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由排版可見雜誌製作極不專業,但我們堅持書寫場邊發生的故事,希望終有一天球場文化能遍地開花 (摘自《大球場道》印刷版第一期 4-5頁)
早前,我以《大球場道》編輯身份在facebook page撰文,提及有一些足球網站或專頁以抄襲或堆砌形式「提供」內容,但可能有些人不太明白當中的問題,我希望在此作出補充或澄清。
近年,人們提供資訊或更新頁面的方式愈來愈容易,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做記者的年代,只要你的電話能夠上網,你就是資訊提供者。
不過,網絡上以純轉載文章(甚至圖片)形式的網站或頁面愈來愈多,以本地足球為例,不少人在網上自建平台,轉載報館或電視台的足球消息。然而,有部分網站所供應的內容完完全全是將報紙的文字抄錄,只作小量更改或將多篇文章各抽重點堆砌成文,甚至連圖片都一同轉載。
網民轉載資訊本身無大問題,特別是對沒有資本撐起的公民媒體,在沒有消息網絡下適度轉貼或分享連結是很正常的。可是有一些網站卻籍這些資訊去賺取廣告利益,然而他們所「製作」的內容卻不是由網站本身自行製作,這就跟剽竊沒有分別。
我們相信這些網站的管理人或發起人,都是對推廣本地足球有十分大的熱誠,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能夠隨意地將二手資訊轉載。版權問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無限度的轉載是沒有意義的。
公民報導(或民間媒體)所接供的應該是有別於主流媒體的資訊和角度,以補足主流媒體的不足。以本地球圈為例,一般傳媒對較小眾的青年足球的關注度不高,但有些獨立攝影師會全力關注學界和青年足球,除了為賽事留下記錄,當某些有趣片段被人發現後廣泛流傳,成功製造新的話題和新聞。公民報導就是要擴大人們接觸資訊的層面和空間,而不是使人們在一個框框內重覆地接收訊息。
以《大球場道》為例,如果我們的雜誌借用了某報館的文字或圖片而不作通知,只在文章末段加上「轉載自xxx」,除了是抄襲以外,我們的雜誌根本就沒有公民報導的元素,只是覆述主流媒體所報導的內容,利用一般傳媒所站的位置觀看事物。因此我們寧願放棄記者證,立足看台,提供屬於看台的資訊,為主流的報導作出補充和評論。
在香港,以體育為主題的公民媒體未算盛行。而在外國如英國、日本,不少球迷會製作獨立於官方的場刊,在球場外發售。這些場外獨立刊物雖然物利潤不大,但的確提供了主流的報導以外的新想法和視野,比傳統傳媒更貼近球迷的需要,不會因為資本或利益而離地。
在社會上沒有一個人和一件事是不重要的,但傳統傳媒的篇幅和時間實在有限,不能將所有人和事都作出記錄和報導;公民媒體正正是有關心這些主流媒體無法觸及的位置,又或者為主流事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延伸主流報導的討論空間,這正正是現今本地體壇所欠缺的。
極限運動X Game在香港愈來愈流行,但媒體報導大部分都只局限於運動介紹。第51期《Sports Soho》製作的X Game專題對場地政策、社會對X Game的偏見、發展的困難進行具深度和遠見的分析,值得有意進行公民體育報導的朋友參考。
著名本土作家也斯在《書與街道》一文中,以作家對街上不同人物和事件作出關心和注意,通過都市觀察看透和想像事物與人的關連,流露作家的人文關懷;同樣地,作為球迷,我們也應該多留意球場內外的不同人與事,關心足球圈的每事每物。
在《大球場道》結束後,我很希望能夠創造另一本具人文關懷精神、重視小眾項目的雜誌或媒體,滿足人們對體育資訊需求的同時,維護體育人或運動員的利益,尊重人與運動的基本尊嚴和權利;以公民身份,書寫屬於公民的體育世界,但不是公民體育會的世界(我知好爛,畀下面笑下啦)。在大球場道以外,塑造另一個屬於體育人的想像空間。
球賽完了,但我們如何將球賽伸延?球迷應以甚麼態度觀賽、場地如何影響球員發揮、族群身份的問題......其實題材真的有很多,關鍵是我們站在甚麼位置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