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長揸與短炒——雨傘抗爭

$
0
0

美利道馬路上留守看星星,我不在場;三大場(金鐘、銅鑼灣、旺角),我不是那十多萬人之一;奔跑送物質,沒有我的汗水;我更不知道胡椒噴霧催淚彈的味道;雨傘抗爭,這場愛和勇氣的世紀盛宴,對不起,我缺席了,因為我旅居外國。

世紀盛宴和公民質素

多年來談民主談政改,還有近年的天星皇后、高鐵、大浪西灣、東北大開發等,這些一浪接一浪的社會運動,它們見證了公民社會的成長,也是對香港社會遠景的探索,更是香港身份認同的建構和塑造。

公民社會的探索和行動,也是培育發酵公民質素的溫床。因為關心環境萬物和弱勢社群,於是我們更懂得愛。因為公民行動挑戰現有體制,所以我們要有不畏強權的勇氣。因為公民組織內和不同組織之間,要團結同舟共濟,儘管有不同意見聲音,於是我們學會異中求同、包容和妥協。因為改變社會,就要和權力和強大國家機器週旋,所以我們要有更強的理性分析,才可以審度時勢和訂全盤的宏觀策略,更重要的是,改變社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持久的事,所以我們要調整心態,定位於長期,這樣失敗後才會繼續堅持,才會擁有一天總會越走越近的信念和希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這終極目標,當然重要,但培育這些公民質素:(1)愛(2)勇氣(3)異中求同(4)定位於長期(5)信念希望,更彌足珍貴,與達標同等重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裝備了這些公民質素,目標才易達。

本來,以上這些公民質素,要成為我們血液一部份的話,要經過無數的運動和醒覺培育,才可大功告成,但雨傘抗爭,猶如一加強的多種維生精華素,短短幾天,原本某方面先天不足的我們,突然變得無比強大,愛和勇氣,散落在四方,和我們同在。

香港人其實並不天真,沒有多少人相信,中國對香港普選訂下的大框架,不會因抗爭發聲,令它一夜間甚至短期內改變,但本著守護我城的核心價值,本著義憤,不能容忍要用催淚彈胡椒噴霧對付手無寸鐵的,所以人們不再沉默,結果成就了雨傘抗爭,感動了世界,感動了自己。

雨傘抗爭,是愛與勇氣的一場世紀盛宴,抗爭以外的菜單,沒有事先張揚,結果慷慨赴會的,獲得不曾想過的豐盛回報。所以,換過角度看,儘管真普選短期內難以實現,不單民主遍地開花,更換來愛和勇氣這些難求的公民質素,我們還是賺了!有了愛和勇氣陪著我們上路,還有甚麼可懼?

但爭取真普選,接下來的硬仗,或許更難。

慢與快

接下來的仗更難,是因為要挑戰我們本身的優點 – 快。

先不說流氓黑社會的暴力,比警方的催淚彈胡椒噴霧更毒更辣,以後的路更難,是因為長期抗爭需要的公民質素,除了愛和勇氣之外,還需要(1)異中求同(2)定位於長線的目標策略和(3)信念希望, 而這些公民質素,正正是我們天生底子虛弱的地方。

香港人效率之高,舉世知名,我們長於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佔領現場的物流安排,和廢物處理之有序有效,創造了歷史,便是一好例子。不過,這講快的強項,也正是我們的弱點,慢活慢打,從來不是我們那杯茶,但以上的公民質素,恰恰需要慢活。
放慢腳步,才有時間放眼關注四方,才可以去愛;人慢下來才可鬆馳,才有耐性聽不同聲音,包容異中求同和肯妥協,才有可能; 肯停下來,才可看到更遠的風景和前路,才會有信與望。我們可以慢下來嗎?

異中求同

先說異中求同。要異中求同,除了要學習慢活,也要再思考討論文化。

我們和討論,關係一直不大密切,因討論的本質,就涉及不同人提出不同意見,而如何面對不同意見,我們一向不擅長。一個原因是,我們愛和諧避免對抗,儘管只是表面和諧,背面卻是勾心鬥角是非不斷。另一個原因,和競爭文化有關。在這競爭劇烈的社會,許多人將討論等同辯論,視討論為零和遊戲,只有輸家和羸家,而無人想輸,於是,大家不是避而不談,就是用嘻笑恕罵方式,淡化分岐打圓場;大家都不習慣討論,特別是政治。

近日網上黃絲帶和藍絲帶之爭,出現unfriend不同陣營的朋友,還有我whatsapp的一群組,在一輪激烈的政治討論後,其中一成員宣佈,政治從此是禁區;這些正好說明我們迴避討論的文化。但與此同時,亦有朋友說,在臉書上論政的氣氛熱熾,一反過去多年大家避談政治的現象,而我的whatsapp群組,也有同樣情況,十分可喜;如社會上這開放討論的態度持續,那麼異中求同包容的公民質素,不遠矣。

