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399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肥佬黎「捐款門」︰立會調查結論

$
0
0

由親共報章於去年七月掀起的「黎智英黑金輸送泛民」攻勢,經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調查後,今日發表調查報告。四建制三泛民(葉國謙任主席,劉慧卿任副主席)組成的委員會結論認為,針對梁家傑及毛孟靜的投訴不成立,而對於涂謹申的投訴,則基於委員意見分歧,未能得出結論,而不會再作跟進。另一方面,對於李卓人及梁國雄的投訴,就仍在委員會處理調查當中。

事緣去年七月下旬,《東方》、《星島》、《文匯》、《大公》以至《明報》等,連番引用署名為「壹傳媒股民」人士的「爆料」,繼而由愛字頭及網民接力,引用報道向立法會展開投訴攻勢,再由五名工聯會議員(另一名工聯會議員,即近日人氣急升的陳婉嫻,本身為監察委員會成員)出面提呈書面投訴。經委員會確定後,三名議員被指控的「罪名」如下︰

梁家傑︰被指於二零一三年六月收取肥佬黎三十萬元,而未有按規定申報登記;

毛孟靜︰被指於二零一二年四月收取肥佬黎五十萬元,而未有按規定申報登記;及

涂謹申︰被指於二零一二年四月收取肥佬黎五十萬元,而未有按規定申報登記。

委員會亦進一步確定,針對三人投訴所指涉應予申報的利益,是指議員應就立法會選舉中為應付選舉開支而獲得的捐贈,以及在議員任內來自任何人士或組織的財政贊助,議員並應在申報中說明這項贊助是直接或者間接付予議員或配偶,或者給予議員或配偶的實益實利等。

就投訴不成立的梁家傑及毛孟靜,委員會接納兩人的解釋,即就梁家傑而言,他一直只是以受託人身份,代表真普選聯盟(「真普聯」)開立一個與鄭宇碩聯名的戶口,以便處理真普聯的財政,而當中提存款項的收益,並非由他個人獲得,而且沒有證據顯示他曾經以個人身份收取來自黎智英的款項;至於毛孟靜曾否獲得黎智英或其助手 Mark Simon 的捐款作選舉用途,毛孟靜重申她在選舉當中所獲得的捐贈,就只有公民黨捐贈的現金八萬八千多元、公民黨所贈價值約四十五萬元的服務,以及來自其丈夫 Philip Bowring 的五十萬元捐贈,毛孟靜更進一步提供資料說明指,該等現金是出售黃金、外匯等投資收入所得,而並非由第三者經其丈夫贈予。

另外,委員會曾經要求梁家傑進一步證實,由其名下戶口出納予真普聯的款項中,有否包括來自黎智英的捐款;梁家傑以真普聯未有授權他披露公開捐款人身份為理由,拒絕證實三十萬元捐款的來源,而只願意提供真普聯於二零一三年七月收取一筆三十萬元款項的本票副本予委員會。

至於針對涂謹申的投訴,涂謹申在事發後主動致函委員會時表示,曾經向選舉事務處更新二零一二年立法會選舉期間的選舉捐贈資料,但因疏忽而未有及時更新立法會內的申報紀錄;涂謹申辯稱,從沒有收取過來自黎智英的五十萬元,而選舉開支申報已經列出一切捐贈的來源,包括約十五萬來自民主黨的現金捐贈、價值三十七萬多的民主黨服務及貨品,以及約值十一萬元的貸款免息等。民主黨亦透過函件確認,涂謹申所獲來自民主黨的捐贈,並不包括任何指定給予涂的捐款。

涂謹申又回應一封由報章流出、據指是於二零一二年五月發出的電郵,當中有所謂將五十萬元 "For James"的提述,涂指沒有證據顯示 James 就是他,而且電郵內容可疑,就算不是造假也可能構成「多重傳聞引述 (multiple hearsay)」,不足採信。

經委員會要求,涂謹申在今年初提交了涉事時期的銀行資料,包括月結單等。委員會確認當中並沒有任何存入五十萬元現金的單一交易紀錄,此外,委員會亦確認涂「採取合作態度」,但部分委員要求涂交出由黎智英書面簽立的聲明,確認沒有在二零一二年四月直接或間接捐款予涂。

涂謹申以相關法律程序未完成為理由,拒絕就此接觸黎智英,委員會到這階段出現分歧︰一方面認為必須獲得黎智英書面或者親身作證確認沒有捐款,才能就事件下結論;另一方面則認為,從多方資料看來,根本沒有資料可以證明涂謹申曾經收下款項,繼續調查對涂並不公平。經表決後,繼續調查的議案以三比三打和,主席葉國謙按《議事規則》投反對,所以調查以沒有結論、不作跟進作結。

建制派一直言之鑿鑿宣稱,泛民議員收取「肥佬黎」款項,並在去年初立法會辯論「新聞自由」時提及《蘋果》而沒有「申報利益」云云,但即使是以建制派佔多數的監察委員會,也完全沒有針對這項指責留下片言隻字,相信是由於委員會根本連議員「收錢」這一點也不能確立,自然無從跟進處理所謂辯論新聞自由與個人利益的衝突問題。

另外,從調查報告行文及結論所見,對於投訴不成立的梁家傑及毛孟靜,委員會自從去年八月取得來自被投訴議員提交的資料(或進一步資料)以後,基本上已經沒有再作進一步查證或索取資料,但調查結論仍等到近十個月後才連同涂謹申的調查結果一併公開。委員會在處理投訴不成立個案中有否不恰當的延誤,實應由委員會進一步向公眾解釋。

此外,從報告反映部分委員會成員(估計應為建制派議員)的取態,對於投訴指控中尚未有證據加以證實的關鍵事項(例如個別議員有否實質收取個人利益),即使被投訴者已經「合作」地提交不少性質敏感的個人資料協助委員會,這些議員往往傾向要求當事人提供事實並不存在的進一步「證明」,而非依照委員會的《程序》規定,向投訴人要求進一步資料確證投訴的真確性,這多少有將舉證責任從投訴者轉移到被投訴者身上,要求他們自證清白,未必符合法治社會對於程序公義的要求。

據了解,委員會將繼續跟進餘下有關李卓人及梁國雄的投訴個案,並可能會要求黎智英出席會議作供。


齊來惡補「香港人」知識

$
0
0

近日,一家由三位大學生組成的創作室(D.E.N. Studio)發佈了一款遊戲,名字為「你係香港人?」。
 
遊戲顧名思義是考驗玩家對香港的認識。有趣的是,遊戲加入了不少新鮮滾熱的社會時事題目,包括去年的佔中事件,警方惡行,港共政改方案知識等等,讓玩家可以「惡補」對香港時事的認識。
 
 
「你係香港人?」Apple iTunes Store 下載位址
 
「你係香港人?」Google Play 下載位址
 
 
遊戲包括了不少政改知識題目。

 
 
遊戲制作人似乎也是獨媒支持者?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遊戲結束後,玩家可以得知自己的「香港人指數」。

 
是時候惡補,回顧一下「雨傘革命」的知識了。 
 
 
「你係香港人?」Apple iTunes Store 下載位址
 
「你係香港人?」Google Play 下載位址

食衛局與保安局的緊密溝通(設計對白)

$
0
0

(設計對白)
高:喂,而家韓國好大獲呀,快啲發旅遊警示啦
黎:拿,我地不嬲只係會係旅客人身安全受威脅時先發既
@#$%^&*()(*&^%$%^u*i(*&^%(你有你講我有我講)
高:一句講晒,你發定唔發
黎:唔發
高:好,你唔發,我自己發,講完!

林鄭:大家冷靜啲,一齊坐低開會傾掂佢
高:我去電台同公眾講,你地自己開飽佢,講完!
黎:...........................
林鄭:保安局日後會因應食衛局建議發旅警。

(Source)
09/06/2015明報
//韓國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有擴散蔓延趨勢,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昨與衛生署和醫管局開會後,即時由衛生署發出「旅遊健康建議」,市民「如無必要,避免前往韓國」,建議等同保安局的外遊「紅色警示」。據了解,保安局與食衛局兩部門在討論發出紅色外遊警示時出現分歧。保安局認為必須針對旅客人身安全,如受到襲擊才可發警示,但衛生部門和傳染病專家發現,上周六韓國確診只增9宗,仍屬單位數,周日已升至雙位數,增加14宗,昨更飈至23宗,認為疫情嚴峻,有必要發旅遊警示,卻未能說服保安局,主事官員考量後,改由衛生署發出旅遊健康建議。//

10/06/2015明報
//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又稱新SARS )肆虐,港府前日堅持只向韓國發出「旅遊健康建議」,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昨早約9時半仍在電台捍衛其「建議」,惟約半小時後,剛主持完「局長早禱會」的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突然急「轉軚」,宣布為方便旅遊業界跟進和配合,保安局會對韓國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保安局過往發旅警不考慮疫症,據悉昨晨會議後,保安局日後會因應食衛局建議發旅警。據悉,昨晨的「局長早禱會」由林鄭月娥主持,會上曾討論本港因應中東呼吸綜合症發外遊警示的問題,高永文因接受電台訪問未有出席會議,另派代表開會。會上討論認為高永文前日已說明「旅遊健康建議」如同紅色外遊警示,為免業界混亂,便決定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並因旅遊業議會昨晨9時半開會,因此落實決定即盡快公布。//

全文看

保普選大聯盟集會撐政改 周融:支持政改絕不孤單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下周三(6月17日)立法會將開始辯論及表決政改方案,民陣呼籲反政改市民於6月14日參加「全民拒絕假普選」遊行,並會於立法會外舉行滾動式集會直至表決。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今日亦正式宣布會於17日舉行全力撐政改集會,目的是向立法會議員作出最後呼籲,支持通過政改方案。發言人周融指出支持政改絕不孤單,執委陳勇則指三間大學聯合滾動民調不可信。

周融:支持政改絕不孤單

大聯盟發言人周融指集會將於6月17日政改表決日開始,直至表決完成為止,最多至6月19日,時間大約是立法會的辦公時間,不打算通宵留守。大聯盟預計屆時將有數千人參與集會,將會安排足夠數量的糾察維持秩序,以避免與其他反對團體發生衝突。詳細的集會地點及人數分布還需等待立法會的安排。周融在發布會中一再強調,是次集會是和平理性非暴力,表決完即會散去。他同時呼籲來支持的市民務必穿著白色衫,代表政改是黑白分明,以區分其他的顏色。

周融續指,是次集會的目的是要給予在立法會內支持政改的議員打氣,證明他們面對反對派絕不孤單。此外,他希望香港人都能見證歷史一刻,為這次機會香港人已等待超過一百年,他希望議員能「本著良知,順應民意」,為香港的未來投下支持票。

