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藝術家銅鑼灣提早悼六四 舉牌諷「不要在心裡燃起燭光」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在八九六四32周年前夕,近10名藝術家自發到銅鑼灣東角道作行為藝術悼念。第13年參與活動的三木舉起寫上「不要去維園點燃燭光」及「不要在心裡燃起燭光」的紙牌,在軒尼斯道馬路上遊走。本身為藝術策展人的灣仔區議員張嘉莉將64支白菊的花瓣逐一摘下,放在膠罐內,表示悼念空間「喺我哋腦袋入邊,係永遠都擁有嘅。」

無標題

行為藝術家盧樂謙自2010年起,每年在6月3日晚於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表演,自此成為藝文界的傳統。晚上7時許起,一眾藝術家陸續在銅鑼灣東角道各自進行表演。三木先將一塊紙牌放在單車上,側面寫有「64吧」,將自己的啤酒放在「64吧」上;然後又分別在紙牌的正反兩面寫上標語,分別為「不要去維園點燃燭光」及「不要在心裡燃起燭光」。他其後舉起標語,從東角道一直走到軒尼斯道的馬路正中央。

無標題

區議員摘64支白菊花瓣獻革命先烈

灣仔區議員張嘉莉將64支白菊花橫放在路上,雙手挽著一支白菊,閉目跪在熙來攘往的路中央。她其後將64支花的花瓣逐一摘下,放滿了兩個膠瓶。她表示,明天會將這兩罐花瓣帶至跑馬地墳場的革命先烈楊衢雲墓前,又強調個人悼念的空間是無法奪走的,「每個人都自己掌握,喺我哋腦袋入邊,係永遠都擁有嘅。」

無標題

火龍果肉染紅五官 誦《天安門舊魂新魄》

藝術家阿V則拿出一條白繩,以漩渦狀放在地上,其後綁起自己雙腕,讀出李碧華《天安門舊魄新魂》的選段,再以紅肉火龍果的果肉染紅面部與雙手。一名路人接下阿V手中軟爛的火龍果,期間眼泛淚光,解開阿V腕上的繩索。

阿V指表演是即場構思的,笑說「我冇做咩啊,我喺度食火龍果、鍾意玩繩、鍾意多人嘅地方睇書咋嘛。」被問到是否拒絕承認表演與六四有關時,阿V笑說「你覺得呢?你覺得係唔係?」

她解釋,「舊魄新魂」很適合形容今日香港,有六四的舊魄,有近年的新魂,「呢幾年發生嘅嘢,都好bloody。」她又強調要堅守個人悼念空間,「你再唔用自己方式講,用文字好、用咩都好,下一代就會唔知發生咩事。」

無標題

藝術家各自表演 數十人駐足觀看

身穿白衣的藝術家黃小姐以時開時關的電筒,照射手中的白菊花,稱藝術品為「三短三長三短」,指這是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六四。被問到是否認為個人悼念仍有空間時,她回應「集體有集體嘅精神,但當集體唔方便嘅時候,自己嘅角色同自己想點都好重要」。

現場亦另有數名藝術家表演,引來數十途人圍觀。一名赤腳的男藝術家先在馬路上鋪上一條直幡,再以孖蒸米酒沾濕毛筆,並用口含住毛筆數次,然後緩慢而專注地將沾有米酒及墨水的毛筆,抺在一排豎立的釘子上。直幡一度被風掀起,前排釘子全數倒下,他繼續注墨於釘子之上,最後解開身上白恤衫,平躺直幡上。

無標題

另一名男藝術家則以紙袋蓋住頭部,右足赤腳,左足踏著三隻破舊的白飯魚,手持三支由報紙紥成的大花球,一拐一拐地走在東角路上,偶然撞到忙於按電話的路人。

無標題

一名女藝術家則先在地上舖上一塊鮮紅的布料,然後把一束白菊花放在紅布上,再用一條紅布條蒙住雙眼,接着開始將白菊花上的花瓣逐塊撕下來,直至一片片雪白的花瓣散落在鮮紅的布面上,形成強烈對比。

版權: 

阻礙姜濤發展的三座大山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姜濤早前在他的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了「I am tired of every things!」,然後神隐多時,最後前兩天終於「浦頭」,但從照片中看到他站在露台上,表情不清晰,望向遠方的海面,氣氛有點凝重,主觀上覺得他心事重重,看似正在站著十字路口,對前路方向感到惆悵……

一個藝人能夠成功,除了自身的才華之外,還要有社會氛圍的湊合,當年四大天王紅霸樂壇,除了各人有其個人特色之外,還有樂壇的創作氣氛十分旺盛,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歌面世,好不熱鬧,加上創作文化和意識形態十分自由,藝人只要專心創作,就會有好的作品。

我認為姜濤今後在樂壇發展,我feel到他會面臨三重阻力,一是來自政治勢力方面的霸凌、二是惡勢力的介入、三是不良甚或是「假」粉絲野蠻行為的干擾。

今天香港的政治氛圍已被一股「愛國至上」的寒流壓得透不過氣來,令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香港政府十分反感,還有一些垃圾議員來潑火,建議政府出面去「谷」姜濤打針,一方面因政府手上一大堆疫苗無人打,利用消費姜B來散貨,另一方面利用他的偶像影響力去拉近香港政府與年青人的距離,甚至還有人倡議捉姜濤去大灣區搞活動,面對這些要求,相信姜濤內心是一萬個不願意。

相比姜濤,很多藝(偽)人為了賺「人仔」甘願背棄香港人,除了爭先恐後做護旗手外,還有天王級的歌手為「新彊綿」事件表忠,公開宣布不與「反對用新彊綿」的國際品牌做代言人,這些行為令不少香港歌迷為之失望。香港政府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形象早已插水,時刻想辦法找些偶像級人物來為其施政護航,「填海華」的出現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回頭看姜濤,以他的性格是不會吃這一套。最近看了不少有關他的訪問,似乎他很享受曾在台灣四個月拍攝工作的生活,又笑說母親很想他娶個台灣妹做老婆,等她可以移民台灣云云,這些話聽在北京及特區政府高官的耳裡甚為不爽。

今時今日香港的政治氣候十分嚴峻,連為港人說句真心話都會擔心觸犯《國安法》,所以很多公眾人物早已噤若寒蟬,但姜濤竟然夠膽曾在台上說過一句「香港加油」敏感詞,沒有一絲懼怕,令人十分敬佩他的勇敢行為,但另一方面卻為他擔心,對於一個極權政府,你不但沒有說真話的自由,更沒有不說假話的自由,這是一種政治的霸凌行為,所以今後他的影響力越大,獨裁者要求他表態的強度也會越強烈。

二、來自惡勢力的介入:娛樂圈本來就是一個利慾橫流的地方,世界各地都如是,想當年李連杰憑《少林寺》一片走紅之後,在香港被人用槍指著頭逼他接拍一些他不想演的戲,為了腦袋不吃子彈,他可有說不的能奈?!如果Isabela不是遇上李澤楷,恐怕她也無法罷脫「XX誠」的魔掌,香港娛樂圈有多複雜可見一斑,今天在商界上流傳著一句話,「誰得姜濤,誰得天下」,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證明姜濤今天已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雞,從他身上可以創造出無限的經濟利益,換了你是他的老闆,當然會笑不隴嘴,但卻會惹來不少人唾涎,包括一些江湖中人。

姜濤本身是個物慾不強的人,只是愛吃東西而已,相信金錢不易令他迷失方向,如果他能繼續在一個自由創作的環境,有足夠的空間讓他發揮,他的成就將會更上一層樓,希望ViuTV能珍惜這個人才,除了給他有足夠的創作自由和空間之餘,還要提供適當的保護,避免有惡勢力干擾他的演藝事業,有傳當年王傑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忽然在歌壇消聲匿跡是與被人下毒失聲有關,畢竟今天姜濤為香港人帶來了很多正能量,我們需要他,所以不想看到歷史重演。

最後,是來自野蠻粉絲或假粉絲的騷擾,有偶像自然會產生很多粉絲,然而卻同時帶給偶像很多煩惱,君不見「梅窩事件」那些姜濤粉絲是多麽野蠻嗎?事後還「發爛渣」說:「今天捧得你起,明天也可以把你踩低」,對姜濤心理造成了不少傷害,姜濤性格內斂、凡事都先責承自己,這是他的最大弱點,對於一個以心思搞創作的人來說,情緒不穏是影響創作靈感的致命傷,如果再有粉絲做出其他野蠻要求,又或者有人利用假粉絲來抵毀姜濤,這可能會打擊到他的演藝事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歌迷等如水,希望姜濤能不斷增強自己的心理質素,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把扁舟駕馭好,在演藝事業上乘風破浪前進。

海上的六四:隱沒於歷史檔案的「民主女神號」檔案研究

$
0
0
內容: 