長揸短炒與止蝕

再說慢與快,長線與短線。

一星期的雨傘抗爭,表現遠超我們和世人的預期,但要長期佔領,要時刻警惕不眠不休,面對不知甚麼時候發生的警方清場和流氓黑社會的暴力,不單身體,心理的負荷,不可能持續。下一步將何去何從,有甚麼策略目標,有很多不同看法,但主要不外兩大主流。

有一派意見傾向慢打快,認為應見好即收,無須長期佔領,因抗爭已由佔領進入另一階段,所以應有另一目標。真普選是終極目標,此時應確立短中期目標,如公投、重啟政改等等;而和平佔中亦似乎傾向暫時休養生息,有需要再發動佔領。這派看法是,爭取真普選,長路漫漫,我們須要打打停停談談,不能一味急衝,要慢打快;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另一派主張快打慢,應繼續留守佔領,要乘勝追擊,繼續施壓,不能洩了氣,認為停下來談判對話,只有被河蟹。

主張快打慢的,其實頗符合香港人的性格,我們喜速戰速決,講效率講盡快解決問題,問題對於我們,只有兩個可能:成功解決和失敗不能解決,所以我們不能忍受議而不決,不能忍受問題只有寸進,甚至膠著的狀態;慢活不是我們的本質,所以,在許多堅持'Democracy now !'的人眼中,慢打快,是妥協被和諧。

但長期抗爭可以繼續下去的話,就要明白妥協不一定會被河蟹,不一定代表軟弱失敗。真普選不能一蹴即至,所以我們要超越做事要速戰速決這思維,理解事情不只成功和失敗兩個可能,要定位於長線,要做到這些,其中一關鍵就是學習慢下來。況且,長期持久抗爭,快與慢並非對立,要不斷審時度勢,可以時快時慢。

之前有朋友說,抗爭一星期,動員十多萬,才換來可能無結果的政府對話。這聽上去是否並不化算,回報太低?10月5日,清場如箭在弦,八大校長、記協和陳日君等呼籲暫撤,說應保留實力不作無謂犧牲。不過,如果結果撤離的話,沒有了議價籌碼,和政府的對話,還有可能嗎?我們會否一無所得?

我們當然期盼行動有具體成果,但長期的社會運動,必然會有進有退,亦有膠著狀態,行動毫無成果的時刻,所以接下來的硬仗,不單挑戰政權,更要挑戰自己;要挑戰精於短炒,但不善長揸的自己,要開始調整心態學習長揸,明白長線投資,回報未到,只是時辰未到,不要急於止蝕離場。慢,才能安於長揸。

缺席的還有..............

雨傘抗爭,我無緣參加;不過缺席的,還有英國首相。

對雨傘抗爭,美國高調支持,總統奧巴馬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美國密切關注香港「佔中」情勢發展,希望雙方能夠和平解決歧見。白宮發言人說,支持香港根據基本法進行普選,並相信香港社會應享有最大可能的自治,依法管治,這是香港繁榮穩定的中心,並希望尊重香港示威者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不過,奧巴馬將於11月往中國出席亞太經濟高峰會議,對雨傘抗爭,會否因有所顧忌而改變立場,下回分解。

曾是香港宗主國的英國,表現又如何?規格較低的副首相克萊格,要求與中國駐英大使會晤,以表達對北京可能處理佔中行動的憂慮,他批評北京拒絕給予港人一個符合自由、公平及公開的普選;他在twitter撰文支持香港的示威者,讚許示威者勇敢,又說普選須給香港人有真正的選擇。 但作為首相的卡梅倫,發言卻十分低調。他說英國當然有義務為香港的事情發聲,希望問題最終可以解決,但對香港佔中行動,似乎只止於深表關注而矣。相對於美國白宮的高調表態支持香港最大可能的自治,英國首相表示關注這些泛泛之詞,他是缺席了!

但英國首相的缺席,安慰不了我。

雨傘抗爭,我沾了千千萬萬香港人的光,往自己臉上貼金,以香港人為榮,但亦有點神傷。

身在外國,除了擔心不安,我還活在資訊不足的焦慮中,我猶如圍著房子拚命轉圈的熱蝸螞蟻,這房子沒有落地大窗戶,讓我一睹屋內發生的事。因資訊不全,我不單認知不足,亦因缺席而失去愛與勇氣的直接洗禮培育,缺少了雨傘抗爭這共同經驗,我的香港身份認同,殘缺不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