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成立聲明

$
0
0
內容: 

維護國際地位及核心價值,金融界別發聲刻不容緩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業的穩健發展,一直以來有賴金融同業、各行各業及其他香港市民堅守崗位,維繫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當中包括捍衛民主與自由、守護人權與法治、秉持公平與公義、恪守廉潔與誠信、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及包容、並以專業精神服務香港。

這些造就香港經濟輝煌的基石,當下有被逐步侵蝕的跡象,尤其見於自六月以來香港特區政府處理群眾示威的表現,已嚴重衝擊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巿場的信心。國際評級機構下調香港信貸評級,正是一大力證,顯示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因此而受到打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九月十日表示不認同評級下調,又公開呼籲金融服務界支持警方執法,證明政府依然未能認清破壞香港的源頭,無助解決當前危機。

成立工會,為香港金融業的專業及發展,提供更理想的環境

金融業賴以成功的制度及價值正面臨重大威脅,我們認為必須藉組織工會去為業界發聲。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香港金總」)的發起,正是希望團結金融界的朋友,以積極方式應對各種社會議題,以確保會員權益為大前提,一同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發展。

加入工會的會員將團結一致,抵抗所有的不當打壓,免於白色恐怖。而且香港法律禁止任何干擾勞工參與工會活動的行為,對於加入工會、或擔任工會職務者,不得拒絕僱用、解僱、或施以其他不利之待遇。

希望所有認同本會理念的金融同路人們,一同加入本會,共同捍衛香港金融界權益!同時本會寄望能通過成立工會,鼓勵同路人一同站起來,提升金融業職工對自身權益的重視。

目前本會已得到職工局的申請確認,臉書及Instagram專頁將陸續發表更新,歡迎大家踴躍提供意見,協助本會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金融人,加油!

版權: 

杯葛戰可如何打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反送中運動變成保衛香港之戰,持續三個月,戰線很多,其中一條是「杯葛戰」,即杯葛發表支持送中、撐警、無人性等言論的商號。要為香港長遠而戰,是時候想想杯葛戰可以如何打。

When the day comes - 時候到了

杯葛戰要有效,必須同時符合兩大條件:(1) 參與人數夠多;(2) 可持續下去。兩個條件缺一,杯葛戰註定失敗。

條件(1)在2019年前可謂未有形成過,但如今這個條件絕對成熟了。參與這場運動的,由中學生到銀髮族,由基層到中產,由藍領白領到專業人士,基本上是各階層connected,簡直是前所未見。再看添福小食、渣哥、四喜麵包的長龍,以及不同反送中議題的眾籌速度,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When the day comes(電影《1987逆權公民》的英文名)。

我按不同民調和自己觀察粗略估計,站在反送中一方的,應該在七成或以上,而這群人有很強的消費力,多是年輕人也是最願意消費的一群,很多更是未來的消費者。可是,時機雖成熟,但如何打這條戰線,即滿足第二個條件—持續下去,至關重要。

杯葛戰必定是長久戰,杯葛一兩星期沒用,杯䈓三五個月才見效—要多謝香港高昂的租金,不然三五個月也無效—但杯葛欠缺計劃,效果會大打折扣。本文嘗試提出一些大原則和方向,讓大家想想如何合力打好這條戰線。

1. 全力幫襯良心小點

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心。在這一刻還撐警的,連基本良心都失去,對死物遭破壞大為心痛,對中學生被打至重傷無動於衷,講多無謂。相反,我們先要確立「賞善罰惡」的原則。杯葛戰是一銀兩面,一方面杯葛黑心店,但同時要力谷良心點,此消彼長,效果最大。其實這一點大家已初步做到,總之誰被中共港府警察藍絲搞,就加大宣傳,全力幫襯。

有人說長龍在一兩星期就消失,很失望。其實想法錯了,因為要維持長龍在一個月以上其實不合理,最初造成的羊群效應很重要,因為那是表態,是畫面,是文宣,目的是告訴全香港,你有良心,會得到支持,得到民心,最終會化成生意額的獎賞。長遠而言,當然要大家養成持續幫襯的習慣,那麼就算不用天天見長龍,已十分成功——事實上天天見長龍也會阻礙其他人幫襯。

這方面,多謝有心人已製作相關名單,甚至寫了APP,這對於大家持續支持很重要。

2. 杯葛要立竿見影,要見效果

杯葛的打法,則有所不同。我認為現在的打法是錯誤的。試想想,看着要杯葛的名單,你幾乎不能生活下去,這就令很多人無法參與。我們必須理解一個事實:做生意越大,越不想開罪政權,放諸四海皆準。香港的可悲是,你不開罪政權也不行,不表態不行,你一定要向政權表忠才行,不然就無運行。世上畢竟只有一個李超人,夠膽在這時勢別開生面說「黃台之瓜,網開一面」。

所以,如果我們凡支持送中、撐警、撐黑社會暴力、在大陸有投資等等全要杯葛,普羅市民怎樣生活呢?杯葛戰要成功,必須是可行又有可見效果,與其杯葛各行各業的所有商號,何不在各行各業挑一個明確的商號來杯葛?首先,普羅市民會記得,腦裹記住三兩個商號,總比記住一堆易,也不須次次查App;第二,在各行各業只挑一個,表示你仍然有替代品,那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第三,只要大量人持續三個月以上杯葛某一個商號,成功令其萎縮或執笠,便能立竿見影,殺一儆百。這一點學自中共,中共挑國泰祭旗,其他大型公司看在眼裹,立即收聲,我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我們不可能期望所有偏藍的商號都執笠,但想發出一個訊息:沒有良心的企業,不幫襯。

4. 如何挑選杯葛對象?

應挑哪個商號?有幾個原則可參考:

(1) 最惹公憤的。例如,乜乜幫白衣人開的酒樓、零食店(各行各業挑一便可)等,這筆血仇,誰能忘記?杯葛效果自然好。

(2) 挑大集團,放棄小店

巨人倒下的震懾力自然很大,雖然巨人是不易打倒的,但這個時機打不倒,將來恐怕更難有機會。至於那些滿口歪理的茶餐廳小老闆,可以放過,不須重點宣傳,以集中力量。

(3) 削下巨人一臂一指也好

要挑戰巨人確實不易,要收起天真心態。能夠找到巨人的致命弱點,一擊即中,自然最好,但難道十分高。我們不妨降低目標,卸下巨人一臂也好,斷其指掌也好,效果其實也夠震撼。所以,面對巨人商戶,不妨挑旗下某種商品來杯葛。

挑甚麼商品呢?以某飲食王國為例,旗下特許經營的商號很多,這些商號其實不是本地的,例如某知名咖啡店是美國品牌,只是飲食集團取得特許經營權。由於特許經營權需要付龐大費用或分帳給品牌持有人,所以杯葛特許經營品牌對集團本身的打擊是有限的,放棄特許經營未必能傷本。要收最大效果,要傷其集團本身的出品,例如罷買自家品牌月餅,同時宣傳買另一種替代品牌。

當然,話分兩頭,挑品牌的本地製作再加一個特許經營品牌,也無不可,如果能令外國品牌將可賺大錢的特許經營判給別人,也很好。

(4) 火燒連環船

如果能製造「火燒連環船」效應,必屬首選。例如旅遊業起火,火會迅即燒到餐飲、酒店、零售、交通、主題公園等。大集團旗下的商號有沒有這種特性呢?有的話,就是最好的目標。

5. 兩大原則

原則一:我們不是要減少經濟活動來衝擊經濟,不是想人失業,我們的花費其實不變甚至增加,我們的原則是讓值得支持的商店賺香港人的錢,長遠而言,我們希望良心企業能發展起來,讓沒有選擇只能忍氣吞聲在大集團工作的員工轉投這些店。

原則二:不要政治潔癖。例如一些茶餐廳伙記發表了難聽的言論,不用主力宣傳杯葛,一來他的言論未必代表餐廳,二來打這些小角色看不到效果,反而因為杯葛名單太長而讓人卻步。另外,第一步應主力打擊「黑心」集團,最明顯是撐警撐白衣人撐送中的,其他諸如有中資背景的,可以在策略上暫時擱在一邊,令整個杯葛運動可行而容易見到成果。以大班月餅為例,在反送中運動進行了三個月,老闆仍有膽表態撐人鏈,並受到國家級打壓,即使大班表明言論屬個人(俗稱跪低)並在CCTVB落了廣告,我們仍要支持,不讓他進一步成為中共打壓的受害人,讓更多人站在我們的一邊,讓更多人免於發聲的恐懼,更為重要。

