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096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警察真係可以彈出彈入私人地方?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文:四仔
編:腸、ching

我們留意到警務處防止罪案科就警務人員在私人地方執法向香港物業管理協會發信,指警務人員有權進入私人地方執行職務。法夢必須指出,警務人員獲法律賦予若干權力,但這些權力並非絕對,必須根據法律行使。

同電視節目一樣,警察在私人地方執行的職務有很多種,例如截停、搜查 、一般調查及拘捕,但不是執行每一種職務(尤其是當牽涉到市民法律權利受到干預時)都可以在沒有有效搜查令下進行[1]。

普通法保障私人物業的排他、獨有佔有權(exclusive possession)。18世紀英國首相William Pitt 曾經說過「最貧窮的人可在他的小屋中蔑視王室的所有力量。小屋可能很脆弱,它的屋頂可能會震動;風可能吹過它,風暴可能會進入,雨可能會進入,可是英格蘭國王卻不能進入 」[2]。早於254年前,普通法經典案例 Entick v Carrington [3] 已確立原則:所有人的住宅不受侵犯,除非獲法律授權或屋主同意。《基本法》第29條及《香港人權法案》第14條[4] 亦從憲法層面,保障任何人之住宅和其他房屋不受無理或非法侵犯。

然而,基於公眾利益的考量,此原則亦有例外情況。根據《警隊條例》第50(3)及(4)條,警務人員可在有理由相信任何***須予逮捕***的人已進入或置身在某處進入私人地方搜查[5]。條文清楚界定只有在「有理由相信須予逮捕的人」在私人地方時,警方才可以在沒有有效搜查令下進入。

在香港最高法院The Queen v Chan Oi-lin [6] 一案中,事主將私家車泊在九龍吳松街一座大廈門前。他在取車時發現車蓋被磚頭破壞。事主及後報警求助,接報到場的警務人員懷疑磚頭可能由大廈的花槽墮下。大廈的管理人拒絕警務人員進入大廈,被控妨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最高法院清楚指出,雖然該大廈在犯案現場附近,但警務人員根本不可能得知犯案人的身份,遑論考慮作出拘捕。在***無特定嫌疑人的情況下***,他們進入私人地方的目的,只可能是就案件作初步調查,法院所以裁定第50(3)條並***不適用於警務人員打算進入私人處所進行調查的情況***。因此,上訴人阻止警務人員入內的做法並不構成阻差辦公。正如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湯寶臣後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訴梁澤深》[7] 指出, 警務人員純粹覺得現場環境「有可疑,所以需要進入巡查」,不足以達到《警隊條例》第50條的要求,除非另外有證據支持警務人員當時合理地懷疑有犯了入屋犯法罪的人在涉案地方內。

不要以為警務人員純粹說出「我而家懷疑有疑犯入咗嚟,要入黎拘捕佢,開門!」,就能如「芝麻開門」般的magic word,自動符合第50(3)條的要求。首先,根據Yeung May Wan & Others 一案[8],終審法院指出第50條拘捕的門檻,是警務人員必須在作出拘捕時已經有***真實懷疑(genuine suspicion) ***疑犯已經干犯罪行,而他必須有客觀證據支持有關罪行的元素經已符合。

其次,市民遇到警務人員要求進入私人地方,有權要求他們提供原因,解釋有何合理理由相信有須予逮捕的人在該地方,例如須予拘捕人士的所干犯的罪行、衣著 、特徵 ,以及認為須予拘捕人士已進入或置身在私人地方的原因[9]。要求警務人員澄清所為何事、與警察理論嘗試說服警察他是錯誤,並不構成妨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罪(俗稱阻差辦公)[10]。法律沒有禁止市民拍攝警務人員執行職務(不論是合法或非法執行職務),因此法夢強烈建議市民由與警務人員接觸開始,拍攝(或確保身旁有人拍攝)整個對話及搜查過程,以保障自己及作日後追究之用。

警務人員如非合法地身處於私人處所,則不可在該處行使警權。[11] 按此原則,早前網上流傳片段,有防暴警察在一家7-11 門口外,在沒有搜查令下要求進入店舖進行調查,尤其是記錄店舖內人士的身份證或翻查閉路電視 ,七仔哥哥拒絕其進入完全是合法、合理的反應,並無干犯阻差辦公。

有些地契上可能註明 “...shall permit police officer to access the premises in the pursuance of their lawful duties” ,法夢認為這未必等同於警務人員有自動即時權力 (automatic power) 進入私人地方。地契是地政總署和政府與業主的合約,警務人員並非合約的一方,他們並沒有執行地契上的權限,業主(及管理公司)理應有權因應情況延遲甚至拒絕警察非法進入。

無論如何,警務人員進入私人處所的理由再充分都好,也無權在並無表明身分或解釋的情況下,強行進入有關處所。[12]便裝警務人員行使任何警權,包括上述第50條(3) 的權力時,都必須先出示委任證[13]。警隊制服、印有「警察Police」字樣的背心、警務人員的頭盔、持有警棍,甚至其他軍裝警務人員或已出示委任證的便裝警務人員之保證,都不是法律承認證明便裝警務人員身份的證據。根據《警隊條例》第18條,只有委任證才是警務人員根據《警隊條例》獲任用的證據[14]。不論相關疑似警務人員是否穿著制服,市民在普通法下都***有法律權利要求其出示委任證***,以辨識其警務人員的身份[15]。警務人員在向市民行使警權時拒絕出示委任證,構成疏忽職守,屬違反《警察通例》並招致紀律處分[16]。

另外順帶一提,市民查證警務人員身份是否真確,並抄下委任證上其姓名和警務處職員編號等資料以便投訴,理應皆是《警察通例》下的合理要求[17]。香港法律亦沒有禁止市民攝錄警務人員委任證上的資料,大家可表明資料是用作日後追究非法進入私人地方之用(不論是投訴或民事索償)。

警民衝突日益加劇,前線警務人員肆卻繼續無忌憚地濫權,警方高層又多次誤導市民法律解釋,試圖掩飾前線警務人員違法行為。警隊繼續濫權的話,會導致以後沒有市民自願合作,警方工作只會更加困難。法夢希望在此奉勸一句「香港警察,behave yourselves(是眾數的,林志偉先生)」。
 
備註:
 
[1] 有關搜查令, 見 四仔 《【大搜捕】警察突然拍門搜屋應該如何應對?》(法夢 Facebook,2019年6月14日) 於2019年8月18日存取。
[2] “The poorest man may in his cottage bid defiance to all the forces of the Crown. It may be frail—its roof may shake—the wind may blow through it—the storm may enter—the rain may enter—but the King of England cannot enter! ” (speech, March 1763, in Lord Brougham Historical Sketches of Statesmen in the Time of George III First Series (1845) vol. 1)
[3] (1765) 95 ER 807。
[4] 《香港人權法案》載於香港法例第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8條。
[5] 香港法例第232章《警隊條例》。
[6] 未經彙編, 刑事上訴第107號,1984 年4月13日。
[7] 未經彙編, HCMA 852/2006,2007年7月27日 第20段。
[8] [2005] 2 HKLRD 212。
[9] O'loughlin v Chief Constable of Essex [1998] 1 WLR 374 (CA)。
[10] 其他不算是阻差辦公的例子有(1)行使緘默權;(2) 保護正在被警察查問的親友或給親友意見;(3) 需要處理其他更緊急事情 。詳見HKSAR v Tam Lap Fai (2005) 8 HKCFAR 216。
[11] 參見The Queen v Ting Fung Yee(未經彙編,HCMA 1523/1996,1997年5月14日)(最高法院高等法院法官施偉文語)。
[12] O’loughlin v Chief Constable of Essex [1998] 1 WLR 374 at 383C-D per Roch LJ: ‘… It cannot be right that an officer in plain clothes who has good grounds for entering a house … can simply ask to enter the house and if refused then use force, or that the householder who tries to prevent entry in those circumstances finds that he is committing offences such as those of obstructing or assaulting a police officer in the execution of his duty.’
[13]《警察通例》第20章20-14(2)條。
[14] 香港法例第232章《警隊條例》第18條。
[15] R v Lau Yin Kum (unreported, HCMA 15/1997, 23 May 1997) at §7 (Leong J, as Leong CJHC then was)。
[16] 《警察通例》第1章1-02(4)條。另參見AG v Tsui Kwok Leung (unreported, CACV 7/1990, 29 June 1990) per Kempster JA。
[17] 參見《投訴警方獨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書2007》第6.71、6.73段。

版權: 

香港動保界「反送中」公開信聯署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動物維權的精神,建基於公義,和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一樣,是濟弱扶傾,對抗強權。

以林鄭月娥為首的特區政府,在過去數月的「反送中」社會運動中,完全漠視過百萬民意、拒絕回應坊間五大訴求,以強權鎮壓異見市民。我們身為一眾關心動物的香港人,必定站在公義的一方,與弱勢並行,同上同落,同喜同悲。

當下香港的撕裂,並非單純來自政治立場的分歧或肢體上的衝突,而是源於體制積累的暴力,長久以來,施諸人與動物。港共政權的濫權暴政,將香港推到一個沒有道德底線、沒有公義原則的黑暗時代。

當務之急,我們呼籲社會各界暫時放下分歧,共同促請林鄭月娥女士,落實以下「五大訴求」:

一、全面撤回條例修訂
二、撤回所有暴動定性,不以「暴動罪」起訴被捕示威者。
三、公正徹查警黑合作,嚴懲違法警員
四、停止暴力鎮壓和平集會遊行
五、重啟政改,落實真雙普選

願 公義彰顯、動物平安

The essence of the animal rights movement is established on the upholding of justice. Similar to social movements around the world, its purpose is to help the disadvantaged and stand up to overbearing authority.

In the face of the anti-extradition bill movement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Carrie Lam and her administration have utterly disregarded strong public opinion, refused to respond to the five demands, and have oppressed opposing civilians with excessive force. As a group of Hong Kongers who cares about animal rights, we will certainly stand on the side of justice, fight alongside the oppressed, and be present for them through all the ups and downs.

The rifts in our society today are not merely caused by divided political views or physical conflicts, but stemmed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structural violence, which has long been exerted on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Under the Hong Kong puppet administration’s tyrannical rule, our city has been pushed towards a dark age void of ethics and justice.

In view of the most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we call for different sectors to let go of disputation, and jointly urge Mrs. Carrie Lam and her cabinet to respond to the five demands in the below:

1/ Withdraw the extradition bill completely
2/ Retract characterization of "riot" of the June 12th protest, and stop charging arrested protestors for rioting
3/ Justly investigate the police force’s involvement with the triad, and enforce strict legal action on police misconduct
4/ Stop brutal oppression against peaceful rallies and demonstrations
5/ Resume political reform and implement dual universal suffrage

截至: 2019/8/15 下午 4:53:11

組織聯署:
阿良這一家
柴灣人寵物多戀事
寵的居
寵物國度
初見小動物孤兒院
刺蝟豆釘與陳皮妹的快樂日記
大澳流浪貓之家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
動保義工
動物朋友
動物生命糾察隊
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
公民黨動物權益關注組
紅耳鵯與白頭翁同好會
花膠當飯食
環保觸覺
街角浪浪
老有所依動物村
龍婆猫慈拍義賣(吹水場)
龍尾環境教育中心
毛孩動物協會
牛牛義工聯盟
染南不是垃圾站
十八區動保專員
守護者
搜食狂人
唐狗就是寶
天下貓貓一樣貓群組
豚聚一家
網店:dogcome
香港動物健康及福利協會
香港動物權紀念日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香港救鳥大行動
香港流浪貓護理之家協會
香港蛇類關注組
香港是我家
香港素食報 VegPost HK
香港兔友群組
香港野豬關注組
香港摺耳貓病友會
小不點寵物用品公司
元朗東浪浪義工情報站
尊善會
Aella Asia
Against Animal Cruelty (Hong Kong)
ALLUL Workshop
Animals friend
Baubausart
Bun Bun Bunny 笨笨賓尼
Fur Free Hong Kong
Give Dog A Home
Helen Chau
HKCATS
HKGRC
iCompass
IIM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usic Education
jeanbearyo pet sitting services

