廸士尼出品的《魔雪奇緣》(Frozen)可算近期的動畫大熱,全球票房達11.69億美元。但美國就有牧師批評,動畫有意將兒童洗腦成同性戀者。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州保守右翼牧師兼電台主持Kevin Swanson,在其節目中形容《魔》為「破壞社會健全制度而誕生的邪惡產物」。他聲稱,動畫中的真愛(true love)存在於姊妹之間,卻無出現在男女之間,實屬不正常。他又指,《Let It Go》一曲鼓勵同志出櫃,加上冰雪女皇Elsa身邊無男性追求者,顯然是個女同志。而由同性戀男演員Jonathan Groff聲演的Kristoff,與其寵物麋鹿關係非比尋常,令兒童過早接觸同性戀議題(註1)。
筆者本身無信仰,但對不同宗教均予尊重。惟某部分人總喜愛以宗教之名胡説八道,惟恐天下不亂,乃筆者無法忍受。本文先不談論同性戀議題,反而希望從邏輯角度,分析此牧師的謬誤。
真愛定義不限戀人
筆者欣賞《魔》原因之一,是其打破「真愛」的定義──Elsa緊抱變成冰雕的妹妹Anna痛哭,成為「真愛的表現」(an act of true love),因而解除了Anna的魔咒。根據《牛津字典》解釋,Love指「強烈喜歡之情」,不限於戀人之間。
愛是廣義的,可以延伸至親情、友情,甚至國家。因此,兄弟姊妹之間存在真愛,有何不可?把真而把純潔的親情扭曲成愛情,反而顯得説話者語文能力低,兼思想狹窄。
歌詞強調家長強權
將主題曲《Let It Go》形容為出櫃歌,則言之成理──實際上,該曲歌詞可套於眾多隱藏真我的情境。筆者認為,以出櫃標籤樂曲,只是其歌曲眾多解釋之一,歌曲重點反而在家長對孩子的權威。
《Let It Go》中有以下歌詞,引述Elsa父母對她的指令:
Couldn't keep it in
Heaven knows I've tried
Don't let them in
Don't let them see
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
Conceal don't feel
Don't let them know
歌詞中顯出Elsa在父母訓令與真我之間的掙扎,她聽從父母的説話,努力不讓人發現自己操控冰雪的能力。《魔》中亦不斷強調,父母的訓示如何令Elsa對自己產生恐懼,反而令問題惡化。故欣賞此曲時,更應從家長權威思考:父母是否應該向子女施以強權?遇上問題時,是否應以被動、逃避的方式應對?比如,若子女有過度活躍問題,家長是否應把他們當成「壞孩子」處理,而不承認他們需要心理輔導?
至於將「無男性追求者」推斷為同性戀,就更是匪夷所思。動畫中提到,Elsa所以無追求者,是因為長期隔離使她變得冷若冰霜,生人勿近。所以她無追求者,應歸根於她的孤僻性格,而非無中生有,將之看成同性戀表現。
人畜之情尤如親屬
人與寵物往往會建立出感情,在心理學稱為attachment,是愛的一種。而不少人更會將寵物視作家人一般。美國學者在1985年進行調查(註2),以電話訪問436名寵物主人,請他們以1至5分形容將寵物視為家人的程度,以5為「如家人一般」,結果87%受訪者評分為4或以上。
因此,人與寵物之情,可以與親情相比、以親屬關係理解。而不少主人將寵物䁥稱「囝囝囡囡」,亦正正體現此論點。所以,人與寵物表現親近,合情合理。把愛寵物講成同性戀,明顯強詞奪理。即使是要搞事,把Kristoff與麋鹿講成是人獸戀(zoophilia或beastiality),總比説是同性戀較不牽強。
最後,接觸同性戀資訊,數據上的確令出櫃同志數量增加。但若考慮同志本身,不難發現大多數出櫃者本身已是同志,而非從異性戀者轉變而成。可見同性戀資訊引致同志增加,是片面的推斷,實在混淆視聽。筆者希望讀者,尤其是不同宗教信徒,理性分析眼前的資訊,勿因言論出於宗教領袖或組織,而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謬論。
註1:轉自「怪獸家長」教育資訊網 http://www.monsterparent.com/牧師呼籲家長小心!《冰雪奇緣frozen》會讓孩子變成/#.U282hhZy4gw。
註2:Albert, Alexia, and Kris Bulcroft. "Pets, Families, and the Life Course."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50.2 (1988): 543-552.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