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為什麼香港愈來愈多「自虐者」和「異人」?

$
0
0

「抗爭青年講座2014」宣傳海報(圖:社會民主連線

(獨媒特約報導)近年,社會運動參與趨年輕化,一眾八十後、九十後為了香港的未來紛紛出來發聲,爭取民主發展,成為新的政治主體。同時,很多人對現有社會政治制度不滿,卻又屈服、繼續參與其中,又或選擇逃避。左翼21成員,勞工及青少年研究學者蕭裕均在「自我虐待與異人湧現的香港社會:一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解釋」講座中,以「遊戲」形容香港社會現況,並分析社會為何出現越來越多的「自虐者」和「異人」。

蕭裕均把香港社會分為四類人:維護類、常勝類、自虐類和異人類。維護類指政府官員、警方等,常勝類為資本家、地產財閥。自虐類的人會埋怨現有社會制度,卻又異常地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家長不滿現有教育制度,卻又礙於經濟困難不能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或海外讀書,結果只好用盡辦法令子女入讀名校,希望在現有制度中成為得勝的一方。蕭裕均形容他們「唔想玩,但又唔能夠唔玩,唯有比其他人玩得更叻」。異人類不滿現有制度,可分為兩種,一是逃避參與的隱青,一是積極改變現有規則的社運參與者,而兩者卻不約而同地被視為偏差行為的人。

中產夢碎的影響

透過香港的社會歷史發展,蕭裕均嘗試分析自虐類和異人類出現的因由。六、七十年代,大部分香港人都相信香港是一個機會之都,盲目相信「中產夢」的意識形態,相信只要努力便能向上流,成為中產階級。蕭裕均認為這種意識形態亦真亦假。「假」是這種說法很吸引,有效哄騙大家跟隨。「真」是確實有人能依著這個信念實踐而成功,但成功者少之又少。九七以後,社會結構開始轉變,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經濟不景,中產階級越來越少,形成向下流的社會。香港人便開始懷疑一直以來篤信的「中產夢」意識形態,有些更嘗試打破這個想法,形成這兩類人的出現。

青少年問題是政治問題

更甚者,隨著多次教育改革失敗,青年失業問題嚴重,政府唯有製造大量新課程如高級文憑、副學士課程,並開設「展翅」、「青見」等計劃幫助年青人就業。不過,就讀這些課程的多為現今教育制度遊戲中的「落敗者」,對現有制度尤其不滿,亦是異人湧現的因由之一。部分青少年積極挑戰以往的中產意識形態,打造自己的民主化論述,參與社運,以求從統治制度入手,改變現今狀況。社會高速的政治化,使八十後、九十後成為新的政治主體,推動民主化的角色不再由中產階級擔任,此亦解釋為何現在多了不少如學民思潮等政治團體出現。另一方面,有部分青少年卻不打算改變現況,選擇逃避,形成「隱青」的問題。蕭裕均強調「青少年問題不再是社會問題,是政治問題,管治者亦趨向以政治方式解決青少年問題」。

七一以後,為解決現有的政治問題,蕭裕均認為列寧式的「雙重權力」(Dual Power)可能是其中一個方法,亦即人民與政府同時存在,爭奪合法管治權。另外,他亦指透過製造集體激進主義的傳統,組織大批不滿現有制度的香港人行動,擴大參與社運的人數,亦有助推動政治民主化,改變現有社會制度。但他直言,能夠參與社運的人大都是年青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太多家庭及經濟負擔。

編輯:方鈺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