個人聯署: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
立法會議員譚文豪
立法會議員許智峯
東區區議員梁穎敏
荃灣區區議員陳琬琛
荃灣區區議員譚凱邦
灣仔區議員楊雪盈
暴徒哥哥
布慧芬
蔡海燕
蔡潼
岑安禮
曾海美
曾淑敏
陳安娜
陳多偉
陳港斯
陳家碧
陳靜嫻
陳美嫦
陳美玉
陳佩琪
陳珮欣
陳淑儀
陳曦
陳曉雲
陳妍霞
陳燕遐
陳艷池
陳易安
陳詠嵐
陳卓峰
陳子豐
仇思敏
戴敏妍
鄧桂清
鄧國輝
鄧慧玲
鄧佩恩
鄧啓澤
鄧蘇遠
鄧穎欣
鄧𠎀心
馮嘉儀
馮曉蒽
高維綸
古卓明
關凱渟
關美玲
郭美好
郭偉明
郭雪明
郭詠怡
何麗嫦
胡淑珍
黄卓文
黃潔卿
黃錦權
黃靜怡
黃良喜
黃妙英
黃婉姍
黃婉儀
黃泳苓
黃子聰
姜德燕
孔令暉
孔憲彪
鄺玉澄
雷嘉敏
黎瑚蕊
黎輝美
黎珈慧
黎明君
黎文傑
黎穎霖
李惠芳
李靜儀
李俊雯
李念恩
李文熙
李艷佩
李耀雄
連永智
梁福娣
梁國俊
梁可兒
梁美寶
梁頌文
梁軒明
梁雪英
林嘉明
林容安
林若蘭
林素雯
林偉誠
林穎彤
林月
劉晃欣
劉綺明
龍珮雯
盧嘉麗
盧衍恩
羅家家
羅心心
羅志豪
馬莎
麥潔
麥少霞
麥宜
娜爸 Alex lee
歐陽玉儀
彭馨婷
秦國華
區穎文
阮慧珊
施清毅
石珮珊
宋永謙
宋竹青
譚惠賢
譚結虹
譚祖祐
田定悅
王翠華
文浩天
翁廷鏗
巫堃泰
吳家柱
吳瑞英
吳少華
吳蔚美
吳笑玲
吳笑琼
伍永德
謝淑韻
謝樹良
徐德益
許珊珊
許詠兒
許政
許芝蘭
楊安華
楊瑞貞
楊淑茹
姚凱怡
姚氏一家
葉漢華
余佩珊
袁嘉儀
張栢滔
張家露
張美儀
張世寬
張蘇香
張婉雯
張毅勤
張映麗
張妤行
張允滎
鄭品茹
周吉
周家瑜
周淑芬
周淑慧
周文傑
周子健
A. C.
A. Do
AA Mak
Ably Po
Ada Fan
Ada Lam
Ada Lau
Ada Ma
Ada Tang
Addie Leung
Addie Loo
Adeline Ngan
Adrian Chan
Agnes Au Yeung
Agnes Tam
Aico Lo
Aileen Wong
Aileen Yiu
Alan Corven
Alan Yim
Alex Ching
Alex Ho
Alex Tam
Alex wong
Ali Chan
Alice Cheung
Alice Chu
Alice Fung
Alice Leung
Alice Pang
Alice Ting
Alice Yip
Alison Cheung catcat
Ally Chan
Ally Wong
Amber Liu
Amelia Tang
Amy Chan
Amy Cheung
Amy Cheung
Amy Fung
Amy Leung
Amy Tso
Amy Wong
Amy Wong
Amy Wong
Andrew Wong
Andrew Wong
Andy Lau
Angel Pang
Angel Cheung
Angel Fan
Angel Lau
Angel Law
Angel Moon
Angel Sun
Angel Wong
Angel Yy
Angela Cheung
Angela Fung
Angelina Chan
Angelina Chan
Angelmoon
Angle Kwok
Anise Tsou
Anita Cheung
Anita Ma
Anita Mak
Ann Chang
Ann Lai
Ann Siu
Anna Cheung
Anna Chow
Anna Leung
Anna Tang
Annadee Hui
Annetta Choi
Annie Chiu
Annie Choi
Annie Ki
Annie Li Y N
Annie Yiu
AnoLam
Anthony Chan
Anthony Kong
Apple Fung
Apple Kwan
Apple Wong
April Chan
April Chan
April Wong
Aries Wong
Arky Lam
Arthur Wan
As Tang
Ashley Pang
Au
Au Chi Kin
Au Mei Po
Au wai chung
Au Yeung Hei Yu
Audrey Chan kit MING
Audrey Tsang
Aurora Wong
B Cheung
B Sun
Barbara Mak
Barry Chan
Barry Choi
Baubau Tsang
Be Shum
Beanlet Yuki
Beatrice Wong
Becky Chan
Becky Cheung
Becky Cheung
Becky Wong
Bella Leung
Bella Poon
Belle Leung
Ben Lin
Beris Lee
Betty Chan
Betty Chow
Betty Leung
Betty Lin
Betty Ng
Bill Yau
Billy Wong
Bo Bo Wong
Bobby Wong
Bobo Tsui
Bobo Wong
Boey Fung
Bon Yu
Bondy Ng
Bonita Chan
Bonnie Cheung
Bonnie Chung
Bonnie Tse
Bonnie Yau
Boris Lai
Brenda Lee
Brenda leung
Brenda Wong
Brian Chan
Bruno Cheung
C K Ling
C Kwong
C Y Tang
C. W Leung
Caislie Leung
Cam Chan
Candi Cheung
Candice Lui
Candy
Candy Chan
Candy Cheung
Candy lam
Candy Lam
Candy Tang
Candy Wong
Cannie Tong
Cannis
Cannis Wong
Canny Wong
Car Chu
Carlie Lai
Carlos Chow
Carmen Chan
Carmen Tong
Carmen Tse
Carol Corven
Carol Ho
Carol Li
Carol Man
Carrie Chow
Carrie Lau
Carrie mok
Carrie Tsai
Carrie Tuet
Carson Chan
Cary Wong
Caryn Tse
Cass Cheung
Cat Chung
Cat Leung
Cat Shum
Cat Wong
Cat Yau
Cathchel Cheng
Catherine kan
Catherine Lai
Catherine Leung
Catherine Li
Catherine Wong
Cathy Chan
Cathy Cheung
Cathy Ho
Cathy Sun
Cecelia Cheung
Cecilia Pang
Cecilia pang
Cecilia Yu
Celia Wong
Celina Cheng
Chan Chin Ho
Chan Ching Lam
Chan Ching Yiu
Chan Chun Fai
Chan Chun Keung
Chan Fu Ho
Chan Hiu Ming
Chan Hiu Ting
Chan Hoi Sum
Chan Hon Lam
Chan Hon Lam
Chan Hong Ki
Chan Ka Fai
Chan Ka Lai
Chan Ka Lee
Chan Ka Ling
Chan Ka Wing Albert
Chan Ka Ying Candy
Chan Kin To Alex
Chan Kong Man
Chan Kwan Yi
Chan Kwok Kei
Chan Kwok Leung
Chan Lai Ho
Chan Lei Sha Lisa
Chan Mei Chun
Chan Mei Ha Gloria
Chan Mei Yee
Chan Mui
Chan Nga Fong
Chan P.O. Chun
Chan Ping Ping Asta
Chan Pui Chi
Chan To
Chan Tsz Wai
Chan Wai Fong
Chan Wai Hing
Chan Wai Ho
Chan Wai Ling
Chan Wai Man
Chan Wai Sum
Chan Wai Ying
Chan Wan Ling Vicky
Chan Wing Sum
Chan Wing Yin
Chan Yan Sin
Chan yee man
Chan Yik Yau Cassidy
Chan Yin Ling
Chan Yiu Ming
Chan Yuen Pinf
Chang Yue Kiu
Chao Goo
Charis Chung
Charlene Yim
Charles Leung
Charles Wong
Charles Yu
Charlotte Chan
Charmaigne Wong
Charmaine Sze
Chase Tsang
Chau Lai Suet
Chen Hong Lei
Cheng Kar Wai
Cheng Ki Man
Cheng Koon Lai
Cheng Kwan Ngar
Cheng Lok Yee Joyce
Cheng Man Yin
Cheng Sin Man
Cheng Wing Ting Katherine
Cherie Kam
Cherry Choi
Cherry Kei
Cherry Kwok
Cherry Leung
Cherry Tam
Cheung Chi Keung
Cheung Ho Yan
Cheung Hoi Yi, Kimmi
Cheung Ka Lo
Cheung Kam Fai
Cheung Kin Fai Jo
Cheung Kit Yee Jacky
Cheung Kwok Shun
Cheung Mei Ki
Cheung Mei Ngor Maggie
Cheung Oi Ming Bella
Cheung Sau Man
Cheung Shuk Yi
Cheung Siu King
Cheung Tak Ming
Cheung Tsz Ying
Cheung Yee wah
Cheung Yeuk Mui
Cheung Yu Bo
Chiang Hoi Ching
Chilli Chan
Chilly Kwok
Ching Yin Hung
Chio Wai
Chloe Sun
Choi Chung Hing
Choi Helen
Choi Ka Yee
Choi Lam Toi
Choi Siu Yin
Chok Wing Man Mavis
Chow Fung Yee
Chow Hoi Ling
Chow Man Yee
Chow Siu Shing
Chow Wai Man
Choy Fung Ping
Choy Ka Po
Chris Choi
Chris Lam
Chris Ng
Christine Chan
Christine Chau
Christine Lau
Christine Lau
Christy Ho
Christy Lam
Christy Wong
Chu Chung Ling
Chu Hoi Wing
CHU MAVIS TIN WAN
Chu Wai Fun
CHUI HIU TO
Chui On Cheung
Chui Wing Man
Chung Carman
Chung Chi Wai
Chung Cho Ying
Chung Fei
Chung Wai Man
Chung Wing Yee
Chungpoyu
CicelyCheung
Cindy Chan Pui Yan
Cindy Cheung SY
Cindy Lau
Cindy Wan
Clara Cheung
Clara Fung
Clara Ho
Clara Share
Clare Loo
Claudia Lee
Claudia woo
Clement Kwan
Clementy Hui
Clifford Chung
Cobie Wong
Coco
Collin Ng
Connie Chan
Connie Chau
Connie Chow
Connie Mok
Connie Wong
Connie Yuen
Cookie Cheung
Cora Chan
Cora Cheung
Corey Fung
Corey Ho
Corn & Chestnut
Crystal Chan
Crystal Ho
Crystal Kong
Crystal Tang
Curtis
Curtis Lo
CW TSUI
Cynthia Ho
Cynthia Tam
Cyrus Ho
Daisy Lau
Daisy Lo
David Wong
Davis Lee
Debby Lai
Debra CHAN
Debra CHAN
Deirdre Yam
Denial Lo
Derek Li
Derek Au Yeung
Derek Pang
Dick
Didi Lam
Dion Lee
Dominic Wong
Dong Wong
Donna Lai
Donna Wong
Dora Wong
Doris Sun
Doris Tang
Doris Wong
Dorothea Shing
Dorothy Chiu
Dorothy Chui
Ebby Ho
Echo Shang
Eddie Yip
Eddy Chow
Eddy Wong
Edgar Wong
Edith Wong
Edward Yan
Edwin Chan
Elaineleung
Elaine Ng
Eleanor Lau
Elisa So
Elle Wong
Ellen Chow
Ellen Kwok
Ellen Kwok
Ellen Lun
Elsie Leung
Em Emmy
Emily Lam Ching Nam
Emily Lnl
Emily Tang
Enrique Lee
Eric Chung
Eric Kiu
Eric Sin
Eric Sin
Erica Kan
Erica LEE
Erika Pau
Ernest Chu
Ernest Ng
Ernest So
Esther Ko
Esther Kwok
Esther Sin
Eugene Li
Eunice Yu
Eva Cheng
Eva chu
Eva Fung
Eva Mang
Eva Wan
Eva Yu
Evan Hung
Evan Lau
FAN NG
FAN WAI SANG
Fandy Fung
Fanny Ki
Fanny Luk
Fanny To
Felix Chao
Fenela Ho
Fina
Fion Wu
Fion Wu Po Yan
Fiona Fok
Fiona Tang
Flint Lo
Flo Lam
Flora Fong
Flora Ha
Flora Tam
Flora Yu
Florence Fong
Florence Yeung
Fong Lim Kwun
Fong May Fung
Fong Miu Ying
Francis Chow
Frankie Wong
Franky Ha
Fraulcine Wu
Fung
Fung Chi Ho
Fung Ching Man
Fung Kwok Kwong
Fung Lai Wah
Fung sze wing
Fung Wai Ling
Fung Yee Hang
Fung Yee Ki
Fung Yik Ning
Fung Yuen Ki
Fung Yuen Wa
G Li
Gabby Ho
Gabe Suen
Gabee Mak
Gabrielle Wong
Garet LOU
Garfield Ku
Garis Sin
Gary Ip
Germain Fong
German Lam
Gian Lam
Gien Hui
Gigi Ching
Gigi Lam
Gigi Poon
Gillian NG
Gillian Ng
Gina Yeung
Gloria Wun
Glorialung
Gobby Chan
Gold Water Cheng
Grace Liu
Grace Tang
Graces Chan
Graham Lee
Hailey Kwong
Hami Ho
Hannah Wang
Hay HEUN
Hazel Leung
Hazel Wong
Hedy Wong
Heidi Lai
Heidi Li
Helen Cheung
Helen Chung
Helen Corner
Helen Lai
Helen Lo
Helen Wong
Henry Yan
Hermione Ko
Hilary Li
Ho Chi Hung
Ho Chi Shing
Ho Chun Yin
Ho Chung Yan
Ho Cman
Ho Ka ching
Ho Ka Ki
Ho Ka Yee
Ho Ka Ying
Ho King Shuen
HO KIT CHING
HO KIT SUM
Ho Kwok Hei
Ho Lai Kwan
Ho Soi Fong
Ho Yan Lok
Ho Ying Suet
Hoi Ching Wong
Hoi Ling Chiu
Holly Wong
Hon To
Hondi Fung
Hugo Fung
Hugo Lee
Hui Ching Yin
Hui Ka Pui
Hui Tong Tong Candy
Hui Wing Shan
Hung Hiu Lan
Hung Hiu Nam
Hung Sin Yu
IAU WING TING
Ida
Iman Fong
Inez Lam
Ingrid Yeung
Ip Chi Keung
Ip Ho Ying
IP HON FAN
ip Kwai Yu
Ip Miu Ling
Ip Yiu Fai
Ipkiyu
Irene Cheng
Irene Chung
Irene Wong
Iris Lam
Iris On
Iris Shum
Iris Wong
Iris Wong
Iris Wu
Iris Yip
Isaac Wat
Isabella ho
Isabella Lam
Ivan Chong
Ivan Ma
Ivan Yu
Ivory Tse
Ivy
Ivy Cheng
Ivy Chow
Ivy Pang
Ivy wong
Jackie Cheung
Jackie Chick
Jackie Lau
JACKIE LEE
Jacky Teng
Jacqueline Lee
Jacqueline Wong
Jade
James Lai
James Leung
James Lo
Jamie Tang
Jan Leung
Jan wong
Jane Lam
Jane Lui
Janet cheng
Janice Chan
Janice Lee
Janice Liu
Janice Szeto
Janice Yung
Janie Ho
Janis Ching
Jason Lee
Jasonlam
Jeff Tang
Jen wong
Jennifer Lai
Jenny Chan
Jenny Cheung
Jenny Suen
Jenny Yim
Jenny Yuen
Jeresa Lau
Jerry Lui
Jess Lee
Jess leung
Jess Tsoi
Jessica Kwok
Jessie Ng
Jessie Tjang
Jessie Tong
Jillian Poon
Jillwong
Jo Yip
Joan Lui
Joanne Lui
Joe Chan
Joe fu
Joe Macanne
Joe Poon
Joey Cheng
joey cheung
Joey Chu
Johnny Chuang
Joi Lau
JoJo Kong
Jolly Lee
Josephine Lui
Joy Leung
Joyce Cheung
Joyce Fung
Joyce Ho
Joyce Leung
Joyce Leung
Joyce Li
Joyce Pun
Joyce Tse
Js chan
Judy Siu
Judy Tong
Judy Yip
Jules Lam
Julia Kwo
Julia Lam
Juliana Leung
June
June Lai
Justina Wan
K K Sung
K K Wong
K Ning
Ka Hong Lin
Kam Mo
Kam Pek Sin
Kam Yuen Yi
Kaman Chan
Kaman Yiu
Kamkarwai
Karen Chui
Karen Ho
Karen leung
Karen Li
Karen Wong
Karen Wong
Karen Yeung
Karpo Chan
Karrie Ho
Karsin Ng
Kary Yau
Kat Chum
Kat Ho
Katelyn chow
Katherine
Katherine Ho
Katherine Wong
Kathy Lai
Katie Leung
Katie Li
Katie Po
Katy Kwan
Katy Mak
Kc Cheung
Kee Hoi Ling
Keeny Tam
Keith Kwong
Kelly Chow
Kelly Fu
Kelly Leung
Kelly Wong
Kelsey
Kelsey Kwong
Kelvin Lam
KelvIn Ma
Ken Chan
Ken Ching
Ken Wong
Kennas Cheng
Kenneth Lau
Kenny Cheng
Kerri Li
Kerry Mak
Kevin Hon
Kevin Lai
Kevin Leung
Kevin Ng
kevin wong
KeyChan
Keziah Wong
Kian Lau
Kiki Kwok
Kiki Tse
Kim Chan
King Cheng
KIt Man
Kit Ng
Kit Wong
Kit Wong
Kitadela
Kitty Chan
Kitty Ha
Kitty Lo
KK NG
Ko Ching Nuen
Ko Chui Yan
Ko Ka Wai Karen
Koala Lo
Koala Poon
Kobe Chen
Koei Chan
Koey Hung
Koey Leung
Kong Po Chi
Kong Suk Ping
Konghiuman
Kris Ho
Kristie Ng
KT Chan
Kuong Yuk Ching
Kwan
Kwan Ching Man
Kwan Siu Kwan
Kwan Yuen
Kwan Yui Lam
Kwok Ho Tam
kwok Hoi Chi
Kwok La Li
kwok Lai Kwan
KWOK MING
Kwok Yi Ling
KWONG KA PING
Kylie Chan
Kylie Hui
L Kwok
Lai Fung Ying
Lai Leung Sang
Lai Lok Tung
Lai Man Kit
Lai Ngor Yip
Lai Pui Yi
Lai Shan Shan
Lai Siu Wing
LAI SUET MEI MEG
Lai Sze Man
LAI Yuen-shan
Laira Ng
Lam Cho Yan
LAM Hau Yee
Lam Ka Yee
Lam Lai Lai
Lam Ming Yan
Lam Nga Wing
Lam Ngan Ying Fi Fi
Lam Oi Lin
Lam Pui Yi
Lam Sin Tung
LAM SIU FONG
Lam Sui Chi Higi
LAM SZE MAN
Lam Sze Nga
Lam Tsz Ling
Lam Wai Yee
Lana Lo
Lau Chi Hang
Lau Chun Fong
Lau Chun Yin
Lau Hoi Lam
Lau Hoi Yi
Lau Sau Ping
Lau Shu Yan
Lau Suk Ching
Lau Tung Yu
Lau Wai Yan
Lau Yuen Kwan
Lau Yuk Pun
lauchunching
Law Chi Fan
Law Suet Fung
Law Tsz Ling
Law Wing Kei
Law Wing Yi
Lazarus Yuen
Lee Fong
Lee Hiu Kam
Lee Ka Yi
Lee Kin Wang
Lee Kook Sang
lee Kwan Bo
Lee Long Ting
Lee Nok Man
Lee On Kei Angela
Lee Siu Wai
Lee Siu Yee
Lee Stephen
Lee Suk Mun
Lee Ting Yan
Lee Wing Chi
Leo Chan
Leung Ada
Leung Anna
Leung Ching Kam
Leung Chung Ming
Leung Janice
Leung Kar Kui
LEUNG KIN YI
Leung Kit Fun
Leung Kit Wai, FCIS, FCS
Leung Kwok Chung
Leung Mei Shan
Leung Ming Wai Jennifer
Leung Po Chun
LEUNG PO KI EILLEN
Leung Sin Ting
Leung So Yu
Leung Suet wing
Leung Ting Fai
Leung Wing Yi
Leungkatie
Li Bowie
LI Cheuk Ling Chanel
LI HOI YAN
Li Ka Chi
Li Ka Man
Li Koon Wing
Li Kwok Yi
Li Pui Kwan
Li Suet Yui
LI SUK YING
Li Wai Yi
Lilion Ng
Lilly Wong
Lily Au Yeung
Lily Lai
Lily To
Linda Kuk
Ling Lau
Lisa Cheung
Liu Wing Ka
Livia Tang
Lo Chun
Lo Hoi Ling
Lo Hoi Yi
Lo Kin Wai
Lo Man Ling
Lo Ping Fei
Lo Susana
Lo Tin Yan
LO Wing Lau
Loh Kit Ming ulu
Lok Chan
Lok Yin Ching
Lolita Kwok
Loretta Pang
Lotty Lo
Louie Ko
Louie Man Ki Cookie
Louis Cheung
Loy Ho
Lui Ming Keung
Lui Siu Yuk
Luk On Kee
Lulu Loh Kit Ming
Lulu Ngie
LUN HAI YEE
Luna Lam
Luz Hwa
Lydia Chan
Lydia Chung
Ma Pui Sze
Maau Maau
Mabel. Wong
Maggie Ko
Maggie Chen
Maggie Cheung
Maggie Lee
Maggie Wong
Magina Yu
Maison Ng
Mak Chi Ho
Mak Siu Hung
Mak Tsz Fung
Man Ching Tung
Man Lai Shan Lisan
Man Lau
Man Tang
Man Tze Ho
Mandy Au
Mandy Chay
Mandy Chay
Mandy Cheung
Mandy Cheung
Mandy Fung
Mandy Lam
Mandy Lee
Mandy Ma
Mandy Wong
Mandy Yuen
Manlung Yeung
Maple Cheung
Maplewan
Marco Lam
Marco Lau 一家
Marcus Lok
Margaret Lee
Margaret Sung
Margaret' Lau
Margie Cheung
Marita Cheng
Mark Mak
Mary Ma
Mary Tam
Masushumcandy
Mavis Ming
May Cheung
May Lo
May Tam
May Wai
May Yip
Maymay So
Medeleine Mok
Mei Leung
Mei Ling
Mei Ling Chiu
Mei Yee Leung
Melody chan
MelodyChu
Micco Shum
Michael Lee
Michael Ng
Michael Wong
Michaela Nip
Michelana Lam
Michele
Michelle Au
Michelle Chu
Michelle leung
Michelle So
Michelle Wan
Michelle Wong
MichelleChan
Mickey Ng
Mickey Tsui
Micky Lai
Midco Lai
Mike Cheng
Mike Sim
Mike Wong
Miki Cheung
Miki Tsang
Mimi Lam
Mimikabe
Ming Chu
Ming Tao
Ming Wong
Mini Tiger YIU
Minko Kwok
Minnie Tam
Miranda Wong
Miu Cheung
Mo Ka Lai Sally
Mo Yuk Ting
Moe Moe
Mok Alison Wing Kiu
Momoko Cheung
Mon Ng
Mon Tang
Money To
Ms Chiu
Mun Family
Murphy K
Naluca Lee
Nam Yuk Ting
Nami Ho
Neko Lam
Ng Chi Lung
NG HOI CHING
Ng Ka Kui
Ng Ka Yee
Ng Ka Yi
Ng Kar Yee
NG Mei Yee
Ng Po Chu
Ng Siu King
Ng Suet Yi
Ng Sun Yiu
Ng Tsui Shan
Ng Wai Fong
Ng Wai Lam
Ng Wai Yu
Ng Wing Yui
Ng Yi ki
NG Yuen Bing
Ngan Lok Yiu
Ngo Wai Ping Suiki
Nicki Leung
Nicole Choi
Nicole Chow
Nicole Lai
Nicole Wong
Niki Lee
Nikita Lau
Noble Lo
O WOO
Olive Lai
Olivia Shek
Ophelia Leung
P.S. Chan
Pamela Lam
pameli lai
Pan Lee
Panda Wang
Pat Chan
Pat Tsang
Patricia Maria Vierra
Patricia Pun
Patrick Lo
Paul Lun
Paul Yeung
Paula Ku Mei Fung
Pauline Ho
Pauline Shum
Pazoo Lau
Peggy Chan
Penny
Penny Au
Penny Wong
Percy Wong
Pete Cheung
Pheona Leung
Phillip Seaman
Phoebe Chan
Phoebe Chan
Phoebe Wong
Phoebe Wong
Phoebe Wu
Phoebe Yu
Phyllis Lee
Phyllis Ng
Phyllis Poon
Pi ching
Pink chan
Pinky ho
Pinky Wu
Pinny Pang
Pion Tam
Plam
Plandy Tang
Polly Kong
Pong Tam
POON LENG LENG
Popo Tse
Prettycat
Pri Lam
Prima Chan
Priscilla Chau
Pui Ling Ng
Pui Yin Chu
Puiyee Tsui
Pun Ka Oi
Q T
Queenie Chan
Queenie Choi
Queenie Wong
Quintalui
Rabbit Cat
Rachel Cheng
Rachel Sze
Rain Wong
Rainbow Lam
Rainie lai
Raphael Chan
Ray CHAN
Ray Fong
Ray Wong
Raymond Ho
Raymond Kwong
RC
Reba Ng
Rebecca Lau
Rebecca Tong
Rebecca Tong
Rebecca Yu
Rec
Reddy Choi
REGINA KO
Remy Chan
RENEE
Ricky Cheung
Ricky tsang
Ringo Lam
Rita Chan
Rita Wong
Rivera Ho
Roberta Ng
Roni Wong
Ronita Chang
Rosa Szeto
Rubie Law
Ruby AU YEUNG
Ruby Lai
RUBY LIU
Ruby Tsang
Ruby Wong
S Law
Sagino Lee
Sak Man Wah
Salina Yam
Sam Cheng
Sam Yau
Sam Yung
Samantha Wong
Sammi Choi
Sammy Chui
Samson Lam
Samuel Chan
Samuel Yau
Sandra Leung
Sandra Li
Sandy Lee
Sandy Yam
Sandy Yau
Sanny Kong
Sara Cheung
Sarah
Sarah Chau
Sarinna Tsang
Sasa Leung
Saskia Kwok
Sau Kit Wan
Scarlett Ng
Serena Leung
Shadowyu
Shan Lau
Shan Leung
Shan Shan Yau
Sharan Sheto
Sharon
Sharon Cheng
Sharon Chu
Sharon Leung
Sharon Mak
Sheila Lo
Shek Wai Yee
Sheree Poon
Sherry Chan
Shirley Chan
Shirley Ching
Shirley Choi
Shirley Choi
Shirley Lo
Shirley Tsang
Shirley Wong
Simon Liu
Simon Tang
Sindy Lee
Sinria Tam
Siren Wan
Siu Chi Wang
Siu Ka Man Irene
Siu King Ng
Siu Yuk Chun
Siuleung Tam
So Ka Lam
So King Ming
So Lai Fong
SO MAN KIT
SO MAN TING
So Sin Hang
So Wing Ki
So Yuk Sum
Sola
Sonia chan
Sonia wong
Sonja Hui
Sophie
Sophie Cheng
Sporansa
SSYS
Stan Mak
Stan Wong
Stanley Tse
Stella Leung
Stella Leung
Stella Sie
Step Wong
Stephanie Kwok
Stephanie Was Chee Chan
Stephanie Wong
Steve Leung
Su Yan Na Josephine
Suez Lee
Sugar Ng
Sugar Tong
Suk Yin
Suki Kwan
Suki Law
Suki Tam
Suky Lee
Sun Mei Yuk
Sunny Chow
Sunny Mak
Susan Wong
Susana Wong
Susanna Chan
Susie So
Sze Han Lo
Sze Lai Yin
Szeto Yuk Ting
Szeto So Sum
T. Wong
Taison Chang
Tam Chi Wai
Tam Kai Wan
Tam Wai Sum
Tam Yee Ki
Tammi Tam
Tammy Chan
Tang Dik Man
Tang Ka Yee
Tang Man Man
Tang Mann
Tang Monica
Tang So Man
Tang Wan Ming
Tarry Ho
Temmy Ho
Terence Hau
Teresa Cheok
Teresa Yu
Teresa Yu
Teri Chan
Terri Chu
Terry Lau
Terry Ting
Tessa Choy
Tiffany Cheng
Tiffany Lo
Tiffany Ng
Timmy Leung
Timothy Tang
Tina Lee
TING CHAU WAH
Tkkong
Tmax lo
To Ka Yan
To Wai Chi Adonis
Tobey Lo
Toby Leung
TogiHui
Toky Li
TONG LAI NGAR
Tong Yuet Ching
TongLeon
Tonie Wong
Tony
Tony Mok
Traa Ng
Tracey
Tracy Kwan
Tracy Law
Tracy Leung
Tracy Lo
Tracy So
Tracy wu
Tsang Chi Wing Celia
Tsang Kwong Wan
Tsang Oi wah
Tsang Sin Yee
Tsang Tsz Kwan
Tsang Yiu Keung
Tsang Yuk Ling
Tsang Cho Choi
Tse K Y
Tse Man Lung Delon
Tse Pik Ling
Tse Sau Mui
Tse Tsun Ying
Tse Wing Han
TSE YY
Tsui Lok Wing
Tsui Pui Yan
Tsui Tsz Chun
Twinko Li
Ty Cheung
Valerie Cheng
Venus Chu
Veronica Kam
Veronica Leung
Vicki S.
Vicki Yip
Vicky Kwok
Vicky Ngai
Vicky Ngo
Vicky YTM
Vien Lau
Viki Chung
Vincent Ko
Virginia Tang
Viv Yam
Vivian Chow
Vivian Cheung
Vivian Ho
Vivian Leung
Vivian Wat
Vivian Wong
Vivian Yam
Vivian Yip
Vivien Lee
Vonnie Lam
Voon Hiu Yick
W H Lai
Wada Hay
Wailing Chan
Wan Chan
Wan Cheung
Wan Ka Yan
Wan Kwok Fai
Wan Kwok Kin
WAN WING LAM
Wang WAI Sum
Watt Man Sang
Wendy
Wendy Chan
Wendy Chow
Wendy Kwok
Wendy Wong
Wendy Yeung
William Mak
Wilson Cheng
Wilson Tam
Wing Chung
Wing Lau
Wing Lee
Wing Ng
Wingy Wong
Wingyin Chan
Winice Wong
Winnie Au
Winnie Chan
Winnie Chong
Winnie Chung
Winnie Kwok
Winnie Lau
Winnie Shek
Winnie Tong
Winnie Wong
Winnie Yim
Winona Yoko Tse
Winson Wai
Wiong Chun Fai
Wong Yuk Mui
Wong Carmen
WONG Chi Lun
Wong Ching Ping
Wong Esther
Wong Hera
Wong Hing Yau
Wong Ho Yin
Wong Ka Man
Wong Ka Po
Wong Kwan Wa
Wong Kwok Leung
Wong Lok Yan
Wong Man Woon
Wong Mei Mei
Wong Sin Ting
WONG SUK YIN SUSANNA
Wong Vandalic
wong Wai Leong
Wong Wai Ling
Wong Wan Yin
Wong Wing Shan
Wong Wing Yan
Wong Yee Man
Wong Yim Ting
Wong Yuen Mei
Woo Wing Chi
Woon Yin Lam
Wy Hung
WY Ng
Y lee
Y Y Ng
Yan
Yan Cheung
Yan Leung
Yan Tang
Yan Tse
Yan Yee Wong
Yanis Wong
Yanki Poon
Yannis Tse
Yanny Chan
Yau Yau
Yau Yuen Ting
Yellow Wong
Yemmie Lui
Yeung
Yeung Kei Wai
Yeung Po Yan
Yeung Tsz Ying
Yeung Yim
Yianns Yung
Yim Wing Lai
Ying Fong
Yip Chor Yip
Yip Man Kee Cherie
Yip Mei KEI
Yip Tam
Yiu Kwun Yui
Yiu Ying Yee
YK Wong
Yoki Chan
Yoko Chow
Yoyo Chan
Yoyo Lam
YT YEUNG
Yu Chau Ha
Yu Chun Kit
Yu Hin To
Yu Ka Mei Isabel
Yu Ka Suen
Yu Pui Shan
Yuen Pui Pui
Yuki Chan
Yuki Ho
Yuki Ko
Yuki Liu
Yuki Sit
Yuki Wu
Yume Ma
Yummy Leung
Yung
Yung Chor Yee
Yung Sin Kwan
Yvonne kwong
Yvonne Tam
Zoe Chiu
Zoe Chung
Zoe Ko
Zoe Lam
Zuki Chu
Zukie Ho

