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大商家的和諧社會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近日,香港各大地產商輪流表態,在報章登廣告支持政府撐警隊。主旋律離不開譴責暴力,呼籲恢復秩序,保持安定繁榮,共建和諧社會云云。

但所謂和諧社會,到底為誰而和諧?為了所謂和諧,要幾多人長期啞忍,像蟑螂一樣被既得利益者踐踩、壓榨和欺凌,又要犧牲幾多人的可塑性、未來和希望?難道政府派多些糖便可紓解這個深層次問題?

筆者整理過去三載的存檔資料,找到一些舊新聞,只算是政府劣行的一小部分,但有助我們反思到底香港人為何而戰。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自行補充更多資料,說明香港人忍氣吞聲不反枱多年,其實有幾不正常。

(1)領展一眾董事,齊齊分豬肉(2016年8月4日@壹周刊)

(2)大學生起薪十九年只加千元(2016年8月15日@晴報)

(3)龍鼓灘濕地8成受破壞,泥掩蝴蝶天堂,規劃署無權阻 (2016年8月15日@晴報)

(4)疑套丁地若填塘,勢整死錦田樹屋 環團斥政府做幫兇助發展 (2016-10-05@香港01 )

(5)橫洲車場霸官地 逾16年涉3.8公頃 (2016年9月16日@星島日報)

(6)一蚊雞賤租古蹟淪富豪私竇 - (2016年10月6日 @壹週刊)

(7)領展翻新天澤街市 狂加租逼走60%商戶(2016-12-27@蘋果日報)

(8)內地走資扭曲本地樓市(2017-01-05@壹周刊)

(9)兩電保證回報遠高於8% (2017年5月25日@壹週刊)

(10)貧窮人口135萬新高 每5人1個窮 (2017/11/17 @經濟日報)

(11)〈市建局逐利有違社會責任〉或〈觀塘重建「鵝蛋」風波背後 市建局是享特權的地產商?〉--第87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1月20日)

(12)市建局的「赤字偽術」(2017年12月22日@明報)

(13)萬幢屋涉套丁,每幢利潤千萬,佔全新界1/4,團體斥地署無積極查 (2018年1月5日@蘋果日報)

(14)港快樂指數全球尾七 遜日韓 (2018/01/04@經濟日報)

(15)非法倒泥頭1850宗,政府打擊不力 (2018年5月10日@東方日報)

(16)政府一意孤行推大嶼填海捱轟 土地諮詢淪配角 (2018年11月09日@東方日報)

(17)香港樓市連續第9年全球最難負擔 不吃不喝20.9年才能買樓(2019-01-21@香港01)

(18)荃灣工廈清拆,廢料運屯門非法傾倒 (2019-04-04 @香港01 )

(19)衰過領展可以幾衰?直踩領展三大出售商場(2019-5-13@蘋果日報)

(20)填海地驚變地陷 工程師憂「今日西九明日大嶼」 (07月26日@東方日報)

(備註)領展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國龍於2017年奪安永企業家大獎

版權: 

北冰洋向我們發出嚴重警示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雖然香港風雨飄搖,但是我們不可忘記影響人類生死存亡的氣候變化大局。

北冰洋向我們發出嚴重警示,今年的海冰面積可能破歷史新低。

在全球暖化背景下,兩極地帶的升溫比熱帶顯著得多,北冰洋的海冰連續九年春夏季融冰情況都比以往嚴重,同期比較海冰面積基本上低於以前九成的年份,2012年9月的海冰更是有紀錄以來最低年份。

今年北半球夏年超熱是眾所周知的舊聞,但是北冰洋海冰面積之低甚有可能是新聞,過去一個月比2012年同期更低,目前有創造新低紀錄的氣勢,很快九月中上旬就會揭盅,科學家都十分緊張地拭目以待,既焦急又無奈。

按近年趨勢,現今大部份活着的人有機會在有生之年見到北冰洋夏季零海冰的絕望奇景,全球人類減少排放二氧化碳排放急不容緩!

底圖鳴謝:US National Ice and Snow Data Centre

版權: 

窮富攬炒:《上流寄生族》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任何一個社會都有著窮人與富人,當安於現狀而差距不太明顯天下太平的日子還是可以相安無事,只是,安逸的富人有著不一樣的生活模式,樂天的窮人有天嚐到富有的滋味,所產生的變化可以難以估計。

看罷《上流寄生族》的那天是七月十三日,香港正經歷著一場與不聽民意的政府角力的戰爭,其後的發展你跟我都知,收成期的有錢人當然希望美好日子繼續美好,而什麼都得不到的,又會否像電影中的窮人一樣,來個攬炒呢?

金基澤(宋康昊)的一家四口是住在半地下室的社會低下階層:他與妻子(張慧珍)均失業而只能在家做散工找些收入;兒子基宇(崔宇植)一直考不上大學,女兒基婷(樸素淡)則擁有美術天份但同樣沒有固定工作。他們是窮到連手電上網費也繳不上,電影開首有關他們在家中尋找Wi-fi訊號,不知香港的觀眾除了覺得好笑,有幾多人有共鳴?

直到基宇的好友敏赫(朴敘俊)因為要當兵,介紹基宇接替他去為一富有人家的長女多蕙(玄升玟)補習,因為敏赫喜歡多蕙,而信任基宇不會對多蕙怎麼,同時又可以為好友基宇帶來收入。敏赫還教基宇偽造大學畢業證書,有他的推介必定能夠獲得聘任。

於是,基婷的「美術天份」大派用場,令基宇成功通過多蕙媽媽(趙汝珍)這一關——一個思想單純的富有家庭主婦,然後慢慢知道,住在這間豪的誇張的大屋這家,主人翁朴社長是IT業的社長(李善均),家中還有十歲的兒子多頌,看似過度活躍性格古怪,還有管家雯光(李姃垠)。

基宇很快就成功令多蕙信任甚至愛上他——敏赫的信任完全忘記了,男歡女愛之餘,他也相信愛上有錢人的女兒有機會令他脫貧;然後,他知道朴太太很擔心多頌,而多頌愛繪畫,基宇就編造妹妹基婷是外國留學的藝術治療師,在精心設計下,又獲得了朴氏夫婦的信任,為家庭再帶來一條財路。

然後是基婷看準朴家的司機對他有興趣,因而陷害他利用朴家的車跟女生發生性關係,令正直的朴社長將之解僱,再編造另一故事介紹爸爸應徵成了朴家新的司機。

既然能夠令爸爸都進入朴家,三人還扮作沒有親戚關係,各自獲得豐厚的薪金,其實都很不錯,但人是貪心的,於是他們向管家雯光打主意。弄到雯光被炒的詭計其實都幾壞,但成功令到媽媽也進入朴家工作,也沒有想太多了。

貧窮的金家成功寄生在朴家,若果他們一直這樣下去,生活一定能獲得改善,甚至基宇也幻想過可以靠跟多蕙相戀而更上一層樓。不過一個特別的晚上,朴氏一家出外露營,金家住進去希望過有錢人的一夜,雯光卻出現表示遺下很重要的東西沒帶走。金氏媽媽或許心軟或許覺得有負於雯光,讓他進來,才發現另一個窮人悲劇:原來雯光的丈夫一直住在家中的地下室避債,而這個地下室連朴氏也不知道,只有雯光得知,因為他是從上手業主介紹繼續工作的管家。

雯光懇求金媽媽定時給他丈夫食物,但這時候卻陰差陽錯讓雯光知道金氏一家的謊言,他當然希望揭破這個謊言而金氏為了繼續寄生,對雯光夫婦動手,將他們綁在地下室。

而那晚因為下著豪雨,朴氏一家露營不成回來,金家在慌忙逃離朴家後,發現自己的半地下室家園盡毀,要暫住在運動中心等待救濟。

翌日多頌的生日會,朴氏邀請基宇基婷出席,當司機的爸爸與管家的媽媽當然也要工作。這一天,雯光夫婦希望逃出來,結果釀成了可怖的悲劇:三個人死去(在此不能劇透)。

看到這裡,其實電影從開首的黑色幽默,到雯光丈夫的秘密被揭開而急轉直下緊張刺激,到最後的大開殺戒,觀眾如我,目瞪口呆。

同時也在想:貧窮的金氏為了向上流,向同樣是低下階層的雯光夫婦下手;朴氏基本上是善良的有錢人,但同時也有偽善的一面,或許不是他們的錯,或許是有錢人都容易犯下的通病(例如常說在他們幾個人身上嗅的難聞的氣味),而最後這些通病,也為他們帶來殺機。

電影最後看來,朴氏經過這次向上流失敗,家破人亡,但還有一絲渺茫的希望。渺茫,就像窮人要向上流的機會一樣,萬中無一。

看罷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就算你幾有錢幾正直幾善良,但若果你愚蠢沒有危機意識,也不能夠一直富下去。另外,任你欺欺騙騙地令生活得到改善,貪心要更多,害人終害己。

每位演員都演得很好,特別喜歡飾演基婷的樸素淡及基宇的崔宇植。當然其他的,都是出色有名的演技派了。

電影精彩之處,在於有話要說,在於貼地,在於節奏緊湊,在於有娛樂性又不過火位。

你還沒有看過的話,真的可惜,特別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更加要看。

原文刊在作者網誌
作者 Facebook Page

版權: 

人本自私但還應有良知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每件事總有正反兩面: 在發生大事之時,總會有機會讓我們看清一些人的本性,然後你有機會去辨認,誰才是值得交的朋友。或者平日你都知道有些人只可以風花雪月,但若果親眼看到有些人的言論或想法,你或者會想:我還有沒有需要跟這些人來往?

