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2013年8月21日宣布成立「醫院管理局檢討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討自1990年成立至今的醫管局的運作,以應付未來人口老化等社會變化。檢討範圍包括醫管局的管理及聯網制度、資源分配、服務水平及整體成本效益等事宜。
醫療服務 每下愈況
其實,醫管局成立以來,已推行多次小修小補式的所謂改革,但醫療服務水準仍每下愈況﹑專科輪候時間過長、管理混亂﹑制度鬆懈、架構上肥下瘦、資源嚴重錯配…等,令前線醫護疲於奔命,導致公立醫院亂象叢生,醫療事故不斷,嚴重影響了公共醫療系統的形象,令市民對公立醫院的管理與服務失去信心。
舉例說,現時普通科門診的籌額不足,導致未能預約門診的求診者轉住急症室求醫,以致出現急症室「迫爆」問題。各區專科的安排與籌額亦有嚴重不足的情況,以致病者輪候時間長,影響病情。
各區人口分佈及發展,亦影響醫管局的資源及服務安排,例如:黃大仙區現時就有三個醫院聯網支援,求診的市民可能會被送往不同的聯網,相當混亂。
而即使近年有新醫院及新服務投入,但醫護人手不足,分配不均,亦影響服務推展。以北大嶼山醫院為例,雖然將於本年第三季開始投入服務,但由於資源分配問題,加上醫管局未能聘請足夠的醫護人員,以致首階段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
黑箱問題叢生 改革勢在必行
上述種種,說明「醫療改革,勢在必行」,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但過去醫管局高層既無正視問題的決心,亦無推行改革的勇氣,甚至諉過於人,推卸責任。例如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曾以「人誰無錯,無心之失在所難免」回應市民對醫療失誤的批評,就看出醫管局封閉的官僚體制,已成為醫療改革的絆腳石。若不從根本上改善,新措施不過是紙上談兵。
事實上,醫管局管理混亂,七個聯網各自為政,儼如獨立王國,山頭主義,正是「諸侯割據,七國咁亂」,早已被市民詬病。早前「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董何栢良亦曾批評醫管局資源分配不均,七個聯網內的病人輪候時間相差達十倍,不同醫院病房醫療設施的差距也很大。各聯網就如獨立王國,管理模式各自為政,官僚文化管理,造成人才流失。
公共醫療問題叢生,醫管局本身正是源頭所在,新成立的「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若真心改善醫療制度和服務,就必須從徹底改革醫管局開始,打破七個聯網制度做起,甚至取締醫管局,以撥亂反正。
因此,我們會跟進和倡議改革如下 :
1. 為監察「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我們成立「影子醫檢會」,長期跟進醫檢會的工作,避免如過往的所謂改革,有形無實,重滔覆轍。
2. 醫療服務要改革,就要打破既有利益架構,重新分配利益。 新成立的「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應從宏觀看問題,不應只著眼小修小補,故此應包括檢討醫管局的存在需要,討論其存廢問題。
3. 在全面醫療改革未定案前,應增加醫管局的代表性和透 明度,加強問責,包括委任更多民意代表進入醫管局, 改善管治。
4. 醫檢會應全面檢討現時醫院聯網的劃分,以及就地區的需求改善服務及相關配套,制定公平合理撥款原則,因應各區人口及病人數目,分區分院撥款,針對各區需要,提供足夠而有質素的公營醫療服務。
5. 應採取措施,優化甚至取消藥物名冊,讓更多病者可以有更多藥品選擇改善身體狀況及治療效果。
6. 在以病人福祉的前提下,研究是否需要保留或改 革聯網制度,令資源使用及分配受立法會監 管,以回應病人所需。同時精簡行政人員編制,檢討管理階層的薪酬制度,合理運用公帑,避免出現「肥上瘦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