聚眾商議,大會民主 — 兼論反送中與法國黃背心之異同

$
0
0
內容: 

2019 年 4 月法國「黃背心運動」的第二次「大會之大會」(圖片來源:L'Assemblée des Assemblées des Gilets Jaunes Facebook)

連登有一篇〈當大家聲音愈嚟愈亂嘅時候,大家係時候反思下咩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是在 13 號佔領機場後發表的。大家知道,當晚行動在圈中引發很多辯論。上述文章沒有對辯論表態,卻指出:

「革命一直發展落去,愈嚟愈多人誤會咗『不割席,不分化』嘅意思。不割席,係唔會因為我哋自己友為咗目標做錯事/受情緒影響而否認佢哋。但係,唔代表係一個免死金牌做乜都冇錯。唔割,唔代表唔批評。唔割,唔代表冇做錯。唔割,唔代表大家冇得再做好啲。到今日,我哋同政府/黑警最大嘅分別唔係我哋冇嘢輸啊,係我哋比佢哋更好,更聰明,更進步。」

核彈都不割……割什麼?

割席典故來自東漢管寧與友人華歆絕交的故事。管寧厭惡華歆貪慕虛榮,所以絕交。現在這個典故被抗暴青年(自覺或不自覺)引用,再加上一個「不」字,用來比喻「不切割」、「不決裂」、「不譴責」、「不批評」等等。但是,原先只指涉「絕交」的「割席」,一旦變成那麼多義,當然引起混亂。試想,兩個戰友商討行動,或者一對情侶對話,其中一人不滿對方的善意批評,大叫「你做咩同我割席?」,對方該怎樣了解這句話呢?是質問自己為何批評,還是質問自己為何想絕交呢?