我們有很多身份: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家人親戚類或者無從選擇,同事或工作上的或者可以避免接觸只談工事,但朋友這一欄,其實你有很多選擇可以如何處理。

我很清楚作為一個凡人,有誰不自私?自私,就是先想自己的利益,盡量保持自己最舒服的Comfort Zone。於是,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Comfort Zone 被打擾,埋沒了良知。

例如有外國護照好日唔番香港,香港是他童年回憶,香港是渡假探親回來的好地方。他們不是對香港無感情,但那份感情只跟回憶相連,沒有切膚之痛——就算有什麼反送中條例也好,他們都不會受影響。所以,他們的焦點就是:別跟我談政治,別攪亂香港,破壞我的美好回憶,我會很心痛的。

若果,他們身處的國家地方有什麼新政策,要求移民到來的華人要交比當地市民多一倍的稅,我很想看看他們會不會為了和諧而逆來順受,而他們的心痛,又會如何。

又例如,有人說,和平示威很好,現在越來越暴力,我不支持。五年前很多香港人包括我也會這樣,今時今日,多謝記者傳媒的如實報導,我們目擊香港如何崩壞,執法者如何不公,政府如何漠視民意。我們不能不願走上街,但那份絕望的窒息感覺我們無可避免地一樣要受,那麼,他們爭取到的,你們會說「唔好客氣無功不受祿」嗎?

很可笑的是這些「我反對暴力」的人,會對警察或者黑社會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原因又是同樣的: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所以,當他們終於嚐到催淚彈,或者有人繼續會怪示威者;直到他們某一日無故被捕,無故被黑社會打而警察對他們視而不見,他們之前的視而不見是活該的。

還有一些開口埋口關切香港經濟再這樣下去就會萬劫不復,「這樣共產黨也不會聽的」。經濟嘛,很多人說香港人大都很現實的,所以竟然一直那麼多人上街甚至抗爭實在很有愛。不過也有很自私的人,他們關心股市,關心自己盤生意會被香港社會現時人人不開心的低氣壓消費意慾減低而影響,關心內地人不來港消費或者幫他們開多幾個投資戶口,關心樓市不穩。所以他們會一直搬出經濟受重創這個理由反對示威云云。

經濟受影響是一定的,但經濟受影響的原因亦不止一個。很多香港人,打份工,有樓住有閒錢去旅行,因為受不了殺到埋身的威脅而挺身反對,因為對於警察的無法無天而看不過眼,他們都願意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去發聲,那麼當然有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只會指責現時情況如何不堪,但你再問他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就跟你說「政治我不懂我只想安居樂業」。

有誰不想安居樂業?只怕之後個人權利一步一步被剝削,連私人財產也守不住之時,安居樂業的定義要不要改改呢自私撚?

坦白說,我最看不起是這種自私撚,更可怕是他們還有子女,不知他們怎樣教議子女明辨是非要活得有良知。

所以,當看清楚有些人的本性如此,我倒不會浪費我的人生跟他們來往或打交道。「我怕折腰你怕窮」、「盲愛和自愛不易兩全」,就算不用一刀兩斷,都疏遠一點。

反正,同行者還有很多,人生就是如此,在可以選擇的範疇裡,別委屈自己。

原文刊在作者網誌
作者 Facebook Page

版權: 

消滅廣東話的元兇並不是試卷

$
0
0
內容: 

DSE話取消聆聽和說話兩份卷,即刻引起「消滅廣東話」嘅疑慮,反應好大,可以睇到,依家個政府嘅公信力係零,你做乜嘢都冇人信,都覺得你另有大陰謀,當然呢個都係自己攞嚟。

但取消兩份卷,係咪等於消滅廣東話,係另一個值得探討嘅問題。我當然係好撐廣東話,愛好中文的都知道,普通話即北方話係一種退化嘅語言,聲調少,剩係冇咗貼近古音嘅入聲已係最大問題。之但係話分兩頭,一份本來係考本族語(native speaker)嘅卷,我就唔係好明有幾大需要去考聆聽和說話。根本新高中嘅中文課程,係當中文係second language咁考,我一直覺得好戇居。

好似去英國讀書,英文科注重嘅一定係英國文學,因為有英國文學根底嘅人,修辭好,寫同講都唔會差。中文其實一樣,如果真係想提升中文能力,係一定要教多啲文言文,中文好嘅人一定係有文言文根底,佢哋寫嘢同演說都會較好,而唔需要額外訓練聆聽和說話(演說則係另一種獨立於語言嘅訓練,講自信多於語文),因為那些素材都是日常生活,點解要搵份卷特登作啲有陷阱嘅題目去考學生?

大家唔好忘記,喺英殖時代,中文就只有閱讀和寫作兩份卷,讀經典文學和文言文,再加寫作,已經係邁向良好中文嘅道路。而嗰陣時,廣東話不單冇被消滅,而且非常強勢,粵劇、粵語長片、港產片、廣東歌、電視劇甚至連環圖,全部都係歷史高峰,並外銷到全世界,也成為香港深厚嘅文化根底,是被挪用至今嘅「老本」。

好明顯,冇聆聽和說話卷,係唔會削弱廣東語,一來其實呢兩份卷係可以揀普通話答的,二來,只要你仍然堅持用廣東話去生活,拒絕普通話,廣東話靠佢嘅頑強生命力和深厚、源自盛世流行文化而累積嘅根底,係一定唔會被消滅。

依家最大嘅問題係:

- 好多學校由小學已拒絕廣東話,普教小普教中連考聆聽和說話都係用普通話,直至DSE課程才轉返做廣東話;
- 有啲學校強迫學生一定要講普通話;
- 好多家長覺得用普通話係更好,不斷鼓吹學生自小學普通話,可以的話放棄廣東話,並迷信普教中等於中文好;
- 好多本土歌手都轉投大陸市場,唱國語歌,放棄廣東歌;
- 電影就變晒合拍片,放棄抵死嘅粵語對白,用普通話去寫對白然後用粵語讀返出嚟做配音;
- 電視台不斷播大陸劇,結果又係用粵語讀普通話寫的對白,失去粵語嘅神韻;
- 服務員見到遊客甚至香港人就主動用普通話(你去日本,人哋永遠堅持講日文)

以上種種行為(應該還有更多吧),先係消滅廣東話嘅元兇。中文卷由DSE之前開始已有聆聽和說話,但以上種種現象也同時發生,可以話,香港人放棄廣東話,一向係屈服於市場多於其他因素。

版權: 

香港特區 治安最好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剛坐飛機環繞兩次地球回來,參與學術會議、發表文章、訪問大學,順便旅遊。其中一個到訪的地方,是烏克蘭。

甫入境,便面對拉晒鐵閘的入境櫃枱,機場詢問處的職員被困在狹窄的玻璃盒子裏,差點以為她是被封印在裏頭、只得頭部的精靈。首都機場有點破敗,城市處處是前蘇聯特色。街道有破洞,晚上有街燈但不打開,到處漆黑一片。

香港沒有發烏克蘭的旅遊警示,但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發出橙色警示,呼籲台灣人「避免非必要旅行」。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仗,東面已有大片領土被俄羅斯完全控制,很多國家的領事館已宣布在那些地區不提供服務。

烏克蘭人均GDP(本地生產總值)只有約3000美元(約2.3萬港元),全歐洲最窮。打仗影響經濟,導致治安更壞(雖然西歐治安也差)。

「黑警」到處有 文明制度須長時間建立

基輔的地下鐵很有特色,地鐵人多,已叫同伴小心,把背囊放在前方。有個300磅肥佬不斷向我壓過來,以我們香港人搭港鐵的經驗,當時的車廂比非繁忙時間的旺角站要疏落得多,但他就是要壓過來。後來車門一開,一堆人下車,同伴用英文大叫「Where's my wallet?」我在想,犯人可能已經離開車廂。但我看着那個肥佬,一手便把他手上的銀包搶回來。我就知道是他偷的。

