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嚴重缺失的東北環評

$
0
0

20130904mapopo_updated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實施至今,接近十五週年,一直都被視為專業、客觀的環評報告,在經歷港珠澳大橋、深港高鐵、龍尾人工泳灘,以至現在的新界東北發展環評,都被不少環團和公眾質疑環評是否能有效評估發展所帶來的破壞和盡量減低不良影響。究竟我們的環評出了甚麼問題?當中有沒有甚麼局限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呢?

從沒有發生的 no-go option

環評報告開首的背景和簡介裡,通常都有一兩段介紹工程的由來,可惜,這些所謂為甚麼要起、點解要建的理由往往是軟弱無力,沒有實質的數據支持,大埔不夠游泳設施,但為甚麼要一個人工泳灘而非泳池,第三條跑道是否如機管局所言很快飽和,請看看林超英先生早前所寫的數篇理據,說明機管局只是報大數而言,使用量甚低的碼頭又為何大費周章去重建一個巨無霸碼頭等,原來,環評報告是不能評估需要性的問題。然而,在環評報告理論層面,當發展項目有可能對環境帶來一個不可逆轉和嚴重的負面影響時,環評是要以保護環境的穩守取態,提供一個 no-go option,即選擇不去發展或興建,現實是這樣的例子一個也沒有,因為很明顯是老闆要你做野,你總不能向老闆說不之餘,更要向他收錢。

真的有替代方案(alternatives)嗎?

環評另一個大原則是會有不同的方案(alternatives),當每個方案都考慮和評估之後,最選取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當年落馬洲支線環評,有四五條南北不同的走線方案,可惜,鐵路公司要用最破壞環境的中間天橋方案,結果環評被否決,現在雖然都是走中線,卻以對環境影響最少的隧道方案。高鐵當年也有不同的方案,雖然最終菜園村要被迫遷,但起碼在研究階段也有做到不同的考慮和評估。現時的東北環評,可行的替代方案完全缺席,早前環保觸覺以粉嶺高爾夫球場來代替古洞北和粉嶺北的發展方案,若果環評報告真的考慮這個方案,這絕對是一個對環境影響較少的。

環評夠客觀和科學嗎?

從多人都錯覺環評是純科學的評估,若以空氣質素、水質、噪音、土地污染、廢物管理等方面,這些明顯有數據參數,可以作實質比較,甚至以電腦模擬等,確實能做到科學客觀。可惜,生態、漁業、景觀及視覺、文化遺產等這些因素,雖然有些仍可以用科學的方法收集數據,但在評估價值方面往往有很主觀的決定,是不是有100種生物的地方就較50種生物的重要呢?每個生境和生態都有獨特性,不能單以品種數量和物種的罕有性來決定某個地方的生態價值。

20120415mapopo

居民連田雞都不如

東北環評生態部份有把一些罕有或具保育價值的生物都標註在地圖裡,這些生物若將會受直接影響,顧問報告有建議為他們進行保育如搬遷等,但住在旁邊的村民就仿如不存在,沒有被標示,更莫說任何的搬遷安排。這樣嚴重忽略了的報告仍能照過如儀,根本就是現時的環評制度一直都缺乏有關人與土地關係的評估,澳洲早就發現這方面的不足,在環境影響評估中加入社會影響評估(SIA),彌補EIA對某些有常住居民的地區發展項目的不足。回看香港環評實施以來,大部分的發展都在無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一直都沒有發現問題的存在,直至高鐵項目影響到菜園村,才有特別的安排為他們搬村。現在東北發展影響的是上千的居民,有農戶、有商戶、更有其他產業的居民,但現時的環評卻沒有對這些居民所帶來的影響作任何的評估,實在是難以接受。

農地價值被嚴重低估

生態價值評估技術備忘中,天然樹林、濕地往往被評為高生態價值,因為生境的天然性是其中的一個準則,農地被視作中或低價值因為有人為干擾,天然性不足。吊詭的是,為了保持或增加塱原濕地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育基金多年來都資助環保團體去進行管理協議的工作。即是,農地生態是幾千年野生生物和人類互動而成的結果,沒有了人類的傳統耕作,農地會荒廢,生態會降低,而像馬屎埔一帶常耕的農地,其生態價值並非塱原所能取代。當我們認識到后海灣濕地的重要性,任何在該區發展都要達到濕地零損失的要求,新界東北的農地絕對應該有農地零損失的待遇。

請支持參與9月9日下午一時於環境諮詢委員會外的『保生態, 護家園,不要環評橡皮圖章』大集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97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