以上抛磚引玉,希望大家能想清楚這條戰線的方向和策略。利用消費者選擇的力量,達至商界脫離中共威脅的恐懼,也是光復香港的時代革命目標之一。香港人,加油。

版權: 

中秋之後——十月圍城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歷時3個月的逆權運動,沒有任何停下來的跡象,香港成為全球的焦點,同時亦寫下人類對抗極權歷史的新一頁。港共政府的錯判形勢、虛怯,以及用軍警鎮壓,也蓋不住香港人的聲音,還有兩星期就到中共70週年國慶,可見的時間內,香港會出現十月圍城的局面,街頭抗爭仍然會持續。

沒有大台的極緻抗爭

自回歸中共後,香港民主運動沒有寸進,從五區公投到雨傘革命,香港人一直堅信和理非與談判的策略,並給予中共極權足夠時間,在體制內作出調整,以迎合民主的潮流。可是經濟的崛起只讓他們露出了獨裁的面目,滿以為金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香港人在自由尺度上,是不能用金錢收買,弄得今天如斯田地,是中共與港共一手造成。

一直以來,中共以各種形式虛張聲勢,軍事上誇大軍政能力,政治上,濫暴、獨裁以威脅香港人。可是這條管治方程式,被香港一班沒有大台的黃毛小子攻破,過去大台形勢的抗爭,一次又一次被打壓,結果這次逆權運動在沒有大台的情況下,港共政權正陷入窮途末路。本來在立法會有年青議員,還可以讓港共抖氣,這3年來對年青人的追打及壓迫,令大家走上街頭,再回不去舊日的時光。

以往大台抗爭,總是糾結在和理非與勇武的路線上,大台往往是陷入固有的模式,步伐跟不上青年。可是這次逆權運動由市民自發,人人也是參與者,人人也是大台,你有權跟或唔跟,議員由領導者變成追隨者,大家對議員的要求也降低。只要在現場出現支援,這種心理作用已十分足夠。這亦能解釋,為何這次運動較少文宣批評民主派議員,而最重要的是,現時由大口狗當主席的立法會,已是一個不提也罷的機構,基本上與白支人工是沒有分別。立法會議員也是象徵意義,多於實質意義。預計在2019-20年度的立法會復會後,只要保皇黨想通過魔鬼條例,整體社會的燥動會更甚於這三個月。簡單點說,未來一年的立法會,已無甚實質功能價值。

和理勇武命運共同體

這次運動出現了核爆也不割席的現象,和理非與勇武互相諒解,這群體的基數,佔香港人口一半,正如劉細良在評論中所說,無論港共極權怎樣分化,也沒有可能成功。這點可在鄧寇克大撒退當晚完全體現,當黨鐵與軍警配合,封站停車後,站內的警報訊號,與二次大戰空襲的警報完全無異。大家看到電視畫面心急如焚後,就全數出動私家車義載,在青馬橋收費亭前,示威者一臉惶恐地逃難4小時,一條長長的車龍,接載這批無助的香港兒女。這種仁愛精神,只有戰爭與災難時才會見到。和理非與勇武已是命運共同體,怎樣也分不開。當勇武在街頭越來越危險時,和理非每天也在改變抗爭的方式。9月開學後,各校人鏈登上國際傳媒。以往群大唱K活動,被勇武認為是左膠無用,今天卻出現全港商場大合唱的壯觀場面。除非港共政府每天6時後封晒所有商場,否則五花八門的抗爭也會不斷出現。

90天開創新時代

2014年9月28日,當戴耀廷宣佈啟動佔領中環後,不少人也離場,可是5年前戴耀廷說香港進入一個新時代---抗命的時代,是非常準確。這五年來,香港人的抗爭意識不斷提昇,多謝林奠的完美助攻,梁天琦競選口號「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成為今次逆權運動最入心入肺的口號。只是90天,香港已沒有激進勢力,在軍政主導下,和理非也隨時勇武與黑警對峙。就算開真槍,也射不退香港人的訴求。

這90天,港共使用了人類史上所有極權手段,612、721、831,都是香港人難以忘記的日子。831的太子站真相未找出,香港人是不會罷休。歷史告訴大家,香港人是最守秩序和最有韌力的華夏族群,從小到大被訓練的排隊能力,與日本互相輝映,今次未能爭取到五大訴求,香港人是不會停下來。因為大家也明白,這是一場不能落敗的民主運動,面對濫暴濫告,香港人會更堅定對抗極權。十月圍城,定必出現。

版權: 

要思考令抗爭運動「可持續」下去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所謂「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可以說一方面充分反映了這場運動所揭示的一些問題。大家都期望政府可以朝着合理的方向來處理,而不是天天只鸚鵡學舌式的說「止暴制亂」,但實際上卻止不了暴,反為激化更大的亂。

政府及北京當局的策略,現在是止不住暴,因為政府墮落到只能依賴警察的暴力來維持一個破了產的制度,從而繼續施行暴政。口講「止暴制亂」,但日日只是讓警察出來胡亂打人,濫捕濫控,不斷傷害整個社會,不斷破壞政府管治的合法性。

這五個訴求,當中也包含了對香港現時制度缺陷的不滿;反映了要求北京當局實現對香港人的承諾;要讓香港的政治制度走出不斷自我消耗的困局;也真正體現港人治港,可以令香港社會有機會得到善治。

我對來自政權的暴力,對來自北京的語言暴力,對來自警方的濫暴,可以說是更深惡痛絕,極端反感。那些藍絲及建制盲毛的水平實在太差劣,往往只能主動挑起針對人的暴力。他們對一些最和平、最溫和的訴求展示方式,包括連儂牆、包括人鏈,都不放過。但政府竟然對這些以針對人、打壓訴求、傷害人身、甚至是來自暗黑勢力的暴力都輕輕放過。這些也都在反映這個政府的墮落,都在展示現時這個制度的野蠻及粗暴本質,這些都只是說明五大訴求十分合理。

勇武示威者的回應方式,我可以理解,我也不會割𥱊。但顯然不可能只以這樣的方式來爭取五大訴求。而且這種方式也真的不能長期延續,因為代價實在太大,風險也不少。

希望在相對短時間之內爭取到得到五大訴求的所有目標,顯然是比較困難的。問題是這場所謂「時代革命」,並不是要訴諸暴力來推翻一個政權,香港人有沒有實力這樣做。更合理的做法,是要透過持續的政治動員,促使政府正視問題,促使北京當局作出合理的反應,要令北京知道要有口齒,否則香港人不會妥協。

經過這幾個月,被喚醒的人其實越來越多,被動員起來的人也真的不少,誰都不能否定這種力量。就算對來自政權的暴力、建制的暴力作較強力的反應可以得到一時的理解,這些反應都不足以即時爭取到五大訴求。這樣下去,顯然也不是令運動的抗爭力量可持續的選項。

要令抗爭運動可延續,首先便不要過度消耗本身的力量。已經有千多人被捕,很多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很多人會面對漫長的訴訟程序,也有人會被判刑。大家都應該保留自己,「自己」就是持續抗爭下去的最主要資本。不希望看到更多人受傷,也不希望有更多人被警察拘捕、被政府檢控。被捕的往後要面對政府的濫控及司法程序。政府透過警方的執法權及律政司的檢控權,看來根本都不再在乎檢控政策,只期望透過這個過程來玩死一些人、嚇怕更多人。不要再為政府提供這種籌碼!也可以如此看,以後每一個檢控的司法過程,都可以成為抗爭力量的觸發點,可以借此提醒更多人要把這種抗爭持續下去!

另一方面,也不要為北京的強力鎮壓提供藉口。北京當局又「外國勢力」、又「國家安全」、又「顏色革命」、又「反中亂港」、又把幾百萬人講成「只是一小撮」,講來講去,就是要罔顧事實、埋首沙堆,就是要扣政治帽子。這種策略,也是要欺騙國內的民眾,要把事件定性,爭取更多人的支持。管控好國內的言論,除了防止影響到國內的民眾之外,也是為一旦要出重手作出準備。香港人,特別是一眾抗爭者,都不應低估中共政權的殘暴性。明知其意圖就是如此,就更加不要為這個政權提供藉口。

所以,當本身就不是真正的暴力革命,就要思考如何令抗爭「可持續」下去。從長遠一點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就要維持及鞏固香港內部的支持力量。我們只能夠靠「自己」。應該去維繫這一次被動員起來的、被喚醒的所有人。這裏大大話話有幾百萬人,讓他們都有理由去繼續支持這一次抗爭,跟大家一起繼續爭取五大訴求。我們都有大家,這才是抗爭延續下去的最重要籌碼。

和平的集會、言論上的聲援、野貓式的遊行示威、都可以變成風土化了的集體行動。加上對這個政府、對北京當局、對建制力量、對警察的抵制和消極反應,都可以令到這個政府無法重建他對社會的管治正當性,也無法解決各種問題,要迫使他們不得不面對香港人的訴求。8.18的那一次和平大遊行及近日9.11前後的全港各區一同唱港人之歌,都是很好的做法。難道他們可以連大家唱歌及和平遊行都鎮壓?

