叫人明白為什麼年青人選擇「躺平」?

這現象已經不單在國內,並日益蔓延至香港,剛過去的六月四日,美國領事館在窗前點起燭光,翌日已被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批評是上演拙劣的政治戲碼,及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要知道領事館的內部空間,被視為該國領土的一部份,連在自己地方點起燭光的自由,也要被干涉;試問活在這裏的市民,怎可能有自由呢?最終也只能「躺平」待誅!

版權: 

【理大圍城】5人涉佐敦暴動今開審 一人被指掟汽油彈及試圖毆打警員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年11月警方圍封理大,市民發起行動「營救」被困人士,衝突蔓延至油麻地、佐敦及尖沙咀一帶。其中在佐敦被捕的15人,事隔半年後遭起訴暴動等罪,當中5人的案件今(7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審,由區域法院暫委法官王詩麗審理。

控方開案陳詞表示,11月17日有人佔據理大並切斷主要道路,又攻擊警方,翌日晚上大量群眾於附近的加士居道和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聚集,以磚頭及欄杆等設置路障,又向警方投擲大量汽油彈及照射鐳射光,致使警防線數度後退,警方發射催淚彈和橡膠子彈均沒有散去。第二及三被告於附近後巷梯間遭截停,次被告稱為有需要人士急救;第一、四及五被告則被指掙扎及逃跑,第五被告更被目睹向警方防線投擲汽油彈,及試圖毆打追截他的警員。警方其後在附近檢獲19支燃燒彈,並在首被告的手套驗出含微量高度易燃物。

五名被告依次為:廚師郭俊明(23歲)、無業羅煒棟(31歲)、教師姚俊暉(34歲)、無報稱職業丁培基(26歲)和侍應蔡潤庭(24歲),他們同被控一項暴動罪,指他們前年11月18日在佐敦加士居道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一帶,與張永尚等10人,及其他不知名人士參與暴動。

郭俊明和姚俊暉另被控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郭被指同日於北海街與吳松街一帶管有37條膠索帶;姚被指同日於吳松街25至27號外,管有一把剪刀和7包共787條膠索帶。

11.17多人佔據理大 翌日群眾於理大附近聚集

控方代表為鄭明斌大律師,他先讀出開案陳詞,指前年11月17日,大量人士佔據理工大學(理大),切斷主要道路連接,又以磚塊、汽油彈、弓箭等攻擊警方防線,警方曾公開呼籲和調派人員前往該處,惟群眾仍繼續前往理大。

翌日開始,大量主要身穿黑衣及防護裝備的人士在理大附近投擲汽油彈、縱火、掘磚及設置路障等,至晚上約8時半,大量人士於佐敦加士居道和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聚集,他們以磚頭、拆下的欄杆及綁起的長竹枝等雜物作路障,致使所有行車線堵塞。

示威者投擲大量汽油彈 警開槍驅散不果、防線數度後退

控方表示,警方奉召到場後多次發出警告,要求人群散去,又展示黑旗及施放催淚彈,惟群眾沒有散去。有人用雨傘及木板設置大範圍路障,並向警方防線猛烈投擲大量汽油彈,導致道路着火及發生爆炸,對在場人士及警員造成嚴重生命威脅;部分人又以強度鐳射光照射警方防線。

控方指,示威者行為使警察數度後退和撤退,而當警方退回行人路時,示威人士又進一步縱火和迫使警方防線後退。至晚上9時06分,警方展示橙旗,警告示威者「速離否則開槍」,惟不獲理會,彌敦道出現更多嚴重縱火和以更強鐳射光束照射警方。

控方指,其時現場已有3人或多於3人集結在一起,作出擾亂秩序、帶有威嚇性或挑撥性的行為,意圖導致或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結的人會破壞社會安寧,或害怕他們會藉以上的行為激使其他人破壞社會安寧;而示威者設大型障礙物、照射鐳射光和縱火,更是造成嚴重危害生命安全的風險,已干犯實質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和參與暴動。

至晚上10時,警方沿彌敦道及加士居道展開掃蕩,終截停及拘捕了包括本案5名被告的15人。

無標題

第二三被告於後巷梯間被截停 次被告稱為有需要人士急救

就各人的被捕情況,第一被告郭俊明於晚上10時10分在北海街及吳松街交界被截停,他被指掙扎及企圖逃走,終被以「非法集結」拘捕。他被制服時身穿黑外套、黑長褲、戴黑色手套及紅色頭盔等,黑背包內被搜出37條膠電線索帶。

第二及第三被告羅煒棟及姚俊暉,則於晚上10時18分在吳松街19-23號後巷梯間被截停,被以「非法集結」拘捕。羅煒棟被捕時身穿白裇衫、黑長褲和黑白色鞋,白色背包內有生理鹽水和濕紙巾等物品,向警員指自己正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急救服務;而姚俊暉則身穿深藍色短袖衫、黑長褲,帶有一把剪刀及7包共787條膠索帶,其中一包打開。