出現誤會,當然也不只因為誤用比喻。整個來說,反送中運動的公共辯論,創造出很多新主意新方法,功不可沒。但也有可改善之處。首先就是對待批評的態度。不要說公共議政,就是最親密的情人也會互相批評。人們容易因批評而立即產生敵意,往往因為欠缺理性分析和辯論知識。以下是常見的謬誤:

  1. 批評等於否定自己或者否定整場運動;
  2. 主張某些價值觀等於左膠/道德潔癖;
  3. 不在前綫,就沒資格批評;
  4. 只要證明林鄭是惡魔,則己方做的任何反抗就天然正義,不用考慮那麼多;
  5. 「現在打緊仗,不要花時間討論怎樣做」。

或許有人說,我們是直接行動嘛,你以為是辯論比賽?

黃背心的市民大會

其實直接行動與聚眾商議和大會民主並不對立。在我們眼前,就有法國黃背心運動為例。這個周末,黃背心就進入第 40 周了,而且巴黎的遊行是以聲援香港人抗暴為主題的。黃背心和反送中有許多類似:抗拒領袖和代言人,懷疑政客與政黨,強調群眾自發自主,以平行聯合來代替中央集權等等。曾經有一位黃背心知名活動份子宣佈以黃背心名義參選,立即被黃背心人全方位打擊,最後拉倒。但它們有無「大台」呢?有。正如我前日的文章提到,如果把「大台」定義為持份者聯合為集體,聚眾商議,民主決策,那麼,黃背心是有「大台」的。或者,不如沿用他們自己用語,是有「大會」(assembly)的。當初黃背心是法國小城鎮及鄉郊的普通居民所發起。為了抗議增加燃油稅,社區居民直接行動起來,每周六發動抗議,堵塞馬路。但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很快就需要大家協商行動(例如特別容許哪些種類的車駛過,如何應對警察),所以抗議者舉行居民大會商討和決策。隨著運動擴展至全國,越來越有需要加強協調。這時,全國性的「大會之大會」(assembly of the assemblies)應運而生。第一次「大會之大會」在今年 1 月底召開,各地 75 個地方性大會,共選出近 300 名代表。所謂選出,方式上各地有異,都由社區自行決定,所以有些代表其實是抽籤選出的。不過黃背心很強調性別均衡,所以規定社區大會須選出一男一女。到今年六月,「大會之大會」已經進行了三次。

2011 年的華爾街佔領運動,一樣帶有抵制政客政黨、強調群眾自主自為的風格,但也一樣有「大台」:召開佔領者的大會,以一套手語來投票決策,例如高舉雙手搖動,表示贊成,放下雙手搖動,表示反對。這就是直接民主的群眾大會。

約翰.基恩(John Keane)在其《生死民主》(The Life and Death of Democracy)一書,將民主的幾千年歷史,概括為「大會民主」、「代議民主」、「監督民主」三個歷史階段。大會民主就是直接民主,肇始於希臘雅典。從此之後,平民階級即使在掙得普選權之後,由於仍然感受不公平對待,所以總會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巨大運動,要求直接的民主,並按自己情況創制出各種新型政治機構。黃背心也是這樣。

反抗惡魔,會否自己變惡魔

拆獨裁者的大台,這沒問題。在機場扣留疑似特務者查問,也不是問題。但是的確不需要毆打。好在當場有人嘗試制止。更令人遺憾的是為何佔領者當場不能有秩序地發言、討論和決策呢,因而出現貌似亂民的場面呢?我們反對舊秩序,難道不是為了建設一個民主新秩序嗎?

平民大會可以是新秩序的其中一個門徑。這種「大台」,建設還來不及,遑論去拆。如果連大會民主這樣一種直接民主也拆掉,就是說,間接民主不要,直接民主也不要,那就不只是拆大台,而是根本拆掉民主了,拆掉人民權力了!我在傘運總結中寫過:「最強調個體主義的自由主義,都承認個體也需要聯合為各種共同體,人類才能生存和發展。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對民主共同體的闡釋,各自不同,但共同點是……一個尊重個人的、民主運作的集體,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成立的。然而,反大台者口頭支持民主,卻抵制任何共同體。我們可之稱為反集體的個體主義。」

和而不同,分進合擊

民主必然多元,所以一定會有上述這類反集體的個體主義者。他們也是社會持份者。外國的黑衫隊(Black Bloc)便是一例。他們偏好與警察對抗或者破壞公共設施,自行「砸爛國家機器」(smash the state),不覺得需要對其他示威者負責,也拒絕與別人協商,我行我素。連登仔女就有人模仿黑衫隊。他們如果對於市民大會沒有興趣也正常。這沒問題。各有各做,必要時分進合擊。社會抗爭上,可以有長期盟友,中期盟友,短期甚至一日盟友。豈有「彼此分歧就定是敵人」的道理?

有問題的只是:很多人覺得黑衫隊路綫不是自己那杯茶,也感覺到真的需要更多協調和組織,卻苦於經驗不足,結果難以鞏固成一個堅定的平民民主派。所以,我們的重點,不是去批評黑衫隊的做法,而是去促進民主健康力量的摸索和成長。是為此文宗旨。

版權: 

狼真的來了

$
0
0
內容: 

外國勢力真的來了。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去信聯合國秘書長,指控美國參與香港暴亂。他們展示了兩項證據。其一是近日建制派圈子中廣泛流傳的一張相片,顯示一群人夜晚在公園聚集,他們認為這是美國在港「訓練中心」的活動。另外一項,則是郭文貴和梁頌恆的視象通話影片,在這條片子裏面,郭氏提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密友班農將會全力支持後者活動的消息。如果不是「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諸君表情如此認真,整個記者招待會的場面又這麼莊嚴,我還差點以為這是一個鬧劇。

想想看,美國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在香港指導和組織示威者的行動,居然連個秘密聚會的場地都沒有,搞到要和大媽搶公園開培訓班,這難道不是一個喜劇片裏面才會出現的情節嗎?再說郭梁那段通話,假如郭文貴的言語這麼可信,到了一個可以拿去送交給聯合國當證據的地步,那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是不是也要同時相信他之前對王岐山副主席的一連串指控呢?

其實若真要指控美國,香港建制派這一天最應該做的,是去美國駐港領事館正式抗議,要求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他一連串關於香港局勢的推特道歉。但是非常奇怪,直到執筆此刻,我好像還沒有見到本地建制派有任何一人出來譴責美國總統近日對香港事務的公開干預。須知特朗普不止建議習近平主席私下會談港情,甚至勸他本人最好親身上陣和香港的示威人士見面。光是這樣指手畫腳也就罷了,沒想到他還直接把香港問題和一連串的中美貿易談判掛上了鈎,直接挑戰中國主權。

除此之外,美國國會復會之後,很有可能提前討論《香港人權與民主法》, 其中甚至警告香港若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美國政府可以終止《香港政策法》,連帶的效果就是不再承認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香港特區政府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現在美國居然把這件事情當做籌碼。什麼叫做外國勢力?這就是擺在陽光下最赤裸裸的外國勢力了。香港建制派何必總是捨易求難,幹一些在公園人群相片裏面辛苦辨認美國中情局探員的事呢?

為什麼美國膽敢這麼公開地干預香港事務?理由之一,自然是因為在中美新冷戰的局勢底下,香港是一張被特區政府送上的好牌。另一個理由則是因為香港的特殊地位,使得它一向都是各國利益所在,難免外國勢力介入。事實上,比起特首林鄭月娥眼中的眾多「廢青」,美國才是當前香港問題更大也更危險的「持分者」。

首先要搞清楚,北京對於香港問題應有一個心理死線,那就是10月1日建國70周年的大日子。很多論者指出,假如到時候香港的情況還沒有平息,甚至在10月1號當天仍有過百萬人規模的遊行,那麼中央的顏面就很難看了。很多人以為這只是一個單純的面子問題。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面子」還是一個非常實質的裏子,因為它根本就是統治權威,是人民服不服管,順不順從的關鍵。面子受損,那就表示這個權威的一角開始崩裂,牽涉到整個政權的合法性。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央政府決心在10月1日前平緩香港局勢。但它手上有什麼工具呢?

曾有人認為,時間就是不錯的工具。隨着時日日久,也許香港市民就會疲倦,覺得反正上街也沒有用,乾脆回去過好日常生活算了。又或者9月開學,學生忙得沒有時間校外活動。可是目前種種跡象卻顯示,對特區政府極度不滿的市民簡直是越戰越勇,他們根本不是為了有用才上街訴求,反而是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會有用而出來「攬炒」。至於9月開學,則極有可能是罷課的開端;青年學子不必只在網上溝通,還能天天當面聚會,在校園內製作標語道具,說不定還會引發警察進入校園「平暴」等更大的衝穾。

如果特區政府自己搞定,那當然最好。可是萬一不能(目前看來也的確不行),那麼中央政府就真的要出手了。大家最關心的,自是駐港解放軍部隊會不會出營入城。不過我們都曉得,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陳道祥少將,曾向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海大偉表明,解放軍不會介入香港當前事務(這就說明了美國確實是香港問題的「持分者」)。那麼接下來還有什麼選項呢?

目前駐紮在深港邊境的武警部隊,確實是一個可能。武警部隊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理論上可以視同軍隊,但職能名份又和解放軍不同,頗有可操作的模糊空間。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一方面讓武警入港,同時又能盡量降低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反應了。首先,我非常懷疑武警部隊會不會真在香港執行武裝鎮壓任務。說不定只需大批裝甲車進入香港各區,心理震懾就已綽綽有餘。真正髒事最好還是交回給香港警察自己料理,以此向港人及國際社會凸顯中央武裝力量威武文明之師的形象。

接下來無論是武警進城,還是真的動用駐港解放軍,事前也都需要宣傳和公關上一定時間的鋪排。今日回看,7月1日示威人士衝進香港立法會那一天,應該就是這場公關輿論戰的開始。在此之前,就算發生了200萬人的大遊行,香港這方面的消息在內地也都還受到嚴格控制。但接下來,大陸民眾能夠得到的消息就越來越多了(當然是經過過濾的消息),再加上防火牆以及輿論機器的開動,不只官方的定性一路由「港獨暴動」上升到「恐怖主義」(恐怖主義這一點是對國際社會說的),民眾的情緒更是逐步高漲,直到《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在機場被打,達致高潮。那一兩天是香港過去兩個月來最危險的時刻。

中央武裝力量固然如箭在弦,此時發動,對照大陸洶湧民情,已經可以對外用「非常節制」形容。更可怕的是當天同時傳出中美貿易談判利好消息,原定加徵關稅可以延後到12月中旬,特朗普更用媒體放話和推特表明:1. 香港問題複雜,希望解決時不死傷。2. 香港問題不能夠算到他的頭上(這句話並不單是說給中國人,更加是說給他國內政敵)。

然而政治的事情,一日都嫌太長。不過兩天,「英雄」付國豪的消息被中央急速降溫,大陸關於香港的輿論受到一定控制。另外,可能是受限於大選壓力,特朗普居然又擺出一副要把香港問題拿出來好好再談的姿態。這一切到底說明什麼?那就是「外國勢力」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跟香港建制派拿來推卸責任的那種藉口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而香港反建制市民也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這些各懷鬼胎的政客身上,他們隨時能把你拿去交易。沒有多少人能確定眼下死結如何解開,我只知道香港還在懸崖邊上,並且越走越是凶險。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

版權: 

數碼暴政籠罩 818開遮戴口罩

$
0
0
內容: 

今日818的集會/遊行,估計有不少冇上前線的和理非市民現身。之前曾經有過一輪關於應否帶防具三寶(頭盔、眼罩和防毒面具)的討論,討論的背景圍繞警察和黑社會暴力,但我們同樣要有措施防範「數碼暴政」。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數碼暴政」的前鋒,不單視個人私穩如無物(動輒以唾液和血液收集DNA樣本),遍布全國的監控鏡頭、網絡審查再加上社會信用系統,目的就是從源頭消滅所有挑戰專制的個人甚至思想。這套「數碼暴政」已經開始商品化,出口到想仿效中國的一帶一路專制政權,當然也正吞噬香港。

自從反送中運動於6月爆發至今,北京/港府已用各種手段收集示威者的樣貌以建立資料庫,最近開始「收網」。有曾經參與示威的香港人,在過關時被扣留,原因不是手機有示威資訊,相信是邊檢的人臉辨識系統配對了示威現場的相片。該人一度被禁止回港,被逼在大陸滯留。

在幾次撐警集會上,主辦方和參與者都刻意強調反政府示威不應遮面,背後動機就是方便北京/港府收集更多人臉資訊,作為日後全面報復之用。

面對「數碼暴政」,一些傳統非暴力抗爭或公民抗命的原則,例如公開樣貌、坦然接受後果等,可能需要重新檢討。中國「數碼暴政」的懲罰不單是坐牢,而是各種基本人權被剝奪,更會連累家人。而且你所受的苦,也難以曝露政權的荒謬,因為在全面資訊審查下,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真相。

思考需時,但危機逼在眉睫。我呼籲今日參與集會/遊行的香港人,對「數碼暴政」有所防範。更重要的是,不要被暴政嚇倒,要免於恐懼,就靠香港人團結一致撐下去。

版權: 

你覺得這一件事情會怎樣完結?——當我們與政權賽跑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你覺得這一件事情會怎樣完結?」這個問題我想大家不感陌生,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一個問題的時候,基於預言運動的走向並不是我感興趣的主題,本應輕輕帶過,後經反覆思量後,我發現這一個問題有助整理過往存藏在心中的一些觀點,今天希望以文字的方式好好整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甚麼謂之完結?