這樣溫柔的力量及十分有質素的文宣手段,都應該繼續,也要更積極地推向國際社會。我認為這些才是最可持續的抗爭方式。

如果想令這場抗爭運動的精神及力量都可以延續下去,便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凖備。除了不再作無謂犧牲,不要再有更多人被警察拉,不要再有抗爭者受傷。要保存實力,要凝聚更多人,要動員更多人參與,要感染更多人。

要做到這些,不能只靠衝擊,要靠溫柔的力量,要繼續展示我們的理性與優秀,要令人人都不割𥱊。

也要繼續讓抗爭的訊息流傳下去,流傳到海外,讓全世界都看到聽到知道。

那些陀槍揸警棍的所謂大丈夫,天天開記者會只是公開展示如何低水平地車大炮。反之,被貶低為曱甴的示威人士,在民間記者會中的表現甚至把警隊一哥二哥都比下去,不但無需車大炮,也不至於 cannot find the right word。比起那些連幾篇有質素一點的論述文章都寫不出來、幾句似人講的說話都無能為力,只能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只向最弱小的動拳頭、𢲡刀擸棍動員黑勢力的那些人,大家都優秀得多。至於只懂靠權靠大聲靠扣帽子靠動員奴才的所謂權勢,也只能抬出佢阿嫲的一條條紮腳布出來,根本已經失盡了民心,在國際社會也已經丟盡了現眼。

香港的政府官員以後在國際舞台的出行,不會比黃之鋒及何韻詩方便;香港那些政治奴才,就算帶埋翻譯在身邊,都冇乜嘢可以說服國際社會。那些人當中,有些更有可能會成為國際社會抵制、杯葛甚至制裁的對象。只要我們繼續維持着這種高質素,國際社會就算未必能給予香港人實質的支持,在精神上的支持及認同已經足以令抗爭持續下去!

我覺得香港人、香港的抗爭者,無論是和理非或是勇武的,有沒有full gear 的,過去幾個月真的都很優秀。讓大家繼續以我們的優秀來鄙視虛情假意地打着「愛國愛港」之名來只圖親近政權,依附權勢做政治寄生蟲的所有偽君子,也鄙視盲目無知的藍絲。

我首先是香港人,與所有真心愛護香港的人站在同一陣線。愚者千慮,希望能有一得。一點赤誠,願同見證正義凌駕邪惡。一點盼望,願民主戰勝歸來。微見希望大家參詳。

香港人,加油!

版權: 

照顧者 : 用音樂與長者建立共同話題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由我奶奶去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老爺,她感到很辛苦,產生很多壓力。由於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 沒有話題,不知如何溝通,直至到這個 (音樂) 媒介令我們有共同的話題,特別是老爺與奶奶關係亦好了,因為是透過播出乘風破浪的音樂及拋波遊戲,他們崩緊的情緒就開始放鬆,是我意料之外有很好的效果。」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林綺華說。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病人會漸漸忘記家人及身邊一切的人和事,照顧者及家人都會想盡方法,希望減慢患者的衰退情況。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張詩琪博士發現,由於人們對音樂的記憶逗留比較長,音樂訓練的確是不錯的介入方法,再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最初出現記憶的困難,但他們的音樂記憶逗留時間比較長,甚至乎中晚期的患者仍有音樂記憶,而音樂的記憶與情緒的關係十分強。

因此,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在何張淑婉慈善基金支持下,開辦「知.音.緣」計劃,以音樂作為溝通的渠道,與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進行治療性干預。計劃訓練了50位社福機構的同工及125位的義工,讓他們學會帶領音樂為本的活動及提供家庭上門支援服務,現時約有100個家庭接受服務,患者參加活動之後,有效減低他們的焦慮情況。

計劃與不同的社福機構合作,提供電子教科書及教材,訓練同工應用音樂訓練於服務當中,其中一間合作的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中心經理蔡俊燊指,音樂不需要任何語言束縛,透過運用音樂或樂器的時候,加強了家屬、同事及長者三方面的溝通,再者同工及義工可以參考電子教科書,豐富訓練內容。

參與計劃的林女士表示,奶奶見到老爺開心,整個過程情緒穩定了。老爺早上做了很多訓練及感到疲累,晚上自然睡得好,就不會引發其他問題,大家便有足夠休息,便相安無事,產生正面的影響及正能量,再者與老爺做活動時多些笑容,多些互動,慢慢大家的氣氛緩和,大家都會開心。

版權: 

記協、攝記協轟警敵視記者 促停止暴力對待傳媒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進入第三個月,警察濫暴情況不斷,記者也遭殃。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今早開記者會,要求警察停止對記者作出肢體及語言暴力,並就暴力行為致歉。

IMG_2205
記協主席楊健興

記協主席楊健興稱,自六月爆發大型示威及遊行,記者採訪已遭到警察不合理的阻撓,包括遭到強力閃燈的照射,在6月中曾和公共關係科會面,對方曾承諾不會這樣做,但及後至今一直再沒有聯絡。

在近日多次的清場行動中,有警察斥記者是黑記、盾牌擋鏡頭和近距離發射胡椒噴霧。楊健興提到,記者連月來不但遭到警察阻撓採訪,至上星期的「攻擊」更越見嚴重,包括言語上的侮辱。他炮轟警察批評和敵視記者,並多番質疑記者的身份;形容新聞工作者面對嚴重威脅。

楊健興重申,傳媒「監察」的第四權不容置疑,報導及尋找真相在大型運動中更見重要,「特首自己都話好多流言,傳媒就係要去報導真相,如果遭到阻撓就發揮唔到監察的角色。」

警察速龍小隊8.31殺入港鐵太子站,無差別毆打市民。楊健興認為,記者當晚遭警察趕離太子站,致使無法採訪,令警察、消防員等至今均未能釐清真相。他舉例指8.11警察喬裝示威者,亦有賴記者的報導才能揭發。

兩個工會目前共收到42宗記者投訴警察個案,27宗已提交監警會。楊健興認為,警察的濫暴嚴重衝擊新聞、採訪自由和公眾知情權,強調記者不是「做乜都得」,指同樣需要守法。

攝記協主席:淨係識叫記者上返行人路

IMG_2203
攝記協主席陳奕釗

攝記協主席陳奕釗則提到,過去三個月共發出15份聲明,認為警察對傳媒有敵意,包括不斷使用電筒和強光照射記者。他又表示,警察只會喚記者「上返行人路」,而在理虧時只會使用強光招呼記者。陳奕釗形容,記者和警察的關係已跌至谷底,透露自6月9日後,雙方已再沒有任何交流,促請傳媒聯絡隊和記者加強溝通。

警稱有記者搶犯 記協執委促提實質理據

IMG_2204
記協執委林彥邦

警察早前指控有記者涉嫌「搶犯」,記協執委林彥邦斥道,警察從來沒有提出任何證據佐證,促請警方提出實質理據,「官方唔一定係啱」。

林彥邦批評,香港的法例上不存在假記者,指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媒體,但是否能進入政府場地採訪及成為記協會員則另作別論;而大部分示威和遊行均在公眾地方進行,即所有記者均能採訪。他重申,如何介定是否記者,應從其行為作界定。

楊健興:不存在「廿蚊一張記者證」

對於假記者的指控,楊健興指不存在「廿蚊一張記者證」的說法,批評是誹謗。他重申,記協是註冊工會,目前有約580名會員,共發生80張記協記者證,指如果要申請成為會員,必須有一半收入為傳媒工作。他強調,每間傳媒媒機構均會發出證件予員工作採訪,不需要及不會由記協及單一團體統一發證。

記者:麥馬高

一張未曾兌現的支票、一個六十後的感言

$
0
0
內容: 

《願榮光歸香港》, 這兩天響徹香江每一個角落, 是令人熱淚盈眶的香港之歌。 筆者成長於六十年代,經歷過殖民地的靜好歲月。對六十年代,始終有一種莫名的特殊感情。撫今追昔,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反送中運動持續了三個多月,香港人抱持悲壯的決心,面對當今世上最大、最有錢、最有資源的極權,猶如大衛戰歌利亞般的無比勇氣,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或曰,大國之間只是利益的博奕。美國在中美貿易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碰巧遇上香港這張好牌,當然要好好加以利用。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只是一種以美國為利益前提的手段而已。

