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看錯,這本書的名字叫「廢話與哲學」。什麼,癈話也有哲學?當然了,甚至是大學哲學系的一門課,這本書便是那科的課本了。這本書是一列系流行文化與哲學叢書的其中一本,與其他的「星球大戰與哲學」,「蝙蝠俠與哲學」,「披頭四與哲學」不同,這本書的水分較少學術成分較高,收錄了十六篇文章,圍繞哲學界貨真價實的經典Harry G. Frankfurt的On Bullshit提出的癈話定義出發作出討論,其中包括了癈話的定義,分析癈話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社會,教育,政治各方面等。這本書面世也有好幾年,書中文章例舉的一些癈話例子已經過時,如布殊入侵伊拉克的藉口,不過也無損這本書幫助我們認清癈話,對抗癈話,又或者反過來用學習成為癈話大師也可以。
以下是我對書中每章的粗略閱讀筆記:
1. Scott Kimborugh, On Letting It Slide
癈話便是對真相不在乎的說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時會容忍癈話,例如禮貌的客套說話,道歉,公關,或廣告等等,但我們絕不容忍謊話。但有些時候我們卻不能容忍癈話,多是在別人毫不講道理,不能以理由說服他時,那我們只能指出他在說癈話,然後我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無視他。對社會最大傷害的癈話,卻是說癈話的人自已也相信了的癈話,然後人們不加思索地把癈話傳開去。也有些癈話是情有可原,儘管說的人已盡最大努力去尋找真相,但能力所限或學不能其法,最後得出來結果也是癈話,例如牛頓的鍊金術研究,說穿了也是癈話。當然也有人說哲學本身全是癈話,就算在哲學家當中,不同學派的人也常說別家是癈話。儘管如此,我們還要認清楚真相和癈話的不同,才能夠判斷何時可以合理地使用癈話。
2. Consuelo Preti, A Defence of Common Sense
這篇文章用哲學家G.E.Moore的分析哲學(即是李天命的師祖),去教導我們如何分辨癈話。癈話之所以橫行,是因為聽者不關心真相。如果人人也關心真相,追問理解每句說話的意義,沒有人再相信癈話,那癈話不過是嘈音,對社會不會構成傷害。
3. George Reisch, The Pragmatics of Bullshit, Intelligently Designed
這篇文章挑戰Frankfurt對癈話的定義,不是所有癈話也對真相莫不關心,最佳的例子便是基督教的智慧創造論。基督教關心是聖經的真理,不是我們關心科學上客觀的真理。他們的癈話便是將他們的真理,包裝成為我們的真理的樣子。這種將真理偷換慨念的手法,在政治和廣告上也很常見,如扮成新聞的宣傳。這解釋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容忍謊話但能夠忍受癈話,因為謊話直接對我們有害,但說癈話的人很多時自已也相信自已癈話,甚至真心認為癈話是為你好。我們不要濫指責別人說癈話,很多時間只是我們不同意他們的說話,與其指責他在說癈話,我們更該應指出他們的錯處。
4. Kenneth Taylor, Bullshit and the Foibles of the Human Mind, or: What the Masters of the Dark Arts Know
這篇文章提出一些人腦的思考盲點,讓我們未能清楚看穿癈話,易容被說癈話的人操弄。其一便是人只喜歡聽奉迎的說話,只要合心意那管是癈話也照單全收。其二便是人腦不能理性地評估風險,給人兩組相同數字的選擇,只要用不同的說法包裝,利用人害怕失去擁有的心理,便能易輕左右人的選擇。唯有透過理性思考的教育,我們才能夠跳出別人定下的思想框框,看穿他們的癈話伎倆。然後我們還要反攻傳媒陣地,揭破政客廣告商的癈話。
5. Sara Bernal, Bullshit and Personality
癈話可以作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簡接地暗示虛假的大話,第二類是用盡方法去暪蔽真相。癈話也可以分為存心說或無心說兩類,在心說癈話與說謊言的動機是一樣,分別只在於手法。至於無心說的癈話,則多是出於保護自我,找個藉口推搪過去。癈話也可以分對人說和對自已說兩種,最難解釋是對自已存心說的癈話。文章後半部指出說癈話和不同類型精神病的關係,對自已說癈話的人是因為他們有輕度的精神病傾向。說癈話與患精神病一樣,便破壞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因為關係是建立在真話和信任之上。
6. Alan Richardson, Performing Bullshit and the Post-Sincere Condition
論癈話一文認為癈話沒有好事,但有一種口不對心的癈話卻人人說得理所當然,甚至被接受成為社會溝通必須禮儀的一部份,例如公司的mission statement,出於禮貌的道謝,別有企圖的稱讚,冠冕堂皇的開場白等等,因為直說實話基本上是行不通。口不對心的癈話的用途,正是說了就算逃避實質行動的擋箭牌。顧客投訴服務不好,員工只會指著mission statement說,我們不是已經說過要提供良好的服務了嗎?對付這些癈話的方法,就只有用幽默諷刺,拿出比他們更癈的癈話去挖苦他們。
7. Cornelis de Waal,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Bullshitting
