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運輸業的人來說,港島交通是重要議題
大家有沒有試過以下的情況?
在親戚或同事的聚會當中,談到政治議題的時候,有一些保守的人(通常是年紀比較大的一群)開始投訴現在的「反對派」阻礙香港經濟發展。然後一班年輕人開始「迎戰」,說明香港需要普選的理由。事件最後通常是不了了之。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這是一個失去的機會,其實透過調整訊息,我們是有可能說明民主的好處而不需要把場面變成罵戰?
為聽眾度身訂造民主訊息
可能是由於筆者身邊比較多泛民的「忠實支持者」(指的是每年的七一遊行、六四集會、重要的公眾咨詢都不會缺席的人),所以往往觀察到一個現象,當我們面對一些不理解民主的好處的人,例如在宴會場合遇上相對保守的親戚、或者是午餐時與不理時事的同事進餐,我們很容易會陷入激動的狀態,嘗試說服對方。可是這種公眾場合的辯論大多只會落得各自表述的下場,無法真正把民主訊息擴闊。
香港要有民主,當然是愈多人支持愈好。因此在這些場合,我們可以嘗試先理解對方的需要,然後告訴他們相應的訊息,透過同理心(empathy)讓對方更容易理解訊息的重點。
以下是一些筆者親身經歷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例子1:
可能有人會以為的士司機是傾向保守一群人,因為他們往往對遊行造成的交通改道不以為然,可是想深一層,他們也往往是政府政策的受害者。在港島地區的交通擠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東西隧與紅隧的交通流量不平衡所致,而這個問題的背後原因也與政府對利益集團的無力有關。於是每次筆者因公事要搭的士的時候,總是會提到這個話題:
「如果政府可以收回東西隧的話我們現在就不會塞車了。」
「是啊。塞車我們也很討厭。走多幾轉可以賺更多。」
「現在的政府真的很無用。」
「是啊。」
透過當事人理解的話題,我們能夠更容易建立與對方的聯繫,從而更容易把民主政體的優點告訴對方。與其花時間解釋民主政體的基本好處,以的士司機熟悉的隧道作為解釋能夠更直接切入核心,也讓對方更容易從現實經驗理解民主與非民主體制的分別。類似的對話筆者曾經與多位的士司機提過,他們都認同政府在舒緩交通問題上可做得更多。
例子2:
動漫迷是網上的活躍份子。不過只有部份動漫迷會同時留意時事消息。可是,香港的不民主政體其實已經危害到這一群人的權利,那就是同人展的二次創作。最近政府開始有關二次創作的版權法咨詢。可是政府的三個所謂方案,都完全無法解決動漫迷最迫切的衍生創作(derivative work)需要。
由於筆者本身也是動漫迷,因此十分明白我們對二次創作權益的重視,於是筆者在動漫相關的網站上寫了一篇有關版權惡法的文章。告訴他們參與咨詢反對惡法的重要性,引起了一批同伴的關注。喜歡二次創作的動漫迷未必一定有留意這宗新聞,因此,作為留意時事的人應該想辦法提醒他們。
外國的選舉工程
面對不同需要的人,選擇不同形式的訊息,這當然不是什麼嶄新的技巧。事實是在外國的選擇工程,為不同年齡、種族、職業、性別的人準備適合他們的議題和訊息已經可以說是基本。透過分析大量資料,美國的政黨可以準確地預想到對方需要的議題。
奇怪的是香港的政黨似乎完全沒有「為不同聽眾提供適合訊息」的想法。在立法會選舉的口號中我們往往見到的是單一議題的訊息,通常不是所謂改善民生(建制派),就是爭取普選(泛民政黨)。這是否因為在香港的崎型政制之下,多變的訊息不及單一訊息有效?筆者無法肯定,不過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我們可以做的事
我們雖然缺乏這類大型資料分析,可是我們可以透過觀察、經驗、以及對說話對方的理解,選擇應該是最相關的議題把民主與普選的重要性宣傳開去。畢竟,在現時不平衡的政制之下,絕大部份的香港人都是受害者。從創業者受地產霸權之苦,到普遍網民的創作自由受限制,到老一輩得不到足夠的醫療保障,我們應該能夠向所有不同的人以他們最容易明白的方式解釋民主的迫切性。
希望各位在下次的親戚聚會或者舊同學聚餐的時候能夠用得上這些訊息。
對於度身訂造民主訊息,你有什麼個人經驗嗎?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你的感想!
本文投稿作者為動漫部落格SOS BLOG(www.thesosblogger.com)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