但筆者以為,如果沒有這幾個月來,香港人所表現的無畏無懼、前仆後繼、奮戰犠牲的精神,感動了相當部份的美國民眾及華府政客,其在背後加速推動,將這法案提上議事日程的助力,是不可忽視的。畢竟,警、黑的濫暴、兇殘,已超出了人類的道德底線。不分種族,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接受這種喪盡天良、滅絶人性的行為。透過現今網絡的即時傳送,香港示威者的勇敢抗爭,警、黑的無差別恐怖襲擊市民,全世界都看在眼裡。是非黑白是這樣明顯,稍有良知的人,都會義憤填膺。香港人現處於最黑暗的亂世,但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雖然這個法案,最終能否通過,及對香港有何深遠影響,仍言之尚早。但香港人憑藉的只是手無寸鐵,却已創造了歷史。

中國人的最可笑又可悲之處,就是穩定壓倒一切。這種維穩的治國方針,數十年來如一日,透過不斷洗腦愚民,致其政權迄今穩如泰山。官媒不斷強調中港是利益共同體,但顯然地,中共的最終利益, 就是如何保住政權,與大部份香港人的利益,根本是南轅北轍。

雖然,你也不能否定,有部份港人,尤其是既得利益者,將破壞穩定視為洪水猛獸。但就今次反送中運動的延續性及韌度來看,是港人多年來受壓迫的民意總爆發,五年前的佔中運動只是一場預演而已。「一國兩制」中的兩制不斷受到破壞侵蝕,回歸後的強制大量殖民及中資的大舉入侵,以政治及經濟手段來脅迫港人做順民, 都令到民心盡失。

這場運動,最終以何種方式收場,相信大部份港人都是悲觀的。只要一天中國不實行民主,香港人的民主、自由都不可能實現。這可能是最真實的邏輯論述。但無論如何,反送中運動必定載入史冊,是其中一頁人類史上,最悲壯的、最絶望的偉大運動。它的波瀾壯闊、震古鑠今,可媲美甚或超越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學生運動、民權運動及反戰運動。前線抗爭者所表現的智、仁、勇,數以百萬計的示威者所表現的百折不撓,俱是前無古人。香港正經歷開埠史上最動盪的歲月,但會否真的就此消亡,或許鑑古可以知今。

只要讀一下這段近代美國史, 就知道美國並沒有因為經歷過一段動盪不安的歲月而亡國。六十年代的美國,就像今天的香港,正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徬徨不安。年青俊朗、風度翩翩的在任總統約翰.甘迺迪,同樣出類拔粹、有望問鼎白宮的羅拔.甘迺迪,兩兄弟先後遇刺身亡。馬丁.路徳.金在帶領黑人高歌猛進的時候,也遭逢同樣的厄運。國際方面,豬灣事件、古巴飛彈危機、深陷越戰泥淖等都足以將美國拖垮。國內方面,學生運動、民權運動及反戰運動,在全美各地如星火繚原,一發不可收拾,美國陷入了南北戰爭以來,最大的國內危機。但這一切,都沒有阻礙美國的前進步伐,美國反而變得更進步、更強大。

六十年代的美國,整個國家在躁動不安,當時很多的年輕人,吸大麻、嬉皮、反威權、反文化,如一個絶望的世代。 但同時代的登月成功、民權法案的通過、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胡士托音樂節等一系列極具象徵性的事件,却又標誌着美國的前進步伐,並沒有片刻停下來。儘管前進途中有多少磨難、挫折,歷史不會在絶望處停頓下來, 因為人類才是歷史的推手。

歷史已昭示給我們,時代選擇了香港人,縱無勝算,只有奮戰到底。正如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 筆者不才,就演說的其中一段,節錄並稍作更動如下:

「就香港公民而論,中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中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香港人開了一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裡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就在馬丁.路德.金發表這篇著名演說的同一天,與會人仕合唱爭取民權,傳誦千古的經典名曲 “We shall overcome” 。今與所有港人共勉。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
Some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We are not afraid,
We are not afraid,
We are not afraid,
To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版權: 

或許,葉鴻輝當年未能加盟中超球隊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0
0
內容: 

這篇文章的標題或許有點冷血。畢竟,七、八年前的葉鴻輝被喻為亞洲頂級門將之一,是少數有能力向外闖的香港足球員。2013年,當時仍是中超球隊的貴州人和已非常接近正式簽下葉鴻輝,但由於中國的足球聯賽又不允許任何球隊簽入外援門將,而中國足協又判定葉鴻輝屬於外援球員,所以這宗轉會交易只能告吹。尤記得當年葉鴻輝曾公開展示「我是中國人,不是外籍」的手寫標語,但最終未能扭轉中國足協的判決,只能黯然接受外闖夢碎的事實。

所以,嚴格來說,中國不能只怪責港人不承認中國人的身分;昔日中國的權力機關也不承認港人是中國人。不知道是「哀莫大於心死」、怨恨猶在還是其他原因,葉鴻輝在2015年世界盃外圍賽與中國隊較量前夕被問及是否仍具中國人身分認同時,他表明:「未必啦。我是中國人?我唔係咁認同呢句話。唔係因為違背我理念,而係我土生土長,同中國冇關係。我會話自己係香港人,但唔會無啦啦話自己係中國人。」(註)

當然,如果當年葉鴻輝成功加盟中超,他會否說出這樣的一番說話,實存疑問。不過,歷史無法改寫,我們只能回顧已發生的事情來判斷它們對當事人的好壞。近年中國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而葉鴻輝既曾協助港隊兩度迫和中國隊,亦曾與中國隊隊長鄭智在球場上爆發衝突,倘若他真的在中國球壇發展,那麼他不僅甚有可能受到中國球迷和網民的猛烈抨擊,球員生涯因而亮起紅燈,連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也不足為奇。即或不然,近日香港與中國大陸因反修例風波而進一步鬧僵,如葉鴻輝在中國足壇發展,他勢必被要求充當「護旗手」表態。然而,若然葉鴻輝因壓力而就範的話,那麼昔日港人心目中的「英雄輝」便會淪為「狗熊輝」。

不過,由於葉鴻輝未能加盟中超球隊,所以上述的兩難局面對他而言純屬假設性質,這可謂是「福兮禍所伏」。近來常說「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說話似乎非常適合贈予葉鴻輝。平情而論,每個運動員的狀態也會有高低起伏,但整體來說,葉鴻輝近年守護港隊大門的表現「不完美但可接受」,不知各位讀者認為筆者對葉鴻輝的表現評價是否公允呢?

註:李怡:〈港足〉,《蘋果日報》,2019年9月8日,A21。

版權: 

被問警方會否自行帶走傷者 消防處:見唔到既野唔會揣測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消防處8月31日太子站消防處內部紀錄,顯示傷者人數由10人減至7人,3名嚴重傷者「被消失」。被問到消防處是否不能排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有傷者被警方帶走,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表示「我地見唔到既野,唔想做任何揣測」,消防處副消防總長(總部)陳慶勇則稱「我見唔到既野唔會亂咁估。」

消防處今午安排記者會,再次回應8月31日港鐵太子站事故。陳慶勇先稱毛孟靜昨日公布的是消防處的內部紀錄撮要,指一些術語或會錯誤理解。消防處在記者會上,多次被追問是否被警方誤導及救護行動受阻,陳慶勇承認救護人員到場時,警方仍在進行調查及拘捕行動。他指在暴力事故中,現場的指揮權屬警方,消防處需配合警方行動。

陳慶勇多次為警方「解圍」,稱警方亦需確保消防人員安全,故在稍後才安排其他救護同事前往太子站月台。對於警員曾向救護人員稱月台並無傷者,陳慶勇表示警方稱是「溝通問題」。

至於為何不安排救護車經太子站地面送走傷者,陳慶勇指雖然示威者曾多次讓路予救護車及救護人員通過,但救護人員亦曾在機場運送傷者時受阻。他表示,太子站當日的傷者均是警方已拘捕或將拘捕的人士,警方評估有「搶犯」風險,故消防處接受警方建議,將傷者由太子站送往荔枝角站,分送瑪嘉烈醫院及明愛醫院。

陳慶勇承認安排不理想,但屬當時最佳選擇。

無標題
消防處副消防總長(總部)陳慶勇

對於是否有人死亡,陳慶勇重申「消防處絕對不會隱瞞」死傷者,指現場有38位同事,均沒有看到有死者,「呢個係香港消防處既保證。」不過消防處被問到是否不能排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有傷者被警方帶走,曾敏霞表示「我地見唔到既野,唔想做任何揣測」,陳慶勇則稱「我見唔到既野唔會亂咁估。」

