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今年九月尾,香港發生近五十年來最大型的公民抗命,為的是爭取民主。民主不是賜予的,而無論政治還是經濟方面的當權者,都不會輕易把人民的權力歸還,所以爭取過程必定是艱鉅的。
爭取民主有抗爭和建立兩個部份,抗爭是抵抗當權者惡行,盡力不讓不可挽回的壞事發生; 而建立則是要摸索更良好的社群建立模式和尋找生活各方面自主的方式,兩者須有互相配合,民主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就在幾萬香港人努力爭取普選時,還有幾百萬香港人可能仍未覺得關自己事。民主的理念如何不單是道德感召,而可以有機地打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其實不單止是長期工作,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在世界上,曾有不少在廣場大抗爭之後,努力把民主思考帶到社區,帶到基層的工作。【草根.行動.媒體】此次專輯,希望把這些例子介紹給大家,讓不同才能與傾向的人,在民主運動中,想像不同的崗位,找到互相配合的可能性。
系列故事一. 從十蚊牛奶開始的師奶民運
記者——示威——政黨——街坊合作社
1960年代,日本戰後簽下安保條約,為保證社會發展而容讓美軍在日設立軍事基地。之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1967年,國民生産總值已直迫美國成為全球第二。這時,美國要求日本簽下新的安保條約,脅迫日本必須跟隨日後美國任何的軍事行動。此舉令全國嘩然,由工人學生到主婦都反對,數百萬人包圍國會,學生更佔領校園與警察進行暴力衝突,史稱[安保鬥爭]。當時年青的岩根邦雄是記者,當他想著打好份工爬到高處想拍攝衝突場面時,卻看到警察和右翼黨團以高殺傷力武器打市民,終於忍不住參與示威。無奈,優勢的警力終於強行鎮壓,國會在數百萬人包圍下通過簽署,更有一名女學生被打死。
安保鬥爭失敗後,許多像岩根這樣的年青人,在看似無選擇的情況下,紛紛加入在野的社會黨。可惜,他發現社會黨的地區組織根本不理會非黨員的街坊,而且,地區組織與其說推動民主運動,不如說是輔助選舉的機器,只要黨員人緣好便可出選,而往往不顧理念,令人失望。 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犬儒派(即「什麼都別妄想了」,「理想都忘了吧,去揾食吧」這類想法),讓日本的民主運動處於一片低潮。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岩根也看到支持執政自民黨和支持社會黨的人之外,有大量並非沒有思想的[兩邊都不是]的市民,於是他想到,若民主運動須有突破性發展,就必須把民主理念有機地注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於是,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些主力於解決社區問題的主婦們。
從十蚊牛奶開始的自主學習
當時已有有一批主婦搞共購,希望買到安全又便宜牛奶。岩根和太太志津子有見及此,就嘗試對這種本已存在的社區連繫作可持續發展。他們嘗試成立一個合作社,並以一個輕鬆的「生活俱樂部」命名之,就從329張訂單開始,進行一種你想不到的民主運動。
他們推銷本地農場無加工亦有益的便宜牛奶,當越來越多人買他們的牛奶,這就與大企業不斷添加原料而比較昂貴的加工牛奶産生了競爭,甚至發生送奶員被企業派人暴力滋擾的事件。可是,透過送奶員與主婦們的面對面交流,就等於每天都落區了解民情。慢慢,他們建立到網絡,開始更進一步地嘗試把生活自主及社區生活進行連接。
班——小組民主的練習