第五被告被指向警方投擲汽油彈、試圖毆打警員

第四被告丁培基則於晚上10時被目睹沿近彌敦道的甘肅街往油麻地方向逃跑,他被截停時被指掙扎及逃跑,終被制服在地及以「暴動」罪拘捕。他被制服時身穿黑衫黑褲、戴防毒面罩、黑色面巾,黑背包內有6隻不同顏色的3M手套,部分被反轉摺疊。

至於第五被告蔡潤庭,他在警員沿加士居道往彌敦道方向進行掃蕩時,被目睹向警防線投擲了一個汽油彈便立即逃去,並在加士居道循道中學外被截停。他被指掙扎及試圖逃走,又試圖毆打追截他的警員,最終被制服在地及以「暴動」罪拘捕。他被捕時身穿黑衫長褲、戴防毒面罩,並攜有一個紅色急救包,警員並在他背包內搜得急救用品。五名被告均並非住在案發地點附近。

現場檢獲19支燃燒彈 首被告手套被驗出含微量高度易燃物

警員在同日晚上10時33至35分,於加士居道檢獲一個紙皮箱、內有2條綠白色毛巾、19支燃燒彈及3個打火機,並在附近檢獲一支箭。警方將其中一個燃燒彈送往化驗,顯示它內藏的200毫升黃色液體內含主要為丙酮和醋酸甲酯的有機混合物,乃高度易燃有機溶劑。

另外,首被告的手套上亦被驗出內含主要為環己烷和甲基環己烷的微量有機混合物,同為高度易燃有機溶劑。

案件編號:DCCC1056/2020

相關報導:
理大圍城再有15人被控暴動 律師透露警迫被捕者面壁跪天光

版權: 

酒吧業界呻防疫限制不公 促與餐廳看齊 斥張宇人「廢柴」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政府於上月放寛防疫措施,惟強制酒吧、卡啦OK及夜總會等場所的客人接種疫苗,及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業界今(7日)與食環署會面,要求營業限制與餐廳看齊。娛樂及飲食協會主席陳民指業界受到不公平對待,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未有向政府反映他們的困難,怒斥其「廢柴張宇人!」

稱受不公平對待 剩一成生意

現時已接種疫苗的客人才可進入酒吧、卡拉OK、及夜總會,並須使用「安心出行」,但餐廳沒有同樣限制。陳民批評不公平,「大家都係除口罩飲、除口罩食,點解飲(酒吧)同食(餐廳)兩方面分歧咁大?」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會長梁立仁指,根據政府的規定,酒吧員工需要接種疫苗或出示健康證明書才能上班,現在已有七至八成員工完成接種,「員工都接受現實」,惟只有不足一成生意。他質疑,持有酒牌及飲食牌照的餐廳可獲放寬限制,只持有酒牌的酒吧就不能受惠,「好混亂」、「我哋無所適從」。他擔心政府以疫苗接種率來決定酒吧的營業時間,全面復業將遙遙無期,「我今日問官員疫苗接種率幾時到七成,佢哋都答唔到我」。

陳民指,酒吧在疫情下一直受到不公平對待,因為沒有業界代表,斥「廢柴張宇人」沒有向政府反映業界的困難,政府及疫情專家都未能理解他們的苦況。

無標題
(左起)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會長梁立仁、娛樂及飲食協會主席陳民、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

倡專家實地視察

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感嘆,「我哋做盡晒所有嘢」,響應政府呼籲打針,「我揼咗600萬支持政府谷針」,向市民派發100元優惠卷,希望吸引更多人光顧酒吧,惟效果不大。他質疑,專家小組指酒吧有安全隱憂,是沒有科學根據,又表示不了解「安全系數」的計算方法,要求專家小組作詳盡解釋。他重申,酒吧處所與餐廳沒有分別,要求政府把「酒吧和餐廳睇齊」,並提出要求與專家小組視察酒吧的防疫措施,相信可以改變他們的錯誤印象。

【理大圍城】片見示威者投擲大量汽油彈 警開咪嗌「停止攻擊,否則以實彈還擊!」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年11月警方圍封理大,市民發起行動「營救」被困人士,衝突蔓延至油麻地、佐敦及尖沙咀一帶。其中在佐敦被捕的15人,事隔半年後遭起訴暴動等罪,其中5人的案件今(7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審。控方今於庭上播放片段,可見示威者曾向警方投擲大量汽油彈,地上火光處處,警員亦一度要向後退,期間有警員數度舉起橙旗,並開咪高喊:「停止攻擊,否則警方會以實彈還擊!」作供督察解釋因為當時生命受威脅,別無他選下作出警告,希望示威者後退勿再襲擊警察;而防暴警及速龍小隊其後快速往前推進,並分頭圍捕示威者。