問及政改表決後大聯盟的去向,周融笑說即使通過也好,不通過也好,「太陽還是如常升起」,香港人還是要照常上班上學,實際上生活一切如常;然而,如果政改方案不獲通過,香港人將會非常失望,來年的選舉一定會票債票償。

陳勇:三大學民調不可信

大聯盟執委陳勇指出,最近三間大學為政改所做之民調,並不能反映香港市民真正的意見,因為其中的問題只提及個人是否贊成政改方案,與大聯盟所委託的研究結果有很大差異,其結果會誤導議員的決定。周融亦稱這類民調只是為否決政改方案造勢,並無參考價值。

大聯盟於五月中曾發動「撐政改反拉布做選民」簽名行動,累計約121萬人次簽名。周融曾言此簽名活動相較建制派2012年立法會選舉時所取得的80萬票,明顯大幅增加,值得鼓舞。然而,該簽活動亦如去年的「保普選反佔中」簽名活動一樣,其可信性備受外界質疑。不少媒體曾報導簽名送「蠔油」、「公仔麵」等,讓人懷疑部份市民簽名的動機。

記者:陳偉堯

陳志全向平機會投訴地鐵辱罵事件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志全上月於地鐵車廂內被兩名女士以粗言辱罵,內容針對其性傾向,他今日到平機會投訴事件,坦然難以成功,但希望藉此促請政府檢視現行法例能否保障性小眾,考慮修訂法例或盡快就性傾向歧視立法。平機會承諾於一個月後回覆。

只能以「性騷擾」條文投訴

由於現行法例並不包括性傾向歧視範疇,因此陳志全是次以《性別歧視條例》下的「性騷擾」條文投訴兩名女士,但他坦言條例的保障範圍十分狹窄,投訴的成功率只有一半。

根據1995年通過的反歧視法例,《性別歧視條例》下的「性騷擾」條文的範疇只適用於貨品、設施或服務提供者向顧客、處所管理者向租客以及顧客向貨品、設施或服務提供者所作出性騷擾的情況。由於是次事件發生於公眾地方,陳志全又與兩名女士無任何關係,故成案的機會率並不高。

陳表示,昨日他已向政制及內地市務局「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投訴事件,雖然他對投訴的成功率並無信心,但「希望以這次投訴去檢視香港現行法例能否保障性小眾,讓政府知道是否應修訂現行法例或盡快立法。」

港鐵:片段未必能反映事實

對於有支持者建議他以《港鐵附例》第556B章第28H條投訴兩名女士講粗言穢語,陳表示會雖有考慮,但事實上應由港鐵去控告兩名女士。陳又提及,有支持者已就事件向港鐵投訴,但港鐵回應「片段未必能反映事實的全部」,而且當事人應該即時尋求協助;但當支持者反問「當車長到達時,兩名女士可能已經停止侮辱言論。」,港鐵回應人表示「又係喎!」陳表示對粗言穢語的接受程度較高,但是次事件已「超越了粗言穢語的極限」,言詞間針對陳的性傾向,所以向平機會作出投訴。

轟褚簡寧歪理連篇

今日資深傳媒人褚簡寧於《南華早報》撰文,指兩名女士即將指罵陳也享有其言論自由,又假設若果已故藝人張國榮仍在生,該兩名女士會與他合照,而非針對其性傾向。陳認為該篇文章「歪理連篇」,「一個人應否受到歧視,不應在於他是明星或平民、『靚仔』與否。」陳又指,「任何人因任何原因而對他人的性傾向作出攻擊都是一種歧視。」陳將會撰文到該報回應褚簡寧的文章,陳更質疑褚簡寧言下之意是鼓勵仇恨行為。

上星期(6月5日)大愛同盟聯同多個性小眾、婦女及宗教組織代表,發展45個團體的聯署聲明和訴求,敦促政府盡快就性傾向歧視立法。

記者:廖凱雯

海怡選戰提早打 阻駕駛學院用地變住宅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本年11月尾將舉行區議會選舉,各有意參選人馬對地區議題的關注更加著緊,免得失選民。其中規劃署擬改劃位於鴨脷洲南部,目前為香港駕駛學院的用地改劃為住宅,地皮估值達79億,建議在區議會及立法會均受反對。昨日,有意參選海怡半島(海怡東選區)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在立法會提出質詢,斥發展局「打茅波」、「盲搶地」,反對改劃計劃。

全海景豪宅 地皮估值79億

該處用地位於鴨脷洲利南道一幅政府土地,目前短租予香港駕駛學院。規劃署建議修訂對《香港仔及鴨脷洲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H15/29》,將該地的用途由目前的「其他指定用途 」註明「貨物裝卸區」、「工業 」及「政府、機構或社區 」地帶改劃為「 住宅(甲類)」地帶,最高可建110米,提供1,500個住宅單位。規劃署雖表示為解決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然該處單位面向南丫島全海景,步行至南港島線海怡半島站約600米,預料落成後售價極高,非一般市民可以負擔。

Screen Shot 2015-06-11 at 12.12.21 pm
圖:地皮勢成全海景豪宅

區議會同遇反對

規劃署上月在南區區議會地區發展及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會上討論,由於發展項目距離海怡半島僅250米,海怡半島(海怡西選區)、新民黨的陳家珮在會上提出動議反對,稱該島為全球人口密度極高的島嶼,再建住宅會再增交通負荷。該會最終指運輸署未有提供全面的交通評估為由,終止討論

11209384_400247206833691_7732336442721640889_n
圖:陳家珮facebook專頁

在昨日的立法會會議(6月10日)中,有意參選的陳家洛就改劃一事提出質詢,直斥發展局是「打茅波」、「盲搶地」,隨意更改土地用途。他指發展局未有周全考慮地皮旁邊的石油氣及石油製品轉運庫對居民所構成的潛在危險,斥當局「連居民安全都不照顧」。陳家洛續指,鴨脷洲人口達八萬人,是全世界第二人口密集的地方,該區已因南港島線即將開通而有極大的發展壓力,他批評當局漠視區內居民聲音。

10333484_845430168870128_6063090529733540017_o
圖:陳家珮及陳家洛分別在海怡半島舉行居民大會,來源自陳家洛facebook專頁

曾出選海怡西的民主黨單仲偕則指,發展局將改劃提交城規會,而城規會主席是發展局常任秘書,質疑城規會是否進行真正諮詢。他同意關注地皮旁邊的石油氣及石油製品轉運庫問題,表示日後建成住宅後,現時的安全標準作準或不再適用。他認為居民入伙後亦會集體抗議要求遷走油庫,猶如早年有青衣島居民入伙後強烈要求將油庫遷移至較安全的地點,單仲偕指當局的計劃只會製造更多的問題。

居於海怡半島的工黨張超雄質疑,特首梁振英將老人服務質素參差的原因歸咎於土地不足,然而是次改劃又將「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轉為住宅。

Screen Shot 2015-06-11 at 12.11.37 pm

Screen Shot 2015-06-11 at 12.11.25 pm

陳茂波:保留石油氣庫有實際需要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會中多次強調「解決土地問題必須增加土地供應」,重覆舊調指政府一直在物色全港現時空置、作短期租約或其他不同的短期用途的用地,以至「政府、機構或社區」及其他政府用途的土地,以及「綠化地帶」作建屋之用。對於議員質疑城規會屬橡皮圖章,陳茂波指城規會是一個獨立的法定團體,籲議員「唔好對城規會的常任秘書指指點點」。他又稱計劃已進行交通檢討,結果均顯示計劃不會帶來不可克服的困難,只會對香港仔主要幹道構成輕微影響。至於石油氣及石油製品轉運庫,目前為海怡半島居民供應石油氣,石油製品轉運庫則為港島區提供石油製品轉運服務,有需要在現址保留。日後亦會進行定量風險評估,確保公眾安全。陳茂波補充指,購入該地住宅的人本身都會事先知道附近有石油氣及石油製品轉運庫,所有資料均屬公開,沒有隱瞞大眾。

新地曾改劃石油氣及石油製品轉運庫

翻查資料,海怡半島前身為蜆殼油庫及港燈發電廠,在八十年代尾與政府談妥條件改建而成。政府在1988年以1,700萬,出售今次爭議的地皮旁的石油氣及石油製品轉運庫現址予蜆殼公司。2004年,蜆殼公司以2億出售地皮予新鴻基地產,新地隨即向城規會申請改劃該用地為住宅,遭區議會及政府部門反對。現任政府新聞統籌專員、前海怡西的區議員馮煒光,在2011年美孚在前石油氣庫用地建屋抗爭時,亦曾撰文談及此事。不料當年反對發展商改劃的特區政府,會自行改劃旁邊的用地為住宅。

中醫團體老屈業界民意 醫師被代表撐政改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中醫界22個團體包括香港註冊中醫學會、香港中醫師公會於本月6日公佈政改業界調查,結果顯示80%中醫支持通過政改方案,僅9%反對方案。然而當中疑點頗多,包括註冊中醫僅得6,898名,而寄出的問卷卻有7,927份。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註冊中醫師A指,問卷內容具誤導性,調查結果可信程度低劣。另一註冊中醫師B指,中醫業界被親中人員把持,業界反對政改的意見被漠視。獨媒記者向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查詢有關調查方法,至截稿未獲回覆。

問題涉誤導 欠程序核實

22個中醫界團體,於4月尾至5月中向本港註冊中醫寄出共7,927份問卷,成收收回2,151份,回收率僅有4分之1。而且據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網站資料,註冊中醫共有6,898名,即使把2,690名表列中醫及62名有限制註冊中醫也計算在內,也不足7,927名中醫,與團體的說法有異。

隨問卷附上的信件指,調查目的是「為支持政府更加有效施政,並制定措施促進香港中醫業持續發展」,除了第一題詢問受訪者年齡,第二題問認為哪項中醫藥發展方案應優先實施,第三條題目「由現時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改為500萬選民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你認為這是一大進步嗎?」,第四題「你是否同意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使50期合資格的香港選民可以在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

醫師A指問卷問題設計具誤導性,例如第三題強調一人一票選特首卻省去提名委員會篩選候選人的部份,具誤導成份,問卷的公信力成疑。醫師A又指問卷不用簽署作證,欠缺核實程序,能任意影印充數。他更是是過了截止日期才收到問卷,據悉亦有同行收到問卷那一天,剛是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更有幾個同行從未有收到問卷,令人質疑民調回收率低,是否具公信力。

親中建制團體把持中醫業界

醫師B指,註冊醫師需要參加業界團體的課程,來取得足夠的分數續牌,然而這些都是親中團體,有時會於課堂額外替中醫師上「國民教育科」,例如於10月1日國慶講述中國歷史等,亦會免費派發《文匯報》,這些團體亦曾於7月1日及10月1日登報慶祝回歸和國慶。