今年六四紀念館場地被查封、一系列打壓六四集會嘅手段盡出,連流水式只要著黑衫手持燭光都被當潛在參與「非法集會」。但回到30年前的時空,卻能發現陸上以外一條較少人提及的「海洋戰線」,曾經活現於近幾年解密的有關六四的英國解密檔案,不僅能夠見證後六四以來各種延續意志的嘗試,亦為現時空間收窄中的香港帶來啟示。

六四事件後,民運人士分別被迫逃亡海外,但仍有逃亡人士在法國集資購買一艘船,名為「民主女神號」(goddess of democracy radio ship),船首掛著手持火炬民主女神像,目標是重返歸來。

解密檔案紀錄,1990年3月民主女神號由法國出發,目的地定在台灣,而中途有停留新加波以及香港的打算。船上有廣播訊號器(radio transmitter) ,主要在公海向內陸廣播宣傳,突破消息封鎖。

一份近年解封的英國解密檔案 (1990 FCO 40 2932 Political activism accusations of subversion in Hong Kong),清晰記述英方電報指當時有消息說「民主女神號」有停留香港的意圖,從港英內部及外交部電報交往可見,中方對民女號作出各種威脅,(The Chinese have made all sorts of threatening noises as to what they might do should this occur),除了要求港英政府拒絕民主女神號的停泊申請外,英方更估計如果民女號對中國進行廣播戰的話,中方就會採取「適當措施」(“appropriate measure” against the ship),到時民女號將被視為小型「六四」(heralded as a mini Tiananmen)。

相比新加坡及台灣當局,當時港英已表明會拒絕船隻的停泊申請,明言擔心香港會變成「政治戰場」 (political battleground),還向英方及港英的法律顧問查明,指即使船隻就艋只路經香港海域,聯合國海洋公約中所謂「無害通過權」(innocent right),也不適用於民主女神號的情況,故此是「合法合規」。換言之,英方實質上封殺了船隻接近香港的機會。若發生在今日香港,民主女神號很可能未接近香港水域已被攔截送中。

最後船隻於1990年5月,獲台灣當局同意停泊基隆港。可見,如此小小民船可讓中、英雙方如此警惕,牽起過中、台、新加坡、英、法等多方外交關注,是對「陸路已盡」的逃亡者開創出水路的民間實踐。

除了透過民主女神號進行廣播戰外,當時六四民運人士還打算海運「民主女神像」(statue of goddess of democracy) 的文宣物品突入自由港。翻查英國解密檔案(1991 FCO 40 3215 Hong Kong and China subversion),在91年5月尾,港英收到風聲,停泊在台南的民主女神號雖然不會冒險來港,但船頭高達115厘米的民主女神像(115 centimeter high statue of the goddess of democracy (it may be the one on the prow of the ship))正已運往香港,當時港英立即趕急要海關緊急檢查(urgent check)海運貨物,不容許這尊民主女神像入境,讓其在六四集會兩周年前夕出現,這也是比較少人知悉民女像曾是港英暗地裡的「違禁品」。

在6月1日,有一千個小型民女像 (A thousand miniature replicas of the goddess of democracy statue) 被搜到經海運流入香港,而持有者亦正正就是民主女神號的新船主台灣商人吳孟武 (Wu Meng Wu)。

根據港英及英國外交部的內部電報來往,由於民主女神像並不是課稅品(dutiable commodity),當時港督衛奕信承認單純以進出口貨品法例,並不足以限制政治文宣物品入境,但海關則可以用「檢查」名義扣留貨品,拖至6月6號才歸還。最後千座民女像在30年前被扣押至6月5號,再運回台灣。

當時港英還與中方「匯報」,透過今次扣留,可令到來自台灣的挑釁(Taiwan-based provocation) 難以在六四前出現。即使當年港英強調「法治」,但一面對外交壓力,卻以行政手段扣留政治敏感物品,更顯英方當時對華外交策略妥協的一面。

事後民主女神號於2003年於台南安平已被悄悄解體,但透過英國解密檔案,卻能重現當時民主女神號的外交影響。尤其在現時嘗試改編六四歷史嘅香港,當年民間實踐的多樣性及能動性,「出船」當然不會完全適用現今局勢,但這種「流水」精神早已被歷史記載。

Photo credit : 台灣蘋果日報

參考資料:
1990 FCO 40 2932 Political activism accusations of subversion in Hong Kong
1991 FCO 40 3215 Hong Kong and China subversion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版權: 

【錯誤】香港疫苗接種人數達240萬人,但接種比率仍不足20%?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摘要

  • 雲海在其Facebook專頁質疑政府公佈的疫苗接種數字,他指政府公佈5月31日有240萬人接種,但接種比率不足20%,與香港公佈人口數字有出入。
  • 他引述的「接種人數」實際上是接種劑量數字,截至5月31日,香港有近138萬人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當中約102萬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 香港政府目前使用的接種比率以「16歲或以上人口」為分母,截至5月31日接種疫苗市民佔16歲或以上人口21.03%,佔全港人口18.46%。
  • 雲海錯誤引述政府公佈的疫苗數字,其Facebook專頁帖文屬錯誤訊息

背景

曾任電台節目主持的陳雲海(雲海)在2021年6月1日於其Facebook專頁「雲海 陳雲海」上質疑政府公佈的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接種數字與專家提到的接種比率「完全唔同」,他以5月31日的數字為例,指已有2,400,400人接種 ,但同時稱政府當日仍表示接種人數不足20%,與香港人口數字有出入。[1]

帖文內容如下︰

好奇怪好奇怪好奇怪,我留意咗好耐啦,政府公布打咗疫苗嘅數字,同啲專家講嘅比率係完全唔同!例如啱啱公布5月31號為止,一共2400400已打咗!但政府到今日都話打針人數唔夠20%!240萬人不夠20%???咁即係香港實際人口同公布唔同㗎?!我完全理解唔到!

截至6月2日下午,帖文有超過2,300個反應(reactions)、119個回應及114次分享。

FB-2021-06-01---
圖1︰Facebook專頁「雲海 陳雲海」帖文截圖。

查證

疫苗接種人數

雲海指5月31日公佈的數字為2400400,翻查香港政府新聞網,當日新聞稿提到︰[2]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400,400劑疫苗。其中,約1,379,4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021,0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2
圖2︰「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站截圖。

----------.png-2
圖3︰「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站截圖。

新聞稿中數字「2400400」應指疫苗接種劑量,而非疫苗接種人數。上述引文第二句中,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數(約1,379,400人)當中包括了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數(約1,021,000人),因此在5月31日接種了最少一劑疫苗的人數應為1,379,488。

政府統計處的2020年年底人口數字為7,474,200(準確至百位)[4],以此數字推算香港的疫苗接種率為18.46%。不過,這個數字亦與政府使用的接種比率有別,原因在於計算方式不同。

政府的「疫苗接種比率」計算方式

香港政府公佈的接種比率以「全港16歲或以上人口」為分母,例如5月31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記者會表示截至前一晚(5月30日)佔種疫苗的市民佔全港16歲或以上人口21%。[5]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首頁顯示最新的疫苗接種比率(一般為每日晚上8時更新),但未有註明計算方式(見圖4),僅在「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的頁面備註表示「合資格接種人口基數是基於政府統計處發表的2020年年底人口數字」。[6]

------------
圖4︰「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站截圖。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2020年年底人口數字,全港16歲或以上人口為6,559,800人(準確至百位)[7],以圖4接種人數計算所得出的比率與圖中相同。按照政府的計算方法,5月31日的接種比率為21.03%。

另一方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5月30日發表的網誌中指「以香港目前不足20%的低接種率,確實令人非常擔心」。若參考「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站數據,網誌發表前兩天接種疫苗市民已佔全港16歲或以上人口的20%。[8]由於網誌未有註明計算方式,因此難以判斷張建宗到底是採用與政府網站、行政長官有別的計算方式,抑或未有使用最新的接種數字。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政府於6月3日宣佈降低接種復必泰疫苗的年齡下限至12歲[9],在12至15歲青少年開始接種疫苗後,網站顯示的接種比率或因需要把分母增加至「全港12歲或以上人口」而稍為下跌,但這並不代表接種數據出錯。

結論

陳雲海稱政府於5月31日指疫苗接種人數超過240萬、接種比率不足20%,與全港人口數字有出入。然而當日政府數字實際上是接種劑量逾240萬、接種人數約138萬人,接種疫苗的市民佔16歲以上人口21.03%、佔全港總人口18.46%。

陳雲海錯誤引述接種數字,其Facebook專頁帖文屬錯誤訊息

💰請捐款支持Factcheck Lab運作

資料來源

  1. Facebook專頁「雲海 陳雲海」帖文
  2.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40萬劑(香港政府新聞網)
  3. 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
  4. 表1B:按性別及年齡劃分的人口(政府統計處)
  5. 「全城起動快打疫苗」運動記者會開場發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6. 見[3]。
  7. 見[4]。
  8. 根據「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數據,5月28日已有1,319,782人接種最少一劑疫苗。
  9. 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將降至12歲(香港政府新聞網)

