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第一次到粉嶺馬屎埔村採訪時,是黎生首次被地政署收地的時候,當時經過村民的抗爭,地政的收地行動得以順延。當時除了看到村民勇敢地為黎生的農地抗爭外,說實在,我對這片土地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然而,當我一次又一次去報導他們守護農地的過程,佔領地政,地政沒收黎生農地,多次反東北集會,久而久之,亦不自覺對東北累積了一份感情。眼見村民及學生為守護東北努力不懈,每次走出來與政府談判、抗爭,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家庭及學業去守護一塊大多數香港人不關心的土地,還記得眼見一個曾在黎生農地耕作的高中生,當地政人士剪斷農地的圍欄時,她以身體阻擋署方人員,聲淚俱下:「你地唔好再拆啦,我求下你地唔好再拆啦!」
看到此情此景,身為一名報導者,但鼻子依然不禁酸了一陣,心中的思緒不停翻騰。
一名學生,尚懂得何謂珍惜農地,重視農夫的心血,她並非農地的主人,但她卻明白土地的價值並非無限的商場及高樓大廈;無奈東北發展計劃,卻是一班與商人瓜分利益,對農地漠不關心的在上位者所提出。
「官逼民反」的東北計劃
整個東北計劃由上而下推出,以興建公屋為晃子,但事實上東北發展計劃中住宅用地115公頃,公屋佔約36公頃,只佔3成,然而其他7成用地卻容讓地產商建私營房屋,政府的官方論調根本站不住腳。
陳茂波今日回應傳媒時聲稱此計劃在區議會、立法會事務委員會及工務小組皆獲得支持,而且亦多次進行地區諮詢。然而,正如他所言,支持計劃的說穿了都是「自己人」,那麼村民的意見、諮詢的回應呢?5萬份的反對建議書呢?陳局長再次完美演釋可謂「選擇性失明」。
陳的回應確實與謝賢於《少林足球》的一句對白有異曲同功之妙:「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班,所有的單位,全是我的人,你怎麼和我鬥?」
由始至終,政府由計劃推出至今根本從沒有撤回的想法,高官繼續他們的「唯獨經濟」的思考,認為村民家園被拆,賠償就能解決;農民被收地,賠償亦能解決;安老院被拆,賠償都能解決,可是,政府能強拆別人的家園,卻拆不了別人的感情及意志。
事到如今,東北前期撥款工程的議案中,議會已被建制派及功能組別騎劫民意,淪為政府的橡皮圖章。唯一寄望的,只有比6月6日佔領立會當日更大的民意及反對聲音,才可令事情有一線轉機。
希望6月13日的財委會會議,港人可以走出facebook式的抗爭,而是出來發聲,捨我其誰衛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