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低俗.喜劇.港產核心價值

$
0
0

賈選凝小姐以較像是社會文化評論多於藝術評論的文章〈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贏得了首屆藝評獎,令人嘩然。當中除了毫不客氣以「垃圾」撻伐《低俗喜劇》,更加入了反大陸化、反國民教育等港陸矛盾的熱話。筆者不曉得賈文為何可以得獎,她與評審的私人關係也非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只是想回應一下其文中對《低俗喜劇》的評語以及其對喜劇、電影的見解中偏頗之處 。

要評論《低俗喜劇》本身,甚至低俗和喜劇的社會關係和歷史,必先理解戲劇理論。筆者對此所知粗淺,引用哲學先賢只求拋磚引玉。

優越論vs.不協調論
要知道西方有相當長的歷史是鄙視幽默,嫌棄喜劇的。其中首位對喜劇大加排斥的便是柏拉圖。柏拉圖是禁止戲劇的倡導者,他認為戲劇不是真實的,會把人從真理拉遠,而且戲劇是以感性的快感蓋過理性思考,有違於他崇仰真理的理想國度。

加上了《聖經》對幽默和玩笑的負面描繪,中世紀教會對之一直都採取敵視態度,告誡信徒要追求認真的靈性生活。這一直到笛卡兒、霍布斯,都對視幽默是一種取笑他人不幸或缺陷的不道德行為。霍布斯認為人之所以發笑,是因為「這事件最能給他們的,是意識到自己最少的能力;他們讓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去觀察別人的缺點, 是一種膽怯的跡象。」

這跟賈文中《低》醜化大陸人以求為香港人得到快感如出一轍。她說「《低俗喜劇》為香港人提供廉價的發洩,以極富羞辱性的方式去『污名化』大陸人形象——廣西黑老大竟野蠻、荒淫到喜歡獸交,香港觀眾則在盡情嘲笑大陸人的愚昧和不開化中享受到快感。 這種醜化與奚落,其實是狹隘的『精神勝利法』……」她認為這些嘲笑大陸人行為,是對於大陸壓力下的「恐懼」投射。

但霍布斯這種以自己比他人優越而悻然的優越論(Superiority Theory)顯然不能了解喜劇元素的全貌。例如我們不會貿然取笑街上的乞丐,因為單憑乞丐的不幸沒有足以發笑的理由。

所以另一派由啟蒙時代哲學家,康德、叔本華、祁克果等便提出了另一套對幽默的詮釋。他們主張好笑的理由不是因為我們比他們優越,而是我們看到的事物有別於我們期望或經驗的不協調論(Incongruity Theory)。康德以一個十六世紀的笑話說明:在蘇拉特(Surat)一個印度人在英國人的桌上見他把啤酒斟得泡沫四溢而驚奇。英國人問他這有甚麼驚奇的,印度人回應他不是驚奇泡沫如何溢出,而是最初如何把它放入酒樽。

康德想說明我們發笑不是因為我們比那無知的人聰明(甚或取笑印度人),而是我們的一段時間內緊張期望剎那間消散。叔本華更加具體說明:所有好笑的原因,都是簡單地因為當我們一直想像那概念跟真正物件的關連性,卻突然發現它們的不協調,以發笑就是這種不協調的表現。

這跟《低俗喜劇》的喜劇元素如出一轍。戲中最高潮點,最好笑的梗是與廣西某江湖大佬暴龍哥傾生意一幕。看過《孤男寡女》的可能會預計到,這將會是一場野味宴,但萬也料不到他們吃的牛,是「牛歡喜」(牛的陰部)。這也只是為以下鋪陳的遞進方式,當最後拖兩隻騾入場時,這種期望或經驗和真正事件的不協調才是電影中最爆的梗,而非取笑大陸人比自己更低俗的優越感覺。

醜化大陸人?
也許《低》中的笑料並非去取笑大陸人,但當中有沒有醜化大陸人的成份呢?或許有,但大陸人並非被醜化的單一對象。如果真的有「醜化」大陸人的話,他也不遺餘力取笑香港的天才學校、大律師、大學學者這類專業人士、平機會、港女......

http://sparkpost.wordpress.com/2013/03/01/vulgaria/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