《香港01》記者指警方在現場拘捕53人,詢問有否其他未獲安排送院的傷者,曾敏霞稱同事已詢問所有在場人士需否送院。有記者亦問到是否有高級警司不容許3名嚴重傷者送院,曾敏霞稱沒有同事反映曾收到相關訊息。對於誰人可以送院,曾敏霞表示是救護人員決定。

無標題
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

陳慶勇亦解說為何在港鐵公布的截圖中,消防員及救護員出現在太子站的時間,比處方稱的晚上十一時當為早。陳慶勇表示當日除收到大量傷者事故報告後,亦收到另外三宗事故報告,故有消防員在晚上十一點半前到達。

涉及的報告有三宗,陳慶勇指第一宗為當日10時49分,有市民從直播中向消防處報告有一名伯伯被打傷,消防處派出一部救護車到場。及後消防處又收到另一宗報告,指太子站有3人被打傷,救護員在11時17分到達太子站E出口,11時20分進入港鐵站。他稱救護員在月台接觸到一名受驚的女士,並帶她到救護車,該女士簽署了一張不需送院的文件。

第三宗報告則是接報車廂冒煙,晚上10時57分定為二級火警,消防處派出消防員於晚上11時1分到達現場,並在晚上11時6分進入太子站。陳慶勇指有18位身穿黃金戰衣的消防員到場,在月台未有發現火警但發現大量傷者,其中10名具急救資格的同事改為照顧傷者。

晚上11時5分,消防處收到太子站涉及大量傷者事故,第一輛救護車在晚上11時17分到達太子站B出口,當時B出口被封閉,與警方及港鐵協調後,在晚上11時31分容許一名「見習救護主任」經B出口進入月台。

E302EA90-C349-406A-937A-7BE4E7CA0AE8

對於港台《鏗鏘集》報導,消防處指港台向處方詢問太子站事故及油麻地站事故,故消防處分別就兩站傷者人數回覆,但報導將兩站的傷者數字合併。陳慶勇稱消防處亦認為報毫有誤導,指處方接觸油麻地站傷者的時間比太子站傷者更早,故不會混淆兩站傷者人數。

螢幕截圖 2019-09-12 下午3.41.53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公開的紀錄

記者:梁筱琁

6人嚴重變3人嚴重 傷勢好轉定數錯? 消防處:「同事自己亦講唔到」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消防處8月31日太子站消防處內部紀錄,顯示傷者人數由10人減至7人,3名嚴重傷者「被消失」。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表示,點算傷者的救護人員未有攜帶「檢傷分類卡」,僅以紙張作臨時紀錄。至於該3名傷者屬好轉或重覆計算,消防處未能回應,稱「同事自己亦講唔到」。

對於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的傷者人數紀錄,曾由10人減至7人。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指,「見習救護主任」到達太子站月台時情況混亂,同事亦未有帶同「檢傷分類卡」,點算人數時有困難。她表示現場人士在警方押解下位置有改變,又指「同事壓力好大」,救護員需在月台不同地方詢問有否傷者。

曾敏霞稱,現場的「見習救護主任」在0時零1分點算到9人,十多分鐘後(0015)更新為10人。她重申月台的人士「浮動」,故現場同事決定將傷者集中在同一位置,「再確實數真個數」,在凌晨一時許確定傷者為7人。她指7人均是清醒,亦未有嘔吐個案。

對於傷者人數,曾敏霞指「不嬲都係有個流動性」,指經常發生「唔睇變睇(醫生)」既情況。她又引述早前大欖隧道巴士事故,處方收到的初步報告是50個傷者,及後才確定為70多個。

629C64CA-CE09-4387-873B-C4F68B692F19
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

至於紅色傷者(6個嚴重)為何可以移動,曾敏霞表示紅色不一定代表「唔行得,唔清醒」,一些個案是完全清醒,但呼吸急促,「我地都會俾紅色」,而傷者的情況會改變,並舉例稱「氣促」傷者獲氧氣後或會好轉。不過她亦不能不排除同事「數錯」,確實情況則是「同事自己亦講唔到」。對於6個嚴重傷者是否有3個好轉,曾敏霞表示「我都好想知」,重申現場只有一名同事(「見習救護主任」),亦沒有「檢傷分類卡」。

《明報》記者詢問「檢傷分類卡」是否必需攜帶、有否違反指引,曾敏霞只稱「唔係太理想」,但「檢傷分類卡」並不影響救援程序。她指當日「見習救護主任」初步將分類寫在紀錄板上的普通紙張作臨時紀錄,並以口頭向增援人員報告。《am730》記者詢問可否公開相關臨時紀錄,曾敏霞指手寫紀錄不是正式公文,不會公開。

記者指出,當晚11時30分至凌晨30分(凌晨30分警方准許19名消防處增援人員進入太子站),有1名「見習救護主任」及18名消防員在月台,為何會「走失傷者」。曾敏霞表示當時警方仍在現場行動,曾移動傷者位置,重申現場所有傷者均可以行走,消防員早期亦無「mark住啲病人」,現場同事亦稱未見有昏迷個案。《立場新聞》記者問到「見習救護主任」點算人數時,有否受到警方阻撓,曾敏霞表示沒有。

螢幕截圖 2019-09-12 下午3.41.53
資料來源:立法會議員毛孟靜

記者:梁筱琁

屯門逾20中學組「屯結之路」 同學:「望成前線強大後盾」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屯門逾20間中學學生今日在放學後的下午五時,發起屯門人鏈「屯結之路」,由屯門南面的龍門居起步,沿屯門河連接至兆康西鐵站。活動至晚上七時,參與者一同亮起手機燈並高唱《願榮光歸香港》。

無標題

參與「屯結之路」的市民和學生手牽手,有學生以水樽、電話、原子筆、毛公仔等代替牽手。期間參與的市民大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有暴徒、只有暴政、831打死人 、721唔見人」等口號。沿途有踏單車和跑步的市民向學生打氣說「加油」,學生自發派口罩,也有人沿途提供水和乾糧。

參與活動、就讀中六的黃同學表示,希望活動讓其他人明白年輕人可以和平地表達訴求。黃同學又指,學校並不支持舉辦「反送中」相關活動。面對來年文憑試,黃同學表示雖然憂慮無法同時應付學業興運動,但他們均更擔心香港「玩完」。對於政府「撤回」修訂《逃犯條例》,黃同學認為未能平息民怨,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IMG_8725

就讀中三的李同學認為「即使做唔到前線,也想做backup」,他就讀的學校亦不支持同學在校內發聲,曾有同學學高叫運動口號,遭訓導主任要求返回班房,又大聲責問同學「係咪支持暴徒?」,不少同學因此哭泣。

IMG_8706

在「紅底中學」組織「反送中關注組」的洪同學表示,校方將學生舉辦的活動定義為「對抗活動」,例如9月3日的罷課,同學必需有家長信才能參與,校方亦會再致電向家長確認,為學生增添壓力。洪同學在6月12日身處金鐘現場,曾吸入催淚煙,直言感到相當驚嚇,而西鐵元朗站721事件,洪同學形容是完全顛覆他對警察的印象。他又指,市民花了三個月才使政府說一聲「撤回」又感觸「永遠唔知下次有無機會再出嚟,所以珍惜每次可以發聲的機會」。

不過亦有校方採取較寬鬆態度,南屯門官立中學林同學表示校長陳耀明因關注同學人身安全,晚間曾到屯門河旁探望學生。林同學表示希望透過今日行動,讓勇武派知道他們有強大後盾。中學生雖然無法到前線作抗爭,但可以以和平方式罷課及築人鏈,促林鄭回應五大訴求。

不少市民亦有加入「屯結之路」,黃先生一家除希望小朋友明白社會事件外,亦希望以行動支持中學生。作為家長,黃先生對香港的未來感到迷惘,他支持學生罷課,亦促成年人應該反思為何學生要走出來。

IMG_8715

任職救護員兼龍門關注組社區主任的曾錦榮亦有參與,他斥警方在8月11日屯門悅湖山莊的衝突中,拒絕被捕者求醫。對於今日消防處記者會上稱831港鐵太子站的傷者或重覆計算致有誤,曾錦榮反駁指歸類為「紅色」的嚴重傷者,並不可能出現數算錯誤的情況。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8718

記者:胡伊汶、蔣欣彤

保障住房權利 消滅地產霸權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必須有勇氣對抗強大的地產大亨

張帆(社會主義行動)