據醫師A所述,有24個中醫藥團於去年10月4日曾登報向警隊致敬。另據她所悉,有中醫界團體曾響應「保普選反暴力」聯盟協助周融設立街站,呼籲市民支持政改。然而,這些團體組織都未曾於登報宣傳前諮詢會員,也從未就政改方案與會員作出任何討論。

醫師B又表示現時註冊中醫有6,800多人,領頭的都是上了年紀、來自內地那一批,立場偏向親中,然而年輕的一批中醫要追溯至最早於2003年畢業的一屆,迄今才有1,000多個,當中儘管不乏反對聲音卻未能具相當的影響力。

中醫界選委代表撐政改通過

現時中醫界於立法會沒有功能組別代表,但在選舉委員會則有30席,選民基礎約有5,900人,包括註冊中醫、中醫團體成員等。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主席黃傑曾表示,中醫界的選委會成員都支持普選方案通過,可令社會減少爭議,香港發展會更好。

記者:楊家偉

種族與球場系列之一:英格蘭、愛爾蘭之爭

$
0
0

作者:尋找簡東拿

英格蘭自1995年以來首次作客挑戰愛爾蘭,以0:0悶和告終。英愛位置相近,為何這場比賽要廿年後方能成事?事緣1995年,賽事因為英格蘭球迷引發騷亂而腰斬。沉重的歷史,注定了兩地球員在綠茵場上的比拼充滿張力:1171年10月17日,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帶兵入侵愛爾蘭,自此之後愛爾蘭淪為英格蘭的殖民地。愛爾蘭人飽受八百年殖民壓迫,經過血腥抗爭才能取得獨立(不過,北愛爾蘭尚未脫離英國統治)。經過十八年的沉澱,世人期待雙方交織出來的,是一場精彩的對決,甚或又一場混亂。

球場內外的火花

兩軍相逢,史高斯以「浪費一個下午的時間」概括整場賽事。朗尼技術粗糙、無法停球,好端端的單刀機會被糟蹋了;效力葉士域治的愛軍前鋒梅菲在上半場一記左腳外腳背射門劃門而過,及後在一次罰球攻勢裏,頭槌搶點又告斜出,使稍稍佔優的愛爾蘭無法擊敗對手。從業餘聯賽奮鬥至入選英軍的華迪和老將基雲登場,成為了本場賽事的觸目鏡頭。

至於媒體的另一焦點,就是英迷有沒有高唱反愛歌曲。今年四月,有球迷在意大利對英格蘭一戰高唱"No Surrender to the IRA"(「不要向愛爾蘭共和軍投降」),惹來坊間關注。英格蘭球迷組織The Football Supporters' Federation of England (FSF)事後重申,反愛歌曲固然無助於「撐英」,但並非不合法,畢竟愛爾蘭共和軍本身就是政治組織,他們針對的是政治組織而非民族本身。而且,這類歌曲(chant)是球場文化的一部分。針對政治組織並不是問題,只要當中內容不要涉及對愛爾蘭人的歧視也是可以接受的。不過,英格蘭足總似乎恐怕一切反愛歌曲會有損聲譽,寧可對此敬而遠之。

英格蘭足總慶幸的是,1995年英迷還哼着"No Surrender to the IRA",廿年後的今天便哼着"Sepp Blatter, he paid for your ground"——他們寧可把矛頭對準白禮達和黑金足球,畢竟這是雙方球迷的最大公約數(國際足協試圖以440萬歐元利誘愛爾蘭足總,使它對球證裁決亨利以手入球、法國得以晉級世界杯決賽週一事放棄訴訟)。

球場以外的緊張氣氛,蓋過了平淡無味的比賽內容。愛爾蘭警方在五月早已決定,禁止十五位倫敦足球流氓往赴當地觀看賽事。十五人當中,有部分成員來自右翼組織英國防衛聯盟(England Defence League,簡稱EDL),他們多次攻擊伊斯蘭信徒,並不時策動暴力示威。EDL在兩年前更借極端穆斯林涉嫌殺害英兵事件,大肆攻擊清真寺和警方。愛爾蘭足總嚴格甄選購買球票的球迷,條件為球迷取票時必須出示愛爾蘭護照或駕駛執照,以便當局識別、區隔主隊球迷和客軍粉絲。

廿年前英迷的暴力襲擊事件

區隔是必需的。二十年前英軍作客一役,愛爾蘭足總沒有分隔雙方球迷,並把分配給英格蘭球迷的看台球票重新向愛爾蘭球迷發售,導致暴力事件的發生——有部分主隊球迷因而和客隊球迷並排而坐,成為受襲對象。當年21歲的記者費沙憶述事件說:「當時的氣氛很緊張,當你看到有些傢伙在做納粹手勢的時候,你就知道這不是一場平常的比賽。」[1]愛爾蘭憑着大衛基利(David Kelly)入球,以1:0領先對手。但賽事截至27分鐘,英軍入球被判詐糊,部分英迷便起哄鬧事,有部分英格蘭球迷失控地襲擊主隊球迷,並趁機向球場拋擲木條及雜物,並險些擊中正在熱身的蘇金寶(Sol Campbell)。至於愛爾蘭領隊、前英格蘭名將積查爾頓(Jack Charlton),亦遭英軍球迷斥罵為「猶大」(意指他為愛爾蘭當上英奸)。球證眼見亂局,只好宣告賽事中斷,最終有40人被捕、數十年受傷。兩軍一直希望重賽,直至十八年後的2013年才在溫布萊球場一償心願。

愛爾蘭前首席法官芬利(Thomas Finlay)展開公眾調查,發現暴力事件完全是英格蘭球迷所為,而且他們並無遭到挑釁。另一邊廂,他也指責愛爾蘭警方拒絕英國國家刑事情報局的協助,未能根據新納綷組織Combat18成員前往愛爾蘭的情報有所反應。事發兩天後,英國工黨的國會議員希恩寫信給《衛報》稱:「星期三晚發生的事件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組織的政治暴力。上星期六有人在倫敦派發傳單,宣傳對陣愛爾蘭的球賽,積極鼓吹暴力。」Combat18是赫赫有名的跨國新納綷組織,並跟著名右翼球迷組織車路士獵頭者(Chelsea Headhunters)有所聯繫(有關這個組織的介紹,請翻閱公社的另一文章《車路士的右翼排外形象何來?》[2])。英格蘭足球流氓視足球為戰爭、以愛爾蘭為世仇,他們早在1990年歐洲國家杯外圍賽英、愛對決後與愛爾蘭球迷爭執,這便成為了Combat18的擴張良機。

對香港球迷的啓示

廿年前的暴力事件,說明足總組織遇上種族糾紛時有必要事先區隔雙方球迷。2013年6月4日,香港邀請菲律賓上演友誼賽,但是足總低估港人在823人質事件後對菲國不滿,故此沒有特意設立作客球迷專用的入口和區段,最終釀成雙方球迷衝突。如今國際足協銳意打擊球場內的種族糾紛,並設置觀察員和監察系統評估賽事風險,如有某國球迷違規,就要安排該隊閉門作賽、甚至禁賽。中港大戰在即,能否從英愛糾紛和六四事件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足總固然不能置身事外。當然,我們身為球迷,也是比賽的一份子,除了站在愛護球隊立場抵制種族仇恨,不妨也站在人道立場反思一下,應否把它一併帶進球場?

參考資料:
1. Guardian:'Rioting, violence and shame – memories of Ireland v England in 1995'
http://goo.gl/egttez
2. 運動公社:《車路士的右翼排外形象何來?》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742


當文化研究遇上迷途小豬

$
0
0

文:陳嘉銘

牠從天花破洞而出之際,觀眾驚叫,怕牠墜地,或更驚訝於牠孔武有力!然後牠從高處直撲地下,觀眾拍掌,為牠躍地成功,卻或更為牠像個櫥窗公仔而樂透!

說的是迷途野豬進入店舖,令觀眾又叫又笑。我從電視畫面隨現場氣氛起落,翌日卻發現新聞圖片,大都凝在小豬站在櫥窗,與公仔並列如同往外看來的瞬間,讓我忽然感到,其實不是我在看牠,而是牠在看我。

我Vs他──是文化研究的關注點:自我相對他者,是權力關係,而他者於此,很多時就被對立一方支配控制,成了弱勢,也難於被真實呈現。這裡牽涉兩個問題:一是他者成了邊緣人,二是他者失之真實性;前者猶關權力,後者猶關認知。

文研學說,半世紀前就已把以上的權力與認知說得爛熟,然而當我看著豬,又像感受到牠在看我的時候,我知道馬克思主義、後殖民理論、全球化論述等等,其實還不及無分你我、去除中心的想像,以至「我Vs他/她」──甚至還加上一個「牠」──的對立關係,最後莫過如在說「我們」,如何成就旁觀與自省並行,身同感受的物種共融理念。

這個理念難說,也很難實踐,因為我們一向僅會把人類歸為「我們」,卻把「非人類生物」,比如花草樹木蟲鳥魚獸剔除;「我Vs牠」對立,像涇渭分明,卻只是落入盲點──連文研這種常作關心他者的學科,都會忽略帶過。幸好,有環境科學,亦有生態倫理學說,在七十代融會人文學科,我們才會明白:文化論人,更有說物──物種之物,所以非人類生物,都是「我們」的問題。比如環境科學說地球污染,影響生物繁衍與存亡,生態倫理就會提出,人類應該有良心地對待自然;然後到文研上場,就會利用專長的權力分析,思考人如何恃權擴張得肆無忌憚,令生態失衡,環境受襲。講到尾,是文化攸關。

是故小豬入櫥窗,與唐狗下路軌,是同一問題:為何我們會容讓城市,發展到僅容人類安居,動物就如邊緣人般難以容身?牠們偶爾入城,就被演繹成「闖入」,卻少有被想到,是人類以權力首先擴張發展,破壞生態而令牠們難有定所!之後就是認知問題:牠們「闖入」成了奇觀,因為城市人少見動物,就以為莽撞亂竄皆為「橫行」,但那根本就是自然界生物率性;可惜在井然規劃的城市,豬狗牛貓甚至赤麂,當然不懂排隊過馬路,最後就是媒介言說的「擾民危險」,要麻醉活捉,幸運的是人為放生,不幸的就是人道毀滅。

我說文研看野豬入城,其實說的是生而為物的顧念蒼生。研究是學術,生命更攸關,重點在教人自省如何慣享權力,主宰萬物。文研於此,是生命教育;唯有認知,才會護生。

從余市停產談到民主的承傳

$
0
0

收到余市八月開始停產的消息當天晚上,我在Facebook寫了兩則留言,都是有關威士忌酒的,其中一則是這樣寫的:「余市20年其實不算什麼,一直捨不得開瓶的是父親留下的蘇格蘭白馬威士忌,那時候是由怡和入口兼總代理。這瓶酒,父親是七十年代買入,距今有四十年有多!」

這瓶白馬威士忌的珍貴當然不在於其售價(應該不會昂貴),而是因為它是父親留下來的,也是他曾經喝過的牌子。其實父親還留下了數瓶長頸FOV拔蘭地,還未開瓶,已經蒸發掉四份之一,看來還是找一個家族的特别日子開了它們喝進肚皮裡較為上算。

朋友Angus在我的訊息下留言提議:「留俾下一代。佢40年後講返你呢段說話,幾咁蒙太奇。」這個提議其實是很有意思的。

這令我想起法國人的萄萄酒文化,有些酒年份不佳,不耐存,出產後數年之內喝掉是為最佳。有些酒卻剛好相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封存歷程,有十數年的,有些特殊情況,上百年的也是有的。

於是不少法國人家中都設有酒窖,主人家會按著酒適合飲用的時間在酒窖裏選取。有一些酒就是這樣子由曾祖父買入由曾孫子享用,買的時候便宜,但飲用的時候已是價值連城了。不過,重點也不是價錢,而是由父親挑給子女喝的、由祖父挑給孫子喝的、曾祖父挑選給曾孫子喝的這份家族延續的意義,甚至曾祖父與曾孫子是素未謀面的,這種感覺實在很奇妙。

事實上,法國人這種以葡萄酒作為文化與家族承傳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尤其是今天很多人也摒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兩代人之間不嘗試互相了解,互不尊重和信任,這其實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文化其實是一種延續之下的不斷創新,是需要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民主何嘗不是如此?!