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轉載前請先參考其版權聲明。

撰寫︰鄭家榆(執行編輯)
複核︰區家麟(編審成員)
校正︰黎苑姍(編審成員)

梁里辭任 成西貢區議會第四人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民政事務局今日刊憲公報區議會議席懸空,當中包括前新民主同盟西貢區議員梁里,是繼黎銘澤,以及涉初選47人案的范國威鍾錦麟後,西貢區議會第4人辭任。

政府指梁里的議席由6月1日起懸空。梁里事前未有在社交平台公開交代辭職消息,上月回應傳媒查詢時只承認已於4月退出新民主同盟,亦無回應是否已另覓工作。他最近仍有出席區議會兩次特別會議,參與投票重選主席及副主席,在會後亦與其他議員寒喧交談。

梁里為前民主黨成員,於2007年首次出選西貢區「健明」,以117票之差險勝,成為當屆最年輕的當選人。他於2010年因不滿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與近30人一同退黨,同年與范國威、任啟邦及關永業等人成立新民主同盟。他之後連續三屆均以逾2,500票大勝對手。

《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於5月21日生效,新同盟近月亦爆發退黨及辭職潮,包括林淑菁胡耀昌及因初選47人案正還柙的譚凱邦,現時黨內只有9名區議員。

版權: 

燭光晚會被禁 黑衣市民早上到維園悼六四:冇言論自由,仲有著衫嘅自由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警方禁止支聯會六四維園燭光晚會,有市民仍於早上到維園,堅持悼念六四。多名軍裝警員於維園內巡邏,亦有工人在外圍準備鐵馬。

夫婦穿黑衣悼念:我哋仲有著衫嘅自由

家住元朗的唐先生與太太身穿黑色T恤,他們表示「夜晚嚟(維園)就一定俾人拉,咁咪朝早嚟行個圈。」唐太表示:「我哋呢啲有返咁上下年紀嘅就唔驚,後生就要驚,佢依家就係針對年輕人呀嘛」,又指「我哋冇言論自由,但都仲有著衫嘅自由」,「講係罪,咁就唔好講,唔好俾人有位入到」。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早被捕,唐太認為鄒只是呼籲人悼念就已犯法,十分荒謬,批評香港言論自由「已經冇晒」。

唐太又回憶1989年六四時自己僅有14、15歲,當時香港人紛紛上街表達憤怒。他們稱過往六四有時間便會前來維園悼念,惟現時六四已慢慢「褪色」,少了很多人去提及與悼念。

20130304193949_IMG_0775
游先生

任職餐飲業的游先生指,今早吃完早餐後「順路經過」維園。他身穿黑衣黑褲,指完全不擔心會因而被捕:「著黑色衫犯法㗎咩?我屋企啲衫全部都係黑色咁可以點?」游先生續指,警方禁止維園六四晚會及放風指會拘捕身穿黑衫褲的市民,做法不合理。他強調悼念六四是香港人的言論自由,相信大家今晚仍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悼念的心。

馮先生
馮先生

穿「中國」紅衣市民:公開悼念的終結

馮先生早上特地請假到場,他指出警方禁止集會並不重要,亦不會影響市民希望悼念的心:「悼念係自己嘅,唔關人數事。」馮先生表示今晚會參與追思彌撒,亦會提早去排隊入場。馮先生指可以用其他形式悼念,降低風險,自己亦特地換上寫有「中國」字樣的紅色衣服。他續指,若市民擔心風險,「六四唔嚟,六五嚟都得」,而形式也不重要,「自己開電視直播(彌撒)都得」。

馮先生坦言今年六四是香港公開悼念的終結,「喺維園搞都31年,要完嘅始終要完」,重點應該是「睇呢代人點樣承傳,都係鬥長命」。他續指,以往當教師時,會跟學生分享六四發生的事,但由於現在的限制,將來會轉為私下個別與年輕人分享。

3EA26418-E84E-4B00-B4CE-613F92965DC6

31C0BC76-3F5C-468F-AAA4-1BF5EC9DF7CB

突襲封樓零確診 恆江街坊怨擾民 件事好戇x

$
0
0
內容: 

撰文:奧斯筆
攝影:Bob

政府連續六晚封區後,馬鞍山於 2021年2月5日首次有樓宇被封鎖。2月4日有一宗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政府於翌日下午7時40分宣佈,已於7時35分把馬鞍山恆安邨恆江樓列為受限區域。有居民得知消息後反應激動 ,亦有居民質疑封樓的政策和成效。《馬聞》當日一直在社交媒體跟進事件,亦有街坊提供檢測後獲贈的防疫袋物資包照片。今期,記者跟進訪問了恆江樓居民,深入了解街坊的感受。

今年30歲從事電訊業的盧先生和女朋友同住於恆江樓已大半年,是封鎖恆江樓的受害者。盧先生當晚約六時得知可能會封樓,但因為工作關係未能及時追蹤消息,心情感到十分無奈,亦擔心生計受到影響:「我同女朋友都返緊工,當時係諗,第二日返唔返到工呢?因為返唔到工,會按日扣錢,咁都影響生計……本身已經諗住第二日去做強制檢驗,點知畀佢打亂咗個計劃。」

怕門被爆家被拆 趕回家

提到封樓檢驗後,確診人數居然只有零,盧先生更深表不解:「確診人數居然只有零,成件事直頭戇x啦!有啲人返夜班養家,返少一日工少一日錢,嗰啲真係慘!我第二日就放假,但我女友第二日要返工!而且佢未過試用期……」

_MG_0028

面對突如其來的封鎖,加上對政府的不信任和擔心家中財物,令盧先生最後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回家一趟:「都有諗住返去屋企人度住一晚,但又驚佢爆我度門。對個政府冇信心……佢哋有咩做唔出?拆咗你屋企搞壞你啲嘢,再話係你唔喺屋企先搞到咁,(之後)亦唔會賠錢,我信佢哋做得出……同埋屋企有隻倉鼠,唔想佢有咩危險。」

後續安排欠清晰 一肚氣

盧先生表示深喉唾液收集過程順利,但不滿當晚欠缺清晰資訊;例如盧先生只收到陰性的化驗結果短訊,但短訊內容沒有提及任何後續安排,或何時可以除下手帶等:「我帶住條手帶落街睇下咩情況,去問個看更,佢仲用望住戇x仔嘅樣望住我……」最後,盧先生親自打電話詢問後,才得知在收到陰性短訊後即可棄掉手帶。

打疫苗有恩恤金 心更驚

被問及政府的防疫政策意見時,盧先生大呼不滿:「防疫基金嘅補貼好似冇嘢可以關到我事,(記者:你覺得做啲乜嘢可以真正幫到巿民呢?)唔好搞咁多嘢就幫到市民喇!將畀popo(編按:警察)買裝備嘅錢畀返醫療,畀大陸嘅錢畀返市民做防疫;要派口罩就派醫用口罩,唔好派埋晒啲唔防病毒嘅『胸圍口罩』!啲老人家唔知,戴耐咗咪一樣有機會染疫?」

_MG_9990

除了防疫政策的意見外,盧先生亦十分抗拒香港政府認可的中國製科興疫苗:「香港政府認可嘅都唔慌好嘢。同埋佢個恩恤金……你好人好姐冇事冇幹,恩乜嘢恤啫?又唔見小學生打針有恩恤金!即係打咗有危險先會比個恩恤啫……」

最後盧先生更以五個字的粗口詛咒作結,「政府xxxxx啦,係咁多喇!」

_MG_0013

當社會發生嚴重影響民生事件,卻又要面對朝令夕改、前後矛盾的政策時,市民必然會質疑政策的成效,政府應當以審慎透明的程序及合理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當政府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說法時,社會矛盾和衝突只會愈漸加深,不但影響香港市民的生活,更無助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

_MG_0008

恆江樓被封時序

4日
確診個案:1人
個案編號:10551, 53歲男, 本地個案, 有病徵
發病日期:2月1日
外遊記錄:無

5日
5:52pm:傳出消息要封區強檢
6:38pm:鄭則文議員於恆安群組表示「今晚有可能封恆江樓,大家要預備」
7pm:把日間設於社區中的臨時檢測中心移到400米外的強檢營
7:40pm:政府宣布,晚上7時35分開始圍封馬鞍山恆安邨恆江樓;警員在四個出入口拉起膠帶及擺放膠圍欄
約10pm:一名封鎖區內男子突然情緒激動,大叫「我有自由」,企圖衝出封鎖區
10:53pm:再有一名女士,企圖離開封鎖區
約11:15pm:海關關長鄧以海到馬鞍山恆安邨恆江樓封鎖區外視察

