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文思慧:只有「核輻射安全水平」 只有暴虐人民與生態的血淚史

$
0
0

01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中文大學性研究課程及性別研究中心合辦的「所謂核輻射安全水平」講座,文思慧博士在座談會上以說故事的形式講述有關所謂「核輻射安全水平」的「專家知識」的歷史,並附以各項專家權威的研究報告,直接指出當中詭辯之處,強調市民應有求知責任,認清所謂「專家知識」的真偽。

紐時記者報導做假
講者文思慧是反核之眾、香港核能輻射研究會成員。她以珍珠港事件作為開場白。珍珠港事件以後,美方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文提到,當時紐約時報記者William Laurence以一句「No radioactivity in Hiroshima ruin」新聞標題為日本被襲一事定調,但文表示這是錯誤的報導,而且當時新聞所發的照片只見城市一片頹垣敗瓦,而不見人煙踪影。後來該名記者被揭發他與美國政府有合作關係。

日美合作的放射線影響研究所(Radiation Effects Research Foundation, 簡稱RERF)曾對廣島、長崎原爆附近居民進行病學研究,當中的資料是評估輻射人體健康影響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文卻指出當中的調查方法是有問題的,充滿誤導性。研究人員認為癌症有十年僭伏期,故原子彈受害者在事發後十年內所患的癌症均不列入數據之內。另外,廣島長崎原爆生還者需在原爆十年後主動向政府報告身體狀況。文說,不少原爆生還者已遷移外國,而且他們受日本政府所歧視,所以很少人會願意報告身體狀況。縱使原爆生還者主動報告,政府亦未有為他們提供醫療服務。另外,專家在各種核輻射所導致的疾病中只認可甲狀腺癌及白血病。

核電核武 孰真孰假
文思慧繼續以日本為例。日本廣島、長畸在二戰中曾受美國原子彈襲擊,但今天卻大規模發展核能,是全球第三大使用核能的國家。日本曾與其他國家簽紙承諾不做核武,提倡「核能和平使用 (“Atom for Peace”)」,改為製造核電,而同時間日本電視台及新聞大力宣傳及鼓吹消費主義,使得「核能和平使用」與消費主義同時在日本著陸,鼓吹日本發展核能。

座談會上,文卻指出核電和核武只是一線之差。她引用日本學者小出裕章《核電是騙人的》一書內容,指製造核電及核武有七個共同程序。一般反應爐提煉U238時會產生鈈原素(pu239),而鈈原素是製造核武的原材料之一。 文亦引用日本前國防部長石破茂名句「Having nuclear plants shows that Japan can make nuclear arms」,暗示製造核電背後或有軍事考慮。

文在座談會上表示,現時有不少國家積極開發鈾礦,研製核武,進行核試,例如法國在非洲前殖民地國家開發鈾礦。她又舉出五十年代美國進行核試的例子。為了培訓美軍作戰能力及測試核彈極限,美國曾在在南太平洋島嶼及沙漠進行了一系列核能人體實驗。美兵需近距離目擊證原子彈爆炸的過程,而當時他們未有告知核輻射對健康所構成的威脅,更在沒有任何保護裝置下直接暴露在高水平輻射中。這批美兵被稱為「原子退伍軍人(Atomic Veterans)」,近約四十萬名。他們蒙受輻射之害,曾訴訟要求賠償,但政府卻銷毀證據,不願賠償,更不承認核輻射導致癌症的事實。

良心人士 揭露真相
接著文提到雖然政府一直壓抑「核輻射安全水平」研究結果,但總有一些具良知的人民及科學家願意站出來,提出確實的證據,說明核輻射與人體健康大有關係。她分別舉出多項例子,先是絲活的故事。絲活發現了自己工作的工廠的有核物質外泄,但核電廠和美國原子能委員刻意掩蓋欺瞞。為了捍衛工人自身利益,她暗中搜集核電廠危害公眾安全的證據,最後令當局重視輻射污染的問題。科學家Gofman與物理學家Morgan曾為各核輻射受害者在法庭作證,指出核輻射對人體有害,並且「核輻射是沒有最低傷害點」,反觀現今的科學家卻一直強調低劑量核輻射對人類健康不構成威脅,文認為這是非常荒謬。

Alice Steward在五十年代時指出孕婦接觸X光會增加下代患癌機會,這項研究結果讓她成為當時政府及核工業的敵人。Steward後來成為反核人士,與Mancuso及Kneale共同對漢德福地區進行更多有關核輻射與人類健康的研究,並在1977年發表研究結果,認為核輻射會引致乳癌、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免疫系統疾病如愛滋病等。

專家偽科學 輻射無害 

02
文思慧講述國際原子能機構與六個聯合國國際機構締結協定

隨後文思慧向在場人士展示由美國國家學院發表的2006年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第七份第二期報告(Biological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VII Phase II)報告內容,並逐一指出當中各項謬誤。該份報告將大氣中的輻射來源分為兩類,一類為天然背景輻射 (Natural Background Radiation),佔整體82%,及人造輻射(Natural Radiation),佔整體18%。研究報告將天然背景輻射定義為本已存在大自然的輻射、非美國當地產生的輻射以及由一年前已存在的設施所產生的輻射。天然背景輻射中有五成為氡氣,而在人造輻射中,醫療X光佔當中的58%,消費品佔16%,而核燃料循環及落塵則只佔1%及2%。

文批評天然背景輻射定義荒謬。首先,美國所發射的輻射竟不納入為算全球天然背景輻射;其次,將由一年前已存在的設施所產生的輻射當成天然背景輻射是令人費解的做法;第三,天然背景輻射中的氡氣,其實是昔日核爆所殘留下來的氣體,將之當成天然背景輻射是不合理的,誤導公眾,混淆視聽。另外,文認為報告將部分責任推至消費者身上,試圖淡化輻射的真正來源,轉移視線。

報告亦嘗試評估輻射造成癌症的風險。報告估計每100,000 人曝露於100毫希劑量的情況下,只有千多人會患上癌症,即輻射引致癌症的機會只有1%。文認為研究人員告壓低致癌機率,淡化輻射所構成的健康風險。

文後來提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五十年代時曾與六個聯合國國際機構(世界衞生組織、世界氣候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會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及國際勞工組織)締結協定,在未得對方同意前不得進行或發表任何有關輻射與健康的研究。文斥責,一眾專家及權威人士控制及封鎖著所有關於核輻射與人類健康的資訊,「無句真話」,欺瞞公眾。

求知責任 人民科學
講座最後提到道德責任,多次強調求知責任 (Epistemic Responsibility),呼籲大家主動認識事情的真相,說出受難者的語言。她相信人民科學 (People’s Science),認為人民與專家一樣擁有科學權力。專家口中的風險與安全其實全是由人民所承擔,所以面對疑惑時大眾反而要更有勇氣求証,不怕權威,這樣才能將真正的安全帶給社會人民。文又認為,社會愈來愈多人接受教育,卻有更多人倚賴學校,崇拜高深理論,故此有需要推廣及建立人民知識,壓制所謂「專家知識」。

文:五月、Cammie
編輯:方鈺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