黃永志:修改《基本法》為體現「主權在民」概念(D100學運連線節目重點20150610)

$
0
0

【學運連線 20150610重點播報】
黃浩銘、黃永志、羅冠聰

2200-2230
銘:今天我們有黃永志,是之前學聯的代表會主席。

志:代主是法律上最高負責人。對外是秘書長周澄負責。

聰:我這年的代主是賴偉健。

志:學聯的法律上最高代表是代表會主席。

銘:黃永志是社民連的副秘書長,也是現在理大學生會的外副Flora的哥哥。Flora在六四有份上台焚燒《基本法》。支聯會之前已知道,但此舉亦引來一些反響,港大教授陳祖為當晚見到這幕就離開集會,也在報章質問學生是否全盤否定《基本法》內容;此外,支聯會常委張文光不認同燒《基本法》。任健鋒及郭榮鏗也持相反意見。

反對的論點是他們認為這行為是全盤否定《基本法》,質問香港是否不要《基本法》所有的東西?是否要一國一制?第二個論點是如果現在提出修改《基本法》很危險,會令中共越修越衰。

聰:第二的論點是很奇怪的邏輯。中共本身是極權統治的專權政府,它要修改《基本法》根本可以不理香港人。我們的討論不會成為中共將《基本法》修改得更壞的誘因。

志:之前中共已主動作出釋法,僭建《基本法》。零三年香港有五十萬人遊行,那時特區政府響起警號,之後大家很想有雙普選。《基本法》裡有寫可以有普選,但要「循序漸進」及「根據實際情況」。民主派及香港市民希望盡快落實,但政府在零四年在人大提出釋法,將《基本法》裡普選的三部曲變成五部曲。

原本三部曲是立法會、行政長官、人大常委。改成五部曲是加上「特首提出是否應該修改選舉」,「人大決定是否准許」,准許才可開啟普選程序。

銘:人大八三一的法律基礎是零四釋法而來的,因為要梁振英寫報告給人大,人大批准才做。現在的爭論是人大這個框架可能是違憲,因為釋法時沒說要給框架限制著香港人。但,整本《基本法》燒是否代表取消一國兩制?

聰:台上的學生會代表已說不是全盤否定《基本法》。之前很多次遊行,很多人都燒過《基本法》,歷史脈絡是當時有釋法或《基本法》有錯漏出現時我們才會燒《基本法》。這是政治控訴,套在現在的香港狀況是,人大八三一僭建了《基本法》,六四後《基本法》草委會踢走了代表香港人的草委,亦加入「提名委員會」的條文。在台上燒《基本法》是針對當中沒有保障香港人的條文作出抗議。

另外,修憲不是禁忌,之前很多人都燒過;不是該不該修改,是應不應修改的問題。若應該修改,為何不放在社會討論?《基本法》應該屬於香港人,但現在好像被中共拿來立法地管治香港。

志:六四之後,《基本法》起草會特登寫得更嚴謹。另外,我們要問,燒《基本法》,我們知道《基本法》一定地保障香港人自主,但起草時中英雙方都沒聽香港人意見,它們只在途中盡量爭取自己利益。現在燒《基本法》是爭取港人公義。

銘:一九八五年開始有草委,當時有(民意)代表,他們是社會賢達,在民間算是有公信力,例如李嘉誠、李柱銘、司徒華、霍英東等。他們都是精英階層,有錢佬,所以找他們代表我們,但他們沒有民意授權,今日要我們服膺《基本法》是不可以的。

一九九零年頒布《基本法》前,港大學生會決議通過不承認《基本法》。我理解法律界見到燒《基本法》是感到不舒服,但希望他們明白我們的理據。當時學聯去新華社遊行,提出「基本大法 全部垃圾」的口號,在新華社門口燒《基本法》。同學們當年已做過這些事。

有人說在六四集會叫「梁振英下台」是騎劫,但不叫又被人說是只悼念沒有用。我認為我們唯有用我們相信的方法去做。我們要重新思考《基本法》,例如廿三條,四十五條;八九六四後再在四十五條加上「提名委員會」,這還不是和六四有關?這改動沒有問過港人意見,我們當然要誓死反對,也希望前輩們不要跟車太貼,今年民陣七一遊行,其中一個口號就是修憲。

到底我們說修改,是怎樣的修改?我認為目前為止寫得最好的是王慧麟,他問是「修憲」還是「制憲」?

聰:這是需要社會討論。我們提出修改的目的只是希望《基本法》能更保障港人權利。可能溫和派認為《基本法》尚且保障港人權利,不需推倒從來,有些較激進的則認為要推倒從來。我覺得都可以,但希望是多些討論。

志:我覺得重點是現在未必需要決定是「制憲」還是「修憲」。學聯同學的行動是拋磚引玉,《基本法》不能是對港人的緊箍咒,大家可以討論哪些條文要修改。我們希望體現「主權在民」的概念。我們應作出討論及有群眾運動支持我們的討論。《基本法》當中很多條文已過時,例如四十五條及提委會,原居民權益也寫在《基本法》,做成今日的丁屋問題或新界東北問題。

我覺得最理想的效果,是有高度自治而不獨立的狀況。例如釋法權是否需要加入條件,而不是像現在,人大可以任意釋法?我們提出修改《基本法》是希望重新建立港人參與的主體性。

銘:「主權在民」有危險,建制派說這是港獨。

志:蘇格蘭也有「主權在民」,是體現在早前的獨立公投上,當時蘇格蘭人公投完後仍留在英國。

2230-2300
銘:剛才說到焚燒《基本法》,我們應該好好認識《基本法》。梁振英問否決政改,然後呢?我認為,短期是令梁振英下台,中長期是探討修憲的問題。《基本法》在八五年有草委,那時有兩個民主派起草委員,而戴耀廷及梁振英當時是諮委。

志:梁振英那時已叫人袋住先。

銘:《基本法》在八五年開始起草,九零年頒布,六四後有五個月停了開草委,然後頒布時已有「提名委員會」,可見中共那時很緊張,要確定我們九七後要跟它那套。

志:當時英國則希望民主快些在香港落地生根。

銘:八九之後有九一直選,九五年有彭定康方案,但那方案是違反《基本法》,所以那時立法局定的「集體談判權」或「公安法」,在臨立會時全盤刪掉。我們當初沒有公投授權《基本法》,雖然那時有兩次諮詢,但中共有沒有理會是另一回事。當時民主派提出190方案,提出九七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一半直選。但有錢佬提出另一個超級保守的方案,後來中共定了個中間的「雙查方案」。

「雙查方案」是最初一、兩屆有選委會,之後全民決定要不要全民普選。當時工聯會反而提出一二年行政長官才普選太遲,應第二屆就要公投決定第三屆是不是要普選。那時有個「港九新界十個小商販社團」提出香港不設軍隊,可能受八九六四影響。大家常罵匯點保守,但它提過市長由市議會公投產生,即是政黨選舉或公民投票,但當時的成員,現在變了。

志:我明白溫和保守泛民,是八十年代開始上位那班,他們覺得現時的香港還是當時的狀態,所以要急凍當時的制度。我看戴耀廷的書寫,憲政民主的框架要有憲法保障,也要實際互動構成真正尊重憲制。我們現在民間活動後,政府及人大沒有理會我們,因為中共及港共的行政權力實在太大,已完全透過行政否定香港憲政互動。

以前法國大革命,制定人權宣言,當時有兩年行君主立憲,有國民議會及君主制度。後來那個皇帝違反憲法,人民不滿,再推翻他,然後第二次制憲。香港情況也是如此。我們希望能推梁振英落台。

銘:憲法是限權,限制政府權力,及和人民立約。若這過程沒人民參與及授權,是沒認受性,再加上中共不斷僭建,《基本法》如何能服眾?所以我們提出修改,是去蕪存菁,不讓政府限制我們。八四年港大學生會提出過認同中國擁有香港主權,但一部份《基本法》起草委員必須由香港公民擔任,草案必須交由香港公民公投。法國大革命也是如此。這不是新的理念,長毛或先驅社亦提過另類模式,原則是由香港人決定《基本法》。

在這個路向上,有人認為要根據159條,但我覺得香港人的條文應該自己搞,我們可以自己組織修憲委員會,普選一個制憲委員會,這也是之前提過的意見。這做法可以得出支持民主的同路人認同的憲法,而我們不是要獨立。

聰:社會應就此討論,及對討論結果有授權。最重要是多些香港人參與。

2300-2330
銘:現在談談星期三的政改方案交上立法會。

聰:我相信已成定局,u turn在泛民應十分困難,應該會被否決。中共的態度不是談判而是show hand,不留餘地我們。現在泛民立場如此堅定,方案沒大修改下相信會被否決。

志:我覺得否決在中共的盤算內。中共也見到我們質疑《基本法》,但泛民未有高度去討論。其實中共也看穿泛民沒能力策動群眾運動。

銘:中共有八三一,亦見到傘運時,泛民一拖就垮,那中共當然不讓步。現在則說否決後要泛民「票債票償」,將他們逐出議會。

聰:現在是鬥快,看中共及特區政府快些說不通過是泛民的責任,還是泛民或民間團體快些向香港人講解否決才是對的。三間大學最新滾動民調顯示淨支持率是0。民調這麼接近是第一次。

銘:建制派常說主流民意撐政改,我不明白何謂主流民意?他們常說要少數服從多數,但現在淨支持率是0時,他們又說不是根據主流民意投票。另外,《基本法》說要三分二通過,那麼,民調為何不是三分二標準?他們不是應拿66%支時才可以叫民主派通過嗎?或者搞公投。還有建制派有功能組別,已有先天幫忙,都拿不到三分二支持。另外,那些很大幅的廣告,又有蠔油,都拿不到三分二支持。

聰:周融說民調機構只想為泛民做勢。

銘:他說民調說不得準,要信簽名,但他是找小孩子簽名。湯家驊說要煞停民調,我覺得很奇怪,為何他不是以此民調結果叫政府讓步?林鄭說有商有量但又說一定要得。湯家驊成立了「民主思路」,他是召集人,成員有翟紹唐、王永平、陳祖為、葉建民、王于漸等。是否可叫他們做「淺建制派」?這智庫想集中討論後政改時期的中港關係。

志:以前很多溫和派提出溫和方案,但在佔領時已消失,連陳健民也說他們膠。我不明白為何湯家驊還要行溫和路線。學理基礎,戴耀廷已提出,那湯家驊還可提出甚麼呢?