然後我跟伙伴投訴幾句,一邊瞪着死肥佬,他氣得用腳一下踹在我的鞋上。如果是香港,這樣明目張膽的罪惡,早有熱心市民報案,把他逮着,等警察來。

另一個大漢,竟然將我跟他分隔開,為他護航。後來有個帶着兩個小孩的爸爸,把位讓給我坐,僅此而已。

我在想不報案的原因是什麼。首先,電話可能打不通。如果常常不通,市民會對報案系統失去信心,不會再打電話報案。即使打通了,當地警察可能極無效率,如果要等39分鐘才到達現場,賊人都走了。有些國家的警察是廢的,報了案也無用,還可能是「黑警」,倒轉來敲詐受害者。多年前有馬來西亞籍的朋友,說在馬拉若被交通警逮着,給點錢就能「私了」;俄羅斯警察是有名的「黑警」,羅馬尼亞警方貪污嚴重。由於很多地方的警察對市民來說都不可靠,所以我常以香港警察為傲。

教育上,可以說他們教育程度低、不文明等。換轉來說,也是人跟制度的互動:如果制度不能保障市民,那麼見義勇為挑戰惡覇的成本增加,當看不到算了。某國常有些光天化日被搶被打被強暴的片段,民眾總是行過就算。「別人的事不要理,理了自己惹麻煩」,便是如此。所謂文明,不止是有錢;但經濟好,大家有錢,發財立品,不做傷天害理之事,或減少藍領犯罪(搶劫之類),專注白領犯罪(呃股東錢之類),就是文明的表現。

被偷錢、交保護費或交稅 其實都一樣

警察是國家建設的一部分。原始人類靠打獵採果為生,餐飲餐食餐餐清,哪有警察?去到農業社會,人類安頓下來種田。有多餘糧食,就要面對土匪搶劫的問題。農民專注務農,不夠打,只有奉上糧食。他們可以組成農民自衛隊,自衛隊要兼顧保安工作,結果要用一部分的生產換來保護。另一選擇是聘請外來俠士,他們不是武俠小說人物可以餐風宿露,需要聘金。有了政府和國家後,政府向國民徵稅,養軍人警察,保家衛國,維持治安,包括擊退土匪。

以上4個方法,都要付出,沒有免費午餐,是效率大小的問題。所以有右翼常說政府收稅是賊,也有說交差餉其實是交保護費,無分別。但對政權來說,合法持有武器和使用武力的兵團,若不隸屬政府,恐怕槍頭一轉會武力奪權,所以國家一定壟斷武力。警察通常都是國家機器,不會外判,槍械受嚴格管制,也不容許民間擅自使用武力及行私刑。在這個情况,保護市民安全是社會契約的一部分。市民受襲,政府難辭其咎。

做人做賊看回報

除了土匪,官方的執法和司法系統也幫助解決紛爭,提升社會生產力。在沒有第三方主持公道的社會,人有兩個選擇:一是生產,二是盜竊和搶劫別人的辛勞成果。做人做賊只看回報。搶遊客錢最好,我不知道緊急電話幾號,沒有當地電話卡,就算電話打通,也不會說烏克蘭語,留幾天就走,無人無物,連復仇也不行。扒手犯罪無後果,銀包裏的錢可能是他一年的薪金。回報高,無後果,為何不做?今時今日香港地很少再有賊人拿AK-47搶金舖銀行了,風險極高隨時喪命,辛苦搶來的贓物出貨困難,金額還不夠買元朗一兩個新單位。賊都去做電話騙案了。

若盜竊舒服又回報高,吸引人不事生產去做賊,生產者便要用很多方法防止成果被搶,整體成本增加,甚至互相討伐,沒完沒了。生產力浪費在討伐、防盜及盜竊上,社會毫無效率,一事無成。這就是Thomas Hobbes所說的「霍布斯狀態」(Hobbesian state)。

第三方的力量把規則定清楚,誰犯事誰受罰,一錘定音。盜竊罰得夠重,執法部門有效率,大家安心生產,社會得以發展。在農業社會,這個人叫村長;在黑社會,這個人叫教父;在現代社會,由政府執行。

警察胡亂執法 摧毁生產力

警察提出檢控,也牽涉成本問題。警察人手有限,如果雞毛蒜皮的案件都提上法庭,恐怕排期極久,也妨礙了大案的檢控。加上公務員通常都「少做少錯」,所以很多人有被警察勸不要落案的經驗。這某程度上是效率的考慮。如果要極端地每一件大小案件都檢控,不夠證據就找到有為止,或者濫捕,揑造證據口供誣告無辜市民,恐怕成本極高。很多人在官司裏糾纏,很少人從事生產,沒有人敢冒險創新。

制度的成功,不在於100%完全檢控,而是在於大家知道有一套可以信賴的系統。大家知道犯事有可能受罰,計及被捕的機率及機會成本,得出不犯事的決定,令罪案整體減少,大家可以專注生產。如果有嚴重罪案不拉不鎖、當看不到,讓罪犯逍遙法外,就是衝擊了市民對於犯事回報的期望值。一旦大家相信原來犯事被補的機率及受罰的程度較低,犯罪就會增加。

當制度崩潰,就會陷入互相討伐的情况,有礙生產。當安全和財產受威脅,商舖都要關門,市民擔心安全不去上班,消費意欲和購買力減少,還談什麼經濟發展?經濟不好,犯事的機會成本降低(反正無錢可搵),又會有更多人犯罪,火上加油。很多發展中國家內戰持續,也是這個原因:無嘢撈,上沙場反而有飯食、有獎金,更多人加入繼續打仗;無生產,更加無嘢撈。

在烏克蘭看着大家發來的短片,想到我將回到全球治安最好之一的大城市香港,我就安心了。

原文刊在2019年7月30日 《明報》

版權: 

本季英超小小預測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有個多月的時間沒跟大家見面了,在此先向各位報個平安。

過去兩個多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香港社會發生了什麼事。市民受到一而再的蔑視、剝削和無理壓迫後,終於難掩憤慨,嚴正向政府表達不滿。不少市民更因無能政府的冷血施政和執法人員的偏私行徑,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夢遊症狀,包括筆者亦難逃一劫。

兩個多月來,除了被夢遊症纏繞,也因為市民每天面臨親政府或軍政府人士攻擊、濫暴、濫捕及起訴,令大家憂心忡忡地度過每一天。雖然大家應該和筆者一樣,都非常熱愛觀賞足球賽事,但老實說,這兩個月實在沒有心情去緊貼球壇消息甚至戰況。就連觀看直播賽事期間,也難免分散了注意力,留意着自己居住的地方的真實戰況。試問又哪來時間和心力,對球隊或球壇作帶點深度的分析呢?

這就是為什麼專頁近兩個月產量極少的原因。事實上,不少香港的足球專頁都有類似情況。畢竟自身正經歷的事,以及身邊所發生的事,還是比足球比賽戰況分析更重要。在這事情正式完結之前,恕筆者實在不能保證文章的產量,也希望大家如有時間,還請多多關心和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筆者跟大家一樣,都在熱切期待着黎明來臨,普天同慶的一刻,讓大家可以重新過着自由而快樂的生活。

話說,英格蘭的職業聯賽亦已開鑼,這裡送上本季英超的一點預測。歡迎各位來年五月前來重溫,就算錯得再離譜,至少也為大家提供一點歡樂。

先來預測一下big 6 以外成績最佳的球隊?

愛華頓 (Everton)。雖然中堅位置沒有補充確是一大隱憂,但其餘位置人腳不俗,就連最大的破綻 — 正前鋒位置 — 也找來相當有潛質的堅恩 (Moise Kean),絕對有力在這14隊中脫穎而出。狼隊 (Wolves) 其實也不俗,但去季未受傷病問題考驗,而領隊堅持不輪換的情況下,如果碰上傷病潮,恐怕會受到一定考驗。而歐霸杯賽事 (還有一輪外圍賽要過) 對球員體力的影響其實未必有外間所想像那麼大,反而令球員分心才是更麻煩的障礙。

哪三隊會降班呢?(這題多年來從沒見過有人答得全對)

紐卡素 (Newcastle)、錫菲聯 (Sheffield Utd) 及般尼 (Burnley)。

布魯士 (Steve Bruce) 接連在英冠兩支球隊因領軍成績欠佳而遭到撤換,去季兩大攻擊手的離開,加上將一條英冠級數的防線執得整整有條的領隊亦已離隊,令球隊實力大打折扣。沒錯,球會因此作出了一些收購,但即使是破球會轉會費紀錄的「連登仔」祖連頓 (Joelinton) ,能否獨自在前線擔大旗也還是一個問號。因此,他們護級的關鍵就是及早另覓能人取代布魯士。此事愈早發生,護級機會愈高。

錫菲聯大概就是去季卡迪夫城 (Cardiff City) 的翻版。在客觀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力戰而僅敗。至於苦苦支撐了幾季的般尼,應該會跟另外兩支升班馬鬥個你死我活,而最後飲恨。

哪支球隊將會為球迷帶來最大驚喜?

