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賽後,幾乎全球的足球氣氛均籠罩著一層愛與痛交纏的感覺。比賽最後的結局實在太不可思議,令人難以接受。林柏特的入球為這場大戰添上幾分複雜的情緒,筆者亦不禁為他寫上一首詩。然而,比賽的進程,有幾點值得車路士及摩連奴反思。
韋利安的10號位置
這場賽事中,摩連奴安排韋利安出任4-2-3-1中的進攻中場位置,而非之前慣常的奧斯卡。此舉無異是希望韋利安的積極性及拼搶能力,能夠保護好中場,以對抗曼城強橫的中場線。從下圖所見,韋利安滿場飛,幾乎球場每個角落均有他的足跡。
可是,他這個位置除了保護中場外,更重要的是組織反擊,以配合球隊穩守突擊的踢法。這場比賽大多數時間均是曼城主導比賽,甚至曾出現70:30的控球比率,但當車路士有機會反擊時,基本上十居其九均是韋利安傳失或扭失導致反擊失敗。在如此緊湊的比賽中,往往就是一兩次反擊機會便需要把握住,就如下半場車路士那個入球般。可是韋利安的存在卻完完全全地窒礙了車路士的反擊效率。本認為半場時摩連奴便會把他換走,卻令人意外地待至63分鐘才把他換走。其實韋利安應該只適合右翼鋒的位置,進攻中場如此重要的反擊發動機,他並不能勝任。
穩守突擊的戰術
如上述所言,車路士整場比賽採取比較守勢的方針。賽後訪問曼城領隊柏歷堅利亦批評對方只是防守,毫無進攻意識。這種情況在摩連奴面對強隊時屢見不鮮,見慣不怪矣。可是,當曼城右閘薩巴列達紅牌被逐離場,車路士11人打10人的時候,車路士竟然沒有反過來壓倒對手,形勢仍然由曼城控制。而打破僵局的入球又竟是來自車路士的一記反擊,實在難以置信。
摩連奴竟然能夠在球隊人多打人少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穩守突擊這一套。更為甚者他們在領前一球後,仍然沒有希望以多一人的優勢控制比賽,壓倒對手,以選擇退在後場,採取被動。有一刻甚至我已忘記了究竟是那一隊踢多一人。摩連奴的堅持真的很徹底,但最後卻自掘墳墓,被對手追成平手。
在戰果平手時,採取穩守突擊的戰術無可厚非,這亦是摩連奴賴以成名的絕學,但當球隊人多打人少,是否應改為採取主動呢?而再進一步,多打一人且領先一球的情況下,絕無打算控球在腳,掌控比賽節奏,把比賽帶至勝局,而選擇屈縮在後方,任人宰割,又是否合理?只能說,這個決定實不敢苟同。
杜奧巴的運用
之前有球迷說過,杜奧巴的排名比新加盟的雷米更前已是匪以所思。這場比賽在球隊被追平後把拼命全場,已力有不逮的迪亞高哥斯達換出,希望換入另一前鋒再反撲情理俱在,但換入杜奧巴而非雷米真的是合適人選嗎?本人予以保留。杜奧巴上場後的表現亦未能說服(縱使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大家他能勝過雷米成為第二前鋒人選。老將對球隊的重要性無容置疑,但對老將的運用卻是要小心謹慎,畢竟他已不是當年的那個他。現在的風光,還是留給合適的人吧。
總括而言,摩連奴賽前制訂穩守突擊這戰術能夠理解,但當比賽進程改變,卻未有調整戰術應對,最後導致球隊未能全取三分,我只能說他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