聰:他提出以協商為主線的民主運動。

銘:那是匯點的主張,即是走回頭路。

志:他的談判籌碼在哪?他沒有群眾作為籌碼。

聰:我們唯有搞多些群眾運動,累積多些群眾支持。

志:「民主思路」的成員的主張都是傾向右翼,很難見到他們提出的和香港人的民生有利。王于漸提出房屋私有化,即是領匯的概念。

銘:六一四有遊行。

聰:民間團體包民陣、雙學、政黨、傘後組織有個聯合陣線,目的是希望政改否決。之前有落區行動。六一四下午三時我們有遊行,六一四之後有滾動式集會,連續多日會有集會及討論;六一五有討論「政改否決後民主發展」的沙龍。六一六是「政通對香港管治的衝擊」。若十七號未能表決,希望各位也在十八號來參與集會。

銘:在立法會煲底,在夜晚七點開始,希望各位來參與。有人問我表決時要不要拉布。這是決議案,每位議員只有一次性十五分鐘發言,然後投票,無法拉布的。我們希望盡快否決,令我們投入其他抗爭。希望大家來集會向議員施壓。

我今天在立法會被記者問如何看出面的玻璃樽。

聰:TVB昨晚報導時集中玻璃樽、(木棍)。但那只是在回收玻璃,及做木工的桌椅的材料。TVB的報導太偏頗。

2330-2400
銘:立法會的玻璃樽、木棍事件。建制派認為玻璃樽會扑中議員。我們不會拿玻璃樽擲議員的。但你們認為要不要收起玻璃樽?

聰:那些本來就是回收的。真正要擲的會自己預備,不用到那兒拿。

銘:若有硬物擲傷建制派或梁振英,我個人覺得不太好,因為我覺得最重要是將我們的理據告訴香港人;擲的話可以宣洩怒氣,但我們就要有很充足的理據告訴香港人為何要擲傷他們。我們要小心便衣及黑社會來搗亂。政改若通過可能會有暴動,這是沒人可以預計到。

大家要留意集會附近有便衣,要小心。六四臨清場時也是突然有很多刀,事後知道那是國安放的,當時市民及學生收集這些武器放在公開地方,表明不是他們的東西。

黃之鋒被發現在地鐵偷吃東西。你們有沒有試過在地鐵吃東西、喝水、講粗口?

聰:有。我相信十個香港人九個都試過。

銘:究竟我們可以在哪裡的地鐵吃東西?

聰:東京、台北、莫斯科、新加坡的地鐵不可以,倫敦可以,但可以的佔少數。

銘:我之前問過Alex及Lester,Alex說在澳洲地鐵可以吃東西。有人說黃之鋒不守法,黃之鋒已立刻道歉。原則上是否應罰款?

聰:我覺最重要是保障其他乘客不被騷擾,所以這應該有酌情權。若你吃食物不影響他人應是沒問題。這值得討論,是否應要阻止?我聽說過在台灣地鐵連喝水也不行,但喝水是基本人權。

銘:不知可否有JR。我有言論自由,是基本法賦予的,為何我不可以講粗口?

志:港鐵的是附例,變成規則便可以。港人都是因為連吃東西都沒時間才會在地鐵吃東西。

銘:地鐵站有賣食物的店舖。若藍絲真那麼守法,他們有沒有試過衝紅燈?有沒有坐過優先座?

聰:一刀切認為吃東西就是錯,那是愚民思考。我六四在港鐵派報紙,它是不許的,也不許播片。

銘:我在二零一零年在港鐵擺街站抗議,港鐵給我警告信但沒票控我,那時前線員工是寬容的。規矩是人定的,當然我們也要尊重這地方的文化。

志:要給予市民空間,很多人一早起來,沒時間吃東西(所以在地鐵吃東西)。

聰:不能簡單地只說守法不守法,而是要理解背後的歷史或脈絡。

銘:我們每人都有自由,但不要侵犯他人的自由。你們同意這(附)例要存在?

聰:我認為目前沒有足夠討論推翻。不同地方的鐵路有不同條例,真的需要多些討論。

銘:我們在這件事看到,是否可較寬鬆地看待這件事。希望大家參與六一四遊行、六一七集會。

註:即聽即打,只收錄約3%,純為未能收聽之戰友即時報告重點用。詳細內容請收聽節目。非fans。沒故意剪輯。

以往集數重點:【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17455】

圖源:學運連線

寡頭時代應該終結 樹仁校長不能再懸空

$
0
0

鍾期榮校長已逝世一年有多,校長一職懸空至今,近日校方終於有所決定,該決定卻是繼續讓校長一職繼續懸空,寧願設立新職架床疊屋。據報道指此舉是希望尊鍾校長為「永遠的校長」,代價卻是犠牲了校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化,我懷疑鍾校長辛若創立、經營樹仁,會否為了一個尊名、虛銜而放棄讓樹仁能日臻完善發展的機會?

據報道,校方表示重組管理架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應付樹仁未來5年發展及繁重工作量」,然後卻在下一段指過去一年院校發展在沒有校長之下仍然發展穩定,所以暫時無須再設校長一職。近年來政府希望能夠增加大學學位,但又不想投放資源,於是責任就落在自資院校身上,促成自資院校雨後春筍的發展起來,樹仁率先在2006年升格為大學,而珠海、恒管、明愛等也積極向著「升格」的目標發展。樹仁面對這些新來競爭者,固然不是純粹比拼哪個招牌擦得更光潔,但是院校治理、學術水平、課程質素、硬件支援等的確是樹仁需要面對的挑戰,這也大概是校方所指的「未來5年發展及繁重工作量」,既然如是,維持過去「穩定的」寡頭治理是否能讓樹仁應付得來現時的自資院校發展?

最近幾年,各院校學生對於自己學校的校董會成員組成、校長任命等都加強了關注。從嶺南鄭國漢到最近浸大錢大康,均引起同學之間的廣泛討論,並且要求增加遴選透明度,甚至在遴選過程中要求有師生的參與。在日益高壓、政治紛爭不斷的社會,大學的學術自主、獨立自由更顯得無比重要,作為校方管理決策的校董會和擔當「首席執行官」(多間《大學條例》都是如此定義)的校長便成為了大學價值的守衛者,自自然然亦被學生賦予很大的期望。我們曾經慶幸樹仁的校監不是梁振英、校董會和校長也不是特首委任,然而我們的「慶幸」也僅止如此:因為我們同樣無法看清校董會的組成和決策。

前劍橋大學校長阿什比(Eric Ashby)將校長比喻為「綜合加工機器」,平衡及綜合學校管理層、師生、員工,甚至外間社會人士的利益和意見,在符合辦學原則和理念之下推動大學發展。校董會的組成,固然有教務人員參與,也有社會人士的參與,然而日理萬機接觸並整合校政者,還是校長一人;任憑校長身邊有多少個副校長輔助,還需要一個統合者協調各部。正正如此,早陣子其他院校的同學才會這麼著緊校長的人選。前加利福尼亞大學校長克爾(Clark Kerr)更認為校長是一間大學學術水平的象徵,在社會上立一榜樣。沒有校長,何以樹德立仁?

當然,這並非代表「校長」一位不能廢,畢竟只是現代大學的普遍科層制度。回顧歷史,清末民初時的「中國公學」也不設校長,但原因公學裏奉行學生自治,就如曾是公學學生的胡適就此描述過:「就是聘請教員,也得經過同學的同意」,校務既由學生自治,固然無須另聘校長。樹仁若打算走中國公學之路,開香港大學體制之先河而不設校長,我個人倒也贊成。然而,即使樹仁打算走此先鋒之路,任何體制改革也會對師生有所影響,亦會影響院校的發展方向,作為受影響者的師生實有被諮詢的權利。

尤其是,校方現在新設的「副校監」和「學術總監」,其職責如何,在整個科層的權責等級、分工又如何,其權力規範依據又如何。除此以外,將現時的學術副校長胡耀蘇教授升任新設的「學術總監」,輔導及心理學系主任孫天倫教授繼任學術副校長一職之安排,如是「學術總監」其實只是一個榮譽虛銜,若是,其薪酬水平是否與其付出成正比?由系主任兼任學術副校長會否導致學系之間的資源分配、評審有不同待遇?過去同學對於校方在學系資源分配上的印象就是某幾個學系得到「恩寵」,如此職務安排,會否加深這種印象?這些問題,校方必須向教職員、學生,以至公眾交代。過往校長因中風而出現的「寡頭時代」,每當學生會有校政意見反映,定必出現部門之間推來推去,最終拖到學期完結又不了了之;現時校方的架構重組,根本沒有處理過這種毫無紀律的校政治理。

樹仁重組不設校長一事,看似純粹是樹仁內政,然而出現當前亂局,政府放任不管也須負責。誠如前文所言,政府希望增加大學學位,但又不想投放資源,於是重擔就落在自資院校身上,但卻未有提供足夠的支援予院校,亦沒有給予適當的規管,造成早前自資院校因超收、加學費、校政不民主等等的爭議,受苦的最終還是學生。2015年初,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參考顧問研究,打算為自資院校制定自願守則作規範,並在立法會上進行公聽聽取各院校、同學和其他持份者的意見。然而,若有關規範仍然屬於自願守則而非如法定院校有各自的《大學條例》作法定規管,將無法推動香港自資院校的健全發展,保障學生權益。