白禮頓 (Brighton)。耳目一新的踢法,加上過去兩季一些未被發掘和琢磨的收購,還有領隊樸達 (Graham Potter) 不俗的領軍能力,應可為白禮頓帶來一番新氣象。

哪支球隊將會令人最失望?

這要視乎各位本來的期望,個人而言會是屈福特 (Watford) 及般尼茅夫 (Bournemouth) 二擇其一。般尼茅夫的情況主要是大家可能佢他們有過高的期望:領隊荷維 (Eddie Howe) 其實已over-achieve了好一陣子,如果以中下游的成績完季,甚至被捲入護級旋渦,可能會令大家失望。至於屈福特,感覺本季有停滯不前,不進則退的危機,實在很視乎重磅收購沙亞 (Ismaila Sarr) 的表現,如果未達預期效果,恐怕有被捲入護級旋渦的危險。

入球最多的非big 6 球員?

應該是華迪 (Jamie Vardy) 和賀拿 (Sebastien Haller) 之爭。不過韋斯咸 (West Ham) 的入球點好像比李斯特城 (Leicester City) 略多,所以應該是華迪了。而諾域治 (Norwich City) 的普基 (Teemu Pukki) 會是很強的黑馬人選。

big 6 以外的最佳收購?

賀拿。韋斯咸近十季實在購入太多太多前鋒了。買了這麼多彩卷,總有中大獎的一次吧。

那麼,最超值的收購呢?
諾域治向西維爾 (Sevilla) 借用的阿馬度 (Ibrahim Amadou)。此子司職防中,亦可客串中堅,其活力和身體質素,足可為插上的兩閘補位。一百萬歐元的借用費,在英超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如果借用算是取巧的話,那就選錫菲聯的羅便臣 (Callum Robinson) 好了。羅便臣在普雷斯頓 (Preston) 幾乎是單天保至尊的感覺,可任邊鋒、攻中或輔鋒,在錫菲聯暫時主要以輔鋒姿態出現,在3–5–2陣式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串連角色。七百萬鎊的收購,感覺比隊中其餘兩大前鋒收購還要實用得多。

還有最失敗收購呢?

不是紐卡素的祖連頓,便是錫菲聯的麥般尼 (Oli McBurnie)。錫菲聯可能還好,有好幾個前鋒可供選擇,但紐卡素的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

第一位離職的英超領隊

最多人看好的是布魯士,但筆者卻較看好鶴臣 (Roy Hodgson)。
雖然這裡一向都盡量不提所謂的big 6,但畢竟也是一個英超的預測,因此來到最後,這一題始終還是逃不了。那麼,本屆英超冠軍誰屬?哪四支球隊會是top four?

冠軍:曼城會是clear winner,再次以90+分稱王。Top 4的其餘三隊依次為利物浦、熱刺、曼聯。

作者 Medium

版權: 

調查指9成中學生撐罷課 平台擬9.2起一周一罷

$
0
0
內容: 

青年反修例關注組常委梁同學

(獨媒特約報導)「中學生罷課籌備平台」於上星期六(8月10日)開始展開為期五日的問卷調查,讓中學生對9月罷課之方向提出意見。平台今日公佈,共有近二萬名中學生參與調查,其中有近9成同學支持進行罷課。平台計劃於9月2日開始,展開「一周一罷」無限期罷課,初步落實當日會於港島、九龍、新界各物色一個地點,舉辦三區集會。

調查指出,有近9成中學生支持罷課,而當中最多人選擇以校內集會及分區公眾集會形式罷課,平台指將會針對上述兩種形式籌備罷課。調查又指,有6成中學生投選於9月2日開學日展開罷課,並有4成中學生願意進行無限期罷課。

平台呼籲中學生於9月2日一同罷課,除了於校內進行集會,平台亦計劃9月2日於港島、九龍、新界三區舉辦集會,讓學生和公眾參與。集會形式初步擬以公民課形式進行,邀請大學教授作講員,學生亦可上台自由發言。

IMG_3829

青年反修例關注組常委梁同學表示,香港從未有中學生無間斷罷課的例子,故是次罷課將會以「一周一罷」的方式進行,訂定逢星期一為罷課天。罷課開展後,平台會持續收集同學意見以調整罷課模式。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指,若政府未有回應,不排除將行動升級,增加罷課天數。

梁同學指,集會會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以保障學生安全,希望集會能夠和平進行。鄭家朗續指,警方無理由禁止學生進行和平集會的權利,但若不獲發不反對通知書,仍希望學生以其他方式響應罷課。

中學生反修例關注員核心成員司徒同學認為,一場具規模的罷課有賴學生、家長和校友同行,希望各學校可以設立罷課籌委,方便與平台溝通及聯繫。梁同學期望學校可以就罷課行動作出恊調,不希望有學校打壓學生罷課的自由,如果有秋後算帳的情況,平台將會提供援助,並引起大眾關注。

記者:鄒樂瑤


拔槍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警方在今天的記者招待會,強調昨晚警員在機場被十多名示威者毆打,緊急關頭拔槍合情合理。

我完全同意。換著自己被十多人包圍襲擊,援兵未到拔槍震懾是唯一選擇。

昨晚直播鏡頭所見,所有施襲者一看見警員拔槍立即作鳥獸散,震懾威力無可置疑。

元朗黑夜那兩個警員,如果願意拔出兩支手槍,我不相信白衣人會冒著生命危險,繼續毆打無辜市民。只需拔出手槍,就可拯救無數市民避免身受重傷。

但這兩個警員,竟然轉身離去,不單止違背了警員保護市民的誓詞,亦令李懂媽十分痛心地、首次用上「黑警」這個名稱。

版權: 

少女遭警布袋彈射爆眼 高永文:示威者眼晴受傷由彈珠所造成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守護香港大聯盟」明日下午在金鐘添馬公園發起「反暴力,救香港」集會,他們下午舉行記者會。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在記者會上斥責,有示威者使用腐蝕性液體和汽油彈,更指「有示威者眼晴受傷係由彈珠所造成」。

在上星期的尖沙咀清場中,有警員以布袋彈射爆義務救護人員的眼球。記者多次追問高永文口中的「彈珠」,和從「邊度睇到」。高永文才「知衰」,改稱其說法是指反映在暴力升級下,「市民的受傷程度嚴重咗,無意講呢個受傷係邊個造成。」

高永文又「補飛」說,任何暴力都不能接受,「硬暴力和軟暴力都不能接受」,「雙方我哋都有需要譴責,警察應付示威者係要用一定武力,但要按指引用最低武力,阻礙市民返工等都喺要譴責。」

「守護香港大聯盟」上星期同曾舉行記者會,高永文未有出席,但他今次則成為記者會的焦點。高永文稱,香港現時已有可能因為政見不同而遭到襲擊,但希望醫護人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謹守崗位。記者追問高永文,有示威者遭警察粗暴地「㩒到地上」的感受,他拒絕回應,只稱雙方都有類似事件。

高永文發言時指,自己在7月時曾表示,香港已出現了不健康的現像,衝擊的市民和整個社會都已經受傷,呼籲要立刻停止。他更提到,隨著7.21的元朗恐襲,暴力更是有增無減。

記者:梁筱琁

版權: 

「守護香港大聯盟」明集會拒攬炒 譚耀宗轟暴力份子意猶未盡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守護香港大聯盟」明日下午五點在金鐘添馬公園發起「反暴力,救香港」集會,他們今日下午舉行記者會交詳情。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認為暴力份子是意猶未盡,希望透過集會向社會發出拒絕「攬炒」的聲音。譚耀宗稱,有很多人問他動亂在何時才能平息,指暴力情況有增無減,已令香港沉淪及拖垮經濟。譚耀宗又斥責有人要玉石俱焚,和「搞彎」香港,重申破壞容易,但建設卻很困難,呼籲任何人都不應縱容暴力,「必須對暴力說不」。

IMG_0624

明日的集會共有七大訴求,包括停止無休的非法遊行、暴力行為、不合作運動污損國旗國徽和破壞警署等。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暴力衝擊在過去兩個月越演越烈,已令香港陷入回歸以來最危險的地步。他斥責,有示威者日前在機場以私刑和非法禁錮內地旅客和記者,是嚴重衝擊法治和一國兩制。

IMG_0634

此外,「守護香港大聯盟」將會在九月開學後,在學校發起「反欺凌反暴力」行動。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形容,香港已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對有人提出攬炒感到憂心。他又斥責,有人在機場日前的「暴動」事件中,竟對記者及遊客作圍毆,是十分危險的事情。他重申,大聯盟將會繼續撐警的所有活動,「警察係維持社會安寧的重要力量」。

