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新界東北新發展計劃如箭在弦,原有的鄉村環保與網絡即將受破壞。除了在當地居住和耕作的村民和農民,同樣面臨迫遷威脅的,還有一位在古洞村內生活及行醫超過三十年的吳記材醫師,他擔心古洞滅村後不但生計和生活成問題,更破壞原有的村民網絡。
吳醫師曾經在內地行醫二十年,中越戰爭時曾被徵召入醫療隊遠征越南。1979年他來到香港,在古洞村落腳,「那時古洞村沒有醫生,村長知道我在大陸行醫,就邀請我擔任村內的醫務顧問,開設保健中心為村民治病。最初由村長租房給我們,後來在區內搬了幾次,也試過被迫拆,最後二十七年前在這裡(煙寮區)買了一間屋,一直做到現在。」
由於吳記才的大陸醫生執照在香港並不適用,政府在八十年代資助他修讀中醫課程,再進修中西醫結合培訓課程,後來更成為香港中醫研究院教授。不過他並沒有離開古洞,與太太繼續營運村內的醫館,為村民提供廉價醫療服務。「我們一般收四十元診金,環境比較差的病人會再收便宜一點,也容許村民在沒錢時賒數的,不過多年來從來都沒有病人走數呢。有些村民搬走後,也特意從天水圍過來找我看病!」
吳記材的醫館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醫館門口掛上了一個搖鈴,當有村民響鈴時他都會來應診:「因為村民有需要嘛,試過有老人家晚上十二時許肚子痛來找我,他身上沒有錢,於是我著他明天才付款。」他亦會應村民的需要到村內不同地方上門會診,亦有村民連患上盲腸炎都會找吳記材處理,雖然這些情況他都會叫病人去醫院處理,但這正好說明村民對吳記材十分信任。
訪問之時,正好有一位來自古洞東方區的村民張生來找醫師:「我由小就看他看到大了,我的舊患也是靠醫師幫忙才治好。」在這間小小醫館內,掛滿了吳記才多年來的執照和資歷,也保存了三十多年、村公所的聘用狀。牆上亦有一幅感謝狀,由一位楊姓村民製作,以墨水筆寫上「華陀再世」感謝吳記才治好頑疾。這樣形容好像有點誇張,但對比起市區診所那些公式化的豪華牌匾,卻又來得簡樸和真誠。
古洞村面臨迫遷 醫館恐難覓地營運
可是,在東北發展的推土機下,醫館和古洞村其他房子一樣,即將面臨迫遷。他們不但擔心得不到合理的賠償和安置,而且更為鄰里關係可能被瓦解而憂心。吳醫師說:「我們在這裡住了三十多年,不能說隨意搬就搬,我們要求這裡不遷不拆。」
吳記才一家在十年前曾經在上水開藥房,可惜敵不過貴租經營三年便倒閉,他擔心若是要遷出古洞,難以重新經營:「要搬就全條村一齊搬!政府真的要收地的話,應該要全村所有人一起在同一個地方重置,保留原來的社區。政府也應該給我們(醫館)地方,讓我們繼續為人民服務。」
不過,根據政府文件,當局只聲稱「預留了公屋供居民原區安置」,暫時無意全村重置古洞。對於商業運作的商店也未有賠償方案,吳記才的醫館、還有村內其它士多和商販能否在發展後繼續營運,仍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