周日起遊行集會反假普選 民陣:不會衝擊立會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將於下周表決政改方案,民間人權陣線及多個政黨、團體發起「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於星期日(6月14日)遊行,然後舉行滾動式集會,直至表決結束。民陣表示不會把集會升級至佔領行動,也會與同場的保普選大聯盟避免發生衝突。民陣就警方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提出上訴,要求開放添美道容納更多集會人士,今早被公眾集會及遊行上訴委員會駁回。

本周日遊行將於下午3時,由維園中央草坪出發,途經添美道至立法會進行集會,至晚上8時。周一(15日)及周二(16日)晚上7至11時則有滾動式集會,邀請多個專業團體發言,及設論壇討論政改,嘉賓有梁國雄、黎則奮及黃之鋒等人。周三(17日)立法會開始辯論政改,集會現場會直播會議,直至完成表決。

民陣召集人陳倩瑩強調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否決政改,不會有其他的行動,包括衝擊立法會,「我們的共識是和平合法地進行示威」,不會給建制派任何口實攻擊民陣。

周融的保普選大聯盟也會於表決日在立法會現場舉行撐政改集會,與民陣「打對台」,陳倩瑩稱假如當日雙方出現衝突,望警方公允處理。她補充,屆時在場會有醫療隊候命。

對於有傳中央向泛民買票,陳倩瑩稱有信心泛民不會出賣他們,假如真有其事只會造成更大的社會撕裂,是對中央及政府的反撲。同樣地,她相信若警方再次採取佔領時的暴力清場手段,只會激起市民不滿情緒。

上訴集會條件遭駁回

民陣就警方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提出上訴,不滿集會範圍限制於只能容納2,600人的立法會示威區,要求開放添美道,容納更多集會人士,今早被公眾集會及遊行上訴委員會駁回。警方反建議民陣使用可容納1.7萬人的添馬公園,民陣代表鄭司律指立法會示威區與添馬公園處於不同水平位置,難以控制現場情況,民陣會繼續與警方談判。

記者:邱嘉幸

再見日本威

$
0
0

日本人造威士忌始於 20 世紀早期。Suntory 前身「壽屋」的創辦人烏井信治郎邀請了日本威士忌之父-竹鶴政孝擔任山崎蒸餾所的廠長,將蘇格蘭的威士忌技術在日本發揚光大。後來竹鶴政孝和烏井信治郎因意見不合而決裂,離開了山崎並且遠走北海道余市町建立余市蒸餾所。此後他創辦的 Nikka Whisky 和Suntory 在日本威士忌界分庭抗立。兩者藉著不斷的開發和拼購,建立成今日的威士忌王國。

竹鶴早年於蘇格蘭格拉斯哥修讀化學,吸收了蘇格蘭釀造威士忌的技術和口味。蘇格蘭北部面臨大風大浪的北海,海岸線長而且地勢崎嶇。長年暴露於海風的鹹氣之中,他們的威士忌口味亦偏濃。他們使用一種常見於濕地的泥煤(peat) 來烘烤大麥。由於泥煤是由海草形成,因此亦令威士忌帶有鹹腥的海洋氣息。

竹鶴先生矢志要在日本釀造同一味道的威士忌,因此選擇了和蘇格蘭地理和氣侯相似的北海道余市町設廠。此地和蘇格蘭嚴峻的天然環境十分相似,烈風蕭蕭而且冷得不人道。甚樣的地方釀造甚樣的酒。余市系列的威士忌因此也帶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淒美。筆者初次接觸余市威士忌已經是五、六年前。當時覺得余市威士忌味道充滿性格,富有剛陽味之餘亦見溫文爾雅,不失日本威士忌常見的斯文。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總有不夠喉的感覺,覺得它的泥煤味有一點夾硬,味道層次不夠,爆發力亦比蘇格蘭的 Ardbeg、Laphroaig等遜色。對這種陰柔的男子氣概筆者始終覺得不是味兒,於是便失去了繼續追求的意慾。

我們再次接觸的時候已經是近年炒得火熱的日本威士忌熱潮。爐火純青的品質控制確保了每一批酒的穩定性,嚐到的味道跟記憶中的完成一致。然而人大了幾歲之後,對它的味道似乎有所覺悟。占士邦系列作者佛萊明在作品「You Only Live Twice」(中譯:雷霆谷)講到,只有在能夠拍攝到好照片的地方才能釀造出一流的威士忌。威士忌在橡木桶陳年多時,吸收的是酒廠所在地的天地靈氣。一瓶好酒藏得下一個天地。每個廠出産的威士忌都有其獨特性,並非片面能夠分出高下。因此筆者認為威士忌「好玩」之處在於其難分好壞,和價錢亦絕對無關。今天三千蚊才買到的余市 20 年,絕對不比在四百蚊有找的「馬騮肩膀」(Monkey Shoulder) 好玩。最近在酒吧經常看到客人以價錢論威士忌好壞,吹虛自己喝得起幾千蚊一支的山崎或余市,說着甚麼「真係好醇」、「好易入口」等廢話。因此我懷疑余市宣布停產陳年系列,亦只是不忍心人們浪費酒廠的心血,大囗的把美酒灌進庸俗的脾胃之中。有謂「一期一會」,能否再相會就看緣份罷了。

曼谷大學制服新規定 惠及跨性別學生

$
0
0

【綜合報導】 曼谷大學現代應用藝術學院日前在Facebook上公布了「制服規定示意圖」,讓人驚喜的是,該次「制服規定示意圖」中亦對跨性別學生作出了特別規定。

在泰國,許多大學都要求學生穿著制服,而曼谷大學的新規定則將跨性別人士的需求也充分考慮。除了展示男生、女生的穿著規定外,這項新規亦展示了跨性別人士(Ladyboy和Tomboy)的穿著方式。

男兒身、女兒心的「Ladyboy」可以選擇較女性化的裝扮,如穿著長裙;而較中性的女孩「Tomboy」,亦可以選擇男生的襯衫陪西褲。曼谷大學校方表示,他們對學生的性別認同、性傾向都抱以開放的態度,服裝上只要符合整齊的規定就可以。

跨性別人士在泰國是很常見的,每年亦有很多人前往泰國進行變性手術。儘管泰國的一些高校建立了「第三性」洗手間,但跨性別人士仍然無法改變他們在身份證上的性別。因此,曼谷大學的這項新規定被認為是全然接受跨性別學生的友好一步。

曼谷大學「制服規定示意圖」

泰國曼谷大學FB:https://www.facebook.com/bangkokuniversity?fref=ts

資料整理:Kaya(女同學社 x G點電視實習生)

資料來源:
<泰國這間大學用這個棒透了的方法來公布4種不同性別學生的「制服規定示意圖」!> | 趣味新聞
| BBC News
| COCONUTS BANGKOK


除了假普選 還有假鼓勵

$
0
0

最近有個廣告翻唱了甄妮 的《奮鬥》,畫面有攀石、游水、單車,也有受小孩擁護的校長、推小販車的老伯,當中夾雜互相支持鼓勵的場面,我在想又是哪家保險或是銀行做埋啲三幅被呢?

有些廣告氹想人一直看下去,就會保持神秘感,直到最後三秒才告訴觀眾他們在賣甚麼;這個廣告倒有自知之明,因為他們是「團結香港基金」,廣告是用來暗撐政改的,如果一早知道是他們,早已熄機了。

在表決政改進入倒數階段,推出這條宣傳片明顯暗撐政改,但又不想硬銷,於是又以香港精神為包裝,隱隱晦晦表明「袋住先」的立場。經過廣西社團總會,騙學生拍片撐政改後,令人懷疑片中出現的人物是否也同一命運,被騙徒以團結香港之名騙上船,實質為政改護航。

廣告有一句對白:「夢想要逐步追求」,十分刺耳,甚麼時候聽過鼓勵追尋夢想會這麼有保留?「大家循序漸進地尋夢吧。」、「大家勇敢地龜速向前吧」,誰會這樣說?有的,非常保守的老人,舉例:董伯。除了有假普選,本市還有假鼓勵,虛情假義,戴著鼓勵市民前進的假面具推銷假普選,比硬銷冇性格;硬銷,「2017一定得」、「有票真係唔要」,不講贊同與否,至少立場鮮明。也許他們又覺得,明撐不能團結香港,但掛羊頭、賣狗肉也不能呢,當香港人傻的嗎?

條片去到尾鏡是爬山人攀上獅子山,人盡皆知今時今日獅子山頂對香港市民已經有另一個意義,雖然那條寫上「我要真普選」的黃色橫幅已不復存在,但它詮釋了新的獅子山精神。人山獅子山,佢又上獅子山,踩在獅子山頂以為就有氣魄,宣傳假普選的想霸回山頭,敵人插過旗的地方,無論如何也要撒泡尿來污染它,小氣得來很低莊。

南方舞廳 Facebook Page

「住細D」 新公屋面積縮水 工聯會疑自製選戰議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白田邨公屋重建計劃第二期被揭發未來落成的單位面積「大縮水」,以谷高落成的單位數目,其中2睡房單位面積與2012年落成的第一期同類單位相差60呎。事件揭發房委會自2000年起,應用所謂「因地制宜」的建築模式,不斷縮減公屋及居屋面積至接近人均最低平均居住面積要求(每人70平方呎),香港人一齊「住細D」。

1398443_760308464044558_6789252958881468127_o

公屋面積十年間不斷縮小

Facebook 專頁「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 Hong Kong Estate Gallery」在去年年尾,曾比較過去數十年5人居住的公屋單位平面圖,發現自2000年房委會應用「因地制宜」的非標準建屋模式後,單位面積不斷減少,由1994年落成的厚德邨的43.2平方米,下跌至2014年落成的葵聯邨的37平方米。2008年起房委會更應用「構件式單位」設計,縮減興建成本及時間,同類單位的面積進一步下跌至35至36.1平方米,已經是1991年訂立,人均居住面積七平方米的「底線」。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在2013年7月曾討論「構件式單位」設計,翻查會議紀錄,當時出席的各黨派議員均無注意到單位面積下跌的問題,僅黃毓民曾質疑新設計是否真的比舊設計優勝。

1222223

工聯會「揭發」事件疑為選戰

今次白田邨事件由工聯會社區主任林偉文「揭發」(擬挑戰民協現任區議員吳美),他稱今年三月透過同行朋友獲得房委會圖則,發現白田邨第二期重建計劃單位縮小,因此展開跟進。他接受獨媒訪問時表示,房署對自己手上的圖則的真偽從未正面回應,並稱自己因為爭取居民權益頗受組織壓力。林偉文稱希望房屋署副署長親身與居民見面,強調必須修改圖則。

