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1月3日《蘋果日報》負面報機燈組工人增取合理薪酬。(圖:蘋果日報)
《施政報告》點名要扶助本地電影文化工業。可是,又有誰關心大銀幕以外的幕後英雄的工作待遇?今年年初,蘋果日報一連三日在娛樂版以小篇幅報導電影屬會陸續加人工,矛頭直指燈光機工會。社會只會艷羨影星過千萬甚至過億的天價片酬,而同樣挨間抵夜的電影技術員欲加薪至千元卻換來「癱瘓港片」的罪名。本網成功聯絡知情人士,大揭電影公司、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下稱總會)如何聯同傳媒打壓工人爭取合理薪酬。
只有投資者的視角
《蘋果日報》1月3日在「馮仁昭四圍超」專欄獨家報導「燈光機工加價癱瘓港片」,指燈光和機工會調整人工,每日(編按:實為每組即九小時)酬金由840加至1,250元(編按:燈光和機工兩組薪酬並不相同,後者薪金為770元),並輔以嚇人標題指控工會訴求「癱瘓港片」。內文列出7位電影老闆、導演或投資者視角,一人一句嚴厲指責燈光和機工會,如杜琪峰認為加價幅度「唔健康同鹵莽」,反問工會「係咪真係要搞死個電影工業」。可惜,洋洋數百字的報導結論,竟然沒有工會代表接受訪問,亦沒有提供參考資料如上次調整薪酬的年份。全文只有投資者角度,容易誤導讀者。
接著兩天,《蘋果》繼續以「劉偉強(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會長)調停加薪事件」和「吳思遠(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協商加薪事件」,再次強調燈光和機工會要求「加薪百分之五十」,「加幅過高」、「宜家電影好難經營」,再次威脅老闆有機會「撤出香港拍戲」。兩篇跟進報導同樣缺乏爭取工人角度,總體效果就是抹黑他們爭取合理待遇的工業行動。
每套電影背後都有大量技術人員協助製作。(圖:《聽風者》製作特輯
《蘋果》當然沒有告訴讀者如何得知爭取加薪事件,甚至事情的始末。從事燈光組的「池糖」在高登討論區開帖,表示強烈不滿:「已多年沒有加價,現在只是要求合理薪金,都俾人扭曲抹黑」。網民Ng 形容機燈組工作不準時、不「放飯」、每日超時(日做十八小時經常發生),在這樣不公平既工作環境下,「機燈組只是想得到合理工資水平。因為很多情況下,機燈組無得SAY NO 唔去做」。網民Quncy Lau 亦為機燈組抱不平:「寫百分比來誇大加幅,高調在媒體報導,令沒有能力動員媒的員工無力談判。」
總會操控輿論打壓工人
據行內知情人士透露,電影業界習慣兩年檢討一次薪酬,去年十月,燈光和機工會已向總會書面通知要求加薪百分之五十。總會和製片商在十月中首次與他們會面,反對加價,更提出兩個反建議。建議一是每組由九小時增至十二小時,表面上薪酬增加,但實際時薪減少,變相減人工;建議二把燈光機工人員分成年資深淺兩組,前者加20元一組,後者變相減人工。不過,這一行年資和薪酬本來並不掛勾,到底如何劃分、誰去劃分、製片商會否限定每套電影年資深淺技師的配額?多個疑問頓成是否接納此建議的關鍵,但總會卻沒有回覆。
去年11月27日,總會約第二次會面。當時燈光機工人員抵達總會,在門口等待足足半句鐘。總會非但沒有派代表出來,更講大話對外宣稱「會談無結果」。該會網站列明宗旨是「維護及保障香港電影工作者權益」,但觀乎這一切似乎名不副實。總會多次無禮及毫無誠意的舉動,逼令燈光機工組出通告,要求收取新價。本年元旦,製片公司負責人關啟文(綽號「田雞」)顯示誠意,鐵定總會、各大電影公司、製片商、總會轄下的十大屬會等一起磋商。那知,《蘋果》在開會前一天刊出不完整及立場明顯的報導,會上甚至有人直言「宜家單野上左報,全世界都覺得你地獅子開大口」。這種利用傳媒製造輿論壓力,打壓工業行動之心,實在昭然若揭。本網以電郵及電話邀請總會回應,惟截稿前仍無回覆。
有關燈機工作辛酸故事,另見特稿:
香港電影工業的無名英雄:燈光與機工組
協力:Kent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