6日
約7am:逐步解封,已完成檢測居民可經指定出口離開

檢測數據
恆江樓戶數:1040
沒人應門:96戶
接受檢測人數:457名(2月2-5日已檢測者可豁免)
確診人數:0

業主大會羅生門 催生KFSee自救 錦豐街坊:我等你哋好耐

$
0
0
內容: 

採訪:吳鈞然  
撰文:樂林  
攝影:吳鈞然、受訪者提供

去年6月21日,錦豐苑業主立案法團召開業主周年大會,議程包括保安公司續約及管理委員會換屆等等,當時,一眾錦豐苑業主齊集陳震夏中學禮堂商議。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街坊認為業主大會不妥:逾三百名業主親身發聲,竟不及席上19名委員的授權票具決策力!於是,他們組織了「KFSee錦豐法團關注組」,實行自己屋苑自己監察。

有見於街坊不滿業主大會,關注組於去年7月開始正式運作,第一次行動,就是印刷會議的相關單張,派發到各座信箱。這次行動,也是他們社交平台的第一道帖子。

保安不識例 釀衝突召警

事緣關注組成員在業主大會後,看見由管委會發出的會議紀錄,與他們當時經歷的情況有所出入,猶如「羅生門」般各有版本,便印刷相關單張,放進各座信箱。
派發期間,成員遇到部分保安阻撓,在其中一座更幾乎發生肢體衝突;主任更說:「你哋唔好假設前線保安知道咩法例唔法例,許可唔許可」,最後擾攘一輪,才由警察到場調停。警方最後亦認為,該座業主在同座的住戶信箱中放入資訊,並無涉及違法行為,因此無法處理案件。

企四五個鐘 喚街坊同行

其後,關注組為接觸更多街坊,開始擺設街站。活躍成員阿池表示,街站人手不足,有時一個業主需站四至五小時,為的只是讓業主街坊多了解自己的權益。他謂,過程中固然有氣餒的時候,但值得慶幸的是,有不少街坊說:「我等你哋好耐。」關注組認為這反映屋苑街坊不滿法團良久,只是缺少了一群願意發聲的代表,而這也是「KFSee」成立的理念。

120408482_Edited
現時KFSee的主要成員約15人,他們自上年7月起設街站接觸更多街坊。

促親身開會 非授權就算

KFSee相信,作為屋苑的一部分,街坊應走出來共建社區。自己以身作則為屋苑多走一步,希望也可教育街坊,自發關注自己的業主權益:屋苑事宜不是由法團下決定便可,而是街坊自己將意願告訴法團,讓法團知道應下甚麼決定。阿池又以出席業主大會為例,既然業主大會的授權票制度為人詬病,「唔係授權俾關注組,係你自己出席呀唔該!」關注組更設WhatsApp群組供錦豐苑街坊交流,發佈屋苑消息之餘,也可分享生活點滴,「喺群組借豉油都得」,改善冷漠的屋苑文化。

關注組稱,現有法團多數由退休人士組成,大部分已植根廿年,幾乎沒有換屆,決策有時難免不合時宜。在沒有電郵的情況下,關注組主要以書信和每月會議與法團聯絡,但法團有不少事宜未能及時公佈,街坊很多時都蒙在鼓裏。

增資訊流通 防寡頭領導

以早前甲組球隊永義申請,將錦豐苑和聽濤雅苑之間的草地,改建成足球訓練中心及管理公司申請「保就業」政府資助為例,錦豐苑法團均未有主動通知屋苑業主。關注組得悉後,向法團反映,提醒法團應與管理公司商討,並將多收的管理費回饋業主。遞信當晚,法團才於各座張貼通告回應事件。

121779544_429892545062218_1320583127158143702_n
有互動才有進步:早前KFSee印刷單張反映保就業計劃問題,管理處之後就相關事宜在屋苑張貼通告,這正是良好的互動。

關注組續指,以往法團未必會就屋苑事宜主動通知業主,現在如有街坊在WhatsApp群組反映問題,管理處會連同群組圖片在相關位置張貼通告。錦豐苑法團亦有更新其網站,以往街坊需要逐張通告留意是否與自己有關,現在網站上的通告已按座分類,方便街坊查看。

KFSee錦豐法團關注組表示,他們未來會繼續監察當區法團工作,亦會留意其他法團動態,與不同關注組交流屋苑管理心得。藉監察法團喚醒街坊,其參與屋苑事務的重要性,以保障業主自身權益。

為己也為街坊 互動中燃熱情

現時KFSee的主要成員約15人,活躍成員也有數十人,包括當日受訪的保險從業員阿池、於電訊公司工作的阿倫和在實驗室工作的KY等。關注組成員大多靠自行閱讀與大廈管理有關的書籍,增進監察法團的法律知識,也請教本身從事法律工作或其他範疇的專業人士,了解更多屋苑管理事宜。

冇想過自己會付出咁多

總結成立關注組以來最深感受,阿池說:「關注組工作的確比想像中疲累,有時需在早上遞交信函,有時需在晚上管理社交平台,編輯帖文內容……但不會計較付出時間,因為關注組的工作能使成員們受惠之餘,街坊也可以受惠。」
從事會計的Polly則回想起業主大會,業委會成員以逾四萬票壟斷決策人數,令參與屋苑事務的街坊,也感到束手無策的無力感。之後,她說也沒想過自己會在短短數月間為屋苑付出這麼多,關注組成員互相補位,帶起街坊們之間互相影響,初次感受到街坊由冷漠逐漸變熱情。


【六四32】警拒指出鄒幸彤涉違法具體言論 僅稱「牽涉到有呼籲」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警方會見傳媒表示,今早拘捕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及一名20歲男子,指兩人涉嫌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被問到兩人哪些說法涉及違法,以及自稱會有個人行動是否已等同「呼籲別人參與」,羅未正面回應,只稱兩人「係牽涉到有呼籲」,但具體言論、發佈時間是調查內容之一,現時不便透露。

新界南總區(刑事)高級警司羅國凱稱,警方早前已禁止支聯會舉辦今年的維園燭光晚會,法庭亦已駁回有關上訴,惟有人仍在網上社交平台,宣傳和呼籲市民參與有關活動。警方在調查後,今早分別在沙田和中環,拘捕一名20歲、報稱外賣速遞員的張姓男子,以及一名36歲、報稱為律師的鄒姓女子,兩人現正被拘留調查。

被問到為何於今早才作拘捕,羅否認是因為調查需時,至證據足夠才會拘捕,沒有其他因素。他回答三名記者提問後便離開,亦未有回應其他追問,有記者質疑:「點解你哋調查清楚,又講唔出佢哋講咗啲咩?」

據悉,鄒幸彤目前正被拘留在中區警署,律師已初步和她取得聯絡;鄒現時情況尚好,並表示若今天無法點起燭光,將禁食一天。

支聯會今年申辦的六四遊行和維園燭光晚會,均遭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上訴亦遭駁回;六四紀念館則遭食環處指涉違反《公眾娛樂場所條例》,須暫時關閉。支聯會呼籲市民「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悼念」,鄒幸彤則於上週,在個人社交平台表示:「6月4日8點鐘,我仍會去守這已有32年的約定,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點起燭光」。

版權: 

【六四32】蔡耀昌:非與鄒幸彤「割席」 惟需重申支聯會立場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早遭警方拘捕,涉嫌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會。支聯會秘書蔡耀昌被指割席,他接受獨媒訪問時重申,鄒幸彤的言論並不代表支聯會,「縱然立場有所不同,但都關心每一個香港人權利、自由同安全,希望每個關注六四嘅香港人都平安。」

鄒幸彤早上原定到商台出席電台節目,同出席節目的蔡耀昌稱,鄒幸彤近期的言論不代表支聯會,其立場甚至與支聯會相反。蔡耀昌表示,不是要與鄒幸彤「割席」,並希望能提供法律上支援,又強調作為組織,必須向公眾清晰交代立場。

蔡耀昌對記者解釋,支聯會今年面對很大的政治和法律風險,指在5月11日的常委會中已議決,今年必須以安全和合法作為行事的考量,並呼籲市民同以合法和安全作為行事依據。

他又提到,當支聯會的集會申請遭反對後,支聯會已清楚表示,將不會以組織名義,及成員亦不會以相關身分到維園。

無標題

在鄒幸彤被捕後,蔡耀昌、常務秘書召集人梁錦威和常委趙恩來到位於荃灣的新界南總區總部了解情況。警方在記者會開始前把支聯會成員趕離。蔡稱警察向他們説:「話我唔係報案又唔係傳媒」

蔡耀昌之後各記者表示, 自己是從傳媒的報導中得知鄒幸彤被捕,並未能聯絡對方,及後聯絡律師才確認消息,亦不知另一被捕男子的身份。他譴責警方警方從來沒有交代作出拘捕的理據,呼籲警方立刻釋放鄒幸彤,尊重和保障港人的權利和自由。

對於警方將動用7,000警力於全港部署,蔡耀昌指近日的部署及拘捕行動,目的是想震懾及恐嚇港人,製造寒蟬效應,強調「毋忘六四呢個多年堅持係唔會咁易被摧毀。」

版權: 

