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時尚與時間 :懷當下的舊

$
0
0

圖:Chanel 14年春夏時裝展於巴黎大皇宮舉行。

14年春夏時裝展,老佛爺Karl Lagerfeld將Chanel秀場巴黎大皇宮變身為現代藝廊,場內架設大型裝置藝術品,模特兒穿上由Coco Chanel式美學變奏而成的時裝,與經典 Chanel 衣飾化成的藝術品,共融而成風景,新舊壓縮在同一秀場。忽然記起,從1983年接掌Chanel成為創意總監,老佛爺拉格斐已將 Chanel 時裝變奏三十年,每年都在懷 Coco Chanel 在生時的舊。時間、記憶、歷史、懷舊……老佛爺連同Chanel似乎提供了一個切入思考時間為何的場景。

Chanel SS14秀場布置成一座大型藝廊,在其中展示了巨大的2.55包、山茶花、No.5香水瓶、如瀑布般的鏈帶、雙C logo等藝術品……這些全是Coco Chanel在生時因應時代之需做出的經典之物,2.55包的肩背設計是為了令女士能夠騰出雙手去做其他事,各種簡潔時裝是為了讓女人方便自在地移動,不用因被包裹在衣裙裡而感到偽裝、而改變態度和行為方式。

圖: Coco Chanel穿着經典的 tweed 短外套,斜紋軟呢是她在蘇格蘭時發現的。

購買一種理念

自接手Chanel以後,每一年老佛爺都會二次創作Coco Chanel一番,這次以七彩Pantone顏色卡及新材質等方式表現。比如用塑膠、登山繩裝飾斜紋軟呢套裝邊緣,比如用油彩筆觸做成點描派般圖案,一點一點顏色隨模特兒行走而流動。而經典斜紋軟呢短外套今趟以雪紡、烏干紗、蕾絲、PVC 編織而成,也有以刺繡制造出斜紋軟呢的效果,而且因夏日的天氣熱,有些款式將前面剪掉。而珍珠鍊則變為兩粒大型的珍珠,形似耳機的新款項鏈。

看久了總覺處處熟口熟面,比如斜紋軟呢無袖A字洋裝,很難不會念人想到60年代流行的未來風。老佛爺在Chanel近來拍的短片裡說到他的角色是要誇大Coco Chanel的特色,使其永遠留在世人腦海中:

「Chanel套裝是一種姿態、一種精神,以精緻服飾彰顯,Chanel套裝被不斷模仿、複製,乃至抄襲……如果你們去看看五十年代,以及五十年代末的Chanel系列作品,你們會發現,其實鏈條裝飾使用極少,也沒有雙 C 標誌,更沒有山茶花裝飾。而在八十年代,則需要進行徹底變革,因為,如果不對設計進行革新,Chanel套裝將淪為裝飾小平結的樸素斜紋軟呢鄉村套裝,這是我所加以誇大的,我希望將其深深烙印在人們腦海中的……當我們購買 Chanel產品時,我們是在購買理念……這種理念早已根植於人們的腦海中,是大家共同的記憶。」

圖:有若六十年代的連衣裙。

懷舊:從空間到時空

可是購買的是一種怎樣的理念?那是六十年以前Coco Chanel走在時代前端的概念,那末,六十年後呢?這可能是一種懷舊了,一種死抓着時代不願放手的懷舊。Coco Chanel的形象還可以被消費多少次?

衣服一直脫不了懷舊,身體總是記憶的載體,衣服的質感、氣味,甚至款式(可能穿着的是你的父母輩),也會勾起記憶,對逝水般的時間的憂思。有趣的是懷舊(nostalgia)原本指向空間,原是十七世紀瑞士醫生 Johnnes Hofer 為了描述遠征的戰士兵思鄉成疾,組合兩個希臘字根而成:nostas 意指返鄉,而 algia 意指憧憬,即類近似思鄉病的情緒。爾後十九世紀現代化又引致當時的人對時間的觀念加速,懷舊變為懷時間的舊,對消失事物的眷戀。

圖:Chanel SS14 ,留意收邊的處理。

時裝:時代之思潮

老佛爺Karl Lagerfeld在Chanel 14年春夏時裝展後接受訪問說到:「過去,設計師希望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這種想法已經過時,現在無人如此在意,紅地毯另當別論,上流社會已不复存在。因此如今的設計師希望成為藝術界的一員,但藝術界並不希望與時尚界混為一談,這很荒謬,藝術同樣也是一種時代思潮,安迪華荷是唯一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他很敏銳地洞悉,這兩個領域可以並存。」藝術是時代思潮,時裝也是時代思潮,老佛爺點出了題旨。

老佛爺三十年來恍若戴着腳鐐跳舞,他一直不願離開Coco Chanel創出的經典,他說唯有夸大特色,才能使Chanel的形象與理念刻進顧客的腦海。但何謂Chanel的理念?

圖:Karl Lagerfeld 帶領 Chanel 長達30年。

Coco Chanel說:「時尚,就是能領先一步,而非後退,因為我們不能走回頭路。」觀乎老佛爺這三十年的創作,我不知道他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一般人也能數得出Chanel有何經典之作,有何對時尚之改革,但那都屬於Coco Chanel,是她的時代思潮,而老佛爺這三十年的變革如潮水,看的時候或許震撼,年復一年,影像重複而重疊,再數,怕也數不出太多了。

太快消失的當下

Coco Chanel所創造的是歷史,那般老佛爺這三十年呢?時裝流動,一季就有成千上萬的新款式推出,時裝周後未正式上架,可能就已經舊了,時裝還有怎樣的事件和歷史可記載?除了不停回望數十年前的變革,近些年的時裝如水過鴨背,頃刻消失,沒有人再記得他們,我們有時需要與歷史保持距離,才能回望自身,太靠近的歷史,人生無跡可尋,無事可記。忽爾想起後現代理論學者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提出的「懷當下的舊」(nostalgia for the present),指向的就是時間太快,未及細看所有事情就變明白黃花了,「當下」瞬即變成「過往」,只好急急悼念。

圖:Chanel SS14:萬變不離其宗。

歷史是過去的事,需要一段距離才能看清。建築物被稱為「凝固了的歷史」,只因年月保留了在其間,環境轉變,而它仍是當年樣貌,在當時與現時之對比中,顯現歷史,由是建築物成了文化記憶的載體。那時裝是能行走的歷史麼?如果真如老佛爺所言,購買香奈兒,是買一個理念,那麼是購買一段Coco Chanel黃金時期的回憶麼?而這段回憶在重覆又重覆的建構之後,餘下的是甚麼?

老佛爺在時間加速中,尚且留戀舊有之回憶,真的可以拖慢時代的腳步,還是更快速地消失在時代的漩渦之中?Coco Chanel 已成歷史,總會長存,但她身故後的Chanel王國呢?八十年代,老佛爺使這個幾乎關閉的品牌重回一線,但三十年重複的手法,對一個追趕時代的行業不知道會是怎樣呢?

時裝的「時」字在眾聲(或眾物)喧嘩的今天失效了麼?還能推陳出新麼?想起新懷緬美學(post-nostalgic aesthetics),意指超越陳腐濫觴的懷緬心態;以舊物、舊事、舊人為引子,發展出全新的文化、藝術及社會觀念。有關時間、時裝與新懷緬美學,紙短話長,有機會再談。

轉載自新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