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陽光時務週刊
圖為編輯所加
編按:作者趙善軒為中國文學博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士。
我剛在6月18日星期二的〈蕭遙遊〉談過普世價值與地方價值,也援引過上述例子,故我就對號入座了。
陳大文的文章一向廣受歡迎,且具一定的說服力,故我相信他不會為攻擊而攻擊,但很可能沒聽清楚(或我表達得不好),才有此結論。事實上,我對普世的定義,作了分析(見〈東方主義與普世價值〉)就〈蕭遙遊〉那集內容而言,我說: 「當普世價值與地方價值出現矛盾時,普世價值必須凌駕於地方價值之上。」
案:我是說當矛盾之時才如此,非指必然會矛盾。
至於普世價值的定義,我說:「我不喜歡用普世價值一詞……但我所指的是生而有之,且受內心良知判斷為善的東西,即自由、平等這些。」又說:「普世價值就是人本主義、人文精神。」
案:陳大文可能沒看過我在《蘋果日報》(2013年6月17日)〈陳雲是沙文主義者〉一文,我指出陳雲自認是沙文主義者([評台‧公共對談] 何雪瑩、林緻茵:何謂香港人? 陳雲vs碧樺依)。 陳雲不諱言指:「有些人說我搞漢族沙文主義,但這是唯一選擇。當多元損害香港利益時,我覺得我們不需要理會他們。」而沙文主義(chauvinism) 一詞本身是有歧視、仇恨、排外的意思。
法西斯也好,佔有式男權主義也都與沙文主義一樣,在20-21世紀以來已成為現代文明的敵對面,故陳雲既自認為是沙文主義者,將之類比是很合理的。) 當然,若是記者錯誤記述陳雲的說話,那要由當事人詳加解釋沒有自認是沙文主義者,那我的推論說不攻自破了。
最後,必須指出本土價值即為本土文化的核心,其當然要合乎普世價值中的人權、自由、博愛的原則。身為儒家的學習者,我也認為本土利益是必須捍衛,所謂同心圓文化,由內而外一步步推開,家比國重,城比邦高。惟用什麼方法捍衛?儒者會說必須是符合「王道」。專欄作家孫進在《熱血時報》中引孔子駁我,說:「孔子作《春秋》時,就有「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觀點。」,他卻不知子曰:「既來之,則安之。」禮教是不二法門,「雖之夷狄,不可棄也。」這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陳雲主張以族群排斥以及敵我矛盾律解釋問題,那是「霸道」而非「王道」,此並無不可,可以討論,但必須為此「正名」。
陳雲的惡魔化非來自他人,而是自認的。
註:建議詳細閱讀【大文正論】本文,以便向其他思考迷途的人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