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港府每一個政策局在預算案內向議員披露其服務成本/水平的方法並不一樣,食物及衛生局有較詳細的披露。但關於專科門診,它只在2014–15年預算中提供:
專科門診服務
專科診所新症第一優先就診病人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2星期;
第二優先就診病人為8星期;
專科門診 ( 臨床 ) 新症就診為691,000 人次;
專科門診 ( 臨床 ) 舊症覆診為6,176,000人次;
專科門診每次診症的成本為1,150元;
梁家騮議員在審核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開支預算的財務委員會上,以書面提問。
問 題:
請詳列 2012-13 年度專科門診分流第一優先、第二優先和例行個案的新症數目和百分比,及按整體專科和各專科明細列出上述三類新症病人和整體新症病人在各聯網(包括整體聯網和各聯網明細)的輪候時間平均數、中位數、第 10 個、第25 個、第 75 個、第 90 個及第 99 個百分值。
食物及衛生局就此提供的數據如下:
附表一(二零一零/一一至二零一二/一三年度專科門診診所各主要專科)
例行個案預約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及第90個百分值的輪候時間(星期)
附表二(各區聯網新症輪候時間比較)
資料中所指的第一優先就診病人是一些最急切的個案,不容等待;第二優先類別的等待期為8星期,也是一些急切個案;餘下的為例行個案。
所謂“第90個百分值”是統計學上名詞,指九成的輪候者獲得服務。例如:表一中的二零一二/一三年度耳鼻喉科的第90個百分值的輪候時間為34星期,意即有一成人要等待34星期。
表一的數據顯示:耳鼻喉科在近三年來有較明顯的改善;精神科倒退最為嚴重,輪候時間由55星期增至70星期。
本文分析主要針對例行個案的第90個百分值的輪候時間,因為例行個案最能反映一般市民對專科的需求。舉例來說,因勞動關係而弄傷腰背很是痛楚,可影響工作數周,甚至數月,但這類個案很多時被編入例行個案,而“第90個百分值”在統計學上反映最長的輪候時間。
各聯網的輪候時間比較
以眼科為例,港島東、西,九龍中、東、西和新界東、西的第90個百分值輪候時間分別為34、28、69、72、39、155、55星期;當中新界東的155星期,與港島的約30星期相較,為五倍,這反映聯網制度存在很大問題。
在一二至一三年度,新界東居民的眼科專科服務需求的總人數為2萬人,其中一半為例行個案,當中的一千人需要等待二年半才得到服務。
精神科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同是港島,港島東的第90個百分值輪候時間為28星期,港島西則為60星期。
各專科需求的比較
1) 各專科中,耳鼻喉和兒科的表現較好,兩者第90個百分值輪候時間分別為43及35星期;骨科和外科為重災區,分別為107和110星期,也就是說:全港約有6000骨科病人及1萬外科病人須輪候2年。
2) 例行個案的比例
除眼科為48%外,大部份的專科的六至七成為例行個案。因為缺乏專科醫生而導致很長的輪候時間,筆者估算約一成的專科求診者無法得到實質的公營醫療服務,需要轉用收費很高的私營醫療專科服務。
民主黨和自由黨做了一個『紓緩香港公共醫療系統的醫生不足問題建議書』,報告書披露醫務委員會諸多留難海外醫生到港行醫:
『自2011年度開放有限度註冊非本地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以來,兩年共232份申請,惟經醫院管理局首輪甄選之後,向醫務委員會申請的僅得17份,獲批准的16份,成功率不足7%!而未能通過首輪甄選的大部分為語言——未能操流利廣東話之故。
其次是負責審批醫生執照,包括有限度註冊醫生執照的專業團體——醫委會,過去每年祗開大會一次去審批申請。』
附表一(二零一零/一一至二零一二/一三年度專科門診診所各主要專科)
例行個案預約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及第90個百分值的輪候時間(星期)
附表二(各區聯網新症輪候時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