我認為整個運動當中隱含著一個期望:
「我希望透過社會產生改變,令我可以得到我所期望得到的生活。」

對年輕人而言,買房子升學就業,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而對於已有資產者而言,安穩以及穩步的上揚才是正經事,兩者都會思考社會變成一個怎樣的樣子自己才為之得益,但是兩者之間往往是有矛盾和衝突的。

如果年輕人相信,就只有當政府和政制產生結構上的改變,他們才有機會獲得美好的前程,那麼一個大改變自然成為「終局」的方向,但是對追求安穩的資產擁有者而言,他們覺得只要催淚彈持有者盡快改邪歸正,那麼政局再次回到安定的步伐以保障他們用多年努力換來的權益,便成為了「終局」的方向。

當大家周旋在大改變還是小改變之間的時候,民眾開始以行動的方式去探討對方的底線。

民眾與民眾之間的底線

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里,民眾與民眾之間的互動在我眼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主題,甚至是最重要的主題。情況大概就是,不同的持份者嘗試共同實現一些東西:「我有一些目標希望達到,但是這個目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達到,你願意在受損耗的情況下一起實現嗎?」,這些損耗包括癱瘓交通、帶來經濟耗損、口角和流血衝突等等。

而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是重要而有趣的,因為除了知道對方願意付出多少外,大家亦都以行動來爭取對方「重訂價格」,例如:如果我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癱瘓機場運作,你願不願意付出更多來支持「我們」?而又正正因著「沒有大台」這個時代氣氛,大家基本上是不知道他們正在支持的「我們」確切地是代表著甚麼樣的,也許是五大訴求(不同持份者的五大訴求在不同的時期,字眼上甚至意義上是不同的),也許是自由,也許是徹回條例,也許是獨立調查委員會。

我們在相信甚麼

而又如巧合一般,就在這個時刻,沒有五年前我們都看見的領袖,沒有強勢的政治KOL,這個氣氛草坪為大眾提供不同的看法和知識滋長,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提出「我們的終點在何方」的答案,都有機會去定義「我們的最大公因數」,而我認為這個答案會與大家相信甚麼產生直接扣連。

有一天我與一名十分優勢的大學生共膳,我問道:「你會不會因著當下的社運而放棄來年的GPA?」他笑著說不會,然後又道:「如果在2047年你發現私有產權失效了,你的物業的價格因著種種緣故受到影響,甚至不再屬於你,你覺得放棄一年的學業換來2047年的安穩又是否值得?」他即便重新思考自己的決策。

重點不是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會發生,而是我們相不相信會發生。就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樣,如果一路以來安居樂業,順民是很難有長期的反抗情緒的,正正是因為我們不相信政府會令到我們安居樂業,抗爭才會變得如此恆常,但是又回過頭來,當不同持份者認為的「安居樂業」是如此不同(改革與維穩),我們下一步最迫切需要的,是好好去思索怎樣獲得不同持份者的最大公因數,以縮短以價還價的時間,除了群眾的忍受程度不同外,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和政權在賽跑。

【不斷更新】8.18民陣維園「流水式」集會

$
0
0
內容: 

民陣帶領市民「流水式離開」

(15:47) 民陣帶領市民「流水式離開」維園集會現場,由前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梁國雄、李柱銘、何俊仁,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拉起橫額引路。

隊頭沿軒尼詩道西行線往中環方向前進,目前已到經過鵝頸橋到達灣仔,而沿途仍然是有市民排隊入維園。

李卓人在隊頭宣佈,此隊伍是協助參與完集會的市民乘車回家,呼籲未進入維園的市民繼續往維園方向進發,「要迫爆維園」。

IMG_8380 (2)

(15:24) 港島多區下起滂沱大雨,參與集會的市民撐起雨傘,無懼風雨。

遠至北角,仍有不少市民沿英皇道往銅鑼灣方向前進,有人邊行邊手持「反送中」黃色橫額。

DSC_4832

IMG_8365 (2)

(15:06) 大批市民從灣仔港鐵站沿軒尼詩道到維園參與集會,軒尼詩道東行及西行線均未能通車,巴士需要轉入菲林明道往北角方向離開,有巴士公司職員及交通警在場指揮。

IMG_1763

(14:50) 黑衣人潮持續從炮台山港鐵站A及B出口湧出,迫爆英皇道兩邊行人路。亦有不少人繼續沿電氣道、英皇道往維園方向前進。電氣道及水星街交界已封鎖行車線,有人走出電氣道行車路,往維園方向前進。在天后及炮台山一帶,大部份商店仍然正常營業。

IMG_7680

(14:35) 下午2時半,仍有大量身穿黑衣的市民前往維園。現時銅鑼灣東角道和記利佐治街十分擠塞,大量市民由希慎廣場的港鐵出入口,穿過馬路前往維園,人流一度迫出崇光百貨對出馬路。即使交通燈亮起紅燈,仍有大量市民留於路面。沿路並未有警員維持秩序,市民自發維持交通暢順,讓行車能繼續通過。

IMG_8757

黑衣人潮塞滿維園
岑子杰:市民不會向強權跪低

(14:29) 民陣原本向警方申請今日遊行,但只獲批准於維園集會。民陣召集人岑子杰表示,面對打壓,只能照常於維園進行集會,但相信參與者能和平、理性地參與集會,有議員會於維園出入口陪同參與者離開。

岑子杰又指,是次集會目的是要求停止「警黑亂港」,認為政府連月來沒有回應香港人的訴求,只讓衝突一直發生。他指,民陣借今次的集會告訴特首林鄭月娥,香港人可以是「和理非」,也可以是「勇武」,市民今天則以「和理非」方式表達訴求。

岑又指,警方一直使用不合理武力,重申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堅持五大訴求,限制警方權力,又認為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警務處長盧偉聰等人應問責下台。

岑表示在下午1時前已有大量集會人士到達維園,反映香港市民不會向強權跪低。

IMG_7066

(14:21) 港鐵天后站外,前往維園參與集會的市民已迫爆留仙街、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一帶,有人舉牌呼籲大家排隊輪候,隊尾現已排至琉璃街。民眾沿途大喊「香港人加油」,並高舉「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標語。

IMG_7672

中學生籲市民聯署 支持9月罷課

(14:10) 來自18區不同中學的中學生發起9月罷課,對抗政治打壓及警方濫暴。「中學生罷課」今午於銅鑼灣記利佐治街呼籲市民聯署,支持9月的中學生罷課行動。

發言人盧同學認為,「反修例」是一場公民抗爭運動,中學生作未香港未來的一代,有持份力量。他指,組織為熱衷於時事的學生提供發聲平台,目前已陸續聯絡各學校,但目前未有參與罷課之學校的實際數字,強調行動仍在策劃階段,若有下一步行動,會再對外公佈。

IMG_0756

(14:00) 港鐵天后站內人山人海,人們魚貫前往A及B出口,有港鐵職員於閘口疏導人群。

IMG_7667

公院醫護集會後被「照肺」
黃任匡:有示威者付上終身殘廢的代價,我哋付出代價好細

(13:43) 食物及衛生局前局長高永文日前指,被射爆眼球的女子的傷勢是由彈珠造成。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指,高永文作為資深醫生,在發言前應該想清楚,質疑其陳述欠缺理據。他又指,不知道高永文如何得到傷者的病情細節,相關資料屬病人私隱,即使屬實亦根本不應公開。

有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在本周集會,黃任匡指事後有公院同事被上級召見「照肺」。他認為,醫護人員的付出微不足道,「有示威者付上終身殘廢的代價,我哋付出代價好細」,強調任何行動都會以不影響醫院臨床服務為原則。

IMG_8357 (2)

(13:32) 民陣昨天呼籲參與8.18集會人士盡量從天后方向進入維園,塞爆維園後會利用「流水式」方法向銅鑼灣及灣仔方向離去;但仍有為數甚多的市民由銅鑼灣港鐵站E出口前往維園。

IMG_0745

政府聲明:就針對警方的口號舉行集會表示遺憾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就有團體今日(八月十八日)以針對警方的口號舉行集會,政府發言人表示遺憾。

發言人表示,香港向來是十分安全的城市, 二○一八年錄得的整體罪案數字是五萬四千二百二十五宗,較二○一七年減少一千七百九十二宗,下跌百分之三點二,數字是自一九七四年以來最低;以每十萬人口計算的罪案率為七百二十八宗,是自一九七○年以來的最低數字。

此外,警隊在二○一八年進行的服務滿意程度調查和公眾意見調查顯示, 百分之八十四的受訪者對警隊的整體服務表現感到「非常滿意」或「頗滿意」,為二○○○年推行警隊服務滿意程度調查以來最高的百分比。

不幸地,在過去兩個多月來舉行的多個公眾遊行和集會後,激進和暴力示威者多次衝擊警方防線,肆意堵塞道路,破壞公眾設施和多處縱火,並以攻擊性武器襲擊警務人員,亦有擲磚和汽油彈,以致多間警署受到超過七十五次的攻擊和破壞。警方一直以容忍的態度處理這些違法事件,只在受到暴力襲擊時,才被迫以最低武力驅散示威者,恢復社會秩序。至今共有約一百八十名警務人員被暴力的示威人士襲擊受傷。

警務人員一直承受重大的工作壓力,往往長時間執勤,他們的家人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滋擾和欺凌,所住的宿舍更受到暴力攻擊,令居住在宿舍的婦孺飽受驚嚇和困擾。在這段困難時刻,各警務人員依然無畏無懼、盡忠職守、堅守崗位、維護法紀。

特區政府全力支持警方的嚴正執法,衷心感謝所有警務人員努力恢復社會秩序和安寧,並將目無法紀的暴力示威者繩之於法,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

發言人表示,政府非常尊重巿民和平集會和表達自由的權利,並再次呼籲參與公眾集會和遊行的人士,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向暴力說不,讓香港盡快恢復秩序,回歸理性,重新出發。

版權: 

煞停警黑亂港 落實五大訴求——民間人權陣線 告香港人書

$
0
0
內容: 

各位香港人:

香港兩個多月來,
汗流過了
血流過了,
淚流過了,
香港人被香港政府和香港警察羞辱夠了。

反送中運動的初心,本來是守護香港人享有的法治和自由,免於中國式政法制度和政治暴力的恐懼。香港人成功抵擋送中惡法二讀,但中國式鎮壓民眾的手段已經活現在香港警察身上。

無論是前線的抗爭者,護老院友、屋邨街坊,兩個月來歷盡警隊以催淚彈、布袋彈和橡膠子彈清場和圍捕的暴力,甚至是黑社會無差別襲擊市民,令市民對香港政府和香港警察的行徑深惡痛絕。

警察的暴力,不只傷害人身,甚至是製造非人化的恐懼環境。當警察員佐級協會主席和立法會議員多番指示威者是「蟑螂」,令香港人和國際社會勾起種族屠殺的慘痛回憶:納粹德國政府指猶太人為老鼠、盧旺達大屠殺時胡圖族政府稱圖西族人為「蟑螂」。香港在國際社會的文明形象,正被香港警察逐步破壞。

我們想提醒前線警察:我們首先是香港人和平等的公民。警察對香港人的重要性,並非是警隊無止境的武力,而是尊重公民權利、自我約制的專業倫理和精神。當警方高層無視香港市民的權利和尊嚴,警察濫暴濫權,只會徒添市民對前線警員的憤恨。

由 6 月 12 日至今,警察所有失誤和暴力行為,高層責無旁貸。要止黑暴、制警亂,就要停止一切濫權濫暴行動;要停止濫權濫暴行動,就要從根本改變警隊領導層和應對示威者的方針。因此,我們要求保安局李家超、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行動處處長鄧炳強和新任副處長劉業成,應當負上全責,問責下台!

我們要重申,林鄭政府必須實質回應反送中運動的五大訴求。運動至今,接近八百位抗爭者被捕,他們在警署被羞辱、甚至被打至骨折送院;當中更有數十位被控暴動罪;警察蓄意在民居和地鐵站內違規施放催淚彈。因此,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既是主流民意和各界共識,更是制止警暴之途。

香港人以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方式,在 6 月 9 日和 6 月 16 日,以百萬之數,展露香港人的公民質素和團結力量;在其後各式行動,無論是前線勇武抑或支援傷者的專業人士,更向國際社會體現香港人守望相助的人道精神。

今日集會,就是要承接 6.16 二百萬人上街抗暴的意志,集結最多數的香港人,以和理非的方式同心同行,表達我們對警察暴力的憤慨,和展現香港人意志堅定。

今日,並非終結,抗爭之路仍然漫長,因為歸根究底,唯有民主普選,才能從根本扭轉政權暴力橫行,殘害港人的局面。

8 月 31 日,是人大落閘,否決香港人真普選的五周年。我們呼籲大家齊上齊落,今日過後,8.31 再次聚首!

民間人權陣線
2019 年 8 月 18 日

從渡華路地下停車場方案看香港官僚和地區施政

$
0
0
內容: 

那天我坐在立法會議員辦公室,急着聯絡運輸署負責渡華路地下停車場的官員,查詢最新規劃發展和跟進交通評估報告,過了好幾星期,好不容易才收到政府的回覆文件。筆者以為官員忙著為呈交方䅁上區議會撰寫詳盡報告,誰知擬議的工程發展只有3頁、一份2007年的過時諮詢文件和地圖兩張。文件內容單薄,完全未有回應附近居民憂慮及過去九龍站上蓋業委會代表的意見,而政府竟奢望該項目可獲區議會和居民支持,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渡華路空置用地面位處擎天半島北面,接近連翔道和佐敦道交界。按土地規劃用途,屬為休憩用地,但過去10年為配合高鐵工程,自2008年起用作臨時巴士總站,直至近期西九龍巴士總站啟用,該幅1.7公頃用地亦因而歸還地政總署。

68802592_907282276316952_5699416692644380672_n

對於渡華路應否以「一地多用」原則,上面保留用作休憩公園,地下則興建一個有專泊商用車輛的地下停車場,筆者和當區居民均強烈要求政府先提供足夠的資訊,和提供相關交通影響數據;附近居民才可以評估佐敦道東西行,會否因新建的停車場導致交通嚴重擠塞,影響出入交通,惜運輸署的官員遲遲未作回應。

為配合中九龍幹線工程發展,2020年油麻地停車場將會清拆,政府估計屆時將缺少700多個私家車和客貨車車位;文匯街臨時停車場亦因應發展青年旅社而要刪減100多個臨時停車場車位。驟眼看似區內欠缺大量車位,然而,新建成的項目亦有不少,例如西九龍巴士總站設有30個旅遊巴泊位,西九高鐵站內設有約500個私家車泊車位,而戲曲中心與藝術公園均設有停車場。將發展的高鐵商廈發展藍圖中,亦已預留不少於550個車位,圓方商場和住宅亦已提供一定商用和私家車位;區內的車位需求,不應為了於油尖旺區增加百多個旅遊巴車位而盲目覓地,而是必先評估及公開區內整體車位數目和其使用量,顧及區內的承載量和需求。

運輸署擬議渡華路地下停車場興建130個車位。130這數字是如何得出?這會否像將軍澳66區興建地下停車場一樣,工程造價極高,每個車位動輒數百萬?再者停車場通風口可排放大量廢氣,直接影響地面上的休憩空間及居住環境,這是否與原意提供一個優美的環境讓市民舒展身心背道而馳?另外渡華路泊車位會否太偏遠,不便商用車輛司機,這亦需更深入的評估。

九龍站業委會代表早已向運輸署提交意見,可惜政府完全沒有聽取民意,還以先表態後研究的心態處事,更令人憤怒的是以捆綁形式把地下停車場和休憩用地一併處理,脅迫市民如要盡快享用公園設施,必先拍板支持興建地下停車場。這種野蠻行為似曾相識,不禁令筆者聯想到最近送中條例跟引渡殺人犯到台灣受審案一樣只可以捆綁形式處理。另外,若非區議會由建制派把持,而建制派議員往往對政府議案大開綠燈,令公眾諮詢名存實亡。當任何實質證據和數字都不能提供,怎能讓市民對之投下信心一票?怎能令市民相信這不是另一個大白象工程?送中條例的推動亦如出一轍,單靠官員重覆薄弱的解說,卻又迴避法律界的質詢和疑問,特首林鄭又只聽建制意見而拒絕與泛民議員會面,那又怎能讓市民確保自身安全受保障,廣大民意受尊重?若你還認為專制政權管治與地區發展無關,那實在大錯特錯;不改變管治思維,不改善官民關係,不論地區小發展或全港大政策,最終只會造就政府更專制獨裁,養成漠視民意的管治作風。

民主黨九龍站社區主任李穎妍
2019年8月12日

香港現正實踐一場怎樣的運動?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香港的這場運動持續了兩個多月,身為參與者及思考者,一直有道問題徘徊在我心中,該如何定義這場運動?