IMG_0635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旅社董事長盧瑞安等都有出席記者會,陳勇呼籲所有愛香港,「唔想攬炒嘅人就要出嚟」。

此外,記者問到唐英年,警察上星期日在港鐵太古站內以1米近距離對示威者開槍是否恰當,及是否會引致更多暴力。唐英年只稱,自己呼籲所有示威者停止訴諸暴力,「因為警隊比你哋有更多裝備更多資源,你哋唔會贏。」

記者:梁筱琁

版權: 

浸大會長方仲賢等四學界成員被恐嚇 家人、住址被滋擾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浸大學生會會長方仲賢,8月6日在深水埗購買「鐳射筆」被捕,留院後未被警方落案檢控。他事後與其餘三名大專學界成員,近日收到不同程度恐嚇,地址及家人資料被「起底」。方仲賢表示各大專院校仍然會毫不畏懼,繼續與抗爭者同行。

方仲賢是在8月6日在深水埗鴨寮街購買觀星筆,被便衣警員截查搜身後,以「藏有攻擊性武器」之名將其拘捕達近48小時。方仲賢因身體不適留院,事後未有被落案起訴。他感謝深水埗街坊連日來的幫忙。他指自己留院期間,一度發燒至40.4度,目前已經退燒,但要持續服藥。方在警方扣留期間「踢保」,警方最終無條件釋放。

方仲賢交代當日被捕經過,指當時一名黑衣人衝前,該人聲稱自己是便衣探員,並只以極短時間(一至兩秒)出示警員「委任證」。方仲賢指由於事出突然,亦未肯定該人身份,以為是遭人襲擊及「搶野」,故嘗試掙脫,但另外三名黑衣人將他制服。他指事件中警員UI4827夏偉基對他雙手叉頸並言語威脅,「最好唔好搞大件事,都係你一手造成」。方仲賢指事件中只有警員UI8702黃漢鋒清晰展示委任證,此外並無其他警員有出示委任證。

DSC_4661

對於聲援他的人被捕,方仲賢對此表示難過,浸大學生會會援助當日被捕的義士,並再次感謝聲援他的市民。方仲賢表示被捕期間,知道有市民聲援是十分重要的安慰。

他重申他只是持有鐳射筆,絕非警方所聲稱的「鐳射槍」,鐳射筆是課堂常有工具。方仲賢批評,警方對攻擊性武器的定義由雨傘擴展至鐳射筆,斥元朗白衣人持棍,卻仍未被警方正式起訴。

方仲賢認為警方目前的做法是選擇性檢控、赤裸裸的政治打壓,會考慮向無理拘捕他的警員追究,並促涉事警員親身出席警方例行記者會交代。方仲賢批評,警員在鬧市埋伏,與德國納粹時間的秘密警察無分別,誣告政敵。

浸會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梁兆玉在 facebook 收到威嚇訊息,附上她的住址及家人姓名,認為是針對學生會的威嚇,該人 facebook 上亦寫上「禍必及家人」。她認為學生會在反送中運動中只是提供支援,「為公義發聲竟然成為一種罪名」。梁兆玉亦指,她家人亦在其家附近的街上,找到有其姓名及相片,指其為「亂港暴徒」的單張。她稱自己「好驚」,但仍然會繼續「行出嚟。」

DSC_4721

教育大學臨時行政委員會會長梁耀霆的家門,亦被貼上與威嚇梁兆玉類近的單張,亦有人拍其家門,他重申不會向惡勢力低頭。前香港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彭家浩亦收到相近恐嚇訊息,指「全香港市民已經釘死我」,「必殺你老母全家」。他家人亦收到電話,對方稱「唔好搞咁多野,唔係你都會出事。」

DSC_4739

DSC_4768

方仲賢家人亦收到滋擾,他表示在警黑合流的情況下,各大專院校仍然會毫不畏懼,繼續與抗爭者同行,「唔應該害怕而逃避」。方仲賢稱會於稍後時間報警,彭家浩則已經報警,梁兆玉及梁耀霆亦會考慮報警。

記者問到方仲賢購買十支觀星筆用途為何,他稱自己住西貢,購買觀星筆非常合理,而觀星筆用途眾多,大部分均是代朋友購買。方仲賢不清楚該批觀星筆的功率,亦未有購買電池。對於自己住所被搜,方仲賢認為極不合理,指警署警長已決定無條件釋放,卻仍然要派人搜屋。他又形容警方搜屋只是「行嚟行去」,並沒有搜走任何物品。

對於是否被一早跟蹤,方仲賢認為最早跟蹤他的警署警長是有機會知道其身份,他指浸大學生會副會長,6月亦曾疑遭便衣探員跟蹤至浸會大學。梁耀霆及彭家浩亦曾受到跟蹤,梁兆玉認為,他們四人被針對或是因為在運動中走得較前。

方仲賢又認為,他們的個人資料或許是警方洩漏。他稱有同學於6月9日被捕後,便收到一些不明來歷的滋擾。彭家浩亦認為他們的個人資料,應是透過非法途徑取得。

理大學生要求與校長滕錦光對話被拒 降校旗換染紅黑紫荊旗抗議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持續兩個月,早前多間大學如港大、中大、浸大及教大校長均公開與學生對話。有理大學生早前以一人一信方式,向校長滕錦光發信,要求在今日或之前作公開對話。過百名學生下午在理大李嘉誠樓外等待滕錦光,但滕已因公務離港,亦取消與學生校董的午餐聚會。學生不滿,遂降下理工大學的校旗,換上染紅的黑紫荊旗,指滕錦光已不能代表理大學生。

集會主持、學生代表指,理大校方曾因民主牆管理權問題處分4名學生,但滕錦光至今仍未回應「不懲罰參與運動的學生」的訴求,遂決定以前線示威者的裝束示人,擔心會遭校方秋後算帳。

IMG_1924

理大編委代表黃同學指,有學生在採訪中被橡膠子彈擊中小腿,但滕錦光從未慰問該名學生,校長及後指學務長已發電郵致以慰問,但信中卻連編委會的名稱也弄錯。

在接近集會尾聲時,主持指滕錦光仍未出現,學生決定將行動升級,降下理工大學校旗,換上染紅的黑紫荊旗,指滕錦光已不能代表理大學生。

IMG_1949

學生冀校方保障校園安全 斥滕錦光黑白不分埋沒良心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四年級學生的Alex 對記者指,多間院校的校長均願意和學生對話,「嶺南校長都肯落元朗同學生同行,但滕錦光去咗邊?」,他斥校長已埋沒良心,指有編委會記者中彈,但校方一直沒有慰問,更容許警方在理大校園附近的通道佈防。他又炮轟滕錦光對催淚彈殻射進校園範圍亦不聞不問,不滿校園安全受到威脅,但校長卻一直逃避,置學生的安全不顧。

IMG_1951

滕錦光今年7月1日上任理大校長一職,他在8月2日向學生、教職員及校友發信表示,知道社會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持不同意見,亦知悉理大學生會的訴求,又指校方有既定校園管理守則。

然而,理大學生會質疑,信中內容未有正面回應四個訴求,包括保障學生校內人生安全、嚴正阻礙警方在未經法庭許可下進入校園範圍作出拘捕及蒐證行動、不會紀律處分參與運動的學生、譴責警方傷害學生和傳媒及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記者:李珈旻

版權: 

催淚煙,動物正正死在黑暗的枱底下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政治本身就係空氣,與動物密不可割。

多年前的你,可能經常掛在嘴邊,認為政治就是污糟,堅持自己是「政治中立」,除了掩飾自身對政治的冷感外,說穿了,還是想獨善其身。結果今日,政治主動找上門,你沒有辦法唔理。你的家人,包括你的貓狗、你的寵物,吸入催淚煙不適:嘔吐、過敏、咳嗽、肚瀉,嚴重嘅可能抽搐、死亡⋯⋯

於是乎,你打開窗,向樓下的示威者破口痛罵,並夾雜一輪粗口:「暴徒!曱甴!最衰係你地!去到邊區,就搗亂呢區!」然後你,氣衝衝在面書氣上留言:「都話咗唔好將動物擺上枱!」

接著,你走到樓下,發現只有碎星的示威者,大街小巷,站著的主要都是深水埗街坊和記者。你眼中的所謂「暴徒」、「廢青」、「曱甴」在槍林彈雨下,卻蹲在街頭,替街坊洗眼、照顧長者、照顧街上的流浪動物。這時,警方領著疲憊的警犬,一步步推進,你曾經相信警察的克制專業,結果換來「無差別式」的催類彈放題。「呯!」你摸一摸後腦,發現自己血流如枉,在快要昏厥的時候,你大聲哀求警察幫忙,誰不知,竟然換來狠狠的警棍。你急著替自己辯護「我是居民⋯」話音未落,你心目中尊敬的警察就話:「居你老母呀!」然後,你口中一無是處的「暴徒」,呢一刻,卻奮不顧身揹著你逃離現場。

示威和集會,固然是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要清楚,民怨的由來,全因材鄭政府漠視民意、執法不公所致。諷刺地,警察暴力清場,目的無非就是維持社會上所謂秩序,減少對民生的影響。偏偏無差別、無定向、失控式的催淚彈放題射入民居、食肆、老人院,配以暴力清場,香港市民不禁問:

警察的清場行動目的,是維持,還是造就更大程度社會秩序的破壞?到底是保護香港市民,還是襲撃平民?

