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值風雨飄搖,前景陰晦,而談論政治的文字,大多不是攻訐謾罵,就是刻薄揶揄;多看了,能不心煩?因此,讀罷周保松的《政治的道德》,頓感氣息清新,精神為之一振。雖然此書探討的是政治哲學而不是現實中的政治議題,但其中論及的概念和問題,不少都和政治現實息息相關,例如自由、平等、容忍、金錢與自由的關係、和貧富懸殊的問題。此外,周保松亦示範了態度著緊而神經沒有繃緊的理性討論,不是談笑,也非用兵,認真而從容,探求真理,卻完全沒有「真理在我」的氣焰。一位學者的一本書,尤其是哲學書,也許極其量只是政治黑夜中的一顆小星;然而,遇上合適的讀者,它自能發出足夠的光,一星如月,也像引路的風燈。
這本書為自由主義辯護,雖然不難看出書中不少理念深受羅爾斯(John Rawls)影響,但它不只是闡述羅爾斯的政治哲學,其中不少論點、論證、和例子都是作者獨到之見,可以說,這是周保松版本的自由主義。除了解釋和論證自由主義,周保松還強調要將自由主義(liberalism)和放任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作者也稱之為「市場自由主義」)分別開來;這個工作他做得特別好,令讀者從兩者的分別,更清楚認識到自由主義最重要的內容。
聽說周保松的教學技巧出色,深受學生愛戴;這本書條理分明、清晰易懂、例子生動有趣,可見此說非虛。不過,這不表示此書內容盡皆顯淺,只屬導論式的入門書;作者做到的,是深入淺出,而書中的一些討論是相當細緻的,例如批評柏林(Isaiah Berlin)的價值多元論(value pluralism)未能導出選擇自由的重要。
周保松在書中也介紹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學家對自由主義的看法以及他們的有關理論和觀點,包括諾齊克(Robert Nozick)、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泰勒(Charles Taylor),和金里卡(Will Kymlicka)。從這方面看,《政治的道德》的確可以當作是一本政治哲學入門書來讀;本來對政治哲學毫無認識的讀者,讀完此書之後,可能會對政治哲學的興趣大增。
世上並無完美的書,以下是一點批評。我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立場跟周保松的十分接近,他的論點我大都贊同。可是,書中其中一個重要的論點,我卻有點懷疑。周保松認為「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金錢的多寡直接影響每個人自由的多寡」,甚至說「沒有錢就沒有自由 [...] 所以,有錢人較窮人的確自由得多」(p.138)。這說法驟聽有理,可能很多人會同意,但他們同意的,未必就是周保松的意思。
一般人認為的「沒有錢就沒有自由」和「錢能買到自由」,意思也許不過是金錢能換取空閒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有錢請傭人做家務,便可以用本來做家務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從周保松給的例子看,他似乎不是這個意思。他是這樣界定「自由」的:「當一個人能免於外在干預或強制而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他就是自由的。」(p.156)他的意思大概是:假如你想做 X,但有外在干預或強制,令你做不到 X,那麼你便是沒有做 X 的自由。問題是:缺乏金錢,是不是一種外在干預或強制?周保松認為是,但他的論證和例子未能說服我。
且看周保松給的這個例子:
「試想像如果有一天你不幸成為流浪漢,身無分文且飢寒交迫,於是你想有一塊麵包。但站在麵包店前,你因為沒有錢,所以你不能免於店員阻撓而取得一塊麵包。如果你強取,店員會報警。然後,這位富豪可憐你,給你十元,你再次走進麵包店,將錢遞給店員。店員於是不再阻止你,還將麵包遞上。也就是說,這十元,令你獲得了擁有那塊麵包的自由。這是否說明,你和億萬富豪在市場中,享有的自由其實不一樣?富豪的錢,能令他免受法律強制已打開無數本來關上的門,而這些門,你卻一道也打不開,因為你沒錢。」(p.147)
事實上,你和富豪都同樣有買麵包的自由,你得到十元後去買麵包,沒有遇到任何干預或強制,令你買不到麵包,就是行使你買麵包的自由;你之前不是沒有買麵包的自由,只是沒有錢買麵包。富豪有買麵包的自由,也有錢買麵包,但他跟你一樣,都沒有強搶麵包的自由(即強搶麵包的行為會受到干預或強制);假如富豪有錢不用而強搶麵包,店員一樣會報警阻止他。說到這裏,仍然看不到富豪和你「享有的自由其實不一樣」。
周保松的看法似乎是富豪有「擁有那塊麵包的自由」,而你則沒有這自由;我不肯定這看法合理 — 假如沒有錢買麵包就是沒有「擁有那塊麵包的自由」,那麼,我便沒有自由擁有勞斯萊斯房車(當然沒錢買)或比華利山的豪宅(更加沒錢買),而香港的年青人便不只是沒能力買樓,而且是沒有自由擁有樓宇單位了。我認為較合理的看法是,沒有錢買麵包只是沒有能力或條件擁有那塊麵包,而不是沒有自由擁有那塊麵包。這當然不是否定貧富懸殊是一個大問題,我懷疑的只是這問題是否應該被視為自由不均的問題。
最後不得不提《政治的道德》的附錄,這是周保松在微博跟廣州中山大學學生及其他網上參與者討論的紀錄,論題是自由與社會公義,而這場網上討論的緣起,是周保松原定在中山大學的三場演講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給取消了。從這個紀錄可以見到問的水準高,答的揮灑自如;以下兩個問答尤其令我感動,就以這麼有意思的引文來結束這個書評吧!
「問:在一個沒有自由和低智的國度,討論這些太奢侈了。
周:那我們就一起努力,令它變得不再奢侈。
問:老師,我還想問中國人配得上享有自由嗎?幾千年來,中國人更多是屈從和奉承,特別是1949年後。
周:配的。我們每一個人都配享自由,配享有尊嚴地生活,配享一個公平的中國。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信念。我從來不相信甚麼中國人的國民性就是劣質這類說法。我們今晚這樣認真的思想討論,本身就足以證明我們配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