【六四32】銀髮族到維園「守住心中公義」 黑衣印字句寓總會成功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今日為六四事件32周年,警方早前以疫情為由拒批支聯會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申請,並呼籲市民不要參與任何未經批准集結。石女士今早身穿黑衣,前往維園悼念,稱無懼警員圍封與拘捕,心痛過往為六四痛哭流涕的朋友「轉藍」,相信六四事件只是謊言。

逾60歲的石女士今身穿黑色T恤前往維園悼念六四,她稱T恤上的法文意為「我總有一日會更加成功」。她亦攜帶了印有「不想回憶 未敢忘記」字樣的白色T恤,稱或會於晚上換上。

她表示過往十幾年都有到維園悼念,「行出來係為咗守住心中嗰份公義」,今晚會再前往維園,若屆時維園被封,則會沿圍封位置「行一個圈」。她稱,「等睇7,000個警察棟晒喺度、封滿晒,我哋影張相都好啊!」被問及是否擔心今晚警方會拘捕維園悼念人士,她坦言:「你拉得咪拉,依家都好多莫須有罪名啦,我都60幾歲人,冇乜所謂。」

石女士

公開表示會以個人身份前往維園悼念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早被捕,石女士直斥離譜,「講句咁嘅嘢就要俾人拉」,又指不排除有人會受此事件鼓動而更想前來悼念。

她又表示「成世都唔會忘記」,1989年5月在八號風球下,30多歲的她由青衣駕車前往港島,從維園行至新華社抗議。她又提及一名與自己年紀相若的朋友,今晨於Facebook轉載藍營KOL呂志華的影片,影片中的「華哥」稱「(六四)所有嘢都係謊言」,而該朋友稱讚「華哥」好有智慧、明辨是非。石女士一度語氣激動,「我心痛得好緊要」,「佢係我朋友嚟㗎喎,佢話佢八九年都有痛哭流涕喎!」她稱不明白過往同一立場的朋友,今時為何相信政權所講「一切都是被煽動」的說辭,因此自己更應「行出來」以表態。

45BD3559-3EBD-4BD6-86EE-9E6A7F6A7399

【六四32】中學生維園閱報悼念 親歷六四者:做人不能埋沒良心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六四事件32周年,支聯會維園悼念晚會被警方以疫情為由禁止,警方於下午2時許圍封維園中央草坪、足球場及籃球場。不過,有當年身在北京的市民繼續到維園悼念,亦有中學生在場靜坐讀報。

67歲的鄭先生由天水圍家中來到維園,這是他第32年到維園悼念六四。他指自己1989年5月起在北京旅行,所住酒店在天安門廣場附近,在外圍親眼目睹政權打壓學生運動。回想起當年的畫面,鄭先生不禁紅了眼眶,指每次想起六四事件都十分痛心,加上今年晚會再次被禁,慨歎「心都傷埋」。鄭先生強調會繼續以不同方式悼念六四,今晚會在家燃點蠟燭,亦堅持穿黑衣:「你話唔俾黑衫,我就著到全身黑色。」惟他指越來越難傳承,「遲啲過多廿幾年,而家嘅年輕人都冇咁激烈,細路仔都唔知發生咩事」。

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日前受訪時稱,越來越接受天安門廣場沒有死人。鄭先生直斥:「呢啲冚唪唥都係仆街嚟㗎,夠膽話冇死過人。」他強調歷史不能被改變,只要有人仍然有良心便會知道真相為何:「做人唔能夠埋沒良心,點樣講都冇用(不能阻止人們紀念六四)。」

鄭先生
鄭先生

斥政府「連一口氣都唔俾人出」

Bonnie從小出席維園晚會,至今已經20多年。她身穿黑色衫褲及手舉黑傘,認為不會因而被捕:「好荒謬㗎喎,乜都冇做都俾人拉都冇辦法。」說起今年晚會再被禁,Bonnie不禁苦笑,指以往此刻晚會已經開始準備,但現在維園空無一人,只有警察。她續指不理解警方為何要禁止晚會,認為悼念不會影響政權:「講真咁多年嚟,嗰晚聚咗之後,第二日都係照常返工啫,咁樣連嗰一口氣都唔俾人出」。

Bonnie仍然希望香港人可以繼續悼念六四,甚至遍地開花。但她強調形式不再重要,自身安全才是最重要。對於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早被捕,Bonnie直言「唔知可以講咩」,質疑一個人悼念是否就等於犯罪,斥政府現在的做法就如北京在敏感時間抓走特定人物,要他們「行開吓」,而圍封維園的做法更像局部戒嚴,「咁不如今日叫所有人都唔好出街啦」。

Bonnie
Bonnie

中學生靜坐閱報 冀於世界各地悼念

就讀中三的游同學於等待巴士期間順便於維園靜坐,閱讀《蘋果日報》。她稱過往學校通識課都會提及六四,亦有老師講述過,她知道類似事件一直存在且持續發生,有些許「慣咗」,並不如親身經歷者一般心痛,但仍認為有悼念及表態的需要。對於鄒幸彤被捕,她認為很不合理,感覺「喺香港已無路可行」。

她表示父母都是「黃絲」,亦很支持她前來維園悼念,又透露自己並非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父親是英國人,自己明年亦會返回英國。她期望將來依然能夠在當地積極參與六四悼念活動,「喺香港唔俾,但希望可以去到世界各地(悼念)。」

A28BDBC0-5479-4BE5-A95E-5D47539D9F84

【六四32】鍾庭耀游水640公呎悼念 嘆「好多嘢變化咗」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今日是八九六四32週年,警方繼去年再次向支聯維園悼念晚會發出反對通知書,支聯會籲市民以自己方式悼念。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出席記者會時表示,自己今日如常游泳,但游多了一點,游了640公呎。他又指自己今年64歲,32年前自己剛好32歲,指「好多嘢變化咗」,稱自己思考在今日特殊的日子如何生活及面對。

他重申今日記者會不是因為六四,只是香港民研慣常於星期五舉行記者會,而香港民研會繼續小心進行他們的工作,不會避忌六四議題。

嘆今天六四無研究亦不能參加

鍾庭耀亦提到,過往曾多次以研究者身份參與六四晚會,包括點算人數及進行調查等。不過他亦指曾多次以個人身份參與晚會,對晚會有感情,「就好似普通市民做普通市民嘅嘢。」他指今日與過往六四有分別,既沒有研究,亦不能參加。鍾庭耀又指,香港人在八九六四的參與,對很多香港人的影響非常深遠。他提到支聯會全名有「愛國」兩字,反映30多年前香港人的「愛國」及民族感情,而今日不少要求「平反六四」的市民,亦非常「愛國」,對有些人被政權視為「不愛國」感到非常可惜。

鍾續稱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執政者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咁樣做就對國家最好」,但表示自己經過30多年來「民主與愛國」矛盾的思考,反映很重要的象徵,便是希望香港的價值觀發展成熟後,可讓內地借鏡。他表示六四紀念的活動,與七一遊行、雨傘運動及反修例運動略有不同,包括從來亦皆非常和平,而1989年香港人參與的六四運動,形成了和平遊行及集會的文化。

無標題
鍾庭耀

指警方部署過慮及不必要

盛傳警方派出7,000名警力部署,鍾庭耀認為是過慮及不必要,不認為有「震懾」作用,只有負面影響,包括將就「愛國與民主」有矛盾的人,迫他們選擇,放棄「愛國」。他稱由於警隊隆而重之,令六四紀念活動被暴力扭轉,又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應保留一點不同,認為政府與執法部門「拿捏得不好」,「比國內安全系數更加高。」

他又稱八九六四事件,在中國雖然沒有好的收成,但令世界正面改變。東歐及蘇聯的共產主義信奉者不希望重演北京的事件,當群眾運動出現甚至有人要推翻共產政權,大家汲收了教訓,讓事件相對和平演化。鍾庭耀認為,香港今日有條件像32前的北京,「當區可能無好大嘅收成,但我哋嘅普世價值、和平理性嘅抗爭運動會影響世界」,而如何影響今天是言之尚早。

無標題

鍾劍華諷不如宵禁維園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指,過往會自己一個人參與六四晚會,亦不會叫人參與,形容是「平靜的參加者」,「今年就無得去啦!」今日下午警方封鎖維園,鍾劍華諷不如「維園宵禁啦!」「何必裝模作樣呢?」

鍾劍華續稱,自己支持「民主回歸」,被學生指責為出賣未來,有當年亦支持「民主回歸」的朋友稱「呢個國家愛呢起」,形容十分悲涼。他指「有少少失望」,今日「著咩衫出街」或做研究亦被懷疑顛覆國家政權。鍾劍華表示,六四是客觀存在的事件,三十多年有大量文獻、研究及著作,「呢件事係抹不去,是非對錯亦十分清楚」,不認為任何打壓能令「是非對錯」消失。他反問「係咪咁就唔愛國呢」,引述一名日本著者加藤嘉一《愛國賊》著作,如真的愛一個國家,應希望它長進,若只是愛政權、支持其胡作非為,「呢啲唔係愛國者,呢啲係愛國賊」,亦是套利的「愛國賊」。

