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李明博及朴槿惠的腐敗政權現已倒台,而且新上任的總統文在寅亦有著手解決社會矛盾,並通過了新的財政預算案以求縮窄財富差距。不過,由年青人想出來的稱呼「地獄朝鮮」依然得到大多數人的同意,而且還有不少人願意放棄韓國國籍到其他地方生活。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現象?「地獄朝鮮」在比喻著什麼?
事源於韓國職業網站Incruit及民意調查網站Dooit Survey於今年12月初就「移民願望」進行了問卷調查,以職場上班族為針對對象。在3710名受訪者,有54.3%受訪者表示有移民的想法,而有31.6%表示沒有,不太清楚的則有14.1%。對於有年青人稱呼韓國社會為「地獄朝鮮」,有62.7%表示同意,不同意的只有14.2%。在這個調查中可見,有不少韓國人會為了成功移民而願意放棄韓國國籍。這時候,對於不太了解韓國的人就會有此疑問,韓流發展得這麼成功,證明國家富強,為何會有如此懸殊的情況?
韓流的興起,可謂把全世界的焦點放於韓國之中,這也許是個好時機讓當權者把整個韓國去政治化,予人金光燦爛的印象。可惜,關於韓國的「神話」,對於熟悉韓國情況的人來說,只是一個笑話。「地獄朝鮮」早見於朴槿惠執政的時期,並於近年成為非常流行的網絡用語,用朝鮮比喻現今韓國的社會環境是因為不少人認為現今與古代朝鮮沒什麼分別,同樣有著階級對立、財富差距擴大的社會問題,而且由一小部份的資本家及財閥控制了整個韓國的經濟,所以在這情況下,普通國民只能受到他們的壟斷及剝削。
此外,自朝鮮王朝已存在的「家世背景」風氣亦遺留至今,就是出生於富裕家庭的子女能夠得到特殊待遇,他們造成不少職場及學業上的惡性競爭,故令不少普通年青人對國家絕望。
承接著財閥家族壟斷市場經濟,這衍生不少社會問題令年青人一直未能克服,政府多年來失敗的經濟及社會政策,只令這情況變得更為嚴峻。住在首爾的話物價已是一大問題,據2011年的數據,韓國20-40歲的首爾青年人平均每月的生活費接近190萬韓圜(約13,600港元),他們不得不以私人補習或其他兼職以購取生活費及消閒娛樂的費用。此外,考進名門學府的競爭亦相當龐大,韓國有「SKY」一詞形容三大名校——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及延世大學(取自它們的英文名)。一張來自有名大學的畢業證書,彷佛成為了年青人考入大企業工作的其一「面試機會入場券」。
不過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依然是年青人不能克服的困難,正因為不少人渴望得到大企業的高薪工作以抵消不斷上升的生活費,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大企業只優待履歷表非常優越的畢業生,甚至給予特殊待遇給家世顯赫的家庭。若比較大企業及中小企業的平均收入,就知道為何不少年輕人寧願失業都不進入中小企業裡工作,大企業正職人員的平均年薪為2986萬韓圜(約21萬港元),中小企業為2196萬(約16萬港元),這情況下,造就不少人為了考上公務員職位而失業,之前由我寫的文章都說過,2017年5月錄得的失業率為4.2%,但年輕人的失業率卻比整體失業率高達3倍,達12%。
在不少年輕人對國家失望的情況下,新上台的文在寅則被寄予厚望。除了改善韓國政府的貪污問題,還希望他能本著進步派的政治思維,作出貼地的經濟及社會改革。從文在寅作出不少努力去改變倚重財閥的管治體,例如實施公營機構「盲選」招聘,不看背景不看學歷,只看資格。另外還有開放更多公營機構的工作機會予年輕人,以求有更良性的競爭。
雖然成效還未見徹底改善的程度,但從他的動機上來看,可以稱得上「Better than nothing」,起碼他不會像李明博及朴槿惠般實行向財閥傾斜的政策,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不過,若希望韓國能夠從經濟頹勢中徹底翻身,除了繼續發展重要產業,更應注重在民生上休養生息,實行更多讓年輕人受惠的社會政策,重拾他們對國家的希望。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有大比數人希望移民,則反映不少該政府的管治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