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香港對外貢獻 — 除了陳馮富珍以外

$
0
0

因為伊波拉病毒爆發,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前往西非視察,我們終於在電視機前,再次看到這幅久違的面孔。陳太舉手投足發言,再次躍然電視螢幕之上。

當晚,某報導的即時新聞,對陳太到西非起題為『疫情失控但可制止』,結果惹來幾位網上朋友訕笑,相信都應該難以忘記陳太當年禽流感的金句:『我日日都食雞架』,原本希望日日食雞安定人心,結果草草殺雞收場。香港人更不忘零三年,面對大陸傳播的沙士,香港毫無防備,相比一水之隔的澳門卻安然無恙,相當多的市民認為時任衛生署署長的陳太責無旁貸。

所謂國際城市 真有國際責任?

雖然陳馮富珍在香港人心目中有這種印象,但自我滿足的中共又有不同看法。早前發表的白皮書,固之然突出大陸『支持香港』,有一部份關於陳太,是這樣寫的:

『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香港對外交往和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原署長陳馮富珍女士2006年11月當選為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並於2012年5月成功連任,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位擔任政府間國際組織最高負責人的中國人』

陳馮富珍成為了北京歌功頌德的例子。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理應肩負起對世界的責任,當然,隨着互動增加,影響亦應擴大。不過,這幾年以來似乎都看到香港的國際角色日漸縮小。先是馬航失蹤期間,全世界在盡力而為的時候,香港沒有在本身所負責的南中國海國際水域(北緯十度和東經一百二十度範圍),進行海上搜索。

再追溯往前,是香港政府的賬災基金,被就指向大陸省市政府大額撥款,往往數以億計,既不是捐贈予民間機構,也只針對偶發性天災,更有甚者,是不成比例地向大陸傾斜,對其他國家地區只有聊聊數百萬的捐款。

擴大功能 彰顯角色

長遠而言,香港對外部門的角色定位,不應只侷限於經濟貿易範疇,現時的境外機構大都以『經濟貿易辦事處』為名,駐外機構隸屬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駐內機構隸屬於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但除『做生意』外,香港亦應肩負援助各地發展的責任。

在其他國家,會設有專門部門負責對外援助,譬如英國的國際發展部(DFID)、德國的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BMZ),負責對主要是第三世界地區的各種援助計劃。這不單單是主權國家的工作,蘇格蘭政府在非洲和南亞等地、威爾士政府在非洲,也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水資源建設、改善教育、訓練衛生人員等項目。既然自稱國際城市,香港政府應承諾在每年政府支出中劃出一定比例,作為常規援助落後地方之用,相比有突發的天災人禍才捐款,長期援助才是更為根本的國際責任吧。

為履行『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對外交往和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的工作,香港其實還有很多功夫去做。總較只在世界舞台獻上一位舊日官僚,更為有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