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載於︰3-6-2013《信報》文化論政
早前,香港文化監察、Hidden Agenda、本土研究社共同發布「趕絕九龍東特刊」,並舉行分享會,反對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下簡稱「起動辦」)的發展大計。會上,在觀塘依時工廈工作的設計師Phil在台上說︰ 「觀塘(工廈)是油街放大版」,他緬懷十四年前油街藝術村的光輝歲月,並擔心「油街迫遷」將在觀塘重演。流徙,難道只是藝術家的故事嗎?諷刺的是,今天油街走回頭路,卻無昔日的人氣,只餘下一個空蕩蕩的展覽空間。
筆者去年10 月5 日的文章〈路牌悄悄換走的啟示〉中指出,起動九龍東等一系列活化╱清拆工廈的政策,目的是荒謬的,無視現時工廈現時的使用狀況(近五年工廈的空置率(6.7%)比商廈(8.3%)為低)。塑造工廈廢棄和空置的形象,讓起動辦借浪費土地資源之命「趕絕九龍東」。在起動辦「努力」下,九龍東工廈將面臨大量清拆,首當其衝的除了藝術家,還有香港的經濟和職位。
半數工廈難倖免
起動辦專員李啟榮在今年1月的Sustainable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ference 2013 會議中,點出政府「起動九龍東」的目標,是按照規劃署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為藍圖,2030 年於九龍東提供5.4 百萬平方米的商廈面積,由現時佔全港商廈面積的12.4%升至一半數以上,建立一個新的核心商業區,九龍東要比2010 年的商廈樓面面積再增加2.8倍。
撇開將來啟德新發展區1.06 百萬平方米的新供應,觀塘和九龍灣區需要2.9 百萬平方米的新商廈樓面積(現時總面積是1.4 萬平方米),而至2012 年中,九龍東商廈數目為69 棟,工廈則為288 棟,如工廈和商廈地積比相若,則現時起碼143 座的工廈須要清拆,才能滿足2030 年政府的鴻圖大計。如果以樓面積計算,政府提出2030 年的商廈新供應,更達現時工廈78%的面積。總而言之,按照政府計劃,起碼半數工廈不能倖免。
2014 年,政府預估,甲級寫字樓佔約142 萬方呎,而九龍東則佔整約77% ,這大量供應的甲級寫字樓卻破壞九龍東的原生態。
九龍東真的需要甲級寫字樓?確實,九龍東的工業在八十年代末已走下坡,就業人數大減。由1990 年,九東提供的職位,72.4%為製造業,到2012 年跌至4% ;但觀塘區總就業人口由1990 的19 萬上升至2012年的30萬,增幅達45%。
九龍東的工廈從來都沒有衰落,就業數字屢創新高,新增職位哪裏得來?答案來自進出口貿易和批發業,2012 年提供本區35%的工作,即是10 萬多個職位,這類工作數目亦是各區之冠。
不用「起動」,九龍東已自行飛起。九龍東早已搭上中國的經濟快車,蛻變為大陸製造業的窗戶和後勤中心。
單論本地生產總值,2011 年進出口界佔全港的21.1%,比起動辦和政府夢寐以求的金融界別的16.1%還要高。
2011 年規劃署的《九龍東商業機構的統計調查》報告中,64%的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機構將來遷址優先考慮在工廈(工貿和工廠),71.2%表示不會考慮非工廈樓宇;就算遷至商廈亦只有22.4%選擇甲級商廈,乙╱丙級則有46.3%。不論在就業和本地生產總值,九龍東作為進出口中心比「核心商業區」來得化算得多,更合符本區的實際情況。起動辦設計的「核心商業區」,有會否考慮十萬多人的生計呢?
油街悲劇將重演
如論壇中Phil 所言,九龍東確是文化重鎮。參考2010 年藝術發展局的《使用工廠大廈進行藝術活動的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九龍東是工廈藝術家的重鎮,佔全港37%,為比例最高的區域。研究亦反映觀塘工廈加租比例為各區之冠,達81.3%。而2011 年,規劃署的《九龍東商業機構的統計調查》亦指出創意產業在東九的經濟佔一席位置,從事出版、傳播媒介、多媒體以及創作、表演藝術及專門設計活動行業的機構佔整體的4.5%。
藝術家不是能獨自主導空間發展,他們的訴求跟其他東九工廈用戶相似,大家的存活都繫於工廈。起動辦的計劃,只會讓藝術家、出口入商、零售小商戶等工廈用戶走在一起反對政府。
如果政府尊重客觀現實和就業,就應停止鼓勵清拆工廈,反之要從規劃上,容讓工廈配合創意產業等新興行業,重新諮詢過時的消防條例。
起動辦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開幕禮時,面對工廈藝術家的質詢時,一味自稱「無權」。但他們欠公眾不少答案,包括會否引入市建局協助重建工廈?起動九龍東會否變成圈地九龍東?現時起動辦已將海濱道和觀塘渡輪碼頭海旁劃為商廈和酒店發展,並加以畫廊作點綴,兩塊土地總面積達9.1 公頃,遠超現時觀塘市中心的重建區(5.35 公頃)。加上九幅5 公頃空置用地,起動辦權力甚大,並不如他們所說的「無權」。這14 公頃的用地,對九龍東、甚至香港的藝術界、出入口界等產業發展舉足輕重,並不能草率處理。
難以想像,半數工廈清拆後,完整藝術社區被迫拆散,香港的藝術界又能否多一次油街的悲劇?九龍東早已成功起動,根本不需要起動辦協助;為納稅人想,省掉每年三千多萬預算,放心讓民間自主發展。
作者是社區文化關注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