然而簡單翻查公開資料,可見房委會早已公佈四類新式設計的圖則,亦曾於2013年提交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屋邨的建築圖則,亦須經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審閱,翻查最新一屆小組成員名單,主要由工程界及政界組成,當中包括民建聯及經民聯成員。工聯會的黃國健及郭偉強亦分別是去屆及今屆房委會委員。雖然房委會小組的會議紀錄及文件均極少公開,難以得悉各委員的立場及所掌握的資料。甄啟榮及林偉文爭取的對象為房署,並無對準決策機關房委會,亦難免令人質疑工聯會在今次事件中的角色,以及與今年年尾區議會選舉的關係。

1222221

政黨全力跟進隔空開火

白田事件被「揭發」後,各有意參選區議會的政團別無選擇,當然是「全力跟進」。民協、民建聯及工聯會皆跟進。民協曾於5月30日到房委會請願,要求立即修改圖則,並建議打通相連單位,舒緩受調遷影響的擠逼戶。民協馮檢基又於5月27日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並聯同吳美、衛煥南等九名委會於6月4日召開的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反對新單位縮小。現任區議員、無黨派甄啟榮則聯同工聯會社區主任林偉文動員白田邨居民「朝七晚七」佔領地盤入口,阻止工程進行。

1222224

無黨派(下白田選區)甄啟榮接受獨媒訪問時指,「佔領地盤」行動為協助工聯會林偉文,批評房署「針唔到肉唔知痛」,強調房署必須修改圖則。他表示參與行動多為附近街坊,老人家及非在職人士,而在職街坊下班後會過來支援,上班時間地盤四個出入口只有約20人佔領,在地盤門口靜坐。甄啟榮強調佔領範圍是公眾地方,又認為此刻劃分建制與泛民毫無意義。

民協區議員(龍坪及上白田選區)吳美接受獨媒訪問時指,建制派動員佔領地盤是各有爭取,希望行動以安全為先,她又表示民協一直有跟進事件,下一步將安排居民出席7月6日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馮檢基亦將向立法會申訴部投訴,有個別居民亦已向申訴專員公署尋求協助。吳美補充指,民協已聯絡幾個將會重建的公屋屋邨,組成聯盟應付可能發生的單位縮小問題。

對於解決方法,甄啟榮指房署官員仍未回應會否修改圖則,他相信任何黨派都會反對房署做法,但指民協打通相連單位建議不夠直接。民協吳美接則表示白田居民面對擠逼問題,打通相連單位能避免家庭因人多而須分開居住。

1222225

記者前往白田採訪時,發現甄啟榮與吳美的橫額內容隔空開火,吳美回應指近日甄批評她對白田邨公屋重建計劃單位縮小事件不夠了解,故要求她辭職。

民協衛煥南則批評建制派就於立法會與區議會之間立場有異,指建制派支持公屋重建,「落到地區又表態反對」。他同時批評房署為「跑數」滿足公屋單位需求,變相逼使調遷居民「越住越小」,擔心未來全港二十二條公屋重建計劃都會遇上類似問題。吳美亦批評林偉文所屬的工聯會早於2012年通過縮水樓方案,要求建制派在房委會更改縮水方案。

Screen Shot 2015-06-12 at 10.26.44 am

居民:只是爭取應得的面積

留守地盤門口的白田邨居民表示,行動會持續至少一個月至7月8日,等候政府應對。有老人家表示如果調遷後單位面積縮小,同時要應付搬家安置等開銷,寧願死守舊屋,拒絕遷出。聚集留守的街坊一致認為行動只是要討回應有的權益,並非貪心,批評房署此舉對第二期重建計劃的街坊極不公平。問到警方可有介入阻止,街坊表示警方早上曾經來過,但交由甄啟榮與林文偉處理,故不清楚警方實際行動,但強調對警方介入早有心理準備。

白田邨重建計劃由2012年公佈,單位數目將由3,500個增至逾5,900個,房委會除盡用地積比率外,亦曾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至130米。

記者:陳子雲

立法會選區劃界諮詢僅4人出席 市民:講嚟都嘥氣

$
0
0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分界及名稱的臨時建議公眾諮詢於5月21日至6月19日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建議港島選區減少1席,九龍西則增加1席。選管會昨日(6月11日)舉行公眾諮詢大會,主席馮驊及陸貽信等數名委員均有出席,惟只有4名公眾人士出席,在場的工作人員比市民更多。有出席市民指法律已經訂立,市民覺得「講嚟都嘥氣」。

市民質疑議席上限不合時

大會開始近10分鐘,才有1位市民發問;由於良久亦沒有市民發問,所以共休會兩次,第2次休會更接近1個小時。歷時2小時的諮詢大會,只有3位市民發問。

新界西人口不斷增長,但法例規定每個選區的議席上限為9席,已有9席的新界西因此不能增加議席配人口。有市民問及新界西的離島區應否劃到其他選區,馮驊回應指有關變動已考慮了地方性質的發展程度。

市民郭先生指出,每個選區的議席應改為5至10席,他憤慨表示,「(議席)4年來都無改變,咁都做唔好,以後點會好?」馮驊則回應指議席數量是《立法會條例》規定,並不是選管會的職責,選管會只是依照法律的規定,但他強調市民提出的所有意見均會被接納,並提交予行政長官。最後郭先生認為,是次諮詢大會出席市民寥寥可數,是因為法律已經訂立,市民覺得「講嚟都嘥氣」。

DSCN0151
選管會主席馮驊(右)、委員陸貽信

選管會:劃界無政治因素

選管會建議維持立法會選舉5個地方選區現有的分界,但因為人口變化的關係,建議將香港島其中一個席位,轉移至九龍西選區,即香港島減至5席,九龍西增至6席。諮詢期展開時,馮驊於記者會上表示,有關建議主要因應各區人口變化,現有地方行政區分界、社區獨特性、地方聯繫的維持,以及有關區域或其部分的自然特徵,如大小、形狀、交通方便程度和發展等。他又指現有的5個地方選區分界由98年起沿用至今,重劃會影響選區的獨特性和社區聯繫,選民容易感到混亂,經過審慎衡量後決定不會重劃選區分界,強調當中並無任何政治因素牽涉在內。

九西增1席 民協難料勝算

民協副主席譚國僑上屆於九龍西出選,得票排行第6,該區增加一席相信對他有利。譚國僑向獨媒表示,不管議席增減,民協一定會參選2016立法會選舉,揚言未來會積極調整策略,以添加勝算。他又表示現階段積極考慮參選,但暫時難以評估勝算,「由於增加1席後參選人數會增加,而政改後選民的流向又不明確。社會已出現兩極的撕裂,所以民協將重新評估選民意向,特別關注一眾『中間選民』。」

記者:廖凱雯

廿三年後看丁蟹:不就是藍絲

$
0
0

廿三年後,《大時代》仍可掀起全港熱潮,新聞橫跨各大版面,兩個月來不斷見報,連丁孝蟹都「翻叮上碟」,據說做了四五十個訪問。香港電視史上還有沒有第二套劇可以如此?稱之為神劇中之神劇,實在當之無愧。

《大時代》首播時,筆者只是個中學生,由第三十集開始看,單是最後十一集,已覺得此劇非同小可。97重播時跟大學宿友晚晚追看,看得如癡如醉。23年後,《大時代》在這個年份重播,太合時了,因為你可把劇情直接套用到過去幾年的香港時局,完全突顯其荒謬。這一點前文已提,不贅。

今晚是《大時代》大結局。整套劇的重心人物,當然就是丁蟹,因為故事的主線和枝節都是由丁蟹的性格發展出來。23年後重看這個人,多了很多想法。

先要了解丁蟹的性格。丁蟹是個非常重視道德教化的人,他崇尚的道德人格包括:

孝道:百行以孝為先,所以丁蟹最重視這種道德品格,他認為不孝者,多成功也是枉然,所以常把「孝順」二字放在嘴邊。他侍母至孝,連第一個孩子也取名「孝蟹」,才輪到「益利旺」,正是沒有孝道,有利也沒用。他整治龍成邦時,也說龍紀文孝順,決定放過她,把龍成邦整得很慘後,因為這個孝順女兒,也就「寬恕」了他。

用情專一:丁蟹用情極度專一,對玲姐的專情令他引以自豪。他經常說「我哋兩個經歷咗咁多考驗」,換言之,即使玲姐「變過心」,他仍願意深愛她,以證明自己經得起考驗,自己如何專於感情。他因坐牢和玲姐一別十四年,十四年後仍然深愛這個女人,簡直是現代楊過。到玲姐死了,他還可以說「傻女,你鍾意進新,你早啲同我講」,他認為自己為愛其實可以犧牲,成人之美。另外,他整治濟哥時,也表露敬重有情義的人。濟哥因為華姐失蹤,跪地低聲求丁蟹放人,丁蟹幾乎熱淚盈眶,覺得這個大毒梟有情有義,便「寬恕」了他,更說「得閒飲茶」。

對朋友有義:這一點,他說過很多遍了。例如,他農曆年大清早便要到方進新屋企拜年,卻摸門釘;方進新被他打殘入院,他去探病還搣橙給他吃;他跟賤婆婆去拜祭方進新,還說「只有我這個朋友來探你」,他如何重視「友情」,簡直畫公仔畫出腸了。

恩怨分明:丁蟹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大仇必報,所以即使中槍重傷離開了台灣,康復後還敢回來找濟哥報仇。當大仇得報,他便嚷着要報大恩,而玲姐就是他的「恩人」。

有正義感:方家遭黑社會搞,丁蟹在獄中看到相關新聞,激動大叫「爛仔所為,仲係人嚟嘅」,表示他對欺負弱者的行為看不過眼。另外,當他知道要在庭上捅出方敏的事,非常激動,雖然最終也在庭上說了,但說了幾句便過不到自己的良心,拒絕再盤問。當知道方敏跳樓自殺,竟忍不住流下男兒女,說人家「打感動」。可見他頗有正義感。

輕利重義:丁蟹認為,所有發達的人都是見利忘義之輩,所以方進新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的股票。玲姐是見錢開眼所以愛上方進新。他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所以黑社會也有好人,比有錢人更有道義。

懂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丁蟹也會自我反省。首先,他在擂台上打死人,還到人家屋企跪地道歉;他打到方進新腦殘,表示歉疚,還去醫院探病;他在台灣打到大頭癱瘓,出獄後第一時間去探望他,可見他很「自省自責」。

深信善惡有報:「人善人欺天不欺」這句座右銘已說明這一點。他認為做事要對得住天地良心,如龍成邦、周濟生,惡貫滿盈,必須有報應,於是由他自己替天行道。

中庸之道:他認為凡事不應做盡,所以,對付方家,他認為「使唔使咁盡呀」;當他轉運買乜中乜時,他認為「太旺唔掂嘅,要輸返啲」。

重視家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這種精神,最能體現在丁蟹身上。無論兒子如何喪盡天良,他都可以不當一回事。他自己殺了人,闖了大禍,永遠希望兒子用盡方法擺平。試想,如果丁蟹有一個黃絲兒子,必定會大義滅親,報警拉了這個殺人兇手。