有別於Frankfurt和Cohen兩大對癈話的不同定義,這篇文章用實用主義哲學家Peirce的理論來定義癈話,追尋真理的相反便是癈話。有一種癈話是先有慨定結論,然後才篩選支持的證據,如科學創造論。另一種癈話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利益,讓追尋真理時有意無意忽視某些證據,如煙商做的吸煙會否損害健康的研究。還有一種癈話只是因為懶於去追尋真理,便隨口說個藉口推搪過去。現代社會這麼多癈話的理由,是因為人們太少時間去追尋去與他們沒有直接關係的問題,又或人們根不毫不關心那些問題,但每個人卻被要求對每件事也能發表意見,於是只好說癈話來胡混過去。
8. G.A. Cohen, Deeper into Bullshit
這篇文章與Frankfurt的「論癈話」齊名,為癈話哲學的兩大經典論文,文章很學術性,讀者要有點分析哲學底子。我很奇怪這篇文章不放在第一篇,因為之前很多文章也有引用。基本上這Cohen認為Frankfurth的癈話定義有問題,他認為癈話與真偽無關,癈話就是沒有意義不能解讀的說話(unclarifiable unclarity),即李天命常說的空癈言詞。
9. Gary Hardcastle, The Unity of Bullshit
另一篇很學術的文章,把Frankfurt和Cohen的兩大癈話理論,用奧地利學派哲學家Carnap的理論來整合。我覺得這篇文章有點離題,主要講Carnap批評形上學是癈話,多過講關於癈話的理論本身。
10. Andrew Aberdein, Raising the Tone: Definition, Bullshit, and the Definition of Bullshit
又一篇學術的文章,用語言哲學家Frege的理論,拿來分析Frankfurt的理論。幸好我上學期讀了語言哲學,大慨明白文章說什麼。這篇文章很難翻釋,因為我不懂語言哲學專有名詞Term,Tone,Sense,Reference的中文說法。大意一個說話的語境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同,語境才是決定是否癈話的關鍵。
11. Hans Maes and Katrien Schaubroeck, Different Kinds and Aspects of Bullshit
這篇文章基本上撮要Frankfurt和Cohen的癈話定義,然後指出這兩個定義的問題,不能應用在迷信這一類癈話上,如星相,命理,風水,水晶等等。導人迷信的人總是煞有介事地說自已那一套迷信是真,而他們亦十分相信自已那一套迷信,不附合Frankfurst癈話不關心真假的定對。那些迷信之言無知婦孺也能聽懂,不附合Cohen癈話難明難懂的定義。所以作者提出第三個癈話的定義,就不可能被任何證據或邏輯否定的就是癈話。可惜作者未能深入研究這個定義的問題,因為如此一來所有宗教就會被歸入癈話之列。
12. Mark Evans, The Republic of Bullshit: On the Dumbing-Up of Democracy
這篇文章探討民主政治和癈話的必然關係,眾所周知政客為求勝出選舉,說癈話是家常便飯,甚至絕大部份政治宣傳也是純萃癈話。民主選舉的程序,選民根本沒有足夠的智識作出政治的決定,無可避免要大幅簡化複雜的議題,讓人民能夠投票作出選擇,於是結果便只剩下內容空洞的癈話。不單只政治層面有很多癈話,生活上也出現很多偽專業知識的癈話,例如所謂的管理學語言。作者認為要對抗癈話風潮,只能透過在社會上建立分折哲學的文化,每個人也懂得如何去柝穿癈話。
13. Vanessa Neumann, Political Bullshit and the Stoic Self
這篇文章分析政治中常用的癈話。政治與癈話一不離二是因為癈話很有用,可以令自已在選民心中留下好印像,或令對手在選民心中留下壞印像。人類並不是十分理性的動物,投票到最後憑情感多過講理性。政治癈話設計去觸動選民的感情和身份認同感,只要選民感情蓋過理性便不會去計較真假。
14. Heather Douglas, Bullshit at the Interface of Science and Policy: Global Warning, Toxic Substances, and the Other Pesky Problems
政府制定一些政策時,需用運用科學數據和理論,可是很多時政治任務掛帥,科學的真相被扭曲,淪為癈話當粉飾政治的工具。第一種科學癈話是以偏慨全,只抽出對自已有利的數據去解讀,作者在文中舉出全球暖化作為例子。第二種科學癈話是苛求不存在的標準,對於任何不喜歡的結論,一律打上不合乎科學標準的罪名,但又不清楚講明如何釐定標準,更甚的那個漂準可以隨意升降。
15. David J. Tietge, Rhetoric Is Not Bullshit
很多人把修辭學等同說癈話的學問,如何包垃圾內容包裝為動聽的言詞。根據阿里士多德對修辭學的定義,修辭學就是說服別人的藝術,是一套增加溝通效率的法則。懂得修辭學的法則可以用來修飾說話外,同一套法則亦可以用來檢視別人的說話,看穿別人的癈話。
16. Steve Fuller, Just Bullshit
全書最後一篇文章,以不同年代的哲學家如何看癈話作總結,由柏拉圖,阿里士多德開始,到尼采,Thomas Kuhn,維根斯坦,最後以Francis Bacon的科學方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