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圖見此。
講到絕對音感(俗稱「perfect pitch」),大眾到目前為止都似乎是一知半解。近來與朋友閒聊間,得知有位舊同學得到了學校合唱團指揮的職位,而受聘也是跟她有「perfect pitch」有關。或者,這種能力都予人「好勁」的感覺,勁得連其他的音樂有關能力都會相應提升。而且,擁有這特異功能的人是屬於少數,或多或少會比較吃香吧?觀乎大眾對「perfect pitch」的迷思,筆者認為有需要在此釐清絕對音感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另外也要講講較少人理解的「relative pitch」,以及為何它更應該受到重視。
絕對音感是甚麼
絕對音感(absolute pitch)是一種辨認音高的能力。擁有絕對音感的人,能在沒有參考音(reference tone)的情況下,準確地辨認所聽到聲音的音高。舉最簡單的例子 - 當你在鋼琴彈奏一個單音,擁有絕對音感的人是可以單靠耳朵準確地辨認那個單音的音高。在日常生活裏,有很多具可感知(perceptible)音高的聲音,就例如汽車的響號聲吧,有絕對音感的人可以立即告訴你那是個甚麼音。絕對音感的能力跟是否有學音樂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關於絕對音感是否與生俱來,目前還沒有定論。而值得留意的是,使用較多聲調語言的地區,擁有絕對音感的人的比率亦較高。在香港這個以粵語為第一語言的地區,絕對音感也是相對普遍。所以有一說指絕對音感是在學習語言的初期所形成。然而,在香港這個人人望子成龍的社會,家長們應該較感興趣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擁有這種令人羨慕的能力。如果沒有的話,有可能透過訓練而產生絕對音感嗎?很抱歉,目前為止,沒有證據顯示絕對音感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相對音感是甚麼
而相對音感(relative pitch),則是指憑耳朵辨認音程(interval)的能力。沒有絕對音感的人,需要懂得辨認音程,然後靠參考音來準確地辨認所聽到聲音的音高。筆者自小喜歡把所聽到的流行曲以鋼琴彈奏出來,而能夠整首彈奏之前,需要經過一個摸音的過程。這個過程牽涉的,就是對歌曲的旋律和和弦等音樂元素的準確辨認了,而這些都是相對音感的能力。基本上,所有練耳(ear training)的訓練都是相對音感的訓練,這包括和弦默譜(harmonic dictation)、旋律默譜(melodic dictation)、聽想(audiation)、默唱等等。
贏在起跑線?
那麼是否有絕對音感就等於在學習音樂的路程上領先於人呢?首先,我們要認清楚兩種能力本質上的分別。絕對音感是從小就擁有的能力,不需要上任何樂理課;相對音感則是後天,透過一層層累積的樂理知識和聽力訓練而成。絕對音感是一種感知(perceptive)能力;相對音感卻是訴諸理性(intellectuallizing),需要一套形容音樂的詞彙和概念,涉及對音樂的更高層次思考。沒有絕對音感,其實不會對學習音樂造成任何障礙。而對幸運的絕對音感擁有者來講,這種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變成一種不便,例如演奏移調樂器(transposing instruments)、演奏或聆聽有別於慣常的音準(alternative tunings),甚至是唱 K 時把歌曲轉調等(這些可以在將來的文章詳細討論)。無疑地,擁有絕對音感的人只要能善用自己的能力,必定能成為一種優勢,但大前提是要有紮實的樂理基礎和良好的相對音感。所以說,絕對音感並非作為優秀音樂家的條件,但良好的相對音感卻是不可或缺。希望大眾就不要再神化絕對音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