一輪清場後,天下了一陣雨。你發現街上滿是過期的催淚彈殻,年青人默默地在清洗被催淚彈(化武)污染的街道,而政府是坐視不理。非常不幸地,當你跑回屋內,發現家中的動物,全部已經奄奄一息。你眼中最討厭的「年青暴徒」,即使怎樣表達訴求也好,並不會無故傷害動物、更不會利用動物作為戰鬥工具。你發狂地抱著自己心愛的寵物,那可能是一頭貴婦犬、一頭乖巧花貓,喊著要警察、政府問責賠償吧?

結果,無法律、無獨立調查機制跟進。你懊悔,當初衝口而出的那一句:「都話咗唔好將動物擺上枱!」

最後,動物就正正死在黑暗的枱底下。

紅土、民陣遊行遭反對 警否認一刀切 指有暴力份子騎劫和平示威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周六的「光復紅土」遊行及周日的民陣遊行,均被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其中民陣只獲准於上午10時至下午11時,於維園足球場進行集會。警方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指,近日有極端暴力份子騎劫和平示威,在多次遊行活動後對警署和政府建築物作出衝擊行為,並多次發生大型堵路及縱火事件,嚴重影響市民生活和商戶的正常營業,因此評估風險後,對兩個遊行發出反對通知書。

民陣申請的集會中數為30萬人,被問到維園人潮如湧到街上,會否被視為非法集結,中區警區指揮官謝名揚指,現場指揮官會判斷人流是在疏散還是進行違法行為,相信市民都能判斷。

警指收1280封信反對紅土遊行

九龍城警區指揮官楊文彬指,8月17日光復紅土遊行的網上宣傳有提及「踢走旅行團」,議題會帶來極大爭端,而且區內人口稠密、出入車輛多,有舊式樓宇、車房、油站、69間老人院舍、醫院等設施,如發生衝突,將會影響普通市民。

楊文彬亦指,收到1,280封來自居民及不同團體的信件,反對舉行遊行。楊讀出其中一封何文田居民的信件,內容指遊行路線接近他的住所,過往遊行活動後,有示威者偏離原定遊行路線,多次演變成衝突,為居民帶來危險。

楊文彬又指,遊行主辦方在過往從未舉辦超過50人的集會活動,質疑主辦方沒有能力控制群眾。他亦勸告示威者要「停一停、諗一諗」,不要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大家係唔係要咁樣走落去?」

楊文彬未有回應會否於紅磡、土瓜灣一帶民居附近使用催淚彈,但著記者不要「倒果為因」,指如沒有人搗亂、衝擊,催淚彈就不會出現。楊又表示,警方在本周末開始以電話短訊方式,向市民提供大型示威活動的消息。

IMG_6601
九龍城警區指揮官楊文彬出示1,280封反對遊行的居民信件。

記者質疑暴力事件「入埋民陣數」

中區警區指揮官謝名揚表示,警方只就民陣的維園集會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反對由維園遊行至遮打道,及於遮打道舉行集會。謝名揚指,民陣提出集會人數為30萬人,而警方預計維園可容納10萬人,因此會與民陣作出協調,如人數比預期多,警方會在天后站實施人流管制,並會要求主辦方呼籲逗留較耐的集會人士先行離開。

謝名揚指,不是「一刀切」反對舉辦遊行,指在6月9日後,警方一共收到125宗申請,其中102宗獲發不反對通知書,23宗則遭到反對,指批出評達8成,強調獨立處理每宗申請。

多名記者質疑,過往的衝突都與民陣無直接關係,質疑「入埋民陣數」、以此為由反對民陣遊行是否公平。謝名揚回應指,現時社會氣氛轉變,近日有18次示威活動中,均發生大型堵路、縱火、及衝擊警署和政府建築物,反映有部份極端示威者騎劫原來的和平示威活動,警方反對民陣的遊行申請是為了保護和平、理性的示威者,遠離危險的衝突場面,「防止有人先參與和平遊行,然後趁機搞事」。

有記者問到,警方是否準備出動水炮車。楊文彬回應指,在發生嚴重人命傷亡或財物損失,或有主要交通幹道被堵塞時,水炮車才會出動,目前他不能就個別行動的細節作出透露,在場指揮官會評估現場情況而作出適當的驅散行動。

否認女被捕者被男警全裸搜身

九龍城警區指揮官楊文彬指,近日網上有訊息流傳,指控有女性被捕人士被三名男警全裸搜身。楊文彬表示,警察投訴課沒有收到相關投訴,強調警方必定會安排相同性別的警員對被捕人士進行搜身。


馬恩國去信聯合國秘書長告狀 斥美國指使香港暴亂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持續兩個月,政府堅拒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準備去信聯合國秘書長,「狀告」美國參與香港近期的「暴亂」。基金會下午開記者會,「提供」疑似證據,基金會主席、大律師馬恩國指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與美國有密切關係,及美國在香港設立中心訓練前線示威者衝擊。基金會顧問葉鉅雲更指,美國指使示威者爭取雙普選,令立法會議員及行政長官均為美國代理人。

葉鉅雲稱,「反送中」事件並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在回歸後,美國政府以及其背後惡勢力全面滲入香港,包括傳媒、教育界,甚至政府內部,抹黑中國及香港特區政府。他同時指出,泛民議員拉布、近來的不合作運動等等都是美國出手,令特區政府癱瘓。

IMG_3849

葉鉅雲認為,美國政府目的是爭取雙普選,指因為大部份香港年輕選民已被洗腦,所以選出來的特首和議員都會是美國的代理人;最終目的只為「搞冧香港」。他又揚言,如果香港人未覺醒,中央是不會實行雙普選。

馬恩國列出不同證據指控美國介入,破壞國際和平及安全情況,包括美國在6月9日前派巡洋艦到南洋海。他又「解說」稱,美國名義上為防衛南洋海國家的居民權益,實際上是載有軍事戰機的母鑑駛入南中國海,而在6月16日前「美國盟友」日本又把全國最大的母艦駛入南中國海。

IMG_3852

及後,馬恩國又播出影片和相片。第一條影片是疑似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及郭文貴之間的視像通話。在對話中,二人均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密友Steven Bannon 會全力支持梁在香港的示威活動,指出二人受美國政府操縱,因此懷疑美國資助反修例行動。

另一相片則指控美國在2014年開始在香港設立中心煽動及訓練反對派人士作前線衝擊,但相片中只顯示有一群人夜晚在公園。馬恩國指,「呢啲就係有組織嘅訓練」。馬恩國又稱,已足夠提供事實、證據及法律基礎證明美國有所介入。

獨媒記者問到影片及相片的來源時,馬恩國稱均是Whatsapp所流傳,又改稱影片及相片為「表面證據」。在獨媒記者發問後,台下有數名市民辱罵記者「問低質問題」、「唔中立」和「讀死書」。

IMG_3859

記者會邀請了十多名市民參與,有市民問到,為什麼只追擊美國,而沒有追究英國及台灣。馬恩國回覆稱,不會要求聯合國調查台灣,因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屬於國家內政事務。丁煌則補充說,倘若日後有證據指出英國干預香港事務,基金會定必首當其衝向聯合國狀告英國。

記者:鄒樂瑤

版權: 

藝術家王天仁挑戰染紅資深議員 「著長褲係最大挑戰」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餘波下,不少素人發起區議會選舉「白區運動」,即動員考慮參選長期由建制派控制、自動當選多屆的選區。在荔景居住超過10年的藝術家王天仁,希望透過選舉,更新當區的社區資源分配,從已經連任28年的前民主派區議員周奕希手上「接棒」,延續其一貫長者健康福利之餘,也可以更關心區內其他街坊的需要。

荔景「老人區」不再

荔景站作為交通樞紐,上班路過荔景站,但不一定都清楚荔景這個社區。約街坊王天仁在港鐵站等,他穿橙色襯衣、長褲現身,帶我們走出港鐵站,只見偌大的貨櫃碼頭。他說,荔景山勢高,遠眺貨櫃碼頭的夜色,是搬到荔景多年來的賞心樂事之一。有別於大眾對藝術家的印象,王天仁有些「麻甩」。10年街坊資歷,他帶記者邊逛荔景山路,邊介紹有甚麼社區設施,如數家珍;但是他笑言落區工作最大挑戰是穿長褲。「過去無論是到不同機構帶領藝術教育項目,藝術展覽等半官方場合,甚至當伴郎,短褲照穿不誤。」