面對大企業壟斷市場又生産不健康的食品,沒有政治經濟權力的主婦可以怎麼辦? 岩根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與主婦們商討,成立由她們共同出資參與,自主營運的消費合作社。就在香港人就戰戰競競地吃著不知是否地溝油的食物,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日本主婦已開始掌握這個部份的生活了。
她們的組織特色是每6-10人一個「班」,正式把以前不過是團購的事情,變成有組織的人際網絡。這些「班」會一起商討研究食物的生産鏈,嘗試找到原産者,直接監察生産過程及與生産者建立了人的關係。這些不斷討論的過程,實際上也成了商討與合作的練習。
驅逐合成洗潔精與琵琶湖保育的運動
經過十年時間慢慢發酵,在自主營運、自主管理已成了大家的共識並有足夠練習後,生活俱樂部已經在全國有了三四個不同地區的分部。這時社會上出了一個大事,就是日本唯一個內陸湖--風景優美的琵琶湖,竟被四周居民所用的合成洗潔精污染,不單發出惡臭,還殺死水産。
日本人與我們一樣,都是買大企業生産的有牌子洗潔精,沒想過會這樣。於是主婦們連合環保人士 , 一起四處拜訪居民,解釋問題,辛苦落區爭取支持,終於一方面大量鼓勵了無污染的[廢油再造皂],並慢慢成為另一生產合作社的項目; 另方面亦迫使政府訂立法案保護琵琶湖。
只要代理人,不要代表
在琵琶湖事件中,許多主婦第一次見識到所謂的政治: 政客們無心聽百姓說話,開會時無人留心...…在這樣的經歴之後,岩根團隊開始與主婦們討論所謂的政治代表制的問題。一般西方代議民主都是行代表制,即是選了代表後,這代表直至下次選舉前都近乎為所欲為;而相反,岩根向主婦們推動「代理人」的概念。「代理人」只是一個人民的委託人,「任務就是完成人民交付的任務」,卻不應以個人意見代替人民做決定。最後,1979年,他們成功把首位代理人片野令子推入區議會,一個普通的師奶當了議員,這在仍然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實在是不得了的事情。如此,主婦們的關注,也包含了更多社區事務了。
建立另類經濟生活圈
一個成功的民主運動,當然不只一班人只顧住自己的利益。於是,生活俱樂部提倡社間合作,在不同的消費和生産合作社之間建立聯網,亦即一種另類的經濟生活圈。他們不單建立了健康安全的日用品生産/消費網絡,也創造了較人性化的就業。最重要的是,由於不同合作社的互相支援,他們更能發展生活各方面的自主,此中最突出者,是他們有自己一套社會保險制度及養老方案。 基本上,從吃的、用的、就業、保險到養老,這個另類經濟圈可以自我完善。
在這種經濟自主之下,政治上的自主自然大很多了,基本上很多問題不用等政府,不用苦苦爭取,靠一大班自我組織起來的師奶便可解決!
重重的難關與社員培訓
這又不是童話,當然不會這麼簡單。幾十多年的努力,當中有不少難題,有外來的也有內部的, 但師奶們和組織者們都一一挨過了。這當中最重要的,可謂組織者有意識地透過日常運作,在社員間培育對民主的信仰,及民主生活的不斷練習。民主生活免不了開會,一人一個意見,怎樣聆聽、怎樣整理、怎樣共識,都不是不練習就會懂的事。
小結
這群日本師奶堅持幾十年的民主運動,雖沒有風起雲湧和許多理論,而只有大量瑣碎事務,不斷討論,但從中,人人建立起一種[我都做得到]的信心。這種群體,在需要進行抗爭時,可進行抗爭;需要談婆婆媽媽時,可以談婆婆媽媽。在我們對每個社會問題都仍只能思考怎樣叫政府做,又或政府不做怎辦時,她們一早對於建立一個民主生活,做了漂亮示範。
雖然,有許多條件可能在香港暫不存在,但進取的社會運動,該是有想像力,能創造條件,也能持久深化的。在日本師奶的努力,彰顯了基層的「民主」原來不需偉大,而是透過什什碎碎的努力和學習而來,這,又能否擴濶你我對「民主」的想像呢?
參考:
[從329瓶牛奶開始]日本.岩根邦雄著
[從廚房看天下--日本女性「生活者運動」三十年傳奇]台灣.賴清松著(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