鍾劍華表示,如任何人支持政府以違反人權、港人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及「一國兩制」承諾處理六四事件的,皆是「愛國賊」,但指「愛國賊」愈來愈明目張膽,「連愈來愈相信天安門無死人,呢啲都講得出嘅。」

他引述香港民研星期二公布就六四事件的週年調查,內容完全沒有情緒色彩,只是詢問學生還是政府的責任更大,即便有一日結果是學生責任更大,他們會如常發布,而呈現民意對社會、國家及政府都是負責任的做法。「生活就唔係好正常」,但他稱會繼續做日常做的事。

批香港倒退百年

鍾劍華又稱,1905年慈禧太后派出訪問團到歐洲後,亦承諾要設定九年君主立憲時間表,訪問團成員之一楊度事後認為慈禧太后是真心,願意建立憲政。他指原已確立小憲政的香港,特區政府亦如此處理,認為他視之為「倒退百年」的判斷十分合理。

他又談到被捕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指她只是會應32年之約一個人前往,沒有呼籲其他人前往,質疑本港的法律是否愈來愈隨意,與1905年慈禧太后的路線圖背道而馳,「距離依家已經116年喇。」

無標題

鍾庭耀亦回應到會否不進行某些敏感的調查,他稱支聯會仍未被取締,指民研三十多年的規矩,是除非某組織變成非法組織才不會列入調查。

警方年初就「民主派初選」案到香港民研取走資料,鍾庭耀指日前已與律政司達成協議,警隊及香港民研會各自提名人士,共同開封警隊已取走的資料,由香港民研團隊提出哪些屬法律保障的數據,不能被警方檢視,如警方反對,便會進入「更高嘅法律程序。」他稱從香港民研角度,是所有被訪者的個人資料,重申會「據理力爭。」鍾庭耀又表示會擴充「我們香港人計劃」,將擴展至居住於內地、大灣區及海外的港人亦可參與。

版權: 

【六四32】職工盟旺角快閃 投映「1989 2019 NOW」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今日是八九六四32周年,支聯會維園悼念晚會遭警方禁止。職工盟成員下午在旺角進行快閃行動,在區內多處以電筒投射「1989 2019 NOW」的字樣。

他們先在旺角豉油街和彌敦道交界的行人隧道牆身作投影,及後轉到旺角朗豪坊中庭投射該字樣,晚間將會轉到全港其他地區進行快閃行動。

行動期間,兩名職工盟成員穿上黑衫黑褲,並以黑色布條蒙蔽雙眼,兩人一起手持剪裁出「1989 2019 NOW」字樣的紙牌。職工盟成員對獨媒表示,該字樣是希望市民不要忘記1989、2019及今年所發生的事情。

IMG_0449

IMG_0448

【六四32】警稱難評論穿黑衫到維園點蠟燭:市民應心中有數係咪想繼續嚟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逾百名警察下午2時突襲維園清場,圍封足球場、籃球場、中央草坪及相關通道。被問及市民可否於維園其他範圍穿黑衣、舉起燭光悼念六四。港島總區高級警司(行動)廖珈奇稱難以評論特定情況,指違法行為「講得好清楚」,包括再舉行未經批准集結,或以任何形式宣傳該集會,「我好難確實話俾你聽,但市民應心中有數,係咪想繼續嚟呢到參與緊已經被禁止嘅集會呢?」他強調,警方會在足夠搜證及查問動機後才會作出進一步行動。

警方根據《公安條例》第17條(4)採取封閉措施,包括維園6個足球場、4個籃球場、中央草坪及附近通道。廖珈奇表示,較早前有團體申請於維公眾活動,但因公眾秩序及疫情發出反對通知書禁止集會公眾集會及遊行上訴委員會亦維持警方決定。

無標題

廖珈奇指根據情報,有人仍漠視警方反對,在互聯網及社交媒體上繼續鼓吹及煽動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我哋有理由相信有人今日會不理會警方反對,繼續前往原定集會地點進行呢個活動」。他又「提醒」市民,任何人未經批准下,不可進入封閉範圍,逗留及強行進入相關地點已構成違法行為,警方有權使用武力移除,違例者最高可判監12個月。

他指理解封閉場地對一般市民「有啲影響」,但衡量公眾秩序及公共安全風險後仍作出相關決定。他未有透露解封時間,「一定會喺可行情況下儘早解封」,又稱將視乎情況不排除擴大封鎖範圍。

8322FAD3-75E3-4DA1-BC9A-B9B0047ACF83

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及一名男子今早因涉嫌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被捕。被問及封場是否與行動有關,廖珈奇未有正面回應,僅稱「有啲唔同人士喺網上宣傳講緊今晚仍然要嚟維園」,強調封場對公共秩序最有效。

有記者指質疑警方太早封場「觀感唔好」,甚至令市民分散至其他地區集結。廖珈奇指行動執行時間由現場指揮官決定,強調封閉行動是要儘量減少公共安全風險,「如果我哋預視到有事發生,必定會選擇最合適時間執行。」

有記者指警方於去年亦未有高調清場,更協助市民進入維園悼念六四,追問警方今年風險評估的理據。廖珈奇不同意說法,強調警方去年有作出搜證行動,今次行動亦是源自去年的經驗,「時代亦都不斷轉變,警方行動都係與時並進。」

版權: 

【六四32】中大民主女神像前放蠟燭 教職員獻花悼念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支聯會六四維園晚會被禁,位於中文大學的民主女神像前,有人放上鮮花和蠟燭悼念,校園內的文化廣場亦掛起了「民主——我们共同的理想」橫額。有教職員與家人到民主女神像獻花,並稱一直以來都有堅持悼念,「我就係六四嗰代人」。

52C69EA7-210E-4465-9E9F-61D0DEA1BB78

位於港鐵大學站出口外的民主女神像的石壆上,擺有悼念的白色鮮花,亦有一盒蠟燭供人取用,有人用蠟燭砌出「6、4」的字樣,不時有人上前拍照。有不願具名、任教通識科的教職員,今午攜同妻子及孩子到民主女神像前獻花,他向記者稱「無乜嘢講,要講嘅喺呢度(鮮花)都講晒」。他稱一直以來都參與六四悼念活動,「我就係六四嗰代人」。

大學站出口加強保安,有保安看見有人悼念完畢後,即與其他同僚上前視察,並喝斥「點解會有蠟燭㗎?」、「離晒大譜,真火點算?」

DF0F0983-3E6D-4903-8EAD-A078A2006681

位於校園本部的文化廣場,有人掛起「民主——我们共同的理想」橫額,學生會民主牆上貼有「毋忘六四」和「晚上八點 遍地開燈」的文宣。由於早前校方禁止中大學生會使用校園設施,學生會僅將蠟燭放在學生會福利品室予同學領取,學生會亦未有派代表看守。

IMG_3770

下午4時,大學站近中大醫院對出的澤祥街有數名機動部隊警員備有橙帶駐守。

BCD3E64E-F2B3-4142-AB4F-F019D5D19ABE

【六四32】穿「平反六四」T裇市民遭截查 反問「我件衫有咩問題?」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支聯會維園六四晚會被禁,警方下午圍封足球場、籃球場及中央草坪,附近一帶有大量警員佈防。下午4時許,一名身穿印有「平反六四 戰鬥到底」T裇字樣的男子在維園外被警員截查,登記身份證資料及搜查隨身物品後獲放行。

楊先生獲放行後向記者表示,自己正經過維園前往圖書館,不知道警員為何會截查他。被問及為何身穿「敏感字眼」的衣服,楊先生反問記者「我件衫有咩問題?」他又指被截查期間,警員曾向電台匯報指有身穿六四字眼衣服的人。他指以往都有參與六四集會,今年未能繼續參加,感到十分遺憾。楊先生接受訪問後離開,軍裝警員亦向電台匯報其行蹤,及指其曾接受訪問。

20130305003500_IMG_0804

【六四32】港大學生會堅持洗刷國殤之柱 會長:被淡忘的真相更需重提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今日是八九六四32周年,香港大學學生會承襲多年傳統,洗刷國殤之柱及默哀一分鐘,悼念六四死難者,惟因天雨關係無法重漆太古橋。港大學生會會長郭永皓形容六四為「國際性悲劇」,相信洗刷「國殤之柱」活動依然合法合理,而且對港大別具意義,指真相被淡忘的年代下更應重提,守護歷史真相。

