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評論裏有一類文章可稱為「策略文章」,作者不是真的在評論或討論問題,而是為了透過文章的影響力達到政治目的;因此,這些文章的內容不一定是作者的真心見解,討論的也可以只是個偽議題,甚至引用的資料(有意或無意地)不盡不實,但對作者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只要能推動策略便成了。
只要能影響目標讀者,達到推動政治策略的目的,就是成功的策略文章。當然,要能影響目標讀者,最好就不讓他們知道文章的目的只是要影響他們,否則令他們起戒心,效果就會減弱;這有點像在說謊前沒理由先表明「我要欺騙你」,以免謊話白說。不過,有些早有立場的人倒不介意受策略文章影響;他們沒有獨特見解,這些策略文章對他們來說不啻是引路明燈,令他們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策略文章,最好是由言論領袖來寫,那樣才較容易在自己這方造成一呼百應的效果。假如言論領袖同時是學者教授之類,被認為是有識之士,那麼,文章的影響力便可能伸延到相對中立的人士,說不定可以吸納一些新的支持者。
策略文章受到批評時,尤其是當批評來自政治對手,作者可以用「這只是策略文章」或「這是政治文章,不是學術論文」來打發;就算對方指出了文章裏的邏輯或事實錯誤,作者也可以這樣回應,甚至只是對批評嗤之以鼻,擺出一副「你不懂政治」的姿態。
政治,的確難懂,但培養出分辨策略文章的能力,對這種文章加強戒心,便較不容易受人煽動或愚弄,總有點自我保護的作用。
原創的策略文章其實不容易寫得好,要有點學識見地才成。那些拾人牙慧,寫文章講來講去三幅被的,只配叫做「寫手」;等而下之只懂破口大罵煽動仇恨的,連寫手也不如,只能稱為「打手」。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網絡)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