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廚餘問題日益嚴重,浪費食物情況近年更是直線上升。直至2011年,香港每日平均便有近3,500公噸廚餘被棄置到香港各個堆填區,佔都市固體廢物量達40%,早前政府招標的廚餘廠亦以流標告終。在上週所公佈的施政報告當中亦有相關的政策,當局以剛推出的「惜食香港運動」,期望動員市民及工商業界減少廚餘。此外亦逐步建設回收有機資源的現代化設施,將廚餘轉化成能源和堆肥產品等。針對以上政策,有處理廚餘經驗的團體便認為政府當局並沒有認清問題的根本,只是亂石投林,沒有真正的減費藍圖。
食德好:對廚餘認識及意識不足
早前成立的「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由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領導,他曾表示惜食香港運動若按外國經驗;便能成功從源頭減廢,預期更可以減少約10%廚餘。運動美其名是落實梁振英競選期間就減少廚餘的承諾,但實際成效還是未知之數。民間團體「食德好」的項目主任 Christina 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一般家庭對處理的意識嚴重不足,而政府首先應加強宣傳珍惜食物的概念和處理廚餘的方法。她更強調普遍港人對廚餘的概念有所誤解,廚餘不單是吃剩的飯餸,而是泛指不太新鮮的蔬果或接近食用日期的食物。
職工盟旗下食德好食物回收計劃自2009年成立以來,平均一年回收超過近三萬公噸的食物。當中主要包括從街市回收的新鮮蔬菜、麵包和包裝食品等,並會加以處理及烹調給培訓中心的學員或基層人士食用。此外,廚餘和品質欠佳的食物亦會送往農場堆肥,食德好在處理廚餘方面有豐富經驗。Christina 進一步指出,政府的政策無疑有助推動減少廚餘,但要對症下藥的話便應立即推行垃圾徵費。因為只有推行垃圾徵費才是大眾市民最切身的,像膠袋稅一樣,才能有助提高巿民的環保意識。
雖然黃錦星曾表示,有調查顯示六成以上市民支持垃圾徵費,不過細節內容仍需要時間討論和諮詢。在垃圾徵費問題上一拖再拖之時,梁振英提出建設回收有機資源的現代化設施。Christina 表示,根據其了解及食德好的過往處理廚餘經驗,對當局期望的建設工程及成效有疑問。因為全港目前僅有十八間廚餘處理公司,當中只有三間運作,並且缺乏穩定的營運資金;當局即使要逐步建設也絕不容易。。
家庭是最主要的廚餘來源,單是如何在屋邨和私人屋苑加設廚餘機和操作使用等技術問題便有待商確。Christina 指出官方說法雖然堂皇,但在面對每天近3,500公噸廚餘,以目前僅有的政策設施實在難以在一時三刻解決問題。再者,增建廚餘設施以解決廚餘十分治標不治本。
豐剩:提倡珍惜食物
除此之外,民間一直亦有團體致力推動消滅廚餘,當中有一個名為「豐剩」的自發組織。他們主要由一班大學生所組成,最初只專門收集宴會所剩下的食物。最近更由每月出動一次慢慢變成每星期至少兩至三次,並把收集得來的食物分派給露宿者和儲存到食物銀行。豐剩更會回收超級市場和餐廳的剩餘食物,組織成員 Bonnie 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人對於珍惜食物的意識嚴重不足,直接導致都市固體廢物量大增。
Bonnie 透露,有些早前收回來的食物放了在食物銀行一週,還是吃不完。面對當前情況,她認為政府應從根本做起,如教育和宣傳上加強力度才是長遠之計。而被問到對於政府即將推行的政策,她亦不敢恭維。因為處理廚餘的運輸成本太高,而且廚餘處理中心和設施即使增建亦遠水不能救近火,如何增建也難以應付每日近3,500公噸的廚餘。與其增建設施和購買廚餘機,何不還原基本步。所以 Bonnie 希望政府能推動真正的源頭減廢,不是單純呼籲珍惜食物;而是提出具體小措施,如提倡由八道菜減至六道菜和鼓勵打包食物等更切身的品德教育。
而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黃錦星前天(1月21日)在電台節目上重提考慮擴建堆填區及建焚化爐,可見梁振英大有違背競選承諾之嫌。所以有多個環保團體批評施政報告沒有對應當前問題,缺乏有力度的減廢措施;反而提出興建焚化爐。誠如施政報告中所說: 危機已迫在眉睫,不過政府思維和政策卻仍然一切依舊;假以時日會出現「垃圾上街」的局面嗎?
相關報導:
NOW 地球之友:應建構全面廚餘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