_DSC3545-2
王天仁笑言穿長褲是他落區的最大挑戰

雖然「麻甩」,他的女兒已差不多4歲。他說自己和不少七十後一樣,10年前見荔景有「上車盤」,也方便和荃灣的父母見面,決定置業。「近海,植被和樹蔭也多,荔景的生活是挺和諧舒適。由於區內有7座公屋,確實有較多老年人口。」荔景雖然是個老區,他也留意到中生代家庭陸續搬到荔景,漸漸改變社區面貌。「因為荔景交通方便,置業或租盤都多,近年還多了些南亞朋友定居。他們做回收生意,駕回收車到各處收集垃圾,公公婆婆都很受落。」

_DSC3418-2

王天仁以前不是沒有參與過社區營造,但來到自己生活的社區,是第一次。2017年,他在深水埗大南街開設「合舍」,作為舉辦各類型藝文活動的社區空間,他認為這是他自傘運後邁出的一步。

2015年區議會選舉,有不少素人以「傘兵」為名,將雨傘運動的精神帶入社區,深耕細作。4年過去,王天仁在6月下旬經telegram得知素人發起「白區運動」,決定參加。他說,到自己生活的社區服務,如同他開設「合舍」一樣,邁出了下一步。他自信街坊及中生代家庭的身份,會為他了解荔景社區帶來優勢;另一方面,他說也少不了「反作用力」。「近年建制派無論從地區資源到社會重大議題,太專橫,接近失控。眼見其掠奪資源,私相授受,愈來愈氣憤,加上反送中運動,我便想社區上還有甚麼可以反抗的方法。」

響應年輕素人參戰白區,與15年的傘兵相比,王天仁認為兩者沒有分別,而是像一環扣一環的關係。沒有雨傘運動,就沒有傘兵參選區議會,他不會走出來經營藝文空間,社會上也不會有那麼多獨立書店、社區組織群策群力,促進社區凝聚。他不覺得雨傘運動失敗,反而覺得反送中運動聲勢浩大,正是緣於香港人在傘運期間的實踐。「我記得數年前上環般含道有株老樹被斬,前陣子有朋友發相片給我,我見到那株樹重又枝葉茂密,很是感動。」

_DSC3474-2

冀更新資源比重

葵青區過去被視為泛民主派陣營的橋頭堡。荔景現任區議員周奕希為前民主黨成員,從1988年起擔任區議員,是繼梁耀忠後,第二連任最長的葵青區議員。2015年周奕希改投政黨「新思維」,令葵青區的泛民主派議席未能過半,續為建制派控制。近年他更成為新界社團聯會名譽顧問,有「染紅」之嫌。

身為街坊,王天仁認同他關心區內老人健康福利問題的方向,但是區議員應該為荔景帶來新想法。「當我們說社區的凝聚力,通常出於爭取一樣東西,或不想要某一樣東西。然而除了立法會選舉年,選舉氣氛較熾烈外,荔景相對上平靜。剛才提到區內中生代家庭漸多,未來是不是需要更新社區資源的比重?現任區議員30多年來專注在同一個議題上,焦點應該是時候放得更長遠。」

在2015年鬧得沸沸揚揚,各區爆出社區大白象工程的「社區重點項目發展計劃」中,葵青區以一億元推動長者眼科、牙科保健服務。一所由「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奪標的社區康健中心亦擬於今年9月啟用,惟該會主席周奕希及名譽贊助人食衛局局長陳肇始疑涉利益衝突,以陳肇始辭去榮譽贊助人一職告終。

_DSC3513-2

「到底我們是否仍要視老人是『問題』?日本的『銀髮族』、歐美的『Second Life』風潮都啟發我們,怎樣更新對老人的想法,例如會否推廣更多社區互助,讓老人家當主角,積極參與區內事務?假如辦由老人家帶領的導賞團,讓大家了解荔景歷史。與此同時,投放到社區的資源的比重,是否可以調整?雞蛋都不會完全放到同一個籃子裡頭,資源分配也是同樣道理。」

王天仁亦憂慮周奕希的「染紅」問題,長遠可能令社區資源轉移到建制派「蛇齋餅糉」,或難逃「社區大白象工程」,他說,作為街坊,作為素人,是有和周奕希競爭的心。

記者:陳子雲
攝影:周頌謙

版權: 

遊行上訴失敗 民陣:8.18嚟咗維園先 考慮司法覆核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日前申請周日遊行追究警黑合謀,遭警方批出反對通知書,遊行上訴委員會於今晚聆訊上宣布,大多數決定維持警方的決定。

民陣:嚟咗維園先 考慮司法覆核

民陣對上訴結果表示遺憾及憤怒,指警方是基於一些揣測去禁止遊行,他們會考慮入稟法院,就警方做法進行司法覆核。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呼籲市民當日無論如何都要「嚟咗維園先」。他又呼籲市民保持和平、理性、克制,不要受警方挑釁及不要讓冒充示威者的人去製造動亂。副召集人陳皓桓指,警方曾向他們稱,若果人數超出維園可容納範圍,警方會在附近一帶封路;只要市民保持和平克制,集會會很安全。

警方表示,歡迎遊行上訴委員會的決定。

警方:文宣字眼「不割席」顯示民陣默許勇武派參與

聆訊上,代表民陣的大律師郭憬憲稱,民陣預計遊行人數為30萬,而根據警方資料維園可容納10萬,人群要流動才能避免「塞死」在維園,若果警方禁止遊行,「滿瀉嘅維園就會升溫。」郭憬憲續展示遊行的文宣,指並沒有仇恨性的字眼,相信參與遊行的人士都是和平理性;若果真的有復仇的情緒,不用等到8月18日才出來。郭又指,民陣從未主張衝擊行為,警方不能因為民陣控制不到的事而剝奪他們的表達意見權利。

律政司的政府律師陳家樂表示,過往遊行結束後發生的衝突,並不是源於遊行結束後人流疏散的問題,而是部分參與者明顯有意圖堵塞道路及進行「快閃」行動。他又指,在近日的機場集會多次聽到示威者高喊「黑警還眼」,相信這些人會混入民陣的遊行,造成影響。

IMG_3058

中區助理指揮官(行動2)廖珈奇指,從近日流傳網絡的文宣用字,包括「不分化、不割席」,可顯示民陣默許勇武派和激進人士參與遊行。他形容,民陣是一個「良好品牌」,但是亦要考慮公眾秩序,批出「反對通知書」是不容易的決定。他亦承認最近反對遊行的個案是增加了。

遊行上訴委員查問少女爆眼:唔知真定假

今次上訴委員會的主席為陳嘉慧,成員有郭永強、葉振都和鍾婧薇。郭永強一度向警方查問,文宣上所指的受傷少女其實發生什麼事,他指政府至今未就事件回應,「唔知真定假。」警方繼續重覆連日來的論調,稱該女子的眼睛懷疑是被綱珠所傷,呼籲該女子向警方提供資料。

記者:黎彩燕

版權: 

高永文指外界誤會「彈珠論」 陳凱欣代發澄清聲明

$
0
0
內容: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一名少女在上星期日的尖沙咀清場中,被警員以布袋彈射爆眼,醫藥衛生界全國政協委員、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今午在「守護香港大聯盟」記者會上指,「示威者由彈珠所造成」,被質疑和事實不符。高永文晚上透過其「愛將」、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轉發「澄清聲明」,稱外界誤會了其言論。

高永文表示,其言論重點是希望各方正視,在示威及衝突持續升級所帶來的問題,「我沒有亦無意指出,該傷害是由誰人或何方造成,希望外界不要誤會有關言論。」

去年11月勝出立法會九龍西補選的陳凱欣,晚上在其接近荒廢的WhatsApp群組轉發澄清聲明。群組上一則訊息已是3月時,陳凱欣與旅遊業議會等團體和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就紅磡旅客問題會面後的Facebook 專頁連結。

IMG_0637

高永文在記者會上發言時,重申香港出現了不健康的現像,例如以汽油彈及腐蝕性氣體攻擊警員,籲各方停止暴力行為。記者當時曾追問,高永文口中所講的「彈珠」從何見得,高永文見狀後才改稱,「市民的受傷程度嚴重咗,無意講呢個受傷係邊個造成」,強調説法只適用於暴力升級的情況下。

在澄清聲明中,高永文又稱,暴力只會為社會帶來更大傷害,應「保持克制、遠離暴力,勿讓社會創傷加劇,別讓仇恨進一步蔓延」。

在記者會中,記者亦問到高永文對示威者被警員粗暴按在地上的感受,但他拒絕回應,只稱任何暴力皆不能接受,「雙方我哋都有需要譴責,警察應付示威者係要用一定武力,但要按指引用最低武力,阻礙市民返工等都喺要譴責。」

