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港大論壇論未來基金 無助解結構性問題 未惠基層大眾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2,000億「未來基金」,聲稱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開支不斷增長,而導致未來收入追不上開支的問題。香港大學學生會主辦的「港大工人週」於昨日(4月14日)舉行論壇,請來社民連梁國雄、自由黨鍾國斌和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討論「政府『未來基金』能為香港未來帶來出路?」。

鍾國斌:經濟發展一面倒 財赤早晚出現

自由黨鍾國斌於論壇上表示,曾俊華提出的「未來基金」的實際作用不大,他指出現今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狹窄,只是單方面依靠金融、旅遊等,結構性財赤早晚會出現;他認為政府應擴濶經濟發展,向多方面產業發展,並提高就業機會。

梁國雄:委員會應納不同界別人士

社民連梁國雄批評曾俊華以未來工作人口減少、人口老化變成負累作為設立「未來基金」的理由涼薄,而「未來基金」決策委員會全由政府學者和親曾俊華的工商界代表組成,會直接影響基金一面倒運用在經濟發展方面,或以經濟發展、拓展中港貿易為由,忽略香港人的真正需要。梁國雄認為,基金應集中放在真正能惠及市民大眾的地方,例如投資在退休、教育、交通方面進行保障,而基金議案的委員會亦應加入更多不同界別人士。

譚凱邦:香港欠經濟自主

環保觸覺譚凱邦指出,現時香港進行的各項基建項目,已非單單涉及破壞環境,而是反映香港自主權移交起,經濟模式已失去自治權,公共財政決策權很少直接下達民間。他又補充指,政府經常以提高就業機會,作為進行大型基建的理由,「未來基金」亦把資金投資在各項大型基建方面,但事實上香港現今進行的基建工程之多,香港工人未做得完,因此以創造就業機會作為發展基建旳理由並不成立,「未來基金」對民生、社會亦無益;相反,用在發展基建的幾百億資金,已足以用在全民保障。

譚凱邦又提到,香港應有的發展方向不應再是硬件發展,而應進行軟件發展,令產業多元化,非只得金融、地產、建築,以及與自由行有關的產業。譚凱邦認為,談論香港的經濟發展應先理順現有的經濟問題,對市場進行檢討和改善,而不是事事以大陸市場為主導。

「未來基金」應惠及大眾

三位嘉賓均認為「未來基金」的用途應惠及市民,要以香港本土和市民為考慮前提進行適當發展。鍾國斌表示,經濟發展必須伴隨基建發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但各個基建項目亦需要互相取得平衡,而非一面倒堆在一個短時間內完成,要做到應使則使的原則;而對於產業多元化的發展,作為工商界代表的他認為,香港工業的回流和再展有可取之處,另外一些項目例如科技、時裝、醫藥等,亦是一些高增值項目,使香港收入不用再只是一面倒依賴金融業。

梁國雄認為,基金應投資在培育未來,把錢投放於教育亦是多元化的其中一個出路,他指出人才培育才能有效提升社會實力,以及香港的競爭力;除了教育外,所有回饋市民大眾的措施,亦是經濟發展、產業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全民退休、大專教育、或公屋等。

譚凱邦同樣認為,基建應少做為妙,一些大而無當的基建不應進行。他表示不贊成中港融合的基建,應著眼於有利香港的基建,例如海水化淡廠,使香港可有能力供給食水,以及把新界的哥爾夫球場的用作樓宇用途。

編輯:劉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