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山
香港集各地文化於一身,蘊藏世界各地的菜。形形色色的Fusion菜應運而生。全球化帶來新的飲食文化,大多香港人吃味道配搭、吃味覺享受,不再只為果腹,街上隨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店林立,追求變化、創新。
筆者早幾天到了一間傳統粥品店,吃著生滾粥、炸兩,那兒沒有創新的食物配搭、沒有教人為之一振的味覺刺激,卻教筆者憶起小時候到粥店的日子。小時候在街上很容易見到粥品店,一碗煮得又綿又軟的生滾粥已可以教人滿足大半天。今天粥品店所餘無幾,連鎖粥店的氾濫已沒有了侍應大聲叫喊入單的文化,沒有了人情味,剩下就只有商鋪與顧客的關係,地道的飲食文化就在無聲無息下變質。不知道原來意大利薄餅吃的是簡約、鬆脆,而不是「多重配料」、「份量十足」。
沒錯,人們對飲食的要求愈來愈高,不斷改良的菜式無疑可以俘虜更多嗜食者的胃口,但要是有天放進口的是「西瓜炒香蕉」、「玉米炒葡萄」,你會快樂嗎?
老舊的食物或許未必足以一解口腹之慾,卻知何謂歸真反璞。
吃的除了食物本身的口感、味道之外,還有背後的一份感悟。
中國人的四大發明:「粥、粉、麵、飯」,粥列在首位,可見粥對中國人是何其重要。對現今常被指控為「唔湊米氣」的年青人而言,除了在暗諷他們不切實際、不識事務外,亦反映出現今年青人愛吃快餐,速食主義讓他們不會選擇粥品。當坐在粥店裡老一輩也離開的時候,食粥的文化在香港這個社會還有立足之地嗎?
我愛吃生滾粥,愛那熱騰騰的粥在口腔中游時慢慢揮發出來的粥底材料味,配上魚片或肉類,佐以蔥花、薑絲,簡約得來又可品嚐到食材的味道,鮮也。
廣東粥以細綿著稱,粥底對一碗生滾粥來說至關重要。就外觀而言,粥底比一般的粥要稀,要水米交融,甚至幾乎全溶到水裡,絮狀的米花在粥水中散落。粥底喝起來得綿軟順滑味鮮,和材料融合為一體,才能算是一碗好粥。
呷同一碗粥,你我可以有不同的體會。
各地文化燴萃,對飲食帶來的新景象的確無可挑剔的。但在嚐盡各地佳餚的同時,請別忘了這碗就在身邊的生滾粥,也有其可貴之處。
食色,性也。
飲食從來跟男女之事一樣,皆為人之天性,皆離不開我們的生活。
食與色,皆應當讓我們享受,而非匆匆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