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公佈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一再宣稱,特區政府務必嚴守財政紀律,萬不可擴張福利開支,以免重蹈歐美國家債務危機覆轍云云。尖銳的階級矛盾在前,政府依舊大玩偷換概念的把戲,把財富再分配的社會訴求塑造成洪水猛獸,而真正吃人的,卻是財政紀律。我們試試借助一些數字分析和對歐豬四國財政實況的常識,撥開統治階級巧布的迷霧。
一、數字背後的魔鬼
所謂財政紀律,大致上就是要節制公共開支(尤其是經常性開支)增長,力求量入為出以維持低稅制度。 香港的低稅制度對富人最有利,因為我們的利得稅稅率極低,而富人從股息、炒賣股票、物業而賺到的利潤都不用課稅。換言之,以維持低稅制度為前提的財政紀律,就是為富人服務。
實施偏袒富人的低稅制度的結果是甚麼呢?像98年前後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時,經濟蕭條令政府收入減少,故出現財赤。同時香港的福利制度已幾乎是減無可減,故政府一方面大肆宣傳「綜援養懶人」以減少需受幫助者尋求援助。另一方面就犧牲工人利益而大搞外判以緊縮開支。
到經濟在03年後重拾增長時,政府又以歐債危機來教訓我們不要爭取改善福利制度,以維持低稅制度。無論是蕭條還是繁榮,政府都有藉口不去靠財富再分配去改善民生,實在「屈機」。
事實上,特區政府的財政壓力也並非政府和主流媒體所渲染的那麼恐怖,我們且看當權階級如何操弄數據 :
(I) 計算方法一:1997/98 至2012/13年度,政府收入僅增加58.4%,經常開支卻增加76.5%,遠高於同期生產總值升幅(不足五成)。同期本地生產總值只增加六成。
今次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就是以這個標準計算,企圖以開支升幅蓋過了生產總值的升幅作為藉口,使統治階級能大條道理限制開支增長。但如果我們將焦點放在近十年,情況就不再一樣。
(II) 計算方法二:自2003/04年度經濟全面復甦至2012/13年度,政府收入大增超過一倍,經常開支只增加33.6%,只及同期生產總值升幅(62.3%)的一半。
正因為政府堅持它的財政紀律,所以我們的民生問題愈來愈嚴重。曾俊華常強調低稅制是香港「成功」之道,以攻擊爭取福利的聲音。但其他發達國家又如何呢?被視為發達國家俱樂部國際經合組織(OECD)的成員一般的社會開支都佔本地生產總值逾兩成,但香港的社會開支卻只佔本地生產總值不足6%。加有錢人稅加福利真的會令到香港滅亡嗎?
二、關於歐債國家與福利主義的ABC
特區政府和主流媒體多渲染歐美國家的財政問題乃福利開支無限擴張的惡果,未免粗疏。歐債危機中最嚴重的「歐豬四國」(PIGS):葡萄牙(P)、愛爾蘭(I)、希臘(G)、西班牙(S)。這四個國家的福利水準在歐洲國家中並不算高,尤其比北歐的高福利無債務危機的丹麥和瑞典低得多。在金融危機前夕的2007年,經合組織OECD的政府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百分比的資料顯示,丹麥和瑞典分別是26.1%和27.3%,而愛爾蘭只有16.3%,希臘和西班牙都是21%左右,最高的葡萄牙也只是22.5%。相反,自身沒有財政危機而去救助歐豬的德國,其社會福利開支卻高於歐豬(佔其GDP的25.2%)。為何反倒是「低福利」國家陷入了債務危機,而不是「高福利」國家呢?
再者,四國的債務問題各有成因:希臘受困於偷稅漏稅等問題;葡萄牙的國債甚至比意大利更少,但由於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故意下調其國債評級,導致對方須付出極高昂的國債利息。愛爾蘭和西班牙則因為來自美國的金融海嘯而出現房地產泡沫爆破;甚麼「維持福利開支釀成財政困難」的論調,還是經不起事實推敲。真相根本是金融界的所謂「精英」為追逐利潤而製造泡沫,當泡沫爆破後就迫使各國削減福利,要普羅民眾為他們的錯誤埋單!
當下我們不應繼續受制於甚麼「財政紀律」,而是針對當下的社會經濟現狀,討論財富再分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