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失焦在幾盒模型上,很難想像其丈夫作為一般月入過萬以上的貨櫃車司機,那家庭沒錢買牛肉或牛油,而就算今次可能這家庭是無辜的,令人懷疑亦不出奇。TVB的採訪有否引導性?有否失實?有否錯誤和誤導?剪接上有沒有問題?編輯有否干預?應該深思一下。
我有土生土長的朋友也是上述情況多年,就一直沒有社福界和傳媒跟進。如果受訪的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和事件上的新移民,那報導上就更立體,更強而有力去爭取立法。其實香港除了新移民,有更多更多的在職貧窮,更是包含不同膚色,那些高人如其單單聚焦在新移民上,不如先去處理在職貧窮問題。
住滿7年是一個好的標準,就算是小童或老人,及所有不同國籍人仕,若7年後仍在港生活,而沒有離港,認定香港為長期居住地,才發放福利這已是最低標準,國際上的移民也有類同方案。而福利的資源來自香港稅收,當然是以納稅人及其在港出生的家屬優先,及在港長期工作的香港居民優先。
這個案真的欠缺說服力,他們買高達、 Smartphone、漫畫及紋眉,而選擇不吃牛肉,事實上是「選擇」,絕對不時吃不起。TVB用這個例子去推介社聯的收入補助方案,簡直是靠害和錯誤,一句荒謬絕倫的『食唔起牛肉』令到整件事失去說服力,要替這家人解釋可以有更合理的說法,我是那個記者就一定剪走『食唔起牛肉』這句不合邏輯的說話!電話可以是月供的,模型可以隔一個月/一段時間才買一盒,漫畫逐個月買一本(或是購自2手),丈夫自己節儉而讓太太去紋眉等等.....。中低收入家庭而又去到「貧窮家庭」的狀況,一樣可以消費和擁有自己生活,而爭取補助,應該是從一些經常性或較大的開支着手,如學費、書簿費、交通費、雜費及屋租等等。
『食唔起牛肉』是有soundbite,但絕對不適合,亦不合常理。除非是TVB記者/編輯有心設局靠害,否則就是TVB記者/編輯的錯誤與粗心大意,而訪問這麼長,絕對不只一句『食唔起牛肉』,剪接成這樣,實在令人懷疑。可能事主前文後理可以連接到或勉強解釋得到,但引起事件的新聞片就完全看不到。
如果這句說話是「而家屋租又加,九巴又加,地鐵又加,學費又加,乜都加,D餸菜又係咁加,D牛肉嘅價錢再係咁加落冇去,我哋真係『食唔起牛肉』,要食小D,太貴la。」,是否較為合理一點點?
大家又有沒有忽略通貨膨脹?還有五豐行的牛肉價格升幅是否驚人?