今年早些時候仁濟醫院提出一項「社會房屋實驗計畫」,準備在荃灣海角街及海興路交界天橋下安放100多個水泥管屋,租給輪候公屋超過3年或者居住環境惡劣者。不出意外,該計畫受到普通市民嘲諷。除了天橋下惡劣的空氣質量,還有網民稱水泥管屋有如貧民窟,「衰過以前啲安置區」,並哀嘆「香港人點解搞到咁折墮?」

如此荒謬而且根本無助解決香港住房問題的計畫卻得到政府支持。房價持續飆升,親資政府將精力全部投向送中惡法,卻無心保障基層群眾的住房需要,只會做出此類裝飾性的政策。去年9月房協推出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畫」至今沒有任何成功出租個案,而且已被指出可能造成「居屋劏房」。

社會清洗

香港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平均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21年才能儲夠錢買房,遠超過排第二名的溫哥華(12.6年)。買房者要將近70%的收入用於償還住房按揭。還有21萬人住在平均面積不到60呎的劏房,其中三分之一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公營房屋供應遠不及需要,而且林鄭上台之後還繼續推進綠置居,試圖私有化公屋,減少公屋供應,助長樓市炒賣。綠置居不斷蠶食市區公屋,這是變相的社會清洗,將窮人逼入較遠的新界地區。綠置居能於數年後通過補地價進入私樓市場,價格較高的市區房屋便會淪為投機之用。

截至今年3月底,輪候公屋的戶數超過25萬,平均輪候時間增長至5.5年,創1997以來新高,被諷刺是「等到死」。政府稱將把未來10年新建公私營房屋單位(而非面積)的比例從6:4提高到7:3,但同時預計未來5年內每年只能供應14,500個公共住房單位,而私人住房單位則有13,500個,遠遠達不到承諾的比例。政府連6:4都未曾達到,新的承諾當然更是空話!

《南華早報》一篇專欄文章寫道:「香港住房問題需要政治性的解決方案,而且要改進制度就必須有勇氣對抗強大的地產大亨。地產大亨仍在繼續炒高房價,或是囤積土地;或是推出不到200呎的『房屋』,好像這樣的房子真的能滿足生活需要。」

為了解決住房危機,必須消滅的地產霸權,而不是靠「水管房」、「共享房屋」這些譁眾取寵的政策,也不能靠實為利益輸送的「公私合作」。但是林鄭和親資港府沒有挑戰地產商的「勇氣」,反而助長樓市投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靠經營劏房和炒賣地皮致富!

社會主義者要求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地產商囤積的土地、棕地、閒置軍用土地,每年至少建造5萬間公屋;停止東大嶼人工島計畫,加徵富人稅和資本利得稅,為興建公屋提供資金;也需要進一步將地產商和銀行公有化,由基層群眾和工人組織民主管理,才能徹底消滅地產霸權,保障所有人的住房需求和權利。

亡共必港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日前係網台節目同嘉賓傾到中美關係,傾到香港其實好被動。最終的解決,其實就係中美問題的解決。而呢個亦係筆者同好多朋友既共同理解。

聽聞好多前線仔女成日想有終極一戰,覺得鬥死林鄭香港就有民主自由。非常可惜,事實係香港從來係國際關係中的一隻棋。咁講唔係想貶低香港。相反,對比起近日發生的事,香港呢隻棋已經無意中扭轉左國際局勢。

正如友人「演」所講,鄧小平係六四後留低左個絕好的局比中共。「五十年不變」,唔單單係講香港,亦同時留左時間比中共。如果中國一直韜光養晦,等到2047,到時國力此消彼長,美國就未必係中共對手,人類亦必然深陷獨裁浩劫。但中共唔知痴左邊條根,竟然早左三十年玩大國崛起、世界命運共同體。真係天祐香港,令全世界係中共未完全成長之前留意到中共的國際野心。

前線日日面對手足、市民被毒打,一定係難以承受,亦難免覺得香港已經捱唔到幾多年。然而,如果以國際形勢分析,不難發現香港形勢正在大逆轉。五年前國際形勢仍然係世界各國趕住親近中國,五年後倒過來變成世界對中國的圍堵。主觀生活經驗上,中共對香港係前所未有咁壓迫,但中共的客觀形勢則剛好由盛轉衰。以今次反送中為爆發點,#Chinazi 開始成為一個國際問題。往後五至十年,必然係中共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

然而最麻煩的,正正係香港前線勇武與國際局勢扭轉的時間差。前線勇武用星期用日子來計算時間,但國際形勢卻係用三五年去睇。因為香港抗爭的原故,美國大選出現左一個民主人權議題,令美國民主黨搵到一個著力點去反trump。因為trump原本只想講貿易講利益,但因為民主黨及其自由派媒體發功,輿論變成trump只講賺錢而漠視人權。當Fox news都開始講香港,咁trump就冇辦法只論貿易,要落水為香港民主人權發聲。美國政壇因為即將面對大選,已經開始上演鬥反中共遊戲。呢場戲先剛剛開始,卻係中共三十年榮景的終結。呢場戲至少可以玩多三五年。問題係前線抗爭者等唔到。太多人覺得再攪三個月、半年已太耐。但呢個時候,最需要反而係耐力。要等全球對中共的圍堵慢慢形成。到時中共滅亡就唔係天方夜譚。

我地要明白及接受,林鄭唔係香港民主的終極障礙,中共先至係。中共不亡,香港就唔會有民主。好多人想像唔到中共滅亡,所以成日想收場。但恐共的諸君,請留意國際風向。因為習近平的提早崛起,中共對香港、新疆的倒行逆施,中共滅亡已經係一個現實可能。只要多等五至十年,等全球反中共網結成,就係中共倒台之日。此前香港要做的,唔係送頭,而係多做國際連結,令香港上國際版,令各國自利的政客為左選票反中共,結成反中共包圍網。唔好睇小自己,美國民主黨已經好好咁利用香港去反共,謀選票。如果唔係香港人和理非同勇武拍住上,根本唔會有而家的局面。只有香港繼續成為棋子,成為國際反中共的藉口,廉價的選票提取機,咁先會積極咁推動國際反中共聯盟。

呢場仗至少要打多五年。10.1唔係終極一戰,只係全球反中共戰爭的序幕。

出路?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和理非原本佔香港的大多數。但政府在過去三個月不斷重複告訴他們,單單和理非,無論你是一百萬,還是二百萬,獨裁政權一樣當你廢嘅、透明甚至不存在。

在現今全球最普及的正常社會制度,即民主自由的制度下,任何一個國家,無論有多少人口,如果有二百萬人遊行示威,這個政府都必定需要順應民意。

所以香港正處於一個非正常社會制度,正常和理非的思維,根本無用。

在民主自由制度的社會,和理非才有空間。就是因為和理非在獨裁極權社會被蔑視,所以才會出現勇武派出來抗爭。

成熟的自由民主社會,根本不需要勇武抗爭,和理非都不用,百姓的聲音自有議員代辦。

以今日社會發展趨勢,香港非建制派將會繼續無大台甚或主要黨派。

特區政府縱使想用政治伎倆來談判,但是因為苦無確定的對手,所以至今拉牛上樹。

現時政府要不答應全部五大訴求,否則情況延續,大家只好陪林鄭攬炒;暫時看不見第三條出路。

因為無大台。

冇大台,也是這幾年中港政府及香港建制派的壓逼而造成的結果。現時不知可否界定為 back fire?

現階段政府沒有意願妥協,長期抗爭行動將會持續。另一個焦點是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很多和理非希望透過今次區選可以重奪議會的話語權。和理非現在要問的是,在無大台的協調下,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將如何安排?我們能否確保區區有人參選,而不再出現保皇黨自動當選的情形?

