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二十多名社工界代表在昨日周三(26/6)舉行「社工復興運動」成立儀式,在記者會上他們表達了對現時「維穩模式」的不滿,提倡復興社會工作者應有的價值。會後出席者為了挑戰現時社工註冊制度,掃除因參與公共事務而無法註冊的陰霾,由西灣河遊行至筲箕灣社會工作者註冊局。其中葉寶琳以「戴罪之身」,向關銳煊主席遞表申請成為註冊社工,關指出過往亦有社工犯法留案底,申報後經委員會決定可重獲牌照,但他不能說明當中準則。
社工復興運動部份成員以繃帶縛手縛腳,寓意工作上面對的不同制肘。從事社區工作15年的謝世傑表示「在回歸後,社工成了政府管治的螺絲釘。」在穩定壓倒一切的環境下,社會工作從改善服務對像的生活轉化成維持社會和諧,滿足商業或管理制度下的工具,包括需要爭取資源(Bid funding)、跑數等。負責青年工作10年的羅懿明指,當資助凌駕於服務對象,社工很容易會失去對參與公共服務的批判性,變得「畏首畏尾,怕令資助者尷尬」。但以上都不是「真實社工」該做的,他們認為需要復興社會工作。
謝世傑:註冊條例是社工頭上一把刀
與會者不滿97年生效的《社會工作註冊條例》,認為其職能不只局限監察社工操守,亦更進一步淡化社工公共性。謝世傑補充社工守則雖指他們有責任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但註冊條例卻像社工「頭上一把刀」,限制著這些功能。為了挑戰「社工界23條」,掃除因參與公共事務而無法註冊的陰霾,他們由西灣河遊行至筲箕灣社會工作者註冊局,沿途的口號「不做河蟹社工;不要河蟹服務」。到達後,由因非法集會而留有案底的社區工作人士葉寶琳,到社工註冊局遞表申請成為註冊社工。
葉寶琳指為了爭取公義,需要挑戰「社工界23條」,所以自己以「戴罪之身」向關當局遞表申請成為註冊社工。她認為隨著愈來愈多政治檢控,社工需要承擔的法律風險會愈來愈高,為了使有志爭取公義的社工不怕因參與公共事務而無法註冊,她希望是次的申請成為案例。社會工作者註冊局關銳煊主席指不評論葉的個案,但他支持修改註冊條例。關續指過往亦有社工犯法留案底,申報後經15人委員會決定可重獲牌照,申請個案會個別審核。但當在場其他社工及學生詢問當中的考慮因素,他不能說明準則,謂準則是公道,「只要不損害社工專業形象,申請者提供證據證明控罪不合理,委員會會認真考慮。」如果葉的申請成功,可成先例。
學生:不要威脅我們參加社運
就讀浸會大學社工系一年級、社工學聯主席的吳安祈表示,關主席不能提供清晰準則會令學生擔心所學的與現實不同。因為「不只社工,現就讀社工系的學生亦會參與社會抗爭」,假如因抗爭留有案底,而畢業後無法成為註冊社工,這會是個威脅而阻礙他們的參與。若是此葉的申請成功可成先例參考,比起case by case的考慮方式進步。但每個社工學生都不同,當局沒有清晰的標準使她對學生參與政改不太樂觀。她強調不希望「學一套做一套」,因在院校學的是「以人為本、助人自助、與服務對像同行」,可惜現實的工作價值、手法、個案處理卻截然不同,需要寫標書爭取整畢撥款等資源的工作,她希望能做到真正社工的理念。
記者:吳卓恆、蕭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