我一直稱此為「反送中運動」,但它的訴求已超出原本反對送中條例(修訂逃犯條例)的框架;它也不屬於典型的公民抗命 (civil disobedience),因為它涉及頗為廣泛的暴力 (violence) ,它的訴求之一「不追究反送中抗爭者」,也表明不願意承擔法律責任。

那麼它屬於革命嗎?「革命」一詞固然可以指制度或思想上的根本改革,但在大型抗爭事件的脈絡下,它通常被理解為更具政治和嚴謹意義下的行動,即推翻現有政權的「叛亂」。最近一個星期,中國政府便把這場運動定性為反中亂港的革命,冠以「暴動」、「港獨」、「顏色革命」、「恐怖主義」等罪名。

我不認為這場運動是革命,也不認為這是像雨傘運動一樣屬公民抗命。我會把這場運動理解為:

「一場非叛亂或革命的、公民抵抗式的自治運動」。

誠然,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定義這場運動。我希望盡力真誠客觀且全面地捕捉這場運動最核心的性質,去論證這場運動符合我的定義,我也會解釋何謂「公民抵抗 (civil resistance)」,以及為什麼「自治」是這場運動最核心的根本精神--抗爭者的五大訴求背後最深層的理想皆來自三大「自治」概念:地方自治、社區自治、個人自治。

▍地方自治:由反送中到全面落實雙真普選

這場運動起源於反送中。為什麼有二百多萬香港人反送中?最主要原因是香港人相信中國與香港在制度上有很大的差異,香港是一個基本法賦予自治權力、自成一邦的地方政府(特區政府),它擁有特殊的法律制度,假如逃犯條例修訂通過,「一國兩制」的界線就會變得含混不清,甚至蕩然無存。換言之,這場運動最初反對的基礎來自於「地方自治」的觀念,即香港人希望維持自己獨有的法律及政治制度,繼續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由。香港人不想香港實行內地的制度,希望自己治理自己的地方。

隨著運動的發展,6.9 一百萬人上街,6.16 兩百萬人遊行,林鄭月蛾仍然不願「撤回」條例,也不願意問責下台,懶理二百萬人的民意訴求,更使用警察不斷鎮壓遊行集合的市民,導致香港今日難以收拾的亂局。香港人愈來愈發現這些問題根源不只在於法條本身,更在於整個制度的根本缺陷--中國政府多次干擾香港事務、香港沒有民主普選、立法會也被(可以零票當選)功能組別和保皇黨掌控;這使得香港政府不再服務於香港市民,香港政府無須對任何政策實施向香港人交代與問責,香港人的意願完全無法改變政府的一意孤行;香港人期望訂立、修改、廢除的法律也不能通過立法會進行,法律變得不再反映(具長期及穩定性的)人民意志的深刻意願,無法約束政府,「法治 (rule of law) 」變得不可行。

因此,第五大訴求出現了。全面落實雙真普選。這個訴求並沒有意圖超越基本法框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沒關於要挑戰國家主權。這個訴求說穿了其實很簡單:香港人要自己治理香港。雙真普選是重新將民意與制度連結起來,使得香港人民的聲音能夠反映在政府上,它沒有意圖要推翻香港政府,反道是令香港政府具有真正的認受性和正當性。

在香港的語境下,地方自治,即港人自治。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有權要求自治,正如中國人民自然不想讓外國政府統治。香港具有特殊的時空脈絡與政治制度和生活文化,這是連中國政府當初在設計「一國兩制」時也充分意識到的事實。香港由香港人治理,不但符合香港人利益,也有助於緩和中港兩地之間由政治、法律、經濟制度及文化的差異所引發的各種衝突,對兩地人民只會有益無害。

▍社區自治:由十八區遍地開花到公民社區自理

在這場運動中有一個可能比較少人注意到的特殊現象,那就是香港十八區都各自形成自己的社區網絡、組織及抗爭場地,分享思想(連儂牆、放映會)、共享資源(物資、食物、金錢)和共同行動,彷彿形成一自成秩序、獨立開放的公民小社區。這即使放諸世界文明各國亦屬極度稀有罕見的現象。香港人應該為此而自豪。

說來可能諷刺,香港十八區之所以能遍地開花,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警察以「維持公共安全及秩序」在多區鎮壓清場,這反道惹起各區居民不滿,認為警察才是搗亂該區秩序和安全的原兇。近兩個星期,警察去到哪區,都被那區的居民指責及要求離開,全因警察在這兩個多月來在各區胡亂放催淚彈及濫捕街坊市民所致。

研究城市規劃的專家 Jane Jacobs 的名著《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1961) 》曾提到,街道上多元的活動及人群構成的社區安全網,在防止罪案方面,有時比公權力的管理和監控更為有效。當社區內有不少市民皆認為警察濫權暴力的情況非但不能「維持公共安全和秩序」,反道成為「破壞公共安全和秩序」的原兇,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警察正在打壓人民的社區生活自由。

知名哲學家 Karl Popper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曾提到,一個社會是否民主自由,不只取決於政府制度,也取決於這社會是否存在多元的社區生活、民間組織。在今場運動中,香港人希望的不只是政府制度上的根本改革,香港人也希望能在自己居住的社區裡擁有互相協助、社區自理的網絡生活,尤其在政治制度上無法改變的情況下,香港人也只能先從社區中實現自治自理的理想開始;畢竟,任何香港居民都不可能希望社區生活變成警察戒嚴式管治。政府一日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不調查警察濫權的真相和對警察權力加以改變,市民一日也不可能對警方隊重新恢復信心,警察只會成為政權利用的「過街老鼠」。

▍個人自治:由個人自由到命運自主,再到人性尊嚴

這場運動除了爭取地區自治及社區自治,也在爭取各種個人自由的保障。原初反對逃犯修訂是為了爭取免於恐懼的自由和人身自由。自 6 月 12 日開始,警察及政府的鎮壓威脅持續不斷,人民的人身自由、集會自由、社區生活自由都受到嚴重威脅。香港人不希望把自己未來的人生交給這個腐爛不堪、不聽民意、隨意濫捕和選擇性檢控的政府機關。

香港人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哲學家盧梭和洛克皆認為人本來生而自由。政府能夠管治人民,是因為人民賦予相關權力給政府。香港人並沒有企圖要推翻香港特區政府的統治。抗爭者爭取的五大訴求,歸根究底就是希望香港能夠重整制度結構,使得警察不能恣意濫權、政府能夠聽取民意、憲法(基本法)所賦予的自由權利能夠充分獲得保障實現,並且有效地約束政府的行為;一言敝之,香港人能夠重新掌握回自己及生活地方的命運。

假如香港政府繼續認為二百萬香港人在這社會是沒份兒(no stake),香港警察繼續把抗爭者視為「曱甴」,香港人便成為了非人化、毫無地位的存在,我們不但失去了個人自由,也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性尊嚴。許多人不解為什麼年青人為何那麼「搏命」,冒著有可能被殺及被控十多年牢獄的風險還是走出街道抗爭,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自己不能再輸,再輸就連最後的人性和尊嚴也失去。

▍為什麼這場運動是公民抵抗,而非叛亂或公民抗命?

現在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這場運動並非叛亂、顛覆國家主權或推翻香港政府的革命。香港人由始至終只是認為香港的制度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需要進行根本的改革,但我們並沒有意圖要實行武裝革命,要推翻政權來實現這個目標。

那麼,香港人的抗爭模式該稱為什麼?「公民抗命」是一個選項,只是羅爾斯式、典型的公民抗命必須是非暴力和抗爭者願意承擔法律責任的。公民抗命一般也志在違抗個別不義的政策和法條上,而非要徹底地改革制度。據此,我會把這場理解為一種「公民抵抗」形式的自治運動。

「公民抵抗 (civil resistance)」意指任何抵抗政府特定權力、制度的行動,它通常要求政府進行制度性的改革,而非像公民抗命一樣主要是違抗個別的法條或政策。在一些政治學者的用語中,公民抵抗更是指 20 世紀後世界各地公民對抗威權或獨裁政權的統治或打壓的抵抗運動(包括1986年菲律賓、1990年智利、1989年波蘭、1994年南非等)。雖然公民抵抗也強調非暴力行動,但不少學者在論及公民抵抗的語境時,都承認「暴力」是常有抗爭現象,這些瞭解現實的政治學者會有意識地指出任何著名的公民抵抗運動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暴力手段,我們不必糾纏「完美非暴力」的迷思。

換言之,公民抵抗充分符合了香港的語境,包括 (1). 抗爭者對抗的是威權政府,而非身處在羅爾斯式公民抗命預設的「接近完全正義的社會」;(2). 抗爭者的訴求主要是針對制度性的改革,而非單個法條或政策;(3). 它在「公民抗命」與「革命」之間尋求一個中間點,避免了這兩者原先要面對的理論困難或現實政治效果的危險;(4). 它比「公民抗命」較能摒除「完美非暴力」的刻板印象,容許有效或符合一定比例原則的正當暴力(這種正當卻又暴力的抗爭在哲學界有時稱為「Uncivil Disobedience」,但這個 term 略嫌負面,故不採用)。

▍一場非叛亂或革命的、公民抵抗式的自治運動

現在我們能瞭解到這場運動並非什麼「顏色革命」,也非什麼「暴動」。這是一場非叛亂或革命的、公民抵抗式的自治運動。誠然,它最令人糾結和受到質疑的是抗爭者的暴力行為,以及不願意承擔法律責任的訴求。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要社會回復正軌和公義,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和解與改革。

這場運動無疑超出了許多人的理解。暴力又怎可能正當?違法又躲避法律責任又怎可以稱為法治呢?這些都是很艱難而必須詳盡回答的問題。我會在稍後撰文嘗試為這場運動作正當性的全面辯護。對此,我相當有信心許多對這場運動不同情、不理解、充滿疑惑的人將會不同意我的論證,甚至認為我是在偏袒抗爭者;但我會用盡自己所認識的知識和努力反思,誠心去說服大家。

至此,我們至少要瞭解這場運動的本質,不要用個別的鏡頭畫面、扭曲誇大不實的信息、政權宣傳機器的說辭來誤解這場追求三大自治與人性尊嚴的運動。抗爭者都是香港人,我們熱愛香港,渴求自由、追求公義、爭取尊嚴,才會走出來抗爭。大家可以有疑問,但不應用惡意與錯誤的眼光審視我們。

*寫於8.18凌晨,今日將有大遊行,且看政府能否臨崖勒馬,正視人民的訴求,不再令事件白熱化下去。

【8.18維園集會】一家大細參與 斥政府漠視民意、警察濫暴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申請於今日舉辦遊行被警方反對,僅獲准於維園舉行「流水式」集會。

方先生一家與友人家庭參與集會,同行的5位小朋友是繼6.9及6.16大遊行後,再出來參與集會。11歲的張小朋友表示,看到警察於老人院附近胡亂發射催淚彈及毆打示威者,令她最心痛,希望警察不要再傷害香港人。5歲的陸小朋友稱集會雖然辛苦,但不想回家,笑言自己可以幫忙大聲叫口號。5位小朋友均說明白走出來的意義,並謂「不滿政府唔聽民意」。

方先生指兩個月來見到很多事發生,批評警察濫暴,多次於民居發射催淚彈,嚴重影響市民。方先生指,再不走出來是對不起下一代,事先有告知女兒參與集會的原因,但女兒只得8歲,只明白警察辦事不合理的意思。方先生又指,多次示威衝突中,大部份「前線」為年青人,作為家長,因為有家庭顧慮,不能參與更多,直言覺得不好意思。對於有中學生於9月2日發起罷課,方先生表示支持。他認為中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欲表達意見的話,「返少一、兩日學無咩影響」。

IMG_7081
方先生一家

在人頭湧湧的維園足球場,吳小姐將寫有「容」、「港」、「治」、「己」的紙張,逐一貼上雨傘。吳小姐稱,參加維園集會是為了爭取「五大訴求」,批評政府「就算200萬人上街都唔理」,所以她認為「佔領立法會先有用」。她認為示威者行動升級而導致警方武力鎮壓,正反映「政權和警察更醜惡」。

對於有示威者在機場對內地人使用暴力,吳小姐表示理解,認為早前有警員冒充示威者,所以「示威者會比較敏感」,急於保護同路人,「在當下難以以理智行事」。與此同時,吳小姐勸籲示威者「不要動私刑」,因為港人正為自由、人權而戰,所以更要「以文明對付野蠻」。

被問及對運動前景的看法,吳小姐坦言示威者「屬於弱勢,牌面沒有軍力」,結果很有可能「輸得很慘」。但她珍惜表達訴求的機會,「有得行就行咗出嚟先」,寄語港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能不放棄就不放棄。

IMG_7082
戴女士

戴女士表示,沒想像過中國的極權管治方式會如此迅速在港出現,但認為香港人的態度同樣強硬,形容「狗共睇錯香港人」,又認為政府的「垃圾回應」不是人說的話,毫無道德可言。戴女士又指,相信「前線勇武」大多為理性,至於比較衝動的「前線」,她認為他們對自由的理解不足夠,因為「自由不是你鍾意做咩就得」,希望大家重新思考。戴女士又笑指自己是「廢中」,對學生罷課表示支持,認為不上課也可以有另類學習。

IMG_7075
梁先生

梁先生帶同11歲的兒子參與集會,他認為現時香港政權「信唔過」,由梁振英政府到到林鄭政府如是,政府官員一直重覆官腔,無理地DQ市民選出來的議員,感到失望。梁先生認為政府不能給予市民信心,對於政府「無咩期望」,但認為警察、政府、甚至年輕人,只要涉及暴力行為都要負上責任 。

IMG_7084
張同學

17歲的張同學手持標語,上面以俗稱「火星文」的廣東話拼音寫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以及「香港加油」。張同學來年升讀中五,她指「火星文」是屬於香港人的廣東話,有助建立「香港人身份認同」。她又斥推行「普教中」會令香港淪為中國內地城市,失去香港獨特性,指出「香港不是中國」。張同學指自己是「和理非」,只會參與民陣的集會和遊行。

被問及會否參與9月罷課,張同學指她正考慮回校但不上課。其母麥女士指,因女兒正值高中,比較擔心其學業,但亦容許她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罷課,如一星期一次。但麥女士亦透露擔心校方不鼓勵甚至有秋後算帳之舉。

IMG_7079

記者:胡伊汶、陳泳霖、鄒樂瑤、司徒曉霖

澳門人撐8.18集會 感兩地命運共通 「無論點都唔好放棄」

$
0
0
內容: 

(左起)邱先生、林小姐

(獨媒特約報導)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引起的示威持續兩個多月,民間人權陣線昨日(8月18日)於維多利亞公園再舉行集會。在維園的一隅,有一群澳門人,手持「香港加油,我係澳門人」及「港澳互撐,風雨同路」的標語,以示對示威者的支持。跟香港同是特別行政區,澳門的自由之路卻難走得多,這群澳門人寄語港人:「唔好放棄,無論點都唔好放棄。」

指澳門只有偏頗消息 仍支持港抗爭者

丁先生一行人坐在維園集會的後排位置,默默表達支持。他們表示,自6.12起留意反送中運動,認同港人的行動,他們是看到8月11日警民衝突的新聞後感「嬲到震」,故來港參與集會。他們批「政府支持警方為所欲為」,又斥香港警方「無恥」。

同行的邱先生指,身邊有不少朋友想來港聲援示威者,惟礙於身份、工作等原因不能前來。邱指澳門主流聲音都在譴責反送中示威者,「喺茶餐廳,電視一播反送中活動嘅新聞,啲人就會係咁鬧示威者」,「澳門電視台比無綫電視台更親中」,故「出得街」的反送中活動報導大多展示示威者使用暴力。邱稱,有曾參與示威活動的澳門人被批「唔好搞亂埋澳門」。日前的機場示威行動中,邱先生亦在場,他指當時情況並非新聞報導中那麼「極端」,「大部份示威者在警察封路前早已散去,但警察還是堅持進場驅散」。他直言是警察令事件惡化,「沒有警察便沒有暴力」。

林小姐亦稱,澳門人主要從微信及微博了解反送中事件,因此只能看見「被斬件的事件」,如示威者「掟磚」、「掟汽油彈」,並「全面否定示威者的所有行為」。她認為反送中一事十分複雜,不能「斷章取義」,憑極少數示威者的行為而認定全部示威者都是錯。林小姐無奈表示,關心反送中的澳門人不多,更多的是斥責示威者「搞亂檔」。林小姐的朋友甚至被父母質疑收錢去遊行,令其極度「心淡」。

李女士、李小姐、丁先生
(右起)丁先生、李小姐

受港人感動 曾計劃辦默站反警暴

被問及為何關心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發展,指兩者「都係特區」,亦是殖民地出身,又有共同語言,有感港澳是命運共同體。但李女士指,澳門的「言論自由較窄」,「你哋(香港人)有得嗌,我哋(澳門人)連嗌都冇得嗌」。丁先生亦指出,從6月開始,通過香港關口時都會被搜查行李。

澳門已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他們指澳門容許集會,惟言論自由不及香港,澳門人「追求政治正確」。他們指澳門人普遍缺乏公民意識,沒有對自由等價值的追求,「澳門只係得市民,但冇公民」,縱使每年六四都有悼念集會,亦沒有空間辦與香港規模相似的集會。他們原擬在澳門舉辦「8.19默站」,譴責香港警察使用暴力時,最終亦被警方、甚至是社會人士的反對,最終無法舉行。

他們亦無奈指出「今日澳門,明日香港」,希望港人繼續為自由民主等價值而戰,「唔好放棄,無論點都唔好放棄」,深信今日港人為「反送中」作的行動,也會將自由民主的種子埋於澳門土地,召集同路人可期。

IMG_8392 (2)

記者:胡伊汶、陳泳霖、鄒樂瑤、司徒曉霖

818後如何?