港大學生會會長郭永皓
港大學生會會長 郭永皓

因天雨未能重漆太古橋

悼念活動於下午二時開始,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郭永皓先宣讀六四宣言,及為死難者默哀1分鐘。他指32年前的北京學生為了自由、廉潔、民主走上街頭,但冷血無情的中共政權鎮壓學生,更指現時的真相不斷被淡忘,社會的言論自由的空間每況愈下,希望能繼續守護歷史真相及悼念死難者,將追求公義的精神承傳下去。

無標題

學生會成員期後戴上手套、用抹布開始洗刷「國殤之柱」,在洗刷完畢後,學生們排隊獻花,將學生會準備的花束放在「國殤之柱」前方。

學生會表示因天雨關係,今日未能重漆太古橋,將「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二十字重新油上,但會擇日重漆太古橋,屆時會在社交媒體上公佈詳情。

無標題

稱活動合法合理 不擔心秋後算帳

港大學生會會長郭永皓形容六四事件為「國際性的悲劇」,加上現時真相被淡忘,故更想去守護歷史真相。他續指無受到校方的壓力,事前亦沒有和校方溝通,強調學生會有舉辦活動的自由及自主性。被問到會否擔心被秋後算帳及有法律後果,他相信活動是「合法合理」,指活動目的為守護歷史真相、悼念六四死難者及教育學生有關港大的歷史。

他認為洗刷「國殤之柱」在港大校園舉行別具意義,令同學知道港大前人為了校園的言論自由而奮鬥,不應輕易放棄,望傳統不會消失。

對於支聯會舉辦的六四燭光晚會第二年被警方反對,郭則指港大學生會與支聯會的綱領不同,自2016年起已無參與晚會,惟每個人都有集會、言論自由。

張同學(左)、吳同學(右)
左起:張同學、吳同學

港大生:港人堅守良知的「燭光」更龐大

港大二年級生張同學表示,今日可以繼續洗刷「國殤之柱」有一種萬幸的感覺。他指並非因為今年令六四變得不同,而是在香港記住歷史和守護真相的困難更大。他續指,籌備活動期間未受到校方「有形」的打壓,但近年校方與學生會關係惡化,擔心校方不再配合學生會活動,加上受到來自警方及政府的壓力,學校的活動會均有保安到場監視,甚至錄影,會造成心理壓力。

張同學續指,現時維園無法舉辦六四晚會、傳媒亦會被捕,即使政治空間縮窄,但不少人仍用不同方法提醒人要「記住真相,不要放棄」。他認為香港人在最黑暗的時代中,仍能堅守良知及堅守信心 ,這一點「燭光」比維園的燭光更龐大 。

另一港大二年級生吳同學認為經過這幾年的社會運動,悼念六四未必要「形式化」地公開悼念,他指如可在大學交流及討論會更有意義,可以將學生的精神承傳下去。

Tony
Tony

港大學生到場獻花:行得正企得正

到場獻花的港大四年級生Tony第一次參與港大六四悼念活動,他指以往雖無到場參與,但仍有觀看網上片段。他覺得今年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參加的包袱及代價均大大增加,或會被秋後算帳。他表示,今早得知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捕的消息後,或多或少都擔心洗刷「國殤之柱」的風險增加,但因認為自己無犯法,不應因社會環境而退出,故仍到場參與,「行得正企得正」、「冇做錯任何嘢」,並相信明眼人會對「六四真相」自有答案。

無標題

保安不斷嗌「請保持社交距離」阻記者採訪

約下午2時20分,兩名保安手持「請保持社交距離」字牌,呼籲現場市民記者保持社交距離,更在記者採訪學生會成員及港大學生時,不斷在身後高呼「請保持社交距離」,阻礙記者採訪工作。

無標題

版權: 

馬鞍山爆炸品案 被告稱沿途無垃圾桶未能丟棄粉末 控方質疑:可以行多兩步?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年11月,明愛馬鞍山中學兩名男學生涉嫌在校內保管含烈性炸藥TATP的0.34克粉末,校方發現後報警,兩男生被控管有爆炸品及無牌管有彈藥等罪。案件在區域法院續審,兩被告選擇自辯,中四生指首被告將一包含白色粉末的錫紙交給他,他拒收不果,沿途又沒有垃圾桶,故帶着前往禮堂集會。他今接受控方盤問,控方指由操場行至禮堂實際上有垃圾桶。被告強調自己以最短路線走往禮堂,其路線無垃圾桶,控方反駁:「咁你可以行多兩步去垃圾桶㗎嘛?唔會令你遲到?」案件押後至下周一予控辯雙方結案陳詞,並於本月29日裁決。

次被告承認被首被告「害得好慘」

次被告趙旭昨出庭自辯,今接受代表控方的外聘檢控官陳文慧盤問,控方問趙旭:「你係咪俾首被告黎文光害得好慘?」,趙旭同意。控方再問趙旭是否認為黎有部分說法非事實,趙同意,又指他誤解自己訊息的意思。控方追問,「黎講唔係事實嘅嘢又喺度害你?」,趙同意。

控方質疑:人哋一片好意送嘢俾你,你唔要佢傷心

案發當日在學校,趙旭稱黎文光將藏有TATP的錫紙打開予趙觀看,並稱:「呢啲嘢燒咗會爆,殺傷力唔大,拎返屋企玩啦!」,趙當時以為是梳打粉,而黎只是「吹水」,並一度拒絕接收,欲交還給黎時他已跑走,趙於是手拿着錫紙到禮堂集會。

控方今問趙為何當日不將藏有TATP的錫紙丟掉,趙指當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加上學校鐘聲響起,前往禮堂沿途又沒有垃圾桶。控方即質疑:「人哋一片好意,送啲嘢俾你,你唔要佢傷心㗎嘛!」法官郭啟安表示:「控方,啲嘢係人哋㗎嘛!」趙解釋指當刻只想物歸原主。控方不斷追問:「佢叫你拎返屋企玩,咁都唔係送俾你?」趙稱:「我唔想要,無興趣」,最後在控方多番盤問下終承認黎是將錫紙送給他。

被告堅稱所行路線無垃圾桶

郭官問到,若趙不想要,為何不丟掉,趙稱欲追回黎不果,前往禮堂期間又沒有垃圾桶,故打算集會完結後才到禮堂外的垃圾桶丟掉。控方播出學校的閉路電視片段,指由操場行至禮堂實際上有垃圾桶,並位於男廁旁。趙旭強調自己所行的路線沒有垃圾桶,控方反駁:「咁你可以行多兩步去垃圾桶㗎嘛?唔會令你遲到?」趙稱當時只以最短路程往禮堂。控方又指當時有其他同學會特意經過垃圾桶再走到禮堂,但趙稱他們只是幫老師拿東西。

被告稱為免老師過問 故敷衍錫紙內是茶葉

控方再質疑,為何被老師張善恩發現錫紙並查問時,趙回答是茶葉。趙稱因不想老師問太多,為免麻煩故應付老師。控方又指趙既然以為是梳打粉,為何要說謊,「係咪知包嘢會爆?」,趙否認,並稱不想回答與學業無關的物品,以免令老師留下壞印象,又指不知道錫紙內物品會爆。

控方問主任與被告是否有「仇口」

控方又問趙旭是否曾向梁主任謊稱「包嘢加水會變凍、好得意」,趙否認並堅稱自己一直保持沉默。控方質疑:「係咪梁主任作嘢靠害你?你同佢有咩仇口?」,趙否認並指兩人只是普通師生關係。

另外,兩名被告於2019年11月17日的Telegram對話中,黎文光曾稱「我身上有毒氣」,趙則回覆「我旺角完事了」,趙今解釋指「完事」的意思是他在新聞看到旺角暴亂平息,為向黎展示自己有勇氣面對這些場面,所以才謊稱自己在現場。

控方問到,趙曾稱「油尖旺好多狗,唔夠人」有何意思,趙解釋是指在家附近有很多警察,覺得「好威」,控方質疑:「有警察係威?」,趙同意。

本案所有證供已完成,並押後至下周一(7日)予控辯雙方進行結案陳詞,並於6月29日裁決。

兩名被告為黎文光(19歲)及趙旭(18歲),同被控一項管有爆炸品罪,黎文光另被控一項管有爆炸品罪和一項無牌管有彈藥罪。控罪指兩人於2019年11月27日,在馬鞍山管一個錫紙包載有4粒豌豆大小的粉末,而該些粉末為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黎另被控於同日同地管有一個錫紙包載有八分一粒豌豆大小的TATP粉末,以及管有一發空包彈。

案件編號:DCCC343/2020

不管今夜維園光景如何

$
0
0
內容: 