如果將以上道德人格結合,丁蟹這個人,就是孝順、有情、有義、有正義感、恩怨分明、重視家庭、輕利、能自省、深信善惡有報和懂得中庸之道,這個人,已接近中國文化裏的完人。

但為什麼丁蟹最終卻是人見人怕呢?因為這些道德人格,只是口頭上的教條,是用以批判別人,以之律人,而非律己。

丁蟹雙重標準,對他人用一套最嚴格的標準,對自己是另一套最寬鬆的標準,今日的用語就是「龍門任搬」。只要事情不關乎自己利益,不符自己信念的,就滿口道德,無限上綱,肆意批判,但一涉及自身利益,就用最低的道德標準,一切以自身利益和喜惡作最大考慮。這之所以,丁蟹令人覺得其虛偽得瘋狂。例如:

丁蟹的兒子用盡手段幫他洗脫罪名,就十分正確,所以當他大罵兒子對方家太盡,給兒子勸了幾句,想到自己的處境時,態度便一百八十度轉變,覺得事情合理起來,甚麼人善人欺的口頭道德全抛開了。

他說「唔好咁盡」,但當他發現滔滔追擊,便要玩到最盡,將集團股價壓至一毫子。

丁蟹口頭上討厭欺負弱者,但當自己的兒子迫人家女兒上床,還把人家滅門,做到咁盡,他由始至終一聲不吭——因為方家累他終身監禁。「唔好咁盡」是口頭叫人做的,不要欺負弱者是對人說的,只要自己利益受損,便有咁盡得咁盡,有咁弱欺咁弱。

他雖然深愛玲姐,但為求脫罪,在庭上卻說玲姐利用他的感情。

他有仇報仇,但當方展博為父而憎恨他,他認為是不當的,是他是非不分。

丁蟹對朋友有義,但其實他根本沒有朋友。劇中他只有方進新一個朋友,而且是因為賤婆婆的關係才被迫成為朋友。一個對人有情有義的人,竟然沒有朋友?

人家炒股就是「利字擺中間」,丁蟹自己炒股發大達,卻是上天對他的補償。

丁蟹絕非大奸大惡之徒,反而滿口仁義;他看聖經又看道德經,口裏常吐出一些耳熟能詳的道德教條,但所有教條都是口頭上的,卻沒有「知行合一」,姑且稱之為「口頭道德」。這些教條在封建社會被中國皇帝挪用來管治人民,大部分是將儒家思想的「思想」抽空,餘下有利專制統治的儒家教條、口號,甚至代替法律,在小農社會用以判案、排解糾紛。

所以,丁蟹像很多中國人,滿口大道理,可是,即使是未變成強國的中國,也不見得國民的行為如何實踐了這些高尚人格,到今天的強國,更不消說,早已是道德淪喪於滿口道德中,跟丁蟹一模一樣,仁義禮智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都是書上寫的,口裏說的,借之對他人大肆作道德審判,有時更借之來達到個人目的,自己的行為卻可失禮卑污得無可救藥。口頭道德,正是以之律人而非律己。

丁蟹為何如此接近中共?因為他集合了中國的口頭道德文化及專權性格。丁蟹有極強烈的控制欲,這裏不用多花筆墨。兩者結合,便成大禍,毛澤東不就是利用中國人這種口頭道德文化嗎?對待其他人,道德界線便推到最高,佔據道德喜瑪拉雅山,令人人皆有罪,以便加害討伐。但對於自己的黨,一切不道德都是別有國情,都是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藍絲其實也是這副德性。他們都是滿口大道理,但在現實上就只會針對人家的小錯,例如講粗口、在車上吃麵包、不讓座等小問題,但對於政商勾結、利益輸送、政體腐敗等更大的罪惡,他們可以像丁蟹對兒子惡行一般,不吭一聲,視若無睹。平時他們可以滿口仁義道德,說要保護婦孺,不應「大蝦細」,但看見學生遭警察亂棍毆打,他們會直呼「打得好」、「抵死」。他們一邊說凡事不可太盡,但對於警察對手無寸鐵的學生施用催淚彈兼用警棍狂毆,他們不會覺得做事太盡,反而是抵死。維園阿伯一邊粗口橫飛,就一邊狂罵人講粗口;那些超理性中產藍絲說政客都是騙子,自己卻虛報地址幫仔女入讀名校;那些藍絲公眾人物,一邊用歪理踐踏言論自由,一邊說自己在捍衛言論自由。某些人一邊罵人炒高樓價,但同時炒IPHONE,炒鈔票,最後也是以炒樓為最終目標。還有一些,一邊叫你愛國,一邊擁有外國國籍;一邊叫你接受愛國教育,卻把子女全送去外國。藍絲看見天災人禍死人多了,像丁蟹悲慟大哭,但看見中央拉人打人殺人屠城,不單不吭一聲,還加入「自辯」,大叫「這件事的重點不是有沒有屠城,而是屠城後的經濟發達,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這就是藍絲。像丁蟹一樣,所有道德教條能成為正確的前設,是他們的自身利益不受影響,不符合這個前設,任何合乎道德之事可變不道德,不道德的也可變成合乎道德。

在現實中,道德問題往往不是黑白分明,更多時涉及道德兩難,兩害需取其輕,往往令道德教條流於理想口號。但不是說道德教化不重要,而是在道德兩難中,用處不大。兩難中要作最好的決定,涉及理性思考,苦思一個結果比較不壞的決定。所以,道德教條在封建中國是用來管治農民的,農民思想簡單,教育程度不高,教條式道德成為最有效的「法治」工具。舊社會遇上什麼糾紛,不是往衙門送,而是大夥兒到堂進行道德審判。中國文化有着這樣的背景,長久流着道德審判的血,卻摒棄理性思考。結果,要以理性作判斷時,要用思考解決兩難處境時,就立即惹來大量標籤式的道德審判,莫說藍絲,即使是黃絲,也是「左膠」、「法西斯」滿天飛。

恩怨分明,是非曲直,不是單靠口頭道德成事,還要靠理性。像丁蟹,像藍絲,沒有理性支撐的道德教條,只變成恩怨不分,是非不分,黑白不分。不少人一直靠口頭道德去判斷一切,但只要事情一複雜起來,口頭道德派不上用場,行為便失去了依據,又拒絕思考,仍然以口頭道德代替理據去反駁,令這些人變成更不道德。

可以說,像丁蟹般,中國人說得太多太多道德,卻嚴重欠缺對道德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中國的帝皇之術,就是向民眾灌輸一堆口頭道德,卻抑制理性思考,結果得到的不是道德高尚的民族,而只是以道德教條鋪砌一的條地獄大道,就像丁蟹般是一個用道德教條製造的惡魔。這個地獄,在文革時代,就已出現過一次。

最後一個問題:丁蟹這個情況夠壞嗎?筆者認為他還不算最壞,因為角色設定中,他並沒有「愛國」的元素,所以他害的只是一家。如果,丁蟹的口頭道德加專權性格再結合滿口民族主義,他害的,可以是一整代人。

進擊之教徒

$
0
0

說了不再論宗教,如今又論了,因為實在忍不住那道火。

看《On膠36小時》,曾為護士的作者道出種種不為人知的經歷,有荒誕離奇,有辛酸痛苦,有深刻反思。其中一篇吸引了我的眼球,講的是基督教信徒如何在病人頻死時“逼“其歸順主。吸引之處正是我有相同的經歷。

母親病重時,我那位基督徒家人的弟兄姐妹連翻好意來探訪,有醫生給意見,為母親祈禱種種。母親初時婉拒他們的探訪,後來可能家人好言勸說,母親也友善地接待了他們。

母親入院了,醫院有院牧探訪,也有家人的弟兄姐妹繼續探訪。有一天家人說母親信主了,我當時反應挺正面的,如果母親覺得心裡舒服,無所謂。但我有些懷疑,母親頌觀音經三十多年,每天早晚念經風雨不改,當時家人說自己信教了,母親氣得幾天不吃不喝,抑鬱症復發,,,為何突然歸順主?

後來我問母親你知道嗎,如何將來你走了,是用基督教儀式進行。母親立即澄清:“我又未洗禮,當時我痛得迷迷糊糊,他們叫我念甚麼就跟著他們念甚麼。以後我要用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儀式,如果他們(教徒)想過來,歡迎,躹個躬就可以了。“

我認為這個信息家人都很明白了,而且那位家人表示按母親的旨意,她不會有意見。

到母親情況危重時,有一位院牧探望告訴我母親信主了。
“我媽沒有信。“
“她前後兩次清醒狀態下表示信主的。“
“我媽也在清醒的狀態下告訴我她沒有相信。“
“我們也不需爭拗了,信不信你媽媽心裡最清楚。“

各位,你想到的甚麼?
我只知道這些教徒在病人精神狀態不良的情況下;在病人沒有足夠了解這個教派下;在沒有家屬陪同下,催促病人歸信他們的主,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任憑他們的愛如何偉大,以這種手段“踢人入會“,是十分可恥的!

後來,在母親幾乎臨終前,家人在母親耳邊輕聲說了些話,像害怕我聽到,問了幾次,母親沒有任何表示。後來我才知道家人是問母親要不要洗禮。

都到了這個地步了,他們還是窮追不捨死纏爛打,是要佩服他們的堅持;還是要責罵他們煩厭?!是不是我母親被歸順以後就一定上天堂?誰能證明真有天堂和地獄?是不是我母親歸順後你們就多了個光環?除此以外還有甚麼?

母親最後走了,儀式當然是她生前吩咐的“傳統儀式“,即是道教。本來說好不給意見的家人問她的弟兄姐妹想在靈堂唱詩歌行不行。當時我很生氣,無法想像又中又西不倫不類的景象,不過後來有人給說這也是你的家人表示祝福。

那好,唱就唱吧,只給一個鐘時間。幾天後,他們問我們可不可能上台說說母親生平和感受,我一口拒絕。再隔幾天問可不可以向殯儀借琴!

哈,那種憤怒的程度足以使我仰天大笑!需要我把整個場地都給你嗎?這不是強人所難是甚麼!你們表示祝福大可以在你的教堂做甚麼安息日追思會,不一定要在人家的場合做你們的儀式才能表示你們的祝福吧。你有尊重過先人,尊重過家屬嗎?

把你認為最好的強行塞給别人不是“一翻好意“,而是“強人所難“。我說他們不尊重我,家人說我也不見得尊重他們。在這事上,我需要尊重他們嗎?這是我主場!沒聽過嗎?此時此刻根本不是一個平等的關係啊!

給各位進擊之信徒:強迫而來的信仰不會給你光環,你的大愛不要泛濫到淹死人。

Viewing all 399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