$
0
0
內容: 

好,又回應下問題先:
利申:以下意見純粹個人看法,不代表民陣立場,但我相信的事,當然會努力推動。

1. 和理非一次後,會否繼續呼籲和理非?
希望大家明白,和理非是手段,不是原則性,如政府不回應只會引起社會各界燥動,也只會引起更多升級行動,所以要我們繼續呼籲和理非,倒不如一起向政府施壓。而正如我六月所言,升級是不會有限期的,因此希望愛惜香港的社會人士,能盡快以各種方式向政府施壓。

2. 和理非擔心大家安全,可以做甚麼?
其實遊行示威是我們的基本權力,如果大家都擔心大家安全,不如一起選擇與全社會同行,參與不同人士發起的集會與遊行。只要人多,根本不需要做甚麼,也會很安全。

3. 未來社會局勢如何?
從來爭取民主、自由、公義都是非常之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大家都很清楚這場是一場持久戰,大家必須繼續團結一致,否則運動就會潰散。我認同及相信大家必須盡力發起可行的不合作運動,但必須要比之前做得更好,例如:九月的三罷第二波,希望各界能盡快好好商討安排,並且一起公佈,因為三罷從來都要社會各界一起推動,而非個別人士或團體能做到的事。

4. 必須持續地影響街坊
希望各政黨、團體盡快展開地區戰,盡快在平日落區宣傳,加大影響力,配合社會行動,擴大支持我們的人,可能平日宣傳,六日遊行示威,直至三罷,可能又要辛苦文宣朋友協助了。

5. 政府派的糖,就用來支持社會的抗爭
政府有一系列派糖措施,正所謂食得你糖,都要繼續抗爭,而且現時多人被捕被控,還有多場官司,612人道支援基金的金額根本不能用到所有被告上庭,所以能夠捐款的就捐款。其次,大家也可以用來購買物資,供給所有遊行示威現場的物資站。

6. 繼續撳錢
我都不知有沒有用,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齊做,中資銀行或是政府都頗麻煩。

另外就是強烈建議

7. 不要再亂捉鬼
其實中共、警察用臥底方式派人假裝示威者,主要目的是令運動分化,不要只從身著打扮就認為對方是鬼,沒有確實證據下,把手足當成鬼是分化這場運動,也令手足對運動失去信任。

8. 請保護所有人
包括前線、和理非、記者、受傷者、被捕者,其實都面臨極大壓力與挑戰。愛惜記者朋友的話請不要假扮記者,也希望大家協助記者趕走所有扮記者的人。前線、和理非多點溝通,自然能令大家多點理解,也能保護這場運動。繼續支持被捕者、受傷者,給予空間,也多為他們發聲,說出事實真相。

9. 希望大家能保護民陣
雖然知道大家對民陣有不同意見,甚或批評,但民間團體暫時只有唯一一個大平台,中共、政府、警方目標必定一步步指向民陣,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守護這個暫時的唯一大平台,當然還要好好守護連登這個網絡平台。

最後,其實我真心好似淋病左,所以休息一下,再跟大家好好商討,星期三早上繼續D100風波,之後可能找日做一次直播同大家傾下。

月記蔡總統第四年之3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蔡英文22日出訪專機12點35分落地,5輛接機貨車裝載走私香菸,跟總統車隊從國賓通道離開。下午1點25分調查局與關務署「查緝小組」攔截,押進台北關私貨倉庫,總數196箱共9800條菸品。主謀是執行總統專機任務的國安局侍從官吳宗憲與張恒嘉等2位少校。
O蔡以陋習答覆 避開責任

#國安局少校軍官吳宗憲一張玉山銀行信用卡,可支付六百四十五萬免稅菸款,外界質疑銀行無警覺性。金管會說明吳利用「預繳款」取得銀行授權後刷卡;玉山銀行有依照控管作業跟洗錢防制通報規定辦理。
O膽大非一日

#柯文哲9月上旬抉擇,因連署需時,柯團隊透露,全台設1千據點,提供柯粉場地;柯還沒宣布,地方已動起來,台北市有國民黨提名的里長,私下挺柯,無黨籍里長連署據點也已準備。
O醫生的支持者不少

#韓國瑜成為參選人,朱立倫對副手「我完全沒有這樣的考量」,只希望國民黨在2020、立委大選獲勝,重振經濟,改善兩岸。如韓要求是否接受?朱說大家要尊重韓,很多人懂財經、國際、科技產業,他爭取更多人對黨和韓的支持。
O一切為公

#周錫瑋德國之聲專訪,只要台灣不分裂,中國就不會打台灣,外界罵翻,主持人質疑,周直播說守護憲法,沒有講錯話,但臉書被灌爆,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批評周根本在硬凹。
O國民黨事事不對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日前到財政部關務署台北關清點查扣貨品,僅發現國安局人員吳宗憲夾帶的九千多條香菸,但利用這次機會違法帶進來的還有其他東西,是華航員工買的,不在查扣範圍,質疑流落何處。
O
#郭台銘落敗後動向成謎,後援會老虎軍團自發為郭脫黨參選總統募集連署書。郭以親筆信感謝老虎軍團,對成員盡心盡力、不離不棄,永遠銘感五內。老虎軍團隨即宣布連署暫停,引發脫黨壓力稍緩的聯想。
O應該如此

#民進黨總統初選,裂痕未平,蔡英文與黨中央到各地整合,總統訪慈林教育基金會,尋求創辦人、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支持,於基金會用餐約兩小時,行程不開放媒體採訪,也未見其他民進黨人士,全程低調。
O必須大老支持

#柯文哲組「台灣民眾黨」,柯臉書表示,8月6日是第一步,不是正式「組黨大會」,而是法定程序,不發邀請函,不請政治人物,謝絕捐款,成立後網站E化,讓每一位公民都能參與改變政治文化的行列。
O醫生蔣渭水組「台灣民眾黨」於日據時代

#傳聞出兵,柯文哲稱。台灣民主政治不是100分,政治人物要有能力反省歷史,台灣發生過的事,當年六四發生的事,如何處理香港,頭腦要清楚。台灣民主名列前茅,很多寶貴的經驗,呼籲北京參考。
O阿士保加 實話實說

#韓國瑜原定訪日,改十月後二度訪美。選辦副執行長孫大千說,美國較遠,僑胞較少接觸。朱立倫八月十四日赴美三星期,看女兒、走訪東西岸,與僑界會面。籲請支持「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
O團結才可能贏

#韓國瑜競選辦公室團隊漸成,發言人由台視前主播何庭歡擔任。前立委林國正任高雄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立委許淑華與前立委孫大千任副執行長,何將助國政顧問團,讓民眾認識國政方針。
O總統高度無法假冒

#「郭柯王」傳聞不斷,韓國瑜希望黨主席吳敦義整合「極有可能離開的黨員同志」,王金平表示「指誰我不知道,若是我,初選建議一樣沒有採納,未來沒什麼好再跟他建議。」坦言「郭王會」甚歡。
O郭柯王曾是韓國瑜貴人 他自己要想辦法

#蔡英文打政績牌,競選辦成形,前行政院秘書長林錫耀、前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前新北市議員沈發惠,負責選戰決策與組織。總統接見巴拉圭最高法院院長希梅內茲,頒歐洲經貿辦事處長馬澤璉「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O支持度轉低成高

#香港反送中越演越烈,今(5)日「全港大三罷」呼籲罷工、罷課、罷市,韓國瑜被問到,表示一水之隔,站在台灣立場,一定支持香港的自由民主,呼籲港府成立調查委員會,公正客觀,對緩和有幫助。
O韓國瑜第一次被問反送中 居然不知道

#前國安局長彭勝竹因私菸案請辭,前退輔會主委邱國正接任,退輔會職缺傳由前國防部部長「大鵬」馮世寬接掌。73歲的馮官拜軍空二級上將,經驗、份量夠,基層溝通好,行政院證實這項人事案,讚賞軍職歷練完整。
O私菸案怎辦 安撫軍人嗎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受訪說,郭台銘重視年輕人,將成立「永齡青年平台」。劉轉達郭指出,這幾個月往許多大學演講或參加座談,發現年輕人對目前處境、台灣走向以及人生規畫很多疑問。
O郭台銘找到為國之路

#八月八號前夕,當年承受莫拉克風災的高雄甲仙小林村居民為國賠官司費用煩惱。韓國瑜8月5日表示負責全部費用,不讓居民增加負擔。市政府說,公部門預算不是市長口袋的錢,將盡最大可能提供協助。
O公私不分嗎 小林村的國賠官司不可再拖

#柯文哲批總統蔡英文雖沒貪,旁邊人都貪汙。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揮毫,出了一題上聯,齊心共榮逆增上緣,邀請各路英雄好漢來對下聯,挑出了下聯簡單,不過要挑誰來合作似乎就沒那麼容易。
O上聯豈可尾字平聲 港澳台陸都有文化危機

#柯文哲希望與王金平、郭台銘在桃園的宗教活動碰面,王郭都沒出席。柯表示,如社會有需要,三人結盟自然會出現,問題是他和王、郭的組合,是不是真的符合社會的需要。
O詭辯

#陳水扁「一邊一國行動黨」18日成立,沒獲准出席的陳錄影祝賀,發下豪語,明年參加黨團成立,擔任顧問的前副總統呂秀蓮,痛批民進黨變成第二個國民黨,吳澧培說蔡表現不錯,贏韓大有希望。
O死而不僵

#蔡總統指中央財政改善,明年預算,廿二年來首次收支平衡,但審計部指出,由於前瞻基礎建設須地方自籌,壓力大,部分縣市舉債空間不足,提醒中央明年度加總債務額度逼近四千億元。
O數字遊戲

#獨派推「蔡賴配」,台灣社社長張葉森透露,賴清德與他8月11日見過前總統陳水扁,「蔡賴配是配不成了」,因為從賴的感受可以知道,「蔡賴配」很難成功。
O配別人好了

#吳敦義在國民黨中央密會韓國瑜,吳表示與郭台銘預計一個星期內可望見面,傳達團結的理念。但郭陣營給吃閉門羹表示,本週郭行程幾乎都已排定,看不出來有會面的可能性。
O破鏡如何收拾

#韓國瑜整合無進展,郭台銘及王金平動向未明。在美訪問的朱立倫表示,自己是最有資格抱怨的人,成功不必在我,向郭台銘、王金平喊話,希望以大局為重,不要把勝利拱手讓給民進黨。
O破鏡如何收拾

#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成軍,婦產名醫鄭丞傑在列,鄭丞傑回應「不是韓粉」,沒有藍綠意識形態,希望在國際醫療、少子化問題上提供專業意見及作法,「蔡難以期待,韓團隊才有實現空間」。
O公私分開

#川普在批准對台軍售F-16V新型戰機,預先通知國會,總統府感謝。發言人黃重諺表示,新戰機強化空中防衛能量,我將持續以負責任的態度,確保兩岸及區域和平穩定,維護自由民主。
O買保險

#大選只剩五個月,藍綠雖都定於一尊,無論蔡英文或韓國瑜,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蔡與賴清德互信薄弱,國民黨有質疑韓的適任性,韓的整合工作,不只限於郭台銘及王金平。
O各有難處

#大陸限縮旅客來台,停放自由行簽證,調整各省團體配額。9到12月北京每家旅行社每月僅剩5名配額;以29家旅行社算,1個月僅145人,4個月僅580。台灣部分,300團遽減至20團,減幅逾9成3。
O經濟手段

#在台灣出生卻相當「挺中」的藝人歐陽娜娜,再喊「中國香港」「支持警察」,台港網友憤怒,灌爆歐陽IG,大陸網友聲援歐陽。網紅館長罵她「吃裡扒外」、「被人民幣蒙蔽了雙眼和良心」。
O非此即彼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自願參選艱困的台南第六選區,黨中央不挺,地方醞釀「卡柱」。台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坦言,關鍵在洪的「一中同表」,本來有3席勝選,若洪被徵召參選,兩岸主張將拖累選情。
O國民黨態度無法一致

#韓國瑜訪新竹縣,媒體問及「郭柯王3人是否在折磨你」,韓笑回「不知是折磨我,還是他們在彼此折磨」,提到王金平被柯文哲形容為狐狸,「可能口誤」,稱王與人為善,「是不可承受之重」。
O又得罪人

#韓國瑜對美國批准對台F-16戰機軍售案,透過競選總部發出中、英文版本新聞稿感謝,書面聲明寫,韓國瑜未來擔任總統,將會繼續強化台美國防與安全關係,善盡「和平捍衛者」的角色。
O爭取話語權 繼續買軍火

#蔡英文接見澳大利亞前國防部長潘恩表示,「反送中」引起國際關切,台灣「會關心,但不會介入」。總統感謝澳洲政府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希望加深夥伴關係,攜手合作,為印太區域做出更多貢獻。
O爭取話語權

#「反送中」818逾百萬人,川普望習近平以人道方式解決,呼籲習親自對話。行政院長蘇貞昌19日表示,香港人一再勇敢地站出來,台灣政府支持、關心港人爭取民主自由,港府應盡快回應人民最卑微的訴求。
O卑微的力量

@20190818 維園流水式示威170萬十小時 午夜十二時半散去 又創和平紀錄


九月開學的建議和呼籲

$
0
0
內容: 

進步教師同盟
2019年8月19日

1. 由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社會動蕩至今仍未平息。政治問題似乎沒有政治解決之勢,甚至加深社會撕裂,更引發警民矛盾。在這樣的社會情勢下,我們仍然深信學校各級人員,無論個人立場為何,均可秉持專業原則,既尊重家長、學生的各種意見和權利,也能維持學校運作,履行教學責任。進步教師同盟作為一個教育團體,公開向學校作出如下建議,也向社會各界作出呼籲。