圖片來源:Tutorcircle

思言財雋
financierconscience@gmail.com

版權: 

回到民生:重發小販牌照的新想像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文:梁志遠(聯區小販發展平台)
2019年9月12日

繼2009年後,食環署近日首次發表了「重新編配空置固定小販攤位」的詳情,預期9月尾開始接受現行小販及公眾人仕申請。這項民生政策無疑是近日抗爭風暴中的一道清泉,相信不會有人作出反對。但是,觀乎重新發牌的前因後果,我們卻不得不指出:有關造施有如「撤回逃犯條例」一樣來得太遲,太少,也沒有足夠的新想像。

保育小販 收多發少

在2011年花園街大火慘劇發生之後,政府厲行整頓小販攤檔,並注資兩億公帑,一方面進行牌檔資助計劃(每檔$40,000至$50,000),另方面推出加碼的退牌特惠金(每檔$120,000)。資料顯示,政府最終在2018年資助了3,590個攤檔進行搬遷及重建,並回收了854個各類牌照。換句話說,食環署現在重發的435個新牌,只為回收總數的一半。食環署的解釋是,政府需要考慮增加攤檔間距及梯口不能阻擋的新消防規定,所以不能悉數重置。但這似乎仍難解釋為何最終只可重發這麼少量的新牌,尤其考慮到不少原來的露天市集早已十室九空多年。在收牌多於發牌及預期不少年老檔主即將休業的情況下,象徵本土文化的街頭小販只會逐漸息微,與政府承諾發展小販社群的方向完全不符。

公眾申請 杯水車薪

新發牌照當中又平均分為四類,即現時報攤小販,流動小販及小販助手,剩下的才交予公眾人仕公開申請,故實際只有100多個,比2009年更少。觀乎2009年的經驗,當年重發215個公眾牌照引來7,500人申請,超額接近35倍。現時新發牌照數目可說只是聊勝於無,絕對不能滿足有興趣市民的需要。除現時小販及其家庭成員外,差不多任何成人也可以申請。新檔主是否真的有所需要及有能營運,也令人懷疑。回顧歷史,大部份小販當年均是原地發牌的,這就自然篩選了有需要及有能力的人。但隨著近年改為申請制度,在原來的小販及助手外,新牌人仕是否有所需要或有所能力卻未可知。眾所周知,刻下不少檔主實際上已將檔口轉租他人。新發牌照如何能否改善這些執法漏洞,也很值得關注。如果最終某個類別限額出現餘額的話,如何分配也是未知之數。政府亦沒有考慮不少民間團體建議,可以撥出部份數量予志願機構或各級學校營運,以訓練弱勢社群的謀生能力及培育學生的營運創新能力。

種類主題

食環署詳細公開列出各街道新發牌照的數量,現場相片及位置等資料,誠然值得欣賞。但重發新牌時,如何規劃及編配不同種類的攤檔卻更形複雜。昔日的露天市集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生成的有機體。不同小販透過年月累積的衝突及協調,組成了饒有默契的分工安排,以回應社區需要及客戶要求。這些街道市集主要呈現兩種組合,包括圍繞居民生活需要的百貨街(如廣東道街市售賣疏果及乾貨)及滿足群聚行業需求的主題街(如鴨寮街售賣二手及電器)。不論前者或後者,新牌人仕(尤為沒有小販經驗者)加入時,都有引介協調的需要。政府應進一步撥出資料,支援原來的小販組織或鄰近的志願機構,主動組織互助,改善營商組合及競爭環境。亞洲其他地方就有不少小販自治組織互相協助及與政府合作的經驗,相信是很值得港府嘗試。

資助設計 社會創新

街頭小販已是香港本土文化象徵,2013年至2018年的牌檔資助計劃著實亦幫助檔主重建了原來需要自費的牌檔,可以是一個社會創新的機會。事實上,理工大學亦曾成立團隊提供參與設計服務,運用政府提供的四至五萬元的資助,鼓勵檔主與設計團隊合作,創新牌檔的設計,並獲得一定的成績。這種「街頭傢俱」的升級再造行動,已經成為不少全球城市爭相競逐的文化資本。我們建議政府可以在累積的經驗上,繼續撥款資助新建攤檔的承建費用,並進一步贊助本地設計師與檔主進行配對,發展「客制化」的獨特攤檔設計。我們甚至可以參考外地經驗,從整個市集的環境設施及配套著手,改善市集的營商環境,例如擴大攤檔面積,建設上蓋或降溫設施及提供水電,洗手間及座位區等等。這一方面可以減輕新牌人仕的入場負擔,更可以促進本地設計行業,美化城市景觀及培植具本土特式的創意市集。建議可選較多新設牌檔的街道為試點,發展出獨具銷售主題及特式的露天市集,相信有機會成為旅客的消費焦點。

最後,有鑑2009年的發牌經驗,我們相信以行政手段因循地重發小販牌照的做法,並不會達到振興小販經濟的效果。我們的小販政策需要更有城市發展的視野(包括重拾小販社群的功能角色),更整合周全的規劃(包括善待工匠,熟食及提供服務的小販等)及更廣泛深入的改革(包括承傳創新及文化保育等) 。重發牌照不單是政府一項責無旁貸的行政工作,更是一次社會創新的機會。除了重發牌照外,政府應該考慮在不同的社區開立更多交通方便的露天市集,予更多公眾及社區團體參與營運,建立社區網絡及社會資本,以解決貧窮,疏離及就業等社區問題。


陳啟宗的語言藝術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星島日報報導,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在集團中期報告中,提到本港近期的社會動盪事件,起因是政府本身的不智政策,認為政府犯下一個嚴重的政治失誤。陳啟宗明顯是指控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犯下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

陳啟宗又話,加上後續處理失當,導致社會動盪持續,令各行各業受重創,未來會否有長遠影響國際商業社會的信心,就要視乎情況如何解決。 陳啟宗在恒隆集團報告中,真實地向股東說明香港現況和對未來的擔憂。

陳啟宗批評,西方媒體鮮有報道有關抗議人士騷擾警員家屬的情況。他說,如果北京與香港政府能夠明智地應對局勢,應該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示威者騷擾警員家屬,是報復黑警濫暴, 陳啟宗是指責暴力鎮壓示威者,導致社會動盪持續,是中央與香港政府不夠明智。

陳啟宗認為,回歸以來,北京在執行《基本法》上一直過於寬鬆,如果動盪令各方重新遵從《基本法》未嘗不是好事,又指動盪會驅使北京對香港作出改變。 「過於寬鬆」是語言藝術,陳啟宗說出中央從未嚴格遵從《基本法》的事實。

《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條第十二項訂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上述基本方針政策和本聯合聲明附件一對上述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之,並在五十年內不變。」

《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訂明:「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基本法規定。」《基本法》第二條訂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江澤民說:「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習近平強調:「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始終要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全面管治權。」

歷史的痕迹清晰顯示,回歸22年來香港經歷的風風雨雨,根本的原因是中央從未嚴格遵從《基本法》,而香港三權亦從來都是奉行「非法也是法」。1997年7月1日零時4分,江澤民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其實是宣告香港特別淪陷區成立,香港人可否爭回被中央奪去的自治權實行「一國兩制」,取決於光復香港能否發展成波瀾壯闊的維權運動。

延伸閱讀:習近平是江澤民的繼承者

陳啟宗的語言藝術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淪陷區成立

版權: 

香港金總就職場白色恐怖之聲明

$
0
0
內容: 

本會關注到近日香港社會不同界別皆受到政治審查的壓力,當中以航空界最為嚴重。國泰港龍無理解僱以個人身分參加「反送中」運動的員工,又禁止員工以私人名義發表某種政治取態。此乃公然剝奪言論及集會自由,本會申明絕不認同此等做法,並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白色恐怖。

最近銀行外判職員梁禮邦先生被要求調職一事,或引起業界有同樣憂慮,本會理解部份金融機構為嚴守政治中立原則,有內部指引列明公司員工不能於政治活動上談及僱主名字。在此亦請金融界的僱主們對航空界的打壓行為引以為戒,繼續保持政治中立原則,不因政見相異而針對個別員工。

本會招收會員只會就其金融業職位身份作出認證,所得資料絕對保密,任何金融業從業員可以放心加入本工會,繼續爭取合理權益而毋須憂慮個人資料外洩。若有會員證實受到政治打壓,本會亦會盡力提供協助。

本會就此事向梁先生致以深切慰問,雖然梁先生並非本會成員,然而本會支持任何金融業從業員籌組工會的行動,同時致力尋求目標一致的同路人加入本會,藉此團結金融界的力量,爭取最大的權益。

歡迎各位踴躍向本會提供意見。欲知本會的最新消息、入會資訊,請繼續留意本會的臉書專頁、instagram及telegram channel 更新。

版權: 

後真相年代:抗爭中的平行宇宙

$
0
0
內容: 

當前抗爭浪潮中有不少重要的轉捩點,例如721、811、831,影響了整場運動的走向。不過,原來視乎你的政治立場,對這些事件的理解可以完全不一樣,使得不同群體就好像活在「平行宇宙」當中。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這幾個月做了好幾場十分有意義的民意調查,最近他們就針對這個「平行宇宙」的情況問了一系列的問題。剛剛看到李立峯院長率先分享,結果相當嚇人。

簡單來說,對當前抗爭浪潮立場不同的人,原來活在平行宇宙當中。我們很容易相信對己方立場有利的說法,而面對錯誤的說法時只要合符自己的立場,也未能否定,或只能表達存疑。

研究內容是這樣的:他們找了幾件重大但同時明顯受各種假消息影響認識的事件,然後問受訪者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注意研究本身沒有說明事件的真假,以下的真假判斷都是由我作出的。

第一條,是721元朗事件的起源,是民主黨議員林卓廷帶示威者到元朗示威。這是錯誤的說法,現實是襲擊在林卓廷到場前便已發生。我們看看受訪者的回應:

整體來說,有44%認為是假的,17.4%認為是真的。但把受訪者的政治立場分類之後,政府支持者當中竟然有過半認為這句假話是真的。立場影響判斷,顯然易見。

以為只有「藍絲」才會中招?也不是。反過來看看下一題:8月25日荃灣示威中,有片段顯示警方向示威者方向投擲氣油彈。這句話也是錯的。事源有網上流傳看起來是這樣的片段,後來發現是經過剪裁,看似由警方掟出只是角度問題引發的錯覺。那麼受訪者如何回應?

