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香港,友儕間聊到韓國,話題不外乎少女時代、SAMSUNG手機,彷彿我們對韓國都是既定的刻板印象──新潮、現代、商業化。
近年香港傳媒都愛寫「回顧」,回顧街坊小鋪、60年代、人物傳奇。也由於工作關係,我每天總愛擠出少許時間,讓記憶向後回溯,慢慢思考一些塵封,卻仍然深刻的點滴,於是我想起了2005年的韓農反世貿示威活動。那年我15歲,某天賦閒在家,扭開電視,穿着灰衣的工人推到鐵馬,一鼓作氣向會展直衝過去。這於我──未曾見過世面的小毛孩,委實是很大的衝擊。然後年紀漸長,我慢慢了解到施諸於韓農身上的的壓迫,與制度、國家、全球貿易的關係,也知道現代化締造的歌舞昇平,背後那剝削是如何殘酷而不談人情。
今年伊始,我看到《War for You and Me》(2009),描述零九年韓國雙龍汽車工人罷工抗爭的紀錄片,算是稍稍深化了我對韓國工人運動那淺薄鄙陋的認識。電影裡工人反抗裁員政策,團結地罷工、佔領廠房數月之久,然而行動以失敗告終,部分運動裡的領導被判囚、雙龍汽車非但沒有改善工人待遇,往後幾年的剝削更是無日無之。兩個小時的電影裡,工人的萬眾一心,與去年美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可堪比擬,家人及群眾在廠外將五彩繽紛的汽球拋上天空,叫工人看到希望、和平、與愛,也直教人感動。但是,行動終究還是失敗了。我不禁想問,工人們還能怎樣?
我們無法理性
就片中所見,在工人數個月來的佔領活動裡,工廠每個部分仍然有條不紊地運作,工人嘗試自給自足,勞力自主而鮮活,而不是機械化、亳無生命力的。我看到一班工人手舞足蹈,走上講台談理想的工作環境、談工作是如何影響生命與家庭。我們知道,除了愛情、家庭以外,佔生命最大比重的,可算是學業和事業。不少人的理想與事業攸關,終其一生艱苦奮鬥。雙龍汽車的工人在工廠服務十年、甚至廿年,他們熟悉每個生產工序、儀器。每個人透過勞動,漸漸建立了相類、卻未必相同的人生。工廠與他們有着無形的紐帶關係,如農民與土地。
俗語有云,逢商必奸。大企業以保本止蝕為名裁員,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聽着,也許不無意外。然而為了阻止工運蔓延,揑指工人破壞工廠而聯結政府,動用武力,警察非但出動盾牌,還用直升機在高空拋擲腐蝕皮膚的化學物,極盡殘酷之能事,僭越商業道德。電影放完,講者談及韓國主流傳媒大多為工人扣上搞亂事的帽子。令人好奇的是,為何在一人一票普選總統的韓國,竟容不下一絲反對聲音,也缺乏讓工人向大眾表達一己之聲的場所?制度與企業的勾結環環相纏,致使和平運動失敗--在霸權如此鋪張的當下,我不禁想,和平運動究竟還有沒有意義?就好像香港零九年的反高鐵運動,市民在舊立法會前再三下跪,最後高鐵還是要起、菜園村還是要拆、那幾千億公帑,也還是無法用得其所。行動,是否要堅決地,開拓另外一個形式?
企業沒有良心
一年前負笈海外,那時讀過一個科目叫”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談到經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教授鼓勵學生日後以品德論(Virtue Ethics)等不違道德、符合行為正義的原則來經營企業。我讀着不禁莞爾,在香港、抑或嘗試放諸四海--如南美洲,跨國企業何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只看到企業買下墨西哥的農場種植大量可可豆,然後讓農民賤價賣到美國以應付源源不絕的咖啡需求。土地並非裁種小麥以應付本國糧食問題。同樣地,雙龍汽車的決策者,有否抱持「企業良心」站在工人一方,推己及人,人本思考經營企業所應行之事?
有關資本主義的誕生,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最初老闆把企業/工廠以股份形式,賣予工人,激勵工人多一分產出、多一份收獲,與公司共同進退,享受所得,而股份英文是share,即與員工平等分享利潤成果的意思。走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只有剝削與不公。然後零九年雙龍工人的失敗,會否預言了地球上其他同類工人的命運?
War for You and Me
雙龍工人的佔領行動失敗,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片名《War for You and Me》又是怎麼樣的戰爭?我剛投入社會數月,不少身邊朋友、同行,工作或有十數年、數年,抑或只有數月,體會最深的,冥冥中幾盡相同--人在企業裡,是沒有價值的,人只是一部機器,僅僅負責完成被編配的工作而已。工作也僅是工作,人在其中,不宜加添過多的感情,也無謂反抗,因為你是沒有價值的--企業隨時可以找一個他她或它,去取代你。
也許,在覺醒的一刻,便是戰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