另外,由於下午審訊主要播放片段,有被告及旁聽人士亦顯疲態。區域法院暫委法官王詩麗休庭前特意要求5名被告站立,並厲聲說:「希望你哋今晚有充足嘅休息,我見到第二被告閉目養神咗一段時間。」

示威者投擲大量汽油彈致地面起火 警數度後退

控方傳召當日現場小隊指揮官、高級督察關展翔作供。他當晚約8時半率領新界北機動部隊C大隊第3小隊到場,與第4小隊一同由佐敦道往彌敦道前進。

控方其後播放多段警方攝錄的片段及新聞片段,控方大律師鄭明斌多次向證人強調:「要留意『火』(示威者投擲的汽油彈造成的火勢)」。

片段顯示,防暴警晚上近8時半沿佐敦道前進時,沿途地上已有大量磚塊等雜物。而當警員抵達佐敦道與彌敦道交界,彌敦道街口已滿佈示威者,他們看到警方後即投擲大量汽油彈,地上火光處處、屢傳來玻璃碎裂聲,亦發生小爆炸,警員一度發射催淚彈,後須向後退回佐敦道。

不久後,有警員指示「慢慢向右(彌敦道方向)褪」,防暴警遂以長盾牌掩護重新走出彌敦道,並在示威者持續投擲汽油彈下,一直沿彌敦道往後退,並施放催淚彈;示威者則一邊掟汽油彈,一邊向前推進,現場火光熊熊、煙霧彌漫。

警方警告將以實彈還擊 督察:生命受威脅,別無他選

其後包括關展翔在內的警務人員透過擴音器重複警告前方示威者:「停止攻擊,否則警方會以實彈還擊!警方會以實彈還擊!」,又舉起「速離,否則開槍」的橙旗。關展翔在主問下表示,因為當時生命受威脅,別無他選下作出警告,希望示威者後退,不要再襲擊警察。

警方數度後退後,至晚上約9時15分,防暴警及特別戰術小隊(速龍小隊)開始向前推進,至近西貢街時停下,可見彌敦道路面有許多長竹枝組成的「竹陣」障礙物。

警兵分數路圍捕示威者

晚上10時07分,關展翔收到指示,身處加士居道的防暴警正向西推進,而位處彌敦道的警員亦需配合作出圍捕行動——其中三隊防暴警由彌敦道左轉入西貢街,再轉入吳松街,目標往北海街進行圍捕;而另一隊則沿彌敦道往北海街,同樣配合圍捕行動。控方並播放相關片段,惟因技術故障,申請押後至明早繼續。

片誤稱「佐敦道」為「柯士甸道」

另外,警方錄影片段中,負責拍攝的警員不時出錯,例如明明身處「佐敦道」,卻稱正位於「柯士甸道」;晚上9時多拍攝的片段,又稱是在晚上10時多拍攝。控方大律師鄭明斌亦特別提醒作供督察:「唔需要理會(警員說話),錯嘅。」

法官厲聲稱見被告「閉目養神」 提醒應有足夠休息

控方表示,預計本星期可完成控方案情。

由於今日下午主要為播放片段,有被告及旁聽人士均顯疲態。休庭前,區域法院暫委法官王詩麗特意要求5名被告站立,並厲聲說:「希望你哋今晚有充足嘅休息,我見到第二被告閉目養神咗一段時間」,又指知道他們有時會疲累,如有需要可向律師要求小休。

案件編號:DCCC1056/2020

審訊第一日
5人涉佐敦暴動今開審 一人被指掟汽油彈及試圖毆打警員
片見示威者投擲大量汽油彈 警開咪嗌「停止攻擊,否則以實彈還擊!」

版權: 

撞軍營的士司機被控刑事損壞等罪 還柙小欖待索精神科報告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獨媒報導)前日晚上一輛的士直撞中環解放軍軍營大閘,部份鐵閘被撞至變形,涉案的53歲的士司機被控一項無許可證進入禁區罪,以及一項刑事損壞罪。他今被押解至東區裁判法院提堂,被告暫毋須答辯,控方申請將案件押後至6月21日,以待為被告索取兩份精神科報告,並檢視其精神狀況是否適合答辯,被告申請保釋被拒,期間還柙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看管。據悉,被告指當時遭到3輛白色車從後追上,車上有人圖追殺他,他感生命受威脅,故撞入軍營尋求協助。惟的士「黑盒」顯示當時的士身後只有一輛黑色車。

被告袁偉傑(的士司機,53歲),被控於2021年6月5日,在香港沒有許可證進入禁區,即中環愛丁堡廣場2號中環軍營,並無合法辯解而損壞屬於中環軍營的一個車閘,意圖損壞該財產或岡顧該財產是否會被損壞。

案件編號:ESCC1192/2021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