政府受訪者當中,有過半指出這句話是虛假的。但對於沒參與運動的政府批判者和運動參與者來說,則主流表示未經證實,然後是說是真確遠遠多於說是虛假。

我們再看另外兩題,這兩題都是基於事實的。

首先,是8月11日示威中有女示威者眼睛嚴重受傷,傷勢由警方布袋彈所致。從當時的直播新聞片段中可以很清楚知道這是真的,但後來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卻大事宣傳說是示威者誤中自己人,不關警察的事。這兩套說法如何影響受訪者呢?

運動參與者大比數認為這件事是真的(雖然也不足八成);沒參與運動的政府批判者也主流認為是真的,但同時有接近一樣多的表示存疑;至於政府支持者,多數對此存疑,還有約四成認為是假的,認為是真的只是極少數。

唯一一條有「全民共識」的,是有警察假扮示威者混入群眾,然後拘捕示威者:

三個分組當中,成功指出這句話是正確的都過半。不過政府支持者回答正確的比例,仍明顯比運動參與者要低。
在「後真相」年代,公共討論變得十分困難,因為連事實的共識也不再存在。因此,我對抗爭者有兩個建議。

第一:文宣好重要!文宣好重要!文宣好重要!

對於每天都在街頭或在連燈上的抗爭者,有很多事情可能已經 taken as granted 。但社會中不是每個人都跟得那麼貼,有很多很多解釋是要不停做的。我特別擔心有些抗爭者會以為在前線抗爭/犧牲才是推動運動向前的方法,而未顧及這些抗爭/犧牲如果被曲解的話,未必真的能推動運動向前,甚至帶來反效果。因此,社區中的宣傳其實同樣重要。相對於準備各種行動,也該在「日程表」當中預留特定日子做好文宣工作,派傳單和做社區放映一樣是抗爭,一樣「要人」。

第二:不要假新聞!不要假新聞!不要假新聞!

對於未經證實的消息,要格外小心,不要連自己都呃埋。我明白現在有四成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是零,所以大家對政府的澄清基本都不相信。但這不等於所有對政府的質疑都值得轉載。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在我們的朋友面前都有一種「公信力」。如果這「公信力」都被假消息所消耗掉,到有真的事情要廣傳時就會事倍功半。懇請大家轉消息時看清來源和看清處境,不要標題黨。對,還要看清年份,不要舊新聞當即時新聞轉貼,拜託拜託。

版權: 

民建聯呃人是常識吧

$
0
0
內容: 

有名你叫禮義廉,咪當民建聯係流!

反送中抗爭風起雲湧,揭示社會嚴重不公的深層次問題,作為政府最大支持者的民建聯需負上極大責任。眼見勢色唔對,決先發制人,近日拋出方案,擺出迫地主妥協的強硬姿態,宣稱要用《收回土地條例》起公屋。但事實上,消息一出,地產股即揚升,地產界代表梁志堅更表示贊同有關做法,說明這建議的真正得益者是誰。民建聯劉國勳又向《信報》余錦賢放風,話到明市民不應像「打土豪,分田地」般要求地產商無條件建屋,試圖用雷鼎鳴、王于漸等主流經濟學者用了多年的伎倆,挑起巿民對食「大鑊飯」的抗拒/恐懼心理,以增加大家對其建議的支持度,達到暗中為大地主護航的目的。

這有如趁火打劫,民建聯借廣大市民對政府房屋及土地政策之不滿,舊事重提,加大推銷力度,以巧立為「公私合營/土地共享」的名目,利用執行細節的走棧位,實際上是販賣向大地主輸送利益的發財大計(詳情可參考本土研究社的分析)。更卑鄙者,佢地刻意引導市民把焦點放在「土收條例」這把所謂尚方寶劍之上,完全不觸及問題核心和真正有益民生的變革,結果只會加重而不會消除深層次矛盾。把結構性作惡(問題源頭)當成藥方推銷,還要假惺惺,扮用心良苦幫市民,偽善的程度,實在是無良心之極致。

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關鍵根本不在動用收回土地條例與否,而在於怎樣動用—例如有否引入反囤地的前提和懲罰性機制。一直以來,市建局也有用收地條例去收回舊區居民的業權,迫走原來小業主和租客,用來起豪宅,譬如前年,就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項目,市區重建局便試過在只收回六成半業權的情況下,申請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強收餘下業權。(註一)為何這時候又不尊重私有產權,偏偏在對付囤積居奇的大地主時,又特別禮待,度身訂造甚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讓囤地的發展商有機套現牟取暴利呢?

這根本就是在鞏固現時劫貧濟富、以地產炒賣為重心的政經模式。只因有班人資本雄厚,一早低價買入大量土地,並任其荒廢,等幾多年也不介意,最緊要賺得夠多。這樣糟塌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寶貴資源,如同勒索,焗需要立足地的巿民奉獻大半生積蓄以換取蝸居之所。這種經濟行為—相比起藝術創作—之於香港人究竟有甚麼巨大的實質貢獻,為何值得少數地主用這方式賺這麼多錢?對今天才出道、錯失上車時機的年輕人來說,這個資本遊戲只會令佢地捱一世都無法安居。居住權得不到保障(年輕人不一定要上車做樓奴,但要有適切而穩妥的住所),試問人怎會不絕望?

筆者之前也指出過,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讓市民活在一個合乎公義的宜居城市,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提出的「終極方案」,方是治本之道:政府不需引用任何法律,只需以「批租人」的身份,修改土地管理政策。政府可行使普通法下賦予土地業主的權利(即 Landlord’s Prerogative),行使不續租土地予囤地者(土地承租人)的權利,迫使擁有大量農地的「地主」提早退租,把農地業權歸還政府。有興趣的朋友值得花時間研究一下伍先生的提議,不要中民建聯的詭計。

(註一)有關市建局的惡行可參考《深水埗重建項目:收回土地在即 失修安置無期》

版權: 

榮光只可用喺上帝?

$
0
0
內容: 

我唔知邊個天才,竟然提出「榮光」只可用喺上帝身上,仲叫基督徒唔好唱,然後又拗一輪,仲要有研究神學嘅人出嚟解話,話「榮光」唔係上帝專用。

我覺得真係好無稽。大家有冇搞錯咗?呢個世界,除咗某些專有名詞(例如「耶穌」)只可以指基督宗教的神,呢個世界有咩字眼只可以教會用咁巴閉?

首先,你基督宗教係鬼佬嘢嚟,最初聖經係用希伯來文寫,所有其他版本都係譯本,換言之,你係「盜用」緊其他民族嘅語言文化去翻譯,然後你話呢啲翻譯字眼只可用喺上帝身上咁搞笑?話上帝仁愛,「仁」呢個概念係儒家論四端嘅首位,呢個概念出現嘅時候耶穌都未出世,咁你講「仁愛堂」其實係借用咗中華文化嘅概念,唔通你譯咗之後你話「仁愛」只可用喺上帝身上呀?

再講,基督文化嘅大量字眼亦都會流入日常用語中。例如啲人話「業主福音」,福音?福音只係講「上主降世」呢個訊息,業主買樓用「福音」咪好褻瀆上帝?中文一向係講「喜訊」、「好消息」,用「福音」就係借用基督教字眼來創作。又例如「洗禮」,即Baptism呢個儀式,好明顯係教徒用架啦,但又會講「經過炮火的洗禮」。

榮同光都係中文字,用中文嘅人就可以自由用呢啲字嚟創作,就算你夠膽話「根據神學係上帝先可以用」,但語言係用喺大眾手上,係咪你可以立條法唔畀其他人用呢?咁都有得好拗?

版權: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