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只是以個人名義宣布6月4日晚在維園出現,便於6月4日早上被捕,其後她在警署宣布以禁食方式紀念六四,下午警察將維園硬地足球場、籃球場,中央草地和緩跑徑圍封。此前政權以「消息人士」透過傳媒向市民作出恫嚇,6月4日晚穿黑衣手持蠟燭者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監禁五年。這個恫嚇真讓人既憤怒又納悶,現在香港已淪落至連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要被管的法西斯社會嗎?蠟燭又是什麼非法工具?那個前民主派的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高聲附和黑衣蠟燭「違法」說,殊不知被人將其以往在維園穿黑衣手持蠟燭的照片放到網上,真的自取其辱。另一前民主派的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以往亦是六四維園常客,被問到如何看今年政權禁止維園悼念活動,只能辯稱自己參與的是合法活動,盡現窩囊蒼白。

事實上,很多權力中人,包括前特首、前立法會主席、官員,他/她們於六四時都曾展現良知,譴責北京政權屠殺 ,他/她們發出這些聲明時,都以「愛國者」自居,但後來有的很快,有的較慢,都相繼打倒昨日的我。不過,有心人豈會放過,每逢六四就會將他/她們當年的良心話於網上再次提起,今年更多了一些積極迎合北京,重判抗爭者和民主派的法官們於六四時的「良心展現」。這些人是否還有良心爭扎,還是以「國家至上」來安慰自己?那些當年沒有展現良心的現當權者是否十分慶幸?原來當年的良知是瘡疤。這些權力中人當年是如何看待中國民運、八九六四?是因為他/她們當年是殖民地官員,即使心有所感依然不敢表達個人情感,還是悄悄站在遊行隊伍當中,或坐在馬場一角,聆聽「民主歌聲獻中華」以及譴責屠城的悲憤聲音?學生時代曾率團到訪北京的特首林鄭月娥,八九六四時還是殖民地政務官的她,未知有否被「中國心」所觸動?

無論如何,對政權來說,不論中港,六四是瘡疤,是中共政權不斷統一口徑,依然不讓民間提起的禁忌,這種禁忌終於延伸至香港。以「國家」的名義,以「國安法」的重槌,利用七千警力欲「粉碎」這個近年被某些本土派批評為「大中華膠」,對中國「痴心妄想」,與香港無關的行禮如儀場合。但如何批評也好,如何用公權力輾壓也好,悼念/記憶六四已經成了幾個世代香港人的「集體意識」(灰記從不介意是否有傳承,每一代人盡了自己的本份就是了)。套用時下當權者不斷重複的「愛國愛港」口號,八九六四令港人將「愛國愛港」的情懷發揮得最「極致」。

灰記是這種「愛國愛港」情懷的眾多見證者之一。由胡耀邦逝世當日,十數市民自發在中環天星碼頭,以標語形式表達對中共政權的種種看法,對大陸社會的關懷,到5月4日晚二千市民中環遮打花園集會,以紀念五四的形式聲援北京學生,當中很多是穿西裝的中環上班族,大家還高唱 《國際歌》和《義勇軍進行曲》,歌聲與資本/殖民主義中心地帶,高聳的財團大廈顯得格格不入。當時的灰記還不明白,混雜、矛盾、衝突本來就是這塊歷史偶然下的殖民地的「根本性質」。

整個5月,香港人沉浸於北京學運/中國民運的任何訊息中,平時只談賺錢、賣買樓宇、吃喝玩樂的場合,多了很多對學運領袖的討論 ,王丹、吾爾開希、柴玲……成了家傳戶曉的名字,平時看不起「內地同胞」的香港人,對學生絕食寄以無限同情,對北京市民持續有序的聲援由衷的感動。香港人,無論在本地旁觀,或親身在中國感受過跌跌盪盪的80年代「改革開放」,此刻多少都幻想中共改革派和學生能良性互動,讓中國逐步朝向「現代文明」發展。很多人都說過,此時香港人的「愛國心」前所未有的澎湃,5月下旬成立的支聯會,全名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無論「左中右」都認同和全力聲援這個愛國民主運動。同時,一個講求民主、文明的中國才能保障香港真正自治,以及即使中國大陸如何動盪,也祈盼香港能「平安無事」,卻又是很多香港人真實的想法,因為《中英聯合聲明》已簽署,香港已進入後過渡期,很快主權歸中國,香港人不再有英國人「保護」。所謂「愛國愛港」,其實也是從香港本位出發,不用現在某些本土派及其理論導師去加持。

「很快就不再有英國人『保護』」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但灰記永遠不會忘記當年在北京聽到一席話時的「震動」,灰記在北京戒嚴前後短暫逗留協助採訪,於天安門廣場附近就聽到一名不知身份的男士,以帶北京腔的普通話對著包括灰記的幾個正在錄影拍照的香港人說,「現在你們有英國人『保護』,九七後英國人走了,你們再沒有那麼XX」。XX那兩個字因年代久遠,實在記不起,但印象中,好像是類似「神氣」,或「特殊」的意思。這位男士是否看不慣那時香港人在中國所受的「特殊待遇」,不得而知,但他的說話卻點出香港人身份的「脆弱性」,的確,沒有英國人的「保護」,香港人什麼也不是(李卓人於「六四」後在北京被捕,然後迅速獲釋是一例),這是如灰記這類反殖分子也不得不承認。儘管英國偶而會「保護」香港人,但絕不會把香港人視作「自己人」,那名北京男士也視我們這群香港人為異類,沒有英國人「保護」便什麼也不是的異類。

或許是這樣的認知,香港人對八九民運投以極大的熱情,出錢出力搖旗吶喊,親身到北京打氣,固然為了表達「同胞」之情,以擺脫香港人什麼也不是的「詛咒」,更「深層」的想法是希望中國朝著文明、講人權、講道理的方向發展,才是香港較有效的「保護罩」,才是民主自治的根本保障。

正因如此,當李鵬於5月20日殺氣騰騰地宣布北京戒嚴,被視為改革派代表的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作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向學生話別一刻,香港人深受打擊,此後多次百萬人遊行和在跑馬地馬場舉行大規模集會,都是極盡人事,希望中國的局勢不要朝最壞方向發展,甚至仍有人幻想有轉機。因此,當港人獲知6月3晚軍隊終於入城鎮壓,6月4日凌晨竟夜天安門廣場附近長安街槍聲不絕,死傷枕藉時,悲憤、絕望、恐懼……不一而足。 這些心情絕對可以理解,想不到「改革開放」了近十年,中共的殘暴性質不改,用軍隊屠殺人民。這其實不需要「同胞」之情,任何有正義感的人都會表達義憤,這是為何日後每年支聯會於維園舉行的「六四」燭光晚會,在眾多的香港華人中夾雜不少外籍人士的原因,畢竟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至少曾經是)。而不少香港人堅持每年到維園,也是自覺最低限度的付出:定期向那些當年在前面擋子彈的「同胞」、勇者表達哀傷和敬意。

因組織及參與去年10月1日遊行而被囚的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曾在受訪時說過,很多與他同一代的人都認為,我們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因為歷史的偶然,因緣際會下享有自由,可以獲取很多知識和資訊,能明辯是非,並且仍然有多少能量去做一些事,甚至有段時期保護了很多大陸來的知識份子,保護了(兩蔣時代)很多台灣來的異見人士。六四,全中國(暫時不計台灣)只有這地方可以講良心話,向權力說不,在這情況下,對這個苦難的民族,我們是否要盡一些責任呢?灰記不是「大中華膠」,沒有如仁哥的民族情懷,但倒十分認同仁哥的講法,香港人與大陸人共同面對一個專制政體,他們在一制的前沿,香港也正邁向一制,單是基於這個認識,堅持六四記憶、悼念死難者,以至關注/聲援大陸抗爭/異議者,便是應有之義,不需再附加什麼本土意義,更何況大陸有不少抗爭/異議者明知會受逼害,依然義無反顧的表態支持香港的自由,例如不少在網上發照片支持雨傘運動者被拘押以至被判刑,最重判四年!

而香港曾經作為不單只中國,可能是亞洲最自由的地方,除了資本財團的自由掠奪,也有不同非政府組織設立總部和辦事處,關注國際上諸如人權、勞權、女權以至環保等議題。另一同樣因去年10月1日遊行而被囚的支聯會主席李卓人,他有份創立的職工盟,當中的屬會包括外籍家務助理組織,為在港工作的外傭發聲,這些組織亦與國際的外傭組織有聯繫,相互支持、交流。而年前在港的印尼傭工組織更與一些團體發起遊行,抗議以色列空襲加沙,殺害巴勒斯坦平民。事實上熱愛中國的李卓人,也是工運活躍份子,關注本地,中國內地以至亞洲/國際工運;何俊仁也曾聯同日本的律師和學者,為中國與韓國仍在世的慰安婦,狀告日本政府。這本來就是香港人應有的開放視野,由凝視中國內地到放眼國際,為公義發聲。 現在大家憂心衷衷快將失去的,難道不就是這個開放包容,由「大中華膠」、香港本土主義者,以至國際主義者都能「和而不同」的自由香港嗎?

但願不管今夜維園光景如何,不管明天要面對怎樣的局勢,由六四燭光所折射出的那個自由香港,至少活在「一小撮人」的心中。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版權: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