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消失的不只是李慧玲,而是香港的言論自由

$
0
0

商台李慧玲被炒,叫我想起之前香港數碼電台DBC的風波中,鄭經翰洩露出來,他跟大老闆黃楚標的絕密對話(運動一度引向高潮),錄音中黃楚標說得清楚:「李慧玲很火,成日鬧政府,中聯辦好反感!」

那時已經在想,甚麼時候開始,竟然連「李慧玲」也都成了「很火」,甚至叫統治集團「好反感」的人物?李小姐絕非火爆主持,而是擅長提問、「收風」和拆局,相比10 年前「青筋暴現」的名嘴,溫和太多了吧。同一份落差和驚訝也曾發生在較早之前,即吳志森被港台「封咪」之際:與之前的名嘴相比,「吳志森」猶如謙謙君子。但今天,隨着標準不斷滑落,他也成了必須被拔除的「眼中釘」。

不難發現,從2004年名嘴封咪至今,在當權者眼中,所謂「過火」,壓根兒是樣浮動兼門檻可以不斷降低的東西。因而,主持人只會愈來愈容易「過火」,相信下一個很快又會出現。

當然,一些人(例如黃楚標或陳志雲)樂見「過火」言論的消失。可是,若是沒有了「偏頗」,「正確」也會岌岌可危。到底,大氣電波中尖銳聲音的漸次消失,受損的不僅是個別主持,而是整體香港。言論自由的核心意涵,其實是一種「討論自由」,即讓不同意見能夠傳播並且交鋒的自由。它的真諦,並不在於有人能夠主 張真理(不管名嘴或建制),而是相反,即無論多麼合理的主張,都該有被反駁的可能。

說來弔詭,我們擁抱各種言論的自由,是因為它們都有可能被反駁。所以,當尖銳聲音系統性地從大氣電波消失,我們失去的其實不單止是那些意見。因為當剩下來的主張或官方意見,都不能再被認真的檢視和挑戰,這樣子,社會就形同失去言論自由。

當尖銳的聲音一把又一把的拔掉,大氣電波剩下的聲音也不過是虛幻的自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