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錯不在教Candy Crush,而是只教Candy Crush

$
0
0

網傳新民黨沙田區議員林松茵搞「免費智能手機研習班」,大教Candy Crush,網民當然不放過機會戲謔保皇黨,大嘲過時之餘亦話「保皇黨就係咁嘅水平」。然則我經常認為,其實錯不在教Candy Crush,錯在「只教Candy Crush」。假如教Candy Crush係錯,又如何解釋「蛇齋餅粽」現象?

教Candy Crush,與蛇齋餅粽無異之處,正在於社區服務者提供的亦是居民所需。蛇齋餅粽自幫弱勢醫肚過節,Candy Crush工作坊又何嘗不是協助未能掌握新科技的中老年人去接觸新世界、與人聯誼,甚至建立起與子女的新溝通渠道?其實即便民主派,這些活動亦不鮮見。最近如乳鴿「牛肉飯議員」麥潤培幫街坊貼手機mon貼、華富邨社區主任黎熙林亦幾度開智能手機班,這些服務,其實不失為與街坊接觸的好機會。

問題在於,保皇黨的這些服務,只流於攏絡人心,或收集選民資料方便選舉時Call票或「反佔中」時地區動員。卻忽略了政治教育,或為市民充權(empowerment)的重要性。福利、服務只應該是開端,真正的目的,應該是讓市民進一步思考自己在公民參與、公共決策上的重要性。

去年馬嶽教授出版《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當中訪問馮檢基,提到80年代民協的活動:

「我們那年代找街坊參選,其實是有一個理想:社區是他們的,他們在此居住,在此生活,在此工作,最清楚有哪些問題……市民覺得自己有能力、有權力,這是重要的……所以民協不少成員來自街坊,也就是那些地區居民組織,大家一起『砌砌砌砌砌』,到了爭取有成果,覺得這個街坊很好,於是鼓勵他參選。現在民協的地區領袖,有五、六成都是這樣出身。」

過往的社區工作者,提供服務只是一個手段,目的正在於組織居民參與社區。今日不少社區工作者,特別是保皇黨,服務的目的卻是撈選票。假如過去民主派有努力建設社區,亦未必輸成今日慘狀。然而正因過往二十年,民主派忽視了做地區的政治教育,不少人變成「只教Candy Crush」,結果山河盡赤,今日雖得網上輿論,卻難挽狂瀾。近年不少新的民主派勢力,或因資源、或因理念,都忽視了福利以外的社區工作,結果亦如此。

立法會選舉之下支撐的是地區樁腳,政治議題之下支撐的是社區網絡,香港的發展之下不可掩蓋的正正是社區裡公民參與的意識。大學時老師說:「自從民主派選擇『走入建制』,代議政制發展後,市民諗住有人代議,本來萌芽的公民社會卻漸漸消散」。隨著民主派二十年的失誤與保皇黨的發展,服務社區,最終淪為「只教Candy Crush」的笑話,這才是今日政治冷感與反佔中戲碼背後的悲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