鍾曉烽:不斷抗爭、持續「升級」:反修例運動參與者的民意走向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反修例運動已持續超過兩個月,期間警方、中央政府、工商界以至親建制團體的回應,都直接和間接催生多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抗爭劇目。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一直沒有正面回應示威者訴求,「升級」與否、如何「升級」不間斷在各個動員平台被討論。近三星期,街頭衝突愈演愈激烈,催淚彈不單走入多個社區,彌漫在民居街區和交通樞紐,警方執法權限屢次成疑,甚至出現不知名人士毆打示威者、前線記者的事件,對運動參與者來說,「升級」是無法迥避的問題。

6月9日至今,四間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已進行了十三次反修例遊行和集會的現場調查,成員亦曾撰文展示相關的分析,譬如是運動激進化、運動焦點和動員方式等主題。事實上,社會狀況以至運動本身隨著時間變化,因此研究團隊每次進行調查前,除了保留部分關鍵問題,亦適度調整題目設計,意在更貼近反修例運動參與者的民意走向。特區政府在6月15日宣布「暫緩」修例後,特首林鄭月娥在6月21日則以「壽終正寢」形容修例工作,我們在往後的現場調查,皆有問及示威者對運動發展方向的看法。

本文引用過去一個月多次的現場調查數據,嘗試描繪部分示威者對運動升級的民意走向。筆者必須指出,個別的示威形式和參與人數雖然無法簡單類比,但系統性的實證研究多多少少可以反映部分運動現況。誠如研究團隊成員李立峯教授表示,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參與「和理非遊行/集會」的人士,他們對各種問題的態度也許跟「前線抗爭者」不盡相同,但他們在人數上確實佔了參與者的大多數,對我們如何理解整場運動非常重要(註一)。在受訪者的政治光譜方面,「溫和民主派」是這場運動的中堅份子,介乎29.5%到44.5%,其次是廣義的「本土派」,而「中間派」或「無取向」的參與者亦不容忽視。關於詳細的受訪者人口特徵、政治取態、社運經驗和具體調查方法,請參考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反修例」調查報告的網站(註二)。

怎樣「升級」?示威現場的民意趨勢

這次運動愈趨「激進」是社會其中一個關注要點。在香港的語境,縱使「激進」一詞經常與武力抗爭扯上關係,然而作為一個分析概念,激進主義(radicalism)泛指實質上偏離現行社會規範(social norm)所接受的思想和行動策略,或是追求更根本社會和政治改變的理念及目標。

正如表一所示,由6月21日的政總、警總和稅務大樓一帶的流動性集會開始,直至8月10日大埔遊行和機場集會,若果政府除了「暫緩」立法之外不再作任何讓步,持續超過八成示威者認為應該繼續抗爭,近期的數字甚至超過九成(註三)。對於這段期間的示威者,「抗爭行級」和「維持現有抗爭形式及規模」兩個選項各不相讓,皆有約近四成受訪者選擇,但「暫停運動」明顯是不受歡迎的選擇。在大部分時間,少於一成的受訪者「不知道」或「拒絕回答」未來運動的走勢,而這個選項的比例有下降的跡象。可以這樣說,在判斷運動下一步走向上,參與者的民意沒有甚麼逆轉的跡象,相當一致地認同持續抗爭,甚至「升級」。

data_table_final1_fJjcr_1200x0
作者提供

為了進一步知道示威者的升級意向以及對社運激進化的看法,打從7月14日的調查起,研究增添一條後續問題:「如果『升級』的話,你認為以下哪種升級較有效達到運動成果?」問卷提供了四個較受關注的選項,以及「其他」供受訪者選擇。概念上,我們將升級行動區分成不同範疇,但具體的升級行動可以同時包含這些範疇,譬如和平地罷工、不衝擊地癱瘓政府運作等。

如果只計算認同「進一步把抗爭升級」的受訪者,比較7月14日和7月21日的數據,短短一星期間,認同支持癱瘓政府運作、再次發動全港『三罷』,以及進一步擴展社區層面的和平示威規模的示威者比例顯著上升(表二)。無可否認,民陣所發起的大型遊行與沙田社區遊行,在參與者組成、活動性質可能有明顯差異。可是,假如將元朗、將軍澳和西環三場社區遊行一併考慮,受訪者在這三方面的升級意向同樣是十分明顯,7月21、27日和 8月4日的合共四場調查皆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支持癱瘓政府運作。值得注意,雖然時隔約一個月,數據顯示仍然有約四成的受訪者認同武力抗爭,數字上不是少數。不難明白,選擇「以現時的抗爭形式及規模」的示威者,整體上傾向較認同升級的示威者看低各種升級行動的效果。但數據亦告訴我們,這群「相對溫和」的示威者當中,自7月27日的元朗集會起,持續過半數支持三個主要升級行動範疇,除了武力升級(表三)。一個合理的推測是:面對政府「不對口」的回應,還有警方對示威行動的處理方法,這類示威者可能漸漸認為行動「升級」是無可厚非,甚至是達到運動成果的重要手段。

data_table_final2_2Nvug_1200x0
作者提供

data_table_final3_w0A1O_1200x0
作者提供

對「三罷」的想法不可忽視

罷工、罷課和罷市貫穿整場反修例運動,構成街頭抗爭以外的重要戰線。回顧過去兩個月,曾有不少香港市民,多個社福、勞工和宗教團體發起過相應的集體行動。近三星期的數據反映,支持再次發動全港「三罷」的示威者比例整體持續上升,經歷8月5日大規模的罷工行動後,仍然有約六、七成示威者認同「三罷」的升級效果。根據8月10日大埔遊行和機場集會的現場調查,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8月5日的大罷工最能夠「加強整場運動的內部凝聚力」,其次是有效地「支持參與街頭衝突的示威者」。總體來說,超過五成的受訪者也認為罷工的確能夠「癱瘓香港經濟運作」、「對政府施加更大壓力」、以及「令更多香港市民認同今次運動」(表四)。換句話說,從這些示威者的角度看,8月5日的罷工行動不單對香港政府和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能爭取更多香港市民支持,更重要的是,這次罷工行動有助團結不同行動取向的運動參與者。

data_table_final4_hCYrO_1200x0
作者提供

當然,是次罷工對政治、經濟的實質影響,還有運動旁觀者(bystander)的觀感,全是其他實證問題,筆者無意在本文處理。以上所引用的數據截止8月10日的兩場調查。過去幾天,反修例運動再度出現一些關鍵性的發展。8月11日晚上,一名黑衣女子在尖沙咀懷疑被警方不明彈種所傷。翌日,大批市民再次到香港國際機場集會,以表達對警方執法的不滿,機管局在同日下午約三時半後全面取消航班,將視乎情況重新編配。8月 12 日,國務院港澳辦稱,過去一個周末香港的示威行動開始出現「恐怖主義苗頭」,並對示威者予以「強烈譴責」。8月13日的機場事件後,不少關心社運發展的人都擔心民意大逆轉,甚至有網民在討論區宣告「運動失敗」。作為研究者,筆者不會斷言現場調查能呈現所謂「最真實」的現況。多次進行現場訪問或觀察時,筆者深深感受過示威者的恐懼、不安、焦燥,還有憤怒。在真假訊息滿天飛,甚至「無訊息」的情況下,現場的形勢發展為民意調查帶來不少限制。雖然如此,筆者希望一系列的示威者民意數據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討論基礎,不論讀者是運動的支持者、批評者,還是旁觀者。

如果「不割蓆」、「兄弟爬山」是這場運動重要的抗爭倫理,背後所反映的可能是對不同抗爭取向的包容。綜合以上的研究發現,若果整體示威者傾向相信大規模「三罷」的力量,認同以各種不合作運動的方式干預政府運作,認同擴展和平示威的規模,但支持武力抗爭的意向卻漸漸下降,那麼怎樣讓運動「不割蓆地升級」,值得所有「各自爬山」的運動參與者認真思考。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反逃犯條例修訂示威」現場調查團隊成員)

註:
註一:李立峯,《修例、警權、時代革命——從遊行現場調查看運動焦點》,明報,2019年8月9日
註二:李立峯、鄧鍵一、袁瑋熙、鄭煒,《「反逃犯條例修訂示威」現場調查報告》,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2019年8月,見此
註三:因應遊行性質和訪問員的現場判斷,8月10日的大埔遊行參考元朗遊行的取樣方法,樣本均是用派傳單透過網絡問卷收集。至於8月10日機場集會,絕大部分是靠傳單方式收集的網絡樣本(N=1832),少量為紙本問卷(N=73),本文的數據只計算網絡樣本。關於整項研究的取樣方法,可詳見【註一】的報告。

Viewing all 413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