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睡在路邊搭起的帳蓬,有誰不想脫離這種生活環境?
「你有你既生活,我有我既忙碌」,繁華都市中,在摩天大廈看不到的低處,有一群人存在。這群人,有的租住狹小,連翻身睡覺都不能的板間房,這樣的房間月租要用上千五元。他們既不是戶主,也無獨立電錶,所以每當財政預算案公佈免差餉、補貼電費,板房戶都不能受惠;繳不起貴租流落街頭的,要面對失業問題,更談不上交薪俸稅,他們站在門外看,看門內的人哄鬧。「N無人士」是這群人的名字。
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其中一個亮點是政府大手注資150億到關愛基金,希望改善社會上N無人士的生活。金額雖然龐大,但實際上關愛基金從成立以來,對貧窮基層生活的幫助大不大?
基金覆蓋率細,無助舒緩貧窮問題
關愛基金的本意是希望能夠支援一些在政府衡常福利政策覆蓋不到的群眾,例如N無人士。不過,自基金成立以來的18個月,香港貧窮問題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各項數據都顯示,貧窮問題日益加劇,例如根據扶貧資訊網的統計,2012香港的貧窮人口約181.7萬,比起2011年的115.1萬進一步增加了近四萬人。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12年非綜援露宿者的報告亦指出香港露宿者的情況遠高於社處露宿者登記冊上的數字。早前工商專業聯會的一項調查更顯示,住在劏房、板間房、天台屋等惡劣環境的人數估計高達20萬。
面對逐步惡化的貧窮問題,關愛基金有什麼作用?
自關愛基金成立,共推出18個項目,但N無人士可能受惠的只有兩項,分別是「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和「為因屋宇署執法行動而須遷出工廠大廈劏房的合資格住戶提供搬遷津貼」。然而,前者又限定已領取綜援的人不可申請,所以實際上可以受惠的人數只佔極少數。
按關愛基金秘書處提供的數字,成立至今,只收集約19,000份申請,審批後有125,00戶成功申請「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共29,700人,按每戶人數獲發關愛基金一次性津貼。針對住在惡劣環境的基層,關愛基金的覆蓋率不足兩成。假如政府不能提升基金的覆蓋率,即使再大額注資150億,真正落到有需要的基層市民手上的錢也是寥寥可數,甚至帶來資源錯配的問題。
一筆過短期撥款,欠長遠目光
貧窮不只是數目字,關心也不能是一筆過。在教會工作,照顧了油麻地街坊多年的馮先生直言假如沒有足夠配套,關愛基金根本無助露宿者或板間房居民脫離現在的窘境。
「我對關愛基金最大疑問是它的滲透力,例如有多少人認識關愛基金?有些露宿者,他們已經與主流社會脫節了,根本不知自己如何申請關愛基金。」馮先生強調:「關愛基金的短期一筆過撥款,只是杯水車薪做法。我接觸過不少例子,露宿者拿到錢後,在短期內手上的確多了錢,可以食好少少,著好少少。但無人會幫他們計劃錢如何用,如何儲蓄,政府派完錢後不會理會你的錢如何運用。如是者幾個月後,錢又不知不覺用盡了,他們依舊要面對無屋住、無工開的困難。長遠來說,關愛基金無法成為低下階段的一條新出路。」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亦提醒政府,露宿者面對的問題不單是眼前的問題,而是長遠房屋及福利政策的檢討,不應只將焦點放於短期的舒困措施上。
「關愛基金只是小恩小惠,有很多問題政府依然未解決。例如公屋單身輪候制令好多單身人士要等接近十年先上到公屋,上樓時間比一般三至四年長兩倍幾。我們始終希望政府將福利措施立入恆常開支,訂出長遠政策解決貧窮問題。」他建議政府取消公屋單身計分制和興建單身宿舍,以解決高租金和露宿問題。
上樓緊要,重投社會更重要
在深水埗露宿了兩年的南哥,本身己有領綜援,無法受惠於關愛基金,南哥說無聽閒身邊有朋友能成功申請關愛基金。他己經入紙申請公屋,但擔心派到手的公屋會離遠自己熟悉的社區。他說:「政府派邊你去邊的話,一般兩三年就可以上樓。但如果要等市區的公屋,起碼要四至五年,長好多。」
馮先生表示,上樓當然重要,但露宿者和板房戶最想感受到的是我們口中所常說的「家的感覺」。能夠令他們真正做到安享晚年,上樓頭一年的社區支援最重要。
「現在大部份申請公屋的人,最常會被分到一些廣展社區,例如將軍澳,東湧這些遠離市區的地方。我遇過一些失敗的例子,一些露宿者上到樓之後,因為無辨法重投社會,適應不到新環境,最終上樓後半年、甚至兩三個月就寧願回到街上睡。所以政府要提供的不單止是硬件,更重要的是提供人手去幫助他們過渡默生的新環境。」
攝影:譚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