2. 學校固然不宜作政治宣傳或論爭的場所,但學校亦有責任就社會重大事件教導學生認識、分析和評論,並照顧學生因事件而起的任何情緒。學校若完全自外於有關事件,則等同放任學生自行認知,等同推卸了應有的教導學生學習、認知、輔導學生情緒、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責任。

3. 學校對如此重大爭議的教學,必須秉持專業原則,向學生提供均衡而充份的資訊,引導學生作多角度的認知(例如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資訊),多維度的學習(例如區分理性和情緒,並同樣予以尊重)。辦學團體以至校內各級人員的個人立場,務必不能左右學習過程,以及強加特定結論予學生。

4. 學生既是公民,便應享有公民的權利,該等權利不應因學生身份而遭到剝奪。學習運用公民權利的最佳方法是實踐相關權利,並通過實踐體驗與了解個人權利不可侵犯他人權利的互相尊重的界線。剝奪學生應享權利,不但不能讓學生得到實踐的原則,更是很惡劣的反面示例。

5. 《基本法》第27條訂明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第13及14條亦訂明兒童應有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等權利,而在學校運作的角度來看,學校亦須同時維持應有的秩序,並向所有學生提供安全的環境以供學習。

6. 社會上已有中學生自發組織並呼籲罷課。學生如有響應建議參加罷課,學校應從其行使個人權利的角度予以尊重,不應簡單視為曠課,任何懲罰將極有可能被視為侵犯其權利。對罷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學校在人力、物力及時間容許的情況下亦應盡量提供協助。

7. 假如有部份學生要求在校罷課,學校應有一定空間讓該等學生在正常課堂以外進行罷課。至於罷課期間的活動,則可與相關學生作出共識。如此,不罷課的學生的學習權利不會受到干犯,欲罷課的學生的權利也得到尊重。對在校罷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理應和離校罷課學生同樣得到學校的協助。

8. 學生之中若有以各種方式表達其見解或立場的,例如在校服上繫結絲帶、標誌等,在課室中張貼可能是不同立場的標語或海報等,學校理應作最大的尊重,在正常教學、安全秩序及不妨礙他人權利和自由等原則下,以學生行使言論自由來看待。任何不符常理、非必要的禁止、懲罰或沒收物品,均有可能被視為干犯學生的公民權利。

9. 學生的情緒或會受到社會動蕩的直接影響;因為其家庭成員的身份或參與又受到間接影響;帶着這些情緒回校後,跟同學也可能有種種互動,諸如此類的情況,均是九月開學後在校人員(包括老師、社工等)應該加倍關注的,有需要時,學校應盡量尋求其他專業的支援。

10. 鑑於過去事例,我們亦呼籲非學校相關的團體或個人,在社會發生如此重大爭議下,尊重學校容讓學生自由表達言論的責任,不因政見不同而向學校人員以及師生作出滋擾、批鬥。學校對於任何合理意見,固然應持開放態度虛心聆聽,但是學校有責維護安全合宜的環境予教師工作及學生學習,對任何過份的滋擾或政權的干涉,均應堅決抵禦。

11. 總結來說,上述各項既符合教育專業的價值,亦屬學校可行範圍,進步教師同盟謹此作出建議和呼籲。

法夢成員出席民間記者會 反駁警隨意搜查市民 誇大進入私人地方權力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法夢成員黃啟暘亦有出席民間記者會,評論昨晚有西環街坊被搜身一事。黃啟暘指根據法律要求,警員搜身必需是合理地懷疑市民干犯刑事罪行,而是否合理必須有客觀的事實基礎。他指警方無差別搜查市民,單憑市民身處的地點客觀上不能合理地懷疑其干犯罪行,必須整全考慮所有因素。他指警方收到的所謂線報,並未能具體向市民解釋,單憑身穿黑衣未必能構成「合理地懷疑」。

對於警方進入私人地方,保安是否必需遵從警方要求,黃啟暘指警方發出予管理公司協會的信件「斷章取義」,警方獲賦予進入私人地方的權利極為有限。他指根據普通法傳統,任何人的住宅及房屋均不受非法及無理侵犯,警方只能在有理由相信需予拘捕的人在私人地方,且必需有一個特定、已知的嫌疑人才可進入。《警隊條例》無授權警方進入私人地方「調查」,保安阻止警員進入「調查」,並不構成阻差辦公。

DSC_4928

民間記者會:逾170萬人上街 反映港人堅定 面對白色恐怖仍然齊上齊落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民陣的818「流水式集會」,逾170萬人參與,活動亦告「和理非」結束。民間記者會今日舉行第五次記者會,主題為「公民權利大倒退」。對於《環球時報》形容昨日是暴力退潮,原因是深圳武警集結,發言人王先生則指昨日代表的是市民心意已決,非常堅定,即使政府使用各種白色恐怖,香港人仍然是齊上齊落。

民陣原申請昨日遊行至中環遮打道,但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民間記者會發言人王先生批評,警方假定遊行會對公眾構成不安全,昨日的情況反映警方「大錯特錯」,強迫逾170萬人聚集在維園,目的只在於製造混亂,沒有履行維護集會安全。

王先生亦斥政府依然故我,竟指參與集會人士阻塞道路。他指曾經以為公民權利受《基本法》保障,禁止遊行及集會只會在內地出現,香港的自由一步步倒退至內地水平,「無民主保障的自由,係脆弱既自由。」他指國際公約保障每一個人的公民權利,《基本法》第27條及《香港人權法案》第17條,亦落實公約,保障市民遊行及集會自由,斥警方在兩個月來的「反送中運動」中,8次發出反對通知書,即使部分遊行最終獲批准遊行,但路線極短。

DSC_4881

王先生引述過往警方反對遊行的數字,只有0.01%,但「反送中運動」期間這個數字已增至30%。他亦指聯合國視和平集會為基本權利,未獲警方批准不應被視為「非法活動」,而歐盟案例亦指市民有權決定遊行的地點及路線。他認為警方以「反對通知書」為鎮壓藉口,對遊行扣上非法的帽子,意圖嚇退示威者,侵犯公民權利,「與專制政府無異。」

多名被捕示威者被剝奪被捕人士應有的權利,包括未能接觸律師及家人,甚至遭警方以言語及武力威嚇,王先生斥警方的行為已屬酷刑,嚴重違反人權。

發言人亦指,昨日維園的集會,示範了「勇武有時、和理有時」,「完美展現 be water 的精神」,抗爭者懂得聽取不同意見,一直以來均是政府充耳不聞,警告若政府不聆聽逾170萬和平示威者訴求,等於逼使香港人再一次勇武。

港島西原申請於8月4日遊行,遊行申請人鄺小姐指,警方對其遊行路線有諸多意見,包括不能途經敏感建築物包括中聯辦及西區警署,最終警方只批出他們並無申請的集會。鄺小姐指,8月4日原申請中山公園集會,但警方反對,認為太接近敏感建築物,並提出眾多不合理問題,包括如何確保集會後不會有市民前往敏感位置、佔據主要道路阻礙器官捐贈等,最終他們獲批的是卑路乍灣公園。鄺小姐重申,集會後的秩序及管理人群應屬警方責任,認為並不公平。

DSC_4903

《ABC》記者問到民間運動接下來會以和平還是勇武的策略,民間記者會發言人唐先生個人而言,會跟從港人的意願。《東方日報》記者問到是否同意無警察便無衝突,王先生認同,所有手足均有「和平理性既靈魂」,只是政府一直不聆聽示威者訴求,才被迫升級。對於警方是否磨心,對於《環球時報》形容昨日是暴力退潮,原因是深圳武警集結,王先生指昨日代表的是市民心意已決,非常堅定,即使政府使用各種白色恐怖,香港人仍然是齊上齊落。對於「升級限期」,他指抗爭運動仍然繼續,包括8月31日民陣申請的遊行等,「升級」應交由民間決定,相反是政府有迫切性回應市民訴求。

《有線新聞》記者問到示威者「點樣先會收貨」,王先生重申是「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對於警方聲明斥示威者「倒果為因」,王先生反問誰才是「倒果為因」,包括誰採取「拖字訣」,而香港市民已經相當忍讓,「邊一個先係果,邊一個先係因?」解鈴人只有一個,便是香港政府,政府要回應五大訴求,才能修補社會撕裂。唐先生認為,只有他們繼續堅持,政府才會回應。他在回應《南華早報》記者時,再次表示惟有堅持,才能「touch the government's heart.」

《立場新聞》問到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意義,鄺小姐認為應該要申請,「佢唔批係佢唔合理」。法夢成員黃啟暘指天賦人權是高於國家,斥警方「本末倒置」,將通知制度變成批准制度,他亦認為集會自由必然高於政府「唔知理由係乜野既決定」。

被《信報》記者問到會否擔心解放軍出動,王先生指早前民間記者會已提到抗爭者「會 be water,返屋企訓覺。」

發言人王先生回應《大紀元時報》記者普通話提問時,以普通話回答,指目前香港民主及人權問題已提升至國際層面。另一名發言人唐先生亦以普通話回應,指市民要求的正是「高度自治」。

DSC_4875

真的可以開學嗎?

$
0
0
內容: 

己亥事變至今,接近3個月,2019年的暑假對香港學生來說,是刻骨銘深。6月份開始從淚水中渡過,不管是運動的催淚場面,或是催淚彈的後遺症,都在面上流過。骨折、爆頭…….身心創傷,都不是生命中所能承受。8月17日,教師「守護良知」遊行,其中一張海報標語「唔準打我啲學生」,不停地在腦中迴旋。當成名教授在台上說五大訴求,有兩項很難實現,台下一批老師就面帶不悅,冷冷地說一句:「難爭取?我要雙普選,我等幾十年,仲要我啲學生等?」最和理非的老師,也忍不住要爆發。到底一個極權政府要多冷血,才能令老師放下溫和的聲音,走上街頭吶喊。到底一隊警隊要多墮落,才能令學者寫下辛辣的批評,放上媒體廣傳。

教師與學者的最大成就,不是教出一個識時務的涼薄尖子。他們的天職,是教導孩子走當走的路。學生長大後,若干年後在街上相遇,齊齊整整叫一聲,阿SIR、MISS、教授,才是教學生涯最大的成就,因為社會上多了一個好人。這個不想回憶,未敢忘記的夏天,無情地令學生上了人生最寶貴的一課,這課打破了他們對政府與警察的固有認知,並無情地走上街上,站在世界最後一道自由防線,對抗不義的極權。

9月2日將全港開學日,8月18日的集會,不少團體都有罷課的準備。可是在這兩個月每天都渡日如年下,兩星期實在太長遠。這次街頭抗爭的OLE習作,相信沒有老師有能力批改。開學後,可能一些平時品學兼優的學生,一生未嘗被記過,可能不久將來要面臨牢獄之苦。本來活躍開朗的學生,在警暴折磨下,人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任何輔導也是徒然。這樣悲哀的現實,校長們,你叫輔導主任如何與學生打開話題?還有整個暑假也在街頭的社工,如何應付這個沉重的開學禮?

除了一般學生,全港眾多警察家庭學生如何面對新學年,也是一大難題。每天在新聞中,看見警察殘暴不仁地暴打青年,記你老母、社你老母、教你老母、自由西、叫耶穌落黎見我,全是出自警察之口,他們的子女回校,面對警察這標簽,學生真的能理性應對嗎?警你老母可能是最斯文的回應。在如此撕裂的環境,政府一直拒絕回應,星期六、日的另類課外活動。上學已不是必然的事,還有警察肆無忌憚的搜捕,對學生上學前或放學後的不必要滋擾,這一切的問題,還是留待「家暴母親」作答。

版權: 

一群精神科醫護人員對近日社會事件之聯署聲明

$
0
0
內容: 

以下陳述僅代表參與聯署人士之立場

致香港市民的公開信:

我們是一群熱愛香港的精神科醫護人員。近期政府因修訂《逃犯條例》所引起之社會撕裂,實屬前所未見。香港政府對數以百萬計遊行示威市民的反對聲音,各專業界別人士的聯署聲明,以至外國各界別組織的回應,一概充耳不聞,結果激發市民的抗爭活動越演越烈。然而,以特首林鄭月娥為首的香港政府竟然以警隊作擋箭牌,用過度的武力鎮壓和驅散示威者,用一顆顆催淚彈、橡膠子彈及布袋彈作回應,其蔑視市民的態度使人尤感憤慨,令不少市民無論肉體乃至精神上都受到嚴重的傷害,為此我們感到極之痛心及失望。

七月二十一日,香港警察在上環肆意施放催淚彈,並在未有舉旗的情況下,於天橋上由高處向示威者掃射橡膠子彈;另一邊廂,黑社會在元朗西鐵站內無差別地襲擊、圍毆、暴打、侮辱市民;而目擊暴力事件發生之在場警員竟然轉身離開,遲遲未再有警員到場協助和保護市民;更甚者,數個警署竟在市民報案時「落閘」,拒絕執法。我等對此處理手法感到失望非常,不禁懷疑警方與黑社會有合作之嫌。

八月十一日,香港警察向示威者、市民甚至救護員用可以致命的方式近距離開槍,令大量在場人士受傷,其中更有一名少女的眼部嚴重受創,恐有失明之虞;此等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救援規定及人權法案,令人髮指。同時,警察更在葵芳地鐵站內施放催淚彈及橡膠子彈,完全妄顧指引及市民安危,此舉令社會各界更添怒憤。

政府至今仍未就公眾任何訴求作出實質的回應,此期間,無論示威人士或香港市民,在受到肉體上的傷害之餘,他們的精神壓力及情緒方面亦逐漸出現問題。不少市民在目睹大量暴力事件,警察濫權濫捕,黑社會無差別襲擊市民等衝突後,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發惡夢、容易發怒等症狀,容易與親友因此話題發生衝突,導致關係緊張,有人更會出現自殺的念頭,最嚴重者甚至會因而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抑鬱症等,而受到暴力對待的示威者尤甚,其他更嚴重的遺害簡直令人不敢想像。作為精神科醫護人員,我們十分關注這些情況的出現,如任由事態發展,其情況之嚴峻更是不堪設想。

就精神健康而言,我們亦擔憂作為政府擋箭牌的警隊。無可否認於此期間整個警隊同樣受著無比巨大的壓力,導致近來不乏前線警務人員出現失控行為,例如歇斯底里地向市民謾罵,對著無人的街道作出警告,對著空巷發放催淚彈,用揚聲器力竭聲嘶地叫囂等,其脫軌的精神狀態確實令人憂心。一個專業執法的形象破滅,一個維護法治的象徵崩潰,實使社會充斥著不安的氣氛愈趨凝重。

世界衛生組織界定健康包括身、心、社、靈四方面,在大眾集中關注肉體傷害的同時,精神方面的創傷亦已接踵而來,其影響之深遠更不容小覷,身為精神科醫護人員對此絕不能視若無睹,而作為香港人,我們呼籲香港政府必須以具體行動來回應市民的訴求,盡快令社會重回正軌,我們亦在此譴責香港府政漠視民意和警察濫權濫捕,濫用暴力鎮壓和驅散示威者,不但危害市民的生命,更重創香港人的心靈。

我們重申香港政府必須要正面回應香港人的五大訴求:

一、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法案
二、撤回對示威活動的「暴動」定性
三、撤回對示威活動的所有控罪,承諾不會秋後算帳
四、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方濫權,漠視市民性命安危,以及徹查元朗及北角黑社會暴力事件
五、解散立法會並立即實行真雙普選

最後,我們定必時刻與香港人同行,守護市民的健康。市民不離,醫護不棄。

香港加油。

一群熱愛香港的精神科醫護人員

版權: 
Viewing all 4096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