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微調」搶掠新方案

$
0
0

微調、優化、細化、活化,近幾年流行的語言藝術,這次市建局稱為微調的「需求主導」重建計劃,又真否他所言之「微」呢?「需求主導」第一擊海壇街重建項目,如果不是市建局出動媒體猛攻,迫使不願賣舖的業主屈,想必鎩羽而歸。勢色不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從前每個地段需逾八成業主同意收購,才能達致重建,局方以缺乏「彈性」為由,改為整項目八成就可成功重建。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需求主導」剛推出,就更改遊戲規則,強搶民產,市建局和主席張震遠意欲何謂呢?

想法何來?

一個「彈性」就可以解釋新方案?市建局可能已收到消息,不少地產商已收得七七八八的地段(如︰土瓜灣美善同道公務宿舍),有利可圖。從前大地段中有一楝大廈收購失敗,無法擴大地盤整體重建,成為大型屋苑,將利潤最大化。

如下圖所示,大廈A單位較少,有6成居民反對重建,較合理方法是大廈A劃出重建範圍,讓其他大廈B, C, D 和E重建,但按照市建局新方案,最終收購比例只要高過8成,大廈A的居民也被迫重建。

總收購比例 82.9%

為何要大地盤,除了建大型屋苑,也方便市建局吞下大廈中間的小巷、馬路,甚至公園。而觀塘重建項目為例,66%的地盤範圍為公地,不用收購,卻可用在發展中,爭取更大的地積比。

「需求主導」誰在主導?

「需求主導」計劃原是參考台北讓業主參與,但港式「需求主導」變成另一個故事,參與不只要有「彈性」,也要效率。海壇街只有60日考慮接受局方的單方出價,與其說參與,倒不如局方說收樓新方法,業主參與空間名存實亡。

建議方案,業主間矛盾由大廈會蔓延致整區域,各大廈的環境和維修水平不同,大家自然可有不同看法,大廈決定重建與否,但日後,被綁在一整體,選擇更少。不少業主在缺乏資料下,往往只傾向相信市建局,向不願重建者施壓。

如果「彈性」的理由,可強奪不想重建居民的財產,無疑梁粉的草率行徑,為結果不理會手段。

市建局重建不用補地價,收地成本遠比發展商低,而他們多採用賣斷加分紅的模式,建築、銷售的成本壓本全壓在地產商身上,連大型地產商也曾對此微言。借微調之名,擴權之實。局方擴權理據不足,連市建局內的非執行董事吳家槌也反對,局方竟可在公眾提出此等建議,是利慾勳心,沒是剛愎自用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