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802

宋冬之「三十六曆」展覽回顧

作者:堅心合十

介紹
宋冬,中國當代重要藝術家之一。生于1966年的北京。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時為12歲小孩。今次這個「三十六曆」展覽是由宋冬12歲講到今日。會塲入口的左方是藝術家的自述,前方是制作介紹和討論區,右方是展品。宋冬選擇由1978年一月的月曆開始畫,每月一個直至2012年十二月為止。每月有一頁插圖,每個圖都是宋冬對於那一個月份的某一件事情的想法,有些是和家人有關,有些和藝術有關,有些和中國的政治及經濟民生有關,也有一些是國際事件。

在藝術家的自述當中,宋冬開宗明義地表明今次的作品是令人反思文獻的意義。如果覌眾抱著看看宋冬如何反映改革開放對中國的影響,會感到內容未夠全面和深入,如果以宋冬的個人歷史來看則將會十二分滿意。

今次作品還有邀請本地自願人事參與二次創作,四百多人一齊在宋冬的月曆上加上自己的想法和宋冬建立一個關係,而我個人很喜歡兩個二次創作,一個是把整頁月曆擦走!另一個自己的生日加上月曆!

分析
(一) 宋冬以小朋友的心情,用筆把心中重要的事物、事件和觀眾分享,他以月曆的插畫講故事,每幅畫都跟有文字講述他的個人感受和對事件的想法,他的畫是一種平坦之中的感情舒發。每幅畫都令人回味。而畫上未加顏色,一方面更能呈現回憶的感受,並留下伏線以便其他人參與二次創作。至於每月一畫的表達方式迫使他要在這個月都選出一件值得分享的事,這一點已不䆟易。所以要把政治、生活、藝術、家庭、和個人的事件作為題材才能達到要求。

(二) 觀念上這個月曆是宋冬的個人歷史記錄,所以他說要反思文獻的意義。那甚麼是文獻?

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獻,賢也。」後專指具歷史價值的典籍資料。

所以大家可以反思:一方面,宋冬的「三十六曆」能否成為文獻;叧一方面,一般的文獻都是由權威性的機構所出版或確認,否則便是普通的記錄。這種建立文獻方式是否合理和必然呢?

第一個方面,「三十六曆」是由1978年開始,正是改革開放,中國由共產主義轉為有中國特式的社會主義,本身便是一件翻天覆地的事情,不過宋冬所選的政治插畫並沒有很深入地反映其重要性和歷史性。例如:胡耀邦的喪禮的政治意義並沒有被凸顯和討論。只是提及胡為宋爸爸平反,但這個並非引發六四事件的原因。另一個例子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宋冬只說了「聖火來了,我走了」,所以這些內容是不足夠作為反映改革開放的文獻。但是當然地,如果作為探討宋冬的個人思想,則可以肯定地說是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第二個方面,文獻都是由權威性的機構所出版或確認,這個過程是否公義和公平呢?政府主導的文獻都有既定的立場。文獻也是可能比第三者修改的,即如日本改寫課本,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事件。

(三) 宋冬邀請了四百多位志願者一齊做二次創作,原意是作為集體美學和公共藝術的表現,但是分派志願者時並未有一個有意義的安排,只是隨機性的安排,雖然不影響志願者與宋冬的作品建立關係,但畢竟是未十全十美。

評價
以一個市民的身份和心情去看,是十分賞心悅目,若是從一個創作人的身份和心情去看,便可見到宋冬的個人創作理念和個人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見到他的選擇和品味。雖然從一個評論員的身份和心情去看,便可見到宋冬今次的展品未十全十美之處。但是整體來說這個展覽是很值得一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80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